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命门学说
认识命门学好两手攀足固肾腰

认识命门学好两手攀足固肾腰腰腿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与肾虚有关,治疗方法有导引、按摩、药物等等。
运动实践证明,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套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养生方法,其中两手攀足固肾腰正是防治腰腿痛的有效方法。
那么,为什么两手攀足可固肾腰,防治腰腿部疾病呢?本文拟从中医养生角度,对命门和肾,以及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功法动作进行深入研究,拟揭开其功法原理和练习要领,为学好和练好健身气功服务。
一、认识命门命门一词,始见于《内经》,谓“命门者,目也。
”(《灵枢?根结》)自《难经》开始将命门作为内脏提出后,命门就被赋予“生命之门”的含义,认为命门是人体先天之气蕴藏之处,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
关于命门的部位,历代医家多有争论,提出种种见解,归纳起来,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右肾为命门者:认为肾有两枚,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之说,始自《难经?三十难》,此后,晋?王叔和《脉经》、宋?陈无择《三因方》、严用和《济生方》,明?李梃《医学入门》等均遵此说;两肾俱称命门者:如明吴抟否定左为肾,右为命门之说,提出“两肾总号为命门”。
“夫两肾固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关,虽为水脏,而实为相火寓乎其中,愚意当以两肾总号命门。
”(《医学正传》)明?张景岳更明确提出“两肾皆属命门”。
“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
以一统两,两而包一。
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
”(《类经附翼?求正录》);两肾之间为命门者:以命门独立于两肾之外,位于两肾之间的首倡者,为明?赵献可。
他根据《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认为“此处两肾所寄,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官,其右旁即相火也,其左旁即天一之真水。
”(《医贯?内经十二官论》)这种观点一直影响到清代,如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林佩琴《类证治裁》,张路玉《本经逢原》,黄宫绣《本草求真》等均宗此说。
肾间动气为命门者:此说虽然也认为两肾中间为命门,但并不是有形质的脏器,而是两肾之间的一种对机体具有发动作用的原气,即动气。
『名医经验』孙一奎命门动气学说浅析

『名医经验』孙一奎命门动气学说浅析孙一奎(1522—1619年)安徽休宁人,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为汪石山的再传弟子。
汪石山虽然遥承朱丹溪之学,然又受到东垣学说的影响,而善用参、芪,注重营卫。
孙氏虽为丹溪之再传弟子,然其并不学习朱氏的“阳有余阴不足论”,而在学术上擅长温补。
其三焦命门学说充分发挥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且能自出机杼,并与临床辨证施治相结合,具有巨大的人研究价值。
故作此浅析,以资交流。
命门的位置命门一词,最早出自于《内经》。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日:“少阴之上……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日阴中之阳。
”《内经》中认为,命门的所在是精明穴,为目窍。
命门是生命之门,神明之户,目窍是精气所出之处,是谓“命门者,目也”。
然而,对于命门的位置,历来争议颇大,《难经》则认为命门的位置在于右肾,同时指出命门与肾的关系十分的密切,即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二者相通,密不可分。
孙一奎继承了《难经》的思想,并且同时引用了朱熹、邵雍等大师的观点,指出“命日动气,又日原气”,即肾间动气为人身之太极的结论。
他认为命门居于两肾之间,但并不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所以既无动脉之形诊,又无经络之所指。
其次,他认为命门的位置,虽在于两肾之间,即命门穴所在之处,但仅仅是肾间动气之所在,是一种生生不息、造化之枢机而已。
命门动气之来源与作用孙一奎认为原气来源于先天,由父母之精相合而化生,在胎儿孕育期间即已经存在,人之所以生存,“赖此动气为生生不息之根,有是动则生,无是动则呼吸绝而物化矣”。
《医旨绪余》中指出:“盖人以气化而成形者,即阴阳而言之。
夫二五之精,结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瓣分开……名日动气,又日元气……”。
《赤水玄珠·肾无痘辨》中强调呼吸根于肾间动气,而呼吸之气对于生命来说,又是不可缺少的。
其与原气、宗气密不可分的。
《灵枢·邪客篇》日:“五谷人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行呼吸焉。
略论明代命门三家学说_张宇鹏

