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讲义[1]

合集下载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讲义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讲义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讲义编写教师:王曼张云凤目录实验1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 (1)一、目的要求 (1)二、实验原理 (1)三、仪器与试剂 (2)四、实验步骤 (3)五、结构确证 (3)思考题: (4)实验2 尼群地平的合成 (5)一、实验目的 (5)二、方案提示 (5)三、要求 (5)实验3 阿昔洛韦的合成研究 (6)一、目的 (6)二、要求 (6)实验1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综合性实验11学时)一、目的要求1. 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氰化钠及维生素B1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 了解剧毒药氰化钠的使用规则。

二、实验原理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适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及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

苯妥英钠化学名为5,5-二苯基乙内酰脲,化学结构式为:HNNONaO苯妥英钠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

微有吸湿性,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合成路线如下:CHO催化剂C CHO [O]C CO OC C O O +C ONH2NH2NaOH HNNONaO2三、仪器与试剂1、主要仪器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冷凝管、三口烧瓶、水浴锅、真空泵、布氏漏斗、抽滤瓶、圆底烧瓶、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小漏斗等。

2、试剂名称规格用量苯甲醛 C.P. 7.5mlNaOH 2mol/L 7.5ml乙醇 C.P. 20mlVB1 C.P. 2.7gNaOH C.P. 适量硝酸65%—68%25mlNaOH 15%25ml醋酸钠 C.P. 1g尿素 C.P. 3g乙醇95%40ml活性炭工业少量95%乙醇-乙醚混合液1:1 少量四、实验步骤(一)安息香的制备于锥形瓶内加入VB1 2.7 g、水10 mL、95% 乙醇20 mL。

不时摇动,待VB1溶解,加入2N NaOH 7.5 mL,充分摇动,加入新蒸馏的苯甲醛7.5 mL,放置一周。

实验一 牛顿环 实验讲义

实验一 牛顿环 实验讲义

实验一 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牛顿环”是一种分振幅等厚干涉现象,它在光学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测量光学元件的曲率半径等。

这种方法是光学法的一种,适用于测量大的曲率半径。

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读数显微镜的调整和使用。

二、实验仪器读数显微镜(JCD 3型)、牛顿环装置、钠光灯、升降台三、实验原理用一块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将其凸面放在另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上即构成牛顿环装置(如图1)这时在透镜凸面和平板玻璃之间形成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厚的空气层。

当一束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平凸透镜上,入射光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两相干光束存在光程差,在透镜凸面上相遇而发生干涩折。

由于光程差取决于空气层的厚度,所以厚度相同处呈现同一干涉条纹,显然这些干涉条纹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称为牛顿环(如图2),是等厚干涉条纹。

如图1所示,在P 点处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图1 牛顿环装置图 图2 牛顿环22λδ+=d (1)式中d 为P 处空气层厚度,2λ是光波在平面玻璃界面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而带来的附加光程差。

设R 为平凸透镜球面的曲率半径,r 为P 点所在环的半径,它们与厚度d 之间的几何关系为()2222222r d Rd R r d R R ++-=+-= (2)因为R »d,所以2d «2Rd,略去2d 项,(2)式变为Rr d 22≈ (3)若P 处恰为暗环,则δ必满足下式: ()212λδ+=k (k=0,1,2,3,…) (4)式中,k 为干涉条纹的级次。

综合式(1),(3),(4),得到第k 级暗环半径为 λkR r k =(5)由(5)知,只要入射光波长λ已知,测出第k 级暗环半径k r 即可得出R 值。

但是利用此测量关系式时往往误差很大,这是因为透镜凸面和平板玻璃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弹性形变,使接触处变为一个圆面;或者,由于灰尘存在使平凸透镜凸面和平面玻璃之间有间隙,从而引起附加光程差,中央的暗斑可变成亮斑或半明半暗。

实验2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仪---讲义

实验2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仪---讲义

实验四十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仪燃料电池以氢和氧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力,能量转换效率高于燃烧燃料的热机。

燃料电池的反应生成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单位体积氢的储能密度远高于现有的其它电池。

因此它的应用从最早的宇航等特殊领域,到现在人们积极研究将其应用到电动汽车,手机电池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国都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1839年,英国人格罗夫(W. R . Grove )发明了燃料电池,历经近两百年,在材料,结构,工艺不断改进之后,进入了实用阶段。

按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或燃料类型,可将现在和近期可行的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6种主要类型,本实验研究其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的燃料氢可通过电解水获得,也可由矿物或生物原料转化制成,燃料氧可从空气中获得。

