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与中国动画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

浅析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

不 论 是 男 女老 少 ,都 有被 吸 引 的地 方 。 日本 的长 篇动 画 他们 都 当 做 电视 剧 来 做 , 每 一 个环 节 都 处 理 的相 当精 彩 , 例 如 说 日本动 画 的人物 设 定 ,基 本 是脸 部 描 写 的 比较 细腻 ,肢 体 的设 计会 简 单 化 ,理 想化 ,这样 绘 制走 路 、 跑 、跳 的运 动规 律 时会 省 时省 力 , 我 们 绘 制运 动 规律 或 者上 色 的 时候 都知 道脸 部 的 动 画很 好做 ,而 肢 体 设 计 复杂 的话 运 动规 律 也会 随 之 困难 ,这 也 是 日本 动 画产 量 高 的一 个 原 因 。再有 在 日本 动 画人 物 设计 时 每个 主 角或 者配 角 都 非常 有特 点 ,个性 很 鲜 明 ,例 如主 角 的衣 服或 帽 子有 明显特 征 , 人物 的 招牌 手 势等 ,让 观众 看 完就 有深 刻 印象 。而 国产 动 画 中的 人 物设 计 趋 于 写 实化 。无论 是 身 体 、面 部 、 衣服 甚 至 到衣 服 褶 皱 都 设 计 的淋 漓尽 致 , 因此 在 绘制 时有 一 定 的 困难 性 。 国产 动 画 在 设定 主 角和 配 角 时鲜 明对 比不够 ,观 众 看 的过 程 中 印象 不够 深 刻 。还 有 中 国动 画影 片 面 向主 要针 对 于 儿童 ,面 对 的人 群层 面 过 于局 限 。近 些 年来 很 多动 画 爱 好者 都在 这 个方 面 努 力 中 ,近 几 年 的动 画 作 品面 向观 众 人 群也 扩 大 了 ,很 多影 片在 成 年人 中也提 高 了观 赏 兴趣 。 第 二 , 日本 动 画 盛 行 的原 因是 因 为 影 片 的色 彩运 用 及 背 景 和 场 景 的 设 计 ,如 宫 崎 骏 大 师 的 《 哈 尔 的移 动 城 堡 》 《 千 与 千 寻》 《 幽 灵 公 主 》 ,在 日本 动 画 场 景 中 ,无 论 是 草 木 种 类 还 是 山 川 河 流 , 都 会 绘 制 的 非 常 细 致 ,虚 构 的 风 景 都 变 成 仙 境 ,包

从日本动漫看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

从日本动漫看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

摘要:动漫作为一种无论男女老少都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现已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而动漫行业中,又以日本动漫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通过对日本动漫成功的辩证分析,揭示中国动漫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可供优化的方案。

关键词:日本动漫中国动漫建议从日本动漫看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张雪莹尹捷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中图分类号】J2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2-0103-0220世纪末,日本动漫迎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春天,其影响之广令世界侧目。

千禧之初,动漫产业更是一跃成为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甚至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也打出动漫外交牌,其突出的成就可见一斑。

如今,它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娱乐方式,在各大洲都有着许多忠实的fans ,那么,日本动漫为何如此成功的?它有什么局限性?相比之下中国动漫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中国动漫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本文将就上述问题展开论述。

1、日本动漫概况日本动漫自1917年发展至今已有90余年的漫长历史。

经过一批批动漫人的长期探索,其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享誉全球的制作技术。

可以说,当前堪比日本动漫的仅有屹立不倒的迪斯尼、皮克斯和梦工厂等老牌劲旅,而它们在全球所占市场份额也是远远小于日本动漫所占的60%[1]。

日本动漫的成功并非偶然。

在长期的探索与尝试过程中,制作人们正是凭借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出色的制作技术和适合的产业结构,逐步将日本动漫推上风口浪尖,使其变成一种无处不在的娱乐方式。

1.1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大部分的影视、文学作品都是凭借变幻莫测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的,动漫亦是如此。

例如在日本十分流行的《海贼王》以及在中国观者甚众的《火影忍者》,再比如《犬夜叉》和《钢之炼金术师》,其故事情节均是一波三折。

即便故事的结局在观众眼里一目了然,但在草帽海贼旗(《海贼王》男主角路飞的海贼团的旗帜)和木叶标志(《火影忍者》里的一个忍者村的标志)下聚集的人依旧越来越多,而拥护犬夜叉(《犬夜叉》的男主角)和艾尔利克兄弟(《钢之炼金术师的》的两位男主角)的人也是有增无减。

国漫与日漫中国与日本的动漫文化交流

国漫与日漫中国与日本的动漫文化交流

国漫与日漫中国与日本的动漫文化交流国漫与日漫 - 中国与日本的动漫文化交流动漫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中国和日本无疑是动漫制作和影响力最大的两个亚洲国家。

