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轴索和神经元变性(综述)

合集下载

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

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
01
02
03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中免疫指标如寡克 隆带阳性可辅助诊断多发 性硬化。
MRI检查
MRI可检测到脑部白质内 多发脱髓鞘病灶,是诊断 多发性硬化的重要手段。
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CT、X线等在多发性硬 化的诊断中价值有限。
疾病活动和进展的评估
疾病活动评估
通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 查,可评估疾病的当前活 动状态。
新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 诊断和治疗方法,例如更精确的成像技术、 新型药物输送系统和基因治疗等。
个性化治疗
随着对多发性硬化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 解,未来可能会出现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 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 用。
2023 WORK SUMMARY
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 系统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目录
• 多发性硬化的定义和概述 •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多发性硬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诊断和评估 • 治疗和管理 • 研究和未来方向
PART 01
多发性硬化的定义和概述
定义和特征
研究和未来方向
临床试验和新药研究
临床试验
目前正在进行大量的多发性硬化临床试验,以评估新药物和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试验通常涉 及对患者的随机分组,以比较新疗法与标准疗法的差异。
新药研究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开发新的药物来治疗多发性硬化,这些药物可能针对疾病的特定机制,以减少炎症 、减少复发频率和减轻疾病进展。
病理过程和病变特征
炎症反应多ຫໍສະໝຸດ 性硬化以中枢神经 系统炎症反应为主要特 征,涉及免疫细胞的浸

多发性硬化的诊治进展

多发性硬化的诊治进展

Axonal damage
Sublethal injury
Axonal transection
Valerian degeneration
Responses to injury
NNA in lesions and NAWM
Neurologic dysfunction and disability
三、MS的早期诊断
质子密度成像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s)
PD-w成像可鉴别CSF和亮T2病灶。 减少“假阳性”的可能。
T2高信号病灶
Dowson’s手指征(Dowson’s finger)
典型的表现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 病灶,垂直于胼胝体,类似于手指从手掌向外辐 射,部分病灶可成斑片状。
多发性硬化的诊治进展
一、 概述
多发性硬化是常见的CNS炎性脱髓鞘疾病, 临床发病多在20-40岁之间,MS病变在时间上 和空间上的多发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 变主要侵袭脑和脊髓的白质髓鞘,也可影响到 轴索和神经细胞,病程多慢性迁延,反复发作, 进展各异,相当数量的患者存在累积性的神经 功能缺损伤残。
MS分型特点
MS疾病的自然进程(Clinical course)
RR-MS最主要的进展因素 (Weinshenker, 1995 [4]; Runmarker和 Andersen, 1993 [16]; Ebers和Paty, 1997 [6]):
频繁的恶化; 疾病早期,反复的发作;早期发作间隔短; 发作后不完全的恢复; 运动、小脑以及脑干功能系统病变; 年龄比较大时开始发作; 发作后残余锥体系和小脑功能损伤超过6个月; 发病后5年内,很短时间的中度残疾 (EDSS评分为3); 疾病呈现高的MRI活动性 (O'riordan 等1998[17];sailer等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辅助检查
2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也是多发性硬化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亚临床病 灶。2002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指南公布的诱发电位诊断标准:
(1)视觉诱发电位(VEP )检查很可能对发现患者进展为CDMS的 危险性增加有帮助。
(2)体感诱发电位(SEP )检查可能对发现患者进展为CDMS的危 险性增 加有帮助。
始改善,半数患者可遗留额侧视乳头苍白。 0
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
3 .眼■ 球震颤与■眼肌麻痹约半数患者有眼球震颤,以水 平性最多见,亦有水平加垂直、水平加旋转及垂直加旋 转等。约1/3患者有眼肌麻痹。最常见者为核间性眼肌 麻痹,为内侧纵束受累所致。多表现为双侧,复视是 其 常见主诉。若遇患者同时存在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球 震颤,则应高度怀疑患有MS的可能。
多发性硬化临床分型
原发进展型MS(Pn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z PPMS) , MS的少见病程类型,约10~15%MS患者最初 即表现 为本类型,临床没有缓解复发过程,疾病呈缓慢 进行性加重,并 且病程大于一年。
进展复发型MS(Progressive 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 , PRMS) , MS的少见病程类型,约5〜10%MS 患者表现为本类型, 疾病始终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病程 中有少数缓解复发过程。
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髓鞘:

