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伽马氨基酸的作用和功能

伽马氨基酸的作用和功能一、引言伽马氨基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
它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焦虑等作用,是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
二、伽马氨基酸的生理功能1. 调节神经元兴奋性伽马氨基酸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这种抑制性作用可以降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区域,从而产生镇静、抗惊厥等效果。
2. 促进睡眠GABA可以影响睡眠质量和时长。
在人体内,GABA可以通过增加脑内血管舒张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来促进睡眠。
此外,GABA还可以影响脑内其他物质的代谢和分泌,从而调节睡眠。
3. 缓解焦虑GABA在大脑中起到重要的镇静作用,在情绪紧张、焦虑等情况下,GABA的水平会下降。
因此,通过补充GABA可以缓解焦虑症状。
4. 降低血压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血管平滑肌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GABA可以降低血压。
三、伽马氨基酸的药理作用1. 镇静催眠作用GABA能够通过与受体结合,抑制大脑中过度活跃的区域,从而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临床上,GABA类药物如苯二氮卓(安定)、劳拉西泮(劳拉西泮)等常被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惊厥等疾病。
2. 抗惊厥作用GABA能够通过抑制神经元兴奋性和减少突触后电流来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因此,GABA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癫痫治疗。
3. 改善认知功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GABA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GABA能够影响大脑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代谢,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四、伽马氨基酸在临床中的应用1. 治疗失眠GABA类药物如苯二氮卓(安定)、劳拉西泮(劳拉西泮)等常被用于治疗失眠。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大脑中过度活跃的区域来产生镇静催眠作用,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2. 治疗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GABA类药物可以通过增加GABA水平来缓解焦虑症状。
神经递质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机制

神经递质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机制神经递质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机制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过程,它对于人类的认知、行为和生理功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神经递质的概念和分类,探讨神经递质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机制,以及该过程对身体正常功能的重要性。
一、神经递质的概念和分类神经递质是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它通过突触结构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从而实现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功能特点,神经递质可以分为多类。
1.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天冬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2. 生物胺类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它们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情绪调节和睡眠。
3. 神经肽类神经递质:如内啡肽和生长抑素,它们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参与疼痛传导和食欲调节等。
4. 乙酰胆碱类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起着多种功能,如学习记忆和肌肉的收缩。
二、神经递质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机制是通过突触完成的。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其中化学突触是最常见和重要的类型。
1. 化学突触的工作原理化学突触是指神经递质通过化学物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突触。
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细胞(发放神经递质的细胞)的终点时,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化学信号通过突触间隙(突触前细胞与突触后细胞之间的空间)传递给突触后细胞(接收神经递质的细胞)。
2.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受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突触前细胞的细胞膜电势发生改变而触发的。
当电冲动到达突触前细胞时,细胞膜内的离子通道会打开,导致离子的流动。
这个过程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使囊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的释放后,它会通过化学传递作用与突触后细胞的受体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细胞的细胞膜电势。
这种电势改变会影响突触后细胞内的离子通道的开闭,进而改变突触后细胞的状态。
三、神经递质与身体正常功能的重要性神经递质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机制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
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神经递质在神经发育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机制。
1. 神经递质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神经递质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启动和维护神经元之间的通信,从而使神经元能够组织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网络最终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
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
在胚胎发育阶段,谷氨酸释放到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中,促进神经元发育和突触形成。
在成年后,谷氨酸和其他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和GABA等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神经递质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神经递质在神经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抑郁症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治疗。
