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性质
【基础知识精讲】等式和它的性质

【基础知识精讲】等式和它的性质等式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它是从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相等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所以等式的实质是用含有等号的式子来表示相等关系.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对等式进行变形.本章的学习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实际上就是等式变形.1.关于等式的概念 首先看下面这样的式子: 2+3=3+2,3+x=5,a(b+c)=ab+ac,S=21ah,m+2m=3m.它们都是用等号连接两个代数式而成.像这种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用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运算法则等.所以等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我们看上面的几个等式,在等式m+2m=3m 里,不论m 等于任何数值,左边和右边的值总是相等.在等式a(b+c)=ab+ac 中,不论a ,b ,c 各等于任何数值,左边和右边也总是相等的.一个等式,不论用何数值代替其中的字母,它的左、右两边的值总是相等,这样的等式叫恒等式.由数字组成的等式,都是恒等式.一个等式,只取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时,等式才成立,而取另外一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时,等式不成立,这样的等式叫做条件等式.如x+3=5,S=21ah 等.综上所述,等式可以分成两类:即恒等式和条件等式.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方程就是条件等式.为方便起见,在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一般说,等式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代数式,但等式不是代数式.等式含有等号,代数式不含等号.2.关于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例如:3x-2=8是一个等式.3x-2+2=8+2 (等式两边都加上2) 得3x=10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又如:3x+5=7, (等式两边都减去5) 得3x=2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再如,31x=-9,根据等式性质2,得31x ×3=-9×3 (等式两边都乘以3)得x=-27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再如,-5x=15,等式两边同除以-5, -5x ÷(-5)=15÷(-5), 得x=-3.由此可见,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使方程变形为所需形式.所以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理论依据.等式还有两条性质,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也会用到,它们是:(1) 对称性:如是a=b ,那么b=a..即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 传递性:如果a=b ,且b=c ,那么a=c.这一性质也叫做等量代换 【重点难点解析】1. 本节的重点是等式的两条性质的变形应用;难点是找出等式变形的根据.2. 运用等式性质1时,必须注意等号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才能保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否则就会破坏相等关系.如2+3=5,如果左边加上5,左边加上6,那么2+3+5≠5+6.运用等式性质2时,要注意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不是同一个整式),才能保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还要注意0不能作除数.3. 利用等式性质把等式变形,如填空并说明:若5x=4x-7,那么5x- =-7,是怎样变形的?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看第二个等式中不需要填空的一边是怎样由第一个等式的相应一边变化而来的.如该例中第二个等式中的右边-7是由第一个等式的右边4x-7减4x 得到的,所以第二个等式的左边也应是5x-4x ,因此填空为4x.例1 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代数式?①3x-4 ②a-b-c=a-(b+c) ③5x+6=10 ④6-10=-4 ⑤ a(m+n)=am+an ⑥ x 2-2x+1 分析:根据等式,代数式的意义来进行判断. 解:② 、 ③、 ④、 ⑤是等式,① 、⑥是代数式.注:等式和代数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等号是关系符号,而代数式中只有运算符号,所以代数式不是等式,但等式的左、右两边可以是代数式.例2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 (1)若4x=7x-5,则4x+ =7x; (2)若8a=3a+4,则8a- =4;(3)若2x=8,则5x=.分析:题(1)等式的右边由7x-5变成了7x,说明右边加上了5,根据等式性质1,左边4x 也要加上5.题(2)等式的右边由3a+4变成了4,说明减去了3a,根据等式性质1,左边8a 也要减去3a.题(3)等式的左边由2x 变成了5x ,说明乘以25,根据等式性质2,右边的8也要乘以25.解:(1)4x+5=7x,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5. (2)8a-3a=4,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3a.(3)5x=20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25.注:解这类题时,先从不需填空的一边入手,看这一边是怎样变形的,再根据等式的性质1或性质2,对另一边进行变形. 例3 回答下列问题:(1)从2a+3=2b-3,能不能得到a=b,为什么? (2)从5ab=6b,能不能得到5a=6,为什么?解:(1)从等式2a+3=2b-3,不能得到a=b.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3,得2a=2b-6;再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a=b-3.而b 不可能等于b-3,∴a ≠b.(2)当b=0 时,从5ab=6b ,不能得到5a=6.这是因为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 当b ≠0时,根据等式性质2,能得到5a=6.这是在等式两边可以同除以b (b ≠0).【难题巧解点拨】例1 解方程:4x=7分析:若去掉绝对值,则应确定4x的符号,故要讨论x 的范围,即:x>0,x<0,或x=0.