现 代 中 医 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5 ·
理 论 探 析
略 论 明 代 命门三家 学 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宇鹏
*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
摘 要: 明代命门学说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 其中以孙 一 奎、 赵 献 可、 张景 岳 三 家 的 理 论 最 为 完 善、 成 熟, 代
自金元之后, 中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宋 明理学的影响, 命门、 元气、 相火等理论也成为医家 竞相的热点话 题。 明代 很 多 医 家 的 著 作 中 都 论 及 命门, 如李时珍、 虞抟、 李梃等, 而其中以孙一奎、 赵 献可、 张景岳三家的理论最为完善、 成熟, 代表了命 中国中医 门研究的最高成就。三家思想各有不同, 研究院的 孟 庆 云 研究 员 曾 将之 分 别归纳 为“命门 ” 、 “君主命门” “水 火 命门” 动气 和 三 种 学说。如 此 命名确深得三家之要旨,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 三家学说的学术特征。 1 “命门动气” 孙一奎的 说 孙一奎是命门三大家中最早的一位, 首先着手 于命门理 论 的 总 结 与 提 炼 工 作, 创立“命门 动 气 ” 学说, 极 富 新 义, 具 有 非 常重 要 的 理 论 价 值。 此 后 的赵献可、 张景岳 所 阐 发 之 命门理 论, 也都是在孙 氏命门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完成的。 , 孙一奎早年曾学儒, 喜 研《易 》 具 有 深厚 的 理 论 功 底, 尤其受 宋 明理学 的 影响 极 深。 因 此, 孙氏 , , “ 对理学太极理论 非 常重视 认 为 人 在 大 气 中, 亦 , 万物中一 物 尔, 故亦 具 此太 极 之 理 也 ” 并以太极 , 阴阳思想为基础 结合 了 一 些 道 家 的 思 想, 进一步 提出了命门 之“肾间 动 气 ” 即 人 身 之 太 极 的 理 论, 从而使命门成为超越五脏之上的人体生命之
《外经微言》命门学说发微

•论著•《外经微言》命门学说发微林明欣\于智敏\张萌2r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2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00)摘要:文章从《外经微言》书名释义入手,探究本书的写作初衷与意蕴所在,重点从4个方面剖析其中的命门学说。
从“五脏皆由命门所主”“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命门为水火之府,内藏先天阴阳”角度对命门学说加以阐发;从“命门之火宜补不宜泄,必须于水中补之”、“补泻命门的系列药物与方剂”“安心利精养生”角度对命门学说的应用进行介绍;从本书命门之论,探讨古人建“命门学说公共知识库”以体现传承,融“命门学说”百家之长以体现创新,提出了“五脏皆由命门所主”及“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创新性观点,构建了完整的命门学说“理、法、方、药、用”体系;从“万物生长靠太阳”和“人类生长靠命门”,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命门学说的应用进行拓展;探讨了命门学说与4P医学模式的相关性,重点对预测与预防、个体化与群体化、指导性与参与性进行解读,以期助力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关键词:外经微言;命门学说;发微基金资助: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研究项目(N〇.Z Z11-102,N o.Y Z-178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〇.2014C B542903 )Exposition of the life-gate theory derived from W a ijin g W eiyanLIN Ming-xin1, YU Zhi-min1, ZHANG Meng2('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for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X), China;2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 China )A b s t r a c 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implication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Waijing Weiyan's titleand then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life-gate theory from four aspects. The life-gate theory were expounded. Five organs and twelve meridians were dominated by the life-gate and the life-gate which contained the natural yin-yang was a viscus of tire and water.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were introduced as follows: the fire of the life-gate should be filled but filled from water;a series of herbs and formulas for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the life-gate were summarized; applying Anxin Lijing method for nourishing of life. The book also reflected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life-gate theory. As for inheritance, the theory summary could be regarded as a common knowledge base. As for innovation, it was put forward that five organs and twelve meridians were all dominated by the life-gate. Meanwhlie, it was built a complete innovation system of the life-gate theory which contained theory, method, formulas, herbs and usage. All living things grow under the sun, while human growth depends on thelife-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fe-gate theory has been expanded with the modern research resul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is theory and 4P medical model was discussed. The contrast expanded from three parts,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individualand group, guidance and participation. The above research work can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CM theory, thus guiding clinical practice and improving curative effect.K e y W o rd s I Waijing Weiyan: Life-gate theory; ExpositionFunding: Basic Science and Research Autonomous Subject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No.ZZl 1-102, No. Y Z-1789),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No.2014CB542903)《外经微言》著者为陈士铎,约成书于1687年 (清康熙二十六年),全书九卷,每卷九篇,共八十一 篇。
论中医的命门学说

