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刺龙芽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刺龙芽苗栽培技术-刺嫩芽苗种植技术

刺龙芽苗栽培技术-刺嫩芽苗种植技术

一、概述:刺嫩芽(Aralia elata Seem),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别名:刺龙芽、刺老芽、辽东楤木、龙芽楤木、鹊不踏等。

(一)营养与用途:刺嫩芽的嫩芽为食用部分,食用方法多样。

可以生食、炒食、酱食、做汤、做馅,或加工成不同风味的小咸菜。

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浓郁,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誉为“山野菜之王”。

多年来,一直是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而且供不应求。

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称赞。

可称得上是“美味山珍”。

刺嫩芽的嫩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根据有关专家分析测定:每一百克的新鲜的嫩芽中,含有蛋白质0.56克,脂肪0.34克,糖类1.44克,有机酸0.68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粗纤维、胡萝卜素以及磷、钙、锌、镁、铁、钾等矿物质,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而且品种丰富。

除此之外,刺嫩芽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刺嫩芽的根皮具强壮筋骨、祛风除湿和补气安神等功效。

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阳痿和肝炎等疾病。

据日本报道,刺嫩芽的树皮及根有健胃、收敛作用。

日本民间用以治疗糖尿病、肠胃病、尤其对胃癌有卓效。

前苏联有专家研究发现,刺嫩芽根皮有强心作用,效果优于人参,对于老年性痴呆症、蜘网炎及阳痿等多种神经衰弱综合症都有类似人参的疗效。

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刺嫩芽制剂治疗脑力、体力疲劳过度,并作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刺嫩芽的主要成份为木皂甙。

刺嫩芽根皮中总皂甙含量是人参根总皂甙含量的3倍左右。

此外,在其根、茎、叶、花和果实还含有黄酮、木质素、生物碱、多糖、挥发油和鞣质等成份等,木皂甙与人参皂甙相似,是齐墩果酸的三四糖皂。

齐墩果酸有抗炎、镇静、利尿、强心、免疫和防癌等作用,尤其用于治疗黄疸肝炎与迁延型慢性肝炎效果更好。

刺嫩芽(二)资源现状与资源分布:刺嫩芽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

其中辽宁的本溪、丹东、桓仁、宽甸、抚顺、新宾、清原和吉林的柳河、通化、集安、长白、桦甸、梅河以及黑龙江的尚志、五常、海林、伊春、密山等地区分布较多,资源丰富。

刺龙芽高产栽培技

刺龙芽高产栽培技

3. 整地与播种
• 选背风向阳排灌条件好,土质肥沃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地 育苗。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结合翻地施肥 1500 - 2000 公斤肥作底肥。然后起垄做床,垄距 40 - 50 厘米,床 高 10 厘米,宽 1 米,长 10 米。做好后用拿捕净、灭草 灵等杀禾本科(单子叶)的除草剂进行床面封闭,然后扣 地膜烤田增温。当 10 厘米地温达 12 ℃以上时播种。播 种前将地膜揭开、浇透水,水渗下后及时播种(如墒情好 不浇水)。垄播、条播、撒播均可,但必须踩底后播种。 每亩播种量 0.5 - 1 公斤(干籽),种上覆 5 毫米细沙或 细土,上面再扣地膜。苗出齐后,要逐渐通风炼苗,防止 日灼。至长真叶时把地膜揭掉,适时松土、除草、浇水。 小苗长出 3 片真叶后,可间苗移栽,株距 20 厘米,移苗 后要加强田间管理。 7 月下旬每亩迫施尿素 10 - 20 公 斤。
二、野生苗的移栽或剪根扦插
• 春季化冻后,挖取较粗壮的根蘖苗或粗度 5 毫米以上的根 进行栽培。挖取根蘖苗时,应保持根系完整,在整好的地 上挖深宽 40 × 50 厘米的坑,或直接栽在起好垄的沟内, 株行距 50 - 60 × 40 - 50 厘米。栽后及时浇水,封垄。 如秋栽应在上冻前栽完,地上部和地下部保持完好,封冻 时浇 1 次水,第二春也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论是秋 栽或春栽,缓苗后采完芽一定要平茬,促使萌发大量根蘖 苗。据试验,平茬后萌发的根蘖苗达 2 - 6 个,而且长势 旺,粗壮 ,下年产量可提高 3 - 4 倍。根段扦插是在 春季化冻后,挖取野生刺龙芽的根,粗度 5 毫米以上,剪 成 20 厘米长的根段,呈 30 度斜插地垄或床上。插后根 段上端露出地面 1 - 2 厘米。然后踩实,浇 1 次透水。 成苗后的管理同移栽苗。

