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检测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2页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2页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2页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区别是免疫荧光属于免疫组化,是免疫组化中的一种技术方法。

免疫组化检查指应用免疫学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确定组织或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的定量检查。

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分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

按染色步骤分类,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

综上,免疫荧光法是免疫组化检查的一种技术方法。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都是经过免疫原,两者原理相似,仅是显色剂不同。

免疫组化使用酶进行显色,而免疫荧光一般不使用酶进行显色。

另外,免疫组化通常在明视野进行观看,而免疫荧光则是在暗视野观看。

患者进行治疗首先需明确诊断疾病,若无精准诊断则无精准治疗。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真正目的均为明确病理诊断,以便患者获得精准治疗。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也就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
细胞内的抗原,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和相对定量的研究。

进行免疫组化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显示剂包括荧光素、酶、金属离子或者是同位素。

免疫荧光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者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

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

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

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
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是两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这两种
方法都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定位和分布情况,进而揭示生物学过
程和功能。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

原位杂交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和定位细
胞或组织中特定的DNA或RNA序列。

原位杂交的基本步骤包括:制备
探针,标记探针,处理样品,杂交和探针探测。

通常情况下,原位杂
交用于检测单个基因或特定基因家族的成员,可用于研究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和基因型等方面。

该技术在医学诊断和药物开发方面也有广
泛应用。

免疫荧光是一种检测生物分子定位和分布情况的常用方法。

它利
用抗体与标记化学物质(如荧光素)相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生
物分子的定位和分布情况。

免疫荧光主要应用于研究细胞内的蛋白质
定位和分布,也可用于研究病毒感染等方面。

该技术不仅能够静态观
察生物分子的分布情况,还可以通过时间分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分
子的动态行为。

虽然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技术各自有其独特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即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结构的情况下观察分
子分布及定位情况。

这种特性使得这两种技术成为研究生物分子功能
和生物学过程的重要工具。

总之,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两个重要
实验方法。

它们都能够在细胞或组织中观察特定生物分子的定位和分
布情况,为揭示生物学过程和功能提供帮助。

EGFR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检测的比较分析解析课件

EGFR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检测的比较分析解析课件
第二天46℃水浴箱中2×SSC10min, 0.1%NP40溶液洗涤5min,室温70% 乙醇3min
暗处自然干燥玻片后加DAPI复染 液,放于暗盒中复染5min
Olympus BX51型荧光显微镜在 DAPI/FIFC/RHOD三色滤光镜激 发下观察间期细胞荧光杂交信号
检测方法
• (2)IHC检测:
及肺癌预后的判定提供重要信息。目前临床病理工作中,
对EGFR基因扩增的检测使用较多的方法有荧光免疫原位杂
交(FISH)技术、免疫组化(IHC)检测技术、PCR扩增检
测技术等。本文将对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两种检测进
行比较分析。
材料
• 标本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 年1月~2011年1月行支纤镜及手术切除的NSCLC病 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0~85岁, 中位年龄58岁。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缓冲福尔马 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0例标本行连续切片 ,同时行FISH检测与免疫组化检测。
煮沸去离子水处理15min
室温下2×SSC中漂洗2次, 每次5min
在组织上滴加蛋白酶K工作液,在 37℃预热的孵育盒中消化3~5min
室温下用2×SSC溶液中洗涤2次,每 次5min,乙醇梯度脱水,自然干燥
避光环境中,探针混合液滴于玻 片杂交区域
在温度80℃的自动杂交仪中变性 5 min,42℃杂交16小时
前言

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治疗靶标的分子靶向治疗在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治疗中越显突出。EGFR基因的检测不仅可以为分子靶向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扩增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扩增

