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CT解剖及诊断基础

合集下载

颅脑CT层面解剖

颅脑CT层面解剖
手术导航
通过颅脑CT层面解剖,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导 航系统,精确找到病变位置,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 性。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脑血管疾病
颅脑CT层面解剖可以清晰显示脑部血管的形态和 结构,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 和脑出血。
颅内感染
颅脑CT层面解剖能够发现颅内感染的迹象,如脑 膜增厚、脑实质病变等,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 据。
03 脑沟
大脑表面呈沟状凹陷,CT图像上可观察到脑沟的 形态和深度,对判断脑实质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脑室及脑池CT解剖
侧脑室
脑池
位于大脑两侧的空腔,CT图像上可观 察到侧脑室的形态和大小,对判断脑 室扩大或脑积水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大脑表面或深部的间隙,CT图像 上可观察到脑池的形态和位置,对判 断脑实质病变或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 意义。
颅脑CT层面解剖
目录
• 颅脑CT解剖基础 • 颅脑CT层面解剖技术 • 颅脑常见病变的CT表现 • 颅脑CT层面解剖的临床应用 • 颅脑CT层面解剖的局限性
01
颅脑CT解剖基础
颅骨CT解剖
01 颅盖骨
包括额骨、顶骨、枕骨等,CT图像上呈现为连续 的骨性结构,对颅内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02 面骨
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CT图像上可观察 到面骨的形态和位置,对面部美观和功能具有重 要意义。
第三脑室
位于大脑中央的空腔,CT图像上可观 察到第三脑室的形态和位置,对判断 脑室扩大或脑积水等病变具有重要意 义。
02
颅脑CT层面解剖技术
轴位(横断面)CT解剖
横断面CT解剖是颅脑CT检查中最常用的层面,能 01 够清晰显示大脑的左右两侧结构,如大脑半球、

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

颅脑横断层标本及CT解剖

视神经
颞肌
眼神经
颞骨岩部 乙状窦 第四脑室
小脑扁桃体 头后小直肌 头半棘肌
额窦
眶脂体 海绵窦
枕颞内侧回 桥池及基底动脉
鼓室
听神经 头夹肌 脑桥 小脑半球 蚓垂
经视交叉层面
主要显示鞍上池、鞍背、视交叉、颈内动脉、小脑 幕等。鞍背居断面中央,其前方有漏斗和视交叉。 视交叉外侧为颈内动脉,它发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 中动脉,,并经后交通动脉与基底动脉发出的大脑 后动脉吻合形成Willis环。鞍上池环绕在上述结构周 围。侧脑室下角出现并伸向颞极,其顶壁有杏仁体, 对癫痫和一形容词生疾病的手术治疗时,需了解杏 仁体的位置。颅前窝内仅见额叶底面的直回和眶回。 两侧眶上部结构出现。
2、“V” 形及“Y”形:在窦汇上方的层面,幕切 迹的边缘可 显示“V”字形,若大脑镰出现则“V”字形变成“ Y”形。3、 “八”字形:在窦汇以下层面,切迹缘呈“八”字。
4、“M”形:窦汇的层面则天幕缘呈“M”形。
五、脑干的三部分区别:
1、中脑:断层面出现四叠体是中脑的标志,同时可见大脑 脚、结合臂。
2、颞叶:经外侧裂的垂直部及水平部与额叶分开,
顶枕裂与枕前切迹(枕极前4cm)的连线为颞叶与枕 叶分界。
3、顶叶:经中央沟与前方的额叶分开,下方与 颞叶
的分界线为外侧裂与枕叶的分界线为顶枕沟。
4、枕叶:经顶枕沟与顶叶分开,与颞叶分界为顶枕
裂与枕前切迹的连线。
5、岛叶:隐藏于外侧裂的深部,四周有环形沟,表
commissure ,AC)后缘与后连合posterior commissure,PC)前 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用于人脑立体位断层解剖研究与脑立体定向手术。
红色线:代表 “CML”或“OML”