解:当x>0时,4x=7,∴x=28当x=0时,0=7.这是不可能的. ∴x =0不是此方程的解.当x<0时,-4x=7,∴x=-28.综上所述,此方程的解是:x=28或x=-28. 例2 解方程:321=++-x x解:(1)当x ≤-2时:-(x-1)-(x+2)=3 ∴x=-2 (2)当-2<x ≤1时:-(x-1)-(x+2)=3 3=3 x 为在-2<x ≤1内的任何有理数.(3)当x>1不在x>1的范围内,故在x>1范围内此方程无解. ∴ 综合(1)、(2)、(3)得出此方程的解为-2≤x ≤1注:此为绝对值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通过对未知数的范围进行分段考虑,可把原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具体分段方法是:首先令各绝对值内的整体为0,以求出未知数的各分点.如本题中:令x-1=0和x+2=0,得到分点x=1和x=-2,从而将未知数x 的范围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分为:x ≤2,-2<x ≤1,x>1三段.其次分别在未知数各段内对原方程进行转化. 另外,应注意检查各方程的解是否在未知数的对应各段范围内,只有在内,此解方是方程在这个范围内的解;若解不在该范围内则此方程在这个范围内无解. 【课本难题解答】1.已知x 、y 都是数,利用等式性质将下列各小题中的等式进行变形,然后填空: (1)如果x+y=0,那么x=.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2)如果xy=1,那么x=.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解:(1)-y,互为相反数.(2)y 1,互为倒数.注:(1)题运用了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y;(2)题运用于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y 1;这两题从等式变形的角度来讲相反数与倒数,从而将“互为相反数”和“互为倒数”以等式的形式反映出来.2.用适当的数填空: (1)如果-1=x,那么x=;(2)如果x=y,y=0.6,那么x= ; (3)如果x=0,y=0,那么x=y=.分析:(1)由于等式具有对称性,所以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代数式可以互换位置,交换等式-1=x 的左右两边即可得x=-1;(2)由于等式具有传递性,所以从x=y,y=0.6可知x=0.6,(3)由等式的对称性和传递性可得x=y=0. 【典型热点考题】例1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 (1)如果3a=5a-4,那么3a+ =5a;(2)如果3a=6,那么5a= ;(3)如果5=x,那么x=;(4)如果a=b,b=c,c=d,那么a=.解:(1)3a+4=5a.根据等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4.(2)5a=10.根据等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35.(3)x=5,根据等式性质3,左右两边互换. (4)a=c 或 a=d ,根据等式性质4.等量代换.例2 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恒等式?哪些是条件等式?哪些是不等式? ①3a+4; ②5a+6=7; ③x+2y=8; ④am+bm=(a+b)m; ⑤5-3=2;⑥ x-1>y; ⑦2a 2-3a 2; ⑧3a<-2a. 解:① ⑦是代数式;② ③ ④ ⑤是等式;④ ⑤是恒等式;② ③是条件等式;⑥⑧是不等式. 注:应掌握代数式、等式、不等式的意义,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3 选择题:(1)由等式3a-5=2a+6得到a=11的变形是( ). A .等式两边都除以3;B .等式两边都加上6;C .等式两边都加上(2a-5);D .等式两边都减去(2a-5).(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等式ab=ac 两边都除以a,可得b=c; B .在等式3a=9b 两边都除以3,可得a=3b;C .在等式a ca b =两边都除以a,可得b=c ; D .在等式ax=bx 两边都乘以x,可得a=b ; (3)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 .若x=y,则ax=ay;B .若-21x=6,则x=-12;C .若,3232a c a b =则b=c;D .若3x 2=3y 2,则x=y解:(1)D ;(2)B ;(3)D例4 已知a 、b 都是数,利用等式性质将下列各小题中的等式进行变形,再填空: (1)若a+b=0,则a=. 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之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2)若a=-b,则 a+ =0.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的和 .(3)若ab=1,则a=,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积为1,则这两个数.(4)若a=b 1,则=1,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这两个数的积 .解:(1)-b,互为相反数. (2)b,0 (3)b 1,互为倒数. (4)ab,1.说明:本例从等式变形角度刻画相反数、倒数 【同步达纲练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填空题:(5′×6=30′) (1)在等式7m-6=3m 的两边同时 ,得到4m=6,这是根据 . (2)在等式5a-7=8-9a 的两边同时,得到14a=15, 这是根据.(3)在等式43x=-5的两边都或,得到x=-320.(4)a+b=0,可得a= ;由a-b=0,可得a= ;由ab=1,可得a= .(5)由a=-2,b=-2,可得ab ;由a=-b ,可得b=,-b=.(6)比x 的一半少3的数是y 的32,用等式可以表示为.2.选择题:(6′×5=30′)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x+3=y-7,则x+7=y-11; B .若7y-6=5-2y,则7y+6=17-2y; C .若0.25x=-4,则x=-1;D .若7x=-7x,则7=-7.(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a y a x =,则x=y; B .若x 2=y 2,则-4x 2=-4y 2;C .若-41x=6,则x=-23;D .若6=-x,则x=-6.(3)已知等式ax=ay,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x=yB .ax+1=ay+1C .ay=-axD .3-ax=3-ay(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或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B .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C .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所以结果仍是等式;D .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结果仍是等式;(5)将等式2-31-x =1变形,应得( )A .6-x+1=3B .6-x-1=3C .2-x+1=3D .2-x-1=33.