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辞退(解聘)管理流程
员工聘用与解聘制度、流程

员工聘用与解聘制度、流程一、招聘工作1、用人需求的申请和审批⑴公司各部门、分院每年年初须将预计的人员编制情况书面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审核。
由人力资源部审核部门人员编制后,交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2) 公司及分院遇有增编岗位需求时,须填写《增编岗位需求申请表》,并按缺编岗位的审批流程逐级报批,经总经理审批后方可执行。
2、发布招聘信息人力资源部根据审批后的《人员需求审批表》中相关信息编写工作说明书,并负责招聘职位的发布、添加、刷新、停止等事务性工作。
应聘简历经筛选、分类整理后,存入公司应聘人员信息库。
3、预约面试⑴人力资源部根据需求情况预约面试,负责通知应聘人员面试时间及地点,并在简历上标明预约情况、面试时间、职位,并做人数统计。
⑵初试①面试人员在前台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
②人力资源部主任与应聘人员面谈并审核其相关证件原件,根据各岗位任职要求进行面试、笔试、技能测试。
③合适人选推荐部门复试。
④由部门主管领导复试后在《应聘人员考核审批表》上签署书面意见。
⑶复试初试合格后,根据岗位需要安排部门上级主管领导进行复试。
4、录用审批⑴通知入职公司入职员工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通知入职时间,并统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
入职准备包括:各类证件(身份证、学历证、资格证)原件、复印件、1寸照片2张。
二、新员工入职1、无薪培训期、试用期(一)新员工进入公司前7天为培训期,此期间离职的不计算工资;培训期后,经考核、入职体检合格的,按第1天起计算试用期,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第8-15天离职的,从第8天起计算工资,以基本工资结算。
(二)试用期间,新员工与公司可随时解除合同,互不给予赔偿(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时除外)。
入职不满一个月离职的员工,除(一)特殊规定外,工资结算均按实际考勤天数计算,同时需支付入职体检费用。
注:(一)(二)中所述“离职”包括辞职和辞退。
(三)试用期考勤规定:有旷工一天或迟到、早退累计3次者予以辞退。
公司员工辞退管理流程

公司员工辞退管理流程公司员工辞退(解聘)是一项敏感而又必要的管理决策。
在一些情况下,公司可能需要结束一位员工的工作关系,这可能是由于业务需求、员工不符合公司期望或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
因此,为了确保该过程合法、合规和公正,公司需要制定一套员工辞退(解聘)管理流程。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员工辞退(解聘)管理流程,供参考。
1.准备工作在决定辞退员工之前,公司应该仔细评估情况,确保辞退是确实必要的并符合公司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
管理层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和信息,包括员工的表现、记录和违规行为(如果有的话),以便能够与员工进行沟通和解释。
2.面谈通知公司应当安排一次面谈,与员工进行沟通。
在此面谈中,应当明确告知员工被辞退的原因和背后的具体事实证据,以确保员工在辞退决定方面获得透明和公正的信息。
此外,该面谈应当由至少两位管理人员参加,以确保有第三方在场见证和记录。
3.解释权益在面谈过程中,公司应当向员工解释其可能享有的权益,如工资支付、年假结算、社会保险金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福利。
同时,还应提供员工解除合同的书面解释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4.书面通知公司应当在面谈后向员工发出书面辞退通知,并明确说明决定的依据、原因和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还应当让员工了解申诉流程,以防员工对辞退决定不满或希望申诉。
5.申诉机会为了确保公正和客观,公司应当提供适当的申诉机会。
这可能涉及请员工提供书面的辞职理由或听取员工的口头申诉。
公司应当设立一个专门的申诉处理程序,确保每个申诉都得到认真考虑和处理,并尽快做出结论。
6.解决方案如果员工的申诉得到核实,公司应当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决,以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如果申诉被驳回,需要向员工解释并提供相关的具体事实依据。
7.办理辞退手续如果公司决定坚持辞退决定,必须依法依规办理员工离职手续,包括解除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注销、支付最后工资和福利等。
8.离职交接在辞退员工后,公司应当确保顺利进行离职交接,将相关的工作和责任交给其他员工或招聘新员工。
员工离职管理制度方案5篇

