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8: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合集下载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8: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8: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8: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一、选择题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数学(理))在极坐标系中,圆p=2cos的垂直于极轴的两条
切线方程分别为
A.=0(R)和cos=2
C.=B.=()2(R)和cos=2
2(R)和cos=1D.=0(R)和cos=1
【答案】sin4
【答案】B
二、填空题
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已知圆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圆心为C,点P的极坐标为4,,则|CP|=______.
3
【答案】
3.(2013年高考上海卷(理))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os1与cos1的公共点到极点的距离为
点,则AB______
【答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6
6.(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选做题)已知曲线C的参
xtyt(为参数),C在点1,1处的切线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数方程为
建立极坐标系,则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到直线ρsinθ=2的距离等于_________.64.(2013年高考北京卷(理))在极坐标系中,点(2,
【答案】1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
xt2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若极坐标方程为cos4的直线与曲线(为参数)相交于A,B两3yt

201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及答案

201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学(理科)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标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x+1)2 < 4,x∈R},N={-1,0,1,2,3},则M∩N=()(A){0,1,2}(B){-1,0,1,2}(C){-1,0,2,3} (D){0,1,2,3}(2)设复数z满足(1-i)z=2 i,则z= ()(A)-1+i (B)-1-i (C)1+i (D)1-i(3)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3 = a2 +10a1 ,a5 = 9,则a1= ()(A)(B)-(C)(D)-(4)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

直线l满足l ⊥m,l ⊥n,l β,则()(A)α∥β且l ∥α(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5)已知(1+ɑx)(1+x)5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5,则ɑ=(A)-4 (B)-3 (C)-2 (D)-1(6)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10,那么输出的s=(A)1+ + +…+(B )1++ +…+(C )1+ + +…+(D )1++ +…+(7)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1,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搞影面,则得到正视图可以为(A) (B) (C) (D)(8)设ɑ=log 36,b=log 510,c=log 714,则(A )c >b >a (B )b >c >a(C )a >c >b (D)a >b >c(9)已知a >0,x ,y 满足约束条件 ,若z=2x+y 的最小值为1,则a=(A)(B) (C)1 (D)2(10)已知函数f(x)=x2+αx2+bx+,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x α∈R f(x α)=0(B )函数y=f(x)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C )若x α是f(x)的极小值点,则f(x)在区间(-∞,x α)单调递减(D )若xn 是f (x )的极值点,则f 1(x α)=0(11)设抛物线y2=3px(p ≥0)的焦点为F ,点M 在C 上,|MF|=5若以MF 为直径的园过点(0,3),则C 的方程为(A )y2=4x 或y2=8x (B )y2=2x 或y2=8x(C )y2=4x 或y2=16x (D )y2=2x 或y2=16x(12)已知点A (-1,0);B (1,0);C (0,1),直线y=ax+b(a>0)将△ABC 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 的取值范围是x ≥1, x+y ≤3, y ≥a(x-3). {(A)(0,1)(B)(1-,1/2)( C)(1-,1/3)(D)[ 1/3, 1/2)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修作答。

2013届江苏高三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4)

2013届江苏高三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4)

广东省13大市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数学文试题分类汇编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东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以C 的参数方程是3cos 1sin x y θθ⎧=+⎪⎨=+⎪⎩(θ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则 圆心C 的极坐标是 . 答案:)6,2(π2、(佛山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极坐标系中,直线l 过点(1,0)且与直线3πθ=(ρ∈R )垂直,则直线l 极坐标方程为 . 答案:2sin()16πρθ+=(或2cos()13πρθ-=、cos 3sin 1ρθρθ+=) 3、(广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圆C 的参数方程为2x y cos ,sin ,θθ⎧=⎨=+⎩(θ为参数), 以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1sin cos ρθρθ+=, 则直线l 截圆C 所得的弦长是 . 答案:24、(惠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直线2cos 1ρθ=与圆2cosρθ=相交的弦长为 .【解析】直线1cos 2=θρ与圆θρcos 2=的普通方程为1)1(1222=+-=y x x 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21211=-,所以弦长为3)21(122=- 5、(江门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以直角坐标系Oxy 的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 (θρ(πθ20<≤),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是2=ρ,正六边形ABCDEF 的顶点都在C 上,且A 、B 、C 、D 、E 、F 依逆时针次序排列。

若点A 的极坐标为)3, 2(π,则点B 的直角坐标为 . 答案:)3 , 1(-6、(茂名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sin x y θθ=+⎧⎨=⎩ (θ为参数),则曲线C 上的点到直线3x-4y+4=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

