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加工工艺及螺纹孔工装课程设计说明书
泵体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学士学位毕业设计泵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 年月毕业设计任务书一、毕业设计原始资料1.夹具体零件图1张(给予);2.年产量20 000件(给予);3.机械设计零件手册、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机床夹具设计图册。
二、毕业设计任务及要求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
2.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其中包括:过程和工艺装备设计计算说明、工艺卡片、工序卡片和综合卡片。
3.夹具体零件图1张、毛坯图1张。
4.设计1套夹具。
5.设计对应夹具的主要零件1个。
三、毕业设计工作量1.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封面、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论文评定成绩,并按顺序排列。
设计说明书的字数应在20000字以上,采用A4纸打印。
2.查阅参考文献查阅文献10篇以上,其中查阅与课题有关的外文文献2篇以上,并将其中的1篇文献的摘要的原文和译文(不少于3000汉字)附在附录中。
3.设计图纸毕业设计图纸应符合国家有关制图标准,正确体现设计意图,图面整洁,布置匀称,尺寸标注齐全,字体端正,线型规范。
图纸全部由计算机绘制。
(1)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
四、毕业设计进度安排五、参考资料1.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机床夹具设计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材。
2.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3.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4.机床夹具设计图册。
六、审批意见1.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2.学院意见:教学院长签名:年月日摘 要在制定工艺过程中,要确定各工序的安装工位和该工序需要的工步,加工该工序的机车及机床的进给量,切削深度,主轴转速和切削速度,该工序的夹具,刀具及量具,还有走刀次数和走刀长度,最后计算该工序的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和工作地服务时间。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泵体加工工艺规程及48025.00Φ+孔镗孔夹具和12φ孔的钻孔夹具的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泵体设计说明书

摘要泵体类零件是一种泵体。
泵体类零件是机器及其部件的基础件,它将机器及其部件中的轴、轴承、套和齿轮等零件按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装配成一个整体,并按预定传动关系协调其运动。
因此,泵体的加工质量不仅影响其装配精度及运动精度,而且影响到机器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
其主要特点:形状复杂、壁薄且不均匀,呈腔形,加工部位多,加工难度大,既有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系和平面,也有许多精度要求较低的紧固孔。
因此,一般中型机床制造厂用于泵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劳动量约占整个产品加工量的15%~内部20%。
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要求,首先要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有正确的位置,并使这个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外力的影响而变动。
为此,在进行机械加工前,先要将工件装夹好。
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工件相对于道具及机床的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不受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使一批工件的加工极度趋于一致,稳定的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同时使用夹具装夹工件方便、快捷,工件不需要划线找正,可显著的减少辅助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后提高了工件的刚性,因此可加大切屑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用多件、多工位装夹工件的夹具,并可采用高效夹紧机构,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夹具后,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用技术等级较低的工人以及废品率下降等原因,明显得降低了生产成本。
夹具制造成本分摊在一批工件上。
每个工件增加的成本时极少的,远远小于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降低的成本。
工件批量愈大,使用夹具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就愈显著。
关键词:泵体类零件,夹具,ABSTRACTA part of the container kind is the basic matter of a machine and a part. That will choose an axis in the machine and the part, a bearing and a part of a cover and a gear as related assembly in the fixed mutual location, and is 1 of whole. It's transmitted by a schedule, and it's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harmonization.