施旺细胞(Schwann cell)的双层细胞膜反复环绕轴突所构成的 板层结构。
CNS Glia! Cells
a Oligodendrocyte
Sources Waxman $G;
26th Edition:
http:www. acc«!ssmedicin«a. com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称之为多发性硬化。

这是一种常见的、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疾病,主要影响大脑和脊髓。

多发性硬化症主要通过炎症和脱髓鞘来损害神经细胞。

由于神经细胞的脱髓鞘,多发性硬化会导致不同部位的神经传导障碍。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然而,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一些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的因素。

其中,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被认为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疫系统的异常导致免疫细胞攻击和破坏脑部和脊髓中的脱髓鞘神经纤维。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和发展与遗传、感染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多发性硬化的症状多种多样,因此对于其准确的诊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早期多发性硬化可能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疲劳、视力障碍、协调和平衡问题等。

病情的进展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如肌无力、病理性走位、认知障碍等。

尽管多发性硬化无法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综合的康复措施,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旨在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并预防复发。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疗法和职业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此外,患者们通常还需要进行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以及改善饮食和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多发性硬化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教育和信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了解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并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社会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关爱和理解也非常重要。

创造一个支持和包容的社会环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挑战,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神经系统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炎症和脱髓鞘来损害神经细胞,并引起各种症状。

虽然多发性硬化无法治愈,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综合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乃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有关的发炎及去髓鞘(demyelinating)疾病。

实际上、神经纤维(axon)、神经元(neuron)及寡棘突细胞(oligodedrocyte)亦会受损。

多发性硬化症乃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有关的发炎及去髓鞘(demyelinating)疾病。

实际上、神经纤维(axon)、神经元(neuron)及寡棘突细胞(oligodedrocyte)亦会受损。

多发性硬化(神经内科)(简称MS)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的自身免疫病。

起病常在成年早期,具有,复发和缓解的病程。

病理示脑和脊髓多灶的脱髓鞘斑,临床表现常为多病灶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

本病的病因,认为是易感体由于病毒感染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有奇特地理分布,离赤道愈远(高纬度),发病率越高,地处同一纬度的西方国家发病率多高于东方国家,然而近年来我国有关本病的报道逐渐增多。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和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散在分布的多数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构成了MS的主要临床特点。

由于发病率较高,呈慢性病程和倾向于年轻人罹患,估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年轻的MS患者约有100万人。

病因病理病因不明。

支持免疫机能障碍的根据是周围血中T抑制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T辅助淋巴细胞/T抑制淋巴细胞的比值增加,自身抗体阳性率和伴发其它自身免疫疾病的百分率均较非免疫性疾病赤高,硬化斑中可见浆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阳性的T淋巴细胞。

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理由是多发性硬化的病理改变与羊的慢病毒感染疾病—Visna相似,但至今尚未找到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发病机理未确定,一般认为可能的机理是患者早期患过某种病毒感染而致自身抗原改变,另外有的病毒具有与中枢神经髓鞘十分近似的抗原,这两者都可导致免疫识别错误而诱发自身免疫机制。