中国有着悠久的动画历史,而日本则以其独特的动漫风格而闻名于世。

两国动漫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仅为两国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还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日本动漫文化的交流互动,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动漫产业的发展1. 中国动漫产业的崛起中国动画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然而,在长期的发展中,受限于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国产动漫产业一直未能真正崛起。

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和资金的大幅提升,中国动漫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优秀的动漫作品如《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海外市场斩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2. 日本动漫产业的繁荣相较于中国,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非常成熟。

从上世纪50年代的《鉄腕アトム》(《铁臂阿童木》)到现代经典作品如《涼宮ハルヒの憂鬱》(《凉宫春日的忧郁》)和《進撃の巨人》(《进击的巨人》),日本动漫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全球观众。

同时,日本动漫产业还以其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例如衍生产品和主题公园,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商业化道路。

二、文化交流的机会1. 动漫展览和交流活动为促进动漫文化的交流,中国和日本定期举办各种动漫展览和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吸引着来自两国的动漫爱好者和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分享创作经验、展示作品和交流思想的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中国和日本的动漫人才得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2. 动漫影视合作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动漫影视合作也愈发频繁。

例如,《火影忍者》和《死神》等日本知名作品曾被改编为中国电影或电视剧,在两国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同时,中国和日本的动漫制作公司也积极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动漫项目,以满足观众对不同类型和风格动漫的需求。

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随着日本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开始喜欢和关注日本动漫作品。

日本动漫不仅在动画制作上有着独特的特点,而且在创作和故事情节上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日本动漫的特性,并分析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首先,日本动漫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化与创新的特点。

不同于西方的卡通风格,日本动漫在绘画风格上追求更多的细节和精致,人物形象和背景设计上更加精美,颜色运用更加鲜艳。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而中国动漫在艺术风格上常常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需要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创新与多样性,以形成更具吸引力的作品。

其次,日本动漫在创作和故事情节上具有深度和情感的特点。

日本动漫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细腻而且富有感染力的描写,打动观众的内心。

动漫创作者们善于剖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将现实社会的问题与观众的情绪相结合,给人以思考与沉思的机会。

与此不同,中国动漫在创作和故事情节上往往比较功利,追求商业收益,较缺乏深度和情感的表达。

中国动漫创作者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创作内涵,注重情感交流,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此外,日本动漫在题材和受众群体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无论是治愈系、科幻系还是战斗系,日本动漫都能够涵盖各个领域,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

而中国动漫常常陷入廉价偶像剧和玛丽苏题材的窠臼,较少涉及各类题材和展现多样性的尝试。

中国动漫应该鼓励创作者们敢于挑战和创新,丰富题材选择,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

最后,日本动漫在营销和推广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日本动漫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影视制作、音乐发行、周边产品等方面的内容。

不仅如此,日本动漫作品还通过电视、电影、漫画杂志、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向观众传播。

而中国动漫在营销和推广上仍需加强,需要整合资源,拓展市场,以提高动漫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日本动漫以其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深度与情感的创作和故事情节、多样化的题材与受众群体,以及丰富的营销和推广经验,对中国动漫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

中日动画对比

中日动画对比

中⽇动画对⽐众所周知,中国动画在80年代末、尤其是88~90年的黄⾦时期内,中国动画可以说达到了⿍盛时期,然⽽今年来,在众多国外引进的动画,尤其是⽇本动画的冲击下,中国国产动画正在逐渐衰弱。

那么为什么今年来⽇本动画会如此受青睐⽽国产动画却遭冷落呢?我就对以下多个⽅⾯进⾏分析⽐较。

1.发展概况中国动画: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五⼗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

1957-1966是美术电影⿍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

1958年增添了⼀个新的品种-剪纸⽚。

1960年创造了⽔墨动画⽚。

1961年⾄1964年拍摄的⼤型动画⽚《⼤闹天宫》(上、下集),是这⼀时期重⼤作品之⼀,在世界上产⽣⼴泛影响。

在“⽂化⼤⾰命”⼗年浩劫中(1966-1976),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极⼤地影响了这⼀事业前进的速度。

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产。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年⽽摄制的《哪吒闹海》,是⼀部宽银幕动画长⽚,这部被誉为“⾊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

80年代前,中国动画还只是被称为“美术电影”,80年代后才真正的被称为“动画”。

之后就是各种的探索阶段, 1988-1990可算是中国动画的黄⾦时代,既有《⼩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的积累,⼜有《⿊猫警长》、《葫芦兄弟》这样有所创新的动画⽚,中国的动画事业前景⼀⽚光明。

然⽽90年代后,中国动画却出现了⼤的倒退,“动画⽚”显然成了“⼉童⽚”,⽆创新的体裁却刻意模仿国外动画,失去了⼤⽚的市场。

⽇本动画:战前草创期——1917~1945年。

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后期则由于⽇本军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本军国主义的路线。

