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方法论专题

合集下载

【精品】创造学——创造技法TRIZppt课件

【精品】创造学——创造技法TRIZppt课件
32
3.4 TRIZ解决问题的范围
(1) TRIZ通常不解决技术领域以外的问题;
(2) TRIZ不解决技术领域中的5级发明问题,最适于解决2-4级的 发明问题;
(3) TRIZ不解决原始(从无到有)发明问题;
(4) TRIZ不解决与技术规律无关的思维问题(只讲心理活动而与 技术规律无关的问题(头脑风暴))。
要坚持走中国特 色自主创新道路,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 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 个方面!
3
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
• 按照现在权威的表述,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 基本特征: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 的比例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 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
4 以色列 195.0 11 新加坡 92.8
18 比利时 56.0
25 意大利 22.5
5 韩国 6 芬兰 7 瑞士
181.4 12 冰岛
80.0
163.0 13 荷兰
77.6
158.9 14 卢森堡 72.0
19 挪威 20 英国 21 法国
55.2
26 马耳他 15.0
51.5
51 中国
1.2
20
二、世界范围内的TRIZ效应
• 目前,TRIZ不仅在工程技术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成为企业创新的利器,而且已经在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管理科学、生物科学等多领域得到了应 用。
21
二、世界范围内的TRIZ效应
• TRIZ的荣誉 –超级发明术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前苏联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之一
50.4
Resource: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0–2011,World Economic Forum,Geneva

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

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

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创造学是研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学问,它包括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等方面的知识。

1. 创造学的两个基本原理(1)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原理: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不断拓展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进行自主研究、主动发现和试验探究,从而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原理是多元思维和想象力,多元思维是在同一时间内运用不同思路和角度进行思考,想象力则是通过联想、模拟、比喻、隐喻等方式激发创意。

(2) 创新的基本原理:创新是指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全新的事物和观念,为社会和人类带来更多的价值和贡献。

创新的基本原理是市场需求和自我发展两个方面。

市场需求是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来源,而自我发展则是创新团队和个人的基础条件。

2. 创新思维方法(1) 反向思维:反向思维是从相反的角度、逆向的思想来发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反向思考能够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对策。

(2) 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思考过程中借助一些不同领域的知识或思路进行联想,从而创造新的想法。

联想思维能够有效的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思考中必备的思考方式。

(3) 分类法思维:分类法思维是将问题进行分类,找到相似性和差异性,从中发现规律和本质,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3. 创造技法(1) 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一种快速创意产生的技法,通过无约束和开放的思维模式,鼓励参与者自由表达、大胆想象和集思广益的思考方式,从而发掘更多的创意和观点。

(2) 模仿法:模仿法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从已有的产品或技术中提取利于自己的部分,加以改进,提升其价值和应用性的技法。

(3) 改良法:改良法是在原有技术或产品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升级和改善,使其适应新的使用环境和需求的技法。

创造学之创造技法

创造学之创造技法

创造学之创造技法创造学是一种关于创造的学科,它研究创造的本质、原则和方法。

在创造学中,创造技法是指创造者在实践中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创造新的想法、概念和解决方案。

创造技法旨在激发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人们发现新的思维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创造技法:1.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和理解。

这有助于打破常规思维,发现新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2.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将想法和概念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整理和扩展思维,并发现新的连接和想法。

4.反转思维:改变问题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反面或相反的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挑战现有的假设,并发现新的可能性。

6.生活体验:通过体验不同的事物、参与各种活动和与不同人士进行交流,从中汲取灵感和创造力的火花。

生活体验是创造力的源泉,通过积累不同领域的经验,人们可以开拓思维并产生新的创意。

7.随机联想:使用随机生成的词语、图片或其他元素作为创作的起点,通过联想和连接,找到新的灵感和创新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打破局限性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8.团队协作:通过团队协作和合作,借助不同成员的专长和视角,加强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团队成员可以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创造出更出色的解决方案。

9.培养好奇心: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追问为什么,并主动寻找不同的信息和知识。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动力,通过保持好奇心,人们可以不断拓展思维边界和创造新的想法。

总之,创造技法可以帮助人们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意。

它们是创造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运用创造技法,可以培养和提升创造力,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创造学第五章 ——类比法..

创造学第五章 ——类比法..

