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工程

合集下载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pdf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pdf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pdf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是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它将系统设计、开发和验证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建立在一个共享的模型基础上。

这个模型可以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也可以是一种数学模型,它描述了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需求、功能、结构、行为等等。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旨在提高系统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减少错误和风险,增强团队间的协作和沟通。

关于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详细内容,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 概述和基本原理,介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核心思想。

解释为什么使用模型来支持系统工程,并描述模型的作用和优势。

2. 模型的建立和表示,讨论如何建立系统模型,包括模型的组织结构、元素的定义和关系的建立。

介绍常用的建模语言和工具,如统一建模语言(UML)和系统建模语言(SysML)。

3. 需求工程,说明如何使用模型来捕捉和管理系统的需求。

讨论需求的分类、需求的表示和分析方法。

介绍如何使用模型来验证需求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4. 功能和结构设计,讲解如何使用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介绍如何使用模型来进行系统的分解和组合,以及如何进行功能和结构的优化和验证。

5. 行为建模和仿真,介绍如何使用模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讨论如何使用模型进行行为建模、时序分析和仿真。

说明如何使用模型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6. 系统集成和验证,探讨如何使用模型来支持系统的集成和验证过程。

讲解如何使用模型来进行接口定义和一致性检查。

介绍如何使用模型来进行系统级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分析。

7. 模型管理和协作,讨论如何管理和维护系统模型。

介绍模型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和模型协作的方法和工具。

8. 实例和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上述内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对某个具体方面感兴趣,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概述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概述

二、模型系统工程方法研究现状
近年来,模型系统工程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 究成果:
1、模型验证与确认(V&V)
模型验证与确认是模型系统工程方法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近年来,研究者们在V&V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 技术和方法,包括形式验证、模拟验证和统计验证等。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旨在明确系统的目标和要求,为后续的系 统设计提供指导。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需求分析阶段,利用模型将用户需求转 化为明确的系统需求。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通过建立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可 以分析飞行器的性能、重量、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为设计提供依据。
三、系统建模
一、背景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利用模型来描述、分析和优化系统的工程技术。 在传统的系统工程方法中,文档和绘图工具常常用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和功能。然 而,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这种方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 质量和效率。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概述
01 一、背景
目录02 二、需求分析03 三、系统建模04 四、系统仿真
05 五、总结与建议
06 参考内容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正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工程方法。本次演示将概述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相关概念、优点、不足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内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模型系统工程方法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模型系统工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可靠性建模案例分享(Ⅱ)

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可靠性建模案例分享(Ⅱ)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系统可靠性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无论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品还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都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可靠性建模作为评估和改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各个领域的工程师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分享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可靠性建模应用,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案例一: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建模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源,其稳定可靠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航空安全。

在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建模中,经常会采用基于失效模式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首先,工程师们会对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分析各种可能的失效模式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

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和可靠性理论,建立发动机失效模式的概率模型,进而评估发动机在特定工况下的可靠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案例二:汽车ABS系统可靠性建模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作为一项关乎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技术,其可靠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对ABS系统的可靠性建模中,工程师们通常会采用故障树分析(FTA)的方法。

他们会对ABS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的分解,找出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可能的故障模式及其概率。

通过故障树分析,工程师们能够清晰地了解ABS系统的可靠性瓶颈,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案例三:电子产品可靠性建模随着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可靠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在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建模中,工程师们通常会采用加速寿命试验和可靠性增长模型等方法。

通过对电子产品的寿命特性进行全面的实验分析,建立起其失效概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电子产品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可靠性增长模型,预测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表现。

综上所述,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可靠性建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不同领域的工程师们在建模过程中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但其核心目标都是希望通过建模分析,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探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应用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探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应用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引言在科技不断发展和实践的推动下,系统工程方法论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方法,已经成为驱动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工具。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一种重要分支,通过建立模型来描述和优化系统的行为和性能,从而实现有效的系统设计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应用,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论。