战后探索期——1945~1974年。

这个期间许多⼈常识不同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俗的,应有尽有。

日本动漫的发展对中国动漫的影响

日本动漫的发展对中国动漫的影响

日本动漫的发展对中国动漫的影响如今中国的青少年十分喜爱日本的动漫,国产的动漫却不受重视,中国本可以说是亚洲动画产业的先锋,早期也有不俗的成绩,可现在却远不及日本的发展,当然,现在有许多中国动漫人模仿日本和美国的动画,结果却并不受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喜爱。

对比中国早期动漫的成功,日本动漫的发展史,以及中国动漫的现状,我们觉得中国应该意识到,中国动漫不是只给小孩子看的动漫,不是什么不务正业,中国的动漫只有融入中国元素,有真正的中国特色才会有无限的发展。

中国早期优秀的动画1. 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2. 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

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自从二十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日本动漫一直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并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日本动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粉丝,使其成为了一种跨文化传播和影响的文化形式。

本文将从日本动漫的特点和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两方面进行探讨和讨论。

日本动漫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与其他国家的动漫产业区别开来,也为日本动漫赢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首先,日本动漫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是其最著名的特点之一。

无论是角色形象的设计还是画面的制作,日本动漫都注重每一个细小的部分。

这种精细度不仅为动漫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增加了观众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其次,日本动漫通常具有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深度探索人性的主题。

这些故事不仅有治愈系的轻松作品,还有探讨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心理剧,使得观众可以在动漫中找到共鸣和启迪。

此外,日本动漫在角色的刻画上非常出色,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个性、动作和表情,让观众很容易对其进行情感投射,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日本动漫在内容和风格上的特点为中国动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中国动漫可以借鉴和发展日本动漫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注重细节,提高动画制作的质量。

这不仅需要提高动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也需要加强整个产业链的协作和配合。

其次,中国动漫应该积极挖掘深入人性和社会问题的主题,以多元化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

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和科幻题材等类型的丰富剧情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动漫的观赏价值和影响力。

此外,中国动漫应该加强角色的创作和塑造,创造更具个性化和可爱的角色形象,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射。

虽然日本动漫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中国动漫提供了很多启示,但中国动漫仍面临些许困难和挑战。

首先,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尚不够成熟,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由于受到国内市场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动漫的市场发展和IP运营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产业发展起伏不定。

各国动画产业发展分析

各国动画产业发展分析

各国动画产业发展分析动画产业是全球文化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收益,还能传播国家文化,提升国家形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动画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和欧洲等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情况。

一、美国动画产业美国动画产业一直以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等知名动画公司均在美国设有总部,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遍布的影响力。

美国的动画作品以题材广泛、制作精良、观赏性强而著称,从经典的《狮子王》到现代的《冰雪奇缘》,都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美国动画产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技术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高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等方面。

美国拥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和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保障动画作品的高质量制作和推广。

与此美国动画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和版权问题等。

日本动画产业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题材而闻名于世,其中的动漫产业更是受到全球年轻人的追捧。

日本动画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画面,吸引了无数国际观众。

《千与千寻》、《新世界纪元》等作品均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为日本动画产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日本动画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题材多样化、技术水平高和消费市场大等方面。

与此日本动画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高昂、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大和长期以来的文化输出难题等。

三、韩国动画产业韩国动画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崛起,如今已经成为亚洲动画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韩国动画多以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绘画风格著称,深受全球年轻观众的喜爱。

《宝莱坞大冒险》、《冰雪奇缘》等作品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中国动画产业中国动画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动画作品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中国动画产业增添了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动画与中国动画发展分析
在日本庞大的动漫产业链中,动画产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漫画产业是基础,一是确定核心粉丝,二是看受欢迎程度而后决定是否动画化。

而动画产业就大大扩展了粉丝人群,然后代言,周边等产业才成为可能,于是就大大增加了整个产业链的收益。

日本动漫产业的繁荣,很大程度是由于动画产业的繁荣。

二十世纪初,动画刚开始萌芽。

此时日本动画开始有了动画的影子,但主要用来是宣传军国主义,发展缓慢。

接着,动画也开始传入中国,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问世,这在世界电影史上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为新中国动画的发展揭开序幕。

二战过后,世界动画进入蓬勃发展期。

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受到热烈欢迎,动画制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有很多艺术佳作产生。

中国建国后,在政策的鼓励下,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直到文革前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尽管当时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这十多年里其数量和质量都是相当高的。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 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这段时期,除了出品美国技术的动画片外,中国动画人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艺术、水墨画、折纸艺术、木偶等等,把动画片的先进制作技术与中国引以为荣的的民族艺术相结合,使得中国动画达到了一个巅峰。

万氏兄弟倾力投入,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踊跃参与,中国动画前景可谓一片辉煌。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动画开始与中国动画拉开差距。