(1)怎样从等式2x 2-3=0,得到x 2=23;(10′) (2) 怎样从等式032=-b a ,得到a=32b ;(10′)(3) 怎样从等式31m-3=m ,得到m=-4.5;(10′) (4) 怎样从等式S=21ah ,得到a=h 25.(10′)【素质优化训练】1.判断题:(1)3(a+b)=3a+b 不是恒等式;( ) (2)由5a-3=2a+3变形,得到7a=6; ( ) (3)由5x-2=x+2变形可得x=1; ( )(4)无论x 取何数值时,等式3x=5x 都不成立;( )(5)由2312yy x -=+两边都乘以2,可得x+y=1-3y. ( ) 2.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等式共有( )个.a+b+c=d;5a-3a –2a;(a-1)(a-2)=0;a-1<a-2;-a(a-b)=b-a;a 2>a;a(a-1) A .2B .3C .4D .5(2)若等式(a-1)(a-2)=0成立,那么a 等于( ). A .1B .2C .1或2D .任意有理数(3)下列说法中:①若mx=my,则x=y;②若mx=my,则mx+my=2my; ③若my=my,则mx-my=0; ④若mx=my,则mx 2=my 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3.解答题:(1)将等式3a-2b=2a-2b 变形;两边都加上2b,得3a=2a,两边同除以a,得3=2,错在什么地方?(2)将公式S=21(a+b )h 怎样变形,才能得到a=bh S-2(其中字母都不等于0).【生活实际运用】有粗细不同的两支蜡烛,细蜡烛之长为粗蜡烛之长的2倍,细蜡烛点完需1小时,粗蜡烛点完需2小时.有一次停电,将这样的两支未使用过的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支蜡烛所剩的长度一样,问停电的时间有多长?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1.(1)减去3m-6,等式性质1; (2)加上9a+7,等式性质1; (3)乘以34,都除以43; (4)-b,b,b 1.(5)=,-a,a; (6) 21x-3=y32.2.(1)B; (2)C; (3) D; (4) D; (5) A3.(1)等式2x 2-3=0两边同时加上3,再同除以2;(2)等式32b a -=0两边同时乘以2,再两边同时加上b32;(3)等式,331m m =-两边同时减去m31,再同时乘以23,得-29=m,即m=-4.5; (4)在等式S=21ah 两边同时除以21h,再利用等式的对称性得到a=h s 2.【素质优化训练】1.√×√××2.B C C3.(1)错在两边同除以a,a=0 (2)两边同乘以2,除以h,再减去b. 【生活实际运用】1.32小时,或是说40分钟。
专题5.1 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的基本性质【十大题型】(举一反三)-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

专题5.1 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的基本性质【十大题型】【浙教版】【题型1 方程的概念辨析】 (1)【题型2 列方程】 (2)【题型3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辨析】 (3)【题型4 根据方程的解求值】 (3)【题型5 利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变形正误】 (3)【题型6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题型7 利用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 (5)【题型9 利用等式的性质检验方程的解】 (6)【题型10 方程的解的规律问题】 (7)【知识点1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这一概念中要抓住方程定义的两个要点①等式;①含有未知数.【题型1 方程的概念辨析】【例1】(2023春·湖南衡阳·七年级衡阳市实验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各式中:①2x−1=5;①4+8=12;①5y+ 8;①2x+3y=0;①2a+1=1;①2x2−5x−1,是方程的是()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变式1-1】(2023秋·湖南常德·七年级统考期末)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创立了“天元术”,用“天元”表示未知数,解题先要“立天元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天元术”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指的是我们所学的()A.绝对值B.有理数C.代数式D.方程【变式1-2】(2023秋·山东德州·七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各式中不是方程的是()A.2x+3y=1B.3π+4≠5C.﹣x+y=4D.x=8【变式1-3】(2023秋·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对于等式:|x −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是方程B .是方程,其解只有2C .是方程,其解只有0D .是方程,其解有0和2【题型2 列方程】【例2】(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统考期末)七年级学生人数为x ,其中男生占52%,女生有150人,下列正确的是( )A .1−52%x =150B .x =150−52%xC .(1+52%)x =150D .(1−52%)x =150 【变式2-1】(2023秋·山西阳泉·七年级统考期末)根据下面所给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A .一个数的13是6B .x 与1的差的14C .甲数的2倍与乙数的13D .a 与b 的和的60% 【变式2-2】(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统考期末)列等式表示“比a 的3倍大5的数等于a 的4倍”为 .【变式2-3】(2023春·河南南阳·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得正确的方程是( )A .π×(82)2x =π×(62)2×(x +5)B .π×(82)2x =π×(62)2×(x −5)C .π×82x =π×62×(x +5)D .π×82x =π×62×5 【知识点2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 ,b 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 是未知数的系数,b 是常数,x 的次数必须是1.【题型3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辨析】【例3】(2023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考期中)在方程2x−y=6,x+1x −3=0,12x=12,x2−2x−3=0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变式3-1】(2023春·上海·六年级校考期中)方程4−3x2=1中,一次项是.