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文本研读《昆明的雨》是一篇写平凡小事、抒深切真情的回忆性散文。
年过六旬的汪老回忆在昆明度过的7年岁月,在笔尖注入了对昆明深沉的热爱与怀念。
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各种情感载体,昭示了汪老散文擅长描写“凡人小事”的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淡而有味,抒情深沉动人。
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自读并不等于泛读,汪曾祺个性化的语言和抒情方式是汪老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之处,可以作为学生聚焦研读的点。
二、创意说明文章撷取平凡人事来写昆明的雨,表达对昆明的深情。
本文的抒情,正如昆明的雨一般,不急不烈,温婉节制,连绵不断,使人动情。
拟设计以“一线串珠式”展开课堂活动,紧扣汪曾祺的语言特色,辅以恰当的“朗读法”和“比较法”,让学生感受汪曾祺散文语言的个性魅力。
三、活动组织(一)导入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
——汪曾祺(二)整体感知,圈点勾画①汪老直接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②直接描写昆明的雨的特点的段落和句子。
③汪老对昆明的雨的情感载体是哪些?要求:圈点勾画上面的句子,并读读记记。
昆明的雨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它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那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肥大、浓绿,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那雨季的菌子,极多,甚是可口。
你听,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声音娇娇的,你看,房东母女送的满满的缅桂花,使我内心软软的。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
四十年了,我还忘不了那个雨天与德熙在客栈小酌的情味,看木香花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三)汪氏散文的独特抒情方式1.朴素的抒情: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写昆明的雨却写了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之类的事物。
是否跑题?明确:汪曾祺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无一不透露着对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雨季的热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平淡有味的语言,学习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中和谐美好的景象的喜爱、怀念之情。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凡景语皆情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从“景语”中感悟“情语”,体会作者用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对昆明雨季中和谐美好的景象的喜爱、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到雨,我们并不陌生,请同学们说说你对雨的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昆明的雨》就是一篇关于雨的文章。
不过,它不是写雨本身,而是写昆明的雨季中的人和事,写昆明的雨给作者带来的欣喜、多情、感慨、回忆。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感受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更要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字音的朗读情况。
3.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给昆明雨季描绘了哪些画面?指名概括。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昆明的雨季是明亮、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让人梦牵魂绕的。
可概括为: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苗族女孩子,各类花及人们赏雨。
三、研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昆明雨季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感情是什么?划出相关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讨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丰满的”,可以从“明亮”这个词中看出昆明雨季的特点是明丽的,“丰满”则表达出昆明雨季的丰润、充足的特点。
而“倒也是”则流露出作者的幽默情趣,似乎有一种调侃的口吻在里面。
同时,“也怕忘却昆明的雨季”则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思念之情。
4.昆明雨季既然如此美好,作者在昆明期间的感受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5.品味语言文字: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却饱含深情。
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却饱含深情。
例如:“被砖块瓷瓦楞起的硬伤渐渐平复了”,“砖块瓷瓦”点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硬伤”则用非常形象的说法描述了昆明多雨带来的伤痛,“渐渐平复”则饱含着作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院里有一颗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她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明确:作者陶醉于缅桂花的丰满、馨香中,又被房东因惜花而送花的淳朴行为感动。
过渡语:王安忆说: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着深情的。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汪老先生淡而有味的语言。
七、活动三:品浸润于语言的淡而有味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觉得最有味道的语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比如有“潇潇暮雨”、“寒雨连江”的悲情与愁苦,也有“润物无声”、“空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昆明的雨》,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过渡语:请同学们齐读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六、活动二:寻镌刻于记忆的凡人小事
1、默读课文,找找围绕着“昆明的雨”,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人与事?
用以下句式说话:“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___________。”
例: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雨中极肥大的仙人掌。(第6段)
明确: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丑陋却味美的牛肝菌。(第7段)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乒乓球大黑红黑红的杨梅。(第8段)
汪曾祺( 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设计范文三篇也许很多人不喜欢下雨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设计范文3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
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抽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选择该段的理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准确朗读诗歌《昆明的雨》2. 能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能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昆明的雨》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教学难点:1. 能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能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出类似的诗句教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诗歌的全文和相关图片2.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用图片展示昆明的风景,引起学生对昆明的兴趣。
2. 老师引导学生联想、回忆有关昆明的雨的情景。
二、呈现(10分钟)1. 老师展示诗歌《昆明的雨》全文,并让学生跟读诗歌。
2. 老师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理解。
三、感知(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随机选取几组展示讨论结果,并与教师进行对话。
四、学习(2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类似手法。
2. 随堂小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完成写一首以昆明的雨为主题的短诗。
五、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短诗展示给全班。
2. 学生互评,评选出最好的诗句,并解释为什么觉得这句好。
六、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2.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复习诗歌《昆明的雨》的歌词和意境,并写出自己对昆明的雨的感受。
教学延伸:1. 带学生去昆明旅游,亲身体验昆明的雨,进一步感受诗中的情感。
2. 让学生创作更多类似的诗句,扩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昆明的雨》教案课题《昆明的雨》课型新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教案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3.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重点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2.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学与导的设计目标序号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及方式)学习指导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对作者汪曾祺先生进行了了解,那老师呢,又在汪曾祺的《自得其乐》中找到了一些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去了解汪曾祺,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目标1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的句子。
找出围绕这一情感都写了哪些景、物、人、事?(圈画并标注)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而作者却写了这么多事物,是不是跑题了?1.引导学生找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个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目标2学习任务二:细读,品味雨季之美1.找出昆明雨季的特点的句子。
2.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明亮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3.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丰满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1)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2)A这种东西也能吃?! B.这东西这么好吃?!(在这两句前面分别加一个语气词。
从“?!”入手,体会汪老表达的不同情感。
)4.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分析句子2.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情感附着在特定词语上,注意语速和语调。
目标3学习任务三:悟情感1.读句子体会“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这一特点。
2理解文章最后一段3再次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板书)3、请学生读读课题。
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三、理清脉络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
