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联结理论的哲学思想来自洛克的经验论——“所有的知识都从经验和环境中获得。

”联结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

在教育界,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的观点影响较大。

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学习的联结—试误说是指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他自称其学习理论为“联结主义”,把学习看作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建立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生前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他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于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心理实验,1898年完成并随后发表了《动物的智慧》。

在桑代克的大量动物实验中,其中以猫解决疑难笼的实验最为成功。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是猫,实验仪器是他精心设计的迷笼。

实验过程是将一只饿猫关入迷笼,笼外放有一片鱼,笼外的鱼片对猫产生极大的诱惑力。

饿猫想要吃到鱼片,就必须学会开门闩。

最初,猫在笼里乱咬、乱抓、乱摇,分辨不出打开笼的门闩。

后来偶然碰到门闩,笼门启开,猫出笼吃到了鱼。

实验者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过一天,再将饿猫关进笼中继续做类似实验。

猫仍需经过乱抓乱跳,最后才能打开笼门吃到食物,不过所花的时间少了。

如果连续实验多次,所需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

最后,猫一进笼就会立即开门闩。

这表明猫已分辨出门闩(S)这个刺激以及开门(R)这个反应,并在S和R之间建立了巩固的联结。

刺激情境(如迷笼的门)是原因,反应(如打开笼门)是结果。

情境与反应之间是一种直接的因果关系。

(一)桑代克的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根据动物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学习的过程和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明确提出“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

为了说明桑代克的这种见解,首先要明确他所说“联结”、“情境与“反应”的含义。

桑代克认为,“联结’也就是“连结、“联合”、“链锁”、“关系”或“倾向”的意思。

丰要是强调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合。

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作用的过程而形成的。

桑代克依据其实验结果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并总结出了以下原理。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2)联结-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效果律,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如果得到满意的结果则其联结就会增强,如果得到烦恼的结果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练习律,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如果经常练习和运用则联结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大,如果不练习和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消退。

准备律,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处于某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尝试与错误学习模式是从动物实验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对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仍具有借鉴意义。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者得到消极后果。

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
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此外,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

联结派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美国⼼理学家桑代克于 1898年提出联结说。

他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中认为猫学到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即 S-R之间的联结。

并通过尝试与错误来说明学习过程中的这种缓慢⽽不规则的变化,学习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形成的。

他提出了学习的三⼤定律练习率,效果率,准备率。

他认为,⼈性是先天形成的刺激或情景与反应间的联结,这些联结是教育的起点。

他重视个体差异,提出学习率要在具体实施中考虑个体差异,学校⼯作应努⼒消除差异上的问题和进⾏职业指导。

(⼆)斯⾦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美国⼼理学家斯⾦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在学习中收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产⽣愉快,甚⾄令学⽣反感;学⽣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达到学习⽬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

斯⾦纳根据⾃⼰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压杆取⾷试验)。

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学习获得经验的主要途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中可以⾃发地做出多种⾏为,如果其中某个⾏为得到了强化,该⾏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的概率就会提⾼。

不断强化的结果会形成在该情境中采⽤该⾏为的⼀种趋势,形成了情境与反应的联系,这就是有机体的学习。

这种由于⾏动的结果得到强化⽽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过程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个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主要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的过程。

(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是美国新⾏为主义的代表⼈物之⼀,他的思想受到⾏为主义、格式塔⼼理学派、麦孤独的策动⼼理学和吴伟⼠的动⼒⼼理学的影响,具有⼀定的复杂性,但是他始终坚持⾏为主义的⽴场。

他反对分⼦⾏为,提出整体⾏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介变量,即注重有机体⾃⾝的内部状态。

此外,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从⽽提出了“期待”、“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三个概念。

第五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

第五章 学习的联结理论

第五章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S一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S一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对此,主要有六种理论解释。

第一节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桑代克(E.L.Thorndike)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1874—1949),一位站在行为主义学派边上的心理学家。

生于美国麻省一位牧师家庭,他生性害羞、孤独,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乐趣,也特别有学习的天赋。

他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过程。

桑代克的这一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其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使用的实验仪器(图5.1)是一个用木条作成的“迷笼”。

笼子的门上有个开关,只要笼子里的动物触动一下开关,就能把笼门打开并得到食物。

起先,实验是用小猫做的。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小猫放入迷笼,把食物放在笼外它看得见却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详细记录小猫在笼子中的行为表现。

