八年级9月第三周周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周周清(附答案) (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周周清(附答案) (2)

第三单元周周清(一)[测试范围:第9、10课时间:45分钟满分:45分] 一、基础清(24分)1.阅读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文言文,很多人初视它如草芥,终于有一天发现它似幽篁.( )。

确实如此,阅读文言文,犹如喝下一口泉水,最初只是感到清liè( ),一番回味,才尝出它的甜美;阅读文言文,犹如踏上一条小径,最初只是感到寂寥.( ),渐行渐远,慢慢就觉出它的深邃.( )。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假设的连词。

) C.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D.余.弟宗玄。

(古义:你;今义:剩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诗言志.(名词,志向)B.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C.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动词,可以,能)D.潭西南而.望(连词,表顺承)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修饰)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

(3分)(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八年级下册语文早读单第三周

八年级下册语文早读单第三周

52.《书湖阴先生壁》,。

,。

二、字词积累*第3课《安塞腰鼓》第1课《社戏》(qián)用手(cuō)(piān pì)行.()辈欺侮.()kuān wèi zh..ǔ.f.ù.(dài)慢(cuān duō)(fú)水(chánchán)踊(yuè) (yì)立家眷.()jiǎo jié三、文言积累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①,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②,盖大苏泛赤壁云③。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④。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⑤,鲁直居左⑥。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⑦,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周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周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周练试题及答案一、下列哪项不是《诗经》中的一篇?A. 《关雎》B. 《蒹葭》C. 《桃夭》D. 《离骚》(答案:D)《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属于楚辞,而非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二、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维(答案:C)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凉州词》等作品广为流传。

李白和杜甫虽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但并非以边塞诗著称;王维则是以山水田园诗闻名。

三、下列哪句诗出自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李白《静夜思》中的名句。

B项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C项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D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下列哪个成语与“亡羊补牢”意思相近?A. 守株待兔B. 刻舟求剑C. 亡羊得牛D. 未雨绸缪(答案:D)“亡羊补牢”意指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损失扩大。

与之意思相近的是“未雨绸缪”,意指事先做好准备,预防未然。

A项和B项都是形容方法错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C项与“亡羊补牢”意思不符。

五、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散文集?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野草》(答案: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A项和B项都是鲁迅的小说集;D项是鲁迅的散文诗集。

六、下列哪位人物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A. 贾宝玉B. 林黛玉C. 孙悟空D. 宋江(答案:C)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他机智勇敢,变化多端,是唐僧取经路上的重要助手。

A项和B项是《红楼梦》中的人物;D项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七、下列哪句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色?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八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温馨提醒:本试卷共两个大题,共计70分,其中含有5分卷面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缄.(jiān)默干涸.(hé) 畸.(jī)形歼.(jiān)灭B、玷.(zhān)污驿.(yì)站凝.(níng)视逊.(xùn)色C、搪.(tāng)塞卑劣.(liè) 哀悼.(dào) 鄙.(bǐ)视D、匿.(nì)名溺.(nì)水诘.(jí)责叱.(chì)骂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蕴藏出类拔萃生脱死拽B、欧打水汇不通浅尝辄止C、筛选梦寐以求张冠李带D、赊欠源远流长直截了当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

(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

(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C、“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

(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D、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

(指绿颜色蔬菜) 4、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但是,目前水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的挑战之一。

水危机严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水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A、严肃制约B、严峻制约C、严峻控制D、严肃控制5、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3分)A、我们在火车上写标语。