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cessing of a container doesn't just influence its precision of the assembly and precision of the movement and moreover influences the precision of the mechanical work, and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lifetime are used. Its main feature: The shape is complicated, a wall, it's thin and, I don't balance and present the interior with the shape of the accent, and there are a lot of parts of processing, and though the difficulty level of the processing finds a plane with a department in the hole where it's big and highly precise in the percentage, and is low in the percentage likewise, there is precision of much I ask to tighten a hole up. Therefore a manufacturing factory in a medium turnery is usually used for Labor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a part of the container kind, and it accounts for 15%~20% of the processing amount of the whole product approximately.Parts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in order to ensure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machine to make a correct position, and this position in the course of processing is not due to the impact of external changes. To this end, during machining, must be the workpiece clamping good.Clamping fixture with the workpiece, the workpiece relative to the location of props and precision machine tools from the fixture that the technical level of workers from the impact of a number of parts of the extreme processing line, a stable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processing the workpiece.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the workpiece clamping fixture convenient, fast, crossed the workpiece does not need to find i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upplementary working hours,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vity; Workpiece fixture in the fixture after the increase in the rigidity of the workpiece, it can increase the amount of chip, raising labor productivity; can use pieces, multi-fixture parts of the fixture, and efficient use of clamping institu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In the use of mass production after the fixture,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 productivity, the use of technology workers in lower grades and reject rate dropped andother reasons, obviously in the lower production costs. Fixture manufacturing costs assessed in a number of parts on. Each part of the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a small, far less than due to increased labor productivity and reduce costs. Workpiece larger quantities, the use of fixture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achieved by the markedly effective.Keywords: The feature of the part of the container kind, Fixture Features目录摘要 (I)A B S T R A C T (II)目录 (IV)第1章绪论 (1)1.1泵体浅析 (1)1.2 泵体零件简介 (1)1.2.1 泵体类零件的功用及结构特点 (1)1.2.2 泵体零件加工工艺特点 (2)第2章零件的分析 (3)2.1 零件的作用 (3)2.2零件的工艺分析 (3)第3章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6)3.1选择零件的材料 (6)3.2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3.3基准的选择 (8)3.4 制定工艺路线 (10)3.5加工工艺过程的分析 (11)第4章夹具设计 (11)4.1定位方案的选定 (12)4.2夹具夹紧装置的确定 (14)4.2.1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确定 (14)4.2.2夹紧力大小的估算 (14)4.2.3夹紧机构及元件的选择 (16)4.3夹具传动装置的确定 (17)4.4夹具体的设计 (20)4.4.1夹具体毛坯类型的选择 (20)4.4.2夹具体上排屑措施的确定 (21)第5章夹具定位方案的分析 (21)5.1工件定位自由度分析 (21)5.2工件定位精度分析 (24)结论 (27)参考文献 (28)第1章绪论1.1泵体浅析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飞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1993年就以367.49万辆的产量首次超过摩托车王国——日本,成为世界头号摩托车生产大国,1997年则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003.7万辆。
齿轮泵泵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铣夹具)说明书

齿轮泵泵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铣夹具)说明书1.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齿轮泵泵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铣夹具)的详细说明和指导。
