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检测神经递质氨基酸

合集下载

神经递质名词解释

神经递质名词解释

神经递质名词解释神经递质是一种特殊的分子,它们可以在神经系统中的不同区域之间建立联系,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它们是神经系统h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可以跨越神经元之间的距离,实现记忆、控制行为、感知感官信息、识别环境信息以及其他一系列功能。

神经递质主要包括氨基酸类、肽类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其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火腿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等;肽类神经递质包括催乳激素(O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突触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PP)、β-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等;其他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胆碱胆硷(CA)和爱普斯汀(EP)。

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它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抑制,参与记忆机制、感官信息的传递和识别环境信息。

它是体内最活跃的神经递质之一,可以刺激神经元的持续发放,并且可以调节神经元的活动强度和发放速率。

谷氨酸(Glu)也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主要调节记忆、感知信息和行为控制。

它不仅可以激活神经元,还可以抑制神经元的发放,从而调节信息传递的强度和速度。

肽类神经递质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催乳激素(OT)是最重要的一种,它可以调节情绪、睡眠和性欲,还可以参与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维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H)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可以调节机体压力水平,对改善情绪、控制焦虑症有一定的作用。

突触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PP)和β-多巴胺(DA)是两种重要的肽类神经递质,它们都可以调节记忆、行为控制和情绪等。

5-羟色胺(5-HT)是一种抑制神经系统功能的神经递质,可以调节心理情绪,对调节情绪和心里健康有一定的作用。

胆碱胆硷(CA)是一种少见的有机化合物,它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促进神经元的发放,可以参与记忆、感官信息传递和行为控制等。

爱普斯汀(EP)是另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可以调节机体压力水平,还可以调节生物钟,维持身体的生理活动周期。

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方法的改良

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方法的改良

分 离效 果 良好 ; 62 4 0p o L浓 度 范 围有 较 好 的线 性 关 系 , 相 关 系 数 不 低 于 09 ; 氨 基 酸 日内 试 验 精 在 .5~ 0 , l m / 其 . 9 6种 密 度 范 围 为 13 % ~ . 9 ; .8 75 % 1 3间试 验 精 密 度 为 2 7 ~ .8 ; 氨 基 酸 回收 率 不 低 于 8 % 。 结论 改 良 后 的 . % 8 6 % 6种 0 反 相 高 效 液 相 色 谱荧 光 法 灵 敏 度 较 高 、 复 性 好 , 有 效 分 离 检 测 大 鼠脑 组 织 分 区 中氨 基 酸 类 神 经 递 质 含 量 。 重 能
研 究 报 告

高 效 液 相荧 光 法 测 定 大 鼠脑 内氨 基 酸类 神 经 递 质 方 法 的改 良
张 丽 , 叶翠 飞 , 芊 , 林 究 室 , 京 市 老 年 病 医疗 研 究 中 心 , 经 变 性 病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1首 北 神
2 .首都 医科 大 学 宣 武 医 院 药 剂 科 ; 京 北 105 ) 0 0 3
【 要 】 目的 摘
改 良测 定 大 鼠脑 组 织 氨基 酸 类 神 经 递 质 的 反 相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荧 光 法 。 方 法 改 良使 用 磷 酸
盐 一 醇一 甲 乙腈 作 为 流 动 相 , 相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洗 脱 , 丝 氨 酸 作 为 内标 , 苯 二 甲醛 柱 前 衍 生 和荧 光 检 测 器 , 测 大 反 高 邻 检 鼠 大脑 皮 质 、 马 、 状 体 、 海 纹 中脑 、 脑 和 下 丘 脑 6个 脑 区 中 天冬 氨 酸 ( s) 谷 氨 酸 ( l) 谷 氨 酰 胺 ( i) 甘 氨 酸 小 Ap 、 Gu 、 Gn 、 ( l) 氨 基 丁 酸 ( A A) 牛 磺 酸 ( a ) Gy 、- GB 和 T u 6种 氨 基 酸类 神 经 递 质 含 量 。 结 果 6种 氨 基 酸 在 2 i 洗 脱 完 全 , 0m n内

