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与石油炼油的竞争力分析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的竞争力分析24页PPT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4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的竞争力分析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
2023年煤制油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煤制油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随着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煤制油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
煤制油是指通过加工煤炭、煤矸石或煤层气,通过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石油类产品的工艺过程。
煤制油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如下:一、市场规模扩大当前,全球石化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几年中国石油需求预计将以逐年增长的趋势呈现。
随着石油进口依存度逐年上升,保障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而煤制油由于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019年,中国产能已突破1亿吨,预计到2025年,煤制油产能将达到1.8亿吨左右,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二、技术进步推动煤制油行业升级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制油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煤制油整个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的时期,并且采用了更加先进、高效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更高,产能也更大,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带来发展机遇针对煤制油行业在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鼓励技术创新,对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这种政策的支持为煤制油产业基础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保证,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优质和实惠的产品。
四、市场竞争激烈随着煤制油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内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目前国内市场上煤制油企业众多,但大部分仍处于初级阶段,煤制油技术不够成熟,生产成本高。
而行业巨头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已经具有较大的规模和优势,因此,新进入市场的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资金实力,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总的来说,煤制油行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新的进入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资金实力,才能够成功地进入这个行业。
煤制油的可行性路线分析

煤制油的可行性路线分析引言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寻找替代能源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
煤作为一种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被广泛研究用于煤制油技术中。
本文将对煤制油的可行性路线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煤制油的可行性1. 煤资源丰富全球煤资源储量巨大,很多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相比之下,石油资源有限,且集中在少数国家,石油产量也逐渐下降。
因此,利用煤制油可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供应。
2. 煤制油技术成熟煤制油技术经过多年的研发,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目前主要有煤气化、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三种主要的煤制油技术路线。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煤制油技术已经迈入了商业化阶段。
3. 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许多国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来满足能源需求,这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煤制油可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性,减少对进口石油价格波动的敏感性。
4. 改善环境影响煤制油可以减少煤炭的直接燃烧,从而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煤制油过程中可以回收利用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煤制油的挑战1. 高成本与传统炼油相比,煤制油的投资成本较高。
煤制油过程中需要进行煤气化、合成气的制备、催化剂的研发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经济支持。
2. 环境问题煤制油虽然可以改善大气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仍然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污水和废弃物。
有效处理和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成本也是一个挑战。
3. 传统石油行业利益石油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利益和影响力,煤制油作为一种替代能源将对传统石油行业的利润分配和市场格局产生影响,可能会受到某些国家或企业的阻碍。
4. 公众接受度煤作为一种高污染、高碳排放的能源,公众对煤制油的接受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公众和环保组织可能对煤制油技术的潜在环境影响表示关注和抵制。
结论煤制油作为一种可替代能源的路线,在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023年煤制油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煤制油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煤制油行业是指通过煤炭作为原料,经过煤炭气化制备合成气,再通过合成气制成化工产品,如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
煤制油行业在当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政策环境和竞争格局等方面对煤制油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煤制油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化石燃料替代品的需求增长,煤制油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煤制油行业的年产量约为3000万吨,其中煤制汽油、煤制柴油和煤制液化气等核心产品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
其次,煤制油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利用方面。