齿轮泵泵体的机械加工是制造齿轮泵的关键环节之一,合理的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工艺流程齿轮泵泵体的机械加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加工准备:进行材料准备和设备准备,并检查加工工艺和工装的准备情况。
2.粗加工:采用铣床进行泵体的外形粗加工,包括铣削泵体外形和加工入口。
3.打孔:根据设计要求,在泵体上进行打孔加工,包括入口孔、出口孔和螺纹孔等。
4.铣削:采用铣床进行泵体的平面铣削和曲面铣削加工,保证加工尺寸和平面度的精度。
5.放电加工:对泵体进行放电加工,消除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和残留应力。
6.表面处理:根据需要进行砂光、抛光和喷涂等表面处理,提高产品的光洁度和耐腐蚀性。
7.检验和修整:对加工完成的泵体进行检验,包括尺寸检验、外观检验和性能测试等,如有问题则进行修整。
8.包装和出厂:对合格的泵体进行包装,并出厂交付使用。
3. 工装设计(铣夹具)为了确保齿轮泵泵体的加工质量和效率,需要设计合适的工装,提供稳定的夹持和定位功能。
下面是对铣夹具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流程的详细说明:3.1 设计要求1.夹具结构要稳定,能够保持泵体加工时的定位精度和刚度。
2.夹具布局要合理,能够方便工装的安装和卸载。
3.夹具材料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承受加工时的力和磨损。
4.夹具要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夹持和定位时的意外伤害。
5.夹具应具备较高的自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型号和尺寸的泵体加工。
3.2 设计流程1.分析加工工艺和要求,确定夹具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根据泵体的几何形状和加工位置,设计夹具的定位和夹持装置。
3.确定夹具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考虑到夹具的刚度和耐磨性。
4.进行夹具的三维设计和装配,使用CAD软件绘制夹具的工程图纸。
5.进行夹具的结构计算和强度校核,确保夹具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承受所需的力和磨损。
泵体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泵体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M12-6H螺纹孔中的Ф10孔工艺装备设计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设计题目泵体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M12-6H螺纹孔中的Ф10孔工艺装备设计二、原始资料(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2) 生产类型:大批大量生产三、上交材料(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1张(2) 毛坯图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参附表1) 1张(4) 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1张(4) 夹具装配图1张(5) 夹具体零件图1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章节)①目录②摘要(中外文对照的,各占一页)③零件工艺性分析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⑤指定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设计⑥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⑦体会与展望⑧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包括书、期刊、报告等,10条以上)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用A4纸、纵向打印.四、进度安排(参考)(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2天(2) 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5天(3) 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 9天(4) 编写说明书3天(5) 准备及答辩2天五、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摘要在机械制造的机械加工,检验,装配,焊接和热处理等冷热工艺过程中,使用着大量的夹具,用以安装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保证零件和工件的质量。
本次设计主要是进行盖体类零件的专用夹具的设计,是对我们以往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对我们所掌握知识的一次扩展。
本文主要从工艺规程的指定与夹具的设计两方面出发。
根据零件本身的特点,生产类型以及零件在具体工作时的作用选择工艺规程和夹具。
在工艺规程方面:确定生产类型,综合考虑其准确度高,生产效率高,消耗经济少等方面,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在夹具设计方面,因为是盖体类零件,加工Ф10孔,选择钻床加工,考虑诸多因素拟订最优方案,最终完成本次设计。
AbstractThe machine made in the machine processes, examining, assembling, welding with heat handle to wait cold and hot craft process in, use a great deal of tongs, in order to the gearing process object, making it occupy right position to promise the quality of spare parts and work piece.This design is mainly the design of appropriation tongs which carries on covering body spare parts, is tally up the knowledge that we learn before and to the once expanding of the knowledge that we control.This text mainly sets out from the design both side of the specifying of craft rules distance and the tong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re