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依达拉奉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后 ,依达拉奉 和尼莫 地平 有 上调 V G E F表 达 的作 用 ,对脑 组织新生血管形 成具 有促 进作 用 ,可 能挽救 缺血 半 暗带 的
脑组织 ,减少梗死 区 ,有 助于缺血脑组织恢复 。
应 。金岗生等联合 应用依 达拉 奉 与 巴曲酶治 疗脑梗 死 ,二 者优 势互补 ,依达拉奉清除 自由基增 加神经 细胞生存 能力 , 为巴 曲 酶 溶 栓 抗 栓 争 取 时 间 ,疗 效 显 著 高 于 单 用 巴 曲
4 5 4.
2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 出血 .
脑 出血 后脑损伤 的病理生
[]王万华 ,王洪洲 ,张炎,等.依 达拉奉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对脑缺血大 2 鼠脑组织血管 内皮生 长 因子表 达 的影 响 [ ] J .临 床神 经病 学杂 志 ,21 十分复杂 ,炎 症反 应在其 中扮 演重要 角色 ,细 胞 间
(EF V G )的表达进行 了实验研 究 。结 果显示 再脑 缺血 损伤
心坏死 区及周 围缺血半 暗带 组成 ,脑 梗死 去血 流再通 后 氧 与葡萄糖供 应 及脑 代 谢恢 复 ,脑 组 织损 伤理 应 得 到恢 复 , 但超过再灌注时 间窗就 会产 生再灌 注损 伤 : 自由基过 度形
[ ]陈宇箴 ,朱春雷 ,郑义亮 ,等.胰岛素联合依达 拉奉治疗实验性 蛛网膜 1 下腔出血后脑血管 痉挛 的影 响 [ ] 临床 神 经病 学 杂志 ,2 0 ,2 :4 3 J. 0 9 2 4
—
死 后出血应用依 达拉奉亦 能有 效地 改善患 者 的神 经功 能损
害和 日常生活能力 。
[]李金星 ,赵海梅 ,朱贤立 ,等.弥漫性脑损 伤细胞外信号调 节激酶 I2 3 /
依达拉奉对1-溴丙烷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

依达拉奉对1-溴丙烷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陈婧祎;王增金;索金宁;姜路路;邱晓菲;许琳;赵秀兰【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031)003【摘要】目的观察1-溴丙烷(BP)的中枢神经毒性,从神经炎症角度探索依达拉奉(Edv)的保护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每天ig给予BP 800 mg·kg-1制备模型,4 h后分别ip给予Edv 1,3和5 mg·kg-1,连续12 d.自给药第7天采用Morris 水迷宫首先进行连续5 d的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距离;第6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测定大鼠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评价空间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制作全脑冰冻切片,进行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另8只大鼠分别采用ELISA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定位航行实验第2~5天BP 800 mg·kg-1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增加了60.8%,81.9%,124.0%和323.3%,游泳总距离增加47.0%,66.4%,106.0%和277.6%(P<0.05,P<0.01);空间探索实验中,BP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BP组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激活明显,神经元丢失;大脑组织中NO和TNF-α含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增加147.6%(P<0.05)和18.7%(P<0.01).给予BP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Edv,其中Edv 5 mg·kg-1组大鼠第4天和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分别比BP组减少38.4%和44.3%(P<0.01),游泳总距离减少34.5%和43.3%(P<0.05,P<0.01);同时给予Edv 组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丢失明显减轻,NO及TNF-α含量也明显降低,Edv 1,3和5 mg·kg-1组NO分别降低53.8%,55.4%和59.8%,TNF-α分别降低12.2%,15.8%和22.2%(P<0.05,P<0.01).结论 Edv可能通过抑制脑内炎症减轻BP的中枢神经毒性.%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eurotoxicity of 1-bromopropane(BP) and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edaravone(Edv) against BP-induced deficits of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in rats by its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METHODS Adult male Wistar rats were ig given BP 800 mg·kg-1 to develop the model, followed by Edv 1, 3 and 5 mg·kg-1 ip treatment respectively 4 h later for consecutive 12 d. From the 7th day (d 7), all rats were subjected to the five-day place navigation in Morris water maze (MWM) to measure the escape latency and the total swimming distance. On d 6 of MWM, spatial probe test was performed and the crossing times of rats were recorded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memory ability. At the end of the behavioral experiment, four rats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 frozen section of the whole brain was sliced for thionin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other eight sacrifced rat brains from each group were harves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nitric oxide (NO) by ELISA and nitrate reductase metho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results of MWM test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trol rats the escape latencies of rats in BP group were increased by 60.8%, 81.9%,124.0% and 323.3%,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d 2-d 5 of MWM, and the total swimming