答案:37、(汕头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直线4sin cos :=-θρθρl ,圆θρcos 4:=C ,则直线l 与圆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相交或相切或相离?)答案:相交8、(增城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曲线⎩⎨⎧+==1t y t x (t 为参数且0>t )与曲线⎩⎨⎧+==12cos cos θθy x (θ为参数)的交点坐标是 . 答案:(1,2)11、(珠海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直角坐标系x O y 中,已知曲线1C :⎩⎨⎧-=+=t y t x 212 , (为参数)与曲线2C :⎩⎨⎧==θθsin 3cos 3y x ,(θ为参数)相交于两个点A 、B ,则线段AB 的长为 .答案:4。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理科数学注息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问答第Ⅰ卷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且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同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3,4,5}A =,{(,),,}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 3 ()B 6 ()C 8 ()D 10【解析】选D5,1,2,3,4x y ==,4,1,2,3x y ==,3,1,2x y ==,2,1x y ==共10个 (2)将2名教师,4名学生分成2个小组,分别安排到甲、乙两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小组由1名教师和2名学生组成,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A 12种 ()B 10种 ()C 9种 ()D 8种【解析】选A甲地由1名教师和2名学生:122412C C =种(3)下面是关于复数21z i=-+的四个命题:其中的真命题为( ) 1:2p z = 22:2p z i = 3:p z 的共轭复数为1i + 4:p z 的虚部为1-()A 23,p p ()B 12,p p ()C ,p p 24 ()D ,p p 34【解析】选C 22(1)11(1)(1)i z i i i i --===---+-+--1:p z =22:2p z i =,3:p z 的共轭复数为1i -+,4:p z 的虚部为1-(4)设12F F 是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的左、右焦点,P 为直线32ax =上一点,∆21F PF 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E 的离心率为( )()A 12 ()B 23 ()C 34()D 45【解析】选C∆21F PF 是底角为30 的等腰三角形221332()224c PF F F a c c e a ⇒==-=⇔==(5)已知{}n a 为等比数列,472a a +=,568a a =-,则110a a +=( )()A 7 ()B 5 ()C -5 ()D -7【解析】选D472a a +=,56474784,2a a a a a a ==-⇒==-或472,4a a =-= 471101104,28,17a a a a a a ==-⇒=-=⇔+=- 471011102,48,17a a a a a a =-=⇒=-=⇔+=-(6)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2)N N ≥和实数12,,...,n a a a ,输出,A B ,则( )()A A B +为12,,...,n a a a 的和()B 2A B+为12,,...,n a a a 的算术平均数 ()C A 和B 分别是12,,...,n a a a 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D A 和B 分别是12,,...,n a a a 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解析】选C(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6 ()B 9 ()C 12 ()D 18【解析】选B该几何体是三棱锥,底面是俯视图,高为3 此几何体的体积为11633932V =⨯⨯⨯⨯= (8)等轴双曲线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C 与抛物线x y 162=的准线交于,A B两点,AB =;则C 的实轴长为( )()A ()B()C 4 ()D 8【解析】选C设222:(0)C x y a a -=>交x y 162=的准线:4l x =-于(A-(4,B --得:222(4)4224a a a =--=⇔=⇔=(9)已知0ω>,函数()sin()4f x x πω=+在(,)2ππ上单调递减。

2013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3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数学(理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022>-=x x x A ,{}55B <<-=x x ,则 (A )A B =ΦI (B )A B =R U (C )A B ⊆ (D )B A ⊆(2)若复数z 满足()i 34i 43+=-z(A )4- (B )54- (C )4 (D )54 (3)为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A )简单的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C )按学段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4)已知双曲线C :)0,0(12222>>=-b a b y a x 的离心率为25,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x y 41±= (B )x y 31±= (C ) x y 21±= (D )x y ±= (5)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31t ,-∈,则输出的s 属于(A )[]43,- (B )[]25,- (C )[]34,- (D )[]52,-(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A )3cm 3500π (B )3cm 3866π (C )3cm 31372π (D )3cm 32048π(7)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1-=-m S ,0=m S ,31=+m S ,则=m(A )3 (B )4 (C )5 (D )6(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8π16+(B )8π8+(C )π6116+(D )16π8+(9)设m 为正整数,()m y x 2+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a ,()12++m y x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b a 713=,则m =(A )5 (B )6 (C )7 (D )8(10)已知椭圆E :)0(12222>>=+b a by a x 的右焦点为)03(,F ,过点F 的直线交椭圆E 于A 、B 两点。

2013---2017年全国1卷高考理科数学分类汇编---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013---2017年全国1卷高考理科数学分类汇编---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013---2017年全国1卷高考理科数学分类汇编---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017全国1.理数.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3cos ,sin ,x y θθ=⎧⎨=⎩(θ为参数),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 4,1,x a t t y t =+⎧⎨=-⎩(为参数). (1)若a =−1,求C 与l 的交点坐标;(2)若C 上的点到la .【考点】:参数方程。