本实验包含太阳能电池发电(光能-电能转换),电解水制取氢气(电能-氢能转换),燃料电池发电(氢能-电能转换)几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能量转换、储存和使用的链条。

【实验目的】1. 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观察能量转换的过程。

2. 测量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的特性,验证法拉第电解定律。

3. 测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

4.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

【实验原理】1.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PEM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燃料电池在常温下工作,具有启动快速,结构紧凑的优点,最适宜作汽车或其它可移动设备的电源,近年来发展很快,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目前广泛采用的全氟璜酸质子交换膜为固体聚合物薄膜,厚度0.05~0.1mm ,它提供氢离子(质子)从阳极到达阴极的通道,而电子或气体不能通过。

催化层是将纳米量级的铂粒子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附着在质子交换膜表面,厚度约0.03mm ,对阳极氢的氧化和阴极氧的还原起催化作用。

膜两边的阳极和阴极由石墨化的碳纸或碳布做成,厚度0.2~0.5mm ,导电性能良好,其上的微孔提供气体进入催化层的通道,又称为扩散层。

化学实验讲义

化学实验讲义

化学实验讲义实验⼆黄连中⼩檗碱的提取和鉴定(设计性实验)⼀、⽬的与要求1.通过对黄连中⼩檗碱的提取,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技术。

2.通过对⼩檗碱的鉴定,掌握⼀般⽣物碱的鉴别⽅法。

3.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初步了解并完成实验⽅案的设计。

⼆、基本原理黄连主含⼩檗碱,含量为5.20%-7.69%,还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碱等,由于它们有相似结构,常统称为黄连⽣物碱。

⼩檗碱异名为黄连素,在⽔或稀⼄醇中结晶所得⼩檗碱为黄⾊针状结晶。

游离⼩檗碱微溶于冷⽔,易溶于热⽔,⼏乎不溶于冷⼄醇、氯仿和⼄醚。

⼩檗碱和⼤分⼦有机酸⽣成的盐在⽔中的溶解度都很⼩。

⼩檗碱有季铵式、醛式、醇式,3种能互变的结构式,以季铵式最稳定。

⼩檗碱的盐都是季铵盐,于硫酸⼩檗碱的⽔溶液中加⼊计算量的氢氧化钡,⽣成棕红⾊强碱性游离⼩檗碱,易溶于⽔,难溶于⼄醚,称为季铵式⼩檗碱。

如果于⽔溶性的季铵式⼩檗碱⽔溶液中加⼊过量的碱,则⽣成游离⼩檗碱的沉淀,称为醇式⼩檗碱。

如果⽤过量的氢氧化钠处理⼩檗碱盐类则能⽣成溶于⼄醚的游离⼩檗碱,能与羟胺反应⽣成衍⽣物,说明分⼦中有活性醛基,称为醛式⼩檗碱。

⼩檗碱的提取⽅法主要有溶剂法(包括⽔或⽔-有机溶剂法、醇-酸⽔-有机溶剂法、碱化有机溶剂法)、离⼦交换树脂法、沉淀法等,通过⽣物碱特有的沉淀反应和显⾊反应对其进⾏鉴别.ON+OCH3OCH3⼩檗碱的结构式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与材料100mL园底烧瓶、冷凝管、50mL、100mL烧杯各1只,10mL、25mL量筒各1个,铁架台1个、漏⽃1个、滤纸若⼲、滴管1个、蒸发⽫、⼩试管三⽀等。

2. 试剂与原料黄连粉2.0g,体积分数为95%的⼄醇15mL,浓HCl10mL、蒸馏⽔、碘化铋钾试液、碘碘化钾试液、硅钨酸试液等。

四、实验步骤1.⼩檗碱的提取2.⼩檗碱的鉴定实验⼗⾹⾖素-3-羧酸的制备(综合性实验)⼀、实验⽬的1.学习利⽤Knoevenagel反应制备⾹⾖素的原理和实验⽅法。

化工原理实验简明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简明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简明讲义哈尔滨工业大学绪论化工综合实验课是化工、环境、生物化工等系或专业的重要基础实验技术课。

它的历史悠久,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

化工综合实验课是化工原理等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实验研究,化工综合实验课在化工类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化工综合实验课的目的和意义1.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从事实验研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从事工程设计研发的能力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二、化工综合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化工综合实验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理论教学与基础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实验理论教学涉及到实验方法论、数据处理、测试技术及典型仪器、仪表的使用。

基础实验为化工原理全国指导委员会规定的8个实验,即(1)伯努力试验;(2)流体流动形态及雷诺数的测定;(3)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4)换热器传热系数及传热膜系数的测定;(5)间歇填料精馏柱性能的测定;(6)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的测定;(7)流化床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

