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2掌握文言断句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2掌握文言断句
(选自《鸿门宴》)
技法演示: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有说话者,
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五处,再结合其他方法断句。
断句参考: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典例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 号。
考向(五) 看结构,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 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如教材示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选自《劝学》)
技 法 演 示 : 文 段 中 , “ 吾 尝 …… 矣 , 不 如 …… 也 ” 和 “…… 而……,……非……也,而……者……”是两组很整齐的对称句式,并 且形成正反对比的对称结构。这些对称或正反对比的结构,都是我们断 句的关键点。
考向(三) 看虚词,找位置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
们的前或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
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关注虚词就
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意变得一目了然。常见的情况有:
类别
断句技巧
常见虚词
发语词 常居于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这段话是贾谊对国家形势的判断。针 对有人向皇帝进言说天下已经安宁,贾谊用打比方的办法提出了自己的 看法,明确指出这种说法的错误。分析文段,找出其中的标志性虚词, 如“也”“者”“者也”,将其中的一些明显的地方进行断句。)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原卷版)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2·北京丰台·七年级期末)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止.有剩骨”中“止”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B.止.增笑耳C.望梅止.渴D.适可而止.2.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没有了,两只狼却依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理解:骨头都扔完了,屠户还是没能甩掉狼。

一个“矣”字,拉长了屠户内心的恐惧。

【乙】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翻译:屠户于是奔过去躲藏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理解:屠户这时已经识破两只狼相互配合来诱惑他的诡计,于是他果断地丢掉幻想,决定抵抗。

3.好的文学作品往往在生动刻画形象的同时,还能带给读者深刻的启示。

请结合对《狼》及【链接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将表格填写完整。

【链接材料】鼠好夜窃粟①。

越人置粟于盎②,鼠恣啮③,且呼群类入焉。

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④溺死。

(《越人溺鼠》)注:①[粟]谷子,小米。

①[盎]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

①[恣啮](zì niè)放肆地咬。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 专题05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有答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 专题05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有答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专题05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

6.解释各组中划线的词的含义。

①乃复进: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裂其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自是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而置之其坐D.自是之后8.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chì)见③。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④惶惶⑤,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令誉:美名、荣誉。

②语:告诉。

③敕见:皇帝下诏书。

④战战:害怕得发抖的样子。

惶惶:恐惧。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 文言句式(讲义)(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 文言句式(讲义)(解析版)

第0讲文言句式目录1.命题特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翻译,考查的是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文言虚词的翻译在试题上比较直观的就是第2小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以及第4小题“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是关于断句、理解文言文文意的试题其实是隐形地考查了文言句式的掌握程度,对于文言文而言,翻译是解决所有试题的基础。

2、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省略句、宾语前置、固定句式、主谓倒装等几种。

以《赤壁赋》为例文言句式(1)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4)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5)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8)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9)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考点一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且相如素贱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文言文阅读专题五: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专题五:文言翻译

《鸿门宴》
翻译
1.范增说项羽曰。
1.范增劝说项羽道。
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2.如今入了关,财物什么都不拿,也不宠幸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
女色,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3.沛公居山东(古今异义)时,贪于财 3.沛公住在崤山以东时,贪图财货,喜欢漂
货,好美姬。
亮的女子。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4.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
2.臣生当陨首(委婉), 死当结草(用典)。
2.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报效朝廷,死了也要 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满分展示】
考题 答案 评注
(2019·浙江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 不然。为考功郎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闽藩。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 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句中的“无毛发之用”使用了比喻的说法,意思是“没有 丝毫的用处”,在翻译时不能直译,只能改变表面意思, 用意译的方式翻译。
示例:师 者, 所以 传 道 受 业 解惑也。 ↓ ↓ ↓↓↓↓ ↓
译文:老师, 是用来 传授 道理、教授 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 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 词语,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更难,需要根据词语的 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
赂他们。
文中的“患”“吏”“受”“密”“赂”是单音节词,应换成 评注
双音节词“担心”“官吏”“接受”“秘密”“贿赂”。
3.调(调整)
规律总结:关注倒装句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5 文言文翻译综合知识68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5 文言文翻译综合知识68