员工离职管理制度方案5篇员工离职管理制度篇11目的:为规范公司离职员工管理工作,确保公司和离职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主要内容3.1职责行政人事部负责员工离职审批离职手续办理,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的离职审批,工作交接,并配合行政人事部办理相关手续。
3.2定义3.2.1合同离职:指员工与公司合同期满,双方不再续签合同而离职。
3.2.2员工辞职:指合同期未满,员工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工作。
3.2.3自动离职:指员工因个人原因离开企业3天以上,包括不辞而别或申请辞职但未获公司同意而离职。
3.2.4 解除劳动合同:1)员工不能胜任其工作岗位,经培训或调岗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2)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公司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公司与员工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4)公司因不可抗力等原因的(需按《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执行)。
5)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情况。
3.2.5 公司辞退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的。
4)员工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公司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公司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公司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6)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情况。
3.3 工作程序3.3.1 合同离职3.3.1.1行政人事部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30日,将《劳动合同续订/终止意向书》送达员工本人,员工须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表达自己的意见反馈至行政人事部,否则视为员工自愿终止劳动合同。
3.3.1.2终止劳动合同的,行政人事部向员工发出《终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员工按公司规定的时间和项目完成交接工作等事项后方可依法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2020年员工辞退(解聘)管理正规流程制度

2020年员工辞退(解聘)管理正规流程制度做好辞退管理避免劳动争议近年来,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飙升,其中劳动合同解除方面的矛盾尤显突出,这就要求用人单位的HR对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程序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以妥善应对和解决该块领域纷繁复杂的劳动争议。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的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通过实践分析,将劳动合同的解除归纳为三类: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下面侧重就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程序注意事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论述。
一、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概念和情形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俗称“辞退”,辞退是指用人单位首先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是员工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非自愿性结束。
辞退,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员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使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稍有细节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劳动争议,影响被辞退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的形象、声誉,置用人单位于风险之中。
从实践来看,如何做好辞退管理,更好的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已经成为HR的现实课题。
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分为:过失解除和无过失解除。
过失解除是指用人单位对那些违反企业规章制度或违法犯罪或因工作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员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一种行政处理措施。
无过失解除是指用人单位对那些无主观过错的员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行为。
1.过失解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员工离职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公司员工离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离职管理,确保离职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司利益和员工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离职管理,包括辞职、解聘、合同到期、退休等形式的离职。
第三条公司建立离职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离职管理制度、审查离职申请、解决离职问题等工作。
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在正常合同期限内完成工作任务,提前解决离职手续。
第五条公司员工离职必须经过公司审批,未经公司批准不得离职。
第六条离职员工应当认真履行离职手续,如有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条离职员工必须保守公司机密和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公司的技术、业务和客户信息。
第八条离职员工享有应有的离职待遇,包括工资结算、离职证明、劳动关系转移等。
第二章离职申请第九条员工提出离职申请时,应书面向公司提出申请,说明离职原因和离职日期。
第十条公司在收到离职申请后,将组织离职管理委员会审核,并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一条离职申请需要公司批准,未经公司批准不得离职。
公司有权根据实际情况拒绝离职申请。
第十二条如离职申请被批准,员工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离职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离职程序第十三条公司发出离职批准后,员工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离职程序办理离职手续。
第十四条离职员工应当清算工作任务,交接相关资料,并如实记录在职期间的工作经验。
第十五条离职员工应当清算工资待遇,包括向员工结算工资、假期补偿、奖金等。
第十六条离职员工应当办理离职证明等相关手续,并交还公司财务、设备等物品。
第十七条离职员工应当提交离职报告,对在职期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第十八条离职员工应当完成与公司之间的清账工作,包括清偿借款、返还物品等。
第十九条离职员工应当遵守公司保密协议,不得泄露公司机密和商业秘密。
第四章特殊情况的离职第二十条如员工因病、伤、婚丧、生育等特殊原因需要离职,应向公司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一条公司在接到员工特殊离职申请后,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公司解聘员工的流程

