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共5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2)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2)

实验步骤
2.探针的制备 1.FISH 样 本 的 制备 3.探针标记
4.样本的预处理
6.染色体显带 5.杂交 7.荧光显微镜检 测8.结果分析Fra bibliotek实验步骤
1.FISH 样 本 的 制备 2.探针的制备 3.探针标记
4.样本的预处理
5.杂交 6.染色体显带
7.荧光显微镜检测
具体实例.
THANKS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
MEDICAL REPORT
PART 01 免疫组化的概念
主要内容
一、免疫组化 二、原位杂交
PART 02 免疫组化的步骤 PART 03 免疫组化的应用 PART 04 原位杂交
一、免疫组化
原理
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 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 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
的二抗
免疫组化应用
在科研中的应用
在科研中的应用
在科研研究某个基因与疾病的发生 (肿 瘤)临床分期,预后,患者生存率等的相 关性。最终的目的是考察这个基因的临床 意义。
二、原位杂交
基本原理
分类 荧光原位杂交类型
原位杂交
探针
实验步骤 实验流程
具体实例
基本原理
1.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
免疫组化的概念
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
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 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 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 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 量的研究。
1.染色方法
免疫组化的步骤
2.石蜡组织切片的制备 3.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已有研究表明埃波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可能与鼻咽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淋巴瘤和鼻咽癌等。

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存在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和研究中。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抗原的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而原位杂交技术则可以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从而确定病毒的存在。

双标记技术结合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优势,可以同时检测抗原和核酸,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存在,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通过对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而EB病毒被认为是导致鼻咽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检测EB病毒在鼻咽组织中的存在情况,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鼻咽癌。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抗体与靶分子结合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出EB病毒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而原位杂交技术则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出EB病毒的基因组在组织中的存在情况。

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双标记,不仅可以提高对EB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验证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方法,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和治疗鼻咽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3 意义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以上,否则组织中心固定不良影响效果。 组织固定后应充分水洗,去除固定液,以减少固定液
造成的人为假象。
3、固定方法:
浸入法(Immersion method): 将组织浸泡在固定液内, 必要时可在低温
(4℃)环境下进行,固定时间可根据抗原的稳定 性以及固定液性质而定, 一般在2~12h之间。
灌注法(Irrigation method): 此法适用于动物实验研究。灌注法固定可
培养细胞标本的取材:
可根据培养的细胞特性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某些 细胞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只需将载玻片或盖玻片插 入培养液内即可收集到理想的细胞标本。某些细胞 只能在培养液中生长,可用上述体液沉淀离心涂片 法处理。
2、组织标本的取材:
组织标本主要取之于活组织检查标本、手术切 除标本、动物模型标本以及尸体解剖标本等。前三 者均为新鲜组织,后者是机体死亡 2h以上的组织, 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自溶, 其抗原可能有变性消失, 严重弥散现象,因此, 尸检组织应尽快固定处理, 以免影响免疫组化标记效果。
2、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通过免 疫动物(大多数为小鼠)而制备的。它是针对一种 抗原决定簇的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
㈢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没有抗原的刺激,机体不能产生抗体;没有抗 原物质,也无法检测抗体的存在,利用抗体可以检 测抗原物质。
二、细胞和组织标本的取材和固定
1、石蜡切片脱蜡到水: 2、预处理:需要时可选用3%过氧化氢溶液阻
断过氧化物酶。
3、抗原修复处理:根据需要选用
4、染色:

PBS液洗涤:5分钟×2次;

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室温或37℃20分钟;

滴加一抗:37 ℃1-2小时或4 ℃过夜;

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学

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学

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学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是两种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们都能够在细胞或组织的自然环境中定位特定生物大分子。

原位杂交:
-该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DNA或RNA分子的存在与分布。

通过设计并标记一段与目标核酸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在组织切片上进行杂交反应。

当探针与靶标分子结合后,可以通过显色或者荧光信号来观察目标核酸的位置。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则主要用来定位蛋白质等抗原物质。

它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能识别特定蛋白质的抗体标记上可见的示踪物(如酶、荧光素、金属离子或放射性同位素),然后让这些标记抗体与组织切片上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显示出目标蛋白在组织中的位置和分布。

联合应用:
-在病毒学和其他领域研究中,有时会将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结合起来,即同时在同一组织切片上进行ISH和IHC实验。