• 2、同质异化:
• 就是要用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达到 利用与已往的观点和角度完全不同的观点和角度 来观察已知的事物,找出已知事物的新性质、新 用途、新功能、新结构、新结合等 。
• 异质同化与同质异化同时应用
• 带刺的铁丝网的发明、充气轮胎
• 类比以比较为基础,关键是发现和找出原型。要 有想象力 • 内华达州“想象”案
• 知识、经验越丰富,创造水平越高;
• 类比对象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愈接近,则成功 率愈大 。
• 典型方式:
• A) 功能模拟 • “叩诊法”
• B)仿生
• 雷达、鱼眼镜头、锯子、响尾蛇导弹、
• ,“响尾蛇”AIM—9是世界上第一种红外 制导空对空导弹。红外装置可以引导导弹 追踪热的目标,如同响尾蛇能感知附近动 物的体温而准确捕获猎物一样。
三、类比的四大类型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W.J戈登把创造过程的类比 分成四种类型:
• ①直接类比;
• ②拟人类比;
• ③象征类比; • ④幻想类比。
• 1、直接类比
• 是针对研究对象,从自然界或已有的成果中 寻找与之相类似的事物、技巧、知识和原理等作 比较,从中得到启发,进行联想提出解决问题的 思想、方法、原理等,完成创造。
• 机械设计中,“拟人类比”就是让机械模仿人的 动作,实现特定的功能。
• 如:机械手就是模仿人的手臂 ;
• 土建中使用的挖土机就是模拟人体手臂的动作来 进行设计 。
3、象征类比
• 是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和象征符号来比喻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的类比。
• 象征类比是直觉感知的,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用某种概括、抽象的形象、符号或句子来表达和 反映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关键显现并简化; • 寻找具有与象征形象或符号相类似的事物作为类 比物,进行类比联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点精品

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点精品

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点精品创造学是研究创造力和创新的一门学科,旨在探索和提升人的创造能力。

创造学涉及一系列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知识点。

一、基本原理1.多元思维原理:多元思维是指以多个角度看待和理解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

多元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融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

3.突破常规原理:创造力常常来自于突破常规的思考。

突破常规意味着打破旧有的观念和模式,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4.错误接受原理:错误是创造过程中的一部分,接受错误并从中学习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原则。

通过接受错误并及时纠正,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和创新。

二、创新思维方法1.替代法:通过将一些元素或概念替代为其他不同的元素或概念,以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创新点。

替代法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2.反向思维:反向思维是从与正常思维相反的角度考虑问题。

通过反向思维,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独特的解决方案,从而刺激创新。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从逆向出发,将一个问题或目标分解为若干步骤,并寻找达到该目标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途径。

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

4.聚焦思维:聚焦思维是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问题或目标上,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聚焦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并产生更具创造性的想法。

三、创造技法1.心智漫游:心智漫游是一种通过想象力进行的思维活动,在心智中创造并体验新的事物、场景和情境。

心智漫游可以激发创造力,帮助我们产生新的创新点子。

2.多角度观察:多角度观察是观察事物或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进行观察,并汲取不同的信息和细节。

多角度观察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并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3.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呈现思维过程和思维关系的方法。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现问题的结构和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创造学理论与实践》第3篇:创造技法

《创造学理论与实践》第3篇:创造技法

二、智力激励法的原则和特点
应遵循的原则: 应遵循的原则: 1、对所讨论问题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并严格限制问题范围,使与会人 员把注意力集中于所讨论的问题。 2、对别人提出的任何一种设想,不论其是否可行,与会人员均不能批 评或攻击。 3、鼓励对已提出的设想进行改进和综合,为准备修改自己设想的人提 供优先发言权。 4、提出的想法越多越好,不分好坏,一概记录下来。 5、发言要精炼,不要详细论述展开发言,否则将拉长时间,并有碍产 生创造性成果的气氛。 6、不允许与会人员按事先准备的发言稿照本宣解。
第十一章
特性列举法和缺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和综合列举法
列举法
列举法是一种将研究对象的某方面本质内容(如特点、 缺点或希望点)一一罗列出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从中探求出各种创造方案的技法。
11.1特性列举法和缺点列举法 特性列举法和缺点列举法
一、特性列举法 这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克劳福德教授提出的,他 认为应该把问题化整为零,只有把问题区分得越小, 才越容易得出设想。 克劳福德的具体做法是,先把所研究的对象分解成细 小的组成部分,各部分具有的功能、特征、属性、与 整体的关系,连接等尽量全部列举出来,并做详细记 录。
中山高桥法提出要抓住待解决问题的关键词由关键词展开一系列类比联想经过分析完成创造设想因此有人称中山高桥法为关键词法第十五章其他创造技法驱虫法十步思维法和综合创造法水平思考法和假想构成法六面体法和理想天才法152十步思维法和综合创造法一十步思维法十步思维法是日本科学家中松义郎总结出的发明过程的十个步骤
二、MBS法 法 日本的三菱树脂公司在运用智力激励法时,提出了另外一 种改进方案。其实施过程是: (1)主持人向参加会议的人宣布主题。 (2)给10分钟左右时间,让参加者将设想写在笔记本上。 (3)轮流宣读设想,每人每次宣读1——5个设想,记录 员记下设 想,其他人受到启发后又可在笔记本上写下新 设想,尽量让全体人员把所有设想宣读完。 (4)开始对设想提出质询,提设想人可进行说明。 (5)主持人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 (6)参加者对设想进行评价,整理出有用的设想来。