由于被誉为“日本动漫之父”的手冢治虫的大活跃,日本动画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动漫画,并开创了日本动画的商业模式和改造了动画的制作模式,大大节省了制作成本,从而大大加快了动画的发展。

而在中国,由于政治影响,动画发展就这样停滞了十一年,令到了中国动画元气大伤。

到了八九十年代,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而中国还未从文革的阴影里走出来。

那时,日本涌现大批SF动画,画技得到极大突破,而且开始输出动画。

输出动画意味着既可提高日本动画的名气,又可增加收入,这对日本动画发展太有帮助了。

同时期,不得不提的是另一位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

他们以剧场动画为契点创作了一系列“宫崎骏式”的大作,作品风格唯美自然,思想触及人的内心深处,在世界动画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动画又开始了新的旅程,但是,文革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却是无法改变,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建国初的那种强劲气魄已不复存在。

所幸的是改革开放后这二十年随着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稳定,中国动画又开始了发展,数量上去了也有了优秀的作品出现,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不复存在,形式、手法、题材都没有突破,还是继续保留着原来的风格,没有创新,中国动画只好靠数量和外国的动画片来填充市场的空缺。

日本动画和欧美动画趁机“入侵”,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市场。

当然,这段时期还是有不少的精品,如《葫芦兄弟》等,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普遍脱离不了幼稚化这样一个特点,缩小了中国动画普及范围,并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认为动画都只是给
小孩子看的。

九十年代至今,发展到现在,中国动画已经完全没法跟日本比了。

日本的动漫和周边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动漫的种类、形式、题材以及从业人员发生了明显的细化。

随着动画风格的多样性,日本动画进入细化阶段。

日本动画产业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独特商业运作体系,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中国,随着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窘迫处境和不足,开始了各式各样的探索与尝试。

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之后,1999 年中国结合着自己的传统神话传说制作了一部里程碑似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同年还制作出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我为歌狂》等。

从这几部作品来看,中国动画已经开始注重动画片的性质向“市场经济”转型,花大量的心思摆脱幼稚色彩制作适合大众口味的动画,但仍远远不够。

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投资大,收入少,产量少,题材内容缺乏新鲜感等,大大制约了动画的发展。

此后,或许是资金问题,中国动画就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大作了。

下面就来说说现在中国动画发展的问题吧。

1)幼稚化。

这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吧?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动画就是幼稚的,只适合小孩子看。

然后站在动画制作者的立场,不幼稚的动画没市场;站在广电总局的立场,动画是小孩子看的所以审查一定要严。

于是就恶性循环了。

当人们把《喜羊羊与灰太狼》当做中国动画发展的希望时,我只能无奈地“呵呵”。

2)制作问题。

我很不明白,在技术方面我们并不差啊,为什么动画画质一直没提升呢?我更不明白,明明2D都做不好,为什么这么喜欢制作3D动画呢?2D已经做得难看了,做成3D更加难看,你看,好好一个《秦时明月》就这样被你们毁了。

除了画质,还有音乐,配音。

是的,你拍幼稚动画用儿歌是对的,可我没听过这样难听的儿歌;是的,你拍幼稚动画用童声配音是对的(虽然日本基本上没有童声配音),可为什么我听得那么模糊,那么尖锐刺耳,而且声音都是差不多的。

你们就因为是给孩子看的就可以敷衍了事吗?!!3)题材问题和教育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日本动漫有很多是借用了中国的典故的,可是中国自己却不运用自己的优秀文化,这不是很讽刺吗?你看看,现在中国的动画,除了动物还是动物,其实不是动物的还是有的,只是太少而且也不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事。

政府大力支持动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强大的宣传能力,所以,如果你制作“红色”主题的、公益的或有国民教育意义的动画,政府是很乐意掏钱的。

可是,这样产生了很多粗制滥造的动画,名字我就不说了,反正看了也只会说“呵呵”。

对于教育意义,中国的动画人貌似没什么在意,因为有1做前提,所以做得让孩子觉得好看就够了。

唉,这样中国动画又怎么能发展呢?4)商业模式。

我觉得中国动画不能发展起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赚不了钱或者赚不多。

为什么日本动漫产业能赚那么多钱?因为它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中国的动漫产业是断层的。

经过一大批漫画人的努力,中国漫画发展得非常好,就漫画质量来说我真心觉得并不比日本差多少,可是那些优秀的作品为什么不能动画化呢?它们明明已经有了一大批粉丝了。

为什么又要搞那些垃圾的原创动画呢?这样做观众少了就不是连产业链最赚钱的周边都做不成了吗?我不明白。

现在日本动漫已经逐渐走向衰落,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虽然至今还存在着大量的弊病, 但是我们技术并不落后,又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欣赏到更多中国自己的精彩动画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