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语言素养的培养途径

作文教学中语言素养的培养途径

摘要:语言是语文学科表情达意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是作文教学的主

要目标之一。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一是向名人学习,苦练妙语。二是积累中运用,推陈出新。三是擅长用辞藻,生

动形象。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言素养;培养;途径

文章是由一个个字、词、句和段组合构成,而字、词、句和段又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培

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是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锤炼学生的语言,培

养良好的言语习惯,力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为:

一、向名人学习,苦练妙语

在作文教学中,用名人锤炼语言的例子激励学生爱语言、学语言、用语言,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因为名人的语言大都具有简洁、含蓄、深邃、灵动、形象、生动的特点,这些

正是学生所需追求的。

如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给“列宁主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

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简要的语句不仅揭示了列宁主义的性质——马克恩

主义,还阐明了列宁主义的特征——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还告诉

读者,列宁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具有国际性质。如此言简意赅的语

言在名人名作中屡见不鲜,举不胜举。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赏析、仿写和创新这些语言,

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提高语言能力。

言简意赅、妙语连珠、形象生动等作文语言,既不能信手拈来,也不能一蹴而就,它是

经过“千锤百炼”才形成的。正如唐朝的杜甫所说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释

归仁说的“日日为诗苦,唯论春与秋。一联如得意,万事总忘忧。”皮日休说的“百炼成字,千

炼成句。”可见,多练语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制订作文语言的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样,苦练也是很重要的。贾岛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他的苦练精神之可贵。宋朝王安石写的诗《泊船瓜洲》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中的“绿”字是经过反复

苦练修改才确定下来的。一开始用“到”字,用完却感到“到” 字太死,缺乏诗意,就改为“过”字,但又感到“过”带有一掠而过之意,没能写出自己急切赶回金陵的心情,就先后改为

“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的反复修改,不断推敲,最后改为“绿”字,把生机勃勃、春意

盎然的动人景象表现出来。

又如,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为了写好《红楼梦》,曾“批阅五载,增删五次”,做到字字皆

辛苦,终于写出了著名的鸿篇巨著。

所以,教师应结合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自觉钻研,强化修改,反复提炼,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如要想让学生的语言出彩,除了引导学生钻研练字,还应强化各种句式灵活运用的训练,提高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

二、积累中运用,推陈出新

苦练是必须的,但还应在积累中运用,推陈出新。

一是要广泛地积累优美的语言。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

那些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生动形象的优美句子,最好能分门别类地整理抄写在摘抄本上,

并且利用早晚读和课余时间来朗读与背诵。

二是教会学生运用优美的语言。学以致用,教师应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教会学生

运用语言的方法。要擅长引用。要抓住所积累语言与所表现的内容或感情的相似点或相同点

来确定所引用的语句。如表现朋友离别时的安慰之情时,可引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现无限的愁闷之情时,可引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或“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表现悲凉之情时,可引用“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要善于模仿。大多数学生是从模仿中学习语言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优美语言内容上

和形式上的特点,然后进行模仿训练。如朱自清的《春》的一、二两段分别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

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两个文段内容上主要写了春天苏醒的情景,形式上用叠词、拟人、比喻等,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北京101中学一位叫邓思锐的学生在《假期》一文这样模仿《春》这两段来写:“盼望着,盼望着,APEC来了,小长假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08年奥运会的样子,悄悄回到了北京。天蓝起来了,水绿起来了,空气的质量高起来了。”教师经常让学生这样在模仿中训练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逐步提高的,

还要推陈出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熟练运用语言的基础上,活用语言,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可引导学生从多种媒体中吸收其中有活力的语言。如“政策不公开——暗箱操

作”“ 二次成功——梅开二度”“ 玩笑过分——国际玩笑”等;旧瓶装新酒,活用语言。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由庾信的“落霞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 改造而来的。鲁迅的“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酒席”是化用曹植的《七步诗》。

三、擅长用辞藻,生动形象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装”,这是说“人”的。同样,学习语言也这样,根据表达的内容、对象、场合等,恰如其分地选择有关的辞藻来表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选择语言要注意相应的语音、词汇、语法、辞格等,多让学生学习有关范例,掌握辞藻的运用。

如语汇方面,前总理朱镕基在一次答记者问关于经济问题时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里用“地雷阵”“ 万丈深渊”两个词语形容艰难困苦和障碍险阻,很形象生动,凸显了一个激情洋溢、不畏艰难险阻的坚强的领导人形象。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常用常新,不但正确地使用语言,而且追求生动形象的境界。