B、小王买了一本精装的《红楼梦》。

C、孩子们看着他们在哈哈大笑。

D、船行二日即到。

6、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共同的爱好和相似的性格使他们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C.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A.念无与为乐者
卿今者才略
B.欣然起行
康肃忿然曰
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相与步于中庭
于我如浮云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有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
B.文章叙事简净,写景如绘,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C.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④我竟然被这种声音迷住,怔怔地。我不知道老人的模样,想必此刻,他定是一脸满足的样子。那满足, 必是历经生活千辛万苦之后,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吧!
⑤弦声落地,一曲似乎结束。我回过神来,去看老人,老人已经停止拉弦,正抬头看天。阳光温和地洒在 老人的身上,我虽然看不清老人的面容,但是他花白的头发在阳光里倒是越发耀眼了。此情此景,如此静谧和 谐,仿佛莫奈的油画,光、影、自然与人完美结合。这是一幅绝世好画。
①不知为什么,这个春天的树梢早已有了绿意萌动,但天气还是那么冷。午后的阳光难得温暖和煦,也没 有风。
②我趴在阳台上,躲在温和的阳光里,往楼下看。小区静悄悄的。隐隐约约,似乎有二胡的声音传过来。 其实,我是有点怕二胡的,总觉得它的声音很是凄凉,听起来,让人心里一紧一紧的。许是安静久了,我竖起 耳朵努力听,顺着声音,去找它的发声地。
(2)请根据品牌解读,完成以下宣传语。(2分)
“恣在历诚”,恣享品质农品,品尝地道产品;
“恣在历诚”,恣乐田园农趣,_____________。
“恣在历诚”,恣得美好生活,_____________。
二、(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
记承天寺夜游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友情提醒:全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3分)1. 古诗文默写。

(10分)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星光熠熠,最具情韵。

“ ▲,君子好逑”这是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蒹葭萋萋,▲ ”这是古人对爱意的委婉表达;“ ▲,胡为乎中露?”这是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控诉;“ ▲,并怡然自乐。

”这是古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 ”这是孟浩然巧妙设喻委婉表达希望获得举荐而从政的心愿;“ ▲ , ▲ , ▲ , ▲ ”这是憨态可掬又活泼伶俐的鱼儿在和游人共享山水之乐。

2. 根据语境作答。

(7分)徐州古称彭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

古城徐州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自建城伊始,历数千年而城址几不迁xǐ ( ),但因A 战乱和洪灾泛滥,历代城址渐渐被深深地湮( ) 埋于地下。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厚达十余米的“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叠城奇观渐显真容,令人B 。

彰显了徐州先民“坚守根脉、安土重迁、不屈不挠”的精神。

徐州地下城遗址蕴藏的文化宝库和万千之mí ( ),是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史上的罕见奇观,更是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底气。

随着展品越来越丰富,地下城遗址博物馆将进一步向社会传递和普及徐州历史文脉知识,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1) 请你帮小语完成文中空缺的汉字的书写或注音。

(3分)(2) 文中A、B处,请你帮小语选出恰当的词语。

(2分)迭经历经惊奇不已叹为观止(3)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小语写出正确的句子。

(2分)3. 班级举行“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小语撰写了一份心得,语序有些问题,请帮她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①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

②“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周清 试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周清 试卷

八下语文周周清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一、基础积累(29分)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省.xǐng不惮.dàn撺.掇chuàn蕴.藻yùnB.恬.静tián晦.暗huì冗.杂rǒng戛.然jiáC.糜.子mǐ焚.身fèn行.辈háng霍然huàD.臼.树yuē粗犷kuàng作孽niè幽悄.qiǎo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元霄大抵宽慰嘱咐 B.松懈过隐懒惰回驳C.锵然羁绊慨叹蓦然D.褪色朦胧躁热斡旋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次周周清考试,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

B.面对险境,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C.从江下雪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

D.放学路上,大伙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篮球比赛的情况。

4.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你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这句有语病)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

”句中的分号应该改为顿号。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容不得闭塞②容不得束缚③容不得羁绊④是挣脱了⑤撞开了⑥冲破了⑦的那么一股劲。

A、⑤⑥⑦②③①④B、④③②①⑤⑥⑦C、②③①④⑥⑤⑦D、①②④⑤⑥⑦③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 周周清作业一(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 周周清作业一(含答案)