【变式3-2】(2023秋·全国·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各式中:2x−1=0,3x=−2;10x2−7x+2;5+(−3)=2;x−5y=1;x2−2x=1;ax+1=0(a≠0且a为常数),若方程个数记为m,一元一次方程个数记为n,则m−n=.【变式3-3】(2023秋·河北邢台·七年级统考期末)若方程□−x=1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不可以是()A.0B.14x C.y D.−7【知识点3 方程的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叫方程的解.【题型4 根据方程的解求值】【例4】(2023秋·云南昆明·七年级统考期末)若关于x的方程2ax+b=12的解为x=1,则6a+3b=.【变式4-1】(2023秋·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若x=4是方程mx−3=5的解,则m=.【变式4-2】(2023秋·云南红河·七年级统考期末)小刚同学在做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3(x−3)−■=x+1中的一个常数涂黑了,在询问老师后,老师告诉她方程的解是x=7,请问这个被涂黑的常数■是()A.6B.5C.4D.1【变式4-3】(2023秋·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联考期末)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3x−1=b的解为x=3,则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3(x+1)−1=b的解x=.【知识点4 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得等式.【题型5 利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变形正误】【例5】(2023春·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错误的是()A.如果x−5=12,则x=12+5B.如果−4x=8,则x=−2C.如果13x=9,则x=3D.如果4x+1=9,则4x=8【变式5-1】(2023秋·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3a=2b,则下列选项中的等式成立的是()A.9a=4b B.a3=b2C.3a−2=2b−2D.3(a+1)=2(b+1)【变式5-2】(2023秋·安徽阜阳·七年级校考期末)若a=b≠0,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填序号).①a−2=b−2,①13a=12b,①−34a=−34b,①5a−1=5b−1.【变式5-3】(2023春·上海黄浦·六年级统考期中)解方程x0.7−1.7−2x0.3=1,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10x7−17−20x3=1B.10x7−17−20x3=10C.10x7−17−2x3=1D.10x7−17−2x3=10【题型6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例6】(2023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中)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4x−2=2;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得:;方程两边同时,得:.(2)12x+2=6.【变式6-1】(2023秋·内蒙古呼伦贝尔·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1)2x-5=x-5(2)−13x−5=8【变式6-2】(2023秋·北京·七年级校考期中)利用等式性质补全下列解方程过程:3−13x=4解: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同时,可得3−13x−3=4_________,于是−13x=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两边同时乘以-3,可得x=_______.【变式6-3】(2023秋·湖北咸宁·七年级校考期中)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4x−4=3(x+1)(2)2y+13=7−y【题型7 利用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例7】(2023秋·云南昆明·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2m ﹣1=2n ,利用等式的性质比较m ,n 的大小是( )A .m >nB .m <nC .m =nD .无法确定【变式7-1】(2023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5a −3b −1=5b −3a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比较a ,b 的大小.【变式7-2】(2023秋·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考期末)已知 4m +2n ﹣5=m +5n ,利用等式的性质比较 m 与 n 的大小关系:m n (填“>”,“<”或“=”).【变式7-3】(2023·甘肃武威·七年级统考期中)已知34m ﹣1=34n ,试用等式的性质比较m 与n 的大小.【题型8 等式的性质在天平中的运用】【例8】(2023春·河北石家庄·七年级统考期末)“○”“口”“①”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用天平比较它们的大小,两次情况如图.那么,每个“○”“口”“①”按质量大小的顺序排列为( )A .〇①□B .〇□①C .□〇①D .①□〇【变式8-1】(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六年级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考开学考试)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 )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变式8-2】(2023秋·广东江门·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前两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要使第三架天平也保持平衡,那么第三架天平右边不能放的是( )A .▲▲▲▲B .▲▲▲▲▲C .●●▲D .●▲▲▲【变式8-3】(2023秋·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我们知道,借助天平和一些物品可以探究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能否借助一架天平和一个10克的砝码测量出一个乒乓球和一个一次性纸杯的质量?【实验探究】准备若干相同的乒乓球和若干相同的一次性纸杯(每个乒乓球的质量相同,每个纸杯的质量也相同),设一个乒乓球的质量是x 克,经过试验,将有关信息记录在下表中:【解决问题】(1)将表格中两个空白部分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分别求出一个乒乓球的质量和一个一次性纸杯的质量.【及时迁移】 (3)借助以上相关数据以及实验经验,你能设计一种方案,使实验中选取的乒乓球的个数是纸杯的个数的3倍吗?