头颅CT解剖及诊断ppt课件

头颅CT解剖及诊断ppt课件

与X线平片比较优缺点分析
辐射剂量
头颅CT的辐射剂量较X线平片高,可能增加患者的辐射风险。
价格较高
头颅CT检查价格通常高于X线平片。
与MRI检查互补性分析
无辐射
MRI检查无辐射,对患者无损伤。
多参数成像
MRI可提供多参数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颅内病变。
与MRI检查互补性分析
• 功能成像:MRI可进行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有助于评估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 情况。
颅脑损伤评估与治疗决策支持
急性颅脑损伤
CT可快速准确地显示颅骨骨折、 硬膜外/下血肿、脑挫裂伤等急 性损伤表现,为临床急救提供重
要依据。
慢性颅脑损伤
对于脑积水、脑萎缩等慢性损伤 ,CT可明确病变程度及范围,为
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颅内压监测
通过CT测量脑室大小、中线结构 移位等参数,可间接评估颅内压
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颅缝
各颅骨之间的连接缝隙, 如冠状缝、矢状缝等。
颅底
颅骨底部结构复杂,包括 前颅窝、中颅窝和后颅窝 。
颅内主要血管与神经
大脑动脉环
位于脑底,由前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段等组 成。
主要脑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 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 球及脑干等部位的血液。
主要脑神经
密度异常
如高密度影可见于出血、钙化 等;低密度影可见于水肿、梗
死等。
形态异常
如脑回增宽、脑沟变窄等提示 脑萎缩;局部脑组织肿胀提示 脑炎或肿瘤等。
脑室系统异常
如脑室扩大提示脑积水;脑室 变小提示颅内压增高。
蛛网膜下腔异常

颅脑部CT基础知识

颅脑部CT基础知识

颅脑部CT基础知识关键词:颅脑CT颅脑CT诊断第一节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1.头部扫描前须将发卡、耳环、假牙等异物取掉。

2.需做增强扫描的病人,检查前4~6小时禁食,并做好碘过敏试验。

3.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防病人在扫描时移动。

二、检查方法(一)横断扫描1.病人仰卧,头摆正,使头正中矢状面与身体长轴平行,听眦线与床面垂直。

以听眦线(眼外眦至外耳孔的连线,也称为眶耳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若重点观察后颅窝,则以听眉线(眉毛上缘中点至外耳孔连线)或上眶耳线(眼眶上缘至外耳孔连线)为基线。