除此之外,还包括萃取实验及连续填料精馏柱性能的测定等。

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要求及学时数要求,可以选择以上10个基础实验中的若干个作为实验内容。

三、化工综合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化工原理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用工程装置进行实验,学生往往感到陌生,无从下手。

有的学生又因为是2人一组而有依赖心理,为了切实收到教学效果,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前的预习2.实验中的操作训练3.实验后的总结实验一伯努利试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采用一种称之为伯努利试验仪的简单装置,实验观察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流动时的各种形式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并验证机械能衡算方程(伯努利方程)。

通过实验,加深对流体流动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f 22222111h u 21P gZ u 21P ρρgZ J ·kg -1 (1) 三、实验装置四、实验方法五、实验结果六、思考题1.为什么实验要保持在恒水位条件下进行?2.从实验中,你能从观察现象中解释流体在直管内流动的速度与阻力损失的变化关系吗?3.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排气泡?4.实验中所观察的现象,对其它流体是否也相类似,对不同流体,以上现象又将发生怎样变化?实验二流体流动型态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雷诺试验装置,观察流体流动过程的不同流型及其转变过程,测定流型转变时的临界雷诺数。

Matlab数字衍射光学实验讲义(一)

Matlab数字衍射光学实验讲义(一)
5
2015 级光电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信息光学专题实验
imagesc(z) figure(2) mesh(z) %%---------------------matlab 代码-------------------------
改变参数 a,b 的取值,观察模拟结果变化。 4)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besselj(v,z)
1. 实验目的:
掌握基本的 Matlab 编程语言,了解其编程特点;模拟几种常用函数,了解其编 程过程及图像显示命令函数,掌握 Matlab 画图方法;通过设计制作一系列光学 研究物体掌握其编程方法; 掌握光波的 matlab 编程原理及方法, 初步了解 Matlab
2
2015 级光电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信息光学专题实验
4

2015 级光电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信息光学专题实验
figure(4) surfl(x,y,z)%三维 %%---------------------matlab 代码-------------------------
改变变量 a,b 观察模拟图像变化。
x 2 x 3)高斯函数:一维高斯函数 Gauss exp a a
二维高斯函数: sinc
x y x y , sinc sinc ,a,b 为正数。 a b a b
2 2 x y x y x y Gauss , Gauss Gauss exp a b a b a b
二维 sinc 函数: sinc
x y x y , sinc sinc ,a,b 为正数。 a b a b
%%---------------------matlab 代码------------------------clear %清除内存 close all %关闭所有窗口 [x,y] = meshgrid(-2:.05:2, -2:.05:2); %设置二维网格 z=sinc(x).*sinc(y); %sinc 函数 figure(1) imshow(z) %二维灰度图 figure(2) imagesc(z) %二维彩色 figure(3) mesh(z)%三维

实验讲义-液体表面张力[总结]

实验讲义-液体表面张力[总结]

实验讲义-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许多涉及液体的物理现象都与液体的表面性质有关,液体表面的主要性质就是表面张力。

例如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的浸润与不浸润现象、毛细现象、液体泡沫的形成等,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浮选技术,动植物体内液体的运动,土壤中水的运动等都是液体表面张力的表现。

液体表面在宏观上就好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存在沿着表面并使表面趋于收缩的应力,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表面张力系数σ来描述。

因此,对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可以为分析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及结构提供帮助。

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σ与液体的性质、杂质情况、温度等有关。

当液面与其蒸汽相接触时,表面张力仅与液体性质及温度有关。

一般来讲,密度小,易挥发液体σ小;温度愈高, σ愈小。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有多种方法,如拉脱法,毛细管法,平板法,最大泡压法等。

本实验是用拉脱法和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目的】1.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液体(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2. 用毛细管法测量室温下液体(水)的表面张力系数;3.学习力敏传感器的使用和定标。

【实验原理】一、拉脱法测量一个已知周长L 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称为拉脱法.若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122()F L D D σσπ=⋅=⋅+ (1)式中,F 为脱离力,D 1,D 2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 σ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脱离力的测量应该为即将脱离液面测力计的读数F 1减去吊环本身的重力mg 。

吊环本身的重力即为脱离后测力计的读数F 2。

所以表面张力系数为:)()(2121211D D F F D D mg F +-=+-=ππσ (2)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四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输出电压大小与所加外力成正此,即ΔΔU K F = (3)式中,∆U F 为外力的大小,K 为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U 为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中药制剂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实验讲义

中药制剂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实验讲义

实验项目二:中药制剂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1、实验项目学时:8学时2、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性、综合性实验。