所掌握的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

所掌握的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

所掌握的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创造学是指一套研究和实践如何创造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的核心在于发掘创造的原理、培养创造的思维和提高创造的技法。

在实践中,创造学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新产品、解决问题、创造艺术作品等。

下面介绍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1.两个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一:创造的本质是将已有元素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元素。

换句话说,创造并非创造新事物,而是通过重新组合已有的事物来形成新的事物。

创新的核心是将已有的理论、观点、技术、材料等元素进行创意性的组合和重新构造。

举个例子,苹果公司创新的成功在于将不同领域的技术和概念进行整合,从而打造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如iPhone等。

基本原理二:推动创造的核心动力是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

创造往往源于对现实问题或需求的觉察和挑战。

创造者通过对问题的认知、分析和解决,从而引发新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

举个例子,苹果公司在iPhone的研发过程中,解决了用户对手机操作的痛点,通过引入触摸屏和多点触控等创新技术,满足了人们对更方便、更直观操作的需求。

2.创新思维方法异质组合思维: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交叉融合,创造出新的观念和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基于认为创造最大的机会和突破点通常出现在不同领域的交叉点上。

反直觉思维:挑战传统观念和常识,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观察来寻找新的视角和创新点。

这种思维方法强调从不同的思考方向和问题解决路径中寻找突破口,避免受限于传统思维模式。

3.创造技法融合技法:通过将不同元素进行融合和组合,形成新的结果。

这种技法可以用于产品设计、艺术创作等领域,在其中加入新的元素和概念来打破常规,实现创新。

逆向思维:从问题逆向思考,寻找与已有解决方法相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常用于解决复杂或困难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和解决方法,发现新的解决途径。

总结起来,创造学的两个基本原理是将已有元素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元素,并以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为动力;创新思维方法包括异质组合思维和反直觉思维;创造技法包括融合技法和逆向思维等。

所掌握的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点精品

所掌握的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点精品

所掌握的创造学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技法等知识点精品创造学是指通过培养和发展创造力,实现创造性价值的一门学科或理论。

以下是所掌握的创造学的两个基本原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的知识点。

一、创造学的基本原理:1.创造的普遍性原理:创造活动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能力,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

创造活动不仅存在于科学家、艺术家等特定领域,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2.创造的可学习性原理:创造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学习提高的。

培养创造能力需要创造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提高创造能力。

二、创新思维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

1.设定目标:明确创新的目标和方向,为创造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性。

2.拓展思维边界: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3.多元思维: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思考。

4.反向思维:从结果出发,逆向思考问题,寻找达成目标的逆向路径。

5.联想法:通过联想和类比,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融合,产生新的想法。

6.逐步演进法:通过逐步改进和优化,不断完善创意,实现创新。

7.异常思维:从异常和矛盾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打破传统的思维固定模式。

三、创造技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鼓励团队成员自由表达和交流想法,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2.临摹与变形:通过模仿和改造已有的作品或产品,进行二次创作。

3.异质整合:将不同领域或不同概念的元素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4.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产生新的创意。