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言素养的培养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稳健地走入这艺术殿堂打开第一扇门。

作者简介:黄本芸,广西钦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535000)

作文教学中语言素养的培养途径

作文教学中语言素养的培养途径 摘要:语言是语文学科表情达意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是作文教学的主 要目标之一。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一是向名人学习,苦练妙语。二是积累中运用,推陈出新。三是擅长用辞藻,生 动形象。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言素养;培养;途径 文章是由一个个字、词、句和段组合构成,而字、词、句和段又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培 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是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锤炼学生的语言,培 养良好的言语习惯,力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为: 一、向名人学习,苦练妙语 在作文教学中,用名人锤炼语言的例子激励学生爱语言、学语言、用语言,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因为名人的语言大都具有简洁、含蓄、深邃、灵动、形象、生动的特点,这些 正是学生所需追求的。 如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给“列宁主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 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简要的语句不仅揭示了列宁主义的性质——马克恩 主义,还阐明了列宁主义的特征——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还告诉 读者,列宁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具有国际性质。如此言简意赅的语 言在名人名作中屡见不鲜,举不胜举。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赏析、仿写和创新这些语言, 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提高语言能力。 言简意赅、妙语连珠、形象生动等作文语言,既不能信手拈来,也不能一蹴而就,它是 经过“千锤百炼”才形成的。正如唐朝的杜甫所说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释 归仁说的“日日为诗苦,唯论春与秋。一联如得意,万事总忘忧。”皮日休说的“百炼成字,千 炼成句。”可见,多练语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制订作文语言的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样,苦练也是很重要的。贾岛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他的苦练精神之可贵。宋朝王安石写的诗《泊船瓜洲》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中的“绿”字是经过反复 苦练修改才确定下来的。一开始用“到”字,用完却感到“到” 字太死,缺乏诗意,就改为“过”字,但又感到“过”带有一掠而过之意,没能写出自己急切赶回金陵的心情,就先后改为 “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的反复修改,不断推敲,最后改为“绿”字,把生机勃勃、春意 盎然的动人景象表现出来。 又如,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为了写好《红楼梦》,曾“批阅五载,增删五次”,做到字字皆 辛苦,终于写出了著名的鸿篇巨著。 所以,教师应结合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自觉钻研,强化修改,反复提炼,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如要想让学生的语言出彩,除了引导学生钻研练字,还应强化各种句式灵活运用的训练,提高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 二、积累中运用,推陈出新 苦练是必须的,但还应在积累中运用,推陈出新。 一是要广泛地积累优美的语言。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 那些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生动形象的优美句子,最好能分门别类地整理抄写在摘抄本上, 并且利用早晚读和课余时间来朗读与背诵。 二是教会学生运用优美的语言。学以致用,教师应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教会学生 运用语言的方法。要擅长引用。要抓住所积累语言与所表现的内容或感情的相似点或相同点 来确定所引用的语句。如表现朋友离别时的安慰之情时,可引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现无限的愁闷之情时,可引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或“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表现悲凉之情时,可引用“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要善于模仿。大多数学生是从模仿中学习语言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优美语言内容上 和形式上的特点,然后进行模仿训练。如朱自清的《春》的一、二两段分别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在2023年,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愈发重要。语文素养是指语文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设置语文素养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语文素养课程的开设,增强语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些课程重点围绕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例如,开设有关文学经典的课程,引导学生阅读中外诗词歌赋,增强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开设作文和辩论等实践性课程,促进学生语文运用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应用信息化技术将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文字环境,促进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这些技术的应用包括:网络、多媒体教学、音频和视频、电子阅读器等。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文化背景,选用适宜的多媒体教材进行教学。 三、丰富语言环境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设置语文角、图书角,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和

介绍文学经典。同时,在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和文体,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增强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四、提升教师语文素养 最后,教师的语文素养水平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参加教学培训和研讨,了解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水平。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面对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教师主动转变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实用性,创造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这些措施都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学校、社区和家庭也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育活动,共同营建丰富的语文环境,推动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升。

