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湾海域鱼类的群落结构研究

合集下载

大连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大连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大连海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它是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区域。

大连海区潮间带是我国东北沿海的典型潮间带,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对于了解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以多样性和丰富性为特点。

根据之前的研究,大连海区潮间带内已经鉴定出大约200多种大型底栖动物,包括贝类、多毛类、环节动物等。

这些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丰富度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水平。

这些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潮汐、温度、盐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根据研究,大连海区潮间带可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潮上带主要分布着耐干扰性强的物种,如藻类、螃蟹等。

潮间带则是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大量贝类和环节动物在这个区域繁衍生息。

潮下带则主要分布着对日照和潮汐变化敏感度较高的动物种类。

此外,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特点。

根据研究,大连海区潮间带动物群落丰度和种类组成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这与季节性气候变化、潮汐和海洋营养盐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在冬季水温较低、盐度较高的情况下,动物丰度和物种多样性较低;而在夏季水温较高、营养盐丰富的情况下,动物丰度和物种多样性较高。

最后,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海洋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有机物分解和能量流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它们还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滤者,对海水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因此,研究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对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制定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大连海区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垂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

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_金显仕

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_金显仕

生物多样性 第8卷,第1期,2000年2月CHIN ESE BIODIV ERSIT Y 8(1):65~72,February,2000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Ξ金显仕 邓景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266071)摘 要 通过1959~1999年间4次按季节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莱州湾渔业资源和优势种组成以及群落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1998年平均渔获量大幅度下降,分别仅为1959、1982和1992~1993年的313%、713%和1110%;虽然季节间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动,但鱼是鱼、黄鲫、斑鱼祭和赤鼻 鱼是等小型中上层鱼类自80年代以来已替代了带鱼、小黄鱼成为优势种;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也随时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样性自1959~1982年增加,然后呈下降趋势。

外部的扰动特别是捕捞,在中等强度下会使鱼类多样性增加,但过高的捕捞强度又会使多样性下降。

目前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简单,处于较不平衡状态,群落演替将继续,在外部扰动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具有较强恢复力的小型中上层种类资源能够很快恢复和增长。

关键词 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演替,渔业资源,莱州湾V ariation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of f ishery resources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Laizhou B ay,Shandong/JIN Xian-Shi,DENG Jing-YaoAbstract Based on seasonal bottom trawl surveys from1959to1999,the variations in fishery resources, domin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iomass has continuously declined from1959.The current biomass account for only3.3%,7.3%and11.0%of that in1959,1982and1992~1993,res pectively.Although dominant species vary in different seasons,the tradi2 tional large-sized demersal species,such as largehead hairtail(T richiurus haumela)and small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polyactis),have been replaced by small pelagic species,such as anchovy(Engraulis japoni2 cus),half-financhovy(Setipinna taty),gizzard-shad(Clupanodon punctatus),and rednose anchovy (Thrissa kam m alensis).The community structure has also changed,while species diversity increased from 1959to1982and then decreased continuously.The disturbance,particularly fishing,may increase the diversity at intermediate intensity,but too high fishing intensity may lead to diversity decrease.At present,the community structure is simple at un-equilibri2 um state in the Laizhou Bay,the community succession will continue,and the biomass of small pelagic species with high resilience may recover and increase if the disturbanc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K ey w ords community structure,biodiversity,succession,fishery resources,Laizhou BayAuthor’s address Y 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Qingdao266071莱州湾有黄河和小清河等多条河流入海,基础饵料丰富,是黄海、渤海多种经济鱼虾类重要的产卵场和栖息地。

基于L(2+1)D的养殖鱼类摄食状态下活跃程度识别方法

基于L(2+1)D的养殖鱼类摄食状态下活跃程度识别方法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Apr. 2024Vol. 47 No. 82024年4月15日第47卷第8期0 引 言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稳步增长,实现水产养殖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中,鱼类活跃程度识别在实际场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应用[1]。

鱼类摄食状态下活跃程度的识别对于鱼类养殖和捕捞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养殖过程中,了解鱼类的摄食状态和活跃程度可以帮助养殖者调整饲料的投放量和时间,以保证鱼类的健康和生长[2]。

在捕捞过程中,了解鱼类的活跃程度可以帮助渔民选择更有效的捕捞方法和工具,提高捕捞效率和收益。

此外,鱼类摄食状态下活跃程度的识别还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鱼类的行为和生态习性,为保护和管理水生生物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

目前,鱼类在摄食状态下的活跃程度识别仍然主要依赖养殖者的经验。

使用人工直接观测鱼类行为来辨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24.08.025引用格式:唐晓萌,缪新颖.基于L(2+1)D 的养殖鱼类摄食状态下活跃程度识别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24,47(8):155⁃159.基于L(2+1)D 的养殖鱼类摄食状态下活跃程度识别方法唐晓萌1, 缪新颖1,2(1.大连海洋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2.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 大连 116023)摘 要: 鱼类行为的活跃程度是鱼类行为研究中的关键指标,可为水产养殖过程提供有用的基础数据。

然而现有的计算机视觉方法在活跃程度识别的应用中依赖于大量存储和计算资源,在实际场景中实用性较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鱼类摄食活动识别模型——L(2+1)D ,将3D 卷积分解为2D 大空间卷积和1D 时间卷积,使用少量的大型卷积核来增加感受野,实现更强大的特征提取效果。