论中医的命门学说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命门”一词始见于《内经》,后见于《难经》,但两者所指截然不同。
《内经》命门为目;《难经》指右肾为命门。
后世医家皆以《难经》之意为准,并加以发挥,命门学说又成为后世各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后世的各家学说中大家都共同的认为左肾为水,右肾为命门为火,命门之火是水中之火,起到温熏寒水之作用。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大家都知道,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但是到了肾阴肾阳上,为什么左为阴右为阳,这不是与中医基础理论背道而驰吗?在同一学说中不是自相矛盾吗?看了现在的关于“命门”的论述真是可笑,千篇一律的引用文献,把各家学派的观点引述出来,来证明“命门”的重要性,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观点。
我敢肯定的说他们论述了一大堆,到后来他们自己根本就不明白到底“命门”是什么,肯定是云里雾里。
中医最根本的学说是阴阳学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阴阳所化,所以人体的五脏六腑也不例外,阴阳所化的万事万物又可分阴阳,如五行金、木、水、火、土,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故肾本身也可分阴阳,中医学认为壬癸水就是肾中之精,壬为阳水,癸为阴水,那左右肾那个为阳那个为阴呢?中医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效法自然。
中医的基本理论大都根据自然现象演化而来,而且中医既然是中国的产物,它就要符合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的两条大河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这两条大河都是自西向东的流入东海。
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常识,在辨别方向时都要面向北方,然后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中医基础理论明确指出左为阳、右为阴,那么左为什么为阳呢?中医基础理论又说了高为阳、低为阴,中国的地里走势是西高东低,也就是左高右低,根据高为阳、低为阴的原则,那么左为阳、右为阴就顺理成章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高处的水为阳,低处的水为阴,故高处之水壬水就应该是左肾之精,低处之水癸水就应该是右肾之精了。
如果真的有“命门”的话,那也应该是在左边之肾。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命门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藏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难经》为命门学说的奠基之作,对后世命门学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难经》中命门的名称、位置、功能等问题。
标签:难经;命门;藏象学说;中医理论命门学说是藏象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它完善了中医的脏腑理论,拓展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构架。
命门学说是临床诊疗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并推动了中医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
几千年来,众多医家对命门的研究与讨论一直没有停止,直至今天仍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大家公认《难经》中对命门的论述开创了命门学说之先河。
通过深入研究《难经》中的命门理论,包括命门的名称、位置、生理功能及其与其它脏腑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命门实质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将命门理论应用于临床。
1《难经》命门名称的由来依据现存的中医史料记载,命门这一名称最早出自《内经》,书中有三处关于命门的论述,都认为命门指眼睛,其的位置在睛明穴。
如《灵枢·跟结》与《灵枢·卫气》都提到“命门者目也。
”《素问·阴阳离舍论》:“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命门可理解为生命之门,《内经》从经络腧穴学和诊断学的角度,认为眼睛是脏腑精气凝聚的部位,也是反映生命精神活动状况的窗口,故目为命门。
而《难经》则将命门赋予了藏象意义的内涵,最早提出了“右肾命门说”。
如《难经·三十六难》有云:“肾两者,非皆肾也。
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这与《内经》中之命门相差甚远。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有医家[1]认为《内经》的“目为命门说”是受到了主火论哲学思想的渗透,而《难经》的“右肾命门说”则是受当时主水论哲学思想的影响,命门学说起源于“水生万物说”。
还有另一种观点是命门学说脱胎于道家的“玄牡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2],2《难经》对于命门的认识21命门位置《难经·三十九难》:“谓肾有两脏也。
浅析命门