11 2 8・
临床与 实验病理 学杂志
JCi x ahl 0 1N v2 ( 1 l EpP to n 2 1 o ;7 1 )
荧 光 原位 杂交 技 术 检 测 非 小 细胞 肺 癌 E F G R基 因扩增
王 晓敏 , 李 军 , 袁
摘要原位杂交 ( IH) FS 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 o—m lclln acrN C C 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 ( pdr nns a e gcne , S L ) l lu eie-
扩增 (6 6 % )5例为 成簇 扩 增 (7 7 %) 以肺腺 癌 为 主 ( 22 %) K s靶 向药 物 治 疗 有效 率 ( R) 中位 生 存 时 间 6 .7 , 2.8 , 7 . 2 。T I R 、
(S 和 1 M T) 年生存率分别为 6 . 1 、35个 月和 5 . 6 , 照组分别 为 3 . 9 76个月 和 3 .3 , 1 1% 1. 55 % 对 5 8 %、. 3 3 % 差异 均有 显著性 ( P
s l c l l ng c nc r a d ci i a a u ma l el u a e n ln c lv l e
W ANG Xio mi a — n,L u ,Y I n J UAN Yo g n ,WANG —u Yiy
( eat n o ahl y a cr eer aoao , h n i r neC ne H si l X ’n 7 0 6 ,C ia D p r tfP to g ,C ne R s c L brtr S ax  ̄i acr o t , ia 0 1 h ) me o ah y P c pa 1 n
t s e s mp e r m 7 p t n swi C C w r ee td b I H.T e p t n s w t i u a l sfo 5 a i t t NS L e e d t ce y F S s e h h ai t i EGF e e a l ia in p s ie a d n g t e e h R g n mp i c t o i v n e ai f o t v

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

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

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的临床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ER-2在乳腺癌中的
表达程度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
免疫组化(IHC)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HER-2表达的方法之一。

免疫组化法通过检测HER-2蛋白在乳腺癌细胞膜上的表达水
平来确定HER-2的状态。

它是判断HER-2高表达的最常见方法,通常可以在乳腺癌组织切片中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可定量化。

但是,免疫组化法不能直接测量HER-2基因水平,由于
存在不能确定的判断标准,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FISH法是测量HER-2基因扩增的直接方法。

对于免疫组化测
试结果不确定的患者,FISH测试需要进一步检测HER-2基因
是否扩增。

如果FISH检测结果显示HER-2基因扩增,则患者很可能需要接受更为积极的治疗。

通过比较FISH和免疫组化方法的结果,可以更好地确定个体
患者HER-2的表达情况,并作出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决策。

例如,HER-2扩增和免疫组化高表达的患者可能受益于靶向HER-2的治疗,如赫赛汀。

此外,HER-2基因扩增可能是预
后不良的风险因素,需要密切监测治疗反应和疾病复发。

因此,FISH和免疫组化是乳腺癌HER-2表达检测的重要手段。

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以作为指导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是生物医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技术,它们在细胞和组织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都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在生物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但在操作方法、原理和应用范围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技术的区别,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种技术。

1. 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表达的技术。

它的操作流程大致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脱蜡、抗原修复、蛋白质检测、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样本切片,并通过特定的固定、脱水和包埋步骤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

随后,利用抗原修复方法还原蛋白的空间结构,以便后续的免疫染色。

接下来,通过加入特定的抗体和标记物,可以对目标蛋白进行特异性染色,并最终通过显微镜观察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2. 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利用特定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方式来标记和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表达。

它的操作流程也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与免疫组化法的操作步骤较为类似。

不同的是,在免疫荧光染色法中,需要利用特定的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素-抗素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样本中荧光的分布情况,从而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位置和水平。

在应用范围方面,免疫组化法主要用于研究组织切片或细胞样本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定量地评估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适用于体内和体外实验样本。