2.层厚、层间距为10mm。

3.常规采用骨窗和脑窗观察和摄片。

4.先平扫,根据描情况再作增强扫描。

(二)冠状扫描脑垂体、鞍区检查常用冠状扫描。

1.病人仰卧位或俯卧位,下颌前伸,尽量使听眦线与床长轴平行,先扫侧位定位相,再定扫描基线应尽量与鞍底垂直,从后床突至前床突。

2.层厚、层间距为1~3mm。

3.直接作增强扫描,因垂体无血脑屏障,可提高垂体与正常脑组织间密度差别,以更好显示垂体。

第二节正常CT表现一、平扫CT图像1.颅骨及含气空腔颅骨密度高,为高吸收结构,呈现高密度影,而含气空腔为低吸收区,呈现低密度影。

(1)颅底: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枕大孔、蝶窦、筛窦及乳突气房均可见到。

(2)颈静脉结节:在枕骨大孔上一层面,位于岩骨后缘的内后方,呈八字形高密度影。

(3)蝶骨小翼与岩骨:在横断层面上,于蝶鞍处呈X形交叉。

(4)蝶鞍:鞍背为横行高密度影,其前方为前床突,上层面可见后床突。

(5)颅盖骨:用骨窗可显示内外板及冠状缝和人字缝。

(6)额窦、蝶窦、筛窦与乳突气房皆呈低密度影。

2.含脑脊液腔(蛛网膜下腔)脑室、脑裂、脑池与脑沟等腔内含脑脊液,为低密度区,CT值为0~22Hu。

脑脊液腔因年龄增长而扩大。

(1)枕大池:在小脑后方,有时枕大池较大。

(2)第四脑室:呈马蹄形,居后颅凹中线。

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与闭塞对确定幕下占位病变有很大帮助。

颅脑CT诊断学

颅脑CT诊断学
– 细胞毒性水肿进一步发展,细胞发生不可逆 坏死--脑梗死形成
– 细胞毒性水肿周围区,神经细胞功能尚存-缺血半暗带,此期为可逆性病理变化阶段, 及时恢复血流灌注量则可恢复细胞功能
.
21
一、缺血性脑梗死
• 分期:根据发病后时间长、短分期
– 超急性期脑梗死:6小时之内 – 急性期脑梗死:6~72小时 – 亚急性期脑梗死:3~10天 – 慢性早期脑梗死:11天~1个月 – 慢性晚期脑梗死:1个月以上
– 亚急性期:出血后4天~4周、血肿内含MetHb
• 红细胞完整—细胞内MetHb • 红细胞溶解,MetHb进入血肿—细胞外MetHb
– 慢性期:出血后1个月~数年, MetHb逐渐演变 为HS,并首先出现在血肿的边缘(黑环)
.
15
影像学表现
• CT
– 急性期血肿:表现典型 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伴水肿及占位效应
.
22
影像学表现
• 典型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1)
– NECT, 发病时间短可无阳性发现,但可诊断或 排除脑出血及非卒中性疾病
– 72h内NECT可能出现的(提示、诊断)征象
• 脑动脉高密度征:提示动脉内血栓形成
• 局部脑肿胀征:区域性脑沟消失及占位效应, 病理上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
• 脑实质密度减低征:局限性脑灰、白质密度
.
24
影像学表现
• 腔隙性脑梗死
– 主因髓质穿支动脉闭塞,引起深部脑组织小 面积缺血坏死
– 影像学表现特点 多见于基底节、丘脑,亦可见于脑干和小脑 病灶可多发,一般约10~15mm大小 CT/MRI表现基本同典型脑梗死,MRI信号 变化较CT敏感
.
25
缺血性脑梗死

颅脑CT解剖

颅脑CT解剖

脑出血其它危险因素
淀粉样变性 脑肿瘤 出血倾向:血液疾病
尿毒症 SLE 肝脏疾病 抗凝血治疗
淀粉样变性 多发于脑皮质内,多发倾向,反复发作,老年人多见
出血掩盖肿瘤征象 多形性胶质瘤
肺癌脑转移伴出血
肿瘤出血伴明显占位,术后病理症实 为少枝胶质瘤
白血病伴脑内多发出血
其它危险因素
血管性疾病 AVM 动脉瘤 静脉性血管畸形
陈旧性脑内出血
陈旧性脑内出血表现为脑软化灶和邻近 脑萎缩
外囊出血 完全吸收呈囊样改变伴邻近脑组织萎缩
陈旧性脑血肿呈囊样改变伴邻近脑组织萎缩
Wallerian变性:大脑皮质运动区,放射冠及内囊部位发生脑血管障碍 或外伤,细胞体和轴突出现坏死,在坏死端以下的轴突和髓鞘发生离 心性分解直至末端.沿皮质脊髓束,锥体束发生退行性变.CT表现为 中脑大脑脚和桥脑的萎缩.
常) 征象:脑室扩大,以侧脑室额角和第三脑室
为最敏感
阻塞性脑积水
先天性导水管阻塞引起明显阻塞性脑积水
阻塞性脑积水
小脑血肿第四脑室受压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脑膜 炎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轻度脑积水的认识
第三脑室和 侧脑室颞角
脑室的扩张以第三脑室及侧脑室颞角最敏感,正常时第 三脑室呈现细缝状,当有脑积水时就变成圆形.
血肿扩大伴脑疝
SAH:网膜 下腔出血,IVH:脑室内出血
丘脑血肿
IVH:脑室内出血
基底节出血伴脑室内出血(IVH),继发蛛 网膜 下腔出血(SAH)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列片显示 吸收表现
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破入脑室
小脑出血破入脑室
小脑血肿破入脑室并压迫第四脑室而引 起阻塞性脑积水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