将空间卷积和时间卷积串联成用于时空特征学习的时空模块,并减少时空模块数量,达到减少参数数量的同时提高准确性的效果。

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分析

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分析

第38卷第5期大连海洋大学学报Vol.38No.5 2023年10月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Oct.2023DOI:10.16535/ki.dlhyxb.2023-029文章编号:2095-1388(2023)05-0848-09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分析周轩,洪波∗,张玉平(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渔业检验监测科,上海200433)摘要:为研究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于2020年5 10月在杭州湾东北部进行了渔业资源定置张网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㊁生态位宽度指数㊁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等级聚类方法对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㊁优势种和生态位等进行分析㊂结果表明:3个季节的优势种共有12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和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在3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在12个优势种中,时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10~1.01,其中凤鲚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1.01),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15~1.67,其中凤鲚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小;时空生态位宽度值为0.02~1.60,其中凤鲚的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银鲳的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小;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其中具重叠意义的鱼种对为68.18%,具有显著性重叠意义的鱼种对为34.85%㊂研究表明,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鱼类优势种对空间利用程度存在相似性,而在时间利用上存在差异性㊂关键词:时空;优势种;生态位;杭州湾中图分类号:S948.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生态位(niche)概念体现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族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㊁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及利用资源的能力[1]㊂生态位的概念最早由Grinnell[2]在1917年提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Pianka确立了生态位的概念,虽有其他学者提出过不同的生态位概念,但仍以Pianka模型应用较广泛[3]㊂生态位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对生物多样性㊁群落结构与演替㊁物种种间关系㊁种群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3]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的计算对不同生物环境适应性的比较具有重要作用[4]㊂目前,生态位理论已逐步应用于海洋生物资源研究中,且主要集中于对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态位及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位等方面的研究[4],而其在海洋渔业资源群落结构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5]㊂河口区及其邻近海域因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及生态环境的敏感和脆弱性,历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区域[6-8]㊂杭州湾海域不仅是典型的河口海湾,而且是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所在海域㊂杭州湾营养物质丰富,水质肥沃,饵料生物繁盛,是多种海洋生物产卵㊁索饵和育肥的场所[9]㊂因此,通过对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渔业资源群落结构调查和分析,了解各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对渔业种质资源保护㊁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㊂本研究中,以杭州湾东北部2020年5 10月的渔业资源张网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杭州湾东北部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㊁优势种和生态位等方面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渔业生物群落物种间时空资源的利用情况及竞争与共存机制,以期为杭州湾渔业资源的调查评估及渔业资源的养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调查船及站位设置2020年5 10月在杭州湾东北部海域设置12个站位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每个月采集两次,每次采集1d,网具选用双桩张纲张网,网目尺寸为15mm㊂根据杭州湾东北部海域渔业捕捞的现状和海况特点,将调查设置在30ʎ00ᶄ~31ʎ30ᶄN㊁121ʎ00ᶄ~122ʎ24ᶄE(图1)㊂㊀收稿日期:2023-02-21㊀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沪农科创字(2022)第2-1号]㊀作者简介:周轩(1988 ),男,工程师㊂E-mail:antelopezhou@ ㊀通信作者:洪波(1977 ),男,高级工程师㊂E-mail:139****4829@图1㊀杭州湾东北部采样站点Fig.1㊀Sampling area in northeast of Hangzhou Bay 1.2㊀方法1.2.1㊀样品的采集与鉴定㊀样品的保存㊁分类㊁计数及生物学测量均参照‘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C/T9403 2012)的要求操作㊂渔业资源的种类鉴定及生态类群划分参考‘东海经济虾蟹类“[10]㊁‘浙江动物志甲壳类“[11]和‘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12]㊂1.2.2㊀重要种㊀采用Pinkas等[13]提出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群落优势种,计算公式为㊀㊀㊀㊀I IR=(N+W)ˑF㊂(1)式中:I IR为相对重要性指数(IRI);N为某一渔业生物的个体数占渔获物总数的比例(%);W为某一渔业生物的质量占渔获物总质量的比例(%);F 为某一渔业生物出现的站位数占总调查站位数的比例(%)㊂根据IRI值,选取IRI>500的种类为优势种[14]㊂1.2.3㊀生态位宽度㊀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物种生态位越宽表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说明该物种数量分布越均匀,具有较强的空间竞争能力㊂按照Shannon-Weinner公式计算生态位宽度[15]:㊀㊀㊀㊀B i=-ðr j=1(P ij ln P ij)㊂(2)式中:P ij=n ij/N ij,P ij为物种i在第j个资源状态下的个体数占该种所有个体数的比例(%);r为环境资源位点的总数或调查月份的次数,可以分为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空间生态位宽度;B i为种的生态位宽度,B i值越大表示该物种生态位宽度越大㊂将鱼类按生态位宽度值划分为3类,即广生态位种(B iȡ1.5)㊁中生态位种(0.5ɤB i<1.5)和窄生态位种(0<B i<0.5)[16]㊂1.2.4㊀生态位重叠㊀生态位重叠指数能反映出物种间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同时也可以反映物种间潜在的竞争关系,应用Pianka[17]公式计算生态位重叠指数,其计算公式为㊀㊀Q ik=ðr j=1(P ij P kj)ðr j=1P2ijðr j=1P2kj㊂(3)式中:P ij=n ij/N ij,P kj=n kj/N kj,P ij或P kj为物种i或k利用资源状态j的个体数占该种个体总数的比例(%);Q ik为生态位重叠值,Q ik值越大表示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其取值为0~1;当Q ik>0.3时,认为其有重叠意义,当Q ik>0.6时,认为其有显著重叠[18]㊂而时空生态位宽度㊁重叠度值均可通过不同维度生态位宽度值的乘积[19]来计算,即时空生态位宽度(重叠)=时间生态位宽度(重叠)ˑ空间生态位宽度(重叠)㊂(4) 1.3㊀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16软件对相对重要性指数㊁生态位宽度指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计算,并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的重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rimer6.0软件对生态位宽度进行聚类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鱼类群落组成与优势种在杭州湾东北部海域春(5月)㊁夏(6 8月)㊁秋(9 10月)3个季节的调查中,共捕获鱼类48种,隶属于12目28科(表1)㊂其中,鲈形目21种(占总种类数的43.75%),其次为鲱形目7种(占14.58%);石首鱼科和鳀科最多,均为6种(均占12.50%),其次为银鱼科和虾虎鱼科4种(8.33%)㊂春季共捕获鱼类22种,优势种6种,分别为凤鲚(Coilia