分点突破五文言文翻译综合知识一、专项练习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

少勤学,弱冠得周敦颐、程颢兄弟诸书读之,恨不及登朱熹之门。

入太学,登淳祐元年进士第。

授江阴军教授,诸生守其榘度。

知台州,两辞,不许,趣命益严。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

约束官吏扰民五事,平重刑,惩哗讦,治豪横,节浮费。

期年之内,乞归田里者再,皆不许。

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庶几有补后学,使病废之身不为无用于圣世,不许。

御笔..曰: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兼崇政殿说书,造朝,侍缉熙殿。

彗出于柳,景纬应诏上封事不过悦人心而已。

百姓之心即天心也。

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

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则人不悦。

不公于己而欲绝天下之私,则人不悦。

夫必有是数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灾。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1)知台州,两辞,不许,趣命益严。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

(5分)译文:_被任命为台州知州,两次推辞,不被允许,催促的命令更加严厉。

到台州,将教化百姓改变习俗作为首要事务。

(2)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

(5分)译文: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解析】(1)知:任知州。

趣:催促。

化民成俗:教化百姓改变习俗。

以……为先务:将……作为首要事务。

以上每点1分,句意1分。

(2)闾阎:平民百姓。

糟糠:粗劣的食物。

厌:满足。

自如:和原来一样。

以上每点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

少年时勤奋好学,二十岁得到周敦颐、程颢兄弟的各种书阅读,遗憾不能到朱熹门下做弟子。

进入太学,淳祐元年进士及第。

任江阴军教授,学生都遵守他的规矩。

被任命为台州知州,两次推辞,不被允许,催促的命令更加严厉。

到台州,将教化百姓改变习俗作为首要事务。

限制官吏骚扰百姓五件事,公正判刑,惩办吵闹、攻击别人的人,整治豪强,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课内)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课内)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课内)一、阅读《咏雪》(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2、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4、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5、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答: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做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答: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答: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答:三、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四、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教然后知困.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件)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二部分 阅 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01 考点知识讲解 02 典型考题精析 01 中考真题精选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考情分析
考情:“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这一考点是丽水中考必考考点 ,而且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尤为注重。题型一般为选择与填空两种。内 容一般以七至九年级教材中要求掌握的160个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为 主。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的积累,熟读熟记。
考点知识讲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二)(2019绍兴)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题。(16分)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 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入京讼冤。 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 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 ,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 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 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考点知识讲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父早卒,遗腹生公/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会山水暴至/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D.尝至济源/尝贻余核舟一
考点知识讲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考点知识讲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10-14分)
考情分析
考情:丽水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考点一般有文言词语释义、断句、翻 译句子、理解与评析文章内容(含“炼字分析”)、与课内文言文比较 辨析等。考查形式一般是单篇课外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 苟、故、是故、是以、则、然则、或、况、而 况、且、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它 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2018金华、丽水第 17题“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中 “而”前面断开。
4.借助固定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
考点四:文言语句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 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别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 使语句通顺连贯。“信、达、雅”是翻译文言 文的最高要求:信——文意要忠于原文,如实 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题型
文意理解和辨析
选择 题
填空
《临川先生 断句
小品

文集》(节
杭 文笔
分析文言词句的表达 简答
选)
文言词句释义
填空 题
《跋吕侍 文意理解与分析
温 跋文 讲〈岁时
简答 题

杂记〉》
简答
文言句子翻译

简答 朗读设计及理由阐述


文言词语释义、文意 填空
杂史小 说
湖州 历史传 记
金华、 游记
丽水
《楚王 文言词句释义
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 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 面,而不用量词,翻 译时要把量词补充出 来
“一食或尽粟一 石”——吃一顿有 时能把一石粮食吃 光
“见渔人,乃大惊,
增补词 语或句 补 子成分
文言语句中常有省略, 翻译时要把省略的部
问所从来。具答 之。”——村里的 人看见渔人,就很
文言文里的一些虚词, 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 “吾妻之美我者, 删去不 作用,无实义,在现 私我也”——我的 删 译 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 妻子认为我美, 的词语对应,就可以 是偏爱我 删去不译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 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 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3.本题考查鉴赏词语。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 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揣摩人物语气,把握人物 情感,然后结合题干中所给示例进行解答。 “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表现了孙枝蔚要 儿子要读书就不要太爱惜书本,要语气坚决。 “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 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 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1.虚词能表达语气,突显作者的情感:比如 《岳阳楼记》中“感极而悲者矣”的“矣”字, 表达了迁客骚人面对恶劣环境的感伤之情。又 比如《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的“也”字,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 了作者得意的心情。
2.虚词能开启话题,起到标记语意转变的作 用:比如《醉翁亭记》中“若夫”“至 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若夫”是 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 “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 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 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 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这些转接词使得文章
调整语
底”——潭以

