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1.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请思考: (1)为什么社会上仍存在不道德的现象? (2)如何进一步改善社会公德状况?
李老发
“送水哥”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李老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们已经成为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 公德规范的主要力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让我们共同宣誓: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践行社会公德,传播真诚 与文明,做现代公民!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复习导入: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什么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 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北京师范大学“我眼中的师大校园十大不文明现 象”评选揭晓
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主办,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国 际事务系承办的“评选我眼中的大学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活动 圆满完成。经过认真统计,在北师大人眼中的大学校园十大不文 明行为依次是: 1. 占座不来(30%) 2. 随地吐痰(15%) 3. 乱丢垃圾(15%) 4. 食堂打饭时插队(10%) 5. 说脏话(8%) 6. 偷窃(7%) 7. 上完厕所不冲(6%) 8. 自习室打电话(4%) 9. 自习室聊天(3.5%) 10. 校园里骑车横冲直撞(1.5%) 此外,还有很多同学认为课堂手机随意发出声响是对老师和 其他同学的不尊重。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 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1、我国公德建设取得的成就
★ 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 ★ 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 的活力 ★ 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 开展。
2、缺乏公德的一些不良现象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 的生活领域——网络生活。而网络生活的健康 发展也需要有相应的道德准则来规范人的网络 活动。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 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 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 的运用和发展。
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社 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
《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共五篇]》
![《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546a0ece2f0066f4332229.png)
《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共五篇]》第一篇: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七讲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导入】人类作为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结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
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交往本质,决定了人与生俱来就要面对社会的公共生活。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1、人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哪些场所范围。
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
2、在公共生活中,你经历过不讲社会公德的事吗。
【教师总结】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外出乘车—乘客:按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等。
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等。
总之,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需要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
这既是锤炼人格品质、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们这一讲的课程内容就要探讨公共生活中公共秩序的意义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道德要求。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隐私方面的活动,和社会生活没有关联的活动都是。
它和公共场所不同。
私人生活中的是非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公共生活的特征。
第一、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第二、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第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以上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三个特征。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公共生活,它和私人生活是什么关系,特点是什么。
下面核心问题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小女孩为收废品的老大爷推车
他这样做值得吗?
叶树元,男,三台县水务局干部。主要先进事迹:他只是个普通的公 务员。15年来,他共拿出30多万元资助了33名贫困女生。尽管他债 台高筑,家庭破碎,寄人篱下,但他无怨无悔。为让爱心助学不因缺 钱而停顿,他到城郊包了几亩土地种花,在城里开了两家花店卖花。 为节省费用,他自己种花,自己运花。钱仍然不够,他又承包一些单 位的绿化工程,还利用自己摄影的专长,与人合作制挂历卖。备受众 人尊敬的叶树元,怀着对妻子和女儿的无限愧疚,离婚了,把全部家 产留给妻子,自己扫地出了门。他说:“我的资助是要回报的,就 是要受助者勤奋学习,好好做人,感恩社会;而不是给我什么,也 不是组织和社会给我什么。尽管我已欠债20多万元,但还是要把这 项爱心工程继续下去。
(三)爱护公物
• 对公物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 责任和义务,它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 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爱护公物是集体生活的需要。 • 爱护公物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需要。
学校
• 某学校的男生为了展示自己的“飞毛腿” 一脚便将安全应急指示灯踢碎了 • 学校的教室门也经常发出"惨叫” "砰" • 我们学校的凉亭里到处是同学的涂鸦;画 火柴人画爱心,某某爱某某,还有教室里 的课桌上也有涂鸦,有电话号码QQ号码 • · · · · · · · · · · · · · · · · · · ·
•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 远离不文明网络行为,远离不良网络信息, 不健康网络游戏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共同维护公共秩序
THANK YOU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社会公德定义: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应当 遵守的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防卫挑拨
犯罪
互相斗殴的行为是否 存在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
三、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
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
范某
邓某
四、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
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周甲
周乙
小孩 刘甲 刘乙
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原则上应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为标 准,同时要求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 手段、强度等方面,不存在过于悬殊的差 异。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 到普遍遵守 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 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 和帮助 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 (二)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道德系统中的三个基本方面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二)助人为乐
试运用正当防卫理论 分析本案中群众是否构成犯罪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
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
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无限防卫权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 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 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 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 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 责任。”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 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 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社 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 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社会公德的主要表现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一、继承性
• 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 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 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凝结 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 重要组成部分。
四、简明性
•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 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 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 就能被人们理解。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A:文明礼貌—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B: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 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人道主 义的基本要求。
C: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和义务。