mystus)㊁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㊁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㊁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㊁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夏季共捕获鱼类43种,优势种有9种,分别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㊁凤鲚㊁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㊁黄鳍东方鲀㊁银鲳(Pampus argenteus)㊁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㊁小黄鱼和小带鱼㊁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秋季共捕获鱼类29种,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凤鲚㊁龙头鱼㊁黄鳍东方鲀㊁棘头梅童鱼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㊂948第5期周轩,等: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分析表1㊀不同季节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的种类组成Tab.1㊀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fish in northeast of Hangzhou Bay in different seasons目order科family种species春季spring夏季summer秋季autumn鳗鲡目(Anguilliformes)海鳗科(Muraenesocidae)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ɿɿɿ蛇鳗科(Ophichthyidae中华须鳗(Cirrhimuraena chinensis)ɿ尖吻蛇鳗(Ophichthus apicalis)ɿɿ鲑形目(Salmoniformes)银鱼科(Salangidae)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ɿ安氏新银鱼(Neosalanx hyalocranius)ɿ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ɿɿ居氏银鱼(Salax cuvieri)ɿ灯笼鱼目(Myctophiformes)灯笼鱼科(Myctophidae)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ɿ狗母鱼科(Synodidae)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ɿɿɿ鲱形目(Clupeiformes)鲱科(Clupeidae)鳓(Ilisha elongata)ɿɿ鳀科(Engraulidae)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ɿɿ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ɿɿɿ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ɿ黄鲫(Setipinna tenuifilis)ɿɿɿ凤鲚(Coilia mystus)ɿɿɿ刀鲚(Coilia nasus)ɿɿɿ鲈形目(Pe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ei)虾虎鱼科(Gobiidae)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ɿɿɿ晴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ɿ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ɿ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ɿɿɿ鳗虾虎鱼科(Taenioididae)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ɿɿ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ɿɿɿ弹涂鱼科(Periophthalmidae)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ɿ带鱼亚目(Trichiuridae)带鱼科(Trichiuridae)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ɿɿɿ鲭亚目(Scombroidei)鲭科(Scombridae)蓝点马鲛(Scombermorus niphonius)ɿ鲳亚目(Stromateoidei)鲳科(Stromateidae)灰鲳(Pampus cinereus)ɿɿ银鲳(Pampus argenteus)ɿɿɿ鲈亚目(Percoidei)石首鱼科(Sciaenidae)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ɿɿ鮸(Miichthys miiuy)ɿɿɿ黄姑鱼(Nibea albiflora)ɿ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ɿɿ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ɿɿ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ɿɿ鲷科(Sparidae)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ɿɿ鯻科(Theraponidae)细鳞鯻(Therapon jarbua)ɿ鮨科(Serranidae)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ɿɿɿ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朴蝴蝶鱼(Chaetodon modestus)ɿ刺鱼目(Gasterosteiformes)海龙鱼科(Syngnathidae)尖海龙鱼(Syngnathus acus)ɿ鲇形目(Siluriformes)海鲇科(Ariidae)中华海鲇(Arius sinensis)ɿɿ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舌鳎科(Cynoglossidae)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ɿɿɿ鲻形目(Mugiliformes)鲻科(Mugilidae)鮻(Liza haematocheila)ɿɿɿ马鲅科(Polynemidae)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ɿɿ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单角鲀科(Monacanthidae)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ɿ鲀科(Tetraodontidae)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ɿɿ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ɿɿɿ鲉形目(Scorpaeniformes)鲬科(Platycephalidae)鲬(Platycephalus indicus)ɿ鲂鮄科(Triglidae)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ɿ鮟鱇目(Lophiiformes)鮟鱇科(Lophiidae)黄鮟鱇(Lophius litulon)ɿ058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㊀㊀3个季节共出现优势种12种,凤鲚和黄鳍东方鲀在3季节中均为优势种;春季凤鲚和小黄鱼的IRI值较高,且凤鲚的IRI值在春季达到最高值;夏季龙头鱼㊁棘头梅童鱼㊁银鲳㊁拉氏狼牙虾虎鱼和日本鳀成为新的优势种;秋季皮氏叫姑鱼成为新的优势种(表2)㊂其中,夏季9个优势种之间IRI 值相对比较集中,单个鱼种的变化不如春㊁秋季节变化明显;在3个季节中,凤鲚的IRI值均较高,且为第一优势种,黄鳍东方鲀在夏季IRI值相对最高,而在春㊁秋季相差较小(表2)㊂表2㊀不同季节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的优势种Tab.2㊀Dominant species of the fish in northeast of Hang-zhou Bay in different seasons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IRI春季spring夏季summer秋季autumn凤鲚(Coilia mystus)673229244304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539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6832841504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669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5541414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27941612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19824472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1202708银鲳(Pampus argenteus)658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836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851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738 2.2㊀鱼类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时间生态位宽度为0.10~1.01,其中,凤鲚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银鲳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小,时间生态位大于0.5的中生态位优势种有4种,小于0.5的窄生态位优势种有8种;空间生态位宽度为0.15~1.67,空间生态位大于1.5的广生态位优势种仅有1种(凤鲚),0.5~1.5的中生态位优势种有5种,小于0.5的窄生态位优势种有6种,其中孔虾虎鱼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小(表3)㊂从图2可见: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可分为4组,第1组为凤鲚;第2组为龙头鱼㊁小黄鱼和黄鳍东方鲀;第3组为棘头梅童鱼㊁小带鱼㊁日本鳀和拉氏狼牙虾虎鱼;第4组为皮氏叫姑鱼㊁中国花鲈㊁银鲳及孔虾虎鱼㊂生态位宽度由第一组到第四组逐渐递减,各组均由时空生态位宽度相似的物种组成㊂表3㊀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Tab.3㊀Ecological