parts, the function produced type and spare parts while concretely working choice the craft rules distance and tongs.In the craft rules distance aspect:Assurance produce a type, comprehensive consider its ccurate degree high, produce an efficiency is high, consume economy little etc. aspect, choose the superior project;Design aspect in the tongs, because of is cover body spare parts, process Ф10 bores, the choice drills a bed to process, considering many factors to draw up the superior project, end completion originally time design.目录1设计任务 (7)2零件的分析 (7)2.1零件的作用 (7)2.2零件的工艺分析 (7)3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和毛坯的形状 (8)3.1毛坯的种类 (8)3.2毛坯的结构工艺 (8)3.3毛坯选择的依据 (8)3.4坯料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8)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9)4.1基准的选择 (9)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 (9)4.3制定工艺路线 (10)5加工6×Ф7孔的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1)5.1设计要求 (11)5.2制定工艺路线 (12)5.3定位元件的选择 (12)5.4夹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13)5.5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15)6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 (15)7本次课程设计体会与展望 (16)参考文献 (17)1.设计任务分析泵体盖的技术要求,并绘制零件图。
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孔Φ15H7工艺装备设计说明书(正文)

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孔Φ15H7工艺装备设计说明书(正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1 序言机械制造技。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所学的知识所限,考虑的不够全面,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提出您宝贵的建议。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1零件的工艺分析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2 技术要求齐全。
该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均需切削加工,各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
以下是泵体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和粗糙度。
1.泵体底面的粗糙度为12.5μm;左端面粗糙度为3.2μm;右端面粗糙度为12.5μm;两侧的凸台表面粗超度Ra12.5μm;底面两个φ9的通孔粗超度为25μm,底面两个φ20深度为2mm的孔粗超度为12.5μm。
2.孔φ60H7,粗糙度为63.2μm,对于左端面的垂直度为0.02;3.孔φ15H7,粗糙度为3.2μm,对于φ60H7的同轴度为0.15。
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一般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该零件没有很难加工的表面,上述各表面的技术要求采用常规加工工艺均可以保证。
1.2零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生产纲领:大批量生产。
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2.1选择毛坯该零件材料为HT200,零件结构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为使零件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保证零件工作可靠,故采用机器铸造成形,以提高生产效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32.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根据铸件的材料和铸造方法确定毛坯铸件典型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表,然后查取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表得;左端面的单边余量在厚度方向为1.4mm,右端面的单边余量在厚度方向为1.4mm;底面的加工余量为1.4mm;两侧凸台的单边加工余量为1.4mm;Φ60H7的孔的单面余量查表得0.7mm。
泵体工艺规程与工装设计

南通职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类型:□√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题目:泵体工艺规程与工装设计学生姓名:唐安喜指导教师:周小青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时间:2015年4月南通职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泵体工艺规程与工装设计目录摘要 (Ⅱ)Abstract (Ⅲ)1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的作用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2确定毛坯画零件毛坯图 (2)2.1确定毛坯种类 (2)2.2确定毛坯尺寸及机械加工总余量 (2)2.3设计毛坯图 (3)2.4绘制毛坯图 (3)3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4)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3.2 零件的表面加工方法 (4)3.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5)3.4工序顺序的安排 (5)3.4.1机械加工顺序 (5)3.4.2辅助工序 (5)3.5制定工艺路线 (6)3.6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选择 (8)3.7工序间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的确定 (9)3.8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计算 (11)4夹具设计 (26)4.1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26)4.2夹具体的设计 (26)4.3夹具分度装置的设计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29)摘要本篇毕业论文说明书主要是对泵体零件的主要加工面与加工孔的步骤进行较详细的说明,例如在普通车床上采用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对此泵体的前端面和端面上的两孔进行加工。
