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合集下载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2 国家和区域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我们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 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 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五大层次:
——全球 ——国家和区域 ——城市 ——社区(邻里) ——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1 全球
研究人居环境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特 别要把眼光放在直接影响全球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如考虑 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抓住重点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
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02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想

02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想

5、建筑 、
(三)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1、生态观 2、经济观 3、科技观 4、社会观 5、文化观
1、正视生态的困境,提高生态意识 正视生态的困境,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 文化的整体协调。 文化的整体协调。 ——加强区域 城乡发展的整体协调, 加强区域、 ——加强区域、城乡发展的整体协调,维持区域范 围内的生态完整性。 围内的生态完整性。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的空间 体系。 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加强当地人民的参与。 加强当地人民的参与。 ——提倡生态建筑 提倡生态建筑, ——提倡生态建筑,尽量减少建筑活动对自然界产 生的不良影响。 生的不良影响。
1、全球 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 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特别要把 眼光放在直接影响全球的共同的重大问题 抓住重点问题, 上,抓住重点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的道路。
2、国家与区域 荷兰国家规划政策: 荷兰国家规划政策: ——综合性 综合性; ——综合性; ——重视自然方面 重视自然方面; ——重视自然方面; ——充分考虑相关的因素 如社会、经济; 充分考虑相关的因素, ——充分考虑相关的因素,如社会、经济; ——强烈的生态感 强烈的生态感; ——强烈的生态感; ——团体和个体的倾向性 团体和个体的倾向性; ——团体和个体的倾向性; ——保护绿地和划分城市土地 保护绿地和划分城市土地; ——保护绿地和划分城市土地; 。。。。。。
2、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决策科学化,做好任务研究和策划。 ——决策科学化,做好任务研究和策划。 决策科学化 ——要确立建设的时空经济观 要确立建设的时空经济观。 ——要确立建设的时空经济观。 ——要节约各种资பைடு நூலகம் 减少浪费。 要节约各种资源, ——要节约各种资源,减少浪费。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城市规划相关理念,理解三位大师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道氏学说。

重点难点:道氏学说教学设计(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

为此,吴良镛先生,写成“广义建筑学”,此后仍在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讲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简要过程1.2 从霍华德、盖迪思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霍华德盖迪思芒福德1.3 道萨蒂亚斯的“人类聚居学”道氏学说简介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4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板书设计: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1)探索缘由与过程(2)基本框架构想研究(3)方法论(4)规划与设计论(5)教育——教学(6)在实践的道路上——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人居环境)第二部分“道薛迪亚斯聚学”介绍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小结:“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一方面,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

基于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科学”。

作业: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40 年代,启蒙并决意从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研读,加强理解。

第二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第二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1 正视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 战略——生态观 生态观 推动更为广泛的生态教育,提高对问题的危机意识,在规划中 增加生态问题研究的分量,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规划质 量。 要求做到: 要求做到: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整体协调 ——加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 性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的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提倡生态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人居环境的层次观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一个重大问题, 不同层次的人居环境单元不仅在于居民量的不同,还带 来了内容与质的变化。 道氏提出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根据人类聚居的人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 里——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 市——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 洲——城市洲——普世城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可以看到,“环境”和“居”是落脚点,“人” 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2 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观 经济观 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重大的经济活动。 要求做到: 要求做到: ——决策科学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确定建设经济时空观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PPT精选文档

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PPT精选文档
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 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人居环境不仅指一栋住宅、一座城市或一个乡村的形体,还指人类活动过 程,包括工作、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和文化娱乐等以及为维护这些而进行的建 设工程。人居环境作为人类及其社会生活的容器是以自然为依托的,以自然界 的材料来建造,以自然界的能源维持运作,其形态随自然界不同影响因素的变 化而变化,人居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建设的产物,人类希望通过它来满 足自己的需求,实现自身的理想。
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
1
目录
一、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 二、人居环境的特性 三、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四、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演变分析
2
人居环境的内涵
人居是指发生有组织人类活动的地方,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一 般是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客观存在的总和。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 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 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4、多样适应性: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 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5
5、人文品质: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个性美能赋予居民亲 切感、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并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和趣味。
6、科学性:功能合理,设计逻辑性完整,材料要持久性、历史性、 安全性,因地制宜,应时而建。
8
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 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1)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侧重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 行原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2)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 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人居环境科学讲义

人居环境科学讲义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地理信息系统
(2) 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科学。
生态学作为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中的外围基础学科之一,其研究重 点更多地注重于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关于人类及其住所与其 周围环境关系的研究,也是人类认识自然中动植物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及其自然演进过程的科学。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 成部分及景观生态系统的成员,认识自然演进的要素与过程是尊 重自然理解自然的开始,也是人居环境与自然达成协调的必要前 提。所以说,生态学的研究是人居环境规划的内在基础,人居环 境科学五大系统中自然系统部分的研究是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
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实践证明,人们应该以地区的概念来指导城 市的规划与设计,以城市设计的概念来指导建筑与园林的规划设 计;另一方面,以微观环境的研究逐步上溯,深化规划设计的科 学与艺术,如此反复不已,这样的方法我们拟称之为”广义环境 设计方法”。
无论是从更高层次的系统整体出发,或是从微观的角度出 发.对一些问题作较深入的探索,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众多互相 联系的学科群,对它们的了解和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从这 些由学科群组成的集合科学回过头来看,又可以使我们在所掌握 的现有知识基础上开扩和丰富建筑学的思路.使我们有可能从其 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序列、层次、秩序和整体组合方式来考 虑学科的结构和功能。对建筑学方面的这一工作的尝试,初步称
“建筑一地景一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道城市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 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三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共同研究如何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site planning);共同 从事环境艺术的创造,以及共同从事历史与自然地区的保护与重建,等等. 共同目标:创造宜人环境 生态健全 向上向下的拓展 自然生态视角

