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切削三要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__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表面粗糙度已经成为了表征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研究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对于提高加工质量、保证零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加工参数
加工参数包括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加工表面的形貌、尺寸精度、加工效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增大时,表面粗糙度也会增加,而当主轴转速增大时,表面粗糙度会减小。

(2)刀具参数
刀具的几何形状、刀具材料、刃口质量等都会影响到切削力和切削热等,从而对表面粗糙度产生影响。

(3)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的硬度、韧性、塑性等性质会影响到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变形和刃口的磨损,进而影响到表面粗糙度。

(4)冷却液
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方式直接影响加工中的温度和切削力,从而影响到表面粗糙度。

在加工中,通过优化加工参数的设置,可以调整进给速度、切削深度、主轴转速等参数,来降低表面粗糙度。

(2)选择合适的刀具
选择合适的刀具能够减少刃口磨损,有效地控制表面粗糙度。

(3)改变切削方式
通过改变切削方式,例如采用波浪线切割方式、干式切削等,可以减少加工中的振动和热量积聚,改善表面质量。

冷却液能够有效降低加工温度和切削力,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3.结论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加工参数、刀具参数、工件材料和冷却液等多个因素。

通过采取合理的加工方案,控制表面粗糙度是完全可行
的。

刀具及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刀具及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刀具及切削用量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华菱超硬在提供高速切削和难加工材料切削方面的刀具解决方案时,对于“以车代磨”方案设计积累的关于提高加工表面光洁度经验,现从刀具材质、刀具的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切削参数)等因素分析加工表面粗糙度,分享如下,抛砖引玉。

一,粗糙度的定义:经机械加工后的零件表面,不可能是绝对平整和光滑的,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程度宏观和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一般用粗糙度值来表示,所以表面粗糙度是反映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指标,表面粗糙度值即微小的峰谷高低程度及其间距状况。

以前,加工表面粗糙度被称为表面光洁度,其表示方式和数值换算如下表:表面粗糙度作为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不仅直接决定了机械产品的外观精美程度,而且对机器的装配质量以及零件的使用寿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刀具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1)刀具几何参数刀具几何参数中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的是主偏角Kr、副偏角Kr'和刀尖圆弧半径re。

当主、副偏角小时,已加工表面残留面积的高度亦小,因而可减小表面粗糙度;副偏角越小,表面粗糙度越低,但减小副偏角容易引起震动,故减小副偏角,要根据机床的刚性而定。

刀尖圆弧半径re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在刚度允许的情况下re增大时,表面粗糙度将降低,增大re是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好方法。

因此减少主偏角Kr、副偏角Kr’以及增大刀尖圆弧半径r,均可减小残留面积的高度,从而降低表面租糙度。

以解决难加工材料切削和高速切削问题知名的华菱超硬刀具,“对于刀尖圆弧角的选择建议依据加工工件的刚性和粗糙度要求选择,如果刚性好,尽量选择大的圆弧角,不但可提高加工效率,亦可提高加工表面光洁度;但镗孔时或者切削细长轴或薄壁零件时因为系统刚性差,常选用较小的刀尖圆弧半径”,其刀具工程师做刀具选型方案时如是说。

具体的刀尖圆弧角与粗糙度值参见后文(走刀量、刀尖圆弧角、加工表面粗糙度三者的关系)。

(2)刀具材料当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金属分子亲和力大时,被加工材料容易与刀具粘结而生成积屑瘤和鳞刺,因此凡是粘结严重的,摩擦严重的,表面粗糙度就大,反之就小。

数控车床切削三要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说课稿

数控车床切削三要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说课稿

课题:切削三要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说课稿)教学内容:科学出版社《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第二章第三节切削要素适用年级:数控专业二年级年级(下期)课型:新授课计划用时:90分钟总体设计思路:本次课将采用实验验证法,通过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全程分理论和实作验证两部分进行。