多发性硬化MS-NEJM综述

多发性硬化MS-NEJM综述
多发性硬化综述-NEJM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是弥散性斑块状硬化症的观点在大约150年前就已确立。而最新研究也表明,患者包括白质、灰质、脑干、脊髓和 视神经在内的多个CNS区域(图1)都会出现随时间进展的相关变化---时间,空间多发性是MS的核心。
多发性硬化病变可以见于整个CNS任何地方,但脑白质中的脱髓鞘、炎症和胶质反应病灶最容易被发现。MRI和病理学评估 (活检和尸检)的证据表明,白质脱髓鞘的早期阶段(所谓的早期活动性白质病变)存在很大异质性,且会在数月内不断演 变。
病理
早期活动性白质脱髓鞘可分为三大类。 最常见的类型 (I型和II型)表现为单核吞噬细胞背景下的血管周围和脑实质内T细胞浸润。 II型同时还伴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III型在活组织检查显示为活动性病变标本中的占比约为25%,主要表现为从最接近轴突的髓鞘部分开始的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以及伴 随的“向心性坏死性(dying-back)突胶质细胞病“。 这些病变具有类似于病毒、毒物和缺血性病变的过程,且可能是破坏性的。急性期后,一些目前仍知之甚少的因素会决定 病灶中的轴突能否由薄层髓鞘包绕(再髓鞘化);炎症能否在不再髓鞘化的情况下消退(慢性非活动性);以及炎症和缓慢的髓鞘退 变是否会持续存在(阴燃,smoldering)。阴燃病变在进展型多发性硬化中最常见。 软脑膜下皮质病变也是进展型多发性硬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以浅层皮质脱髓鞘为特征。其发病机理可能与所覆盖软脑膜的炎症, 以及脱髓鞘和有髓鞘神经纤维网交界处的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稀少有关。
先天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中尤为重要。血源性巨噬细胞浸润活动性多发性硬化病变,清除髓鞘碎片和炎症副产物;在这 些病变中已经描述了典型和交替激活的巨噬细胞以及混合群。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内源性吞噬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病变中大量存 在,但它们的作用是致病性还是保护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仍不确定。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尸检标本的白质中发现小胶质细胞激活,通 常远离已确定的病变,可能代表病变发展的最早阶段。

多发性硬化的轴索损伤及其机制

多发性硬化的轴索损伤及其机制

多发性硬化的轴索损伤及其机制
胡学强;钟晓南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2(12)2
【摘要】@@ 19世纪初即有文献提及多发性硬化(MS)的轴索病变[1].Charcot和Marburg都描述了多发性硬化的病理改变:脱髓鞘、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和轴索相对保留.1936年,Putnam报告多发性硬化病灶轴索缺失达50%;而Greenfield则认为,90%的多发性硬化病灶轴索密度正常,并指出该项研究结果与前人的差异归功于高敏感性的轴索染色方法.然而,在随后的研究中,轴索病变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总页数】7页(P101-107)
【作者】胡学强;钟晓南
【作者单位】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病学科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中心;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病学科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二黄方减少多发性硬化轴索损伤和复发的临床研究 [J], 周莉;樊永平
2.多发性硬化轴索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J], 张金涛;邢广羽;尹岭
3.不同剂量尼莫地平对大鼠多发性硬化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张廉;万琪;张克忠;宋春杰
4.尼莫地平对大鼠多发性硬化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张廉;丁海霞;丁新生;宋春