人居环境考点

人居环境考点

1.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3.人居环境包括五大层次: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

4.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也是发展中国家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5.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3)开放的人居环境体系第三章:1.范式:某种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2.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成的科学集团。

第四章: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技术、经济、社会、生态。

2.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

(1)人居环境在时间上是延绵的。

(2)人居环境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

(3)知晓规划设计对象的来龙去脉。

(4)建立发展的、动态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

4.人居环境形象创造的三项指导原则:(1)不同空间层次(区域的、城市的、社区的)都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设计者要“外得造化,中得心源”;(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美妙结合、巧为因借、相得益彰;(3)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一法得道,变化万千”。

人居环境学

人居环境学
强调“建筑——地景——城市规划”旳融合, 其目旳主要在于:
1.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 —自然”旳关系;
2.第二,以便将对良好旳人居环境旳追求落实 到物质旳建设上,以发明舒合适人旳居住环境 ;
3.正因为有关人居环境旳各个学科各个方面旳 研究必须落实在物质建设及空间布局上,所以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理所当然地 处于关键旳位置。
——北京菊儿胡同
4案例分析
亮点:
“有机更新”:按照城市内在 旳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 在可连续发展旳基础上探求 城市旳更新和发展"新四合院" 体系;非生硬替代维护古城 整体风格与肌理。
城市肌理:城市肌理是街道 、街块、广场三者之间关系 在宏观上旳表象;肌理图案 是由许多支路、小路和填其 间旳建筑物产生旳。
——城市: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 抓住整体性。
——小区(邻里):城市与建筑之间 旳中间层。
——建筑:为“遮风雨”而建造旳庇 护所。
——五大原则
——生态观: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 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 范围内旳生态完整性,增进土地利用 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旳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旳规划机制与 管理机制;提倡生态建筑。
“整体环境”与“普遍联络”是人居环境 科学旳关键,它是开放动态和变化旳。
3人居环境科学旳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人居环境科学旳学科体系
小结: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构成人 居环境科学旳大系统中旳“主导产业” ps:建筑——广义建筑学;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 9.为邻里交往营造合理旳认知规模、交
流距离和半

公共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基本的前提:
—自然”的关系;

第二,以便将对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落实到物质
的建设上,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三,正由于有关人居环境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
研究必须落实在物质建设及空间布局上,因此,“建
文化观 亦即发展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当然,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五项原则之间
也是如此,他们相互关联牵制,人居环境建设
必须根据特定的时间 地点 条件,统筹兼顾五
项原则,求得暂时的统一,不断加以调整。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1987年,《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
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告,“可持续发展” 被明确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目标。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从事环境艺术的创造,以及共同从事历史与自然地区的
保护与重建等等。

但是在不同情况下,也各有侧重点和扩展方向,
即在尺度上方法上专业内容上技术方面各有不同点。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总之,强调“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
其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2 人-- 居 --环境
人 :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对象
居 : 一种涵盖广泛的人的行为,因而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环境 :“市围绕某种物体,并对这个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 的外界事物”
狭义:地理环境(物质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s) 广义: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为此,我们这样定义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 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 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 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 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结合,他的研究对象 是人居环境。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从字面上说,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
Sciences,用复数形式,体现了人居环境科学是 涉及人居环境有关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组群
人居环境科学与人类聚居学区分开来,是基于中 国的实际情况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保持生活方式多样化 ——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同时融汇多层次技术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4 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 社会观
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幸福。 我们应该:
——在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中,重视对人的关怀 ——发扬一社会和谐为目的的人本主义精神 ——推动“人人拥有适宜的住房”的贯彻与实施 ——为不同人群准备各种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室内外 生活游憩空间 ——重视社会发展 ——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
科核心和学科体系,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
来说,则可作如下考虑: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1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构成人 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产业”
建筑——广义建筑学 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 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3 社会系统
社会: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 社会系统主要指公共管理和法律 社会关系 人口趋势 文化特 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世界人居中心对这15个不同等级的划分对应了7种不同 的城市发展状态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2 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观 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重大的经济活动。 要求做到: ——决策科学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确定建设经济时空观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3 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科技观 新技术对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发展产生全面 影响 要求做到: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第2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2 人居环境的构成 2.3 人居环境建设五大原则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5 小结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1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5 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文化观
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同时,强调文化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我们应当: ——发挥各地区建筑文化的独创性 ——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以上五点,生态观 经济观 科技观 社会观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可以看到,“环境”和“居”是落脚点,“人” 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用系统的观念,从分 解开始,对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社会系统 ——居住系统 ——支撑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1 自然系统
自然:指整体自然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 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 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2 国家和区域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4 居住系统
建筑:只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 社区设施 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 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5 支撑系统
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 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如道路供水系统通讯设 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 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 质环境规划等。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2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从学科组织上看,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
统,它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的学科群,目前,其构建尚
处于起步阶段。从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学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
市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