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中感恩教育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感恩伴我行—感恩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课

感恩伴我行—感恩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摘要: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幸福并有能力获取幸福,我们应该感谢老师;朋友让我们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朋友,自然界赐予我们无穷无尽的生存物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
本文主要从以上四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利用思品课课本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思想品德课“ 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做事,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而感恩教育则是四大教育支柱的综合体现。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感恩教育分三个层次进行,即:知恩教育,使学生知道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社会之恩、他人之恩、党和国家之恩、人民之恩;感恩教育,使学生感悟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的人;报恩教育,使同学们认识到简单的报恩是物质回报,重要的是以自己成人、成才来回报整个社会。
一、让学生知道感恩的重要性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
常怀感恩之心,从个人角度而言,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会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从而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会让人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从而关心、尊重他人的生命。
从社会角度而言,常思回报,少索取,将使整个社会稳定、和谐,它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
通过感恩教育可使受教育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从而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生活在充满温馨与关爱的社会之中。
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90后的孩子,许多是四二一家庭中的一,在家中他们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家庭、他人要求很高,对自己要求很低,只知索取,不知奉献。
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

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中学生在德育教育下应该如何去进行感恩教育?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论文一一、感恩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有效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形式也是多方面的。
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有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感恩教育就是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感恩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情感行为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树立优秀的品质、道德观念,接受德育教育传递的道德情怀。
首先,通过作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体会爱、理解爱,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拥有善解人意、孝顺乖巧的良好品德。
其次,通过诗歌诵读、讲感恩故事等实施感恩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孝顺仁爱之心。
以丰富多彩的感恩故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中华的感恩美德,成长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才。
再次,在教学活动中渗入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等情感。
以感恩之心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高尚道德,从而受到熏陶、教育。
此外,还可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感恩之情,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感恩教育的过程和感恩心理的形成都对德育教育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感恩教育体会,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了其良好的道德习惯。
例如,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就会形成对其的爱护心理,在遇到与长辈年龄相近的人遇到困难时,学生的爱心就自然地发挥出来,会主动地伸出援手对其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其次,通过感恩教育,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优化了学生的内心情愫,使学生体会到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从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淳朴的道德观念,促进了道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感恩情怀的培养,使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加深了学生对高尚道德的体会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有利于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
关于初三感恩议论文作文5篇

关于初三感恩议论文作文5篇感恩是需要学习,需要培育的。
西方的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写感恩日记,感恩阳光感恩自然感恩一切给予微笑和爱的人。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初三感恩议论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初三感恩议论文作文1人的一生,得学会什么呢?学会知识,学会礼貌,以及学会感恩。
匆匆十二载如同流星一般划过,我已从一个蹒珊学步的婴幼儿长成如今的学生。
在这十二载里,我学会了说话,学会了知识,学会了感恩。
我起初对这个词“感恩”是陌生的,对我而言,这个词很抽象。
长大以后,我逐渐明白,“感恩”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感受到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情,并做出回报。
我小时候,总是喜欢把压岁钱和零花钱存起来,想要买些小东西供自己把玩,可是不知道该买什么好,存着存着,也存了三年有余。
一个微冷的早晨,我看见奶奶坐在窗外一边缝衣服一边叹气。
我问奶奶怎么了,奶奶叹道:“没什么。
这件大衣破了,穿不下了。
我最喜欢的大衣就是这一件,可惜坏了。
”奶奶的语气稀松平常,可眼里却藏着浓浓的、化不去的难过与悲伤,我认得那件大衣,是姑母送给奶奶的生日礼物,奶奶平日里就喜欢得爱不释手。
弄坏了,可别提奶奶心里有多难受了。
我低下头,不禁想起了奶奶平日里忙碌的背影,那满头的汗水,以及那双饱经风霜而深陷的眼睛。
我要为奶奶买一件大衣!我找到奶奶,说:“奶奶,要不我们上网,看看有没有好看的大衣,要是有的话我就买给你!”奶奶笑着点了点头,说:“乖孙女,钱奶奶付,你帮奶奶看看有什么好看的大衣,陪奶奶一起看,奶奶就满足了。
”我和奶奶一起看大衣,奶奶看中了一件灰色的大衣,让妈妈帮她买,再还钱给妈妈。
当然这钱妈妈肯定是不收的。
我在私下偷偷跟妈妈说:“妈妈,你帮奶奶奶买大衣,你得花我的钱!”妈妈便问我原因。
我说:“是因为奶奶大衣坏了,她很难过。
她的生日快到了,我想帮她买一件大衣。
”妈妈同意了。
在奶奶的生日那天,我把大衣送给了奶奶。
爷爷拍了拍我的头,笑着说:“这可是你孙女儿花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给你买的。
小议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感恩教育

小议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感恩教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含义。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强调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行为、心灵成长和个人修养,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健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引导、规范、激励与熏陶,帮助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而感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贡献,使其真正懂得珍惜生命、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的一种教育方式。
感恩教育在思想品德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学生品质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那么,小议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感恩教育,其作用有何?首先,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在感恩教育中,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社会角色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出一种独立、自主、负责的精神,懂得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行动每一个选择,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此外,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排除一些负面情绪,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心态。
它能够让一些颓废、悲观的学生通过身边人和事了解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最后,感恩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感恩教育旨在通过寻求自身的心路历程,指导自己的生活方式,营造一种感谢和善良的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扩大阅历,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文化,受益匪浅。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感恩教育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感恩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以培养更好的新一代。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加强对于感恩教育的意义认识,营造更为健康的社会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思政实践报告感恩教育范文