这样可以
同时检测病毒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情况,从而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生物学信息。

这种技术称为“双标记”或“多标记”技术,有助于揭示病毒感染过程、宿主响应机制以及病原体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

细胞生物学中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细胞生物学中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细胞生物学中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特性的学科,其中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是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研究工具。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来检测细胞内或组织内的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亲和性,通过特异性结合实现对蛋白质的检测和定位。

1. 原理免疫组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取材、固定、切片、抗原恢复、阻断、抗体标记、显色和观察。

首先,将需要检测的组织固定并制作切片。

然后,对切片进行抗原恢复处理,以破坏固定过程中引起的抗原和抗体的交联反应。

接下来,进行阻断步骤,防止非特异性抗体的结合。

随后,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目标蛋白质。

最后,通过显色反应观察标记的抗体的位置和数量。

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有多种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从而研究细胞内各种生物分子的分布。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用于诊断疾病,例如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来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还能够评估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

二、原位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是通过标记的探针与靶RNA或DNA结合,从而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上检测靶分子的方法。

原位杂交技术可以提供靶RNA和DNA的空间分布和细胞定位信息。

1. 原理原位杂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探针、固定组织、加氢解固、杂交反应、洗涤和检测。

首先,制备标记的探针,通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

然后,将组织固定,以防止RNA或DNA降解。

接着,进行加氢解固步骤,以使靶分子的结构恢复。

随后,进行杂交反应,将探针与靶RNA或DNA结合。

最后,通过洗涤和检测步骤,确定探针的结合位置和数量。

2.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和功能的调控机制,例如通过检测特定RNA的存在来研究基因的转录水平。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的分析,介绍了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双标记技术的优势。

实验方法包括了细胞标本的处理和检测流程。

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未来研究可探索更多的双标记技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本研究对于提升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EB病毒、鼻咽癌、诊断、效果观察、研究意义、实验方法、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见于亚洲地区。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埃普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能够在人类鼻咽黏膜中潜伏多年,患鼻咽癌的患者体内EB病毒DNA的检测阳性率较高。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水平来判断疾病的发展程度。

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识别肿瘤细胞,并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核酸序列的方法,可以用于检测EB病毒DNA在肿瘤组织中的存在。

通过将该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诊断鼻咽癌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

通过对其有效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希望为未来的鼻咽癌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应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 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存在情况,探讨该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验证其在鼻咽癌中的潜在作用。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对鼻咽癌诊断的效果。

通过文献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鼻咽癌中的应用已被广泛研究,原位杂交技术也被证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本研究对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联性。

结果显示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在诊断鼻咽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认为该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有效性较高,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优化方法。

该研究有望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EB病毒、鼻咽癌、诊断、效果观察、关联性分析、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鼻咽癌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东南亚地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鼻咽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该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导致诊断困难和治疗延误。

寻找更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于提高鼻咽癌的早期检测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在鼻咽癌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病毒DNA或RNA存在的方法,可以帮助确定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感染情况。

结合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在诊断鼻咽癌中的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免疫组化技术在鼻咽癌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检测EB病毒感染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用于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用于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用于结核病诊断中的 价值评价喻永洋【摘要】 目的 探究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用于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其效果。

方法 结核病患者142例作为结核病组, 另选取1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健康组。

结核病组患者随机分为A、B 组, 各71例, A 组进行免疫组化技术诊断, B 组进行原位杂交技术诊断, 观察两种方法在显微镜下的病变形态,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测阳性率。

结果 A 组和健康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7.32%、6.00%, B 组和健康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7.18%、2.00%。

B 组诊断结核病的阳性率高于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829, P<0.05)。

结论 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都是结核病诊断较好的手段, 但原位杂交技术诊断结核病的阳性率高于免疫组化技术,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 原位杂交技术 ;结核病; 诊断DOI :10.14164/11-5581/r.2017.03.023作者单位:110000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结核病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侵袭患者机体脏器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

结核杆菌感染患者后, 使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 出现发热、乏力、消瘦、呼吸困难等各种疾病, 严重者会引发患者发生肺癌等疾病, 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研究表明, 早期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缩短传染期, 降低复发率, 因此寻找一种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对比了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在诊断结核病中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142例作为结核病组, 另选取100例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健康组。

本次研究经过患者及志愿者本人同意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57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