》设计理念:以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衍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点,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一、专业分析数控加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近些年来,世界制造加工业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这使得我国的数控加工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至此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数控加工过程就是获得零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而这些东西就需要合理选择切削三要素来保证,其数值合理与否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生产成本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高的生产率和低的加工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至关重要,所以说学生掌握了切削三要素的合理选择就掌握了在今后工作当中的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是数控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控加工的能力,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数控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职业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加强实践性教育内容,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从而为毕业后从事数控专业工作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准备。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理论性太强,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做了如下处理:基本理论讲解后让学生在实践验证中去理解合理选择三要素对工件粗糙度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正确理解切削三要素的概念及合理选用的原则。

2、让学生掌握切削用量计算公式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实践加工过程中合理的选择三要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作者:杨建勋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3期【摘要】数控加工包括车削加工和磨削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在数控加工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机床精度、刀具的磨损情况、夹具的装夹程度,切削条件的影响,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等。

本文旨在探讨表面粗糙的影响因素,并找到改善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数控加工表面粗糙度控制因素1 造成切削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成因车削、铣削、镗削、钻孔的过程统称为切削加工过程。

切削加工过程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有切削参数的选择、切削条件、工件材料和刀具。

1.1 切削参数选择的影响在数控中切削参数一般指的是切削速度υ、进给量 f a和切削深度αp,不同的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也不一样。

(1)切削速度的影响。

切削速度不同必然会引起工件表面所产生积屑瘤和鳞刺不同,这也是切削速度υ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切削塑性材料中,如果切屑速度非常低,就容易产生幼刺;如果切屑速度较低,就容易形成切屑瘤,粗糙度也会越大。

如果选择避开速度区,那么表面粗糙程度也相对会减小。

在加工一些脆性材料时,一般不会产生积屑瘤和鳞刺,因而切屑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甚微,因此,较高的切削速度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2)进给量 f 影响。

切刀切削工件后残留切痕的高度决定工件表面粗糙度数值,影响残留切痕的高度的因素有:刀尖圆弧半径、主偏角、副偏角,进给量等。

如图1所示。

当刀尖圆弧半径等于0时,粗糙度波峰高度计算公式当刀尖圆弧半径不等于0时粗糙度波峰高度计算公式由图可知粗糙度数值与进给量 f 成正比,实际加工中刀具圆弧半径不可能为0,所以使用第二个公式,进给量 f 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成指数扩大,减小进给量 f ,残留切痕的高度H成平方的减小,对减小粗糙度非常有效果。

(3)切削深度αp影响。

一般来说切削深度αp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但在精密加工中,切削深度太小将使刀刃圆弧对加工表面产生剧烈的挤压和摩擦,引起工件的塑性变形,会增大工件表面的粗糙度。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研究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数控加工通过计算机控制数控机床进行精密加工,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模具制造等领域。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表面粗糙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加工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1. 切削参数在数控加工中,切削参数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屑厚度等参数。

切削速度过高会导致刀具磨损过快,切削温度升高,从而影响表面质量;而切削速度过低则会增加切削力,影响加工效率。

进给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切屑的形成和排出,对表面粗糙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选择切削参数对于控制表面粗糙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刀具磨损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随着刀具的磨损,切削力、切削温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及时更换和维护刀具,对于保持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3. 工件材料不同的工件材料对于表面粗糙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如铸铁、铝合金、不锈钢等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变形和切屑形态,影响表面质量。

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件材料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刀具,以保证加工表面的质量。

4. 加工方式数控加工包括铣削、车削、钻削等多种加工方式,不同的加工方式对于表面粗糙度会有所不同。

铣削加工可以得到较为光滑的表面,而车削加工则容易产生波纹。

合理选择加工方式对于控制表面粗糙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数控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1. 表面粗糙度参数在数控加工中,评定表面粗糙度常常采用Ra值作为评定标准。

Ra值是表面粗糙度参数之一,指表面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的平均不规则度高度。

通常情况下,Ra值越小,表明表面越光滑。

通过测量和评定Ra值,可以对加工表面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2. 表面形貌观察除了Ra值之外,对加工表面的形貌进行观察也是评定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方法。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切削对加工表面的影响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切削对加工表面的影响