5.多发性硬化轴索损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J], 周莉;樊永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MR表现
➢ 大小不一类圆形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冠状 位病灶呈条状垂直于侧脑室(“直角脱髓鞘征”);胼胝 体常受累(矢状面多见萎缩)。
➢ 脑干者常呈斑点或小片状。 ➢ 脊髓者呈长条形,与脊髓长轴相平行,病灶常位于脊髓侧
后部,矢状面宽度不超过脊髓横径1/2,长径不超过两个 椎体。 ➢ 视神经病变可见视神经增粗、信号异常。 ➢ 脑萎缩:疾病不同阶段脑组织萎缩结构不同,评估主要皮 质结构的萎缩有助于解释选择性认知领域或特定疾病相关 症状的缺陷
多发性硬化
概述(MS)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MS )中枢神经系统最常 见炎性脱髓鞘疾病。西方流行,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病灶的多 发性及病程上的缓解一复发为特点。 ➢临床特点:病变发生时间的多发性和病变空间的多灶性。 ➢多因素致病: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概述
➢ 时间多发标准: (1)与基线MRI比较,在随访中出现1个以上新的T2或增 强病灶,对随访时间无特殊要求;(2)在任何时间同时 存在强化和非强化病灶。
鉴别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ADEM)
➢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单相病程 ➢ 病前1-2周常有传染病、预防接种或呼吸道感染史 ➢ 静脉周围出现炎性脱髓鞘,散布于大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灰质和白质,
女性,11岁,前驱感染史,甲型流感病原体IgM抗体(+)
鉴别诊断-视神经脊髓炎(NMO)
➢ 必要条件包括视神经炎和急性脊髓炎,支持条件为≥3个 椎体节段的连续长脊髓病灶、脑部MRI不符合MS诊断标 准和血清AQP4抗体阳性。
➢ 脑部病变好发部分:皮层下白质、导水管、脑室周围、脑 干与下丘脑。
➢ 诊断需满足所有绝对条件和2个支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 2 0 0 2 — 0 6 — 1 7 ;修订 日期 ; 2 0 0 3 — 0 5 — 2 0
床表现 , 且 与磁 共振 T 2加权常不相 符 , 这是 因为
有4 种机 制可引起临床缓解 : 炎症 的吸收 、 轴索膜 钠 通道 的再 分配、 髓鞘 的再生、 C N S的代偿适应 。 Me w s 等[ 9 研究神经体征阴性 的病例发现 , 在 MS
理 学 改变 包 括 不 同程 度 的反 应性 星 形 细胞 增 生 、 巨
改变以及炎症间的关系发现 , 轴索损伤伴有淀粉样 蛋 白前体积累, 而轴 索密度的降低可见于病变活动 期, 但也见于非活动期和 MS 髓鞘再生期 。因为淀
粉 样 蛋 白前 体 的积 累 与 巨 噬 细 胞 和 CD 8 T 淋 巴
2 轴 索缺失 的累积和 疾病进展
因复发一 缓解型 MS早期 轴索横断在复发 者中
无明显的功能恶化 , 故病程中轴索变性 的累积非常 重要 。 通 过 一个 关 于 组织 萎缩 及 轴 索 密度 下 降情 况
的抽样研究[ 通过解 剖方法在 5 例存在明显功能受 损( 扩展功能缺失评分≥ 7 . 5 ) 的 MS患 者的 1 O 个 非活动性病灶 中确 定总的轴索缺失] 发现 , 与对照 组相 比 , 病例 组病灶 中约 有 4 5 ~4 8 9 / 5 的轴索缺
轴索密度下降男性比女性更明显 。 L o v a s 发现慢性 进展型 MS患 者颈段脊髓正常形态 白质中有轴 索 缺损 , 其轴索密度平均下降 5 7 。 通过联合测量轴 索 密度 和 组 织容 积 改 变 的方 法 E v a n g e l o n对 有 5 ~3 4 年病史并有不同程度功能缺失表现的 MS患 者胼胝体总轴索缺失量进行研究发现 , 这些患者中 正常外观的胼胝 体中约有平均 5 3 的轴索缺损 , 而相同组织 中轴索 密度仅 下降 了 3 4 , 的轴索变
性 恩簪 堪 牲 B 凸髂 田 翟 商 可 出 幸 盛 台l 二 灶
正常形态白 质 占总 白质 的最 大部分n , 且发现神