浅谈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高青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年第09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文化并担当起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就必须把语言文字学习作为起点。这正是开设语文课程,并将语文学科教学贯穿基础教育整个阶段的原因所在。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只有在语文学习中打好了基础,拥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具备了一定表达能力,才能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得心应手。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需要把重点放在写话训练上,这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的关键,也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将核心素养和写话教学深度交融。 一、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持续完善和优化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也开始从更加深层视角出发重视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师已经不再关注学生考出高分数,而是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创新等多元素养的培育,把着眼点放在了学生核心素養培养上,这将给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指明正确道路,也为语文教学引领正确方向。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是全面践行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改要求的重要成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还会继续深化。把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关注中心,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是语文学科教学长效发展的基础以及根本动力,应该贯穿语文教育全过程,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语文学习关键期。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把写话教学放在重要地位,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发展,完善学生逻辑思维,这将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能够给学生的全面进步提供根本保障。所以教师要把核心素养教育放在中心地位,让低年级写话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平台。 二、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措施 1.利用朗读促进积累,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核心素养 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写话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朗读是学生累积语言的方式,写话是把所学语言应用到话语组织中。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习得更多的生字生词,便于累积重要的语文知识。另外,学生在朗读中接受锻炼可以逐步拥有更好的心理品质,提高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的基本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也是写话教学的基础,这些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朗读教学来达到目标,教师要合理设置、安排朗读教学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它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还涉及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介绍四个培养途径。 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课堂演讲: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准备演讲稿,然后在班级或小组内进行演讲比赛。 2.写作训练:通过各种写作训练,如议论文、小说、散文等,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进行创作,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3.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可以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辩论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并评选出最佳辩手和最佳辩论团队。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分析、评估和推理,对信息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阅读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和文体特点,鼓励他们通过分析文本结构、比较不同观点和寻找论据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文本解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本解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思考作者的意图、观点和立场,并对其进行批判性评价。 3.逻辑推理:通过一些逻辑思维游戏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解决一些复杂问题,并让学生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和结果。 三、跨学科思维与知识融合 跨学科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将语文学科中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知识融合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主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研究可以鼓励他们运用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探索和解决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条途径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条途径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和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习惯、人文思想以及审美情趣等。 一、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知识就谈不上什么素养。倪文锦在《语文教育展望》中说:“知识是课程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抛脱了知识,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知识对语文课程的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语文课程的知识状况制约着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要学好语文知识就必须多积累、多观察。 多积累。语文知识的丰富、充实,很难一蹴而就,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使知识一点一滴地渗入头脑中,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比如写作,其材料就是靠平时的积累,随着

材料的不断丰厚,思想才会丰厚起来,这才具备了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 多观察。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联的,这就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从中汲取信息,并把它们运用在语文学习上,既可丰富语文知识,又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能力的强弱,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准确全面的捕捉重要信息;学会说话,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举止文明、谈吐文雅,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尊重理解他人。 阅读能力。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如论述类文章,训练重点是概括提炼观点,发现观点与材料的逻辑联系,做出初步评价。文学作品则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感悟艺术形象,理解文本价值。此外,课外的阅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大视野,从而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高职师范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

高职师范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 一、在课堂主渠道高效学习语文 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 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 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实践证明,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 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才会促进,使 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着眼于 师范生的终身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语文意识和良好的语文习惯。 1、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初读课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词典注音,写到黑板上;选出自己 喜欢的段落或句子,鉴赏或仿写,写到书本空白处。利用网络或图书 馆查找关于作家简介及作品,请同学简要介绍、交流。 2、教师应率先垂范 教师本身应具备强烈的语文意识和良好的语文习惯,使课堂教学能顺 畅地向课外延伸。如学习《荷塘月色》,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其他散 文佳作;学习《都江堰》,可以推荐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 笔记》等散文集。教师将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随堂赏析,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欣赏能力。 3、安排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 课前三分钟安排演讲、口头作文、课文续写改编、三句半、讲故事、 对对子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或许因为刚上完另一科的课,思路一 时还未能转过来;或许因为课间休息,放松了十分钟,兴奋的心情还 未能平伏,因而学生注意力常常不能迅速集中而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这时如果匆忙开始讲课,效果往往不理想。而开展课前三分钟语文活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下面就从五个方面介绍一些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语文环境。 良好的语文环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学校和家庭要共同营造有关语文的氛围。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诵读比赛、作文比赛、语文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美好。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多读,借助书籍、报刊等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家庭也要加强语文教育,如多读书、与孩子讨论课外读物、正确使用语言等,家长的言传身教也对孩子影响深远。 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启发式教学、讲解式教学、实践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其中,实践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的美妙,深入了解学习内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启发式教学、讲解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三、因材施教。 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同,其学习能力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制定