思政实践报告感恩教育范文
在思政实践课程中,我接受了一次关于感恩教育的深刻教育。
通过这次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起首,我明白了感恩的内涵。
感恩并不只是口头上说一句“感谢”,而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感谢之情。
我们要懂得感恩家庭、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恩友人的照顾之恩,感恩社会的培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他人付出的回报。
其次,我熟识到了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更加懂得感受他人的爱与付出。
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更加宽容待人,更加善解人意。
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更加勤奋努力,更加珍惜时间。
感恩之心能让我们更加乐观向上,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最后,我明白了如何去实践感恩。
实践感恩并不是简易地说一句感谢,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他人的恩情。
在家庭中,我会更加孝顺父母,照顾他们的身体健康,尽自己的能力分担家务。
在学校中,我会更加尊敬老师,乐观参与班级活动,救助同砚解决问题。
在社会中,我会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乐观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思政实践课程中的感恩教育,我深刻熟识到了感恩的内涵和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去实践感恩。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培育和人格的陶冶。
我会将感恩之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人的恩情,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
我信任,只有怀着感恩之心,我们才能更加幸福地生活,更加成功地前行。
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

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从农业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转型,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但同时,这也会导致我们与传统价值观的脱离和人性的扭曲。
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无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学习阶段,感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
把感恩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从一个很小的阶段就开始重视他们周围的一切,不管是在他们的生活,学习或其他任何方面,都能表现出感激之心。
给方向和思考带来了改变随着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发展,有必要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标。
这就是感恩教育要提供的内容。
我们会透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通过历史、科学、文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情感引导,让他们明确内心所崇尚的品质和价值方向,并且学会感恩,以此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感恩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
让学生理解如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寻找并贡献社会,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积极角色。
思想品德课程也需要在这一方面引导学生,让他们将感恩的情感转化为自己主动创造美好社会的力量。
促进成长和发展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
在教育孩子要感激他人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成长认知的重要时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应该持乐观心态,珍惜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与他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感恩教育还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不必追求过多的财富和物质,只需珍惜生活中平凡的美好,感激身边的人,关注世界上的一切。
这样的思想可以提醒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勇敢地面对挑战。
改变态度和行动感恩教育还需要着重强调实践行动,将善意和感激的情感转化为对他人的实际帮助。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应当包括实际教育,如参加慈善机构和志愿服务等。
实践行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感恩回报他们的恩惠,同时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美好。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论文一、感恩教育的内容1.教育学生珍惜生命。
感恩不但仅对协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之情,还应该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祖国,珍惜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是来之不易的。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
父母将我们辛辛苦苦地养大成人,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所以,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祖国和社会给予我们安全的生长环境,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土壤、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和社会最好的报答。
珍惜生命,指的就是远离危险的东西,不吸毒、不犯罪、不违章、不接触对自己生命有危害的东西,滋养自己的精神和气度,爱惜自己的身体。
2.培养学生学会承担责任。
感恩教育不但仅单独的感恩,还要懂得承担责任,所以,必须实行承担责任教育。
学会感恩父母,就是要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操心,并懂得孝敬父母。
懂得感恩祖国,就是懂得为保卫祖国作出贡献,建设、报效祖国,当人民和祖国的生命和财产在安全上受到威胁的时候,一定要挺身而出,必要的时候不惜牺牲自己,这与珍惜生命并不矛盾,珍惜生命不是苟且偷安,而是相辅相成。
3.培养学生和谐相处的水平。
对于大自然的感恩,要懂得保护自然,形成保护和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和谐地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灵相处。
对社会的感恩,要懂得与性格不同的人和谐相处,对阶层不同的人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要和谐相处。
二、初中感恩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1.感恩教育,需要从老师开始。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对老师教学知识的接受,其实就是间接认可老师的各方面素质。
所以,要实行感恩教育,老师必须先给学生做好感恩的榜样,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老师在感恩教学中要明确教育目的,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在教材中寻找和挖掘感恩教育的因素,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实例,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准确的感恩学习中。
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让学生的感恩意识慢慢在持续教学中形成。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感恩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基本涵义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也可说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不幸,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一句话,感恩即善待了自己又快乐了自己。
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 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大自然对我们有滋养之恩……所以从感恩的内容来看,感恩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感恩父母的教育。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当今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以及具体做法等方面,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感恩教育;思想品德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一)感恩社会的关爱
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劳技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
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三)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在思品课的课外课中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感恩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感恩”的榜样
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以身作则。
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
(二)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要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
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如《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
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
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
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第三,要践行于生活实践。
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
如,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对父母说声“您好”、“您辛苦了”,给父母洗脚,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此外,再利用班会、课外活动等平台,进一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1.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召开主题班会,并请本校的老师,领导观摩,把“感恩教育”
主题班会的内容和意义在班级集中展示。
2.切实组织开展每周讲两个感恩故事,一个月看一部感恩影片,一学期吟二十首感恩诗歌,唱几首感恩歌,推介十篇感恩美文,讲十句感恩之言的活动。
推介学生撰写的感恩美文供大家欣赏。
3.开展“老师颂”“演讲比赛”诵名句,承传统“读书活动”学榜样,正气节“读书讲故事活动”定标准,辨是非“主题班会”论世情,说美丑“知耻感恩辩论会”知善恶,积善行“知耻感恩实践活动”记进步,谈收获“知耻心与感恩心培养评价活动,”进一步将感恩教育引向深入。
4.利用思想品德课的延伸,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共同做好感恩教育.通过共同观察学生在感恩方面的变化,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感恩行为是本质上的,做追求真、善、美的高素质学生。
5.在以活动的基础上在班级上搞一个“认识身边的真、善、美”的大型辨论会,进一步认清生活中的事,巩固感恩教育成果。
人,离不开群体,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
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
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
径。
【参考文献】
[1]《感恩教育的思考》叶华茂著.
[2]《现代汉语词典》.
[3]《试论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6,(3)梁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