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加减--痞.满.燥.实--沈少功

合集下载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

大承气汤药方介绍大承气汤,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主治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承气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

在《伤寒论》中所治证候凡十九条,治疗范围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

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疼痛,里热消灼津液,糟粕结聚,燥粪积于肠中,故腹痛硬满而拒按。

热邪盛于里,上扰心神,故见谵语。

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

热盛伤津,燥实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脉沉实。

“热结旁流”,是因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但自利清水,色青而臭秽不可闻,并见脐腹部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灼津液,阴精大伤,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舌苔焦黄燥裂。

若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得达于四肢,则可见热厥之证;热盛于里,阴液大伤,筋脉失养,又可出现抽搐,甚至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之痉病;如邪热内扰,则可见神昏,甚至发狂。

上述诸证,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

此时宜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

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大承气汤实验研究l.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0~791,大承气汤经小白鼠口服投药后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的作用,在投药后10分钟,作用就已明显。

但经静脉给药组,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

经口投予大承气汤,并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

2.促进肠套迭的还纳,解除梗阻《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2~793,在观察大承气汤对解除肠梗阻的一般作用机理的实验表明,给药组10只家兔(人工肠套迭)完全还纳,平均还纳时间为15分30秒,还纳率100%,对照组中仅3只还纳。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寒下之大承气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寒下之大承气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寒下之大承气汤寒下主要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这是适用病证。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大黄浓朴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组成:大黄四两(酒洗),芒硝三合,浓朴八两,枳实五枚。

大黄治大实,芒硝治大燥大坚,二味治无形血药;浓朴治大满,枳实治痞,二味治有形气药。

热毒传入阳明胃府,痞、满、燥、实、坚全见,杂证、三焦实热,并须以此下之。

胃为水谷之海,土为万物之母。

四旁有病,皆能传入胃府,则不复传他经矣。

陶节庵曰∶伤寒热邪传里,须看热气浅深用药,大承气最紧,小承气次之。

这是这类治法的一个重点,一类方。

大承气汤它这个名称承顺胃气下行,通降下行了。

它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历来主治证候是阳明腑实证,称它,阳明嘛,胃肠,胃肠属于腑,热实互结于胃肠。

具体来说,热实互结在胃肠是阳明腑实证。

从临床表现来看,前人经常用痞、满、燥、实四个症来概括它,所以这也成为它的一个证治要点。

因为从主治来讲,大承气汤证的主治写了很多,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包括发狂、痉病这些可以见到这个阳明腑实证者。

虽然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伤寒论》对阳明病的一个纲领。

胃家包括胃肠,有的时候用胃是广义的意思,中医用名词它是多义了。

经常我们用的胃有广义、狭义等三种类型,用法。

有的时候具体说到胃,胃主受纳,胃气上逆,这具体指的就是那个饮入于胃那个胃,受纳腐熟水谷那个胃,这就是很具体的了。

有的时候,胃,以胃概脾,有的是以脾概胃,那我们说肝心脾肺肾五脏系统中这个脾包括了脾胃。

有的时候这个饮食消化功能很正常,说这个人胃气挺强,这个胃就包括脾。

有最广义的胃,中医学经常也用,并不是直接指消化功能,而是指的一种生机活力。

一看这个人面色红润,但是又明润含蓄,脉来从容和缓,说有胃气。

《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白如枯骨就是没胃气,像豕膏就是说还有光泽,明润,那这个就是有胃气。