高效液相色谱_荧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

高效液相色谱_荧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

时间 (m in) 0. 0 7. 0 9. 0 14. 0 15. 0 205
表 1 梯度洗脱程序
A (% ) 5 5 10 10 5 95
B(%) 95 95 90 90 95 5
1. 3 标准品和脑匀浆样品的制备与测定 标准品 分别用 210%的高氯酸配成浓度为 1 g /L 的标准储 备液 ,贮存于 - 20℃冰箱内 ,分析时按需要用 210% 高氯酸稀释成各种浓度的标准液 。测定标准曲线 , NE、DA、52HT在 110~1 00010μg /L 之间设定 8个 浓度系列 ,取 2010μl进样 ,以峰面积对浓度绘制标 准曲线 ,确定线性范围 。脑匀浆样品的制备 :小鼠直 接断头 ,在冰台上剥离出小鼠全脑 (保留大脑及间 脑 ) ,称重 。按 0110 g脑 (湿重 )加入 110 m l 210% 高氯酸比例加入高氯酸 ,放入 210 m l的玻璃匀浆管 内 ,冰浴下匀浆 。将匀浆液收集于 115 m l离心管 中 ,于 114 ×104 r/m in下低温离心 20 m in,取上清液 0122μm 的滤器过滤进样检测 。以保留时间定性 , 外标法定量 。
相关系数 0. 999 7 0. 999 9 0. 998 9
2. 3 回 收率 和精 密度 的测 定 按 113 操 作 , 按 0110 g脑 (湿重 )加入 110 m l的比例加入低 、中 、高 浓度的标准溶液 ,于同日内分别测定 NE、DA 和 52 HT加入量的对照品脑组织匀浆样品 ,每种加入量样 品平行测定 5次 ,计算各种标准物不同浓度的脑组 织匀浆样品回收率 ,结果如表 3。连续测定混合标 准液 5次 , NE、DA 和 52HT的峰面积日内测定的相 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17%、215%和 314%。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氨基酸1氨基酸氨基酸是类似于蛋白质的有机化合物,也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们发现它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氨基酸分为线粒体氨基酸和细胞质氨基酸,它们可以通过液相色谱(HPLC)和其他技术进行测定。

2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HPLC-FLD)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在液相色谱的基础上添加了化学发光探测器。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分离度和快速分析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研究氨基酸中,HPLC-FLD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和分离氨基酸,从而实现对氨基酸浓度的准确测定及调整。

3工作原理HPLC-FLD工作过程是:在分析柱内,将水,乙腈,乙醇等溶剂混合,氨基酸将在柱中混有不同的动力学行为。

当氨基酸离开柱时,经测量氨基酸在化学发光探测器上发出的发光信号,可以计算出它们的相对浓度,从而判断氨基酸含量。

4检测步骤(1)样品准备:样品中含有氨基酸的各种溶液,需经过提取,稀释或洗脱处理等,以便于之后的检测。

(2)色谱层析:把样品按照一定的色谱层析方式,分离不同的成分,从而使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

(3)发光测定:在这一步,人们可以利用HPLC-FLD测定氨基酸。

首先,样品将通过有机溶剂组合作用,激活发光反应,然后将样品通过化学发光探头的发光状态记录下来,并计算概率密度,最终得出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

5优势HPLC-FLD在检测氨基酸中有很多优势:(1)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氨基酸;(2)可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分离度;(3)化学发光探头具有长寿命、可靠以及易于操作等优势;(4)可克服外界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5)可以长时间连续检测,勤奋节约成本。

6结论HPLC-FLD是一种高效的技术,在检测氨基酸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效率,它不但能够用于氨基酸的检测,还可用于其他有机物分离和测定,在生物和药物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氨基酸检测方法

氨基酸检测方法

氨基酸检测方法1. 氨基酸色谱法氨基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氨基酸的特性,在具有特定氨基酸浓度梯度的柱子中流动时,各种氨基酸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柱子中被分离出来。

利用这种分离技术加上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该方法准确度高,响应灵敏,但需要高昂的仪器和耗材。

2.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在离子交换柱中,将混合的氨基酸样品与柱内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实现各种氨基酸的分离和测量。

该方法测量精度高,但某些疏水性氨基酸分离效果不佳。

3.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高效而准确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氨基酸样品在带电的毛细管中进行分离,利用质量分析仪器对氨基酸进行检测。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混合氨基酸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

4.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相对快速而精确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在气相色谱法中,氨基酸样品首先通过氨基酸衍生化反应使其变得易于气相分析,然后在气相色谱仪中将氨基酸进行分离和测量。

该方法准确度较高,同时也提供了氨基酸的结构信息。

5. 氢化技术法氢化技术法是一种经典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将氨基酸样品加入到盛有氢气的高压釜中,加热反应,利用氢化反应将氨基酸转化为氨基酸替代物,然后对替代物进行定量测量。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高压釜及氢气供应等耗材。