请补全下面横线上内容,完善方案,并说明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方案:将天平左边放置______,天平右边放置______,使得天平平衡.理由:【题型9 利用等式的性质检验方程的解】【例9】(2023秋·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末)整式mx −n 的值随x 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下表是当x 取不同值时对应的整式的值:则关于x 的方程−mx +n =9的解为( )A .x =−5B .x =−4C .x =−2D .x =1【变式9-1】(2023秋·甘肃白银·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方程中,其解为x =−2的是( )A .3x −4=2B .3(x +1)−3=0C .2x =−1D .x+75−1=0【变式9-2】(2023秋·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检验下列方程后面小括号内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1)2x +5=10x −3,(x =1);(2)0.52x −(1−0.52)x =80,(x =1000).【变式9-3】(2023春·上海·六年级专题练习)x=2是方程ax ﹣4=0的解,检验x=3是不是方程2ax ﹣5=3x ﹣4a 的解.【题型10 方程的解的规律问题】【例10】(2023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一列方程如下排列:x 4+x−12=1的解是x=2;x 6+x−22=1的解是x=3;x 8+x−32=1的解是x=4;…根据观察得到的规律,写出其中解是x=20的方程:.【变式10-1】(2023秋·广东揭阳·七年级惠来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有一系列方程,第1个方程是x+x2=3,解为x=2;第2个方程是x2+x3=5,解为x=6;第3个方程是x3+x4=7,解为x=12;…根据规律第10个方程是x10+x11=21,解为.【变式10-2】(2023秋·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理解题)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解答问题:已知:方程x−1x =112的解是x1=2,x2=−12;方程x−1x=223的解是x1=3,x2=−13;方程x−1x=334的解是x1=4,x2=−14……问题:观察上述方程及其解,再猜想出方程:x−1x =101011的解,并进行检验再推广到一般情形.【变式10-3】(2023秋·七年级单元测试)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 =3+23的两个解是x1=3,x2=23;又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 =4+24的两个解是x1=4,x2=24;又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 =5+25的两个解是x1=5,x2=25;…,小王认真分析和研究上述方程的特征,提出了如下的猜想.关于x的方程x+2x =c+2c的两个解是x1=c,x2=2c;并且小王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严谨的证明(证明过程略).小王非常高兴,他向同学提出如下的问题.(1)关于x的方程x+2x =11+211的两个解是x1=和x2=;(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x−1=12+211,则x的两个解是多少?。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有关概念夯实基础一.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温馨提示①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运算律、运算法则等,所以等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②不能将等式与代数式混淆,等式含有等号,是表示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而代数式不含等号,它只能作为等式的一边。
如x x 2735-=+才是等式。
二.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b a =,那么c b c a ±=±。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b a =,那么bc ac =;如果b a =()0≠c ,那么cb c a =。
温馨提示①等式类似天平,当天平两端放有相同质量的物体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在天平的两端各加(或减)相同质量的物体,则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运用等式性质1时,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时,才能保证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应特别注意“都”和“同一个”。
如31=+x ,左边加2,右边也加2,则有2321+=++x 。
②运用等式的性质2时,等式两边不能同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③等式性质的延伸:a.对称性:等式左、右两边互换,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b a =,那么a b =。
b.传递性:如果c b b a ==,,那么c a =(也叫等量代换)。
例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
(1)如果51134=-x ,那么+=534x ; (2)如果c by ax -=+,那么+-=c ax ;(3)如果4334=-t ,那么=t 。
三.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温馨提示 方程有两层含义:①方程必须是一个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②方程中必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这个字母就是未知数。
202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元一次方程02 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一、等式的定义: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新教材没有了这个定义)二、等式的性质 (1)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2)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b.那么ac =bc 如果 a =b(c ≠0).那么cb ca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概念题一、等式的定义:用等号来表示叫等式二、等式的性质(1)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
