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健康管理方案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版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版引言:0-6岁是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提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医务人员来说,要确保儿童在这个阶段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一套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规范,包括预防保健、营养摄入、疾病预防和健康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一、预防保健1.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对儿童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
2.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并记录在档案中。
3. 提供个性化的生活习惯指导,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4. 提供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咨询,帮助家长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5. 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检查,包括牙齿的清洁和龋齿的预防。
二、营养摄入1. 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指导,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方面的营养需求。
2. 提供专业的喂养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喂养婴儿和幼儿,并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
3. 鼓励母乳喂养,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同时提供合适的配方奶粉推荐。
4. 指导家长正确添加辅食,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逐渐引导其适应固体食物。
5. 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曲线,在超重或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干预措施。
三、疾病预防1. 提供儿童常见疾病预防和处理的知识,包括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
2. 组织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社区内儿童疾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定期进行儿童口腔疾病和视觉听力方面的筛查,及早发现患病儿童并进行干预。
4. 建立有关传染病和食品安全的教育培训,提高儿童及其家长的防范意识。
5. 提供儿童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对接种疫苗、健康体检等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后续跟踪和研究。
四、健康咨询1. 提供儿童健康咨询服务,解答家长对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的疑虑和问题。
2. 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家长了解和应对儿童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
3.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授儿童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4. 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早期教育活动,提供适龄儿童的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培训。
0-6岁儿童管理内容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计划

0-6岁儿童管理内容0-6岁儿童健康管理计划引言0-6岁是儿童生命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着身体、心理和社交能力的重要发展,并且形成了终身健康的基础。
为了确保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全面的健康管理,制定一个0-6岁儿童健康管理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目标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以确保0-6岁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健康发展。
通过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接种疫苗、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该计划旨在预防疾病、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并促进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计划内容1. 健康检查在0-6岁的每个关键阶段,儿童应该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这些健康检查应该包括全面的体格检查、发育评估和听力、视力检查等。
医生还应该询问家长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和睡眠等方面的信息,并提供有关儿童健康的建议和指导。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儿童在0-6岁期间应接种不同的疫苗,包括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
家长应咨询医生,确保儿童按照正确的时间表接种疫苗。
3.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培养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提供关于饮食、锻炼、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家长建立儿童健康的意识和知识。
此外,提供有关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的信息也是必要的。
4.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于儿童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家庭扮演着孩子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提供给家长关于儿童抚养和养育的信息和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儿童。
家长还可以参加儿童和家庭健康促进的培训课程,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结论通过制定和实施0-6岁儿童健康管理计划,可以帮助儿童获得全面的健康管理,预防疾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家长应该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并确保按照正确的时间表接种疫苗。
此外,家庭支持和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儿童。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为0-6岁儿童提供一个健康、快乐和全面发展的环境。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1(一)规范体育锻炼管理体育锻炼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有最效的方法。
我们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体育活动,把出操时间与日常体育锻炼相结合,为各班级规定出操路线、出操时间,要求各班级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路线到达集合地点,积极熟悉疏散路线。
活动时间规定为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游戏,要有教案、有计划、有活动效果记录,各年级组每月确定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月底进行评比,学期末根据《国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体质进行测量,并把成绩记入幼儿成长档案。
(二)积极预防传染病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卫生消毒工作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按制度、按规定、按程序对幼儿各类用品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杀菌;幼儿物品专用并定期消毒。
可洗玩具、桌面、地面及幼儿能触摸到的地方都要用84消毒液每天擦拭一遍,活动室、寝室定时通风,每天在幼儿离园之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半小时;幼儿的水杯、餐具用蒸汽消毒等。
建立每日巡查制度,规定每日、每周必做必查必填的内容,实行量化管理,定时检查评比;与防疫站联系,定期筛查幼儿预防接种情况,督促幼儿接种各种疫苗,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立即向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三)保证幼儿食品安全工作中严把食品质量关,积极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把好进货关,各类食品严格遵守食品索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保证所购食品均符合卫生要求。
把好保管关,保管员认真负责及时检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及过期失效。
把好入口关,教师提饭及分饭过程中,仔细辨别饭菜质量是否合格,不得让变质食品进入幼儿口中。
各类人员严格认真执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使工作更加细致化、合理化,保证幼儿的饮食安全。
(四)做好幼儿健康体检工作幼儿入园后,每学期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身高、体重、视力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以便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价、分析,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
0到6岁儿童健康管理手册

0到6岁儿童健康管理手册儿童的健康发展对于他们一生的幸福至关重要。