niche of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fish in northeast of Hangzhou Bay种类species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时间time空间space时空time-space 凤鲚(Coilia mystus) 1.01 1.67 1.60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0.210.280.06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0.640.440.28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0.120.150.02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0.290.630.18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0.63 1.130.71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0.540.820.44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0.320.560.18银鲳(Pampus argenteus)0.100.240.02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0.310.430.13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0.210.550.12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0.180.280.05图2㊀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聚类分析Fig.2㊀Clustering analysis of ecological niche of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fish in northeast of HangzhouBay2.3㊀鱼类优势种生态位重叠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时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0.71,重叠值大于0.30的鱼种对有18个,占鱼种对总数的27.27%,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高值出现在日本鳀-小带鱼,最小值出现在皮氏叫姑鱼与中国花鲈㊁日本鳀㊁小黄鱼之间,重叠值前三的鱼种对是日本鳀-小带鱼㊁拉氏狼牙鳗虾虎鱼-黄鳍东方鲀和小黄鱼-小带鱼(表4)㊂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空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01~0.98,重叠值大于0.30的鱼种对有45个,占鱼种对总数的68.18%,重叠值大于0.60的鱼种对有23个,占鱼种对总数的34.85%,重叠值最高为0.98的鱼种对有3个,分别是小带鱼-小黄鱼㊁158第5期周轩,等: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分析小带鱼-拉氏狼牙虾虎鱼及龙头鱼-银鲳(表5)㊂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时空生态位重叠值为0~0.70,重叠值大于0.30的鱼种对有9个,占鱼种对总数的13.64%,重叠值大于0.60的鱼种对有1个,占鱼种对总数的1.52%,重叠值最高(0.70)的鱼种对为小带鱼-日本鳀(表6)㊂表4㊀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的优势种时间生态位重叠Tab.4㊀Time niche overlaps of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fish in northeast of Hangzhou Bay编码cod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a1b0.481c0.240.251d0.420.270.211e0.100.260.550.231f0.180.350.500.240.561g0.390.020.150.020.030.011h0.250.090.170.120.080.100.331i0.340.040.230.050.280.220.160.351j0.340.240.610.480.320.420.280.370.151k0.050.250.270.260.710.410.010.110.010.011 l0.0500.030.010.0100.100.120.030.0101㊀注:a 凤鲚;b 中国花鲈;c 黄鳍东方鲀;d 孔虾虎鱼;e 小带鱼;f 小黄鱼;g 龙头鱼;h 棘头梅童鱼;i 银鲳;j 拉式狼牙虾虎鱼;k 日本鳀;l 皮氏叫姑鱼,下同㊂Note:a C.mystus;b L.maculatus;c T.xanthopterus;d T.va-gina;e E.muticus;f L.polyactis;g H.nehereus;h C.lucidus;i P.argenteus;j O.rubicundus;k E.japonicus;l J.belengerii, et sequentia.表5㊀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的优势种空间生态位重叠Tab.5㊀Space niche overlaps of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fish in northeast of Hangzhou Bay编码cod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a1b0.501c0.570.431d0.570.060.431e0.590.830.830.461f0.690.810.760.570.981g0.800.070.500.270.200.251h0.760.080.660.440.350.790.821i0.830.070.480.420.410.330.980.821j0.670.830.910.400.980.950.340.450.371k0.560.960.730.310.970.950.120.210.150.251 l0.100.020.050.020.010.010.100.400.100.050.011 3㊀讨论3.1㊀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的种类组成与近几年杭州湾东北部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相表6㊀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的优势种时空生态位重叠Tab.6㊀Niche overlaps of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fish in northeast of Hangzhou Bay编码cod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a1b0.241c0.130.111d0.230.020.101e0.060.220.450.111f0.130.280.380.140.551g0.310.010.080.010.010.011h0.190.010.110.050.030.080.271i0.290.010.110.020.110.080.150.291j0.230.200.560.190.310.400.100.160.061k0.030.240.200.080.700.390.010.020.010.011 l0.0100.010.010.0100.010.050.010.0101比,本次调查中,2020年共捕获鱼类48种,高于2016年的37种和2017年的42种,低于2018年的53种和2019年的49种,优势种差异性相对较小,种类数随年份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㊂与李显森等[20]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底拖网采集的鱼类优势种相比出现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所在海域受到长江冲淡水㊁台湾暖流㊁苏北沿岸水和黄海冷水团等海流和水系的综合影响,导致生态特点发生差异及作业方式有所变化,造成鱼类优势种出现较大差异[21];与王甲刚等[22]在浙江北部沿岸张网采集的鱼类优势种相比有8种相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采样区域有部分重合且作业方式相同;与王淼等[23]在杭州湾北部海域采集的鱼类优势种相比仅有3种相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作业方式㊁采集时间和网目尺寸不同(表7)㊂3.2㊀主要优势种类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优势度指标反映了物种在群落中对栖息地的占有范围及数量占比,生态位宽度能解释群落中物种对环境资源利用和栖息环境的适应能力,且宽度值的大小能反映物种的分布范围㊁分布格局及种群数量㊂本研究中,凤鲚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在3个季节的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群落中IRI值(表2)相对较高,表明其生物量相对较高和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且凤鲚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表3),说明在鱼类群落中活动区域相对较大,分布较为均匀,为最主要的优势种㊂凤鲚的IRI值在春季最高,与张秋华等[24]调查发现的杭州湾张网捕捞凤鲚的主要时间(4 7月)相对应,说明杭州湾东北部区域是258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表7㊀不同水域鱼类的优势种及参数变化Tab.7㊀Variation in parameter and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fish from different water area优势种种类及参数dominant species and parameter杭州湾东北部northeastHangzhouBay长江口[20]YangtzeRiverestuary浙江北部[22]northerncoastof Zhejiang杭州湾北部[23]northernHangzhouBay凤鲚(Coilia