在减少成本和保证加工精度的基础上极大的保证泵体工艺规格的合理性。
此次说明书的重点是对2- 48H7的孔进行夹具设计,它采用了偏心车床夹具进行加工,不仅减少了夹紧定位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加工的精度。
由于泵体大多由中小型企业所生产,我也是根据这些提出了较为经济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泵体夹具工艺AbstractThesis of this chapter is mainly manual steps to the main processing surface machining hole pump parts of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such as the front face of the pump and let the blind hole rotary gear "8" shape. Choose from a manufacturing rough economic aspects and requirements of machine tools and some special fixture selection, I will consider in reducing costs and ensuring the basis of the machining accuracy of the enormous size of the process to ensure that the pump is reasonable and complete tooling design some ideas. The specification is focused on the holes 2- ¢ 48H7 fixture design, which uses eccentric lathe machining fixture, not only reduces the clamping position of time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processing. Mostly due to the pump produced b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nd I also made based on these more economical design.Key word: Pump fixture process.1 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齿轮泵是发动机中的润滑油泵,目前大都用中小企业生产。
齿轮泵泵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铣夹具)说明书 (2)

齿轮泵泵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铣夹具)说明书1. 引言1.1 背景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等。
齿轮泵的核心部件之一是泵体,它承载着齿轮和轴的工作负荷,因此其加工精度和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本文档旨在介绍齿轮泵泵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以及工装设计,特别是针对铣夹具的设计。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一份详细的齿轮泵泵体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说明书,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泵体的加工操作,并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2. 加工工艺规程2.1 工艺流程以下是齿轮泵泵体的加工工艺流程:1.下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根据零件图纸进行下料。
2.粗加工:使用数控铣床对泵体进行粗加工,包括平面铣削、孔加工等。
3.热处理:根据材料要求进行热处理,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4.精加工:利用数控铣床进行泵体的精加工,如表面加工、孔的精确定位等。
5.辅助加工:根据需要进行螺纹加工、刻线等辅助操作。
6.清洗:使用清洗剂对加工完成的泵体进行清洗,以去除杂质和油污。
7.检验:对泵体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检测,以验证工艺加工是否符合要求。
8.组装:将泵体与其他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最终装配。
2.2 加工工艺要点在齿轮泵泵体的加工工艺中,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1.加工前要根据零件图纸进行严格的加工准备,包括检查设备的准备情况、工艺文件的完整性等。
2.在粗加工过程中,要保持合适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以确保加工效率和质量。
3.对于精加工过程中的平面加工和孔加工,要使用合适的刀具,并控制好切削参数,确保加工表面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4.在热处理过程中,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和保持时间,以确保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达到要求。
5.进行辅助加工时,要注意保持刀具的锋利度,并根据需求进行合适的加工操作。
6.在检验环节中,要根据严格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以确保加工质量符合要求。
7.组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装配间隙,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配合。
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孔Φ15H7工艺装备设计说明书(正文)