野菜刺龙芽人工栽培技术

野菜刺龙芽人工栽培技术

野菜刺龙芽人工栽培技术作者:赵兴荣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10期刺龙芽,又名刺嫩芽、刺老芽、龙芽楤木等,其嫩芽富含大量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果酸,有抗癌、保肝、降血脂、安神等功效,可以做菜鲜食,也可以作为食品加工业和高级冲剂的主要原料,为驰名中外的“名菜良药”。

目前,刺龙芽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野菜品种之一,但由于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刺龙芽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进行人工繁育栽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生长习性刺龙芽为五加科小乔木,高1.5~3米,枝密,2~3回奇数羽状复叶,花期8月,果期9~10月,果实成熟时黑色。

野生刺龙芽多生于山地杂木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

其根系强大,入土深,耐干旱,不耐涝,生长期间忌积水,在土壤水分充足、没有积水时生长良好。

属于长日照作物,每年开花结果1次,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并且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春化阶段后,遇到适宜的条件才能萌芽生长。

二、苗木繁育1. 苗圃地的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山地育苗坡度要小于15°)、无农药残留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

①种子繁育。

选择5~7年生、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无病虫害的植株采种。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果实呈黑色、种子呈黄褐色时为最佳采种时期。

a.秋季露地育苗种子采集和处理。

采收时应将果实和细小的花枝一同采下,放入口袋中,置于潮湿、阴凉的地方存放10~15天,待种子完成后熟后取出,清除杂质花枝后,在日光下晒干,搓去果皮,筛选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备用。

b.春季露地育苗种子采集和处理。

将成熟的果实采收后,趁鲜时放入水中搓洗,除去果皮、果肉、杂质后,将种子与细河沙按1∶4的比例混拌,种沙湿度为60%(手握沙成团,松开即散),在室外选地势较高、无积水的地方挖坑进行储藏。

②播种育苗。

a.整地做床。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育苗田,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5000千克,深翻土壤后做床,床面一般宽1~1.2米、高10~15厘米(高度根据土壤含水量确定)。

刺龙芽苗木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

刺龙芽苗木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

刺龙芽苗木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刺龙芽,学名为龙血竹,又名毛竹、竹草、尖竹等,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半灌木竹类植物。

刺龙芽是一种常见的绿化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下面是刺龙芽苗木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

1.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是刺龙芽苗木繁殖的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健壮的种子:选取成熟、完整、呈金黄色的种子,由于刺龙芽的种子具有休眠性,所以需要经过去壳处理。

(2)去壳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时间通常为2-4小时,然后将种子逐颗去壳。

(3)发芽处理:去壳后的种子放在温湿条件下,通常温度为25-30摄氏度,湿度为70-80%,保持良好的通风,促进种子的发芽。

(4)播种:将发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培养盘或育苗盒中,用育苗土轻轻覆盖。

(5)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过度的浇水和积水。

适当给予光照,定期除草。

2.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通过分株、扦插等方式繁殖刺龙芽苗木。

(1)分株繁殖:选择成熟健康的刺龙芽苗木,将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离出来。

(2)扦插繁殖:选取茎末梢生长健壮的刺龙芽苗木,将其插入培养土中,稍加浇水,保持湿润。

刺龙芽的丰产栽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土壤选择:刺龙芽喜欢温暖、湿润和肥沃的土壤,对土壤pH值要求不高,但要求排水良好,不积水。

2.施肥管理: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畜禽粪便等,以增加土壤肥力。

同时,在刺龙芽生长期和茁壮期进行追肥,促进苗木的生长。

3.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灌溉和积水,否则容易导致苗木根部缺氧,影响生长发育。