【思路】:(1)将参数方程化为直角方程后,直接联立方程求解即可(2)将参数方程直接代入距离公式即可。

【解析】:将曲线C 的参数方程化为直角方程为2219x y +=,直线化为直角方程为11144y x a =-+- (1)当1a =时,代入可得直线为1344y x =-+,联立曲线方程可得:22134499y x x y ⎧=-+⎪⎨⎪+=⎩,解得21252425x y ⎧=-⎪⎪⎨⎪=⎪⎩或30x y =⎧⎨=⎩,故而交点为2124,2525⎛⎫- ⎪⎝⎭或()3,0 (2)点3cos ,sin ,x y θθ=⎧⎨=⎩到直线11144y x a =-+-的距离为d =≤,即:3cos 4sin 417a θθ++-≤,化简可得()()1743cos 4sin 174a a θθ---≤+≤--,根据辅助角公式可得()135sin 21a a θϕ--≤+≤-,又()55sin 5θϕ-≤+≤,解得8a =-或者16a =。

(2016全国1.理数.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 O y 中,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cos 1sin x a t y a t=⎧⎨=+⎩(t 为参数,a >0).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 2:ρ=4cos θ.(I )说明C 1是哪一种曲线,并将C 1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II )直线C 3的极坐标方程为0θα=,其中0α满足tan 0α=2,若曲线C 1与C 2的公共点都在C 3上,求a .【答案】(I )圆,222sin 10a ρρθ-+-=(II )1⑵ 24cos C ρθ=:,两边同乘ρ得22224cos cos x y x ρρθρρθ==+=Q ,224x y x ∴+=,即()2224x y -+= ②3C :化为普通方程为2y x =,由题意:1C 和2C 的公共方程所在直线即为3C①—②得:24210x y a -+-=,即为3C∴210a -=,∴1a =考点: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及应用【名师点睛】“互化思想”是解决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问题的重要思想,解题时应熟记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互化公式及应用.(2015全国1.理数.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C : x =-2,圆2C :(x -1)2+(y -2)2=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Ⅰ)求1C ,2C 的极坐标方程;(Ⅱ)若直线3C 的极坐标方程为()4R πθρ=∈,设2C 与3C 的交点为M ,N ,求△C 2MN 的面积 .23.解:(Ⅰ)因为cos x ρθ=,sin y ρθ=,所以1C 的极坐标方程为cos 2ρθ=-,2C 的极坐标方程为22cos 4sin 40ρρθρθ--+=.……5分 (Ⅱ)将4πθ=代入22cos 4sin 40ρρθρθ--+=,得23240ρρ-+=, 解得122ρ=,22ρ. 故122ρρ-=2MN =2C 半径为1,所以2C MN ∆的面积为12.…10分(2014全国1.理数.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C :22149x y +=,直线l :222x t y t=+⎧⎨=-⎩(t 为参数). (1)写出曲线C 的参数方程,直线l 的普通方程;(2)过曲线C 上任意一点P 作与l 夹角为30︒的直线,交l 于点A ,求PA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析】: (1) 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3sin x y θθ=⎧⎨=⎩(θ为参数), 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为:260x y +-= ………5分(2)在曲线C 上任意取一点P (2cos θ,3sin θ)到l 的距离为54cos 3sin 65d θθ=+-, 则()025||5sin 6sin 305d PA θα==+-,其中α为锐角.且4tan 3α=. 当()sin 1θα+=-时,||PA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25; 当()sin 1θα+=时,||PA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5. …………10分 (2013全国1.理数. 23)(本小题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45cos 55sin x t y t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ρθ=.(Ⅰ)把C 1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Ⅱ)求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ρ≥0,0≤θ<2π).23. 将45cos 55sin x t y t=+⎧⎨=+⎩消去参数t ,化为普通方程22(4)(5)25x y -+-=, 即1C :22810160x y x y +--+=,将cos sin x y ρθρθ=⎧⎨=⎩代入22810160x y x y +--+=得, 28cos 10sin 160ρρθρθ--+=, ∴1C 的极坐标方程为28cos 10sin 160ρρθρθ--+= (Ⅱ)2C 的普通方程为2220x y y +-=, 由222281016020x y x y x y y ⎧+--+=⎪⎨+-=⎪⎩解得11x y =⎧⎨=⎩或02x y =⎧⎨=⎩,∴1C 与2C 2,4π),(2,)2π.(2012全国1.理数. 23)23.(本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曲线C1的参数方程是2cos3sinxyϕϕ⎧⎨⎩=,=,(φ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2的极坐标方程是ρ=2.正方形ABCD的顶点都在C2上,且A,B,C,D依逆时针次序排列,点A的极坐标为(2,π3).(1)求点A,B,C,D的直角坐标;(2)设P为C1上任意一点,求|PA|2+|PB|2+|PC|2+|PD|2的取值范围.23.解:(1)由已知可得A(π2cos3,π2sin3),B(ππ2cos()32+,ππ2sin()32+),C(2cos(π3+π),2sin(π3+π)),D(π3π2cos()32+,π3π2sin()32+),即A(1),B(,1),C(-1,,D,-1).(2)设P(2cosφ,3sinφ),令S=|PA|2+|PB|2+|PC|2+|PD|2,则S=16cos2φ+36sin2φ+16=32+20sin2φ. 因为0≤sin2φ≤1,所以S的取值范围是[32,52].。