结果发现,把小猫放入笼子。

开始时它想用爪子直接去取得迷笼外的食物(鱼或肉),但不能成功,便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逃脱的冲动,竭力想“挤”出迷笼,在迷笼里乱跳、乱撞,胡乱地咬木栏,乱抓各种东西。

在这样一系列的盲目而紊乱的活动中,偶然碰到了开关,从而打开笼门吃到了食物。

第二次再把小猫故入迷笼时,它虽然仍然表现出类似于第一次的多余功作,但大多是在靠近开门装置的附近活动,而且逃出迷笼的时间也比第一次快了一些。

这样,经过许多次的重复以后,小猫的那些盲目乱冲、乱抓、乱咬的行为就逐渐减少,它从笼子里逃出来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以至最后把小猫一放人迷笼,它就能很快地打开开关,逃出迷笼。

这表明,猫完成了这一问题解决过程的学习。

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

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

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分析两种理论的核心观点、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影响。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神经元之间的联结过程,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则注重信息在网络中的流通和共享。

本文将首先回顾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然后阐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联结主义的超越,最后探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实践的重要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这两种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

二、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概述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也被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源自于心理学领域,尤其是行为心理学。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中的刺激会引发个体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的刺激,从而形成一种联结。

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强化,这种联结会逐渐稳固,最终形成习惯或技能。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刺激-反应-强化”。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个体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并通过强化机制来巩固这些反应。

强化可以是正向的,如奖励或肯定,也可以是负向的,如惩罚或否定。

无论是哪种强化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特定反应与特定刺激之间的联结。

在教育实践中,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主张通过奖励和惩罚等外部手段来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认为教师应该控制学习环境,提供适当的刺激,并适时地给予强化,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反应和习惯。

然而,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过于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和主观能动性。

它也无法解释一些复杂的学习现象,如高级思维、情感和社会交往等。

因此,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联结主义学习理论逐渐被更为全面的学习理论所替代。

2桑代克联结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是什么

2桑代克联结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是什么

2桑代克联结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是什么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桑代克联结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是什么,它产生在机能心理学之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在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

“联结”原指实验动物对笼内情境感觉和反应动作的冲动之间形成联系或联想,桑代克称它为联结,以便与观念联想区别开。

1911年他在《动物智慧》中提出 :动物由多次“尝试错误与偶然成功”形成联结(练习律);一个成功动作得到满意效果印入机体加强联结(效果律)。

桑代克应用联结主义于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影响极大,也引起许多批评和争论,促使他提出“相属原则”(意义联系)修订练习律,用奖赏补充效果律。

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联结主义是指人类信息加工的神经网络机制,又称平行分布加工,以别于串行加工理论。

A. 培因说过,儿童学说话,散乱动作偶然得到满意结果便被保持,不满意动作中止;重复多次,满意动作便形成有意动作。

动物学家L.摩根曾用培因的联结思想解释动物行为,提出“尝试错误”术语,设想过动物实验。

桑代克在学习方面几乎全用培因的理论而首创迷笼实验,总结出以“试误,偶成”方法和联结概念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和联结主义心理学体系。

1905年他确定心理学对象为“心理行为”,其基本单位是情境(刺激)或心理状态和反应动作的联结。

4如何做到为迁移而教,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ppt课件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ppt课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的解释
学习就是建立新的联结或改变联结间的 激活模式。在讨论学习问题时,新联结主义是 将具有神经元功能的大量单元组合成网络, 考 察它们并行的动态特征。以此立场来看,新联 结主义所谓的学习就是联结权重的变化, 是原 来的联结消失而产生一种新的联结关系。或 者说,新联结主义所谓的学习就是对联结权重 的适应性变化, 通过联结权重的改变以使输出 符合期望。
联 通 主
(learning by relationships)”和“分布式认知 (distributed cognition)”的观念。贝尔
义 (Philip Bell),温(William Winn)认为:新的、高
与 度交互的、高度网络化的媒介, 推动人们探
信 息 技
讨一种对有意义的交互和远程协作反应灵 敏的框架, 比如分布式认知。这是支持分布
认知主义联结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哲学背景上, 认知主义根植于结构 主义, 其渊源可以看作是早期的格式塔 理论。所以在认知者看来: 学习的实质 在于形成认知结构; 承认在刺激与反应 之间存在着中介心理过程(O), 把学习看 作是 S- O- R 过程; 看到了学习者的能动 性, 这适合于解释人类较为高级的认知 学习现象。
至关重要。联通主义的起点是个人, 个人的 本
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 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 组织与机构, 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
观 点
被回馈给个人网络, 支持个人继续学习。这
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个人对网络对组织)使得
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
域保持不落伍。
在西门思看来, 管道比管道中的内容物 更重要。网络、情景和其他实体(许多是外部 的)的相互影响导致了一种学习的新概念和方 法。个体对明天所需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对今天