4.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木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

在刺龙芽苗木栽培的过程中1.适时修剪:苗木生长期间,要根据需要适时进行修剪,促进株形的美观和分枝的均衡。

2.定期松土:定期对苗木的周围土壤进行松土,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性。

3.遮阳:刺龙芽喜欢光照,但直射阳光对苗木的幼嫩叶片有一定的伤害,所以要在夏季阳光强烈的时候,适当做好遮阳措施。

刺龙芽丰产栽培及反季节生产技术

刺龙芽丰产栽培及反季节生产技术

刺龙芽丰产栽培及反季节生产技术作者:胡颖来源:《吉林农业》2016年第06期摘要:刺龙芽,又名刺老芽,兼具药用和菜用价值,本身耐寒度高,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且其顶端嫩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山菜之王”的美誉。

近些年来人们饮食结构改善,对于蔬菜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刺龙芽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和扩大。

但是由于无节制采伐野生刺龙芽,使得野生刺龙芽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现有的野生刺龙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刺龙芽人工栽培与温室反季节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农业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和克服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当前我国刺龙芽丰产栽培及其反季节生产技术应用做出具体阐述,以期为刺龙芽丰产栽培及反季节生产提供帮助。

关键词:刺龙芽;丰产栽培;反季节生产技术中图分类号: S64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1.0531刺龙芽丰产栽培生产技术1.1种植土地的选择和整地注意事项刺龙芽栽培地块在选择时,要注重挑选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的地块,对于坡度和坡向因素不做过多要求,不能选择带有冻块的土地。

刺龙芽在整地时应当注意时间和具体的方式。

每年4月中旬即可以进行翻地和起垄工作,此外,在已经埋种的细土层上应当稍作压实。

整地方式呈穴状,规格为40 × 40 × 40厘米。

1.2刺龙芽的栽植与苗木处理技术关于刺龙芽的栽植,要尽力做到精细,遵循“三埋两采一提苗”的原则进行栽植。

栽植过程中,要注意栽种得要直要正,根苗要保持舒展状态,且埋头的地方维持在刺龙芽的根与其茎交接的地方。

对于刺龙芽的苗木处理,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每次栽植之前,应当先对刺龙芽的根部做简单的修剪,特别是对于已经遭受病虫害侵袭或受到损伤的根部应当及时剪除,避免栽植到土壤中,降低根苗的成活率。

1.3刺龙芽成熟后的采收技术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下旬,可以安排相关的采收工作,具体时间,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

野菜刺龙芽的栽培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野菜刺龙芽的栽培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野菜刺龙芽的栽培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刺龙芽,又名刺嫩芽、刺老芽、龙芽楤木等,其嫩芽富含大量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果酸,有抗癌、保肝、降血脂、安神等功效,可以做菜鲜食,也可以作为食品加工业和高级冲剂的主要原料,为驰名中外的“名菜良药”。

目前,刺龙芽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野菜品种之一,但由于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刺龙芽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进行人工繁育栽培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生长习性刺龙芽为五加科小乔木,高1.5~3米,枝密,2~3回奇数羽状复叶,花期8月,果期9~10月,果实成熟时黑色。

野生刺龙芽多生于山地杂木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

其根系强大,入土深,耐干旱,不耐涝,生长期间忌积水,在土壤水分充足、没有积水时生长良好。

属于长日照作物,每年开花结果1次,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并且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春化阶段后,遇到适宜的条件才能萌芽生长。

二、苗木繁育1.苗圃地的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山地育苗坡度要小于15°)、无农药残留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

①种子繁育。

选择5~7年生、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无病虫害的植株采种。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果实呈黑色、种子呈黄褐色时为最佳采种时期。

a.秋季露地育苗种子采集和处理。

采收时应将果实和细小的花枝一同采下,放入口袋中,置于潮湿、阴凉的地方存放10~15天,待种子完成后熟后取出,清除杂质花枝后,在日光下晒干,搓去果皮,筛选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备用。

b.春季露地育苗种子采集和处理。

将成熟的果实采收后,趁鲜时放入水中搓洗,除去果皮、果肉、杂质后,将种子与细河沙按1∶4的比例混拌,种沙湿度为60%(手握沙成团,松开即散),在室外选地势较高、无积水的地方挖坑进行储藏。

