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小熊购物1

合集下载

《小熊购物》课件

《小熊购物》课件

9字
在收银台等待结账时,小熊 和小兔还帮助一位老奶奶将 购物车推到收银台。
9字
通过这次购物经历,小熊学 会了如何选择商品、比较价 格和识别促销活动,他的购 物经验得到了提升。
04
购物结果
小熊的购物收获
水果类
苹果、香蕉、橙子
蔬菜类
胡萝卜、西红柿、土豆
零食类
巧克力、薯片、饼干
小熊的购物账单
01
水果类:20元
《小熊购物》ppt课件
CONTENTS
• 封面 • 故事背景 • 购物过程 • 购物结果 • 总结
01
封面
标题
标题:小熊购物 字体:微软雅黑 字号:48 颜色:蓝色
副标题
副标题:一次有趣的购物经历 字体:微软雅黑 字号:32 颜色:黑色
作者
作者:张三 字体:微软雅黑 字号:24 颜色:黑色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价格比较
小熊强调了在购物时比较 不同产品价格的重要性, 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质量评估
小熊提醒我们要注意产品 的质量,通过查看产品细 节、阅读用户评价等方式
来评估产品质量。
小熊的购物建议
01
02
03
理性消费
小熊提倡理性消费观念, 不要盲目跟风或购买不必 要的东西。
节约资源
在购物过程中,小熊提醒 我们要节约资源,选择环 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
02
蔬菜类:15元
03
零食类:30元
04
总计:65元
小熊的购物感想
小熊觉得这次购物很开心,买到了很多喜 欢的东西。
小熊意识到购物需要计划,不能盲目购买 。
小熊决定以后要更加节约用钱,不能乱花 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当我站在三年级的讲台上,我满怀期待地准备带领孩子们进入《小熊购物》的世界。

这是一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主要内容是购物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了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小熊购物》作为教学内容。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购物时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购物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购物问题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购物道具,包括小熊玩具、水果模型、购物清单等,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小熊玩具和水果模型,模拟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 例题讲解:我展示一份购物清单,上面有苹果、香蕉和橙子三种水果,分别的价格是3元、2元和5元。

我提问:“如果小熊买了2个苹果和1个橙子,他需要支付多少钱?”我引导孩子们运用加减法计算出答案。

3. 随堂练习:我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份练习题,上面有各种购物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

4. 答案解析:我邀请一些孩子上台来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小熊购物”四个字,并在旁边画出一个小熊提着购物袋的图案。

然后,我用加号和减号连接苹果、香蕉和橙子的价格,形成一个购物问题的板书。

七、作业设计我设计了一份作业,上面有五个购物问题,要求孩子们运用加减法计算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孩子们在购物问题的解决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同时,我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运用数学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

这就是我准备的教学方案,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让数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方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年级上第1课时小熊购物1

三年级上第1课时小熊购物1

三年级上第1课时小熊购物1《三年级上第 1 课时小熊购物 1》在小朋友们充满好奇与探索的三年级数学课堂上,我们迎来了有趣的第 1 课时——小熊购物 1。

这可不是简单的购物哟,而是藏着好多数学的小秘密和大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熊的购物世界吧。

小熊开开心心地来到了一家热闹的超市,它的小眼睛左看看右瞧瞧,心里盘算着要买好多好多东西。

超市里的东西可真是琳琅满目呀!有甜甜的糖果,有好看的笔记本,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

小熊首先看到了一包它最爱吃的巧克力,价格标签上写着 5 元。

它想:“哎呀,这么好吃的巧克力,我一定要买一包。

”于是,小熊把巧克力放进了购物篮。

接着,小熊又发现了一盒漂亮的彩色铅笔,标价是 3 元。

它心想:“我正好可以用彩色铅笔画画呢,买一盒!”就这样,彩色铅笔也进了小熊的购物篮。

现在,让我们来算一算小熊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

这就要用到我们的数学知识啦。

小熊买巧克力花了 5 元,买彩色铅笔花了 3 元,那总共花的钱就是把这两个价格加起来。

5 元加上 3 元,我们可以这样想:5 个 1 元加上3 个 1 元,一共就是 8 个 1 元,所以 5 + 3 = 8(元)。

这是不是很简单呀?但是,小熊的购物之旅可还没结束呢。

它又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书包,价格是 20 元。

小熊犹豫了一下,心里想:“这个书包好漂亮,可是有点贵,我要不要买呢?”最后,小熊还是决定买下这个书包,因为它实在太喜欢了。

那现在小熊买巧克力、彩色铅笔和书包一共要花多少钱呢?我们刚才已经知道巧克力和彩色铅笔一共花了 8 元,再加上书包的 20 元,就是 8 + 20 = 28(元)。

通过小熊的购物经历,我们学会了怎么把买不同东西的价格加起来,算出一共要花多少钱。

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可太有用啦!比如我们自己去买文具、零食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算算花了多少。

小朋友们,数学是不是很有趣呀?它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好多数学的奥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1 小熊购物-第1课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1 小熊购物-第1课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1 小熊购物-第1课时-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商品价格及数量计算商品总价;2.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法运算;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货币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购物中。

教学难点理解工商业数学中货币的运算方法,对生活中的消费习惯做出调整。

教学准备教师: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计算器学生:笔记本、铅笔、橡皮、计算器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先将两个样品商品放在桌子上,先让学生看看这两个商品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等,然后问学生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教师指出:大家可以看到,这两个商品在外形和颜色上都不同,但是在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相同的,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学生:价格相同。