抑郁症患者通常缺乏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血清素。
血清素是一种传递神经信号的神经递质,可以在大脑中调节情绪和行为。
抗抑郁药物可以通过增加血清素水平来缓解抑郁症状。
另一个例子是帕金森病。
这种疾病是由于神经元死亡引起的,这些神经元负责产生多巴胺神经递质。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可以控制直脑回的运动。
因此,多巴胺水平降低会导致帕金森病症状,如震颤和肌肉僵硬。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增加多巴胺水平来缓解这些症状。
3. 神经递质与神经元膜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神经元膜表面上的受体相结合,从而启动神经传递。
神经递质通过受体与离子通道和第二信使相互作用,这些通道和信使可以调节神经元膜电位和信号传递的强度。
例如,GABA神经递质可以与GABA受体结合,从而在神经元膜上打开氯离子通道,导致离子向内流入,使神经元膜电位下降,从而抑制神经元活动。
而多巴胺神经递质则可以结合到多巴胺受体上,从而激活第二信使cAMP并启动多巴胺信号通路。
4. 神经递质缺陷和神经疾病的关系神经递质缺陷与神经疾病密切相关。
例如,帕金森病患者因为缺乏多巴胺而导致的神经元死亡,使其难以控制运动,这是帕金森病的一个典型症状。
2024治疗帕金森病新进展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 的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确切病因尚未 明了,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和氧化应激等均可 能参与其中。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 等。
安全性评估
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免疫排斥反应、基因脱靶等。因此,在进行临床试验前 ,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 法。同时,这些技术也有望与其他治疗方法 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诊断依据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辅助检查如头颅MRI、PET-CT等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此外,还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辅助诊断。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帕金森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我国65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7%。
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农药、重金属暴 露等)、年龄老化和氧化应激等。此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03
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结合
如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PART 03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深部脑刺激技术应用与改进
技术原理
深部脑刺激(DBS)是一种通过 植入电极对大脑特定区域进行电 刺激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帕金森
氨基酸代谢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氨基酸代谢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氨基酸代谢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氨基酸代谢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蛋白质的合成、能量的生成以及氮代谢等多个生物过程,在人类的健康维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氨基酸代谢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一、氨基酸代谢的基本概念氨基酸代谢是指机体对氨基酸分解、转化和合成的过程。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机体内制造其他重要分子的前体物质。
在分解代谢方面,氨基酸可通过转氨酶催化作用分解成相应的酸和胺基,再进一步分解成能量、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合成物。
在合成代谢方面,氨基酸可通过反应序列的基本方式将不同的氨基酸重组组合成合成所需要的新蛋白质或神经递质、抗体、激素、胆固醇等生物大分子。
二、氨基酸代谢在健康人体中的作用氨基酸代谢在健康人体中有多种作用,包括维持蛋白质合成,保持能量平衡,支持肝脏的解毒功能,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等。
1.维持蛋白质合成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成单元,蛋白质合成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过程。
氨基酸的摄入与利用率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当人体消耗蛋白质时,还会产生氨基酸,然后再将其分解为能量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2.保持能量平衡氨基酸代谢还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当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感觉不贡献充足时,身体会通过转化合成能量,以提供所需能量。
3.支持肝脏的解毒功能氨基酸代谢还可以为肝脏提供解毒功能。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可以将有毒物质转化为不易引起伤害的物质。
氨基酸是肝脏代谢过程所必须的原材料之一。
4.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氨基酸代谢对神经系统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例如神经递质的合成就需要氨基酸的参与。
在大脑中,谷氨酸代谢可以直接影响谷氨酰胺和谷氨酰乙酰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从而影响神经传导的速度和质量。
三、氨基酸代谢在疾病中的作用氨基酸代谢的失调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探讨

随后 , 者们 在不 同 的癫 痫模 型 中都证 实 癫 痫 发作 后 氨基 酸 类 神经 递 质 随 着癫 痫 的发 作 而发 生 变 化. 学
1 引 言 Fra bibliotek中枢神 经 系统疾病 是一个 高度复 杂 的疾 病 由于 目前 的生 活方式和 人 口的老龄化 , 导致 了越来越 多 的这类 疾病 的发生 , 而且 中枢 神经系统 疾病 治疗仍 然是 医 学领域 的难 题 . 中枢 神经 系统 ( e t l evl cnr ro s an l ss m, N ) yt C S 内存 在大量 的氨基 酸 , 泛分布 于 C S内 , e 广 N 这类 物质具有 独特 的神 经递 质作 用 , C S感 在 N 觉信 息传导 和完成 运动指 令等 突触传 递过程 中发挥重 要作用 . 氨酸 ( l ) 一 谷 G u 、 氨基 丁酸 ( A A) 甘 氨 GB 、
酸 ( l) 牛磺 酸 ( a ) 门冬 氨酸 ( s ) Gy 、 Tu 、 A p 是脑 内主要 的氨 基 酸 , 中 G B 其 A A主要 是 三羧 酸 循环 中的 Gu l 在谷 氨酸脱 羧酶 ( A 诱导下 生成 的. G D) 以其 对突触 后神 经元 的兴 奋性 或抑 制性 作用 又可 分 为兴奋 性氨
血 再灌 注为 例 , 试探 讨氨基 酸类神 经递质对 和 中枢神经 系统疾 病 的关 系.