6.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可靠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使混合样品在高效液相色谱柱中分离,使各种氨基酸有序地流过柱中吸附剂,并使用各种检测方法获得氨基酸含量的定量信息。

该方法测量范围广,准确度高,但仍需要较昂贵的仪器和耗材。

7.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常方便和易行的氨基酸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分子中各个化学键的振动所导致特定波长的吸收光谱来区分各种氨基酸。

虽然红外光谱法不能直接定量测量氨基酸,但是可以通过特定的计算和数据分析方法来获得氨基酸的含量和结构信息。

氨基酸测定方法

氨基酸测定方法

氨基酸测定方法一、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生命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氨基酸测定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化学法等。

二、色谱法测定氨基酸2.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氨基酸样品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物,然后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2.1.1 衍生化反应在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氨基酸衍生化反应包括酯化、酰化和取代反应等。

这些反应能够将氨基酸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物,便于后续的气相色谱分析。

2.1.2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关键设备。

它由进样系统、色谱柱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进样系统用于将样品引入色谱柱,色谱柱用于分离氨基酸衍生物,检测器用于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

2.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也是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氨基酸样品溶解在溶剂中,然后使用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优点。

2.2.1 色谱柱选择在液相色谱法中,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分离氨基酸非常重要。

常用的色谱柱包括离子交换柱、反相柱和手性柱等。

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理和选择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2.2.2 梯度洗脱条件在液相色谱法中,通过调整洗脱溶剂的组成和流速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氨基酸的有效分离。

梯度洗脱条件可以根据氨基酸的亲水性和极性等特性进行优化。

三、光谱法测定氨基酸3.1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测定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测量氨基酸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推断其含量和组成。

紫外-可见光谱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优点。

3.1.1 吸收峰特征不同氨基酸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具有不同的吸收峰特征。

通过测量氨基酸的吸收峰强度和位置,可以推断其含量和组成。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分离四种神经递质类氨基酸的条件优化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分离四种神经递质类氨基酸的条件优化

Op i i a i n o e r tn u o r ns it r Am i o Ac d y tm z to f S pe a i g 4 Ne r t a m t e n isb Ca la y El c r ph r s s wih La e — i du e uo e c n e pil r e t 0 0 e i t s r n c d Fl r s e c
e to kc r pho e i .M e h s r ss t od 4 eu o a m it r m i a is n r t ns te a no cd de i tz d r rva ie w ih t FI C w e e T r de e m i e b c pil y l c t r n d y a lar e e —
teo t m o dt no 5 mmo/ o i a i ( H . 2 o t nnn 0 h pi mu c n ii f7 o lL b rc cd p 9 4 )c na ilg 1 0mmo/ DS a t g a u nn u fra d 5 lL S c i sr n igb fe n 0 n mmo / o i cd ( H . 0 sd v t aln b fe n 2 n C n lso Th o g p i z t n,h e a aig ef l L b rca i p 9 8 )a e iai t uf i 0 mi. o cu in r z o r r u h o t ai t e sp r t fi mi o n —
黄 荣 , 跃 国 , 惠 民 , 忠 慧 , 一 红 , 春 兰 , 少朋 王 王 王 黄 杨 褚
( 南通 大学 附属 医 院医学检 验 中心 , 江苏南通

氨基酸的荧光激发、发射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量

氨基酸的荧光激发、发射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量

实验二.氨基酸的荧光激发、发射及同步荧光光谱的测量093858 张亚辉一. 实验目的1.学习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LS -55B 发光分析仪的操作。

2.学习同步荧光的操作,了解同步荧光的优点。

二.实验原理荧光是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原来基态时发射的光。

利用物质被光照射后产生的荧光辐射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

在一定光源强度下,若保持激发波长ex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发射波长em λ的关系曲线,称为荧光发射光谱;反之,保持em λ不变,扫描得到的荧光强度与ex λ的关系曲线,则称为荧光激发光谱。

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定量分析的基础。

荧光分析的灵敏度不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且与紫外光照射强度及所选测量波长等因素有关。

酪氨酸(Tyr)、色氨酸(Try )、苯丙氨酸(Phe )是天然氨基酸中仅有的能发射荧光的组分,可以用荧光分析法测定。

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有互相重叠的现象。

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技术可以简化、窄化光谱,提高选择性。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LS-55型发光谱仪;2. 移液枪(德国BRAND 公司生产);3. 100ml 容量瓶2支; 废液池(烧杯)一只;4. 氨基酸储备液:色氨酸20mg/l ,苯丙氨酸20mg/l.双酚A;5. 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1.打开电脑和光谱仪主机,将仪器预热20分钟左右。