撅 ’ I d:E 4 . — ^ m T l 7 抖- —1 々-茸 王; ・ ^一廿 - . . ‘ ,^ ,爪 日 I 一
活的免疫系统和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的炎性递质所
致。 蛋 白水解酶、 细胞因子 、 氧化产物以及 自由基为
这种炎性损伤的中介物质[ 7 ] 。 在实验性 自身免疫性
脑脊髓炎小 鼠中用 A MP A/ 谷氨酸受体拮抗 剂治
1 疾病初期 轴索病理 变化
MS脑组 织病 理学 的研 究 已阐述 了炎性脱髓
维普资讯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 经病 学杂志 2 0 0 4 年 l 1 月第 儿 卷第 5 期
C h i n J N e u r o i m m u n o l &N e u r o l 2 0 0 4 , V o 1 . 儿, N o . 5
中图分类号 :R7 4 4 . 5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2 9 6 3( 2 0 0 4 ) 0 5 — 0 2 8 6 — 0 4
多发性硬化( m u l t i p l e s c l e r o s i s , MS ) 是炎性脱 髓鞘病变的一个经典疾病 , 故 炎症和髓鞘缺失成为 其主 要研究领域 , 而其 他组 织病理学 改变 易被 忽 视 。MS的组织病理学很复杂 , 大 多数 MS组织病
S i m o n 等[ 】 。 报道了 5 例 MS患 者皮质脊髓束 磁共振异常表现发现 , 在独立的 T 2 加权高信号病 变之后 , 于病灶远端逐渐 出现其他 T2 加权高信号 改变 , 程度较轻 , 与 Wa l l e r 变性相吻合。这些结果 提示在急性 MS病 变中的轴索横断可 引起疾病早 期病变即远端正常形态 白质轴索缺损 。 因在患 者中
作者简介 ; 刘佩峰 ( 1 9 7 7 一 ) , 男, 上 海市人 , 住院 医师 。通 讯地址 : 上海市 第一人民 医院神经 内科 , 上海 2 0 0 0 8 0 。联系电话 : ( 0 2 1 ) 6 3 2 4 0 0 9 0 0 —
3 0 81 , l 3 8 1 7 2 0 3 2 2 5。
体只存在于那些运输受损的轴索 中, 这些研究结果
表明在 MS炎性病 变期轴 索功能丧失及这 类轴索 被大量横断 。 重要的是这 些改变发现于早期病变患 者, 同时 F e r g u s o n发现横断轴 索的密度与病变炎 性 活动程度相关 。K o r n e k等L 5 报道了淀粉样蛋 白 前体 阳性 的轴索 密度与 MS病 变程度呈 正相关 。 B i t s c h等 通过 活检研究 MS中轴 索损伤、 脱髓 鞘
降了约 5 8 。这提示轴索变性 为 MS患者不可逆
神 经功 能 缺 失 的主 要原 因 。 L o v a s 通 过解 剖研 究继
发一 进展性 MS患者的脊髓病变也发现类似的轴索 密度下降 ( 平均降低了 6 1 ) 。 非 活动性 病变 的轴 索缺损[ 】 、 轴 索淀粉 样蛋
白前体 的积 累。 通过免疫组化 法发现淀粉样蛋 白前
病变和组织萎缩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炎症的活动性 ,
从而肯定了在 MS中炎症和组织破坏的关系[ 8 ] 。 在复发一 缓解型 MS的病程 中出现的可逆性神 经功能缺失 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 ( C N S ) 相关部分 的急性炎症引起 。然而复发一 缓解型大多无明显临
法对 了解 总的轴 索 缺 损程 度 是必 要 的 。
偿性反应不足后就会 引起从复发一 缓解型 MS向慢
性进展型 MS及随 后的进展性 永久性 功能受损过
渡。 近来一份有关 MS 及脑卒 中病变 中运动束下降
支损伤所致功能受损的报 告口 指 出了两者间轴索 损伤和运动 受损相关性 的相似 处。C o n f a v r e u x 关 于1 8 4 4 例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 从病变初期 到扩展功能缺失表评分为 4 分 的时间为 1 年 内至 3 3 年不等。一旦到了 4 分后所有患者功能损伤发 展到 7 分所需时间显著一致。 从这些研究结果可有
维普资讯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 i 0 生 旦差 鲞蔓 塑
』 ! !