5.原先否定法:以“不可能”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找替代性的解决方案。

6.分解与重组: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然后重新组合,寻找新的解决方式。

7.反馈机制:不断接收和整合来自不同意见的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创意。

8.压力创新:通过设置时间限制、资源限制等,增加创造活动的压力,促使创新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创造原理:一个问题从一个人解决到一群人解决
【创造案例】诺贝尔奖与青蒿素
1、疟疾 疟原虫——困扰人类数千年
2、启发: 中药:水煎,去渣,服之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屠 呦 呦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
一、综合原理
所谓综合原理,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人们应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 各个方面结合和统一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 属性和内在规律。 综合原理并不是将事物的各要素、各部分、各方面进行简单的加和, 其基本特点和最高宗旨是根据事物各部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全面 地加以概括和总结、精练和提升,进而在思维中真实地再现出事物的整 体。 中西医的结合就是一种综合。中西医结合并不是把中医和西医简单地 叠加在一起,而是经过仔细分析后取中、西医中的合理和适用部分加以 组合的。 可见,综合是在科学分析基础上择优而进行的组合。据报道,俄罗斯 生物学家从母鸭体内取出生长激素基因,与母鸡的基因相结合,培育出 一种既有鸭子特征又保持母鸡原有习性的转基因母鸡。
移植又可以分为原理移植、结构移植、方法移植和材料移植四种。 原理移植是指在同一研究领域的不同载体或在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原理 移植,从而产生新的成果。
如解析几何学和物理化学的诞生就是原理移植的结果。
结构移植是将彼事物的结构形式或特征移植到此事物中,以产生新事物 的方法。结构移植大有用武之地。
晶体管发明者之一的美国发明家肖克莱曾说:“所谓创造,就是把以 前独立的发明组合起来。” 磁半导体发明者、日本科学家菊池诚也讲:“我认为发明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全新的发明,第二条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实进行组合。”
“抗体多样性生成的遗传规律”
利根川进应用新的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论,在研究中发现,抗 体基因不是作为完整的基因,而是作为片段散布在染色体上遗传给下 一代的。
案例:带橡皮擦的铅笔
有一天,穷困的画家律蒲曼正专心致志地绘画,要修改时却找不到橡皮擦。 好不容易找到一块擦去了需要修改的画面后,却又不知道把铅笔放到何处了。 他从中吸取教训,把橡皮擦与铅笔用丝线缚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两者分离 难找。但这种方法不牢固,使用一会儿橡皮擦就掉下来,很不方便。他不甘 心,于是剪下一块薄铁片,把橡皮擦和铅笔末端绕包起来,再压两道浅渠, 使用时再也不会掉下。他想:如果铅笔都能带着橡皮擦,定会受画家、广大 学生的欢迎。
的科技体系,创造出很多令欧美强国羡慕不已的第一流新产品。
80年代以来,尽管美、欧各国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日本的防范, 使得日本依靠别国先进技术起“搭桥铺路”作用的时代一去不返,但 “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仍是日本在世界高新科技领域称雄争霸的基本 武器。
二、组合原理
所谓组合原理,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产品的一部分 或全部进行适当叠加和组合,用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 创造原理。 从思维特征和操作形式来看,组合不同于综合。组合既可以是自然组 合,也可以是人工组合;既可以是技术组合,也可以是方法组合。
【综合创造原理】宏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众所周知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可算是当代 最大型的各种行业、各种学科、各种技术、各种 方法、各种思想的辩证综合物。
“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历时10年,耗资250亿美元。 参加该计划研究的有120多所大学,2万多家大、中、小型公司和科 研机构,总共投人了45万名科技人员。 “阿波罗”飞船有7百万个零件,仅科研课题就有5万多项。 它确实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计划之一。它是复杂系统工 程的光辉典范、也是人类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 “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技术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都是现有的技 术。
全面性 非加和性 结构复杂
形式综合
事物各部分的内部属性 和相互关系进行机械式 的结合、加和性、简单
辨证综合
综合原理
实体综合
发现自然规律,建立理论体系: 体现为学科内的知识综合; 综合性的学科,新兴学科、边 缘性学科:不同学科之间对不 同理论和知识的综合。
4
理论综合
科学发现:揭示某自然物 质整体的结构与功能; 技术发明:人工合成的自 然物质或全新的物体。
创造原理
组合:同类、异类、主体、重组 聚合创造原理 综合:辩证、形式、实体、理论 逆反创造原理:原理、属性、大小、方向 移植创造原理:原理、结构、方法和材料 完满创造原理:整体完满充分利用、部分完满充分利用 分离创造原理: 还原创造原理:从结构回溯功能,从功能反散结构 变性创造原理:
迂回创造原理:不能证明是正确的就假设是正确的
四、还原原理
创造方法学中的还原原理旨在鼓励人们要善于回归、还原到研究对 象的本质上。