浅析命门张敏(河南省医药高级技工学校,河南开封475003)文化艺术瞄商要]时命门的舍义、命门指眼睛、“命门”贵于“心”、命门两肾之间说、命门右肾说、命门为肾间动气说、命门两肾说、命门指腧穴、命门在男为精关,女为产户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命门;舍义;眼睛;责于“心”;肾;腧穴“命门学说”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理论,发端于傩§势。
不可否认,“命门学说”是中医理论中论争最多的问题之一。
论争最多的内容包括命门的形态、位置、功能以及命门与肾的关系等等理论问题,本文就“命门学说”的一些理论问题做一探讨,望有益于有关理论认识的最终统一。
一、命门整体含义的诠释在中医学术用语中,“命”字不但有产生生命、维持生命之义,而且还具有生命之天性,也就是自然性的内涵:而“门”宇多取其引申义,有人体内在的本源、根本及枢机之意。
“命门,有生命之门的含义”。
正所谓众妙之门,俱从命门拓出。
二、命门指眼睛“命门”—词在纳2鸯中出现三次,其义为目,如《灵枢根!营篇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为什么古人认为眼睛是命门,而不是认为鼻子或耳朵是命门?那是因为黑眼睛,与黄皮肤反差最大,容易产生视觉效应:眼睛眨动与其它老实巴交的器官(如耳、鼻常静)不同。
另外眼晴在面部,又最容易被看到。
从动静、颜色之不同、之方便,可以判断古人最易从眼睛来认识生命。
所以眼晴是心灵的窗口,是体察生命内在的外在门户。
因此,在寻找生命本质时,首先想到了“且”。
三、‘愉门”贵于‘~O一命门在五行属火,位于心的旁边。
铺崖尊生书>说:“木、火、土、金、水,肝、心命门、脾、肺、肾。
”“命门”为人一身之主宰,“命门”贵于“心”是“命门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
如赵献可云:“……命门,是为真君真主。
惟命门先具,有命门,然后生,b“。
又傩纽-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介绍一下“命门”学说

介绍⼀下“命门”学说命门⼀词,始见于《内经》,谓“命门者,⽬也”(《灵枢·根结》)。
⾃《难经》始,命门被赋予“⽣命之门”的含义,它是先天之⽓蕴藏之所在,⼈体⽣化的来源,⽣命的根本。
于是命门就成了脏象学说的内容之⼀,遂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命门的位置关于命门的位置,历来有不少争论,归纳起来有以下⼏种。
1.左肾右命门说:肾有⼆枚,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之说,始⾃《难经》。
“肾两者,⾮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难经·三⼗六难》)。
⾃此以后,晋·王叔和《脉经》,宋·陈⽆择《三因⽅》、严⽤和《济⽣⽅》,明·李梃《医学⼈门》等均遵此说。
2.两肾总号命门说:明·虞抟否定左为肾右为命门之说,明确指出“两肾总号为命门”,谓:“夫两肾固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关,虽为⽔脏,⽽实为相⽕寓乎其中,愚意当以两肾总号命门”(《医学正传》)。
明·张景岳认为:“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者,坎中之奇也。
以⼀统两,两⽽包⼀。
是命门总乎两肾,⽽两肾皆属于命门。
故命门者,为⽔⽕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之海,为死⽣之窦”(《类经附翼·求正录》)。
这⼀学说认为两肾俱为命门,并⾮在肾之外另有⼀个命门。
相关推荐:景岳学说与经验3.两肾之间为命门说:以命门独⽴于两肾之外,位于两肾之间,实以明·赵献可为⾸倡。
他根据《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认为“此处两肾所寄,左边⼀肾属阴⽔,右边⼀肾属阳⽔,各开⼀⼨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官,其右旁即相⽕也,其左旁即天⼀之真⽔也”(《医贯》)。
这种论点⼀直影响到清代,如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林佩琴《类证治裁》、张路⽟《本经逢原》、黄宫绣《本草求真》等均宗此说。
相关推荐:赵献可学说与经验4.命门为肾间动⽓说:此说虽然认为两肾中间为命门,但其间⾮⽔⾮⽕,⽽只是存在⼀种原⽓发动之机,同时⼜认为命门并不是具有形质的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