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最佳强化组合
最初:连续强化(让新行为很快建立起来) 随后:固定间隔强化或固定比例强化(稳 定地维持行为) 最后:变化间隔强化或变化比例强化(防 止行为的消退)
关于惩罚
鼓励奖励而不鼓励惩罚 为何惩罚的作用不如奖励? 使用惩罚的原则
1、指向不明确 2、作用短暂 3、可能导致消极情绪 4、有时不起作用
关于惩罚
鼓励奖励而不鼓励惩罚 为何惩罚的作用不如奖励? 使用惩罚的原则
使用惩罚的原则
1、应在不良行为之后立即给予 2、应该每次不良行为之后都给予而无一例外 3、应避免长期使用惩罚,尤其是低强度的惩罚 4、惩罚不应该逐渐增加强度 5、实施惩罚时应避免同时给予强化 6、用剥夺积极刺激的方式来实施惩罚 7、不要将不良行为类推为不良人格 8、对为什么受罚以及可能的改变方式要做详细的说明 9、要注意利用惩罚后的反应抑制期
行为矫正技术
系统脱敏法 满灌法 厌恶法 饱和法
普雷马克效应
桑代克(Thorndike)试误说(联结说) 斯金纳(Skinner)强化理论 班都拉(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
三、班都拉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the first day in kindergarten
Bandura的观察学习理论
程序教学
传统教学的弊端: 学习受消极刺激控制 强化太少 强化不及时
程序教学的操作方法: 将一门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分为许多小步骤,学习者完 成每一步骤都会及时得到强化,然后进入下一步骤的 学习 程序教学的原则: ①小步子 ②积极反应 ③自定步调 ④低的错误率 ⑤及时反馈
强化原理的应用
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Thorndike)试误说(联结说) 斯金纳(Skinner)强化理论 班都拉(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 通 主 义 理 论 的 内 本 观 点
在西门思看来 , 管道比管道中的内容物 更重要。网络、情景和其他实体 ( 许多是外部 的 ) 的相互影响导致了一种学习的新概念和方 法。个体对明天所需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对今天 知识的掌握能力更重要。对所有学习理论的真 正挑战是在应用知识的同时 , 促进已知的知识。 不过, 当知识为人所需, 而又不为人知时, 寻出 出处而满足需要就成了十分关键的技能。由于 知识不断增长进化 , 获得所需知识的途径比学 习者当前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知识发展越快 , 个体就越不可能占有所有的知识。
对联通主义应有的态度
目前的各种学习理论正在不断地分化和 整合当中 。联通主义不能严格地看作一种 “学习理论”, 而应该看作一种面向网络时代 的“学习观”。正如西门思所提出的 : “我不 知道联通主义是否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的学 习。做这样一个描述和论断还非常早。然而, 在我看来, 联通主义能够更精确地解释学习而 不是建立一种理论”。因为“大多数学习理 论来源于我们没有能力实现联网和使用技术 来组织信息的时代。联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 , 承认学习的显性、隐性, 直接、间接, 外部和 内部特性。
联 通 主 义 与 信 息 技 术 的 关 联 性
联通主义表达了一种“关系中学 (learning by relationships)”和“分布式认知 (distributed cognition)”的观念。贝尔 (Philip Bell),温(William Winn)认为:新的、高 度交互的、高度网络化的媒介, 推动人们探 讨一种对有意义的交互和远程协作反应灵 敏的框架, 比如分布式认知。这是支持分布 式或者集体智力的更为一般的系统设计的 具体形式。当人们听到虚拟社区、协作网 络课程、分布式多媒体、虚拟协作、浸润 式环境和泛在计算的时候, 他们需要一种像 分布式认知这样的整合性理论观点, 用户构 建他们对于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的理解。
行为主义联结理论对于学习的解释
当在环境中的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时, 就会发生学习。这样的联结能根据刺激—反应之 间配对的不同加工模型来形成, 学习过程则是有 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 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因此, 在联结主义者看来, 现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外部的、直接的、 无中介的, 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强调对学习 过程的客观研究, 相对忽视学习的内部过程。因 此, 这种理论较适合于解释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 低层次学习现象。但这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地、 科学地从联结的视角探究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并 且这种联结来源于外部情景。
认知主义联结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哲学背景上, 认知主义根植于结构 主义 , 其渊源可以看作是早期的格式塔 理论。所以在认知者看来 : 学习的实质 在于形成认知结构 ; 承认在刺激与反应 之间存在着中介心理过程 (O), 把学习看 作是 S- O- R 过程; 看到了学习者的能动 性 , 这适合于解释人类较为高级的认知 学习现象。
学习理论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行为主义联结理论
学习发生在我们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之中
认知主义联结理论
关注的是神经网络—关注我们的学习方 式—类比于把学习看成一种基于神经元 联结的信息加工过程。
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继承了认知科学的新联结主义 的某些特性——把学习看作一个网络形成过 程。但新联结主义仅仅关注学习是如何在我 们的头脑中发生的, 而联通主义关注形成过程 和创建有意义的网络, 其中也许包括技术中介 的学习, 承认在我们与别人对话的过程中学习 发生。联通主义强烈地关注外部知识源的联 结, 而不仅仅设法去解释知识如何在我们的头 脑中的形成。
行为主义联结理论
认知主义联结理论
新联结主义
两种联结理论的共通
行为部还是外部啊? 额滴那个娘啊!
大多数学习理论的中 心法则: 学习发生在 学习者个体内部。连 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 制定过程的社会建构 主义观点都认同了个 人 (及其生理特征, 如大脑结构)在学习 中的重要性。
脑神经元(神经细胞)结构图
神经元neuron是一种 高度特化的细胞,是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和功能单位,它具有 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 的功能。神经元由胞 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胞体的中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为细胞质。神经元的 突起根据形状和机能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但 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至细胞体,各类 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多少不等,形态各异。每个神经元 只发出一条轴突,长短不一,胞体发生出的冲动则沿 轴突传出。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
行 为 主 义
刺激—反应
学习 = 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刺激 –反应 认 知 主 义