如果a=b,那么=(2)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
如果a=b,那么=如果 a=b(c≠0).那么=(3).方程是__________的等式2.1.2等式的性质一、探求新知(1) 像m+n=n+m,x+2x=3x,3×3+1=5×2,3x+1=5y,这样的式子叫。
(2) 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用“>、<、=”填空:5=5—→5+6 5+6;-7=-7—→-7-5 -7-5;a=b—→a+5 b+5 a=b—→a-2 b-2 ;x=y—→x+m y+m a=b—→a+(m+n) b+(m+n)你觉得等式的这个性质可以怎样描述:.(3). 等式还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然后用“>、<、=”填空:6=6—→6×56×5;-3=-3—→-3×(-2) -3×(-2);a=b—→6a 6b 8=8—→8÷28÷2;m=n—→18m18n -10=-10—→-10÷(-5) -10÷(-5);你觉得等式的这个性质可以怎样描述:二、填空:(1) 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性质1可以表示成:如果a=b,那么a+c=;如果a=b,那么a-c= .(2) 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性质2可以表示成:如果a=b,那么ac=;如果a=b(c≠0),那么ac= .(3) 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x -7=5的两边加7,得x =5+ ; (4) 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7x =6x -4的两边减6x ,得7x - =-4. (5) 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3x =6两边除以-3,得x = ; (6) 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13x =6两边除以13,得x = ;(7) 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13x =6两边除以-13,得x = ;(8) 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3x =6两边除以3,得x = ; (9)1=mn—→m n = 运用了等式的哪一条性质? 能否由m n = 得到1=mn?三、有了等式的性质,下面我们开始探究怎样用它解方程,你只需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你就可以轻松地用它解方程了。
一元一次方程讲义

一元一次方程一、等式及其性质1、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如:m+n=n+m,x+2x=3,3×3+1=5×2,3x+1=5y,等等。
注意: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
2、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a=b ,那么a ±c=b ±c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a=b ,那么ac=bc ;如果a=b ,那么a /c=b /c (c ≠0)。
注意:①等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②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a+b=b+c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2) 从a-b=b-c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3) 从ab=bc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4) 从a/b=c/b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5)从xy=1,能否能到x=1/y ,为什么?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 ⇐(没有分母的项不要漏乘;去掉分数线,同时要把分子加上括号) ②去括号; ⇐(当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掉括号后,要注意变号)③移项; ⇐(移项要注意变号)④合并同类项; ⇐(如果方程中有同类项,一定要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记得每一项都要除系数) 例:解一元一次方程3122133---=+x x x三、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实际应用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审:明确已知什么,求什么及基本关系。
找出能表示题目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2)设:设未知数。
可直接设,也可间接设,要尽量使列出的方程简单。
①直接设未知数:题目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间接设未知数:设的未知数不是题目直接求的量。
③设辅助未知数:所设未知数仅作为题目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桥梁,它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会自然消去(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解方程(5)验:检验方程的解和解是否符合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调配问题。 从调配后的数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 常见是“和、 差、 倍、 分”关系, 要注意调配对象流动的方向和数量。
例 1 .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 27 人,在乙处植树的有 18 人.如果要使在甲处植树的人 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 2 倍,需要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
例 2 .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 23 人,在乙处植树的有 17 人.现调 20 人去支援,使在甲 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 2 倍多 3 人,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5
表或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例 1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 2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 30 天完成,如果先由甲单独做 8 天,再由乙单独 做 3 天,剩下的由甲,乙两人合作还需要几天完成?