②播种育苗。

a.整地做床。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育苗田,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5000千克,深翻土壤后做床,床面一般宽1~1.2米、高10~15厘米(高度根据土壤含水量确定)。

刺龙芽苗木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

刺龙芽苗木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

刺龙芽苗木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刺龙芽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于南美洲,因其叶片上有刺而得名。

刺龙芽又被称为“刺草”、“龙爪草”等,其苗木繁殖和丰产栽培技术对于种植者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刺龙芽苗木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收集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清洗干净,进行消毒处理。

将种子播种在适宜的培养基或育苗盘中,保持湿润环境,适当遮光,温度保持在20-25℃。

一般约10-15天后,种子开始发芽,此时逐渐减少湿度和遮光,过2-3个月后即可以移栽。

2.分株繁殖:将成年植株挖出,清洗干净,用刀将根系分割成苗木。

注意分株时保证每株至少有2-3个新芽。

将分割好的苗木移植到新的栽培土中,保持湿润环境,温度适宜。

一般约2-3周后,苗木开始生长,此时逐渐减少湿度并进行适当的施肥。

刺龙芽丰产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的土壤:刺龙芽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苛,但最好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栽培。

2.控制水分:刺龙芽对水分需求较大,但也不能过湿。

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积水,以免根部腐烂。

通常每7-10天进行一次浇水,但水量要适量,不可过多。

3.施肥:在刺龙芽的生长期,每隔2-3个月进行一次追肥。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进行施用,要均匀撒施于植株周围,避免施肥过多或过少。

4.遮荫保护:刺龙芽喜欢半阴环境,强烈的阳光照射会使叶片出现焦痕或干枯。

在夏季,可以选择灌木或其他植物作为遮荫,保护刺龙芽不受强烈光照的影响。

5.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蚜虫、白粉病等。

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如发现病虫害,可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喷洒,及时防治。

6.及时修剪:定期修剪刺龙芽可以促进其分枝,使植株更加丰满,也有助于提高产量。

可以选择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修剪,修剪掉生长过旺或受损的部分,保持整齐的株型。

刺龙芽高效栽培技术

刺龙芽高效栽培技术

刺龙芽高效栽培技术•兰玉波(辽宁老禿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辽宁本溪117219)摘要:刺龙芽野生资源受生长缓慢、分布零散和遭到破坏等不利因素影响,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人工栽培刺龙芽成为发展趋势。

本文对刺龙芽高效栽培技术予以探讨,以期为刺龙芽生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刺龙芽;栽培;技术1植物学特征刺龙芽(.Aralia elatax.mandshurica Rupr.et Max.m.)为五加科穆木属辽东据木,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高5m,树皮灰色少分枝,密生坚刺,顶芽大,小枝灰褐色,密生细刺,冬芽锥形,紫褐色,有多数鳞片;侧芽小,卵形,褐色至紫褐色,具有鳞片;叶大、互生,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长达80cm,总叶柄长,基部抱茎,羽片有小叶9~13片,基部有一对小叶,呈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2cm,宽2.5~8cm,基部圆形至心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疏生锯齿,或为粗大齿,或呈波状,表面暗绿色,无毛或沿脉有细刺毛,背面淡绿色,叶脉明显突出,花絮顶生,伞形花序,聚生为伞房状圆锥花序,长27~39cm,主轴短,长2~5cm,密生灰色短柔毛,伞形花序直径1~1.5cm,总序柄长0.6~0.7cm,均密生短柔毛,花苞披针形,膜质,花萼杯状,长约0.2cm,光滑,上端5裂。

花瓣5,黄白色,卵状三角形,开放后反卷,雄蕊5,比花瓣短,子房5,花柱5,分离或基部合生,果实为浆果状核果,呈球形, 5棱,熟时黑色,直径0.4cm,内有种子2~5粒,花柱宿存。

2生物学特性刺龙芽一般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腐殖质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林缘,山谷、阳坡较湿润地域。