【备战】高考数学 全国统考区(甘肃、贵州、云南)精选试题分类汇编18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理

【备战】高考数学 全国统考区(甘肃、贵州、云南)精选试题分类汇编18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理

备战2014年高考之2013届全国统考区(甘肃、贵州、云南)精选理科试题(大部分详解)分类汇编18: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一、解答题1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理科数学(玉溪一中、昆明三中、楚雄一中))选修4—4:极坐标和参数方程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y tx 32 (t 为参数),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12cos 2=θρ(1)求曲线C 的普通方程;(2)求直线l 被曲线C 截得的弦长.【答案】从而弦长为|t 1-t 2|=t 1+t 22-4t 1t 2=42-4×-62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理科数学)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方程为5cos (3sin x y ϕϕϕ=⎧⎨=⎩为参数)(1)求过椭圆的右焦点,且与直线42(3x tt y t=-⎧⎨=-⎩为参数)平行的直线l 的普通方程。

(2)求椭圆C 的内接矩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由已知得椭圆的右焦点为()4,0,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可化为普通方程:220x y -+=,所以12k =,于是所求直线方程为240x y -+=。

(2)460sin cos 30sin S xy ϕϕ===2ϕ, 当22πϕ=时,面积最大为30。

3 .(云南省昆明三中2013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三)理科数学)(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经过点P (-1,0),其倾斜角为α,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非负半轴为极轴,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建立极坐标系.设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26cos 50.ρρθ-+=(1)若直线l 与曲线C 有公共点,求α的取值范围; (2)设()y x M ,为曲线C 上任意一点,求x y +的取值范围.【答案】解:(1)将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2-6cos 50ρρ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22650x y x +-+=-----------1分 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cos sin x t y t αα=-+⎧⎨=⎩ (t 为参数) ----------2分将1cos sin x t y t αα=-+⎧⎨=⎩代入22650x y x +-+=整理得28c o s 120t t α-+=-------------3分直线l 与曲线C 有公共点,264cos 480α∴∆=-≥cos cos 22αα∴≥≤--------------4分[)0,,απα∈∴的取值范围是50,,66πππ⎡⎤⎡⎫⋃⎪⎢⎥⎢⎣⎦⎣⎭-----------5分(2)曲线C 的方程22650x y x +-+=可化为()2234x y -+=,其参数方程为32cos 2sin x y θθ=+⎧⎨=⎩(θ为参数)---------6分(),M x y 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32c o 2s i n 322s4x y πθθθ⎛⎫∴+=++=++ ⎪⎝⎭-------8分 x y∴+的取值范围是33⎡-+⎣--------------10分4 .(【解析】贵州省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理)试题)已知点)sin ,cos 1(αα+P ,参数[]πα,0∈,点Q 在曲线C :)4sin(29πθ+=r 上。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设集合A={1,2,3},B={4,5},M={x|x=a+b,a∈A,b∈B},则M中元素的个数为()A.3B.4C.5D.62.(5分)=()A.﹣8B.8C.﹣8i D.8i3.(5分)已知向量=(λ+1,1),=(λ+2,2),若(+)⊥(﹣),则λ=()A.﹣4B.﹣3C.﹣2D.﹣14.(5分)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0),则函数f(2x+1)的定义域为()A.(﹣1,1)B .C.(﹣1,0)D .5.(5分)函数f(x)=log2(1+)(x>0)的反函数f﹣1(x)=()A .B .C.2x﹣1(x∈R)D.2x﹣1(x>0)6.(5分)已知数列{a n}满足3a n+1+a n=0,a2=﹣,则{a n}的前10项和等于()A.﹣6(1﹣3﹣10)B .C.3(1﹣3﹣10)D.3(1+3﹣10)7.(5分)(1+x)3(1+y)4的展开式中x2y2的系数是()A.5B.8C.12D.188.(5分)椭圆C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点P在C上且直线PA2斜率的取值范围是[﹣2,﹣1],那么直线PA1斜率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9.(5分)若函数f(x)=x2+ax +是增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1,0]B.[﹣1,+∞)C.[0,3]D.[3,+∞)10.(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A .B .C .D .11.(5分)已知抛物线C:y2=8x的焦点为F,点M(﹣2,2),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C交于A,B 两点,若,则k=()A .B .C .D.212.(5分)已知函数f(x)=cosxsin2x,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y=f(x)的图象关于(π,0)中心对称B .C .D.f(x)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sinα=﹣,则co tα=.14.(5分)6个人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两人不相邻的不同排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5.