第三单元周周清(一)[测试范围:第10、11课时间:45分钟满分:45分]一、基础清(21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阙.(quē)处经纶.(lún) 千转.(zhuǎn) 与.(yù)其奇者B. 徙.倚(xǐ) 东皋.(gāo) 素湍.(tuān) 夕日欲颓.(tuí)C. 襄.(xiāng)陵沿溯.(shù) 未寝.(qǐn) 重.(chóng)岩叠嶂D. 飞漱.(shù) 藻荇.(xìng) 塞.(sài)上缥.碧(piāo)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沿溯阻绝.()(2)属.引凄异()(3)素湍.绿潭()(4)晓雾将歇.()(5)五色交辉..()(6)林寒涧肃.()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或.王命急宣B. 四时.俱备盖.竹柏影也C. 有时朝.发白帝怀民亦未寝.D. 属.引凄异良.多趣味4. 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五色交辉”中的“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回清.倒影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 每至晴初霜.旦D. 空谷..传响5. 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C.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D.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念无与为乐者。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 下列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 “沉鳞竞跃”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9月第三周周考语文试题
李倩李改利
一、选择题。

(每题3 分,共27分)
1.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仿佛.(fó) 问津.(jīn) 怡.然(yí) 荒谬. (miù) B.邑.人(yì) 间.隔(jiān) 俨.然(yǎn) 语.云 (yǔ)
C.衣着.(zhuó) 诣.太守(yì) 阡.陌(qiān) 刘子骥.(jì)
D.叹惋.(wǎn) 屋舍.(shě)俨然垂髫.(táo) 便要.还家(yāo)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键忘赃物制裁劫掠
B. 瓦烁鞠躬颤微微匍匐
C. 竹蒿仄歪转弯摸角张皇失措
D. 寒噤阻遏绥靖锐不可当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男子的配偶)既出,得.其船(找到)
B.便舍.船(舍弃,丢下)屋舍.俨然(房屋)
C.缘.溪行(沿着,顺着)复行.数十步(步行、走)
D.武陵人捕鱼为.业(当作、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4.下面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仿佛
..,鸡犬相闻
..若有光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魏、晋
.. D.乃不知有汉,无论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8.《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似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9.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土地肥美,人们生活和乐,没有压迫和纷争,这就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理想社会——“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鲜活的人间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若无,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C.听了渔人的介绍,桃花源人都叹惋不已,他们感慨、后悔自己与世隔绝的太久,连这样大的朝代变更都无从知道。

D.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平易,朴实自然。

二、填空题。

(2分×15=30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_______著名诗人__________,又名________,自号_________,世称靖节先生。

2. 文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2×9 =18分)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芳草鲜美() 4后遂无问津者()
5寻向所志() 6欲穷其林()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8欣然规往()
9便要还家()
四、翻译句子(3×3=9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五、课外文言阅读( 16分 )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kuàng)、麻枲(xǐ)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划线词语(2分×5=10)
①老人谓曰()②此公欲来()③与众共之()
④则必贤者矣()⑤此殊不缺也()
2. 下列各句中的“此”指代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此公欲来(指文中的“老人”)
B. 老人肯相引至此(指山民家)
C. 此殊不缺也(指珠锦绣珍异等物)
D.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指“山之大穴”中的奇异之地。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此公欲来”指的是此公要来拜访做客
B.杨氏来的太迟了,洞口已经被封了,只好和老人一起回去了。

C.杨氏仰慕穴中人的淳朴无私,也想过穴中人那样单纯快乐公平和谐的生活。

D.穴中人告诉杨氏,即使他带了“金珠锦绣珍异等物”,也只能分些“薪米鱼肉”。

初二年级9月第三周周考答题卡
班级: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

(3×9=27分)
二、填空题。

(12×2=24) 二、填空题。

(2分×14=28分)
8.(朝代)________著名诗人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
9. 优美环境句是,,。

,。

快乐生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2×9 =18分)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芳草鲜美() 4后遂无问津者()
5寻向所志() 6欲穷其林()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8欣然规往()
9便要还家()
四、翻译句子(3×3=9分)
1.
2.
3.
五、1、解词:①谓()②此()
③共()④必()⑤此殊不缺也()
2.()(3分)
3.()(3分)9.37851 93DB 鏛623201 5AA1 媡35788 8BCC 诌36065 8CE1 賡O29090 71A2 熢32940 80AC 肬Z25434 635A 捚a<32493 7EED
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