这个胃气是指的生机活力,包括望诊,包括诊脉,胃气都是生机活力的反应。

大承气汤及其类方

大承气汤及其类方

药理 作用
鞣质
中文别名 鞣酸; 丹宁酸; 单宁; 没食子鞣酸;单宁酸; 落叶松栲胶; 二倍 酸。 鞣质具收敛性,内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症;外用于创 伤、灼伤,可使创伤后渗出物中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可减少分泌和防 止感染,鞣质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有局部止血作用。鞣质能凝固微生 物体内的原生质,故有抑菌作用,有些鞣质具抗病毒作用,如贯众能抑制 多种流感病毒。鞣质可用作生物碱及某些重金属中毒时的解毒剂。鞣质具 较强的还原性,可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此外,鞣质还 有抗变态反应、抗炎、驱虫、降血压等作用。 人类对鞣质的应用可追溯到5000年以前。具《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 散者收之,是立法的依据。老年、久病、元气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泻痢 不止、滑精遗尿,应用固涩收敛滑脱、遏制气血津液的耗散,该种治疗方 法叫固涩法。
现代应用
王素平.中药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临床研究[J].中医 学报,2012,27(10):1241-1242. 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 气汤{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另包冲服)8g,枳实 15g,厚朴15g,白花蛇蛇30g,半枝莲30g,白芍20g。} 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100~150 mL;两组均以7 d为1个 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有效率 为82.35%;对照组有效6例,好转11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 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 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有较好疗效,且能改 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本方主治为阳明热结证,系由伤寒或温病,外邪化热入里,损 伤津液,与肠中燥屎相结,腑气不通所致。 前人用“痞、满、燥、实”四字来概括,“痞”即自觉胸 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 是肠有燥屎;“实”即腹痛拒按,大便不通。 阳明之气旺于申时,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热盛外蒸则可见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肠中燥屎,邪热煎逼津液从旁而下,则 见“热结旁流”;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而脉沉实,为热 盛津伤,燥屎内结之征。若里热闭阻,阳气被遏,可见热厥; 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可见抽搐;热扰神明,则见神昏,甚则发 狂。 上述诸症皆为实热积滞阳明,腑气闭阻,热盛津伤。此病重 势急,治当峻下热结,所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大承气汤——精选推荐

大承气汤——精选推荐

⼤承⽓汤⼤承⽓汤(《伤寒论》)[组成] ⼤黄四两酒洗(12g)' 厚朴⼋两去⽪,炙(24g) 枳实五枚炙(12g) 芒硝三合(9g)[⽤法] 上四味,以⽔⼀⽃,先煮⼆物,取五升,去滓,内⼤黄,更煮取⼆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现代⽤法:⽔煎,⼤黄后下,芒硝溶服)。

、 [功⽤⼘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便秘结,频转⽮⽓,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溅然汗出,⾆苔黄燥起刺,或焦⿊燥裂,脉象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燥,脉象滑数。

3..⾥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病机分析] 阳明主⾥,统属胃肠,胃肠的主要功能是受纳与消化⽔⾕,吸收精华,排泄糟粕。

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所云:“脾、胃、⼤肠、⼩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名⽈器,能化糟粕,转味⽽⼈出者也。

”《素问.五脏别论》亦云:“夫胃、⼤肠、⼩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之所⽣也,其⽓象天。

故泻⽽不藏,此受五脏浊⽓,名⽈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云:“六腑者,传化物⽽不藏,故实⽽不能满也。

”故有“六腑以通为⽤”之论。

⼀旦外邪内传阳明之腑,⼈⾥化热,与肠中宿⾷相结,则糟粕秘结,壅⽽为实,⽽成阳明腑实之证。

邪热与宿⾷互结,浊⽓填塞,糟粕结聚,腑⽓不通,故⼤便秘结,频转⽮⽓,脘腹拒按,按之则硬;阳明邪热,充斥内外b且阳明旺于申、⾣之时,故发热如潮汛之有信,⽽为潮热;腑热熏蒸,上扰神明,故神昏谵语;《素问。

太阴阳明论》云:“四肢皆禀⽓于胃”,今阳明胃热炽盛,迫津外泄,故⼿⾜溅然汗出;阳明燥实内结,⾥热消烁津液,故见⾆苔黄燥起刺,或焦⿊燥裂,脉沉实。

⾄于热结旁流⼀证,系因腑热炽盛,燥屎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下所致,故虽⾃利清⽔,但⾊青⽽秽臭,并见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之症,结者⾃结,下者⾃下;热结旁流,最易伤津,津伤燥热更甚,故见⼝燥咽⼲;因“旁流”是现象,“热结”是本质,故脉象滑⽽数。

经方6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膨胀、便秘、潮热、脉实有力之病

经方6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膨胀、便秘、潮热、脉实有力之病

经方6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膨胀、便秘、潮热、脉实有力之病大承气汤之用药、用量本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均有方证条文,为古代急症救命方。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