! : ! ! :
病程中约有 6 4 的轴索缺失 存在 。这种临床体征 的缺失与病变位置 、 轴索损失程度 以及髓鞘再生有 关。因此 , 尽管轴索缺失开始于疾病初期 , 但C NS 可通过各种代偿机制保持亚临床状态。
鞘 病 变 中的 轴 索 损 伤 。F e r g u s o n描述 了轴 索 卵 形
疗可引起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及减少轴索损伤 , 表明
谷氨酸 的兴奋毒性在活动期组织损伤 中起 一定作
用 。近 来 的磁 共 振 研 究发 现 , 导致 T1 加 权 低 信 号
体( 新鲜横断轴 索的特征表现 ) 的存在以及在病变 活动期和急慢性过渡期受损轴索 中大量淀粉样蛋
细胞数量密切相关 , 而与所设想的脱髓鞘病变的中
介体 ( 如 TNF — a 和 诱 导型 一氧 化 氮合 酶 ) 的 表达 无
噬细胞活化以及轴突病理变化。 许多组织学特征在 不 同病 变间 以及 个体病 变 的不 同 时期 变异 性很
大 ¨ 。
关, 故许多学者认为 MS中轴索损伤可能和脱髓鞘
萎缩的主要原因。 在长程患者中, 7 / 1 0 患者脊髓区
域 ( 包 括静 止 性 病 变 )萎 缩 约 占 1 7 ~4 3 ,而
3 / 1 0 患者则肥大 。 在这些患者脊髓节段中, 尽管总 的脊髓横断面积减少 , 但 白/ 灰质比例与对照组相 比基本类似 。 这些数据提示患者脊髓萎缩对灰质和 白质的影响相同, 可能灰质病变中神经元变性引起
多发性 硬化轴 索 和神 经元 变 性 ( 综 述 )
刘佩 峰 综述 赵 永波 审校
( 上海市 第一人民医院神 经内科 , 上海 2 0 0 0 8 0 )
摘要 :通 过磁共振 和形态学 研究 发现 , 不 断积 累的轴 索损 伤是 大 多数 多发性 硬化 ( mu l t i p l e s c l e r o s i s , MS ) 患 者
失, 病 变 中轴 索 平均 密 度 ( 单位 面 积 的轴 索数 量 ) 下
MS中, 平均 2 5 " - - 3 0 患者有颈髓萎缩 。在伴有 2 年以上轻 中度功能丧失的复发一 缓解型 MS患者 中脑萎缩逐年发展 。 尽管脱髓鞘作用与轴索直径减
少也 可 引起 组 织容 积减 少 , 但 认 为 轴 索 缺 损是 MS
索横断的炎性脱髓鞘作用不同。 通过研究缺乏髓鞘 蛋白、 髓鞘相关糖 蛋 白以及朊脂 蛋 白的小 鼠, 可证 明慢性脱髓鞘病 变中的轴 索变性 是因缺乏髓 鞘和 髓鞘组成细胞 的营养所致 。 轴索的病理变化包括萎 缩或肿胀、 细胞 骨架改变等 , 均先于轴索变性 。 在朊 脂蛋白缺失的小鼠中, 轴索变性 与进行性运动功能 受损有关 。 多数 MS患 者特别是慢性进展 型 MS , 在发病 后8 ~1 5 年内其慢性神经功能丧失逐渐加重。 患者 间早 期神经功 能丧失程 度大 多不 同, 这与病 变部 位、 活动性 、 用药以及基因易感性等许多因素有关 。
当神 经 元或 轴 索损 伤达 到 一 定 阚值 或 当 C NS的 代
后所知甚少 。 近期有人通过对正常形态 白质中轴索
缺 损 的 大 量 解 剖 研 究 对 其 进 行 了 定 量 。Ga n t e r
等[ 】 幻 发现 , 肢体肌 力下 降的 MS患 者皮质 脊髓 侧
束 中约有 I 9 ~4 2 的轴索 密度下降 。他们发现
白前 体 积 累 的程 度 , 以及 无 明 显 炎症 下 的功 能缺 损 程 度 均 提示 了其 机 制 与继 发 一 进 展性 MS中 引起 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