myst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银鲳(Pampus argenteus)++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鮸(Miichthys miiuy)+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带鱼(Trichiurus haumela)++矛尾虾虎鱼(Cynoglossus joyneri)++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发条鲷(Acropoma japonicum)+刺鲳(Psenopsis anomala)+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鳄齿鱼(Champsodon capensis)+鳀(Engraulis japonicus)++灰鲳(Pampus cinereu)+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i)+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单角革鲀(Aluterus monoceros)+刀鲚(Coilia ectenes)+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黑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黄鮟鱇(Lophius litulon)+黄鲫(Setipinna tenuifilis)+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大眼鲬(Suggrundus meerdervoorti)+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鲻(Mugil cephalus)+渔业作业方式fishery method张网底拖网张网拖网温度temperature/ħ15.0~29.710.3~31.110.2~30.220.5~29.8盐度salinity0.4~14.80.1~1.425.8~35.6 6.0~19.8凤鲚最重要的产卵和索饵场之一㊂本研究中,黄鳍东方鲀是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从优势度指标看,夏季该鱼的优势度最高,占群落比例大,分布范围广,而春㊁秋季该鱼的优势度相对较低,表明夏季杭州湾东北部是黄鳍东方鲀的重要活动区域,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黄鳍东方鲀春季从外海向中国沿岸大的河口移动㊁秋季再由近岸游向外海[12]㊂小带鱼是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从优势度指标看,从春季到夏季该鱼的优势度持续升高,这可能是因为春季水温升高,小带鱼进入舟山渔场进行产卵,8月开始主群继续北上,导致秋季优势度较低,占群落比例较小㊂小黄鱼是暖温性底层鱼类,从优势度指标看,从春季到夏季该鱼的优势度持续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春季小黄鱼产卵后导致张网中幼鱼数目相对较多,尾数和质量占春季群落比例相对较大,而夏季张网中成鱼数目相对春季较多,质量及尾数占群落比例较小,导致优势度降低㊂龙头鱼为暖温性沿海中下层鱼类,从优势度指标看,从夏季到秋季该鱼的优势度持续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夏季水温升高,导致大部分鱼群到沿海产卵,而杭州湾东北部海域处于东海北部海域,秋季龙头鱼群体主要在东海北部沿海进行索饵育肥,导致秋季优势度升高㊂棘头梅童鱼是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从优势度指标看,从夏季到秋季该鱼的优势度持续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春季棘头梅童鱼集群游向河口及近岸产卵,夏季出现大量当年生的幼体,秋季棘头梅童鱼群体可能由于其向15m等深线以西海区移动的习性部分离开杭州湾东北部,导致优势度有所降低[25]㊂3.3㊀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时间生态位宽度用以度量物种在调查水域出现的时间,反映物种在调查水域出现时间的长短[26]㊂本研究中,凤鲚是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物种,表明其在3个季节的变化较小,而银鲳是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小的物种,表明其季节变化明显,生物量季节波动较大,这可能是由于鱼类自身习性,以及温度㊁盐度和水深等环境因子影响的结果[27]㊂空间生态位的大小反映的是物种在空间维度上分布范围的大小及资源分布均匀程度㊂本研究中,空间生态位宽度大于1的鱼类优势种有2个,分别是凤鲚和小黄鱼,表明大部分鱼类在杭州湾东北部的分布相对集中且资源分布不均㊂其中,仅凤鲚358第5期周轩,等:杭州湾东北部鱼类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分析1种鱼类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宽度B i>1.5,为广生态种,表明其生态位宽度值最大,数量最为丰富(占10.42%)㊂此外,凤鲚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所有月份中均出现,呈均匀分布㊂有5种鱼类优势种空间生态位宽度为0.5~1.5,为中生态位种,表明其在杭州湾东北部的分布区域相对比较广阔,且生物量相对比较均匀;有6种鱼类优势种空间生态位宽度B i<0.5,为窄生态位种,表明这6种优势种的分布范围和资源分布均匀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㊂时空生态位是指在空间及时间因素的双重条件下分析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且能相对准确地提示物种间的竞争与共存机制㊂本研究中,绝大多数物种空间生态位宽度随时间生态位宽度的增加而变大,仅有黄鳍东方鲀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小于时间生态位宽度,究其原因可能是黄鳍东方鲀在夏季大量出现,而在秋季调查站位中出现频率较低,从而导致空间生态度宽度相对较小㊂本研究中,通过聚类分析将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分为4组,其中,第1组鱼类优势种为凤鲚,生态位最高,在3个季节均大量出现,对杭州湾环境变化适应程度相对较高;第2组和第3组生态位相对较大,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但对环境变化适应程度相对较低;第4组为皮氏叫姑鱼㊁中国花鲈㊁银鲳和孔虾虎鱼,其生态位相对较低,只在个别月份出现,因而时空分布相对不均匀㊂3.4㊀杭州湾东北部鱼类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鱼类群落中不同物种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方式及利用程度不同,物种通过平衡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在生态系统有限的生存空间及饵料等营养物质等资源下实现共存㊂当两种鱼类种群存在生态位重叠时,会采取选择摄食不同饵料和改变自身栖息环境的方式降低种间竞争,占据优势地位的鱼类种群会优先摄食偏好性的饵料,而处于劣势地位的鱼类种群则只能被动改变摄食习惯增加饵料种类,并且会从环境适宜的栖息环境转移到其他水域来减少生存空间和饵料的竞争[28]㊂生态位重叠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29],生态位重叠值反映出不同物种对同一资源的利用程度或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相似性,生态位重叠值越高,则种对间的资源需求相似性就越高[30]㊂时间生态位重叠反映的是不同物种对资源利用在时间维度上的相似程度[28]㊂本研究中,杭州湾东北部海域鱼类优势种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相对偏低,其中重叠值大于0.3的仅占25.76%,具有重叠意义,表明部分鱼类优势种适温范围相对较广,而大部分鱼类优势种适温范围存在局限性㊂这可能是由于杭州湾海域处于东海内陆架群落,周年盐度相对较低,水温变化剧烈,鱼类群落分布范围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有所变化[24]㊂本研究中,时间生态位最小的优势种为皮氏叫姑鱼,与其他的优势种重叠相对较小,仅在秋季大量出现,在春季完全不出现,且在夏季出现数量较少,这可能是因为皮氏叫姑鱼春季集群至近海区产卵,生殖期至7月后亲体分散索饵进入杭州湾海域㊂而凤鲚的时间生态位最大,为溯河产卵洄游种,且与其他鱼种对的重叠值相对较大,重叠值相对较大的鱼种以河口定居种和临时性河口种为主,重叠值相对较小的鱼种以季节性河口种为主㊂这表明,从时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方面可以反映出不同种类鱼在时间维度中对栖息环境利用存在差异㊂空间生态位重叠反映不同物种对资源利用在空间维度上的相似程度㊂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的鱼种对分别为小带鱼-小黄鱼㊁小带鱼-拉氏狼牙虾虎鱼及龙头鱼-银鲳,说明这些鱼种对在空间资源序列上的分布范围相对比较接近,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鱼类食性相近,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关系[31]㊂本研究中,68.18%的鱼种对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有重叠意义,34.85%的鱼种对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有显著重叠意义,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杭州湾海域鱼种对间对资源利用的相似度或环境适应性存在相似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杭州湾北部调查海域有限,海域中的营养物质和饵料种类相对较少,为大部分鱼种对间提供了相似的食物来源㊂杭州湾海域鱼类时空生态位重叠值具有重叠意义的仅为13.64%,说明杭州湾海域不同优势种对空间和时间利用方式及利用程度相似性存在差异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变化,栖息环境的温度及盐度等指标发生改变,导致鱼类摄食习性和活动空间发生变化㊂4㊀结论1)杭州湾东北部海域捕获鱼类物种以鲈形目为主,有21种,占43.75%,优势种里石首鱼科占据了25%,优势种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㊂2)根据优势度聚类分析结果,将杭州湾海域鱼类优势种分为4组,其中,凤鲚单独为1组,不仅生态位最高,在3个季度均大量出现,其对杭州湾环境变化适应程度相对较高;皮氏叫姑鱼㊁中国花鲈㊁银鲳和孔虾虎鱼为1组,其生态位相对较458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