在婴幼儿期至学龄前这个关键时期,全面而有效的健康管理对于确保他们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本手册旨在为家长提供有关0到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 营养饮食健康的饮食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期主要以母乳喂养为主,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法提供,可使用婴儿配方奶粉。
进入辅食期后,应逐渐引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和乳制品。
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及早发现问题的关键。
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并将数据与同龄儿童的标准进行比较。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儿科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干预。
3. 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国家的疫苗接种计划,儿童应按时接种各类疫苗,包括疫苗接种之前和之后的观察期。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并减少许多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儿童的免疫系统健康。
4. 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儿童每天应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进行适合年龄的体育游戏和运动。
这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大肌肉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促进骨骼的发育和增强心肺功能。
5. 安全防护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影响。
家长需要确保儿童的居住环境安全,避免锐利物品和化学品暴露,安装门窗安全锁等。
此外,睡眠安全、交通安全和游泳安全等亦需引起足够的关注,并教育儿童相关的安全知识。
6. 心理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家庭环境和积极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孩子创造安全、稳定、温暖的成长环境,尽量减少负面情绪和压力对他们的影响。
家长需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以促进他们的良好心理发展。
结语通过正确的饮食、定期检查、接种疫苗、体育锻炼、安全防护和心理健康关注,我们能够为0到6岁儿童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
0-6岁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0-6岁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
0-6 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阶段的儿童保健工作,对于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内 0-6 岁儿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提高 0-6 岁儿童系统管理率,确保达到 90%以上。
2、降低儿童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常见疾病的发生率。
3、早期发现儿童的发育迟缓、心理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4、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和科学育儿能力。
二、工作内容1、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对辖区内 0-6 岁儿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出生情况、喂养方式、预防接种记录、历次体检结果等。
定期对健康档案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定期健康体检按照儿童保健规范要求,为 0-6 岁儿童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服务。
体检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心肺听诊等)、生长发育评估、营养状况评价、五官保健(视力、听力、口腔)、血常规检测等。
根据体检结果,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指导。
3、营养与喂养指导通过询问和评估儿童的饮食情况,为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与喂养指导。
包括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辅食添加的时间和方法、儿童膳食搭配的原则等。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的儿童,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
4、预防接种服务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通知并督促家长按时带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做好预防接种的登记、预约、通知和异常反应的处理工作。
同时,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依从性。
5、疾病防治加强对儿童常见疾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如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
对患病儿童进行及时的治疗和随访,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护理。
6、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定期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进行评估,如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等。
对于发现的发育迟缓或异常问题,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并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家庭训练指导。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管理方案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管理方案1. 前言
1.1 目的和意义
1.2 适用范围
2. 儿童健康管理
2.1 健康体检
2.1.1 新生儿体检
2.1.2 定期体检
2.2 预防接种
2.2.1 接种程序
2.2.2 接种记录
2.3 营养指导
2.3.1 母乳喂养
2.3.2 辅食添加
3. 健康教育
3.1 家长教育
3.1.1 新生儿护理
3.1.2 儿童安全
3.2 儿童早期教育
3.2.1 感知能力培养
3.2.2 语言发展
4. 监测与评估
4.1 健康状况监测
4.2 服务质量评估
4.3 持续改进
5. 资源配置
5.1 人力资源
5.2 设施设备
5.3 经费保障
6. 附则
6.1 实施日期
6.2 修订程序
该方案旨在为0-6岁儿童提供全面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监测与评估等,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卫生院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规范。
2024年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024年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0-6岁儿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答: (1)新生儿访视。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3)婴幼儿健康管理。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5)健康问题处理。
2、提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答: 承担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单独的儿童保健门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有单独的门诊,面积不少于10m2。
(2)基本设施:儿童体重计、卧式量床、身高计、听诊器、手电筒、消毒压舌板、儿童诊查床、软尺、听力和视力筛查工具、新生儿访视包、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表)、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设备。
3、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医务人员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
内容包括:一看:家居环境是否整洁、温度是否舒适、空气是否流通,婴儿有无黄疸及吃奶情况等。
二问:新生儿出生情况及疫苗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了解喂养、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
三查:为新生儿量体温并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脐部、口腔,黄疸情况,记录出生体重、身长。
四指导: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
五建册: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4、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答:新生儿满28到30天,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
内容包括:(1)询问: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2)检查:进行体重、身长,头围测量,体格检查,并进行评价;(3)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4)记录检查结果;(5)对家长进行喂养、发育、防病指导。
5、婴幼儿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答: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共随访8次。
内容包括:(1)询问:两次随访之间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2)检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3)血常规检测:在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
0到6岁儿童健康管理方案

0到6岁儿童健康管理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儿童健康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良好的健康管理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健康意义重大。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套0到6岁儿童健康管理方案。