什么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是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具体应用,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和利用模型来理解和设计复杂系统。

模型是对系统的抽象表示,可以是数学模型、物理模型、仿真模型等。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强调系统工程师将系统问题具象化为模型问题,并通过模型分析和验证来推导解决方案。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抽象和建模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是抽象和建模。

通过抽象,系统工程师可以将系统问题简化为模型问题,从而消除系统复杂性带来的困扰。

建模是将系统的实体、行为和关系用模型来表示,可以是数学方程、图表、图形等形式。

通过抽象和建模,系统工程师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系统,准确地描述系统的需求和性能。

2. 集成和协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第二个基本原理是集成和协同。

复杂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通过建立模型,系统工程师可以将系统的各个部分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集成不仅是将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还要解决各部分之间的接口问题,确保系统的协同工作。

3. 管理和优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第三个基本原理是管理和优化。

通过建立模型,系统工程师可以对系统进行管理和优化。

管理是指对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包括需求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等。

优化是指通过分析模型,找到系统的瓶颈和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管理和优化,系统工程师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谈谈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谈谈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谈谈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图片来自网络)文/侯哥1.最近几年,系统工程的概念越来越火热。

其中MBSE是目前最受大家推崇的,也可以说是最时髦的。

在复杂系统的开发领域,如果你不能说出一些跟MBSE有关的一些词儿,那么你是无法号称自己站在时代前沿的。

国外把基于MBSE视为系统工程的“革命”、“系统工程的未来”、“系统工程的转型”等。

国内的很多大型组织也已经在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应用了。

其中,包括大飞机和汽车等复杂的系统设计。

在汽车的开发,尤其是汽车的电气架构开发领域,MBSE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引入,并且通过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把MBSE应用到电子电器开发的各个领域。

包括用户场景的描述、功能的开发、系统的详细设计和相应的测试验证。

由于现在已经有了直接把模型转换为代码的工具,所以,很多OEM可以通过MBSE的使用,具备或提高了一定的上层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以前的文章介绍过SDV(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无论是否达到了SDV的阶段,OEM开发部分软件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和不争的事实了。

而MBSE的应用和推广必将助力OEM和整个行业的软件质量的提升和开发速度的提高。

有个大佬曾经说过:MBSE下,工程研制工作由过去的“80%劳动、20%创造”转变为“20%劳动、80%创造”。

为啥呢?一句话:MBSE可以让工程师更多的时间投入在设计中,而不是文档上。

2.那么MBSE究竟是何方神圣?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概念,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MBSE是Model-Based SystemsEngineer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模型,系统和工程。

模型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

在MBSE里,特指描述待研究的对象,把待研究的对象的一些特性抽象出来,并使用标准化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描述,从而能够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

工程这个词就不需要解释了。

什么才是“系统”呢?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最佳实践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最佳实践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最佳实践
在现代系统工程中,基于模型的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最佳实践。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模型来描述和分析系统,帮助工程师们更加有效地设计、开发和维护复杂的系统。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最佳实践包括以下方面:
1. 采用适当的建模语言和工具
选择适当的建模语言和工具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关键。

不同的系统和应用场景需要使用不同的建模语言和工具,以便能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系统。

一些常用的建模语言包括UML、SysML、MATLAB和Simulink等。

2. 建立全面的系统模型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全面的系统模型,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能和接口等方面。

通过建立全面的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和交互,并且能够更快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利用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
通过模型,可以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以寻求系统的最佳性能和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仿真工具对系统进行模拟,以便发现和解决系统中的问题和瓶颈。

4. 采用模型驱动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可以采用模型驱动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这种方法可以将开发过程中的模型和代码密切结合,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软件系统。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最佳实践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机械、电气、航空航天和汽车等工业领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和交互,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mbse架构设计概念

mbse架构设计概念

mbse架构设计概念MBSE(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是一种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它通过建立和使用系统模型来指导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

MBSE架构设计概念是指在MBSE方法中,如何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的一系列概念和原则。