刺激 – 中介(学习者) – 反应
学习 = 通过学习者实现的 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联结理论与认知主义联结理论: 区别
行为主义联结理论的基本观点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条件( 包括问题解决目标) 与动作之间的联结 语义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结
果真如此么?
“学习就是优化自 己的内外网络”
---克罗斯 内部网络? 外部网络?
学习不再是一个 人的活动, 学习是连接 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 过程
----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by George Siemens
联通主义
顾世民
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部
2015-1-6
何谓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 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Bower&Hilgard, 1981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 起 的 行为 或 思维 的 比较 持久的变化。
--转引自陈琦等(2013)
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 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 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 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 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 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 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 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 生影响。 -- 陈琦等( 2007 : 111 )
对知识与学习的思考
Grasping Knowledge VS Finding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Interpreting and Identifying Knowledge Applying and Integrating Knowledge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的解释
学习就是建立新的联结或改变联结间的 激活模式。在讨论学习问题时 ,新联结主义是 将具有神经元功能的大量单元组合成网络, 考 察它们并行的动态特征。以此立场来看 ,新联 结主义所谓的学习就是联结权重的变化, 是原 来的联结消失而产生一种新的联结关系。或 者说,新联结主义所谓的学习就是对联结权重 的适应性变化, 通过联结权重的改变以使输出 符合期望。
联通主义表述了一种适应当前社会结构 变化的学习模式。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 活动。当新的学习工具被使用时, 人们的学 习方式与学习目的也发生了变化。联通主 义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解上: 即知识基础的迅 速改变导致决策的改变、新的信息持续被 获得、区分重要信息与非重要信息的能力 至关重要。联通主义的起点是个人, 个人的 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 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 组织与机构, 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 被回馈给个人网络, 支持个人继续学习。这 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个人对网络对组织)使得 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 域保持不落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