例 2.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2天完成,乙独做24天完成,丙独做需6天完成,现在甲与丙合作2天, 丙因事离去,由甲乙合作,甲乙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知识点和方法概述 1、等式 等式:用“=”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都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 若 A=B, 则 A±C=B±C。 2) 等式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数 (除数不为 0) ,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 若 A=B, A B C ≠ 0 ,则 A⋅C=B⋅C, = 。 C C 3)等式的对称性:若 A=B,则 B=A。 4)等式的传递性:若 A=B,B=C,则 A=C。 等式的类型: 1)恒等式:当不论用任何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其左右两边的值总相等时,这样 的等式叫做恒等式。如 0 ⋅ x = 0 。 2)矛盾等式:如 2=0, 2 x = 2 x + 1 3)条件等式:字母取某特定值时才成立的等式,如 3 x − 4 = 3 2、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方程的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根。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注:用等式的 两条性质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 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 0)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不难看出,方程的同解原理是由等式的性质演变出来的,其实质是一样的。 检验方程的解: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其方法是将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 右边,如果左边=右边,则该数就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 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绝对值符号内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有时 也简称绝对值方程。 解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为一般方程。具体操作方 式有两种:其一是对含绝对值符号的各个式子分别讨论其正负,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去掉绝对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等式与方程1.等式:(1)定义: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2)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的值不变.若a b=那么a c b c+=+②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的值不变.若a b=那么有ac bcc≠)÷=÷(0=或a c b c③对称性:若a b=,则b a=.④传递性:若a b=,b c=则a c=.(3)拓展:①等式两边取相反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 b=,那么a b-=-②等式两边不等于0时,两边取倒数,结果仍相等.如果0=≠,那么11a b=a b③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很多解方程的方法都要运用到等式的性质.如移项,运用了等式的性质①;去分母,运用了等式的性质②.④运用等式的性质,涉及除法运算时,要注意转换后除数不能为0,否则无意义.2.方程:(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说明:①方程中一定有含一个或一个以上未知数,且方程是等式,两者缺一不可.②未知数:通常设x、y、z为未知数,也可以设别的字母,全部小写字母都可以.未知数称为元,有几个未知数就叫几元方程.一道题中设两个方程时,它们的未知数不能一样!③“次”:方程中次的概念和整式的“次”的概念相似.指的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中,未知数次数最高的项对应的次数,也就是方程的次数.未知数次数最高是几就叫几次方程.④方程有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一般形式:0+=(a,b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0a≠).ax b(3)注意:①该方程为整式方程.②该方程有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该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④化简后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如:212x x-=,它不是一元一次方程.⑤未知数在分母中时,它的次数不能看成是1次.如13x+=,它不是一x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般写作:“?x=”的形式.(2)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3)移项:①定义:从方程等号的一边移到等号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②说明:Ⅰ移项的标准:看是否跨过等号,跨过“=”号才称为移项;移项一定改变符号,不移项的不变.Ⅱ移项的依据:移项实际上就是对方程两边进行同时加减,根据是等式的性质①.Ⅲ移项的原则:移项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向左移,常数项往右移,使左边对含未知数的项合并,右边对常数项合并,方便求解.(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根据:①去分母——等式的性质②②去括号——分配律③移项——等式的性质①④合并——合并同类项法则⑤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②⑥检验——把方程的解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边看求得的值是否相等(在草纸上)(5)一般方法:①去分母,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②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本质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③移项,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一般都是把未知数移到一起)④合并同类项,合并的是系数,将原方程化为ax b=(0a≠)的形式.⑤系数化1,两边都乘以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⑥检验,用代入法,在草稿纸上算.(6)注意:(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要熟练掌握,更要观察所求方程的形式、特点,灵活变化解题步骤)①分母是小数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转化为整数,局部变形;②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Ⅰ此时不含分母的项切勿漏乘,即每一项都要乘Ⅱ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整体思想);③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④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⑤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打草稿认真计算);⑥不要生搬硬套解方程的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佳解法;⑦分数、小数运算时不能嫌麻烦,不要跳步,一步步仔细算.