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教研室:机械教研组授课教师:黄波第二节切削对加工表面的影响一、切削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1、残余面积车削时,工件每转一转,刀具沿进给运动方向移动一个进给量,也就是说刀尖在工件表面的运动轨迹是一条螺旋线,致使工件上始终有一个三角形区域残留在工件表面上,进给量越大,三角形区域就越大;反之,进给量越小,三角形区域就越小。

2、积屑瘤合金等塑性金属时,由于前刀面挤压及磨擦的作用,使切屑底层中的一部分金属停滞和堆积在切削刃口附近,形成硬块,能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这个硬块称为切屑瘤。

如图所示。

如前所述,由于切屑底面是刚形成的新表面,而它对前刀面强烈的摩擦又使前刀面变得十分洁净,当两者的接触面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时,具有化学亲和性的新表面易产生粘结现象。

这时切屑从粘结在刀面上的底层上流过(剪切滑移),因内摩擦变形而产生加工硬化,又易被同种金属吸引而阻滞在粘结的底层上。

这样,一层一层的堆积并粘结在一起,形成积屑瘤,直至该处的温度和压力不足以造成粘结为止。

由此可见,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粘结和加工硬化是积屑瘤产生的必要条件。

一般说来,温度与压力太低,不会发生粘结;而温度太高,也不会产生积屑瘤。

因此,切削温度是积屑瘤产生的决定因素。

积屑瘤有利的一面是它包覆在切削刃上代替切削刃工作,起到保护切削刃作用,同时还使刀具实际前角增大,切削变形程度降低,切削力减小;但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它的前端伸出切削刃之外,影响尺寸精度,同时其形状也不规则,在切削表面上刻出深浅不一的沟纹,影响表面质量。

此外,它也不稳定,成长、脱落交替进行,切削力易波动,破碎脱落时会划伤刀面,若留在已加工表面上,会形成毛剌等,增加表面粗糙度值。

因此在粗加工时,允许有积屑瘤存在,但在精加工时,一定要设法避免。

3、振动波纹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常常会发生振动,即在工件和刀具的切削刃之间,除了名义上的切削运动外,还会出现一种周期性的相对运动。

产生振动时,工艺系统的正常切削过程便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使零件加工表面出现振纹,降低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频率低时产生波度,频率高时产生微观不平度。

数控机床的切削力与表面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数控机床的切削力与表面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数控机床的切削力与表面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在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和表面质量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它们直接影响着加工质量和工件的使用性能。

本文将从数控机床的切削力和表面质量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切削力的影响因素1. 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指工件在单位时间内被切削物体切削的长度。

切削速度的增加会导致切削力的增加,因为切削速度的增加会使切削物体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增加了切削力。

2. 切削深度:切削深度是指切削刀具在一次切削过程中切削物体的深度。

切削深度的增加会导致切削力的增加,因为切削深度的增加会使切削物体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切削力。

3. 切削角度:切削角度是指切削刀具与工件表面之间的夹角。

切削角度的增加会导致切削力的增加,因为切削角度的增加会使切削物体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增加了切削力。

4. 切削物体的材料:切削物体的材料对切削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材料的切削物体具有不同的硬度和韧性,硬度大的切削物体在切削过程中需要更大的切削力,而韧性大的切削物体在切削过程中需要更小的切削力。

5. 切削液的使用:切削液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切削力。

切削液可以起到冷却、润滑和清洁的作用,减少切削物体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切削力。

二、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1. 切削速度:切削速度的增加会导致表面质量的恶化。

切削速度的增加会使切削物体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导致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2. 切削深度:切削深度的增加会导致表面质量的恶化。

切削深度的增加会使切削物体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导致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3. 切削角度:切削角度的增加会导致表面质量的恶化。