中国南海美济礁和大亚湾水螅水母纲三新种记述刺胞动物门

中国南海美济礁和大亚湾水螅水母纲三新种记述刺胞动物门

感谢两位外审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现逐条予以答复:1.论文依据刺胞动物的水母体进行新种的命名和描述,所以中文“水母”的英译名建议采用“medusoids”取代原文中的“medusae”。

medusoid意为水母体,对应于水螅体(hydroid),水母体和水螅体是刺胞动物生活史中的两个阶段(stage),即水母体阶段和水螅体阶段;medusa为水母的统称,一般指水母形态。

虽然论文是根据水母体进行新种的命名和描述,但主要是根据水母的形态特征,所以我们认为采用medusa更合适,Bouillon et al. (2006)在其分类专著中也采用medusa而非medusoid。

2.关于“Hydrocoryne condensa Xu, Huang et Du, sp. nov.” 由于中文鉴别特征的描述已明确“基球有1个背轴眼点”,所以建议英译以“all with an abaxial ocelus”的表述取代原文中的“with abaxial ocelus”,若作者认为还是以“with abaxial ocelus”形式表述,则应将“with abaxial ocelus”中的“ocelus”改为“ocelli”。

已修改。

3.关于“Euphysora meijiensis Xu, Huang et Guo, sp. nov.” 由于新种“与主触手相对的触手基球延长呈长锥状触手,约与主触手等长”、“另2个退化的侧面触手基球小,呈乳突状,无丝状触手”,因此,原文的英译表述建议做调整,详见附件中的标记。