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此方中用药剂量特殊者有二:一为枳实。

用量为五枚。

根据实际称重,一枚枳实约重18克,大者芍20克,所以,五枚枳实按六两计算。

二为芒硝。

用量为三合。

根据实测,一升芒硝约重120克,即一合大概重12克。

此方用量为三合,即36克。

按二两计算。

大承气汤推荐量(克):原方原量:大黄60,厚朴120,枳实90,芒硝30。

常规标准量:大黄12,厚朴24,枳实18,芒硝6。

大承气汤用法-经方中医程医生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1.大承气汤为经方三承气汤之一。

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承气者,承顺胃气之意也。

2.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调胃承气汤有8条,小承气汤有8条,而大承气汤则有19条。

三方条文共占了伤寒论全部398条的十分之一多,而大承气汤一方即占了二十分之一。

如果单从方证条文来看,大概占了伤寒论方证条文的十分之一。

由此可知此方之重要性。

3.虽然此方药仅四味,条文非常多,但从临床来看,并不是单治某一病之方,而是用来治疗、调整某一体质状态。

即其应用目标为:从腹证来看:以腹部充实,腹满而坚为主。

大都以脐中心膨满(防风通圣散用于慢性体质,本证属于急性实热证)。

从方证来看:大便秘结为主。

发热、无恶寒及恶风,有便意但不通,里急后重严重,口渴甚,舌干燥时有黑苔,又诉恶心,或有谵语者,应及早用本方退热。

高热、脉沉迟有力,汗出而不恶寒,腹部膨满充实,便秘质硬,手足汗出湿透为目标。

又可用于高热谵语,意识呈朦胧不安状,便秘数日,潮热、不恶寒者。

——所谓潮热,如潮而满,海岸各个角落均被波涛浸透,与发热之同时全身汗出,此潮热为大承气汤之目标。

大承气汤组成,加减,方歌方解,大承气汤的临床运用

大承气汤组成,加减,方歌方解,大承气汤的临床运用

大承气汤组成,加减,方歌方解,大承气汤的临床运用【大承气汤原文】1.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208)2.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209)3.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曰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2)4.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5)5.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17)6.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20)7.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38)8.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虐状。

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

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

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0)9.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1)10.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42)1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1)1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2)13.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14.发汗不解,腹满急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大承气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大承气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组成用量】厚朴15g,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12g,枳实10g。

【服用方法】先将厚朴、枳实用水先煎,煮沸10分钟后加人大黄,再煮沸5分钟,去渣取汁,放入芒硝(分2次)溶化后服。

【功效作用】主药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以挫其热势而通便,芒硝咸寒软坚便。

枳实、厚朴行气导滞,全方功能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

大黄含结合型蒽甙可刺激大肠产生泻下作用,而芒硝主要有效成分为硫酸钠是属块类泻药,可刺激肠蠕动而致泻。

因此,本方能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增加肠容积,扩张血管,增加游离肠襻血流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还有促进胆汁分泌,胆囊收缩、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及抗感染、退热降体温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大便秘结,痞、满、燥、实四者俱全为其汤证。

痞指病者自觉胸脘部有闭塞重压感觉;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觉;燥指肠中粪便干结,按之坚硬感觉;实指腹中硬满不减,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

本方适用于治疗急性单纯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粘连性肠梗阻、溃疡病合并急性穿孔而采用非手术治疗、蝈虫性肠梗阻、急性阐尾炎、胃柿石、小肠炎、皮质醇增多症、精神分裂症、急性牙周炎、小儿肺炎、泌尿系统结石、高血压病、脑出血、肝性血卟琳病、癫狗病、遗尿、久痢、急性肾功能衰竭、肝炎、鱼胆中毒、荨麻疹、胃癌、急性铅中毒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谵语,胸胁脘腹满急胀痛,矢气频频,大便秘结,舌苔黄焦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蛔虫性肠梗阻(虫瘕型)治宜散细驱虫,行气通腑。