中华之星——助人为乐
• 全二平 --内蒙古巴彦淖尔 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小佘 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 长期帮助一位叫任秀菊的 孤寡老人。老人重病在床, 全二平却依旧端屎端尿 , 并用自己的金钱来帮助老 人看病,直至老人去世。
• 林秀贞 --30多年来义务赡养孤寡老人,救危济 困,其中一位已在她家生活了26年。98年1月, 遇到一患病弃婴,她把婴儿抱回了家,花了 8000余元给他治病,并办理了领养手续,给了 孩子一个温暖的家。92年以来,先后出资4万 余元,资助本村和邻村的14名贫困学生考取大 中专院校。自98年起,在自家小厂里安排了8 名残疾农民就业,使他们用双手支撑起自己的 生活。她还专门请了一名炊事员,免费为他们 提供一日三餐,送开水、搞服务。自87年以来, 她先后为乡、村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资3.91万 元。
爱护公物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 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 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 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 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 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 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72244922dd36a32d7375819a.png)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的涵义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人们总是要共同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秩序即社会公德。
伦理学界关于公德有两种解释,一种为广义,即公德就是利国利民、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维护群体的生存发展。
如我国有人把‚五爱‛作为社会公德或国民公德。
另一种是狭义上的理解,即把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称为社会公德,我们讲的是狭义的社会公德。
例如公共场所的遵守公共秩序,不随地吐痰等。
社会公德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最一般的关系,而不是某一个特殊领域的关系,更不是某一个特定阶级的关系,它是所有阶级公认的必须共同遵守的。
社会公德的特点:(1)社会公德的规范是十分具体明确的。
如电影院中的禁止吃带皮的瓜果,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在地上吐痰,扔纸屑等。
(2)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简单易行的。
它要求社会的全体成员都能做到,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但是要通过教育,使这些规范逐渐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成为个体自觉、自动、自主的选择。
(3)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公共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方面的共识,因而相对成熟,经得起时间得考验,能保持长期相对不变。
(4)社会公德规范具有普遍适应性。
社会公德的规范绝不是只能在某一地方,某一社会群体中实行的特殊的道德规范,而是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行为规范。
它不仅超越地理界限,而且超越民族甚至国家的界限,成为国际的人类共同的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如国际环境日,国际戒烟日等。
社会公德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在人与人之间;二是人与社会之间;三是人与自然之间。
(1)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要做到讲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首先是举止文明,接人待物要礼貌大方、和气、亲切、热情,但要适中,要懂规矩。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为了保持公共秩序和和谐,个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以下是一些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例子:1. 尊重他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
不论对方是哪个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种族或宗教信仰,我们都应该对待他们平等和友善。
2. 诚实守信:我们应该坦诚待人,遵守承诺,不说谎言,不欺骗他人。
诚实和守信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3. 礼貌待人:我们应该以礼貌的方式对待他人,包括说“请”、“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礼仪用语,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对他人大声喧哗或无理取闹。
4. 尊重公共财产:我们应该爱护和珍惜公共财产,不随意破坏或恶意占用公共设施。
比如,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等。
5. 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包括守红绿灯、礼让行人、安全驾驶等。
这样可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 协助他人:如果看到有人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尽力提供帮助。
这种关心和支持可以促进社会的团结和互助。
7. 尊重环境: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滥砍滥伐等。
定期参与环保志愿者等活动,积极参与绿色环保行动。
8. 尊重私人空间: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和隐私权,不擅自侵入他人的住宅或个人领域。
9. 担当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关心弱势群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10. 守法遵纪: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和法规,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并且主动接受法律的监督和裁决。
这些道德规范是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帮助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
当每个个体都能自觉遵守这些规范,社会就能实现秩序井然、和谐稳定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通过遵守这些规范,我们培养了自律、责任感和良好的品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因此,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1 公共生活与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
1、私人生活
(1)什么是私人生活: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2)私人生活的特点:具有封闭性和隐秘性。
2、公共生活
(1)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
(2)公共生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3)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
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 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 ---- 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以及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不同阶段。
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私人意识只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公共生活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
在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公共生活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的个性。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
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以往“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
链接案例:
大学生张某每逢周末,经常邀请老乡来寝室唱卡拉 OK 和跳舞至深夜,高兴时常大喊大叫。
周围寝室同学无法正常休息,多次与他交涉无效,张某认为这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
你是怎样认为的?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一)公共秩序
1、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2、公共秩序
(1)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公共秩序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说明这个道理的现象,请大家列举。
例如:上学上课遵守时间纪律;体育比赛有赛场规则;食堂就餐要排队买饭等等。
这些现象提示共同道理:无规矩不成方圆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
矩;②公共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公共秩序。
案例:出国讲究文明,还包括尊重当地人的习惯和风俗。
有一次,有个仁兄在华盛顿航空博物馆参观。
在电梯上,他看到一位非洲裔小孩的卷发,顿生好奇,便伸手抚弄起来。
他没有注意到,旁边一位女士随即拨通了手机。
走出电梯,在大厅参观不到两分钟,一位警察走来,不由分说将他带走:据事后了解,他被指控企图性骚扰。
等待他的,不仅仅是行程被迫中断,还有警方的讯问,直至官司。
三、社会公德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方面面
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
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尊重他人的基本礼仪规范未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一)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
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性质上看,社会公德具有一种场所道德的性质(你进入这个场所,就要遵守为了维护这个场所的公共秩序的道德要求。
)从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规范而
言,社会公德又具有底线的性质即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
是没有阶级性的。
(3)社会公德的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哪些公德缺失的现象呢?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想一想:
1、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我们周围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链接案例:老人的海滩
一位台商来海南投资,母子二人开发椰林系列产品,几年下来,千顷椰林伴着十里海滩,蔚然成为游人的观光胜地,事业大获成功,成为创业名人。
电视台采访他临结束的时候,请他用一句话说说对事业的感想,他沉吟良久,讲了一个老人怎样感动了他的一件事:在早晨跑步的时候,连续几天看到一位老人在海滩椰子树下捡拾地上的垃圾,一次他停下脚步,询问老人是哪个部门的职工,老人回答说我不是职工,是慕名前来旅游的游客。
问他:为什么天天来拾地上的垃圾?老人说:多么漂亮的海滩呀,谁看到垃圾也该捡起来。
一个毫不相识的老人,这样无私维护景观,热爱自然,那高尚的公德境界深深感动他无法忘怀,激励了事业的发展。
四、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