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

整块的石头
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为底
来调整语序
“乃重修岳阳 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比
楼,增其旧 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
制。”——于 引申词 多个意思,这些意思不是凭
文言文中单音词居多, 翻译时要将单音词翻 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 词
“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大 国的虚实是难以推 测的,我惧怕他们 有埋伏
4.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 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 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5.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 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 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
考点二:虚词意义和作用
(2)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 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因此,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 以判断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 示“我”);尔、汝、公、卿、君、若(表示 “你”);彼、此、其、之(表示“他”)。如 2018嘉兴第17题“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 若软绵掷诸地”中“之”为代词,故“之”后
【圈点·品味】 3.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 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4分)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须”是必须的意思,连 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
(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 调了要读书就不必太爱惜书本,表现了孙枝蔚 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第二部分 阅 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考试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的内容,评析主要人物、思想感 情、文化现象等。 3.理解浅易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中蕴 含的情感。 4.感受汉语语言特点,体会古诗文语言的表
2019年浙江省各地考题归纳
地 题材 考查内容

核心考点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爱1)惜盖书惜本是书有是能有力的力人之家(家富贵藏人书家者)藏所书的为人,所吾做的贫事人,我未们 遑穷人效没此有也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
凡是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 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 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 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 反问句等。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 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翻译 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 迹的文体。
五、序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比较 早,多叙述作者的意趣、写作缘由等,如《太 史公自序》等。赠序,即惜别赠言,内容多是 一些安慰、勉励的话。赠序有别于书序或宴饮 之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 发了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如《送东阳马生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 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 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 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 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 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 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 “生于忧患”“存乎疢疾③”,皆至言也。
方法 含义
具体阐释
例句与译文
“庆历四年春,
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
滕子京谪守巴
保留原 字、词及人名、地点、
陵郡。”——
文中的 谥号、度量衡单位等

庆历四年的春
词语 古代专有名词,翻译
天,滕子京被
时不宜改动,都要保
贬官做了巴陵
留原词
郡的太守
文言文里不少的词所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主
“全石以为
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
选择题
绝缨》 断句
填空题
《醉吐 文言句子翻译
简答题
相茵》 分析虚词的效果及人 简答题
物特质
文言词句释义
选择题
《洗心 断句
填空题
亭记》 赏析文言词语
简答题
文意理解
简答题
《涑水 文言词句释义
选择题
【分析解读】 1.考查范围:以课外文言文为主,部分地市 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考查形式:浙江省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形式 以选择、填空及简答为主。考查的根本能力是 对于文言文语篇的理解,考点一般为词语释义、 句子断句、句子翻译、文意理解、人物形象分
【释义·懂文】
1.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 “示D”“谕”最恰当的义项。(2分)
(1)示____
A.上B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C.表示
B.给人看 D.教导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辨析能 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 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 义。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 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方法指导
考点三:文言断句
1.根据句意。划分节奏,阅读全文,了解文 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是断句的先决条 件。其次,再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每个词的意 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然后把词 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意思。最后,据此断句。
(1)找出动词或形容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 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 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 从而断句。如2018杭州第18题“化人坛四面 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中“断” 是动词,可在“断”前断一处。
(4)知人论世,提取要义,分析情感和观点。 作者背景、写作背景等也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
考点六:文体特征整理 文言文里的特殊文体:书、铭、说、记、序、 表 一、书 书,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它以书信的形式记 事陈情,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 诸葛亮《诫子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铭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 诫之意。 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
01
文言文文体知识讲解及常考题型
02
典型考题精析
03
中考真题精选
方法指导
考点一 :实词解释
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 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 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