设定仪器参数:全波长预扫描参数,用储备液在100ml 容量瓶中配置溶液,加水定溶后,使得色氨酸浓度为0.1mg/l, 苯丙氨酸1mg/l ;对两种溶液进行预扫描,并记录扫描结果。

同时查看其拉曼波长、瑞利散射波长、以及双倍频峰波长。

2.从预扫描得到激发和发射波长的初步结果(200 –600nm),分别对两种氨基酸溶液测量它们的荧光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

激发光谱参数:扫描波长范围200 - 350nm。

emλ(Phe)=287nm,扫描速度=500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记录信息;emλ(Try)=357nm, 扫描速度=500nm/min, Ex-Slit=5nm, Em-slit=5nm,记录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的 单重态
荧光 激发的 三重态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可作为进行荧光测定时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和测定 波长的依据。 激发光谱: 固定荧光的发射光谱(即测定波长)而不 激发光谱: 断改变激发光(即入射光)的波长,并记 录相应的荧光强度所得到的荧光强度对激 发波长的谱图。 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不断改 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 变荧光的测定波长(即发射波长)并记录 相应的荧光强度所得到的荧光强度对发射 光波长的谱图。
毛细管电泳方法有着简单、高效、费用低、分析时 间短等优点,并且最近也被应用于生物样品中氨基酸的 检测。 在这之前作者曾成功的采用毛细管电泳与荧光检测 器联用的方法进行了多种体系中牛磺酸的测定。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①提出一种能够对多种 多种生物基质中神经递质氨基 多种 酸经行分析的方法。 ②研究通过提高温度的方法缩短衍生化时间 缩短衍生化时间的方 缩短衍生化时间 法在其他氨基酸的检测上是否同样有效。 Amino Acids (2009) 36:35–41
化合物溶液的发射光谱特征: 化合物溶液的发射光谱特征:
1、所观察到的荧光的波长 总是大于激发光的波长— —斯托克斯位移 2、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 激发波长无关,通常只含 一个发射带。 3、与吸收光谱呈镜像关系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If=2.303YfI0εbc
浓度足够小使得对激发光的吸光度很低时, 注意:当溶液浓度足够小 浓度足够小 所测得溶液的荧光强度才与该荧光物质浓度成正比。 浓度效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荧光强度随着浓度的 增大而下降。 可能原因: 1、内滤效应 ①杂质吸收 ②前面吸收多 2、溶质间的相互作用 激发/基态二聚物 3、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呈现部分重叠。
1852年 Stokes在考察奎宁和叶绿色的荧光时,用分光计观 察到其荧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稍长,才判明这 种现象是这些物质在吸收光能后重新发射不同波长 的光,从而导入了荧光是发射光的概念。他还是第 一个提出应用荧光作为分析手段的人(1864年)。 1867年 Goppelsroder进行了历史上首次的荧光分析工 作。
该方法在测定血浆氨基酸含量中的应用:
预处理: 采用静脉穿刺的方法采集到的血液放于装有 EDTA的疏散管中,然后迅速在4℃下以3000g离心5 分钟,放置过夜后取100 μL血浆与50 μL内标物 质混合后过滤去蛋白质。50 μL上清液与40 μL 200 mmol/L Na2HPO4 、与10 μL 80 mmol/L FITC 在100℃下反应20分钟,稀释100倍后用于实验。
荧光表征:
许多化合物由于本身具有大的共轭体系和刚性的 平面结构,因而具有能发射荧光的内在本质,我们称 这些化合物为荧光化合物。 具有荧光团的物质,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某种荧光 特性参数的变化而对该体系的某些性质加以研究。 对于不含荧光团或内源荧光性质很弱的物质我们 可以加入一种荧光化合物(荧光探针),再通过测量 荧光探针的荧光特性的变化来对该体系加以研究。 例:用对pH敏感的荧光探针检测pH。
荧光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灵敏度: 1、比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高2-3个数量级。 2、加大激发光的强度,可以增大荧光强度 从而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3、灵敏度可达亿分之几。 4、接近单分子检测水平。 选择性: 1、可以选择适当的激发波长和荧光测定波 长达到选择性测定的目的。 2、荧光特性参数较多,还有荧光寿命、荧 光偏振等。
实验结果:
与文献符合的很好
该方法在其他生物基质中的应用:
红细胞中
尿液中
培养的细胞
唾液
脑脊液
玻璃体
该方法的优点: 3、该方法的优点:
1、通过提高温度的方法减少了衍生化的时间,相对于 以前需要6-14h的衍生化时间现在只需20min。 2、使用范围广泛,能应用于血浆、红细胞、培养的细 胞、脑脊髓液、唾液、玻璃体等生物基质中的多种氨 基酸神经递质的测定。以前的方法都只能用于一两种 生物基质中的某几个氨基酸。 3、简单、高效、费用低、分析时间短。 4、线性程度高、方法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均很高。