MBSE架构设计概念的核心是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是指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MBSE中,系统架构是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来描述的。

系统模型是一个抽象的表示,它包含了系统的各个方面,如功能、性能、接口等。

通过系统模型,可以清晰地描述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在进行MBSE架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概念:1. 功能分解:功能分解是将系统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模块的过程。

通过功能分解,可以将系统的复杂性分解为更小的部分,使得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更加可控和可管理。

功能分解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来进行,将系统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定义它们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

2. 接口设计:接口设计是指定义系统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在MBSE中,接口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系统模块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方式。

接口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需求和功能,确保系统模块之间的接口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并且能够实现系统的功能。

3. 性能分析:性能分析是指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在MBSE中,性能分析可以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来进行。

通过系统模型,可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建模和仿真,评估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性能分析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4. 约束管理:约束管理是指对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约束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在MBSE中,约束可以包括系统的需求、技术限制、资源限制等。

约束管理需要考虑系统的需求和限制,确保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符合约束条件,并且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MBSE架构设计概念的应用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论综述_概述说明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论综述_概述说明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论综述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主要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论,并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MBSE是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通过建立和使用模型来描述、分析、设计和验证系统,以提高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MBSE方法论的综述。

首先,我们将对系统工程和模型驱动工程进行简介,为读者提供一定背景知识。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MBSE 方法论的定义与特点。

随后,我们将重点关注MBSE方法论中的三个关键要点:模型建立与表示、模型验证与验证以及模型驱动设计与开发。

最后,在应用层面上,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MBSE方法论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在此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和发现,并对MBSE方法论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和概述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论,并探索其在实践中存在的关键要点和挑战。

同时,本文也将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展示MBSE 方法论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MBSE方法论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对系统工程过程的价值和影响。

最后,我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对MBSE方法论发展趋势的展望,引发更多关于此领域未来可能性的思考。

2.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概述2.1 系统工程简介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解决了复杂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它通过从整体上考虑、分析和优化系统的需求、功能、结构和性能,以及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管理系统各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实现了有效的系统集成与开发。

2.2 模型驱动工程概念模型驱动工程(Model-Driven Engineering, MDE)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模型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主要产物和交流媒介。

MDE通过建立抽象、可执行的模型来描述系统需求、设计和实现,并通过自动化转换或代码生成来实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核心
解决思路 创新发展
通用质量特性设计 通用质量特性验证
RA MSTS
目录 2.1可靠性系统工程及MBRSE理论框架
问题核心 解决之道 创新发展
全局化视角 系统化过程
人的效能
A
D
C
健康可干
健康性H 可医治性CH
干而无病
H CE
具有能力
劳动能力 体力、脑力
健康性 H
可医治性 CE
能力C
健康岁平 寿命水平
可医治性水平 可诊断性水平
外界 环境
防病