煤制油技术一直是国家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煤制油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目前,煤制油行业主要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燃料油和化工产品生产、煤制天然气、煤液化等多种技术路线。
再次,政策环境是煤制油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国家对煤制油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包括产业政策、财税支持政策等方面。
政府在煤制油产业的发展上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和补贴,这为煤制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
最后,煤制油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格局。
由于需求增长和潜在利润空间,煤制油行业在市场上存在着多个主要竞争者。
其中,国内的煤制油企业主要有中国石化、中国煤炭化工集团、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等大型国有企业。
此外,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参与煤制油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综上所述,煤制油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利用方面,政策环境给予了煤制油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同时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格局。
未来的煤制油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进一步发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的竞争力分析课件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煤制油产业得到了快速发 展。各国都在加大煤制油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生产出更多的石油制品。
石油炼油产业现状
石油炼油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工艺技术。随 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炼油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的发展趋势
煤制油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煤制油产业将 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和企业 加入到煤制油产业的行列中来,推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
石油炼油发展趋势
石油炼油产业在未来仍将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随着环保意 识的不断提高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炼油产业将不 断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环保 要求。
要点三
市场需求比较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煤制油市场逐渐 扩大,特别是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 背景下,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而石油 炼油市场虽然规模较大,但由于资源 短缺和进口依赖度较高,发展受到一 定限制。
05
我国煤制油与石油炼油产业的问 题与挑战
技术瓶颈问题
01
技术研发难度大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技术研发涉及多学科交叉,工艺流程复杂,研发过程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的竞争力分析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概述 • 煤制油的竞争力分析 • 石油炼油的竞争力分析 •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的比较分析 • 我国煤制油与石油炼油产业的问题与挑
战 • 我国煤制油与石油炼油产业的提升策略
与建议
01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概述
煤制油与石油炼油的简介
经济性比较
从技术经济角度看,煤制油与石油炼油在生产成本上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 模化生产,石油炼油厂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而煤制油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在能源安 全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煤制油具有一定的优势。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概述煤制油技术是一种利用煤炭资源生产液体燃料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石油资源稀缺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制油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国内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1. 技术研发情况目前,国内煤制油技术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
煤制油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其中间接液化技术以目前为主要研究方向。
在间接液化技术方面,采用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生产合成油和液体燃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技术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2. 技术应用情况国内煤制油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一些煤制油项目已经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煤制油技术的应用为国内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国外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1. 技术研究情况国外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进行煤制油技术研究。
美国对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系列煤制油项目,为其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非在煤制油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利用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成功开发了多个煤制油项目,为南非的能源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技术应用情况国外煤制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煤制油产业体系,为其国家的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煤制油技术的应用为国外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石油资源的替代提供了新的选择。
四、国内外煤制油技术发展趋势1. 技术研发方向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煤制油技术的研发方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研发人员将继续加大对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煤制油技术的产油率和碳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煤制油技术的产业化水平。
2024年煤制油市场前景分析