而免疫荧光染色法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适用于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蛋白的定位、表达和相互作用等,是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绍了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操作原理、步骤和应用范围,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技术来开展生物医学研究。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38也被称作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nsituhybridizationhistochemistry简称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一基本原理利用两条互补的单核苷酸链在适当的温度和离子浓度下通过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杂交双链的特性将带有标记物的已知核酸某段碱基序列做为探针与标本中的相应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再应用与标记物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荧光克疫酶染色或放射性核素显示杂交信号进行相应核酸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定量
显色特点: ---棕红色 ---不溶于水,但溶于脂类溶剂 ---容易扩散 ---不能永久保存 3)4氯1萘酚(4-Chloro-1-naphthol,CN) 显色特点: ---蓝色 ---不溶于水,但溶于脂类溶剂 ---容易扩散 ---不能永久保存 4)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
二、常用于标记抗体的标记物
一)酶(enzyme) 1.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作用物(底物,substrate) 1)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 显色特点: --- 棕色 ---不溶于水及脂类溶剂(酒精 ethanol, 二甲苯xylene) ---不扩散 ---永久保存 2)3氨基9乙基卡巴唑(3-Amino-9-Ethylcarbazole,AEC)
3)包埋:用于冰冻切片组织的包埋剂是OCT ( Cryo Embedding Medium )
4)切片:将包在OCT中的组织安装在冰冻切片机上进行切割,切 片的厚度一般为5-20μm。 5)后固定:适用于四)预防脱片的措施: 1. 载玻片的处理: 重铬酸钾(bichromicum Kalium)浓硫酸(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清洁液浸泡24小时 充分流水冲洗 离子水冲洗2遍 烘干

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的进展

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的进展

者 采用细 胞学切 片标本 或小活检标 本进 行检测 。D N A检测 方 染色为 阳性 ,经 结果显示 ,第一种方法效果最佳 。有研究指 出 法 也可检测患者的疾病突变情况 , 但该种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 , ] 免疫组化法检 测若特异度 高,则其误诊率较低 ,但其灵敏 且 对样本标 准较高 ,只能对 含量 >3 0 % 的突变基 因进行检测 , 度 波动 范围较大 。 说明实际运用 中存在 E G F R突变的漏诊病例 , 因此 D NA检测 方法具有 一定局限性 。随着 医疗技术水平 的不 需借助其他灵敏度高 的方法进一步检测
疾病情况 ,延Leabharlann 患者生命 。 1免疫组化法 的应用 肺癌是恶性 肿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 的疾病 。大 多数肺 癌 患者 到院诊断时即为晚期 ,无法获得手术治疗标本 ,患者 也 丧 失 了手 术 治疗机 会 。有 数据 统计 显示 【 3 】 ,约 7 O % 的肺癌 患
水平检测方 法相 比,其特异度也较高 ,但其灵敏度变化范 围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医药卫生
论著
2 0 1 5 年5 月 ・ 2 5 7・
免 疫组 化 法检 测 t H, 细胞 肺癌E GF R突 变 的进 展
潘 慧
北京市顺 义 区医院病理科 ,北京 1 0 1 3 0 0
摘 要 : 随着医疗技 术研 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研 究认 为靶 向药物 E G F R酪氨酸激酶抑制 剂治疗表 皮生长 因子受体 发生 突变 的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 。 目前的临床研 究认为,检测 E G F R突变最为可靠的方法 为 D NA分子检 测方法,但 D N A 分子检 测方 法操 作较 为复杂且耗 时较 长 ,患者的经济压 力大。而免疫组 织化学方 法有 效 弥补 了 D NA分 子检 测 法的不足 ,可作为 E G F R 突 变的辅助检 查手段 ,但免疫组 织化学法的影响 因素较 多,染 色方 法、修 复抗原液的选择 以及评 判标准等均 可影 响检 测结果 。本 文通过研 究不 同文献 对免 疫组化法的相关文献 ,探讨免疫组化 法在非 小细胞肺 癌 E GF R 突变的合理应 用情 况。 关键词 : 非 小细胞肺 癌 ; 免疫组化法 ; 进展 中图分类号 : R 7 3 4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6 0 8( 2 0 1 5 )0 5 . 0 2 5 7 . 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GFR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检 测的比较分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病理科 林毅妍
前言