疾病发生发展


诊断治疗

能力 水平
生 产 与 工 作 过 程
恢复健康
健康水平 寿命水平
医疗 保障
可医治性水平 可诊断性水平
能力 水平
人类医学工程
讲究人体健康的预防、诊 断、预测、治疗的综合治 理和阴阳调理。
优生、优育
可靠性系统工程(RSE) 中国特色
综合化方法
36V 400Hz
+5V DC/DC converter
Output voltage
+5V
filtering circuit
1
+15V DC/DC converter
Output voltage filtering circuit
2
+15V
-15V DC/DC converter
Output voltage filtering circuit
可靠性系统工程
讲究装备健康的预防、诊 断、治疗的技术及管理综 合。
可靠性系统工程(Reliability System Engineering)是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
故障处理为核心,以系统健康为目标,研究复杂系统全寿命过程中故障发生规律及其故 障预防、故障控制、故障修复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RA MSTS
目录 2.1可靠性系统工程及MBRSE理论框架
问题核心 解决思路 创新发展
MBRSE-发展理念和趋势
系统工程方面
通用质量特性专业方面
传统
基于文档
规范化,定量化,智能化……
可靠性系统工程
通用多视图 模型集合
未来
基于模型 MBSE
欧洲基于模型的安全性分析 MBSA
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工程 MBRSE
可靠性系统工程 Reliability Systems Engineering
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工程(MBRSE)
——以技术推进质量建设新变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任羿
目录
1 质量设计技术变革的工程需求背景 2 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工程(MBRSE)实施方案 3 MBRSE工程案例及实施效果 4 MBRSE发展思考与工程推广展望
RA MSTS
目录 2.2.2 功能故障系统化识别与消减控制
功能模型
功能故障的全域识别
全局故障关联模型
RA MSTS
目录 2.2.2 功能故障系统化识别与消减控制
功能模型
RA MSTS
目录 2.2.2 功能故障系统化识别与消减控制
如何实现 质量特性 小综合 & 大综合?
RA MSTS
目录
1 质量设计技术变革的工程需求背景 2 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工程(MBRSE)实施方案 3 MBRSE工程案例及实施效果 4 MBRSE发展思考与工程推广展望
目录 2.1可靠性系统工程及MBRSE理论框架
问题核心 解决思路 创新发展
全过程
RA MSTS
目录 2.1可靠性系统工程及MBRSE理论框架
问题核心 解决思路 创新发展
MBRSE-基础框架和理论
基于模型的通用质量特性一体化设计
功能/结构 模型
MBSE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型
性能模型
三维造型 /装配模型
运行/操作 模型
故障控制机理
测试模型

设计/分析 试验/评价
故障模型
维修模型
MBRSE以故障为中心的模型
R-shaft position converter
Angle shift
adjustment
RIU
circuit
0~ 5V
RA MSTS
目录 2.2 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统工程(MBRSE)实施方案
RA MSTS
目录 2.2.1 复杂人机系统建模与仿真
需求模型
作战需求
任务模型+综合保障模型
装备通用质量 特性新发展
轻设计
研制周期缩短 研制费用降低 快速形成战斗力
重设计
Power supply conversion module
28V
Power
DC
supply
filtering
circuit
Surge suppressor
Storage circuit
Feedback signal
36V 400Hz DC/AC converter
3
-15V
36V 400Hz AC-voltage
+5V, ±15V DC-voltage
Signal processing module
Connector
Input signal filtering circuit L
Input signal filtering circuit R
L-shaft position converter
使用
通用质量特性(六性)
批产
工作项目
试样
数量多、协同少、效果差
初样
方案
论证
可靠性 维修性 安全性 测试性 保障性
复杂人机系统
A:可用
效能(E=A•D•C) D:可信
C:能力
全系统
系统
设备、元器件、原部件
全特性
RA MSTS
目录 2.1可靠性系统工程及MBRSE理论框架
通用质量特性形成过程轻设计,重试验,投入多,周期长
目录 1 质量设计技术变革的工程需求背景
问题源头 解决手段 变革需求
质量问题的源头
其它 47.38%
设计
(含外协外购)
41.89% 生产 10.73%
注:数据来源于2015-2016统计数据
RA MSTS
目录 1 质量设计技术变革的工程需求背景
问题源头 解决手段 变革需求
质量工程 质量管理
质量问题
综合保障模型

诊断预测 健康管理
基于模型的MBRSE工作项目

故障修复 维修保障
RA MSTS
目录 2.1可靠性系统工程及MBRSE理论框架
MBRSE-全过程模型演化机制
问题核心 解决思路 创新发展
RA MSTS
目录 2.1可靠性系统工程及MBRSE理论框架
MBRSE-对质量技术的变革以及预期成效
质量控制
核心 技术
质量技术
质量设计
核心 技术
专用质量特性设计 通用质量特性设计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00 2010
年代
RA MSTS
目录 1 质量设计技术变革的工程需求背景
问题源头 解决手段
专用质量 特性设计
通用质量 特性设计
通用质量特性(六性为核心)
变革需求
工作“两张皮”,“不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