幼苗初期需要一定阴湿条件,当生长出2~3片真叶后的成株期则要求充足的光照。

整个生长期对水肥要求较高。

刺龙芽抗寒性较强,在东北可越冬。

4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4月中旬萌发抽茎,嫩芽萌发8~10cm便可采芽;5月中旬至8月初由生长阶段进入开花、结果期,9~10月果实成熟,采芽后的植株很少开花、结果,10月上、中旬开始落叶,进入休眠[1]o刺龙芽繁殖主要采用种子育苗有性繁殖法和根段抨插无性繁殖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州刺龙芽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恩施州刺龙芽的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刺龙芽的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刺龙芽;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湖北恩施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恩施州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特色蔬菜的种植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刺龙芽就是野生驯化栽培的一种。

刺龙芽不仅分布在北方,在南方分布也很广泛,而且品质很好。

但人工栽培面积很少,绝大部分靠采集野生的,而野生的分布零散和资源不断被破坏,产量极不稳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为此,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出了一套人工栽培刺龙芽的新技术,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刺龙芽的生物学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刺龙芽俗名刺嫩芽、刺老芽等,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 m左右,上部分枝呈分叉状,树皮灰色;小枝灰色,稍密生或疏生细刺,嫩枝上的刺较长,分枝能力不强。

叶大,叶柄长40~80 cm,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总叶轴和羽片轴通常有刺;羽片有小叶7~11片,基部另有小叶1对;小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0~15.0 cm,宽2.5~8.0 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稀楔行,边缘疏生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

伞形花序聚生为顶生伞房状圆锥花序;主轴短,长2~5 cm;花白色;萼片边缘有5齿;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分离或基部合生。

果球形,直径4 mm,成熟时黑色。

刺龙芽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大量的人参素、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无机盐等,同时还具有滋补强壮的独特作用。

刺龙芽以其无污染、高营养等特点被誉为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堪称山野菜之珍品。

刺龙芽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各个部位都含有大量的皂甙,具有壮骨、祛风除湿和补气安神等功效[1]。

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常生于阔叶林下及林缘,针阔混交林中及山阴坡,沟边以及火烧迹地等,通风透光、湿润和较肥沃偏酸性的土壤环境。

耐阴蔽,耐严寒,在-33 ℃的低温下能正常越冬[2]。

3月上旬萌动,花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成熟。

栽培容易成活,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管理较简单,抗逆性极强。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根据刺嫩芽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阴坡或半阴半阳坡,但坡度要小于25°,pH值5.5~6.5、湿润且排水方便、富含腐殖质的疏松土层。

清除田间残根、杂草和石块,施腐熟好的优质农家肥60~75 t/hm2,结合深翻与土壤充分混匀,随后耙细整平。

苗田做床要求:床宽1.2~1.3 m,床高20 cm,床间距40 cm,坡地做床要顺着坡向,以免积水或冲坏床面。

做床后耙平床面以待种植。

2.2 育苗
2.2.1 播种育苗。

9月下旬采摘成熟的果实,除去果肉,用水选法漂出空瘪种子,用3~4倍体积的细沙混拌均匀,堆放在15~20 ℃的室内或山洞里进
行催芽处理,每隔5~7 d细翻1次,避免种子受热不均,80 d左右种子开始裂口,标志种子形态后熟已完成,裂口率达到65%以上,放在0 ℃以下低温贮藏,至翌年3月上旬完成种子生理后熟。

4月上旬日均温稳定在10 ℃时开始播种。

在床面上横向开沟,深2~3 cm,宽5 cm,行距10 cm。

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种子间距离2 cm,用种量15 kg/hm2。

覆土厚2 cm。

4月中旬出苗,翌年3月中旬开始定植。

2.2.2 扦插育苗。

选择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根段,茎粗0.5~1.5 cm,长度在20 cm左右的侧根作为扦插材料。

刺龙芽每年有2次采集根段的时机,春季于3—4月,秋季在霜冻之前。

选择0.5~1.5 cm粗的根系,剪成长20 cm左右的根段;春季采集的根段可用15 mg/kg吲哚丁酸(IBA)浸泡3~5 h直接扦插;秋季采集的根段可以放置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室内或山洞中进行沙中贮藏。