(7)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②不同.分数的分子分母两个整体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解决实际应用题的策略:①审题:就是多读题,读懂题,读的时候一定沉下心去,不能慌不要急躁,要细,一个字一个字的精读,要慢,边读边思考.找到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找到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可以用笔在题目中标注下来重要信息和数量关系,审题往往伴随下个步骤.②设出适当未知数,往往问什么设什么,有时也间接设未知数,然后用未知数通过关系表示出其他相关的量.③找出等量关系,用符号语言表示就是列出方程.(2)分析问题方法:①文字关系分析法,找关键字词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②表格分析法,借助表格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③示意图分析法,通过画图帮助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3)设未知量方法:一个应用题,往往涉及到几个未知量,为了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应用题,我们总是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并用这个未知数的代数式去表示其他的未知量,然后列出方程.①设未知量的原则就是设出的量要便于分析问题,与其它量关系多,好表示其它量,好表示等量关系;②有直接设未知量和间接设未知量,还有不常见的辅助设未知量.(4)找等量关系的方法:“等量关系”特指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数量关系中的一种.数学题目中常含有多种等量关系,如果要求用方程解答时,就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①标关键词语,抓住关键句子确定等量关系.(比如多,少,倍,分,共)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等量关系.②紧扣基本公式,利用基本关系确定等量关系就是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确定等量关系.(比如体积公式,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这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就是等量关系)③通过问题中不变的量,相等的量确定等量关系.就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从而建立等量关系.④借助线段图确定等量关系。
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

-10 3.如果-m n 5 m 5,那么n 。 ab b 3 4.如果 4,那么 。 a a
2 2
18
教案
课题:2 .1.2 等式的性质(1)
①了解等式性质 1; 教学目标 ②会用等式的性质 1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④渗透“化归”的思想.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1 应用等式性质 1 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用估 算的方法 我们可以 求出简单 的一元 一次方程 的解. 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提出问题 (1) 4x=24; (2) x+1=3. 第(1) 题要 求学生给 出解答, 第(2)题较 复杂,估 算比较 困难, 此时教师提 出:我们必 须学习解一 元一次方程 的其他 方法. ①实验演示: 教师 先提出实 验的要求 :请同学 们仔细 观察实验 的过程, 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 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 ②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 在学生 叙述发现的 规律后,教 师进一步引 导:等式就 像平衡 的天平 ,它具有与 上面的事实 同样的性质 .比如 “8=8” ,我 们在两 边都加上 6 ,就有“ 8+6=8+ 6” ;两边 都减去 11,就 探究新知 有“8-11=8-11” ③表示: 问题 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在学 生回答的 基础上, 教师必须 说明: 等式两边 加上的 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问题 2: 等式一般可以用 a=b 来表示. 等式的性质 1 怎样 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 a=b,那么 a ±c =b±c 字母 a、 b、 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 c 式子。 举例的目 的在于 得到初步的应用 . 两种形式 的表示 方法应该 让学生 理解 先观察后 实验的 目的 一是 培养 学 生 的 看 图 能 力,二是 培养学 生读数学 书的能 力 用实验演 示,能 比较直观 地归纳 出等式的性质 设计理念 第 (1) 题是为了 复习,第(2) 题 是 估 算 比 较 困 难,以引 起学生 认知冲突 ,引出 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性质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m﹣2
.D
(1)2x+3y=1;(2)m﹣3=6;(3);(4)x2+1=2;(5);(6)
13.小华在做解方程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弄脏了而看不清楚,被弄脏的方程是(﹣+x)=1﹣,这该怎么办呢?他想了一想,然后看了一下书后面的答案,知道此方程的解是x=5,于是,他很快便补
14.小芳同学解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发现有个数模糊看不清楚,聪明的小芳翻看了书后的.
17.(2000•天津)在公式P=中,已知P、F、t都是正数,则s等于()
.C D
,则
x﹣1=x+3变形得4x﹣1=3x+3
x=
确的是()
21.(2001•嘉兴)如果,那么用y的代数式表示x,为()
.C D.
24.(2006•吉林)已知关于x的方程3a﹣x=+3的解为2,求代数式(﹣a)2﹣2a+1的值.
25.已知(a2﹣1)x2﹣(a+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a+x)(x﹣2a)+3a+4的值.26.已知方程(k2﹣4)x2+(k﹣2)x+5=0,若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求k.
27.已知关于x的方程3x n+2+8=0是一元一次方程,求n的值.
28.已知关于x的方程=,无论k为何值,方程的解总是x=1,求ab的值.29.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2x的解满足|x﹣|=0,求m的值.
30.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x=;
(2)5﹣x=7;
(3)2x+5=7.
一元一次方程,等式性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A 2A 3B 4D 5D 6B 7B 8B 9A 10C 11B 12B 13D 14A 15B 16B 17A 18B 19D 20B 21D 22C 23C
+3
是一次方程,得
a=×
﹣=0,将x=得:×,解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