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治疗靶标的分子靶向治疗在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IHC检测阳性例数高于FISH检测阳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84,P>0.05)。
讨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位
于第7号染色体p13~22区, 全长200kb, 由28个外显子组成,
编码1186个氨基酸[1] ,广泛分布于除成熟骨骼肌细胞、体壁内
胚层和造血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细胞。EGFR 的异常高表达可
FISH阳性分为:EGFR基因扩增: ①Ratio≥2为阳性结果; ②≥15个红色信号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10%以上; ③出现成团红色信号的细胞;高多体性:Ratio<2,但≥4 个红色信号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40%以上。
FISH阴性:Ratio<2为无扩增。
结果判断
• (2)IHC结果判定:染色结果根据细胞膜着色的阳性细胞 百分率和阳性染色程度评价。
• [2]Jorissen RN,Walker F,Pouliont N,et al.Epide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echanisms of activation and signaling[J].Exp Cell Res,2003,284(1) :31.
• [3] Cunningham D, Humblet Y, S iena S, et al . Cetuximab monotherapy and cetuximab plus irinotecan in irinotecan-refractory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J] . N Engl J Med , 2004, 351( 14) :337- 345.
• 着色细胞占计数细胞百分率≤5%为0分;6~25%阳性细胞为 1分;26~50%阳性细胞为2分;>50%阳性细胞为3分。
• 再结合染色强度,无色为0分,浅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 褐色3分。将每张切片着色细胞百分率得分与着色程度得分 相乘,为其最后得分。
• 同一视野如有染色强度不一,取其平均值作最后得分。
,阴性预测值为76%。 • 总体而言,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较低。但其中IHC法EGFR表达(
3+)及(2+)的标本,尤以强阳性(3+)标本与FISH检测EGFR 基因阳性的一致性较高,与有关文献报到有所不同[5],但该类 标本例数较少,仅占总例数的12.5%,其一致性是否可靠需要 进一步验证。
讨论
表2.2963 例乳腺癌HER-2 的IHC和FISH检测结果比较
第二天46℃水浴箱中2×SSC10min, 0.1%NP40溶液洗涤5min,室温70% 乙醇3min
暗处自然干燥玻片后加DAPI复染 液,放于暗盒中复染5min
Olympus BX51型荧光显微镜在 DAPI/FIFC/RHOD三色滤光镜激 发下观察间期细胞荧光杂交信号
检测方法
• (2)IHC检测:
治疗中越显突出。EGFR基因的检测不仅可以为分子靶向药
物的使用提供有效指导,也可以为肺癌治疗措施的制定以
及肺癌预后的判定提供重要信息。目前临床病理工作中,
对EGFR基因扩增的检测使用较多的方法有荧光免疫原位杂
交(FISH)技术、免疫组化(IHC)检测技术、PCR扩增检
测技术等。本文将对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两种检测进
主要试剂与仪器
• 蛋白酶 K,探针:GLP EGFR/CSP7探针(北京 金菩嘉公司),胃蛋白酶消化液,人抗EGFR单克 隆抗体(即用型)购于福州迈新生物公司。Dako 杂交仪、观察用 Olympus BX51型显微镜和Nikon H600L荧光显微镜。
检测方法
• (1)FISH检测:
3μm组织切片TO脱蜡至水
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其活化可激活多种转录因子, 引起细胞的
增殖、分化、迁移、黏附、抗凋亡和细胞转化等效应,在肿瘤
进展、血管生成、转移扩散、凋亡受抑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激活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
而阻断EGFR的功能,阻碍肿瘤的发生发展[3]。多数文献提示,
分子靶向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明显,而且治疗明显的患者中,
0~1分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1+),
4~6分为中等阳性(2+),6分以上为强阳性(3+)。
统计学处理
•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 FISH技术与IHC法检测结果的比较使用x2检验。
结果 FISH
图1.EGFR FISH(+) (高多体)
图2.EGFR FISH(+) (点簇状 )
煮沸去离子水处理15min
室温下2×SSC中漂洗2次, 每次5min
在组织上滴加蛋白酶K工作液,在 37℃预热的孵育盒中消化3~5min
室温下用2×SSC溶液中洗涤2次,每 次5min,乙醇梯度脱水,自然干燥
避光环境中,探针混合液滴于玻 片杂交区域
在温度80℃的自动杂交仪中变性 5 min,42℃杂交16小时
图3.EGFR FISH(-)
结果 IHC
+++
++
+
-
结果
• FISH技术与IHC法检测EGFR的结果比较见表1。
FISH
(+) (-) 合计
•表1 FISH技术与IHC法检测EGFR的结果比较
(-)
IHC (1+) (2+) (3+)
6
5
2
2
19
51020来自1032
合计
15 25 40
40例NSCLC标本中,FISH显示为阳性的15例,其中IHC检测EGFR表达为(—)的6例 (40%),阳性的9例(60%);FISH显示为阴性的25例,其中IHC检测EGFR表达为 (—)的19例(76%),阳性的6例(24%)。
参考文献
• [1] Reiter J L, T hreadgill D W, Eley G D, et al. Comparat ivegenomic sequence analysis and isolation ofhuman and mousealt ernative EGFR transcripts encoding truncated recept or isofornls[J] . Genomics, 2001, 71(1): 1.
• [5]周晓秋,王东关,孙希印,高摇虹,王琳琳,李新功. 非小细胞肺癌耘郧云砸基因 和蛋白检测的比较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10):1124-1132.
• [6]刘艳辉.乳腺癌组织HER-2的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评价[J].循证医学 ,2006,6(2):81-83.
检测EGFR蛋白表达的主要方法。但IHC法在标本固定和处
理中可能会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而影响检测结果,易造成假
阴性或假阳性,且结果判断人为主观性较强。由于免疫组
化方法因抗体类型与来源不同,以及所使用的评分系统的
差异而导致结果差异,不同抗体可使结果范围从12%变至
14%[4]。
讨论
• 以FISH为标准,IHC与之比较: • 2例IHC法强阳性(3+)标本中,FISH检测EGFR基因扩增均为阳
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的患者,EGFR基因检
测可以作为患者应用分子靶向治疗的一个预测指标,在NSCLC
个性化治疗过程中提供重要信息。
讨论