(5分)记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直线y=a(x+1)与D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16.(5分)已知圆O和圆K是球O的大圆和小圆,其公共弦长等于球O的半径,,则球O的表面积等于.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3=a22,且S1,S2,S4成等比数列,求{a n}的通项式.18.(12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内角对边分别为a,b,c,满足(a+b+c)(a﹣b+c)=ac.(Ⅰ)求B.(Ⅱ)若sinAsinC=,求C.19.(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BAD=90°,BC=2AD,△PAB与△PAD都是等边三角形.(Ⅰ)证明:PB⊥CD;(Ⅱ)求二面角A﹣PD﹣C的大小.20.(12分)甲、乙、丙三人进行羽毛球练习赛,其中两人比赛,另一人当裁判,每局比赛结束时,负的一方在下一局当裁判,设各局中双方获胜的概率均为,各局比赛的结果都相互独立,第1局甲当裁判.(Ⅰ)求第4局甲当裁判的概率;(Ⅱ)X表示前4局中乙当裁判的次数,求X的数学期望.21.(12分)已知双曲线C :=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3,直线y=2与C 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I)求a,b;(II)设过F2的直线l与C的左、右两支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且|AF1|=|BF1|,证明:|AF2|、|AB|、|BF2|成等比数列.22.(12分)已知函数.(I)若x≥0时,f(x)≤0,求λ的最小值;(II)设数列{a n}的通项a n=1+.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设集合A={1,2,3},B={4,5},M={x|x=a+b,a∈A,b∈B},则M中元素的个数为()A.3B.4C.5D.6【考点】13: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1A: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最值.【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已知条件,直接求出a+b,利用集合元素互异求出M中元素的个数即可.【解答】解:因为集合A={1,2,3},B={4,5},M={x|x=a+b,a∈A,b∈B},所以a+b的值可能为:1+4=5、1+5=6、2+4=6、2+5=7、3+4=7、3+5=8,所以M中元素只有:5,6,7,8.共4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最值,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2.(5分)=()A.﹣8B.8C.﹣8i D.8i【考点】A5:复数的运算.【分析】复数分子、分母同乘﹣8,利用1的立方虚根的性质(),化简即可.【解答】解:故选:A.【点评】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是基础题.3.(5分)已知向量=(λ+1,1),=(λ+2,2),若(+)⊥(﹣),则λ=()A.﹣4B.﹣3C.﹣2D.﹣1【考点】9T: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专题】5A: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垂直与数量积的关系即可得出.【解答】解:∵,.∴=(2λ+3,3),.∵,∴=0,∴﹣(2λ+3)﹣3=0,解得λ=﹣3.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垂直与数量积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5分)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0),则函数f(2x+1)的定义域为()A.(﹣1,1)B .C.(﹣1,0)D .【考点】33: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专题】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原函数的定义域,即为2x+1的范围,解不等式组即可得解.【解答】解:∵原函数的定义域为(﹣1,0),∴﹣1<2x+1<0,解得﹣1<x <﹣.∴则函数f(2x+1)的定义域为.故选:B.【点评】考查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注意变量范围的转化,属简单题.5.(5分)函数f(x)=log2(1+)(x>0)的反函数f﹣1(x)=()A .B .C.2x﹣1(x∈R)D.2x﹣1(x>0)【考点】4R:反函数.【专题】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把y看作常数,求出x:x=,x,y互换,得到y=log2(1+)的反函数.注意反函数的定义域.【解答】解:设y=log2(1+),把y看作常数,求出x:1+=2y,x=,其中y>0,x,y互换,得到y=log2(1+)的反函数:y=,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6.(5分)已知数列{a n}满足3a n+1+a n=0,a2=﹣,则{a n}的前10项和等于()A.﹣6(1﹣3﹣10)B .C.3(1﹣3﹣10)D.3(1+3﹣10)【考点】8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11:计算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已知可知,数列{a n}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结合已知可求a1,然后代入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解答】解:∵3a n+1+a n=0∴∴数列{a n}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1=4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S10==3(1﹣3﹣1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7.(5分)(1+x)3(1+y)4的展开式中x2y2的系数是()A.5B.8C.12D.18【考点】DA:二项式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题意知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写出展开式的通项,令x的指数为2,写出出展开式中x2的系数,第二个因式y2的系数,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x+1)3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 r+1=C3r x r令r=2得到展开式中x2的系数是C32=3,(1+y)4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 r+1=C4r y r令r=2得到展开式中y2的系数是C42=6,(1+x)3(1+y)4的展开式中x2y2的系数是:3×6=1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写出二项式的展开式,所有的这类问题都是利用通项来解决的.8.