颅脑基本CT征象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鉴别点
CT对于颅脑外伤诊疗的价值
1)发现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颅骨骨折。 2)有利于快速诊断颅脑外伤合并的颅内出血、血肿定位与 分类、出血量计算,为治疗提供依据。 3)了解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脑水肿等,对伤后情况 及预后作出评价。 4)短期内复查、穿刺定位。
谢谢
颅脑增强检查,按强化程度分为轻度强化、中度强化和明显强 化;按强化分布范围分为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按强化形态分为 团状强化、片状强化、斑片状强化、环状强化、花环状强化和马蹄 状强化等。
伪影
伪影为扫描时的实际情况与建像所带来 的一系列假设不符合所造成,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
移动伪影—扫描时患者的移动可产生移 动性伪迹,一般呈条状低密度影,与扫描方 向一致。
增强检查
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方式,利用造影剂可在血管内运行及在特殊 病灶内的滞留特点,来达到进一步了解病变特点的目的。
增强检查有以下优点:1)提高组织间对比度,发现平扫难以发 现的微小病变;2)快速扫描可观察病变的供血血管,为外科手术提 供依据;3)动态扫描可了解病变的血供特点;4)在颅脑方面,增 强后强化常提示正常血-脑屏障的破坏,常见于恶性肿瘤及炎性病 变,对病变的定性有重要意义。
典型CT表现:
1)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均匀高密度影;
2)占位效应:患侧灰白质界面内移、脑沟 消失、侧脑室变形和中线结构向健侧移位;
3)血肿在CT上的表现决定于血肿成分、矢状窦、板障静脉、横窦等 血管结构的破裂,出血积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的硬脑膜外腔内形成硬膜外 血肿。由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范围较局限,形状多呈“双 凸透镜”或梭形。
硬膜外血肿常合并颅骨骨折,且骨 折位于血肿的同侧。
硬膜外血肿可跨越硬脑膜折返如大 脑镰和天幕,但不可跨越硬脑膜附 着点如颅缝。

头部CT基础及断面解剖

头部CT基础及断面解剖
CT值超过+1000Hu;
第八页,共36页。
正常人体组织的CT值(Hu)
组织
脑 灰质 白质 基底节 脑室 肺 甲状腺 肝 脾 胰 肾 主动脉
平扫CT值
25—45 32—40 28—32 35—45 0—12 -500— -900 100±10 40—70 50—70 40—60 40—60 35—50
2.定位:小于 1 cm 的病灶,易漏诊; 3.定性:受病变部位、大小病程等影响;不是
所有脏器适合 CT 检查,空腔性脏器(胃、肠); 对于软组织肌肉、韧带等显示不如MR;CT 只 能反映解剖方面信息,几乎无功能和生化信 息。
第十页,共36页。
CT读片原则
位置与层次的判断 了解人体横断层解剖,观察扫描位置是否正确。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五、侧脑室体部层面
由额、颞、枕叶构成。 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核
和体部。 侧脑室后角(枕角)可不对称,室内可见脉络
丛钙化。 中线处可见大脑纵裂池及大脑镰。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第三十页,共36页。
第三十一页,共36页。
第三十二页,共36页。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静脉团注非离子碘造影剂100ml,进行连续扫描。
第十三页,共36页。
适应症:
1.颅脑:脑肿瘤、脑血管病变、颅内感染性病变和先天变异
等; 2.胸部:适应于病变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的病灶、鉴别病变
与血管断面、观察病变血供情况、血管本身有无病 变; 3.腹部:肝癌、肝血管瘤、局限性脂肪肝、肝门癌栓、胆管 及胆总管病变、胰脾占位性病变及腹腔肿块等。
描层厚与层距:10 mm,扫描方式采用连续 扫描。
自颅底至顶部分为9—11层面 特殊扫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