切削角度的增加会使切削物体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导致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4. 切削物体的材料:切削物体的材料对表面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材料的切削物体具有不同的硬度和韧性,硬度大的切削物体在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划痕和凹陷,从而导致表面质量的恶化。

数控车切削三要素

数控车切削三要素

数控车切削三要素不少数控车床的操作者,对车床的切削原理知道得很少,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选择主轴转速S、进刀量F,以及进刀的深度,大牛数控,在数控行业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轴转速S、进刀量F,进刀的深度,在切削原理课程中称为切削加工三要素,如何正确选择这三个要素是金属切削原理课程的一个主要内容,我这里想尽可能简单地介绍一下选择这三个要素的基本原则:(一)切削速度(线速度、园周速度)V(米/分)要选择主轴每分钟转数,必须首先知道切削线速度V应该取多少。

V的选择:取决于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加工条件等。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V可以取得较高,一般可取100米/分以上,一般购置刀片时都提供了技术参数:加工什么材料时可选择多少大的线速度。

高速钢:V只能取得较低,一般不超过70米/分,多数情况下取20~30米/分以下。

陶瓷分几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再按成分组分比例、添加物、金相结构、表面处理等,可分出无数具体牌号,加工对象又千变万化,很难在一个较小的范围给到楼主:大致的线速度可以认为在200~1200m/min的范围之内。

工件材料:硬度高,V取低;铸铁,V取低,刀具材料为硬质合金时可取70~80米/分;低碳钢,V可取100米/分以上,有色金属,V可取更高些(100~200米/分).淬火钢、不锈钢,V应取低一些。

加工条件:粗加工,V取低一些;精加工,V取高些。

机床、工件、刀具的刚性系统差,V取低。

如果数控程序使用的S是每分钟主轴转数,那么应根据工件直径,及切削线速度V计算出S:S(主轴每分钟转数)=V(切削线速度)*1000/(3.1416*工件直径)如果数控程序使用了恒线速,那么S可直接使用切削线速度V(米/分)(二)进刀量(走刀量)F主要取决于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

精加工时,表面要求高,走刀量取小:0.06~0.12mm/主轴每转。

粗加工时,可取大一些。

主要决定于刀具强度,一般可取0.3以上,刀具主后角较大时刀具强度差,进刀量不能太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切削三要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说课稿)
教学内容:科学出版社《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第二章第三节切削要素
适用年级:数控专业二年级年级(下期)
课型:新授课
计划用时:90分钟
总体设计思路:本次课将采用实验验证法,通过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全程分理论和实作验证两部分进行。

设计理念:以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衍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的职业教育特点,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一、专业分析
数控加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近些年来,世界制造加工业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这使得我国的数控加工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至此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数控加工过程就是获得零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而这些东西就需要合理选择切削三要素来保证,其数值合理与否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生产成本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高的生产率和低的加工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至关重要,所以说学生掌握了切削三要素的合理选择就掌握了在今后工作当中的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是数控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控加工的能力,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数控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职业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加强实践性教育内容,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从而为毕业后从事数控专业工作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准备。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理论性太强,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做了如下处理:基本理论讲解后让学生在实践验证中去理解合理选择三要素对工件粗糙度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正确理解切削三要素的概念及合理选用的原则。

2、让学生掌握切削用量计算公式
能力目标:
让学生能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实践加工过程中合理的选择三要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三、学情分析:
心理特征分析: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二年级数控3班学生,该班学生思维较活跃,学习氛围较浓,但中专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理论兴趣不大,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愿意动脑去思考
去解决。

教学中如何充分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是教学组织的关键。

知识能力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质疑和探索的能力,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上学期已学习《钳工》、《车工工艺》《数控加工基础》,虽然学生对本教材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操作加工能力,但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能力尚未形成。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分析,我将采用小组学习法、演示法、实践验证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切削三要素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重点依据:因为要进行车削加工,必须要根据所加工零件图样要求合理的选择每次走刀的进给深度、进给量及选取相应的主轴转速。