distance increased by 47.0%, 66.4%, 106.0% and 277.6%, respectirely. A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P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 (P<0.05, P<0.01). In the spatial probe trial, the crossing times of rats in B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rats (P<0.01).Morphologically, thionin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significant microglia activation and neuron loss in the rat forebrains, accompanied by a 147.6% and 18.7% increase in NO and TNF-α levels in rats treated with BP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values (P<0.05,P<0.01). After co-treatment at different dosages of Edv with BP, the escape latencies of rats in BP+Edv 5 mg·kg-1 group were decreased by 38.4%and 44.3%(P<0.01), and the total swimming distance decreased 34.5%and 43.3%(P<0.05, P<0.0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BP treated rats on the d 4 and d 5 of MWM test. The microglia activation and neuron damage in the brain of rats induced by BP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in BP+Edv groups. In addition, the contents of NO and TNF-α were decreased in BP+Edv 1, 3 and 5 mg · kg-1 groups, with a decrease of 53.8%, 55.4% and 59.8% in NO, and 12.2%, 15.8% and 22.2% in TNF-α(P<0.05, P<0.0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dv could effectively protect against central neurotoxicity induced by BP via anti-neuro?inflammation.【总页数】7页(P237-243)【作者】陈婧祎;王增金;索金宁;姜路路;邱晓菲;许琳;赵秀兰【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系,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系,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系,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系,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系,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系,山东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系,山东济南 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4【相关文献】1.依达拉奉对脂多糖诱导的PD大鼠模型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黄月;赵青赞;任秀花;张杰文2.F344/NSIc与Wistar NWN大鼠对1-溴丙烷引发毒效应的比较研究 [J], 李卫华;王海兰;Gaku Ichihara;丁训诚;周志俊3.1-溴丙烷吸入暴露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J], 王海兰4.1-溴丙烷对两种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研究 [J], 黄芬;王海兰;市原学;市原佐保子5.1-溴丙烷短期暴露对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生物标志物的探讨 [J], 王海兰;伊东秀记;稻熊裕;加藤兼房;李卫华;竹内康浩;那须民江;市原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对脑外伤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依达拉奉对脑外伤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刘亮;廖达光;曾志诚【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06(15)6【摘要】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颅脑外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 大鼠分为依达拉奉组(n=32)和对照组(n=32).利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装置,制作脑外伤模型.撞击前30 min及伤后3 h尾静脉给药.分4个时间点于外伤后6 h、24 h、3d、7 d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法分析8-羟基-脱氧鸟苷.结果外伤后初期依达拉奉对大鼠生理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但依达拉奉治疗后的脑外伤大鼠相对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的凋亡情况也有显著的减少(P<0.05),同时显著减少外伤后脑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外伤大鼠有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脑水肿有关.【总页数】3页(P378-380)【作者】刘亮;廖达光;曾志诚【作者单位】宁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宁乡,410600;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湖南,长沙,410000;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南,长沙,41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相关文献】1.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 [J], 周昊;丁新生;周联生;葛许华;徐蕾2.依达拉奉对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大鼠角膜神经的保护作用 [J], 赵凤琼;李立3.依达拉奉对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大鼠角膜神经的保护作用 [J], 赵凤琼;李立4.电针联合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 [J], 周昊;丁新生;黄红莉;周联生;王暖5.钙蛋白酶抑制剂对大鼠脑外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分析 [J], 王勇朝;崔颖;崔建忠;张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对脑血栓形成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的开题报告