2 氨基 酸 类神 经递 质 与癫 痫 的关 系
在研 究 中 , 人们发 现 E A 对 于神经 细胞具有 强烈 的兴奋性 , 接将 一定 量 的 G u或 A p注入 动物 As 直 l s
神经酰胺影响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酰胺影响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用的研究进展韩燕银;刘承伟【摘要】帕金森病(PD)的发生发展与alpha-突触核蛋白(α-syn)的异常聚集息息相关.丝氨酸129位点(S-129)磷酸化的α-syn易聚集形成可溶性的寡聚化α-突触核蛋白(O-α-syn),O-α-syn对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神经酰胺(Ceramide)是维持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组分,同时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和衰老等生命活动的调节.近年来发现神经酰胺与蛋白磷酸酶2A,polo样激酶2及葡糖脑苷脂酶的相互作用对α-突触核蛋白寡聚化的形成与否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将神经酰胺影响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作用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5页(P151-155)【关键词】神经酰胺;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蛋白磷酸酶2A;polo样激酶2;葡糖脑苷脂酶【作者】韩燕银;刘承伟【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逐渐进展的中枢神经变性疾病[1],多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临床主要表现有焦虑抑郁、睡眠紊乱、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与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以及姿势步态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2]。
其主要病理特点是由于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早期显著死亡及残存神经元细胞DA生物合成能力下降而导致纹状体区多巴胺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其典型的病理学改变是路易小体的形成,这也是诱发帕金森病的关键因素之一[3]。
α-syn(alpha-Synuclein,α-syn)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表达的可溶性蛋白质,在脑内含量丰富,是路易小体(Lewybodis,LBs)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Huntington舞蹈症、海绵状脑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4]。
莱克多巴胺结构

莱克多巴胺结构莱克多巴胺(Levodopa)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也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莱克多巴胺的化学名称为L-3,4-二羟基苯丙氨酸,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莱克多巴胺的分子式为C9H11NO4,其结构中包含了两个羟基(-OH)和一个羧基(-COOH),以及一个氨基(-NH2)。
莱克多巴胺的结构与多巴胺(Dopamine)非常相似,只是在结构上多了一个羧基。
莱克多巴胺在体内主要通过血液-脑脊液屏障进入脑内,然后在神经元中被羟化酶催化转化为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于调节运动、情绪和认知功能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帕金森病是由于脑内多巴胺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的,因此莱克多巴胺能够通过提供多巴胺前体的方式来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莱克多巴胺是一种口服药物,通常与外周多巴胺转氨酶抑制剂(如卡比多巴)联合使用,以提高其在体内的利用率。
这是因为多巴胺在体内容易被多巴胺转氨酶降解,而外周多巴胺转氨酶抑制剂可以延长莱克多巴胺在体内的半衰期,增加其在脑内的浓度。
莱克多巴胺的副作用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律不齐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疗初期出现,并随着剂量的调整逐渐减轻。
此外,长期使用莱克多巴胺也可能导致运动并发症,如运动不稳定、抖动等。
除了治疗帕金森病外,莱克多巴胺在临床上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多巴胺缺乏症、多巴胺能系统疾病等。
然而,莱克多巴胺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存在严重心脏病、精神疾病、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重使用。
总的来说,莱克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前体药物,通过提供多巴胺前体来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它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莱克多巴胺的使用还需谨慎,特别是对于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未来,随着对帕金森病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出现,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罗慧琼 (综述),刘承伟(审校)(桂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广西桂林541004)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09)09-1304-04摘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是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D 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而导致纹状体DA含量减少。