公司解聘员工的流程一、前言。
在企业管理中,解聘员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解聘员工不仅涉及到员工个人的权益,也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稳定。
因此,公司在解聘员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正,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二、解聘员工的程序。
1. 确定解聘原因。
首先,公司需要明确解聘员工的原因,解聘原因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履行工作职责不力、严重失职渎职、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等。
在确定解聘原因时,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确保解聘原因充分合理。
2. 内部协商与审批。
在确定解聘原因后,公司需要进行内部协商与审批。
相关部门需要对解聘原因进行审查确认,确保解聘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同时,公司领导也需要对解聘决定进行审批,确保解聘决定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 解聘通知。
经过内部协商与审批后,公司需要向员工发出解聘通知。
解聘通知应当明确解聘原因和解聘决定的依据,同时告知员工解聘后的权益和义务。
解聘通知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进行,但需要确保通知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 解聘过渡。
在发出解聘通知后,公司需要与员工进行解聘过渡工作。
解聘过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结算员工工资和福利、办理员工离职手续、交接工作资料等。
公司需要确保解聘过渡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
5. 解聘后的跟进。
解聘员工后,公司需要进行解聘后的跟进工作。
公司需要妥善处理员工的离职手续,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公司也需要进行解聘决定的跟进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解聘流程,提高解聘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结束语。
解聘员工是一项非常敏感的工作,需要公司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解聘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公司在解聘员工时,需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权益,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同时,公司也需要不断完善解聘流程,提高解聘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解聘员工流程

解聘员工流程
解聘员工是每个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都会面临的挑战。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解聘员工流程,以确保过程既公正又合法。
一、评估和决策
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目标,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裁员。
确定需要解聘的员工,这通常基于业绩、行为、工作态度、部门重组或经济性等因素。
二、准备和沟通
与需要解聘的员工进行面谈,通知他们解聘决定,并了解他们的反馈。
在面谈中,解释解聘的原因,并确保员工明白决策的依据。
提供必要的解聘赔偿,如提前通知、支付未结算的工资和福利等。
三、处理法律和道德问题
确保解聘决定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法规定,特别是关于裁员补偿和提前通知的规定。
确保解聘过程公平、公正,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或骚扰。
遵守劳动合同中的条款,特别是与解聘有关的条款。
四、记录和报告
记录解聘决策和过程,包括面谈记录、解聘赔偿等。
报告解聘决定给相关部门,如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等。
收集和保留所有与解聘有关的文件和记录,以备将来可能的法律或审计要求。
五、后续关怀和支持
为被解聘的员工提供职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鼓励他们在离开公司后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帮助他们建立专业的人际关系网络。
在适当的时候,邀请他们回来参加公司的活动或庆祝活动。
总之,解聘员工是一个敏感的过程,需要谨慎处理。
通过遵循上述流程,可以尽量减少冲突和负面影响,同时维护公司的利益。
员工离职与解雇程序

员工离职与解雇程序1. 离职程序1.1 主动离职1. 员工向直属经理递交书面离职申请。
2. 直属经理与员工进行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是否有解决的余地。
3. 直属经理将员工的离职申请提交给人力资源部门。
4. 人力资源部门核实员工的离职申请,并与员工签订离职协议。
5. 公司进行离职手续办理,如结算待遇、交接工作等。
6. 员工离职后,公司将员工的离职信息存档。
1.2 被动离职1. 公司相关部门决定对员工进行离职处理。
2. 直属经理与员工进行离职面谈,向员工说明离职原因。
3. 公司与员工协商解决方案,如合同到期可以续签,岗位调整可以重新安排工作等。
4. 如果无法解决问题,公司将与员工协商离职条件。
5. 公司办理离职手续,如结算待遇、交接工作等。
6. 员工离职后,公司将员工的离职信息存档。
2. 解雇程序2.1 纪律处分如果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其他纪律要求,公司通常会先进行纪律处分,例如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等。
程序如下:1. 公司相关部门获悉员工违规行为后,进行调查收集证据。
2. 如果证据确凿,公司与员工举行纪律处分听证会。
3. 公司根据听证结果,决定给予员工何种纪律处分。
4. 公司记录纪律处分决定,并告知员工。
5. 如果员工在一定期限内没有改正行为,公司可以继续考虑解雇措施。
2.2 解雇程序1. 公司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收集证据,确保解雇的公正性。
2. 公司与员工举行解雇听证会,员工有权提供辩解意见。
3. 公司根据听证结果,决定是否解雇该员工。
4. 公司向员工发出书面解雇通知,并解释解雇原因。
5. 公司办理解雇手续,如结算待遇、收回公司财物等。
6. 公司将员工的解雇信息归档,并做好其他相关记录。
3. 法律依据与注意事项公司应确保整个离职与解雇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公司应妥善保管员工的离职与解雇文件及相关证据。
公司应遵循合同约定和公司政策,处理员工的结算待遇等事宜。
公司应尊重员工的权益,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