依达拉奉对脑血栓形成大鼠的脑保护作用的开题报告
标题:依达拉奉对脑血栓形成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背景:脑血栓形成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并且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药物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剂和抗凝剂,但是这些药物的局限性和不
良反应使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因此,寻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
新药物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依达拉奉对脑血栓形成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正常组、脑血栓形成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
通过糖水法建立SD大鼠脑血栓形成模型。
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和脑血栓形成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依达拉奉干预组在建立动脉栓塞的6小时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
观
察大鼠神经行为表现、脑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检测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变化。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可以证实依达拉奉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血栓
形成所导致的神经损伤。
同时,通过研究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变化,可以初步探究
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
意义:本研究可以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为依达拉奉
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依达拉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依达拉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薛晶;冯加纯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8(23)15
【摘要】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是于2001年4月在日本首次上市的新药。
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商品名为Radicut。
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19,分子结构上具有亲脂基团,易到达脑组织,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达60%,对脑缺血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脑神经保护剂。
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消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同时研究还发现依达拉奉可以减轻内质网机能障碍,保护神经的缺血缺氧损伤。
【总页数】3页(P1137-1139)
【作者】薛晶;冯加纯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
【相关文献】
1.依达拉奉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迟雁青;卜召峰;张涛;康英丽;汪晶华;王保兴
2.依达拉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J], 翟洁敏; 宋文英
3.依达拉奉对小鼠肺型氧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J], 包晓辰; 方以群; 马骏; 王芳芳
4.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刘娅迪;陆瑞婷;王迪芬
5.依达拉奉右莰醇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J], 梁新;王亚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有 中风风险高,表现在发病率以及其相关 的病死率和再发率。在人类和大鼠的糖尿病,氧化应激是糖尿病主要 的致病原因。依达拉奉被认为是很好的抗自由基药物。但依达拉奉对
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未见报道。
1材 料 与方法 1 . 1动物与分组
l I 2主要试剂与仪器 依达拉奉昆明积大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 H 2 0 0 8 0 4 6 6 ) ;细胞色
5 6 ・实验研 究 ・
J a n u a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表1 p H分别 为3 . 5 、3 . 7 、4 . 0 、4 . 4 、4 . 5 N 氟 罗沙 星注射 液 灭菌检 测 结果
表2 p H分别 为4 . 0 2 、4 . 4 4 、4 . 5 1 的 氟 罗沙 星 注射 液 的加速 试验 结果
统( 大连J i m . X S c i e n t i f i c D1 4 0 ) I P C R G e n e A m p S y s t e m ( 美NA p p l i e d
日睚孤匣l霾臣|日
2 0 1 3 年1 月第 1 1 卷 第3 期
3讨 论
・
性受p H 值影 响。由本 次实验数据可知 ,p H 为4 . 5 、5 . 0 . 5 、3 . 7 的氟 罗沙星可完全溶解 ,
但灭菌后有关物质升高 ; p H 4 . 0 、4 . 4 的氟 罗沙 星可完全溶解 ,灭菌后
司 ,B i o s e n s D i g i t a l I m a g i n g S y  ̄ e m v 1 .6 ) ;R T - P C R图像记录分析 系
健康雄性清洁级s D 大鼠8 0 只,体质量2 5 0 ~3 0 0 g ,由河南省实验 动物中心提供。大鼠被分配到三组 :①M组,缺血3 0 mi n ,随后再灌 注2 4 h( n = 2 0 )血糖正常大鼠I②D — M组,糖尿病大鼠3 0 mi n 脑缺血 ,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邝桐博