以本方去厚朴,加莱子、桃仁、赤芍、槟榔、使君子各10g为主治方。

同时可顿服生豆油或花生油30~50ml以解散虫体。

2.急性胰腺炎(腑实血瘀型)治宜通里攻下,泄热活血。

以本方加茵陈、山栀子、黄芩、赤茯苓、五灵脂、赤芍为主治方。

若神识昏糊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若气阴两虚者,加服生脉散。

大承气汤证临床新用解析

大承气汤证临床新用解析

大承气汤证临床新用解析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7期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治法峻下热结,急下存阴。

方药组成大黄4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5枚(炙),芒硝3合。

服法与禁忌上1味,以水1斗,先煮四物,取5 L,去滓,内大黄,更煮取2 L,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经方新用●大承气汤配服安宫牛黄丸治疗脑溢血,症见阳明腑实出现神昏谵语,躁动不宁等症。

●大承气汤加苏叶30g,治疗肠梗阻屡攻而不下,形成硬结,故加此松解之。

●大承气汤加菖蒲12g,郁金15g,莲子心12g,治疗热结腑实之高热、神昏、谵语。

●大承气汤去厚朴易鸡内金30g,配海金沙30g,瞿麦18g,滑石20g,琥珀10g,金钱草40g,治疗肾结石。

典型案例例1 患者,男,42岁。

素体健康,只因外出助工,暴食后强力劳作,开始腹部小痛,稍有胀感,夜间腹痛剧烈,恶心,微恶寒,自认与受凉有关,服理中暖胃药,不见好转。

翌日,腹痛依然阵作,压痛,反跳痛,不大便,不排气,恶心呕吐,吐物为腐败宿食,臭秽难闻,按脉沉迟,急诊入院。

腹透:诊为完全性肠梗阻。

建议手术,病人坚持保守治疗。

刻诊:痛苦病面,急腹症体征已具,口干苔褐少津。

辨证:肠管燥结,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行气,峻下结实。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组成:大黄15g,芒硝6g(烊化),枳实18g,厚朴30g,广木香15g,槟榔片18g,苏叶30g(后下),水煎分2次温服。

复诊:服1剂后,肠见鸣动,小有矢气,腹痛稍缓,仍胀痛拒按,效不更方,续服1剂,便下粪团硬块,痛失,按腹松软,脉见虚缓,后以越菊、保和丸调治而安。

例2 患者,男,36岁。

素有不欲饮水,亦不口渴,体质健康,从无病恙。

一日夜突发腹痛,辗转不安,额出冷汗,面色苍白,手足欠温,急诊入院。

B超示:右肾结石,有少量积水。

尿检:红细胞(+),少量白细胞。

刻诊:痛苦面容,色苍不荣。

体征:肾区叩击痛,向前阴放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承气汤加减--痞.满.燥.实--沈少功
通腹首方承气汤类
承气汤类出自东汉《伤寒论》,以消痞的枳实,除满的厚朴,润燥的芒硝,功实的大黄4味组成,是通腹的首方。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因痞、满、燥、实俱全,故四味全用,为寒下剂的代表方;“小承气汤”,主治痞满燥实俱而末燥结的阳明热结轻证,故不用芒硝,且减枳朴用量,为清热泻火,宽中行气剂;“调胃承气汤”主治胃肠积热而无痞满之证,故不用枳朴,加甘草缓中,成为缓下之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以小承气汤重用厚朴,名“厚朴三物汤”增强行气除满之力,专治腹满便秘证;再合桂枝汤去芍药,名“厚朴七物汤”专治太阳表邪未解而见阳明腑证的表里双解方;清《温病条辨》以增液汤加大黄、芒硝,名“增液承气汤”,一面增液行舟,一面通便泄热,专治阴亏热结的便秘证;以增液汤加芒硝、大黄、甘草、人参、当归、湿海参,名“新加黄龙汤”,专治气阴两虚的腑实便秘证;以硝黄加生地、赤芍、黄柏、黄连名“导赤承气汤”,清心泻火,专治大小肠燥实热壅证;明《伤寒六书》以大承气汤加人参、当归、桔梗、姜枣草,名“黄龙汤”,专治正虚腑实证成为扶正泻下剂;清《通俗伤寒论》以白虎汤合调胃承气汤,名“白虎承气汤”,专治胃热肠实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