适合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方案和考试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成长。 四、强化记忆训练。 语言文字的记忆和反应速度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注重记忆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出题、背诵、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加深记忆。在学生记忆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多重递进式的教学方式,及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概括,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素养的实现要靠实践。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应用语文知识,体验到语文的实用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写作、阅读、阐释、评价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的美,并享受到语文实用的乐趣。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家庭、教师要共同努力。通过创造良好的语文环境,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注重记忆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推动语文教学的进步。

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作为中学语文学科的重头戏,“语文素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目标和时代要求,更是培养未来优秀人才的根基。初中生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阶段之一,应该如何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呢?接下来,我将介绍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1. 课内教学 作为学生基本的学习途径,课内教学首当其冲,无论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是结构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在课内逐步进行。初中语文课程内容比较全面,拥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课程,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语法知识及思维能力,以达到素养培养的效果。 2. 多读书 朱熹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想要提高中学语文素养,多读书,多读好书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从名著、报刊杂志、小说、诗歌等多个角度入手,对文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积极参与作品分析、写作阅读、朗读表演、文学鉴赏等活动。 3. 多写作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不仅能够提高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作文的结构、特点和要求,锻炼自身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多写作,多交流,多参与各类作文比赛活动,无论是团队作业还是个人创作,皆可的锻炼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4. 练习口语 口语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平常生活中,初中生应该尝试自然口语与规范口语之间的转换,培养口头表达的智慧。同时,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活跃课堂气氛,参与各种场合的口语表达,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们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信心。

5. 创设语文情境 学习语文不仅仅要注重学习在教室中已有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们在外围的情境中学习。如:朗诵比赛、阅读比赛等,在这些比赛中,既能加强自己的语言风格,又能结实语文学习方面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学生们在语言环境中加深对语言的深刻理解。 小结: 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课内教学,而多读书、多写作、练习口语、创设语文情境都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成为具有优秀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培养语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培养语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陈美燕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5年第3期 浙江省临海市括苍镇中心校陈美燕 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 一的,而是综合表现。因此,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就写作论写作,而应是既立足于大语 文教育观,培养语文素养,又要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 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培养语文素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1在丰富积累的过程中培育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这里既有语言积累、生活积累、还有文化积累。 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 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 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 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不仅仅是组织几次活动,它需要经常引导,并需要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走向大 自然,走向社会,做“社会人”。不走向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只能是一句空话。 文化积累,“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 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既要在语言积累中丰富文化积累,如在熟记成语的同时也感性积累成语文化,还要通过大 量的课外阅读而扩大文化积累。 2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空间培育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的过程而孕育,并随着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应是多途径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在生活中做真人,从 童真的角度去看世界;在阅读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在指导表达时,既要指导学生文从言顺地 表达,又要表达真实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和人文价值观。 3培养语感,增长灵性的过程中培育语文素养 语感是一种顿悟,它和悟性,灵性相随,语感得到培育,悟性、灵性也就生在其中。语感 的获得,不是靠死记硬背的积累,而是靠主动积极的思维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是在对语言 感悟、探究中得到培养的。对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应予珍视.加以 强化或疏导。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与方法探析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与方法探析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 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培养路径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培养路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应该是多元化的。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语文学 科教学的规范和引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试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家长应该给 予孩子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与孩子的语言交流,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培养孩子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社会环境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社会应该加 强对语文学科教育的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和机会。例如,文学社团、语文竞赛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养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培养方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通过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作者:李春庄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08期 随着国家进步脚步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教育部曾明确指出,要把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立德育人”的关键位置。语文核心素养是以语文为侧重点的核心素养,更加强调学生的语言和文学素养。在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被放在关键位置。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从核心素养本身的内涵来看,其主要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个人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而在不同阶段接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并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品格和修养,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就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具备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语文能力。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1.开展语言的实践性教学 在语文学习中,语言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面,笔者将依据语文学习中口语交际教学这一方面来探讨如何通过进行语言建构和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表达、倾听和反应三个方面的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关键。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象,以“校长”为例,然后再提供一个背景“操场”,让学生结合这两个内容自主进行语境构建,然后讲给大家听,有的学生的语境是“校长在操场上对开学典礼进行致辞。”还有的学生设置这样的语境“校长在操场上观看篮球比赛。”显然,两个学生的语境设置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针对自己设计的语境进行扩展,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显然,这部分内容很好的体现了学生进行语言建构并运用的过程,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锻炼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只有具备较强的语文思维能力,才能使语文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进而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案例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