Research advance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KUANG Tong-bo,GAO Cong,JI Hui (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98,China)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于 2001 年 4 月在日本首次上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 脑卒中。依达拉奉以阴离子的形态存在,可将 1 个 电子提供给自由基而达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因 其分子结构含亲脂基团,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 织,对脑缺血所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依 达拉奉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清除氧 自由 基 抑 制 脂 质 过 氧 化 反 应,调 控 炎 症 因 子,抑 制 细胞凋亡等。随着对依达拉奉的深入研究,发现除 了治疗急性脑缺血外,依达拉奉对神经系统其他有 氧化应激参与的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此外,依达拉 奉还对神经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本文就依达拉奉对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多器官的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依达拉奉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1. 1 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般认为,依 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 起到治疗脑缺血的作用,依达拉奉对氧化应激所致 神经 血 管 单 元 中 的 神 经 元、星 形 胶 质 细 胞、血 管 内 皮细胞损伤均有保护作用[1]。最新研究表明,细胞
·804·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4 May;18(5)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依达拉奉对大鼠黑质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

g r o u p ( n = 6 ) , t h e n o r ma l s a l i n e( N S ) g r o u p ( n = 6 ) a n d t h e e d a r a v o n e g r o u p ( n = 2 4 ) , a n d t h e e d a r a v o n e g r o u p w a s a g a i n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s u b g r o u p s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0 . 3 mg / K g 1 4 d g r o u p ( n = 6 ) , t h e l m g / K g 1 4 d g r o u p ( n = 6 ) , t h e 3 m g / K g 1 4 d g r o u p ( n = 6 ) a n d t h e 3 m g / K g 2 8 d g r o u p ( n = 6 ) . T h e m o d e l o f P a r k i n s o n ’ S d i s e a s e w a s i n d u c e d b y i n j e c t i n g 6 - O H D A i n t o t h e l e t f me d i a l f o r e —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d a r a v o n e n e u r o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o n t h e 6 - O HD A- i n d u c e d r a t m o d e l o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依达拉奉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保护作用的研究徐 芳 任士卿 王彦永 刘俊艳 【摘要】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脂多糖(LPS )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保护作用。
方法 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磷酸缓冲液(PBS )对照组、生理盐水+LPS 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依达拉奉+LPS 组(依达拉奉治疗组)。
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15μg (2μl)LPS 或P B 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注射后14d 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数量以及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治疗组TH 阳性细胞数减少到对侧的16%(P <0.05),细胞突触也明显减少;依达拉奉治疗组T H 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增多,为对侧的59%(P <0.05),部分突触存在。
两治疗组小胶质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
结论 依达拉奉显著抑制LPS 诱导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
【关键词】 依达拉奉;脂多糖;小胶质细胞;帕金森病;大鼠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 (2009)01-0064-03P rotec tive effect of eda r a vone a g a i n st degenera ti on of ra t s ub stan t i a n igra l dopam i n erg i c neur on s i n duced by li popolys a ccha r i de X U F ang,REN Shi 2qing,WANG Y a n 2yong,L iu J un 2yan .Depa rt m en t of Neurol ogy,The Third Hos p ital of HeB eiM edi ca l Univ e rsity,Shijiazhuang 050051,China【Abstra c t 】 O b jec ti ve T o ex p l ore the effec t of the radica l s cavenge r edarav one on degeneration of dopam in 2ergic neur ons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M ethods Eight een fema l e Sp rague 2Dawley ra ts we re rando m ly divided i nto three group s :PBS control group,physiol ogic sa line +LPS group (sali ne trea t ed group )and eda rav one +LPS group (edaravone treated gr oup ).A t 14d after intranigral i njecti on of 15μg (2μl )LPS or PBS ,the nu m be r of tyrosine hydr oxylase (T H)positi ve neu r ons and the morph ologi ca l changes of OX 242positive m ic r oglias in the sub 2stantia nigra (S N)we re observ ed by i mmunohist ochem istry .R esults Co mpared with PBS control grou p,T H 2posi 2tived neurons in S N on the LPS 2injected side reduced t o 16%of the non LPS 2injec t ed side i n saline trea ted grou p (P <0.05),accompanied with m arked loss of their dendrites;Co mpa red wit h sa line trea t ed group,59%T H 2positived ne irons surviv ed i n t he ani m als trea t ed with edarav one (P <0.05)and t he dendriti c p rocesses surrounding the T H 2positive neurons were partly preserved .The morphol ogy of m icroglia lwere si m ila r in sali ne and eda rav one treaded ani 2ma ls .C onc lusi on Eda rav one a ttenuates LPS 2induced degenerati on of ra t substantia nigra l dopa m inergic neurons .