3、实验项目内容:1.HPLC仪器使用及基本操作;2.色谱条件的选择;3.实验用溶液的配制,包括橙皮苷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4.利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4、实验项目学习要求:(从运用知识、提高能力两个层次说明学习要求)(1)运用知识:HPLC 的具体应用。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的基本操作及定量方法;(2)提高能力:提高 HPLC 的基础操作能力、仪器条件选择能力;提高运用 HPLC进行药物定量分析能力。

5、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1.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2.C18反相色谱柱(Hypersil ODS 5 µm × 4.6 mm ×250 mm);3.微量进样器4.一次性注射器5.0.45 µm 微孔滤膜6.容量瓶 10、50 ml7.移液管,洗耳球;具塞三角瓶(50 ml);超声波清洗器;天平;滤纸、培养皿。

8.橙皮苷对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9.陈皮6、操作步骤1)色谱条件:色谱柱:C18,2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37:63;柱温40℃;流速:1ml/min;检测:UVD,波长为 283nm;进样量:5μL。

理论塔板数 n>3000。

2)橙皮苷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及测定:取橙皮苷对照品约10mg,加甲醇置 50ml 容量瓶中,制成 0.18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陈皮粗粉,打粉,过筛,精密称取 0.3g 置50ml锥形瓶中,平行两份。

各精密加入甲醇 25mL,加塞称重,超声提取30分钟后继续称重并用甲醇补足减少的重量。

放取上清液约5mL,放入离心管中13000转min-1离心10分钟。

离心后精密取上清液2mL后置于10mL容量瓶,加甲醇至刻度线。

取上述溶液用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分离提取红色素。

2、掌握用薄层层析鉴定红色素、记录红色素的红外和紫外光谱。

二、实验原理红辣椒中含有几种色素,因其极性不同,可用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分离出来。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硅胶G薄层广口瓶层析柱2、试剂碾细的红辣椒1g,300ml二氯甲烷, 10g硅胶四、实验步骤1、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1g红辣椒和几粒沸石,加入10m二氯甲烷,装上回流管回流20分钟,将烧瓶冷至室温,过滤除去固体,得粗色素溶液。

2、用广口瓶作为层析槽,以二氯甲烷作为展开剂,在硅胶G薄板上点样后,在层析槽中进行层析。

观察每一点的颜色,计算Rf值,用柱层析分离Rf=0.6的主要红色素。

3、在层析柱的底部垫一团脱脂棉花并压紧它,加入洗脱剂二氯甲烷至层析柱的3/4高度,打开活塞,放出少许溶剂,用玻璃压脱脂棉中的气泡,再将30ml二氯甲烷与7.5g硅胶调成糊状加入层析柱中,使吸咐剂装填致密,然后在吸附剂上层覆盖一层石英砂。

4、打开活塞,使二氯甲烷洗脱剂液面降至覆盖硅胶的滤纸上表面,关闭活塞。

将色素的粗混合物溶液(约2ml)小心的转移至层析柱面上(用滴管转移)。

再打开活塞,待红色素溶液液面与滤纸齐平时,缓缓注入二氯甲烷至高出石英砂2cm即可,以保持层析柱中的固定相不干,当再加入洗脱剂不再带有色素颜色时,可将洗脱剂加至层析柱最上端。

在层析柱下端用试管分段收集各种颜色的馏分,当红色素洗脱后停止层析。

5、蒸除收集到的红色素馏分中的二氯甲烷,得红色素纯品。

五、实验结果与处理用紫外光谱鉴别红色素,记录λmax。

Diels-Alder 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环戊二烯与对苯醌或马来酸酐的加成验证环加成反应;2.熟练处理固体产物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O O+OO H H +COCO C C O H H+C O C O H C C H H ONa ONa O +COC O O O O O O O KO KO 22O三、实验步骤:1. 环戊二烯与对苯醌的加成在100ml 烧杯中,加入1.8g(0.017mol)对苯醌和7ml 乙醇,使成悬浮液,将此烧杯置于冰浴中冷却至0-5℃。

将新蒸馏的环戊二烯1.3g(1.5ml,0.018mol)迅速加入到上述悬浮液中,略加摇匀后即置于冰浴中,15min 后除去冰浴,在室温放置45min 。

然后在冷却状态下抽滤,得淡黄色固体1.3g(产率为44%)。

2. 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加成在125ml 三角烧瓶中加入6g(0.061mol)马来酸酐,用20ml 乙酸乙酯在水浴上加热使之溶解,再加入20ml 石油醚(沸程60-90℃),稍冷后(不能析出结晶),往此混合液中加入 4.8g(6ml,0.073mol)新蒸馏的环戊二烯。

