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电子课文
语文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 3-9《劝学》 精品课件(共29张PPT)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 词“食”、“饮”前,作状语, 当“向上”(指在地面上), “向下”(指在地下)讲。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
水:作“游泳”讲。能愿动词
或副词后的名词要用作动词。
1、 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 比喻要恰当
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 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就会枯竭。
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 干旱的土地,使他能恢复生气。
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 黑暗中远征。
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 读 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荀子》20卷32篇,其中26篇为 荀子所著,末6篇可能是其门人弟子 所记。该书由《论语》、《孟子》的 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 着我国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其 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治学、立身处 世、学术论辩等方面。
“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 用。“劝”是什么意思?
劝
劝勉
学
学习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 其目的是什么?
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
终止 隔断 到了极点 非常 渡
挽弓当挽强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大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竭力,勉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
假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 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
荀子劝学原文及拼音

荀子劝学原文及拼音《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与收藏。
荀子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最新[《劝学》古诗]《劝学》高中课文原文.doc
![最新[《劝学》古诗]《劝学》高中课文原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2d8d2d6384254b35effd3430.png)
【主持词大全】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以下是整理的《劝学》高中课文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
劝学高中课文原文

劝学高中课文原文劝学高中课文原文《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
这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为大家带来劝学高中课文原文,快来看看吧。
劝学高中课文原文 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翻译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
劝学课文原文

劝学课文原文劝学课文原文文言文是最能体现文化底蕴的知识版块,古代文人的文学素养很高,语言也极其精炼优美,每一个字都值得反复推敲。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劝学原文与翻译,供大家参考。
劝学课文原文1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
《劝学》优秀课件

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善于借 善假于物也: 助外物,对外物善于借用。
第四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①兴:起 ②焉:前二个为兼词,意为“于此”、“于是”; 第三个为语气助词,“了” ③渊:深水 ④蛟:jiāo,一种龙 ⑤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⑥而:表顺承,“就” ⑦神明:指人的高度智慧 ⑧得:获得 ⑨备:具备 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生:xì ng,通“性”,资质,禀赋 ②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
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因 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
劝 学
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
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的?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
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 啊。
劝 学
思考: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的方法、态度 思考:第4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 方法的? 比喻论证 学 积累 4个比喻 正反论证 习 的 比喻论证 方 法 坚持 4个比喻 对比论证 、 比喻论证 态 专一 2个比喻 度 对比论证
分论点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高中劝学篇全文与翻译

高中劝学篇全文与翻译高中劝学篇全文与翻译导语:《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劝学篇全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劝学全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9《劝学》 课件 (共41张PPT)

参考译文
第1、2段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 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 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 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就 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 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 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 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 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 动不犯错误了。
运用五个“比喻”阐述学习的意义。
荀子认为: 后天环境和教育 可以使人的本性 改变,因此,他 十分强调教育的 作用和学习。
劝
4、学习的作用是什么?(第3段)
终日思不如
学 习 的
能事半功倍
须臾之所学
跂而望不如 登高之博见
君 子 善 假
作 用
能弥补不足
登高招,顺风呼 假舆马,假舟楫
于 物
运用五个“比喻”阐述学习的作用。
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 现象作为喻体。
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 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 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 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 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 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 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 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 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 “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 “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 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 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 “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 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电子课文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荀子是战国后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劝学篇》是《荀子》中的第一篇,原文共有15个段落,这里只是节选的一小部分。
文章谈学习的重要意义,阐明了学习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规律,告诉人们,要积累知识,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9 劝学○1
○节选自《荀子·劝学》。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劝,鼓励。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青,取之于蓝]靛(diàn)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青于蓝]比蓼蓝颜色(更)深。
○[中(zhònɡ)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輮(r óu)]通“煣”,使弯曲。
○[规]圆规。
○[虽有(yòu)槁(ɡǎo)暴(pù)]即使又晒干了。
有,通“又”。
槁暴,晒干。
槁,枯。
暴,晒。
○[挺]直。
○[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就,动词,接近,靠近。
○[参(cān)省(xǐnɡ)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验、检查。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须臾]片刻。
○[跂(qì)]提起脚后跟,指踮起脚。
○[博见]见得广。
○[见者远]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
○[利足]脚走得快。
○[致]到达。
○[能水]善于游水。
水,用作动词,游水。
○[绝]横渡。
○[生(xìnɡ)非异也]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通“性”,资质、禀赋。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兴焉]在这里兴起。
兴,起。
焉,还有下面“生焉”的“焉”,也是指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
○[神明]指人的智慧。
○[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跬(kuǐ)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骐骥(jì)]骏马。
○[驽(nú)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
据王先谦考证,“驽马十驾”后脱漏一句,可能是“则亦及之”。
驽马,劣马。
十驾,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
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是参省乎己○,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
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思考·练习
马拉车走十天所走的路程。
○[功在不舍](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锲(qiè)]刻。
○[镂(lòu)]雕刻。
○[用心一也](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跪]蟹腿。
○
[螯]蟹钳。
○[躁]浮躁,不专心。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学不可以已.
2.虽有.
槁暴 3.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4.声非加疾.
也 5.君子生.
非异也 二、指出下面句中的“于”字的含义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3.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4.每自比于.
管仲、乐毅 5.贫者语于.
富者曰 三、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四、试分析比喻在本文论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