1864年 1928年 1948年 1952年 50年代 初期 70年代 后期
Liebeman提出了最早的关于荧光与化学结构关系 的经验法则。 Jette和West研制出第一台光电荧光计,灵敏度 非常有限。 Studer推出第一台自动光谱校正装置。 实现商品化。 极少数分析化学工作者从事荧光分析方面的工作 引起了国内分析界广泛重视
实验方法及结果: 实验方法及结果:
1、条件的摸索 用毛细管电泳法与荧光检测器联用的方法检测一混合 标准样品 样品:Ala 800 µmol/L; Ser 200 µmol/L; Gly 400 µmol/L; Tau 200 µmol/L; Glu 100 µmol/L; Asp 100 µmol/L 内标物质: homocysteic acid(高半胱氨酸) 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 5 - 50 mmol/L pH:10-12 温度:20-50℃(3℃为梯度)
荧光的原理
物质在吸收入射光的过程中,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物 质分子。分子被激发后,发生了电子从较低的能级到较高 能级的跃迁。跃迁所涉及的两个能极间的能量差等于所吸 收光子的能量。紫外、可见光区的光子能量较高,足以引 起分子中的电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跃迁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可能通过辐射跃迁和非辐 射跃迁的衰变过程而返回基态。辐射跃迁 辐射跃迁的衰变过程伴随 辐射跃迁 着光子的发射,即产生荧光或磷光。 由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所产生的辐射跃迁而伴随的发 光现象称为荧光。
最终确定的最优实验条件:
磷酸盐缓冲液浓度:18mmol/L pH:11.6 温度:23℃ FITC浓度:8mmol/L 衍生化时间:20min 检测时间:小于12min
SCN O O
FITC分子中的异硫氰基可 直接与氨基经碳酰化反应 形成硫碳氨基键,成为荧 光标记氨基酸。
OH
HO
O
异硫氰酸荧光素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对标准混合物的分析结果: 氨基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1 2 3 4 荧光简介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及结果 方法的优势
荧光的概念:
当紫外线照射到某些物质的时候,这些物质会发 射出各种颜色不同强度的可见光,而当紫外线停止照 射时,所发射的光线也随之很快消失,这种光线被称 为荧光。
历史:
1575年 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N. Monardes第一次 记录了荧光现象
荧光检测器在体内药分中的应用
例:
Quantification of neurotransmitter amino acid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in biological fluids
12.5 ~ 200 Y=0.005X+0.032 12.5 ~ 200 Y=0.016X+0.053 12.5 ~ 100 Y=0.009X+0.024
天冬氨酸 1 ~ 40
Y= 0.006X+0.002 0.999
精密度实验显示了该方法有着很好的可重复性:
批内 批间 迁移时间 峰面积 回收率 CV<4.93% CV<7.16% CV<2.08% CV<3.91% 97-103%
Anal Bioanal Chem (2010) 398:1973–1978
为什么要进行此项研究? 为什么要进行此项研究?
1、对神经递质氨基酸进行测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递质氨基酸在生理机能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例 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对生物体中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在生理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2、测定有难度、先前的方法存在缺陷 测定有难度、 神经递质氨基酸在血浆、细胞等生物基质中都有分 布,但由于含量低以及基质的复杂性使得其测定异常艰 难。之前都是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测定,比如HPLC、酶 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等。但这些方法都需要很长的衍生 化时间、产生过多的副产物、灵敏性较低且不能运用于 大量的样品。且每种方法所能分析的氨基酸种类有限。
各氨基酸的线性范围:
氨基酸 丙氨酸 丝氨酸 甘氨酸 牛磺酸 谷氨酸 线性范围 (μmol/L) 50 ~ 800 25 ~ 400 回归方程 Y=0.009X+0.140 Y=0.015X+0.094 R2 0.999 0.998 0.999 0.999 0.999 检测限 (μmol/L) 0.15 0.2 0.075 0.075 0.15 0.2
启发:
1、尝试改变实验条件以缩短时间 2、扩大方法的应用范围 3、查文献时须注意关键词的选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