【Key wor d s 】 Edarav one ;L i popolysaccharide ;M ic r oglia;Parkinson ’s disea se ;Ra t作者单位55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徐芳,任士卿,刘俊艳);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王彦勇)通信作者任士卿 帕金森病(Parkins on ’s disea se,PD )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变性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进行性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减少。
目前PD 的治疗仅仅是控制症状,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开发新的药物以减缓或阻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是治愈PD 的关键。
黑质内注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能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渐进性变性,类似于P D 的病理过程[1]。
其神经毒性作用和12甲基-42苯基21,2,3,62四氢吡啶(12m ethyl 242phenyl 21,2,3,62te tr ahy 2dr opyridine,MPTP )、62羟基多巴不同,LPS 是通过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活性氧族(R 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炎症前因子、一氧化氮(NO )、前列腺素等间接发挥其毒性作用。
其中ROS 是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及其介导神经毒性的重要因子和基本信号通路[3]。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有力的自由基清除剂。
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抑制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NO 和ROS [3],减轻盐酸苯丙胺诱导的纹状体多巴胺神经毒性[]。
本研究通过黑质内注射L S 观察依达拉奉是否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0001:4P材料和方法1.动物分组:18只健康雌性S D大鼠(体重200~250g,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604015)随机分为3组(n=6):黑质内注射P B S组、生理盐水+LPS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依达拉奉+LPS 组(依达拉奉治疗组)。
2.主要实验试剂:LPS和小鼠抗大鼠酪氨酸羟化酶(Tyr osine Hydr oxyla se,TH)单克隆抗体均购自Sig m a 公司,小鼠抗大鼠抗CR3单克隆抗体(Comp le m ent re2 ceptor23,OX242)购自美国Che m icon公司,辣根过氧化物(Horse r adish per oxidase,HR P)标记的二抗为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依达拉奉为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802060605。
3.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LPS和治疗方法:S D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400m 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头部俯卧位固定在脑立体定向仪(S N26,N arishige 公司),门齿低于耳杆2.3mm。
无菌条件下沿正中线切开大鼠颅顶皮肤,剥离骨膜,暴露前囟。
按照下列坐标将LPS(7.5μg/μl溶解在无菌P B S中)或P B S2μl 使用微量注射器注射到右侧黑质:前囟后4.8mm、中线旁开1.7mm、硬膜下7.8mm。
注射速度为1μl/m in,注射完毕停留10m in,然后缓慢退针。
消毒缝合皮肤。
依达拉奉治疗组在黑质LPS立体定向注射前24h开始腹腔注射,注射剂量为3mg/kg,2次/d,生理盐水治疗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持续到注射后14d。
4.免疫组化染色:LPS或P B S注射后14d,大鼠在深麻醉后经左心室依次灌注100m l生理盐水,400m l 4%多聚甲醛,随后取出全脑置入4℃固定液中24h, 10%蔗糖24h,30%蔗糖溶液中直至下沉。
取中脑黑质部位行冠状连续冷冻切片,片厚30μm。
采用冷冻切片漂浮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主要步骤为: 0.3%双氧水10m in封闭内源性过氧化酶,正常山羊血清37℃1h,加T H抗体(1:7000)或OX242(1:50)4℃过夜,对照组用正常血清代替一抗。
加二抗37℃1h, DAB显色,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脂封片。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5.TH阳性神经元记数方法:首先检查切片的对称性,切片左右不对称的大鼠不用于细胞记数。
每只大鼠随机取包含黑质的中脑切片5张,在×100倍显微镜下记数两侧黑质有完整细胞体的TH阳性细胞,计算L S注射侧(右)与对侧黑质T阳性细胞数的百分比(L S侧黑质T阳性细胞数对侧黑质T阳性细胞数×%)。
6.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1.黑质内注射LPS后大鼠的一般情况: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术后约2.5h开始活动,在实验过程内全部存活,术后3d恢复到术前体重水平;生理盐水治疗组大鼠术后约4h开始活动,1只因体重持续下降在术后第5d死亡,其余在术后4d恢复到术前体重水平。
2.依达拉奉对LPS诱导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的影响:在P B S对照组大鼠,注射侧和非注射侧TH阳性神经元数无明显区别。
显微镜下细胞体呈梭形或锥形,并发出多个长的突起;生理盐水治疗组中LPS注射侧TH阳性神经元较P B S对照组明显减少,仅为对侧的16%(P<0.05),存活的TH阳性神经元形态类似圆形,突触很少;依达拉奉治疗组TH阳性神经元存活数量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增多(P<0.05),为对侧的59%,细胞突触也显著增多(表1,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