(5分)椭圆C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点P在C上且直线PA2斜率的取值范围是[﹣2,﹣1],那么直线PA1斜率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考点】I3:直线的斜率;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由椭圆C :可知其左顶点A1(﹣2,0),右顶点A2(2,0).设P(x0,y0)(x0≠±2),代入椭圆方程可得.利用斜率计算公式可得,再利用已知给出的的范围即可解出.【解答】解:由椭圆C :可知其左顶点A1(﹣2,0),右顶点A2(2,0).设P(x0,y0)(x0≠±2),则,得.∵=,=,∴==,∵,∴,解得.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斜率的计算公式、不等式的性质等是解题的关键.9.(5分)若函数f(x)=x2+ax +是增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1,0]B.[﹣1,+∞)C.[0,3]D.[3,+∞)【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53: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由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可得≥0在(,+∞)上恒成立,进而可转化为a ≥﹣2x 在(,+∞)上恒成立,构造函数求出﹣2x 在(,+∞)上的最值,可得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在(,+∞)上是增函数,故≥0在(,+∞)上恒成立,即a ≥﹣2x 在(,+∞)上恒成立,令h(x)=﹣2x,则h′(x)=﹣﹣2,当x ∈(,+∞)时,h′(x)<0,则h(x)为减函数.∴h(x)<h ()=3∴a≥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恒成立问题,是导数的综合应用,难度中档.10.(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A .B .C .D .【考点】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5G:空间角;5H:空间向量及应用.【分析】设AB=1,则AA1=2,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x,y,z)为平面BDC1的一个法向量,CD与平面BDC1所成角为θ,则sinθ=||,在空间坐标系下求出向量坐标,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设AB=1,则AA1=2,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则D(0,0,2),C1(1,0,0),B(1,1,2),C(1,0,2),=(1,1,0),=(1,0,﹣2),=(1,0,0),设=(x,y,z)为平面BDC1的一个法向量,则,即,取=(2,﹣2,1),设CD与平面BDC1所成角为θ,则sinθ=||=,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准确理解线面角与直线方向向量、平面法向量夹角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5分)已知抛物线C:y2=8x的焦点为F,点M(﹣2,2),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C交于A,B 两点,若,则k=()A .B .C .D.2【考点】9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K8:抛物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斜率k存在,设直线AB为y=k(x﹣2),代入抛物线方程,利用=(x1+2,y1﹣2)•(x2+2,y2﹣2)=0,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由抛物线C:y2=8x得焦点(2,0),由题意可知:斜率k存在,设直线AB为y=k(x﹣2),代入抛物线方程,得到k2x2﹣(4k2+8)x+4k2=0,△>0,设A(x1,y1),B(x2,y2).∴x1+x2=4+,x1x2=4.∴y1+y2=,y1y2=﹣16,又=0,∴=(x1+2,y1﹣2)•(x2+2,y2﹣2)==0∴k=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2.(5分)已知函数f(x)=cosxsin2x,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y=f(x)的图象关于(π,0)中心对称B .C .D.f(x)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考点】H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HW:三角函数的最值.【专题】11:计算题;57: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关于某点中心对称或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公式,对A、B两项加以验证,可得它们都正确.根据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化简,得f(x)=2sinx(1﹣sin2x),再换元:令t=sinx,得到关于t的三次函数,利用导数研究此函数的单调性可得f(x)的最大值为,故C不正确;根据函数周期性和奇偶性的定义加以验证,可得D项正确.由此可得本题的答案.【解答】解:对于A,因为f(π+x)=cos(π+x)sin(2π+2x)=﹣cosxsin2x,f(π﹣x)=cos(π﹣x)sin(2π﹣2x)=cosxsin2x,所以f(π+x)+f(π﹣x)=0,可得y=f(x)的图象关于(π,0)中心对称,故A正确;对于B,因为f (+x)=cos (+x)sin(π+2x)=﹣sinx(﹣sin2x)=sinxsin2x,f (﹣x)=cos (﹣x)sin(π﹣2x)=sinxsin2x,所以f (+x)=f (﹣x),可得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故B正确;对于C,化简得f(x)=cosxsin2x=2cos2xsinx=2sinx(1﹣sin2x),令t=sinx,f(x)=g(t)=2t(1﹣t2),﹣1≤t≤1,∵g(t)=2t(1﹣t2)的导数g'(t)=2﹣6t2=2(1+t)(1﹣t)∴当t∈(﹣1,﹣)时或t ∈(,1)时g'(t)<0,函数g(t)为减函数;当t ∈(﹣,)时g'(t)>0,函数g(t)为增函数.