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本科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终稿)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工业工程的培养方案需要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规划,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业工程人才。
下面将分别对工业工程培养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经济学、生产系统工程、工业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业工程学导论、工业工程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3.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制造等课程,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生产实习、工业设计实习、工程实践等实践性课程,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如生产系统工程实验、质量管理实验、工程设计实验等,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和方法。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磨练自己的能力,了解工程实践的流程和要求。
三、实习实训1.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了解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设计实习:让学生参与工程设计实习,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科研创新1.科研基地:建立专门的科研基地,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
2.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学生了解科研的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3.科研导师:为学生指定科研导师,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的规划和实施,可以培养出一批符合工业工程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业企业中从事生产管理、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为工业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Industrial Engineering制定人:徐新胜审校人:曾其勇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对生产系统及其质量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能在技术监督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管一体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表达、交流及社会活动能力。
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和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注重个性和谐发展。
5、具有一定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知识、较强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从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要求1、掌握机电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应用技能,工业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和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生产系统及其质量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业工程导论、基础工业工程、管理学、运筹学与系统工程、互换性与测量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工程、人机工程学等。
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0701)一、专业简介青岛大学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于2007年获批,自2008年开始招生,青岛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设置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隶属于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81年,于2001年设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并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工业工程专业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了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专业师资队伍,且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
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0名,占教师比例83.3%。
工业工程专业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
近年来,本专业每年招生近60人,就业率均为95%以上,为社会经济各领域输送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本专业学生适应能力较强,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
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深造,其中不乏有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也有多名学生考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优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院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提高其对教学的支持水平。
学院先后建成了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ERP等6个实验室,已纳入青岛大学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具备工程技术基础,掌握信息技术,具有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对企业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解决企业效率、质量、成本、标准化及环境友好等综合性问题,提高系统整体效益,有良好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既通晓工程技术又擅长运营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能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方式获得。 八、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时数 学时百分比 学分数 学分百分比
必修 公共课 770 30.22% 40.5 22.63% 学科基础 774 30.38% 42.5 23.74% 专业基础 388 15.23% 21.0 11.73% 实践环节 - - 33.5 18.72% 限选 专业方向 310 12.17% 16.5 9.22%
任选 专业任选 90 3.53% 5.0 2.79% 公共任选 216 8.48% 12.0 6.70% 创新实践 - - 8.0 4.49% 合计 2548 100.00% 177.0 100.00%
附表一、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备注: 1. 每学期的实际周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2. 一般每学年寒假4周,暑假7周(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 3. 社会实践安排在每学年暑假进行; 4. 公益劳动(1周)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由学校统筹安排,公益劳动不占课内学时。 附表二、必修课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数 课内学时总数 每周学时分配 考核 备注 总 学 时 数 讲 课 实验或 上机 一 15 周 二 16 周 三 16 周 四 14 周 五 15 周 六 16 周 七
13 周 八 周 考 试 考 查
公共 课 40.5 学分 770 学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44 3 √ 10注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30 2 √ 6注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48 3 √ 6注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6 108 72 5 √ 36注
1
大学英语 14 264 264 5/60 4/68 5/68 4/6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2.5 50 24 26 4 √ 体育 4 120 120 2/28 2/32 2/32 2/28 √ 军事理论课 2 36 36 3 √ 健康与心理卫生教育 1 (16) ⑴ ⑴ √ 就业指导 1 (18) ⑷ ⑷ ⑷ ⑹ √ 形势与政策 2 48 (8) (8) (8) (8) (8) (8) √ 学科 基础 课 42.5 学分 774 学时 高等数学 6.5 120 120 4/50 4/70 √ 机械工程基础(机械设计表达) 7.5 132 114 18 6/80 3/52 √ 大学物理 3.5 64 64 4 √ 物理实验 1 26 26 2 √ 机械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形) 3 54 50 4 4 √ 工程力学 4.5 80 76 4 5 √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开课学期
总 其中 考核
学
(每学期教学 18.5 周,考试 1.5 周)
学 授实上考考
分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时 课验机试查
40
2.5 40 26 14
3
10 10 20
3 40 40
5 34
30
2 30 30
4
40
2.5 40 30 10
5
40
2.5 40 32 8
5
30
2 30 30
30
2 30 30
5
考核
考考 试查
20
1.0 20 20
4
10191402 客户关系管理
20
1.0 20 20
4
10191403 组织行为学
20
1.0 20 20
4
10191404 会计原理
30
1.5 30 30
5
10191405 战略管理与决策
30
1.5 30 30
5
10191406 科技英语翻译
30
1.5 30 30
三、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四、主要课程
基础工业工程、预测与决策理论与技术、系统工程导论、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运筹 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因工程、生产现场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五、学制和学分
学制 4 年,完成 183 学分(含创新 6 学分)。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工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表
课程 课程 类别 编码
课程 名称
10191501 数据库管理系统 10191502 基础工业工程 10191503 系统工程导论 10191504 管理信息系统 10191505 管理统计学 10191506 项目运作与管理 必 10191507 经营预测与决策 修 10191508 工程经济学 课 10191509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 10191510 先进制造 10191511 人因工程
工业工程系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系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业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并致力于提高工业与服务系统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应当具备如下的能力和素养:1. 掌握扎实与宽广的工业工程知识和分析与管理能力,并用于对工业与服务系统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及成本的降低;2. 展示同行认可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系统视野、沟通与组织能力,实现对系统或过程的提升;3. 在职业发展或学习的跨文化与跨学科团队中承担管理与领导角色;4. 展现全球视野和专业伦理道德,并通过终身学习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