已修改。

4.关于“Guillea dayaensis Xu, Huang et Du, sp. nov.” 原文的英译表述建议做调整,详见附件中的标记。

已修改。

5.新种模式图,请在图上标注各部位形态学名称,便于读者参考;已补充。

6.新种讨论,需通过仔细比较,找出已记录的近似物种与最相似的物种加以推理、讨论;已补充。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林龙山;王燕平;李渊;张静;高天翔【摘要】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其鱼类物种组成,计算了该海域的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和∧+)以及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并对东山湾海域物种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东山湾共记录鱼类114种,分属15目57科87属,以鲈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分类阶元包涵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中,其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0、5.40、7.60)、(1.42、2.00)和(1.41),均低于东海陆架区、大亚湾、东沙群岛,说明东山湾海域的鱼类多样性比其余海域高,种类组成较为分散.使用PRIMER 5.2软件计算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别为65.8和129.5,其中△+均高于其余3个海域,说明东山湾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比其余3个海域要远,而且分布不均匀.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当采用IRI>1000标准定义优势种时,秋季的优势种有3种,冬季只有1种,春季有2种,夏季最多有4种,说明不同季节的优势鱼种存在较大变化,主要鱼种季节更替明显.本研究在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分析了东山湾及其周边海域的鱼类组成及其分布特点,为东山湾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0.3724/SP.J.1118.2012.01060【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8页(P1060-1067)【关键词】分类阶元包涵指数;分类多样性;相对重要性指数;东山湾【作者】林龙山;王燕平;李渊;张静;高天翔【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福建厦门 361005;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东山湾位于台湾海峡南口西岸,海域总面积247.89 km2,其中水域面积 155.5 km2,是闽南最大的海湾。

辽宁5座水源地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

辽宁5座水源地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

第43卷 第2期2024年 3月Vol.43 No.2Mar. 2024,175~187华中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辽宁5座水源地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温梦杰1,邱龙辉1,贾璐歌1,李江维2,李爽2,沈建忠11.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430070;2.辽宁省汤河水库管理局有限责任公司,辽阳 111000摘要 为探究辽宁省5座水源地水库—观音阁、白石、柴河、清河和汤河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并根据底栖动物的现存量估算鱼产潜力,为这5座水库保水渔业的放养捕捞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2020年开展季节性调查,共检出底栖动物67种,其中,节肢动物52种,以摇蚊幼虫为主,有39种;寡毛类12种,主要为颤蚓和仙女虫;软体动物3种,分别为观音阁和汤河水库检出的椭圆萝卜螺,以及观音阁和白石水库的梨形环棱螺和褶纹冠蚌。

检出种类以汤河水库最多,39种,其次为观音阁水库34种,白石水库最少,仅23种。

密度以白石水库最高,1 546.89 ind/m 2,其次为观音阁水库658.33 ind/m 2,汤河水库最低,481.92 ind/m 2。

生物量以白石水库最高,7.76 g/m 2,其次为汤河水库5.68 g/m 2,清河水库最低,2.49 g/m 2。

5座水库密度在春、夏、秋季均可出现峰值,但最低值皆出现在夏季;生物量则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

各库密度和生物量总体表现为静水区最高,仅观音阁水库密度和生物量、白石水库生物量峰值出现在过渡区。

观音阁和柴河水库河流区至坝前密度和生物量总体以寡毛类为主,而入水口以摇蚊幼虫占比最高;清河水库和汤河水库入水口至静水区密度和生物量总体以摇蚊幼虫为主,而坝前均以寡毛类占比最高;白石水库入水口至过渡区主要为摇蚊幼虫,坝前静水区以寡毛类为主。

群落聚类与MDS 排序结果显示,观音阁、柴河和清河水库群落较为相似,而白石水库和汤河水库群落相似性较低,且与观音阁、柴河和清河水库差异明显。

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45卷第3期渔业科学进展Vol.45, No.3 2024年6月Jun., 2024 DOI: 10.19663/j.issn2095-9869.20230112001 / 崔培东, 卞晓东,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45(3): 31–45CUI P D, BIAN X D, ZHANG Y X, SHAN X J, JIN X S, WANG H B.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graulis japonicus spawning grounds in offshore waters of the Liaoning Province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24, 45(3): 31–45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崔培东1,3卞晓东1,2①张雨轩1,2单秀娟1,2金显仕1,2王惠宾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2. 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烟台 265800;3.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摘要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构建,分析主产卵期内鳀卵密度与同步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SST)、海水表层盐度(SSS)、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Chl a)、浮游动物丰度(F d)、浮游植物丰度(F z)和深度(Depth)等6个环境因子,以及时间(月份,Month)和空间(经纬度、Lon和Lat)因子之间关系,并识别主控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湾海域鱼类的群落结构研究秦宇博;刘修泽;董婧;李轶平;段妍【摘要】采用大连湾海域四季底拖网调查数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对其鱼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 曲线)评价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的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采集鱼类31种,隶属于10目24科31属,鱼类区系组成在适温性上以暖温性鱼类为主,在栖息水层上以底层鱼类为主。

夏季鱼类生物量(43.16 kg/h )和生物数量(950个/h)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

四季共有优势种为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

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物种丰富度指数0.76~2.16、多样性指数0.63~1.96、物种均匀度指数0.36~0.91。

各季节间生物量和丰度组成的Bray‐Curtis相似性均较高。

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曲线法对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评价结果一致,均表明鱼类群落受到中度扰动,且秋冬季高于春夏季。