因此函数g(t)的最大值为t=﹣1时或t=时的函数值,结合g(﹣1)=0<g ()=,可得g(t )的最大值为.由此可得f(x )的最大值为而不是,故C不正确;对于D,因为f(﹣x)=cos(﹣x)sin(﹣2x)=﹣cosxsin2x=﹣f(x),所以f(x)是奇函数.因为f(2π+x)=cos(2π+x)sin(4π+2x)=cosxsin2x=f(x),所以2π为函数的一个周期,得f(x)为周期函数.可得f(x)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得D 正确.综上所述,只有C项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给出三角函数式,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着重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等知识,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sinα=﹣,则cotα=2.【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专题】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根据α是第三象限的角,得到cosα小于0,然后由sinα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cosα的值,进而求出cotα的值.【解答】解: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得到cosα<0,又sinα=﹣,所以cosα=﹣=﹣则cotα==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化简求值,是一道基础题.学生做题时注意α的范围.14.(5分)6个人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两人不相邻的不同排法共有480种.(用数字作答)【考点】D9: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专题】11:计算题.【分析】排列好甲、乙两人外的4人,然后把甲、乙两人插入4个人的5个空位中即可.【解答】解:6个人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两人不相邻的不同排法:排列好甲、乙两人外的4人,有中方法,然后把甲、乙两人插入4个人的5个空位,有种方法,所以共有:=480.故答案为:480.【点评】本题考查了乘法原理,以及排列的简单应用,插空法解答不相邻问题.15.(5分)记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直线y=a(x+1)与D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4] .【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6:压轴题;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我们要先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然后分析平面区域里各个角点,然后将其代入y=a(x+1)中,求出y=a(x+1)对应的a的端点值即可.【解答】解: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如图示:因为y=a(x+1)过定点(﹣1,0).所以当y=a(x+1)过点B(0,4)时,得到a=4,当y=a(x+1)过点A(1,1)时,对应a=.又因为直线y=a(x+1)与平面区域D有公共点.所以≤a≤4.故答案为:[,4]【点评】在解决线性规划的小题时,我们常用“角点法”,其步骤为:①由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②求出可行域各个角点的坐标⇒③将坐标逐一代入目标函数⇒④验证,求出最优解.16.(5分)已知圆O和圆K是球O的大圆和小圆,其公共弦长等于球O的半径,,则球O的表面积等于16π.【考点】LG: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专题】16:压轴题;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正确作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求得结论.【解答】解:如图所示,设球O的半径为r,AB是公共弦,∠OCK是面面角根据题意得OC=,CK=在△OCK中,OC2=OK2+CK2,即∴r2=4∴球O的表面积等于4πr2=16π故答案为16π【点评】本题考查球的表面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3=a22,且S1,S2,S4成等比数列,求{a n}的通项式.【考点】8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88: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11:计算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结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a2,然后由,结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而可求公差d,即可求解通项公式【解答】解:设数列的公差为d由得,3∴a2=0或a2=3由题意可得,∴若a2=0,则可得d2=﹣2d2即d=0不符合题意若a2=3,则可得(6﹣d)2=(3﹣d)(12+2d)解可得d=0或d=2∴a n=3或a n=2n﹣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的应用,等比数列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18.(12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内角对边分别为a,b,c,满足(a+b+c)(a﹣b+c)=ac.(Ⅰ)求B.(Ⅱ)若sinAsinC=,求C.【考点】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HR:余弦定理.【专题】58:解三角形.【分析】(I)已知等式左边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整理后得到关系式,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osB,将关系式代入求出cosB的值,由B为三角形的内角,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B的度数;(II)由(I)得到A+C的度数,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cos(A﹣C),变形后将cos(A+C)及2sinAsinC的值代入求出cos(A﹣C)的值,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C的值,与A+C 的值联立即可求出C的度数.