采根时必须保证每段的中上部至少有1个蘖芽。

扦插栽植前要对根段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治病害,通常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浸泡根段30~50 min消毒,取出稍晾便可进行栽植。

栽植时间为4月上中旬,即根段萌芽前进行。

扦插时在床面横向开沟,沟距45~50 cm,沟深10 cm左右。

根段顺沟平放或斜插。

根段间距离20~25 cm,覆土厚20 cm。

保持苗床湿润,及时松土除草。

2.2.3 根蘖苗栽植。

根蘖苗就是刺龙芽侧根上的不定芽,在秋季已经形成。

11月刺龙芽落叶进入休眠,根蘖苗也随之进入休眠状态。

翌年春天,植株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打破休眠开始生长。

不定芽也萌发出土,从而形成了根蘖苗。

在5—6月挖取较粗壮的根蘖苗进行栽培,在栽植时一定要保证根系舒展健康生长。

2.3 定植
不管是种繁苗、扦插苗和根蘖苗都要在苗床上培养1年以后进行栽植。

栽植时间可分为春、秋季。

春、秋季栽植的具体时间视当地的气温而定。

恩施州一般春季在2月上旬至3月初栽完,秋季在11月中旬至上冻前栽完。

株行距为1.0 m×1.2 m或1.2 m×1.5 m,栽时挖20~30 cm深的坑,保证刺龙芽苗的根系舒展,覆土踏实。

以后结合中耕除草等逐年培土使栽植行形成高垄,以改善土壤的通气及养分转化的环境条件,促进刺龙芽的根系生长。

2.4 田间管理
2.4.1 肥水管理。

刺龙芽喜肥水。

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

5—7月结合中耕除草2~3次,在植株旁开沟追肥(分2次进行),可施尿素、氯化钾复合肥(16-16-16)和过磷酸钙各为300 kg/hm2。

冬季植株进入休眠后,11月上中旬开沟施1次越冬肥。

施草木灰或农家肥75 t/hm2或氯化钾复合肥(16-16-16)450 kg/hm2,为翌年植株的健康生长奠定物质基础。

2.4.2 整枝。

刺龙芽生长到第2年需进行整枝。

植株达到一定高度即可除去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并尽量多留侧枝,提高芽苞个数和总产量。

整枝每枝茎基部留2个芽苞,其余全部除掉。

恩施地区一般是3—4月萌发,5月上中旬开始收获顶芽。

顶芽收获后还可收获第1侧芽和第2侧芽。

第2侧芽收获完毕后,立即于基部留2个芽苞,割去其余部分。

这样从基部发出的枝到秋季可长成充实的茎,为翌年丰产奠定基础[3]。

2.5 病虫害防治
刺龙芽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软腐病、立枯病和疫病等[3]。

防治灰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 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灰霉灵500倍液,隔5~7 d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即可。

防治软腐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药剂可选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用药量2.25~2.70 kg/hm2),或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1 000倍液(用药量1.5 kg/hm2),或丰护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用药量1.875 kg/hm2),重病田也可采用药液浇根的办法防病。

防治立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植株兼防立枯病。

防治疫病,以预防为主,冬、春季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施肥时要注意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刺龙芽的抗病能力,株行距要适宜,以利通风降湿;发病初期可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

虫害主要有卷叶虫和蚜虫,可用敌敌畏、敌杀死、灭杀灵等药剂进行防治[4]。

2.6 采收
在春季5月中旬至6月初进行采收,待嫩芽长到10~15 cm以上最好,过早采摘会降低产量,过晚采摘会降低芽苞的商品性能,嫩芽可采摘2~3次,一般情况下第1次采摘后的7~12 d即可采摘第2~3次。

3 参考文献
[1] 樊广英.龙芽檧木的栽培技术及其开发利用价值[J].河北林业科技,2008(4):125-126.
[2] 杜韧强,康尔艳,李云香.野菜龙芽楤木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12):7.
[3] 胡春霞,汤洁,郭巍.辽东楤木规范化综合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7(6):16-17.
[4] 李延波,殷展波,严春光,等.刺龙芽丰产栽培及反季节生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2):114-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