振荡反应瓶,直到放热反应完成。

加成物为一白色固体,mp 为164-165℃,产量7.2g (产率72%)。

此加成产物还保留有双键,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 蒽和马来酸酐加成在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2g 纯蒽、1g 马来酸酐和25ml 无水的二甲苯,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25min 。

将液面的边缘上述析出的晶体振荡下去,再继续加热5min,停止加热。

当不回流时趁热经一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过滤,滤液放冷,抽滤分出固体产物,在真空干燥器内干燥,产品的mp为262-263℃(分解),产率约2g。

synthesize of iodobenzenePhNH22N Cl PhI + N2 + KClHClDissolve 20 g (19.6 ml, 0.215 mol) of aniline in a mixture of 55 ml of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1)and 55 ml of water contained in a 500-ml round-bottomed flask. Place a thermometer in the solution and immerse the flask in a bath of crushed ice (2); cool unti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tirred solution falls below 5℃. Dissolve 16 g (0.23 mol) of sodium nitrite in 75 ml of water and chill the solution by immersion in the ice bath; add the sodium nitrite solution (3)in small volumes (2-3 ml at a time) to the cold aniline hydrochloride solution, and keep the latter well shaken, Heat is evolved by the reaction. The temperature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rise above 10℃(add a few grams of ice to the reaction mixture if necessary) otherwise appreciable decomposition of the diazonium compound and of nitrous acid will occur. Add the last 5 percent of the sodium nitrite solution more slowly (say, about 1 ml at a time) and, after shaking for 3-4 minutes, test a drop of the solution diluted with 3-4 drops of water with potassium iodide-starch paper (4); if no immediate blue colour is obtained at the point of contact with the paper, add a further 1 ml of the nitrite solution and test again after 3-4 minutes. Continue until a slight excess of nitrous acid is present.To the solution of benzenediazonium chloride add a solution of 36 g (0.216 mol) of potassium iodide in 40 ml of water slowly and with shaking. Nitrogen is evolved. Allow the mixture to stand for a few hours. Fit the flask with an air condenser and heat it cautiously in a boiling water bath until evolution of gas ceases. Allow to cool. Decant as much as possible of the upper aqueous layer and render the residual aqueous and organic layers alkaline by the cautious addition of 10 percent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i.e. until a drop of the well-shaken mixture withdrawn on a glass rod imparts a blue colour to red litmus paper. The alkali converts any phenol present into sodium phenoxide, which, unlike phenol itself, is not volatile in steam. Steam distil until no more oily drops pass over. Transfer the distillate to a separatory funnel and run off the lower layer of iodobenzene into a small conical flask. The crude iodobenzene should have a pale yellow colour; if it is dark in colour, return it to the separatory funnel and shake it with a little sodium metabisulphite solution until a pale yellow colour is obtained, then remove the heavy layer as before. Dry with about 1 g of anhydrous calcium chloride or magnesium sulphate: filter through a fluted filter paper into a small distilling flask equipped with a short air condenser. Distil using an air bath and collect the fraction, b.p. 185-190℃(5). The yield of iodobenzene (an almost colourless liquid) is 33 g (75%); the compound gradually develops a yellow colour upon exposure to light.Notes: (1) In computing the volume of acid required in the diazotization process, it is helpful to remember that 100 ml of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d 1.18, contain 42.4 g of HCl, and 100 ml of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d 1.84, contain 176 g H 2SO 4.(2) For preparations on a larger scale, the lowering of temperature may be conveniently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a quantity of crushed ice equal in weight to that of the hydrochloric acid and water. The mixture should be stirred mechanically.(3) It is advisable to add the sodium nitrite solution, particularly in preparations on a larger scale, with the aid of a dropping funnel with the tip of the stem extending well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liquid: this will prevent loss of nitrous acid by surface decomposition into oxides of nitrogen.(4) It is advisable to test the potassium iodide-starch paper with acidified sodium nitrite solution: the commercial test paper is, particularly if it has been kept for a considerable period, sometimes almost useless. The solution must contain an excess of acid at all times, i.e. it must give a blue colour on Congo red paper.(5) The iodobenzene is conveniently distill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 and the fraction, b.p.77-80℃/20 mmHg or 63-64℃/8 mmHg, collected. The product has a higher degree of purity than that obtained directly from benzene.乙酰二茂铁的制备一、 实验目的1、通过资料查阅、综合设计、合成及总结初步了解有机化学合成的科研方法;2、了解二茂铁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背景及应用前景;3、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