教师:不对,是数量相同。

2. 呈现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计算机或投影仪出示货币的图片,并请学生注意图片中的元、角、分的形式,以及它们的英文表示。

教师出示由几个一元硬币组成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或累头算法,算出这些硬币总共的金额。

教师再出示由几张5角纸币、若干角硬币、几张分纸币组成的图样,这次让学生自己推算出来它们的总金额,通过实际推算,分析出这些货币间的换算关系。

3. 练习和巩固教师提供几个购物物品及价格,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计算出它们的总价。

教师出示一张购物清单,让学生依据清单上提供的信息计算出各个商品的总价,并填写在表格上。

教师出示一张只有价格的购物清单,让学生自行选择购物商品,计算出它们的总价。

4. 总结与归纳通过本次实践性学习,收获了哪些新的知识和体验?本次课程重在让大家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基本面值形式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货币运算过程中的基本要领,构建出一定的数感。

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计算练习题;2.收集一些商品的信息,并以购物清单的形式编制出一份购物清单;3.完成综合应用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购物中。

总结本课程通过实际操作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货币的实际运用场合、价值、换算量等含义,认识到货币运算在具有重要作用的物品进行交换和价格输入时所起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基本消费知识。

《小熊购物》教案6篇

《小熊购物》教案6篇

《小熊购物》教案6篇《小熊购物》教案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单纯地呈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机械地记忆运算顺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图示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直观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或者用直观图来说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为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分析、理解的过程,所以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直观地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说一说所列乘加综合算式的意思,再让学生根据算式的意思尝试计算,这样的安排,不必刻意强调运算顺序,学生就会根据题意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买一些,你们想知道它买了哪些好吃的吗?不过小熊胖胖有个条件,就是它买完以后,你们要帮助它算一算应付多少钱。

可以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胖胖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多少元)(2)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

师:要求胖胖应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汇报)胖胖应付多少元?请学生把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一、第1课时 小熊购物(1)》PPT课件(示范文本)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一、第1课时 小熊购物(1)》PPT课件(示范文本)

4×6+25 =24+25 =49
54+36-18 =90-18 =72
42+8×4 =42+32 =74
三、巩固练习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9×8+22 =72+22 =94
100-75+25 =25+25 =50
33+7×3 =33+21 =54
四、拓展练习
1. 改一改。
(1) 5×2+3 =5×5 =25
(1) 5×2+3 =10+3 =13
(2) 25+10×2 =35×2 =70
正确解法
(2) 25+10×2 =25+20 =45
四、拓展练习
2. 学校食堂买来65千克茄子和6袋豆角,豆角每袋重5 千克,茄子和豆角一共重多少千克?
65 + 5×6 = 95(千克) 答:茄子和豆角一共重95千克。
五、课堂小结
总结计算方法 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需要注意的问题
脱式计算时等号要对齐,不计算的部分要照着写 下来。
六、布置作业
从对应自主练习中选取。
或6+3×4=18(元)
二、探究新知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3×4+6=18(元)
相同点是都有“3×4”。 6+3×4=18(元)
不同点是6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结果相同。
二、探究新知
3×4+6 =12+6 =18
用买4个面包的钱 加上买1个蛋糕的 钱,即先算乘法,再 算加法
Hale Waihona Puke 6+3×4=6+12
=18
用买1个蛋糕的 钱加上买4个面 包的钱,即先算 乘法,再算加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小熊购物》 北师大版 ( 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小熊购物》 北师大版 ( 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基本知识和表示方法;2.能够通过实物购物和货币模型购物的方式,理解货币的使用;3.能够进行简单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教学重难点1.货币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实物购物和货币模型购物的比较和理解;3.加减法计算的应用。

教学准备1.小熊购物游戏道具;2.白板、笔、书写板书;3.课件制作、试题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情境导入】老师通过小熊玩具摆放在课桌上引出小熊购物的场景;2.【概念释义】如何表示货币?货币代表价值的符号,可以用纸币和硬币来表示;3.【书写板书】白板上书写各种货币的符号,用以巩固货币概念的学习。

二、新旧知结合1.【实物购物】使用小熊购物游戏道具,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购物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货币的使用和价值转化;2.【货币模型购物】老师出示货币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货币模型模拟购物过程,加深对货币的理解和运用;3.【分组分享】老师分组组织学生分享实物购物和模型购物的体验,分享购物中遇到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1.【口算练习】老师出示口算练习题,包括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2.【生活延伸】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搜索网络、观看报道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使用货币的情况,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货币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实物购物和货币模型购物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的使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参与,理解效果良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购物活动中,有些学生还存在货币的概念不清,对物品价值的认知不够准确等问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1《小熊购物 》北师大版( 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1《小熊购物 》北师大版( 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1.1《小熊购物》北师大版(秋)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目标:了解长整型数的比较大小,加减运算等知识,掌握计算经验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3. 情感目标: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看懂题目中的条件,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景。

2. 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计算经验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要正确有效,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锻炼学生探究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粘贴纸、小木棍、数字卡片等。

2.教学素材:《小熊购物》故事绘本、数学试卷、教学设计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5分钟)1.指导学生阅读故事《小熊购物》,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玩具店老板和小熊的对话,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

2.引出本课的主题:比大小,了解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数的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数学知识讲解和练习(40分钟)1.教师准备数目卡片和数轴,通过数轴展示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交流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和比较方法。

2.以故事中的买玩具为例,教学数的加减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考虑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能力,安排不同难度的练习。

三、问题解决和总结(15分钟)1.教师提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在数学学习中要探究、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总结本节课以《小熊购物》为主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达到了预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