二、培养成效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如下11项基本专业素质:a)数学、科学与工程知识的应用能力,b)实验设计与执行及数据分析与解释的能力,c)考虑综合约束条件的系统规划设计能力,d)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e)对工业工程问题进行确定、规划与解决的能力,f)专业和伦理责任,g)有效沟通的能力,h)具有宽广知识面用于理解工程方案在全球、经济、环境与社会等方面影响的能力,i)终生学习的认知及能力,j)对当代问题的了解,k)了解和使用最新工业工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为此,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计算机能力,掌握宽广的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的管理、服务、生产、物流、交通、医疗、人因、信息、互联网、金融等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按本科四年学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本科最长学习年限专业学制加两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06学分,自由发展课程学分2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教育 44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学科。
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改善、评价和创新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以便能优质、廉价、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工业工程是管理学类下的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在同类院校的专业中建立较早,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学生,能在多种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工程和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以及创新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以后具备卓越的系统整合能力、产品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能力、企业流程分析与优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期望本专业本科毕业生5年后能成为工作单位的管理业务骨干。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2)熟悉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3)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系统科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4)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5)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对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活动;(6)拥有较好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沟通等能力;(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拥有国际化视野,了解本学科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8)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9)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终生教育和再学习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及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业工程领域内的实际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实际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实际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实际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豆丁精品】工业工程系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

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系系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致力于提高工业与服务系统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
二、 基本要求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如下12项基本专业素质:[1]. 数学、科学与工程知识的应用能力 [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3]. 集成系统开发能力(包括人、材料和信息的复杂系统) [4]. 团队能力[5]. 对工业工程问题进行确定、规划与解决 [6]. 专业和伦理责任 [7]. 有效沟通[8]. 分析工程方案的社会影响 [9]. 终生学习 [10]. 了解当代问题[11]. 能使用最新工业工程技术和工具 [12]. 综合基本技能竞争力为此,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计算机能力,掌握宽广的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的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
下表为这些基本培养要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对应实现矩阵。
培养计划以此为设计依据,强调扎实的数理基础、优秀的人文社科素养、坚实的工程基础、精炼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及多样化特色培养的专业选修课程训练。
同时,为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选修和替代上增加弹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在有关教师指导下制定更为科学的学习计划。
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培养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矩阵培养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矩阵培养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矩阵工程技术 管理技能 国际视野与竞争力 复合创新人才数理基础 √ √ 计算机能力 √ √ √ 工程知识 √√ √ 经济管理 √ √ √ 人文社科 √ √ √ 综合专业能力√√√√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业工程 工学学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2016本科经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各类工业及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的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并能应用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工程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并能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掌握并能利用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工具;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能力要求: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工业工程专业领域问题的发现、定义、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和改善的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并发挥系统集成作用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人际交往及竞争合作的能力;具有工业工程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具备正确分析评估工程与管理方案对客观世界和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环境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备创新性科学思维和持续改善的基本能力;具备独立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和宽广、开放的视野。
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与问题导向、持续改善的专业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三、标准学制、毕业最低学分、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四部分:
1.通识课:48学分,其中I类通识课42学分,主要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Ⅱ类通识课6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52学分,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II)、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Ⅱ)、运筹学、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系统创新方法、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Ⅱ)、机械制造基础(I)、工程制图(Ⅱ)、电工电子学(Ⅱ)。
3.专业课程:60学分,主要有专业主干课程(基础工业工程、系统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先进制造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因工程、工程训练(Ⅱ)、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40学时和专业选修课程20学时。
4.创新创业学分课程:4学分,
五、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六、各类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实践教学计划进程表(一)通识课程
1、Ⅰ类通识课程
2、Ⅱ类通识课程(6学分)
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每一类修满2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
(三)专业主干课程
(四)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满16学分,三个方向任选一,学分必修,其余学分在其他方向及专业任选课中任选)
(五)创新创业学分课程(4
学分)
具体课程见各学期创新创业学分课程《修读指南》
(六)实践教学计划表
七、课程目标、能力矩阵
知识要求: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
A4 数学和逻辑性的基础知识
A5 工业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
A6 管理知识
能力要求:B1 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B4 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B5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B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B7 终身学习的能力
B8 组织管理能力
B9 熟练应用各种手段获取最新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
B10 熟练阅读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
B11 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分析和解决工业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
B12 具有撰写学位论文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素质要求:C1 志存高远,意志坚强
C2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C3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
C4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C5 崇高价值观念
C6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7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
八、有关说明
1、Ⅱ类通识课程:人文学科类、社会学科类、自然学科类每一类:修满2学分,共6学分。
创新创业学分课程:4学分。
专业课程类必须修满56学分,其中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四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的23学分。
2、社会调查安排在第四学期,要求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1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要求学生每周撰写实习周记一篇,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一篇(3000字以上);
学生选定论文题目以后,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一份,并要求至少完成一篇外文资料翻译,译文不少于2000汉字;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学术论文(12000字以上)
专业负责人签字盖章处:学院签字盖章处:
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