教学难点:2、根据加工要求合理选用切削三要素
难点依据:由于学生还没有实际的加工经验,学生对数控加工的方法,加工的材料,加工工艺都不是很熟悉,所以要合理选择三要素还是比较困难。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切削三要素对加工的影响,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法,确定最合理的切削三要素。

五、教法、学法设计分析
教法: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采用讲授、互动法、看图、案例法、渐进法讨论法,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通过任务驱动法引出概念,使学生逐步掌握理解记忆学习法。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善于把课堂所学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六、教学过程及实施:(概述)
第一步:自主学习(课前完成)
给出学案和自主学习作业,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第二步:检查交流(计划用时5分钟)
小组检查、交流、讨论自主学习作业及问题,小组长作好记录。

并随机抽两组代表汇报。

对于小组中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同学中交流讨论。

教师组织和点评。

第三步:复习导课:(计划用时5分钟)
案例引入:
2011年某同学在本校实训时加工一批轴类零件时,由于操作者的失误,把进给量调错,结果导致最后工件的粗糙度没有达到要求,而且在加工时经常需要换刀,给学校造成不小的
损失。

2011年某同学在本校实训时加工一批轴类零件时,在给一批转速相对较低的轴类零件钻中心孔时,发现有中心钻折断相当频繁,给学校造成不小的损失。

由教师提问:要进行车削加工,选好刀具后,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
由教师提问:主轴转速调至多少?如何进刀?每次进多少?
再引出切削用量和切削运动。

这样,使课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索中参与教学。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思考、回顾他们在加工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讲授新课:(计划用时35分钟)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导课后,再出示课件,动画并结合实物讲解实际加工情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的概念。

根据概念理解,通过学生思考质疑,结合课本上的图示,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切削用量单位及计算公式。

然后,再通过例题讲解,学生练习,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我选择了两种题型进行巩固练习:一、填空题:主要是强调对概念的理解,以巩固基础知识,由基础较差同学填写。

二、计算题:一方面巩固重点内容;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全体学生参与练习,另外找同学自告奋勇到黑板上“解决问题”。

通过针对性练习,体现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五步:实践验证(计划用时30分钟)
(所有设备工量具包括程序已经和管理员准备好)
学生到位,按小组成员分工,各施其职。

【具体做法】
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实验两组数据,每组四人,并对组员明确分工、规定站位:组员A即组长为操作员,站在操作位置。

组员B为安全检查员,主要负责检查组员A操作是否规范。

组员C、D为记录员和质检员,主要负责记录加工数据及检测加工结果。

操作完成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讨论、点评准备发言
教师的作用:
1、组织学生做实验
2、参与到实验中来
3、指导学生利用样块检测粗糙度
4 引导学生分析加工中出现的问题
第六步:总结点评(计划用时10分钟)
1、首先各小组介绍在加工中出现了那些粗糙度值
2、总结粗糙度和哪些加工因素有关系,
3、总结讨论合理选择切削三要素的原则。

4、联想一下前面两个加工失误的例子现在是否有能力解决它。

大家相互讨论交流,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认识,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点评解决问题。

第七步:知识拓展(计划用时4分钟)
讨论交流三要素除了对粗糙度有影响外还对那些方面有影响?(从效率和刀具的磨损
情况分析)
第八步:作业(计划用时1分钟)
课后完成作业:切削三要素对表面粗糙度有那些影响?加工中这样合理选择三要素?七.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1、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对进给倍率开关和主轴转速倍率开关混淆。

措施:由安全检查员和操作员共同检查正确后再运行。

问题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时,气氛不是很好。

措施:学生的交流讨论过程,教师要扮演一个主持人的角色,要防止交流冷场或课堂秩序混乱。

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的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水平,还要注意问题的层层递进。

教师除了充当引导者,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参与到小组当中。

问题3、刀具不够锋利对粗糙度的影响与三要素选择对粗糙度影响的混淆。

措施:操作前全部换成新刀片。

八.板书设计
课题切削三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