但其确切机制目前并未阐明。
近年来研究发现,纹状体内DA的缺失并不是PD的惟一病理基础,脑内其他神经递质如谷氨酸(G l u)、天冬氨酸、 -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这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也可能参与P D的发病过程。
其中,兴奋性氨基酸,尤其是G l u递质与PD的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
这些研究为PD的治疗指明了新方向。
本文就它们在P D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的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帕金森病;谷氨酸;神经递质;兴奋毒性P rogress es about R ole of Am i no A ci d Neuro trans m itters in Pathogenesis of Parki nson s D i sea s e LUOH u i-qiong,L IU Cheng-w e i.(D e part m e n t o f Anato m y,Gu ili n M ed i cal C olle ge,G uili n541004,China)Abstract:Park i n s on s d i sease(PD)is a frequ ent neu rodegenerative d isease.The pathophys i ologic ch anges of P D i s t he degenerati on and d eat h ofdopa m i n erg i c neurons i n t he substanti a n i gra.-s tri at um pat hw ay w h i ch i n-du ce a reducti on of dopa m i ne(DA).H ow ever,the p reci se m ec h an i s m s has not b een illu m i nated till no w.The st ud ies of recent years sho w that t he depleti on of DA i n stri atum is not t he on l y pat ho l og i c basis and t here is a particpation of ot h er neu rotran s m i tters li ke t he f our k i nds of a m i no aci ds n eurotrans m itters of gl u t a m ate(G l u), aspartate(Asp),ga mm a-a m i nobutyri c aci d(GABA)and g l yci ne(G l y)i n b rai n.Am ong t hese st ud i es,the assoc-i ati on bet w een excitatory a m i no aci d s,especiall y t he trans m itter G l u,and the gen es i s and evol uti on ofPD has be-co m e a advan cing front top ic.Thes e st ud ies ind icate a ne w trend for the t herapy of PD.Th is articl e w ill gi ve a revi e w on t he role of the f our k i nds of a m i no aci ds n eurotran s m itters i n the pat hogen es i s ofPD.K ey words:Park i nson d i sease;G l uta m ate;Neurotrans m itters;Excit otoxicit y帕金森病(Par k i n son 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为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opa m ine,DA)能神经元受损,从而导致基底节中直接通路活动减弱而间接通路活动增强以及中脑边缘脑通路中DA与乙酰胆碱平衡失调,产生运动迟缓、肌强直和静止性震颤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有关DA能神经元受损原因和PD发病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尚无定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谷氨酸(g lu m atic ac i d,G lu)的兴奋毒性在PD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关的其他3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天冬氨酸、 -氨基丁酸(ga m-m a-a m i n obutyric ac i d,GABA)和甘氨酸(g lycine,G ly)也被报道参与了PD的发病。
本文就对近年来有关脑中这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PD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的研究予以综述。
1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 ino acids,EAA s)的兴奋毒性与PD1.1 G l u受体介导的兴奋毒性 L-G lu和L-天冬氨酸是脑内含量最多、毒性最强的兴奋性氨基酸,这部分EAA s主要储存于突触前神经末梢内,通过突触前电压门控性通道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的EAA s受体,其释放形式是C a2+依赖的。