序言机械制造技。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所学的知识所限,考虑的不够全面,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提出您宝贵的建议。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1零件的工艺分析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该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均需切削加工,各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
以下是泵体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和粗糙度。
1.泵体底面的粗糙度为12.5μm;左端面粗糙度为3.2μm;右端面粗糙度为12.5μm;两侧的凸台表面粗超度Ra12.5μm;底面两个φ9的通孔粗超度为25μm,底面两个φ20深度为2mm的孔粗超度为12.5μm。
2.孔φ60H7,粗糙度为63.2μm,对于左端面的垂直度为0.02;3.孔φ15H7,粗糙度为3.2μm,对于φ60H7的同轴度为0.15。
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一般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该零件没有很难加工的表面,上述各表面的技术要求采用常规加工工艺均可以保证。
1.2零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生产纲领:大批量生产。
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2.1选择毛坯该零件材料为HT200,零件结构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为使零件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保证零件工作可靠,故采用机器铸造成形,以提高生产效率。
2.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根据铸件的材料和铸造方法确定毛坯铸件典型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表,然后查取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表得;左端面的单边余量在厚度方向为 1.4mm,右端面的单边余量在厚度方向为 1.4m m;底面的加工余量为 1.4m m;两侧凸台的单边加工余量为 1.4mm;Φ60H7的孔的单面余量查表得0.7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章 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1 确定生产纲领
课设要求中已提出生产纲领为 10000 件/年,且零件尺寸为 96X68X95,属于 轻型零件,据《典型零件工艺设计》书中表 1-2 可查出该零件生产纲领为大批生 产。
2.2 成批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
成批生产类型的零件大部分有互换性,少数用钳工修配; 部分铸件用金属模造型铸造,部分锻件用模锻。毛坯精度中等,加工余量中 等;
2.4 基准的选择
合理的选择定位基准, 对于保证加工精度和确定加工顺序都有决定性的影 响。在最初的每一道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为经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 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经过加工的表面所组成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及确定 a 选择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可以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 精度; b 若工件必须保证某个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或足够,造圆角,锻件敷料、分模面、拔模斜度及圆 角半径等。 从上述方面出发考虑,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3-16 可以查出铸件孔最 小尺寸为 10~20mm, 表 3-17 可以查出铸件最小壁厚为 4mm, 铸件垂直于分型面 上,需要铸造斜度且各面的斜度数值应尽可能一致,以便于制造铸模,查表 3-20 可查出外表面为 0°30′, 内表面为 1°, 铸件壁部连接处的转角应有铸造圆角, 主要为了减少应力集中,防止冲砂、裂纹等缺陷,从表 3-21 查出铸件圆角半径 R3~R5mm, 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主要工作面一般应处底面或侧面, 应避免气孔、 砂眼、疏松、缩孔等缺陷出现在工作面上,大平面尽可能朝下或采用倾斜浇注, 避免夹砂或夹渣缺陷, 铸件的薄壁部分放在下部或侧面,以免产生浇注不足的情 况。 (3)加工余量的确定 加工余量的确定主要有计算法、经验估计法和查表修正法三种方法,这里 我们主要以查表修正法确定加工余量。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3-10 查出该 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为 7~9CT,表 3-9 查出铸件尺寸公差数值 7CT 的为 1.1mm, 8CT 的为 1.6mm,9CT 的为 2.2mm,表 3-13 查出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 F,查表 3-12 查出加工余量等级为 F 的铸件单侧加工的加工余量数值为 2.0mm,双侧加 工的每侧加工余量为 1.5mm。 (4)确定毛坯零件图 绘制毛坯零件图,见附图。 (绘制该图参考后边工序尺寸的确定)
5
造是已经铸出来了,所以需要先进行粗镗,再进行半精镗,可达到 7 级精度。
泵体的左端面 Φ 16H7 的孔 Φ 22 的孔
表面粗糙度为 Ra3.2,需先进行粗铣,再进行半精铣。 公差等级为 IT7,内表面粗糙度为 Ra3.2,需先钻,再粗 表面粗糙度为 Ra12.5,只需锪钻就能达到要求。 表面粗糙度为 Ra25,只需钻即可。 表面粗糙度为 Ra25,需用平底锪钻。 先钻孔,再用丝锥攻螺纹。 先钻孔,再用丝锥攻螺纹。 先钻孔,再用丝锥攻螺纹。
2
所用机床为部分通用机床和部分高生产率专用机床。按加工零件类别分工段 排列; 广泛采用专用夹具,部分靠画线法达到精度要求; 较多采用专用刀具及专用量具,需要一定熟练程度的工人,有工艺规程对零 件有详细的工艺规程; 未来发展趋势多为采用成组技术、数控机床或柔性制造系统等进行加工。
2.3 分析零件图
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与其它泵零部件相配合使用。 由于此零件与其它零件相 配合,又是机械中的支承件,因此它的精度会对整个泵体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分析零件图可知:零件圆孔面因需要装配进行连接,还要用于夹具定位,其 加工精度较高;端面粗糙度要求不高,也没有形位误差要求;其它面和螺纹孔的 要求也不高, 由此可以分析出该零件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不需要采用专用机床进 行加工,用普通机床配专用夹具即可保证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因此,该 零件的加工不存在技术难题。