本研究可为大连湾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The structure of fish community were analyzed preliminarily ,and the degree of disturbance was estimated through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of fish community and the abundance/biomass curves based on the bottom trawl surveys in Dalian Bay during summer and winter in 2006 ,and spring and autumn in 2007 .A total of 31 species were collected belonging to 10 orders ,24 families and 31 genera .Fish fauna showed that warm‐temperate species were dominant in water temperature tolerance ,and demersal fishes were dominant in water depth of fish habitat .The biomass (43 .16kg/h) and abundance(950 ind ./h) in summer were higher than in other three seasons .Fat greenling Hexagrammos otakii and Schilege′s rock‐fishSebastes schlegeli were dominant species in each season . The Margalef species r ichness index (D) ranged from 0 .76 to 2 .16 ,the Shannon‐Winner diversity index(H′) ranged from 0 .63 to 1 .96 ,the Pielou evenness index(J′) ranged from 0 .36 to 0 .91 .The similarity of species compostion in Bray‐Curtis were high between each two season s .The Shannon‐Winner index and ABC curves showed same results for the degree of disturbance of fish community which was moderately disturbed ,and the degree was higher in au‐tumn and winter than in autumn and summer .The finding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c for bay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and mar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6页(P261-266)【关键词】大连湾;鱼类;底拖网;群落结构;多样性;丰度/生物量曲线【作者】秦宇博;刘修泽;董婧;李轶平;段妍【作者单位】辽宁省海洋环境预报总站,辽宁沈阳11000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5海湾处于海陆过渡带,具有优越的开发环境,是陆、海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干扰活动的强烈承受区域,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带和生态系统的脆弱带,因而海湾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学家和环境学家尤为关注的区域[1]。

大连湾位于黄海北部辽东半岛南端,是典型的半封闭型海湾[2],三面为陆地所环抱,仅东南面与黄海相通。

由于其良好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日益成为辽宁省重要的港口航运基地。

随着对大连湾海岸开发和利用的日渐加大[3]和陆源污染排放的增加[4],大连湾的海洋生物资源发生较大变化。

有文献记载,大连湾海洋生物资源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前丰盛,60年代后由于环境污染导致资源衰退,80年代后又逐步恢复的过程[5]。

海洋生物资源作为海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种类组成及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关于大连湾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仅见于浮游生物[6-7]和大型底栖甲壳类[8],有关大连湾海域鱼类资源的报道较少。

2006—2007年对大连湾海域进行了4个季度的底拖网调查,根据渔获物取样结果,对大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涉海工程建设生物资源损失补偿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所用数据采用大连湾2006年夏季(7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四季底拖网调查,调查站位见图1。

由于大连湾海域内船舶航行、停泊及海洋工程建设给鱼类资源调查站位的设置和采样造成难度,故2006-2007年各季只进行了3个有效站位调查。

调查船为主机功率88.4 kW的拖网船,调查网具为单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宽10 m,囊网网目约2 cm。

调查按照《海洋调查规范》[9]进行,每站拖网1 h,平均拖速约2.5 kn。

每站调查所获鱼类样品在调查船上进行初步分类,然后用保温箱冰冻保存,待调查结束带回实验室进行生物学特征测定。

鱼类鉴定至种,鱼类资源采用单位时间资源密度表示,即生物量(kg/h)和生物数量(个/h)。

1.2.1 优势种由于采样站位有限,各季优势种的确定采用鱼类群聚综合丰盛度[10]。

AS=(m×N)式中,AS为群聚综合丰盛度,N为个体数, m为体质量。

本文优势种取单个鱼类AS占各鱼种AS之和比例超过5%的鱼类。

1.2.2 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用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B[11]计算各季节间种类组成的差异,分析鱼类群落结构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式中,xij,xim分别为第i个种类在第j个航次和第m个航次调查中的渔获质量或渔获尾数。

1.2.3 物种多样性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1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13]、Pielou均匀度指数(J′)[14]分析鱼类群落多样性。

D=(S-1)/lnN,J′=H′/lnS式中,N为鱼类总数量;S为种类数;Pi为第i种鱼类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比值。

1.2.4 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对鱼类群落结构受外界干扰情况进行评价。

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方法是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生物量优势度曲线和数量优势度曲线,通过两条曲线的分布情况来分析群落不同干扰程度下的特征。

W统计值作为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方法的一个统计量。

对未受干扰(稳定的)群落,生物量优势度曲线在数量优势度曲线之上,W为正值;在中度干扰状态,两条曲线出现相交,W在0值附近;如果数量优势度曲线在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之上,W 为负值,表明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15]。

采用Excel 2010、SPSS 17.0和PRIMER 5处理相关数据。

大连湾海域四季调查共采集鱼类样品31种,隶属于2纲10目24科31属,其中软骨鱼纲1目1科1属2种,硬骨鱼纲9目22科29属29种。

硬骨鱼纲中以鲈形目种类数最多,7科12属12种;鲉形目次之,5科5属6种(表1)。

鱼类区系特点以适温性计,暖温性种类最多,16种,包括网纹鳐(Raja katsukii)、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斑尾复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等;冷温性种类次之,11种,如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绒杜父鱼(Hemitripterus villosus)、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暖水性种类最少,4种;未见冷水性鱼类。

以栖息环境的分布看,底层鱼类居多,27种,大部分鱼类为此栖息类型;中上层鱼类3种,分别为斑(Clupanodon puntcatus)、鳀鱼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

根据综合丰盛度法,春季和夏季鱼类优势种均为5种,秋季4种,冬季3种(表2)。

四季共有优势种2种,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四季优势种占各季渔获质量和尾数的比例分别为春季89.3%,88.4%,夏季92.4%,78.6%,秋季76.9%,86.9%,冬季70.5%,78.8%。

2006—2007年,周年平均生物量为16.06 kg/h,平均数量为357 个/h。

四季鱼类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春季5.24 kg/h,126 个/h,夏季43.16 kg/h,950 个/h,秋季6.11 kg/h,150 个/h,冬季9.73 kg/h,202 个/h(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