还原原理强调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回到研究对象的起点,将最主要、 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素抽取出来并集中精力研究其解决的方法和手段, 以取得发明创造的最佳成果。 洗衣的本质是“洗”,即还原衣物的“本来面貌”;而衣物变脏的 原因是灰尘、油污、汗渍等对衣物的吸附与渗透,所以洗净衣物的 关键是使污物与衣物分离开来。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按其具体的分离形式。这样我们就可以突破传 统的洗衣方式,广泛考虑各种各样的分离方法,如机械分离法、物 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等等,于是就可发明创造出不同工作原理的 各型洗衣机。
组合创造原理
爱因斯坦曾说:“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组合创造在创造发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显著。
有人在统计了1900年以来的480项重大创新成果后发现:
三四十年代的创新成果是以突破型为主而组合型为次的; 五六十年代,两者大体相当;
到80年代,突破型成果渐趋于次要而主要以组合型成果为主。这一情 况说明组合创造已经成为当前发明创造的主要方式。
近几十年来,“综合就是创造”在实践中已产生巨大的效应。以国度而 言,得益最大者就是提出这一口号,普及这一观念的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有重大意义的500项新技术和397项新产品所得 统计结果表明,日本在重大发明创造方面、在重大理论突破方面、在获 取诺贝尔奖方面都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强国,但日本善于在别国先进技术 的基础上搞综合,形成了一种 7分美国技术+3分欧洲技术=日本技术
于是,律蒲曼向亲戚借来几十美元到专利局办理申请手续,很快得到确认, 不久又被雷巴铅笔公司买了这项专利。原本生活潦倒的律蒲曼,一下就获得55 万美元的专利费。
(4)重组组合
重组组合,是指在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事物或组合, 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 战国时代田忌赛马的故事亦可生动地说明重组组合的创造思想。 现在,人们把这一原理应用到了有些体育比赛之中,如乒乓球团体 赛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目前在企业中大力开展的资产重组,实际上也是一种组合创造与 创新。在这一原理的引发下,可产生许许多多重组的方法。 汉字构成 飞机问世初期,螺旋桨置于机头,后来装到了机顶,发明了直升 飞机。
利用顺序组合的原理,这些有限的抗体基因片段通过种种组合,形 成数量巨大的新的抗体基因。 这就是他发现的“抗体多样性生成的遗传规律”理论的核心内容。 他因此而在1987年荣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滚动导轨的发明
• 常见的机床导轨是滑动摩擦导轨,其摩擦阻力较大。如果在导轨摩擦面间 加装滚动体,可使导轨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成滚动摩擦(图(a))。 • 与普通的滑动导轨相比,滚动导轨具有运动灵敏度高、定位准确性好、摩 擦力低、润滑系统简单、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其发明思路就是借鉴了普 通的推力轴承的结构形式(图(b)),成为了技术结构移植的新产物。
阿波罗登月视频
综合创造原理
综合已有的科学原理,可以创立新的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综合
万有引力理论与狭义相对论,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综合已有的事实规律,可以发现新的事实规律。如门捷列夫综合 化学元素分类法和化学元素原子量递增顺序,发现了化学元素周
期律;
综合已有的科学方法,可以创建新的科学方法。如笛卡尔将几何 学与代数方法综合,产生了新的解析几何方法; 综合已有的产品实物,可以建造新的先进产品。如日本松下电器 公司综合了世界各先进国家不同机电产品的技术特长,创造出誉 满全球的松下电器; 本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创造中,日本起的作用很少,但它善于 在别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搞综合,因而创造出许多世界一流的新 技术和新产品。
之语:“我创造了它,比尔·盖茨则让它声名远扬。
计算机与CT扫描组合形成现代人体CT扫描系统。
根据参与组合的组合因子的性质和主次关系以及组合的方式不同,组 合的类型大体可分:
同类组合
异类组合
组合原理
主体附加
重组组合
1.组合原理的分类 (1)同类组合
同类组合,又叫同类自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近于相同的事 物简单叠合。
同类组合是在保持事物原有功能或原有意义的前提下,通过数量的增加以弥补 功能上的不足或求取新的功能。
比如,一般的直升机只有一个旋翼,有人把8个旋翼组合在一起,发明了载重 量达160吨的八旋翼直升机。
此外,还有人把20把同样的废锯条组合在一起做成挫刀,用300个易拉罐筒组成 求生筏等等,发射人造卫星的多级火箭,其原理亦可被视为几枚火箭的同类组 合。
三、移植创造原理
创造学中的移植,就是把一个已知对象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 等运用或迁移到另一个待研究的对象之中,从而使得研究对象产生新的突破 而导致创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9 世纪末,人们对于电影机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一个关键性问题 未能解决,即如何使影片以每秒24幅的速度做动、停、动的间歇运动,使影片在 每秒钟时间经过片面时会动24次、停24次。许多研究者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均束 手无策。 法国科学家卢学埃尔兄弟在看到缝纫机的机针插入布里时布料不动,当针向上提 起时布料向前挪动一下,然后又是停、动、停……他们把这种原理移植到电影机 中,很快便解决了上述的难题。通过普通的缝纫机动作的启示而解决了电影机放 映中的大难题,充分体现了创造移植原理的运用和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