煤制油市场前景分析引言煤制油作为一种能源转换和利用技术,通过煤炭转化制造液体燃料,为能源供应和替代传统石油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对煤制油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潜在发展空间和挑战。
1. 煤制油技术概述煤制油技术是通过煤炭气化或煤浆液化等过程,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
这种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石油产品的替代品,满足能源需求多样化的需求。
2. 煤制油市场概况目前,全球煤制油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技术作为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煤制油被视为缓解能源压力和替代石油输入的重要途径。
3. 煤制油市场前景分析3.1 市场需求推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资源的枯竭,煤制油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转化技术,将逐渐成为供应能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尤其在国内需求大的能源消费市场,煤制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2 能源安全保障煤制油技术的发展能够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加强能源安全保障。
各国政府对于能源资源的稳定供给非常重视,因此煤制油技术的发展也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
3.3 环境友好性相比传统石油燃料,煤制油的燃烧排放减少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这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缓解环境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
3.4 技术挑战和成本压力煤制油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技术难题和成本压力。
煤制油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高投入和复杂的设备。
技术上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是促进煤制油市场发展的关键。
4. 煤制油市场的风险和挑战4.1 煤炭资源减少煤炭作为煤制油的原料,其资源量并不是无限的。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减少,煤制油所面临的供应压力将会增大。
4.2 环境问题煤制油的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这也是煤制油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3 竞争和替代能源煤制油市场面临来自传统石油产业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的竞争。
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是煤制油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5. 结论煤制油作为一种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煤制油市场分析

煤制油市场分析简介煤制油作为一种转化煤炭资源为液体燃料的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文将对煤制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市场规模全球市场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煤制油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主要的市场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区,其中中国、美国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煤制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亚洲市场亚洲作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煤制油市场发展迅速。
中国、印度等国家在煤制油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竞争格局主要参与者在煤制油市场上,主要的参与者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国际大型能源公司。
国有企业通常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私营企业则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国际大型能源公司则拥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竞争方式在竞争激烈的煤制油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推广等方面。
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趋势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制油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新型催化剂、高效反应器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煤制油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环保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煤制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
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煤制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煤制油市场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政策的不断支持,煤制油行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企业在这一变革的时代潮流中,应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抢占市场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261.1 234951.8 252855.1 269164.3 1861.4 8666.4 2617.1 7172.4 3810.5 6327.3 5101.6 5318.7
煤能源消费总量(万吨) 207561.3 231851.1 255065.5 272745.9 281095.9 295833.1 312236.5 342950.2
157010
60600 860938
18.2%
7.0% 100.0%
495
106 118
京津冀, 2.60%
东北, 3.80%
华东, 4.50%
京津冀 东北
煤炭储量较 大的两个地区 都比较缺乏水 资源
新甘宁 青, 40.10%
华东
晋陕蒙 中南
西南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西南, 5.80%
中南, 2.60%
1383.207
0.7%
30.0
1376.562 188.788
1 46.161
如果各国按照他们国内2010年的石油开采速度,伊朗还可以开采88.4年, 沙特阿拉伯还有72.4年,美国还可以继续开采11.3年,世界范围内的石油还可 以开采46年,而中国石油的可开采年限不到10年。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02.07 111.28
2013年8月 105.72 109.53 105.43 115.43 2013年9月 107.76 113.97 109.45 119.17 2013年10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02.08 109.54 106.55 116.94 月
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特点
at end at end at end 2000 2009 2010 Thousand Thousand Thousand Thousand million million million million Share barrels barrels tonnes barrels of total
Oil: Proved reserves at end 1990