FISH技术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操作过程中标
本受影响较少,可以定量判读结果。

IHC法是临床常用的EGFR蛋白表达的方法。该方法操
作简便,可重复性高,对仪器、材料的要求不高,是国内
• [4]Buckley AF。Kakar s.comparison of the Dako EGFR pharmI)xkit and Zymed EGFR antibody for assessment of EGFR status in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J] .Appllmmunohistochem Mol Mor_phol,2007,15(3):305—309.
行比较分析。
材料
• 标本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 年1月~2011年1月行支纤镜及手术切除的NSCLC病 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0~85岁, 中位年龄58岁。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缓冲福尔马 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0例标本行连续切片 ,同时行FISH检测与免疫组化检测。
性,阳性预测值为100%; • 3例IHC中等阳性(2+)标本中,FISH检测EGFR基因扩增阳性为
2例,阳性预测值为66.67% ; • 10例IHC弱阳性标本(1+),FISH检测EGFR基因扩增阳性为5例
,阴性预测值为50%; • 25例IHC阴性(-)标本中,FISH检测EGFR基因扩增阴性为19例
3μm组织涂胶片,57℃烤片过夜, 浸于二甲苯中脱蜡至水
在组织上滴加胃蛋白酶消化液,在 37℃预热的孵育盒中消化30min
采用EnVision二步法,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 (1)FISH结果判定:红色信号代表检测的靶基因,绿色 信号代表靶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着丝粒。检测EGFR基因计数 100个细胞,统计Ratio值(100个细胞核中红色信号数 /100个细胞核中绿色信号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