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这篇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
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1、指名读。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含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17昆明的雨1.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之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作家,他爱吃爱玩,在文艺界独树一帜;他还特别重感情,有一个地方让他心心念念了40多年。
这个地方就是昆明,这个作家就是汪曾祺。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感受雨中的景、物、人、事的美好,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味。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积累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小说浑朴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汪曾祺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7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感情。
本文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也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表达了作者40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2.目标任务二:初读,感知内容之“散乱”。
请同学们略读课文(注意文章关键部分,如标题、首末段以及每段关键词句等),时间为3分钟,然后回答问题。
◎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的语句。
我想念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雨季长,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
◎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人、事?找出相关词句,填写下面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①仙人掌②个大、黑红、味甜③戴小花帽、穿绣花鞋、声音娇娇的④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写以上这些内容?这些内容都与雨有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
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
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3.思考质疑: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可雨在哪里?明确:①都是发生在雨中的景象②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
(设计意图:汪曾祺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吐露心声: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然美好的生活。
”《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
汪曾祺特别善于捕捉细小的美,在“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他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其情越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
初步感知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三、镜头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空气湿润、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选择文中的一种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教师配上图片,给出示例:“你看,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浓绿、很多、极肥大”,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丰满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美点寻踪、诗意再现等,引导学生在对文字的默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传达给我们的美感和诗意,深沉的情思。
这一环节实现学习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四、品读文本,体悟其中情味“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文中哪些画面很让人动情?品读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情味内容。
教师示例分析:卖杨梅的小姑娘:(1)朗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
”(2)品析:寥寥几笔,绘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女孩形象。
她小小年纪就要靠卖杨梅贴补家用,生活应该是艰辛的,可她仍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说明了她有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小组合作品悟:预设《送缅桂花的母女》《雨中与友人小酌》等品析:贫穷却爱美的小姑娘,分享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她们面对艰辛的生活都是勇敢而从容的。
他们和那些生命力顽强、长得又大又美的仙人掌一样,活得明亮、丰满而使人动情。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如诗如画,宁静美好,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的淡而有味。
师:王安忆评汪曾祺: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活动一:[我是朗读者]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通过朗读感受其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或氛围的美,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语言,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和内在的意韵。
示例: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滑,嫩,鲜,香。
”能不能将逗号改成顿号?明确:不能,体现原句作者的陶醉、赞美之意),师生一起总结: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有时用传神的比喻,有时连比喻也不用,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总能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
②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明确: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
“?”“!”的使用不仅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也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
追问:要是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感叹号表达作者的感情,你会加什么?预设:(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师生对读,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符号。
适时点评:菌子是属于昆明的雨季,而菌子的色香味是属于有趣的美食家汪曾祺的。
正因为心中有趣,文章才有趣。
汪曾祺的散文就是这样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③酒店小酌: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嘀嗒雨声,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静止在了此刻。
这闲适、平淡的氛围,多美!(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
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设计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真正走进文本,并联系生活运用。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活动二:[视频欣赏:过桥米线—汽锅鸡]这一家所以有名,一是汤好,汤面一层油,看似毫无热气,而汤温在一百度以上。
据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不懂吃过桥米线的规矩,汤上来了,他咕咚喝下去,竟烫死了。
二是片料讲究,鸡片、鱼片、腰片、火腿片,都切得极薄,而又完成无残缺,推人汤碗,即时便熟,不生不老,恰到好处。
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自读课,重点在于学生要学会自读品悟的能力,并且能够自主运用这份能力去自主学习,在迁读悟美的环节,让学生阅读汪曾祺《过桥米线—汽锅鸡》,感受一碗普通的过桥米线作者将其写得有滋有味,语言也像雨一样虽平凡却让人觉得丰满、明亮、动情。
活动三:[小试牛刀: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想念过去的味道。
那你的家乡味是什么呢?模仿作者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选取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写几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设计意图:散文教学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实践方式就是品读语言、抒写心声。
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
在多样的读写创造活动中,丰富情感,增强描绘生活的能力。
活学活用,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迁读悟美,感受作者诗意审美。
在作者眼中一切都是美妙的、诗意的,思考为何作者会将昆明描绘的这么美好?[背景资料]原来汪曾祺的一生极为艰难,他经历了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期,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在那里他结识了像沈从文、闻一多等文坛名人,这段时间,虽生活艰苦,但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昆明汪曾祺也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他也在此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爱情,所以,在昆明的七年无疑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
——《汪曾祺在昆明》因为热爱,所以他笔下的景、物、人、事才显得格外动情,因为热爱,情感像雨一样绵长:因为热爱,文字语言风格像雨一样。
[品读共分享]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发现,______原来也是一种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和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设计意图:汪老总用最动情的文字记录平常生活里的诗意,记录普通人身上的美与善,虽然他也历经坎坷,毕业后曾因找不到工作想到自杀,文革中更是饱受摧残,但他始终以达观从容、诗意审美的态度去发现生活的美与趣味,他曾说:“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七、课堂总结: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了解文章内容、反复品味欣赏语言、领会作品的情思,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另一方面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蕴含其间的情感、体会汪曾祺散文语言“淡而有味”作为三大重点。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自读课课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文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构建: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课堂通过情境创设、对比阅读、情感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贴近文字,充分感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一篇到一类”,理性发现,学会一种读散文的方法,“言“意”互转、“言”“意”融合,力求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