3
c 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光洁、无飞边、毛刺等缺陷,使定位准 确、夹紧可靠; d 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原则上只能使用一次。 考虑综上原则除去要加工的端面,可选择的粗基准只有外圆表面了,所以 粗基准我们应该选择外圆表面。 (2)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a 基准重合原则,即尽量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基准不重合 误差; b 基准统一原则,即在尽可能多的工序中选用相同的精基准定位; c 互为基准原则,即互为基准,反复加工; d 自为基准原则, 某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要求余量小而均匀, 可选 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6
粗镗孔∅22 工序尺寸为∅22.125± 0.125mm,粗镗孔之前为毛坯铸造孔其尺 寸为∅14.5± 1.5mm。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3-92 可以查出直径∅16H7 基孔制的孔需要第一 次钻直径∅15,扩孔钻到∅15.85,粗铰到∅15.95,精铰到∅16H7。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3-106 粗铣加工余量 1.0mm,半精铣 0.7mm,公差 值粗铣为 0.3mm,半精铣为 0.15mm,毛坯公差值为 2mm。则粗铣底面的工序尺 寸为零件要求尺寸, 毛坯尺寸为高度为 56± 1mm,粗铣∅20 后端面时工序尺寸为 加工要求尺寸, 毛坯尺寸宽度要求为 88± 1mm,粗铣∅20 前端面时工序尺寸为加 工要求尺寸,毛坯宽度要求尺寸为 89± 1mm; 半精铣左端面工序尺寸为加工要求尺寸,精铣前最小宽度要求尺寸为 68.7mm,则半精铣右端面工序尺寸为 68.775±0.075mm,半精铣右端面之前最 小宽度要求尺寸为 69.4mm,则粗铣右端面工序尺寸为 69.55±0.15mm粗铣右端 面之前最小宽度要求尺寸为 70.4mm,则粗铣左端面工序尺寸为 70.55±1.5mm, 粗铣左端面前毛坯尺寸为 72.4± 1mm; 半精铣∅60 孔内右端面工序尺寸深度要求为零件要求尺寸,则粗铣该面工 序尺寸为 29.375± 0.075mm,粗铣前最小深度尺寸为 28.3mm,则该面毛坯深度 尺寸为 27.3± 1mm。 (4)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半精铣削背吃刀量 0.7mm,粗铣 1.0mm,粗镗孔单侧 1.5m,半精镗孔单 侧 1.6mm, 精镗孔单侧 0.3mm; 钻削用量参考之前查表所得数据来填写工序卡; 查《切削用量手册》表 2-7 知钻∅16 第一次钻孔进给量为 0.3mm/r,钻∅20 孔进给量为 0.28mm/r, 钻∅9 孔进给量为 0.28mm/r, 钻 M3 预钻孔进给量 0.28mm/r, 钻 M6 预钻孔进给量为 0.28mm/r,钻 M12 预钻孔进给量为 0.39mm/r;铣削进给 量查切削用量手册表 3-5 知每齿进给量为 0.14~0.24mm/z,取 0.24mm/z,镗削进 给量 0.08~0.8mm/z 选取 0.8mm/z; 查《机械切削用量手册》表 8 铣削所用面铣刀依据后刀面最大磨损得寿命 T=180min,计算切削速度和主轴转速计算切削速度按《切削手册》表 14,查得 切削速度 80m/min,n=230 r/min,镗削一样查得刀具寿命 T=180min,切削速度 63m/min,n=800 r/min 精镗时切削速度为 80m/min,转速 796 r/min,钻削 M6
铰,然后进行精铰可达到要求。 底座上两个Φ 9 的孔 底座上两个Φ 20 的孔 6 个 M3 的螺纹孔 3 个 M6 的螺纹孔 2 个 M6 的螺纹通孔 30°的锥面 45°倒角
表面粗超度为 Ra12.5,只需用车床粗车就可以。 只需用车床粗车就可以。
(2)确定加工设备 该零件加工工艺有铣、镗和钻,根据工艺手册查机床加工范围结合生产纲 领和零件要求选择 X62 和 T68,由于为钻孔及螺纹需选择立式钻床或摇臂钻床, 结合钻孔直径选择 Z525,至于倒角和锥面用 CA6140 车就可以了。 (3)确定工序余量及工序尺寸 攻螺纹前钻孔用麻花钻直径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3-103 知 M3 麻花 钻直径为∅2.5mm,M6 麻花钻直径为∅5mm,M12 麻花钻直径为∅10.2mm。 所以工序余量可以确定 M3 螺纹第一次钻孔直径∅2.5,钻 M3 螺纹预钻孔 时工序余量为 2.5mm(双边) ,钻螺纹工序余量 0.5mm(双边) 。 查工艺手册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来确定工序尺寸公差得出其工序尺寸如 下:钻螺纹孔 M3 预钻孔时工序尺寸为∅2.5± 0.1mm,钻螺纹孔 M6 预钻孔时工 序尺寸为∅5 ± 0.1mm。底座孔加工精度不高,一次钻即可则其工序尺寸为 ∅20 ± 0.1mm 和∅9 ± 0.1mm。 精镗∅60孔之后工序尺寸为∅60H7,精镗孔双边余量为 0.6mm,工序经济 精度公差为 0.04mm, 则精镗孔前尺寸为∅59.4; 半精镗孔工序双边余量为 3.2mm, 公差值为 0.1mm,则半精镗工序尺寸为∅59.45 ± 0.05mm,半精镗孔前尺寸为 ∅56.2;粗镗孔工序双边余量为 6.0mm,公差值巍峨 0.25mm,则粗镗工序尺寸 为∅56.325 ± 0.125mm,粗镗孔前尺寸为毛坯尺寸∅50.2mm,之前查得毛坯公差 值双侧为 3mm,则毛坯尺寸为∅48.7 ± 1.5mm。 (依据书本中入体原则标注)
2.6 拟定工艺路线
(1)确定零件表面加工方案 泵体的底面 泵体的右端面 泵体两侧的凸台 Φ 60H7 的孔 表面粗糙度为 Ra6.3,需进行粗铣。 表面粗糙度为 Ra3.2,需进行粗铣-半精铣。 表面粗糙度为 Ra12.5,需进行粗铣。 公差等级为 IT7,内表面粗糙度为 Ra3.2,由于该孔在铸
1
短周期的生产方式在世界贸易中逐渐成为主导方式,传统的专为某个零件的一道 工序设计制造的专用夹具已经不能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要求。因此,适用于多品 种、中小批量生产特点的通用可调夹具、组合夹具、成组夹具等应运而生。数控 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数控机床、 加工中心在机械加工中广泛运用,数控机床夹 具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以上这些现代机床夹具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代表了现代机 床夹具的发展趋势。具体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柔性化; 2) 传动高效化、自动化; 3) 制造精密化; 4) 旋转夹具高速化; 5) 结构标准化、模块化; 6) 设计自动化; 7) 机床夹具方面的基础研究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