1. 科学喂养婴儿出生后,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
婴儿的食量和频率需要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当婴儿逐渐增加固体食物时,需要选择富含营养的食材,如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和优质蛋白质。
避免给婴儿添加含糖食品和咸食。
2. 全面接种疫苗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和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步骤。
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家长需要确保儿童按时接种各类疫苗,并保持良好的接种记录。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儿童感染各类疾病,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3.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是确保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0到6岁的阶段,儿童每个月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听力、视力、口腔健康、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儿童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和大脑发育。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鼓励儿童参与户外活动和运动,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5. 心理健康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家长应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情感表达,倾听他们的声音。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各类游戏和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6. 提供适当的早期教育儿童在0到6岁是接受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
提供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游戏和观察等方式,与孩子互动,开展有趣的教育活动。
总结起来,0到6岁儿童健康管理方案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配合。
科学喂养、全面接种疫苗、定期健康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心理健康以及提供适当的早期教育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工作内容,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为0-6岁儿童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并至少在1岁以内进行4次、1-2岁分别进行2次、3—6岁分别进行1次随访,询问生长发育情况和听力筛查、预防接种等情况,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使0-6岁儿童保健水平进一步提升。
到2015年底,新生儿访视率≥95%,儿童健康管理率≥90%,儿童系统管理率≥85%。
全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三、工作内容
(一)省卫生厅提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年度具体工作目标,开展年度督导及绩效考核工作,督促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督导、培训、专项考核等工作。
各级卫生部门开展本级相应工作内容。
(二)省妇幼保健院开展全省0-6岁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督导检查、专项考核工作,提高0-6岁儿童保健服务水平。
按照卫生部《儿童保健工作规范》,依托“降消”项目等工作内容,组织市、县医疗保健机构开展0-6岁儿童保健人员的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0-6岁儿童保健业务的适宜技术培训。
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开展相应内容的逐级培训工作,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重点强化基层妇幼专干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1版)》,对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免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
1.新生儿家庭访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乡、村医务人员要及时掌握新生儿出生信息,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到新生儿家中进行访视,为新生儿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
访视时要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
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
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
可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适当增加随访次数。
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眼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
指导。
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
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
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眼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对每次随访和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
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四、服务流程
五、服务要求
(一)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含乡村医生)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
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系统以及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并加强与托幼机构的联系,取得配合,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
(四)加强宣传,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时间相结合。
鼓励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对其进行体重、身长(高)测量,并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六)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七)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
六、组织实施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互相协调,整体推进。
(一)省卫生厅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定全省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协调、监督、管理项目的实施。
全省综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按照《2012年中央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考核项目甘肃省实施方案》执行,每年开展1次。
(二)省妇幼保健院负责对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进行技术指导、督导检查、专项考核,每项工作内容每年至少独立开展1次工作,覆盖面达到50%以上的市州和30%以上的县市区。
每次督导、培训、考核等都要有相应的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内容见附表。
参与省卫生厅组织的综合性技术指导及督导检查。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工作目标要求,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以辖区管理人口数为1万人进行测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为25万元。
按照人口出生率12‰计算,每1万人需要服务120×6=720名0—6岁儿童,主要内容为为新生儿建立保健手册,从新生儿到6岁共进行13次的访视,每次随访询问生长发育情况和听力筛查、预防接种等情况,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
至少进行6次血常规检测、4次听力筛查、3次视力筛查。
按照成本及人力计算约需200元,720人6年需要经费14.4万元,平均每年需要经费2.4万元,所需经费在25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所占比例为约为10%。
根据工作完成任务数和完成质量经过考核兑现经费补助。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保障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督导检查、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开展。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0-6岁儿童保健管理服务任务。
七、督导考核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时,都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纳入重点卫生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占工作任务一定比例的分值进行考核。
(二)各级卫生部门和各专业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时,重点考核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
(三)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开展对每个人员的量化绩效考核工作。
要根据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分工,分解任务,落实到人。
要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重点指标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要与机构内部收入分配经费支付相挂钩,推行绩效工资制,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