石油能源消费总量(万 24789.2 27125.8 31700.5 32537.7 34876.2 36658.7 37302.9 38384.5 43245.2 45378.5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吨)
从 2002-2011 年6 月的月度 Nymex WTI 和IPE Brent 原油价格走势分析 2013年11月份的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 94美元,
1、煤炭与原油储量以及我国对着两种资源的进口 的依赖性的分析
煤 制 油 与 石 油 的 竞 争 力 分 析
2、直接液化法与间接液化法
3、国内煤制油发展概况
4、煤制油与炼油的投资成本比较
5、生产柴油的煤油比价分析。 6、与原油炼油相比,其制约因素包括技术、耗水、 环保等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石油储量分析
选择性 气化 反应条件 产物
其他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煤制油重点项目进展状况概况
目前煤制油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煤基 甲醇制汽油(MTG)—在都建成了示范装置并实现稳定运行。其中, 主要的示范项目有: 一、神华鄂尔多斯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 该项目煤制氢装置采用了 Shell公司的煤气化技术,空分装置采用了 林德公司提供的设备和技术,由二条生产线组成,单条生产线制氧 能力为50000 m3 /h。为了保障煤液化装置的氢供应,神华还于 2008年3 月购买了中石化巴陵石化的天然气制氢装置作为备用氢源, 该装置于2008 年11 月开车成功,产出合格氢气。神华直接液化煤 制油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863 高效液化催化剂。 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已实现 连续稳定运营。神华集团人士2010年6 月中旬在股东大会上称,从5 月开始,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平均日产量达2000-2800 吨。而与直 接液化共用煤气化装置的 18 万吨/ 年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也已开车 成功。 该项目2010年最长连续运转2071小时(86天),共运行 5000 (208天)小时,生产油品 45万吨。投运至今已累计运行1 万小时。 至 2011年初,基本实现了安、稳、长、满、优的运行目标,一季度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生产成品油21.6 万吨,利润超亿元。
WTI
布伦特
迪拜 美元/桶
塔皮斯
每桶均 价
2012年10 月 2012年11 月 2012年12 月
91.14 86.09 87.46
112.28 109.37 116.58 108.77 106.8 106.84
107.34 102.13 104.58 107.27 111.16 105.99 102.22 101.31 101.60 105.49 109.03 112.59 108.78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万吨
煤炭生产量(万吨) 进口煤量(万吨) 出口煤量(-)(万吨) 煤能源消费总量(万吨)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年份
煤炭行业发展对石油炼油行业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很直观的认识到,与煤炭相比,我国的原油是比较 稀缺的。 从宏观上讲,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耗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将越来越 高。我国发展煤制油并不是要替代石油.而是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发展煤制油 来缓解我国原油供需紧张的局面.所以就目前为止煤制油在更多的时候在国家能源 行业中扮演的是石油的补充品的角色,又或者是作为一种能源技术的储备在必要的 时候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多一种选择方案,替代部分原油需求,形成多元化 的能源战略格局。 煤制油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煤炭价格。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原油价格下发展 煤制油项目最高可以接受的煤炭价格。油煤比价是影响煤炭转化项目竞争性的关键 因素。当石油价降到一定价位的时候,煤制油就没有经济上的优势,这样会对煤制 油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近年来,煤炭价格与原油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的上 涨幅度不同。
煤的气化:得到粗合成气
合成气精制:粗合成气经除尘、 冷却,宽温耐硫变换和酸性气体 脱除,得到成分合格的合成气 费托合成反应:在一定的温度、 压力及催化剂作用下,H2和CO转 化为直链烃类、水以及含氧有机 化合物 生成物包括水相、油相和气相, 油相采用常规石油炼制手段得到 合格的油品或中间产品 纯串联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煤直接和间接液化工艺过程比较 直接液化(加氢液化)工艺过程 间接液化(费托合成)工艺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氢气制备:采用煤气化或天然气 转化 油煤浆:将煤、催化剂和循环油 制成的煤浆,与制得的氢气混合 送入反应器
加氢液化反应:煤热解,再与氢 在 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结合形成分子 量比煤低得多的初级加氢产物 生成物包括气、液、固三相,液 相 馏份经提质加工,得到合格的汽 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产品 1、2步先并联,后面步骤串联
第三步
第四步
特征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工艺特点比较
收率
直接液化(加氢液化)工艺特点 直接液化油收率高,我国神华煤制油装 置的油收率可高达63~68% 间接液化(费托合成)工艺特点 转化率高,SASOL公司SAS工艺采用 熔铁催化剂,合成气的一次通过转化 率达到 60%以上,总转化率达90%
煤耗
煤消耗量小,生产1吨液化油,需消耗 原料洗精煤2.4吨左右(包括23.3%气 化制氢用原料煤,不计燃料煤)
目标产品的选择性相对较高,馏份油以 汽、柴油为主 制氢方法有多种选择,无需完全依赖于 煤的气化 反应条件相对较苛刻,压力达到 17~ 30MPa,温度430~470℃ 出液化反应器的产物组成较复杂,液、 固两相混合物由于粘度较高,分离相对 困难 氢耗量大,工艺过程中不仅补充大量新 氢,还需要循环油作供氢溶剂,使装置 的生产能力降低
煤消耗量大,生产1吨F-T产品,需消 耗原料洗精煤3.3吨左右(不计燃料 煤)
目标产品的选择性相对较低,合成副 产物较多 间接液化必须配备大规模的煤气化装 置 合成条件较温和,反应温度低于 350℃,反应压力2.0~3.0MPa 随合成温度的降低,重烃类(如蜡油) 产量增大,轻烃类(如CH4、C2H4、 C2H6、……等)产量减少 有效产物-CH2- 的理论收率低,仅为 43.75%,工艺废水的理论产量却高 达56.25%
二、伊泰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
该项目于2005年得到核准,2006年开工建设,总投资27 亿元左右。伊泰煤制油项目于 2009 年3 月15 日第一次投料试车, 目标是打通流程,对生产装置进行调试和完善,为实现长期安全 稳定、满负荷运行做准备。该装置于3 月20日正式产出第一桶油, 经分析全部指标合格。第一次试车原计划运行1-1.5个月,于5 月 中旬停车检修,然后在2009 年冬天到来之前再次开车,并在运 行中度过 2009 年冬季。但是 4 月8 日,由于伊泰煤制油项目储 油罐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未能完全适应煤制油的特殊性,已经完成 煤制油的核心过程,进入普通的炼油流程的中间油品发生火灾, 第一次试车实际运行了23 天。 伊泰煤制油装置从 2010 年4 月初开始逐步提高负荷,在 60% 负荷的时候运行稳定,合成气转化率在96% 以上,甲烷的 选择性小于 3%,F-T 合成得到验证,试验效果优于中试数据。 该装置经过从 2009 年3 月开始的先后三次试生产,到 2010 年6 月30 日,已稳定运行5640小时,整套生产线达到了满负荷稳定 运行状态,每日生产成品油483 吨,其中轻柴油265 吨,重柴油 51 吨,石脑油 148 吨,液化石油气 19 吨。
Coal: Proved Reserves at end 2010
Subbituminous Anthracite(无烟煤) (次烟煤) and bituminus(沥 and lignite 青质煤) (褐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