在正常的结合功能下,E AA s受体的激活是短暂的。
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受体的激活变得过量或延长,使靶神经元受损并最终坏死。
这种神经元死亡过程被称为兴奋毒性作用。
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中广泛存在G l u受体,可分为两大类:亲离子型受体和亲代谢型受体。
亲离子型受体又被进一步分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 ethy-l D-as-partate,NMDA)、 -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 l p ha-a m i n o-3-hydrox-y-5-m ethy-l4-isoxazo lepro-p i o n i c acid,AM PA)和红藻氨酸盐受体。
离体研究证明,G l u受体介导的兴奋毒性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和离子依赖性。
NMDA受体过度兴奋介导的是以Ca2+内流为主的迟发性细胞损伤;而AM PA和红藻氨酸盐受体过度兴奋介导的是以N a+内流和伴随C l-和H2O被动内流为特征的急性细胞死亡。
在大多数病理情况下,NMDA受体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细胞迟发性损伤在兴奋毒性作用中占主导地位。
另有一类与G蛋白耦联的G l u受体,被激活后影响磷脂酰肌醇代谢或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导致突触后第二信使如1,4,5三磷酸肌醇、二酰甘油、环磷酸腺苷浓度的变化,故称为亲代谢型G l u受体。
1.1.1 亲离子型受体 NMDA受体由3个基因家族编码,组成至少6种亚单位:NR1、NR2A、NR2B、NR2C、NR2D和NR3。
由不同的亚单位组成的受体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特性。
现已证实,NR1亚单位上具有甘氨酸结合位点,而G lu和NMDA的识别位点位于NR2亚单位上[1],只有当G lu和甘氨酸同时存在并占据相应的位点时才能产生兴奋性神经传导[2]。
有研究者将非选择性G l u受体拮抗剂犬脲烯酸、NMDA受体通道阻滞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选择性拮抗剂7-C I-犬脲烯酸和两种AM P A-红藻氨酸盐受体拮抗剂CNQX(6-cya-no-7-n itroqu i n oxaline-2,3-d i o ne)、NBQX(2,3-d-ihydroxy-6-nitro-7-sulpha m oylbenzo(f)quinoxa li n e)的不同剂量,分别与M PP+共同注射于鼠纹状体,发现犬脲烯酸、CNQX和NB QX具有保护DA神经元的作用。
其中,甘氨酸位点拮抗剂与其他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相比,显示较小的不良反应。
NMDA受体拮抗剂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但临床实验中出现的多种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
例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可导致共济失调和精神症状[3]。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NMDA受体拮抗剂选择性低、作用广泛导致的,而NMDA受体亚单位拮抗剂可能因为其高选择性而避免上述的不良反应。
目前研究较多的NR2B亚单位因其在脑中分布较其他亚单位集中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NR2B亚单位拮抗剂CP-101,606对PD具有缓解作用和低于最高有效剂量的左旋多巴联合使用还能够提高左旋多巴的药效,减少服用左旋多巴产生的运动综合征。
Loschm ann等[4]发现NR2B亚单位拮抗剂Ro25-6981也能缓解PD症状。
AM PA受体有3个结合位点,第1个是G lu结合位点,AM PA的拮抗剂如托吡酯和YM9OK结合于此位点,王喜丰等[5]研究发现,托砒酯能够减少PD大鼠黑质纹状体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增加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从而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第2个为非竞争性结合位点;第3个结合位点是在离子通道上。
近年来一些研究[6]还将G l u受体过度激活引起的兴奋毒性分为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坏死。
而细胞凋亡则可能由于NMDA 受体激活时,细胞外大量Ca2+积聚,激活核酸内切酶,凋亡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死亡。
1.1.2 亲代谢型受体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 etabo tropic receptors,mG l u Rs)是一类与G蛋白耦联的调节离子通道和第二信使生成酶的特异受体。
目前已分离并克隆出8种不同亚型mG l u R s(mG luR1 ~mG luR8),这8种mG luRs亚型又可分成3组:第1组包括mG l u R1和mG l u R5;第2组包括mG luR2和mG luR3;第3组包括mG l u R4和mG l u R6、7、8[7]。
大量研究表明[8],mG l u R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多重作用,位于突触前膜上的mG luRs可作为自身受体反馈调节G lu传导;而DA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前受体,能调节DA的释放和DA能神经元放电。
定位在突触后膜上的mG l u Rs则可调节神经元兴奋性。
mG luRs对基底节神经传导、G lu和DA的释放均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已被认为是治疗PD的新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