【解答】解:(I)∵(a+b+c)(a﹣b+c)=(a+c)2﹣b2=ac,∴a2+c2﹣b2=﹣ac,∴cosB==﹣,又B为三角形的内角,则B=120°;(II)由(I)得:A+C=60°,∵sinAsinC=,cos(A+C)=,∴cos(A﹣C)=cosAcosC+sinAsinC=cosAcosC﹣sinAsinC+2sinAsinC=cos(A+C)+2sinAsinC=+2×=,∴A﹣C=30°或A﹣C=﹣30°,则C=15°或C=45°.【点评】此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9.(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BAD=90°,BC=2AD,△PAB与△PAD都是等边三角形.(Ⅰ)证明:PB⊥CD;(Ⅱ)求二面角A﹣PD﹣C的大小.【考点】LW:直线与平面垂直;M5: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专题】11:计算题;5G:空间角.【分析】(I)取BC的中点E,连接DE,过点P作PO⊥平面ABCD于O,连接OA、OB、OD、OE.可证出四边形ABED是正方形,且O为正方形ABED的中心.因此OE⊥OB,结合三垂线定理,证出OE⊥PB,而OE是△BCD的中位线,可得OE∥CD,因此PB⊥CD;(II)由(I)的结论,证出CD⊥平面PBD,从而得到CD⊥PD.取PD的中点F,PC的中点G,连接FG,可得FG∥CD,所以FG⊥PD.连接AF,可得AF⊥PD,因此∠AFG为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连接AG、EG,则EG∥PB,可得EG⊥OE.设AB=2,可求出AE、EG、AG、AF和FG的长,最后在△AFG中利用余弦定理,算出∠AFG=π﹣arccos,即得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大小.【解答】解:(I)取BC的中点E,连接DE,可得四边形ABED是正方形过点P作PO⊥平面ABCD,垂足为O,连接OA、OB、OD、OE∵△PAB与△PAD都是等边三角形,∴PA=PB=PD,可得OA=OB=OD因此,O是正方形ABED的对角线的交点,可得OE⊥OB∵PO⊥平面ABCD,得直线OB是直线PB在内的射影,∴OE⊥PB∵△BCD中,E、O分别为BC、BD的中点,∴OE∥CD,可得PB⊥CD;(II)由(I)知CD⊥PO,CD⊥PB ∵PO、PB是平面PBD内的相交直线,∴CD⊥平面PBD∵PD⊂平面PBD,∴CD⊥PD取PD的中点F,PC的中点G,连接FG,则FG为△PCD有中位线,∴FG∥CD,可得FG⊥PD连接AF,由△PA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F⊥PD,∴∠AFG为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连接AG、EG,则EG∥PB∵PB⊥OE,∴EG⊥OE,设AB=2,则AE=2,EG=PB=1,故AG==3在△AFG中,FG=CD=,AF=,AG=3∴cos∠AFG==﹣,得∠AFG=π﹣arccos,即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大小是π﹣arccos.【点评】本题给出特殊的四棱锥,求证直线与直线垂直并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着重考查了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三垂线定理和运用余弦定理求二面的大小等知识,属于中档题.20.(12分)甲、乙、丙三人进行羽毛球练习赛,其中两人比赛,另一人当裁判,每局比赛结束时,负的一方在下一局当裁判,设各局中双方获胜的概率均为,各局比赛的结果都相互独立,第1局甲当裁判.(Ⅰ)求第4局甲当裁判的概率;(Ⅱ)X表示前4局中乙当裁判的次数,求X的数学期望.【考点】CB: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I)令A1表示第2局结果为甲获胜,A2表示第3局甲参加比赛时,结果为甲负,A表示第4局甲当裁判,分析其可能情况,每局比赛的结果相互独立且互斥,利用独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求解即可.(II)X的所有可能值为0,1,2.分别求出X取每一个值的概率,列出分布列后求出期望值即可.【解答】解:(I)令A1表示第2局结果为甲获胜.A2表示第3局甲参加比赛时,结果为甲负.A表示第4局甲当裁判.则A=A1•A2,P(A)=P(A1•A2)=P(A1)P(A2)=;(Ⅱ)X的所有可能值为0,1,2.令A3表示第3局乙和丙比赛时,结果为乙胜.B1表示第1局结果为乙获胜,B2表示第2局乙和甲比赛时,结果为乙胜,B3表示第3局乙参加比赛时,结果为乙负,则P(X=0)=P(B1B 2)=P(B1)P(B2)P ()=.P(X=2)=P (B3)=P ()P(B3)=.P(X=1)=1﹣P(X=0)﹣P(X=2)=.从而EX=0×+1×+2×=.【点评】本题考查互斥、独立事件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等知识,同时考查利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12分)已知双曲线C :=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3,直线y=2与C 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I)求a,b;(II)设过F2的直线l与C的左、右两支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且|AF1|=|BF1|,证明:|AF2|、|AB|、|BF2|成等比数列.【考点】K4:椭圆的性质;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4:证明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35:转化思想;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I)由题设,可由离心率为3得到参数a,b的关系,将双曲线的方程用参数a表示出来,再由直线建立方程求出参数a即可得到双曲线的方程;(II)由(I)的方程求出两焦点坐标,设出直线l的方程设A(x1,y1),B(x2,y2),将其与双曲线C的方程联立,得出x1+x2=,,再利用|AF1|=|BF1|建立关于A,B坐标的方程,得出两点横坐标的关系,由此方程求出k的值,得出直线的方程,从而可求得:|AF2|、|AB|、|BF2|,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证明出结论.【解答】解:(I )由题设知=3,即=9,故b2=8a2所以C的方程为8x2﹣y2=8a2将y=2代入上式,并求得x=±,由题设知,2=,解得a2=1所以a=1,b=2(II)由(I)知,F1(﹣3,0),F2(3,0),C的方程为8x2﹣y2=8 ①由题意,可设l的方程为y=k(x﹣3),|k|<2代入①并化简得(k2﹣8)x2﹣6k2x+9k2+8=0设A(x1,y1),B(x2,y2),则x1≤﹣1,x2≥1,x1+x2=,,于是|AF1|==﹣(3x1+1),|BF1|==3x2+1,|AF1|=|BF1|得﹣(3x1+1)=3x2+1,即故=,解得,从而=﹣由于|AF2|==1﹣3x1,|BF2|==3x2﹣1,故|AB|=|AF2|﹣|BF2|=2﹣3(x1+x2)=4,|AF2||BF2|=3(x1+x2)﹣9x1x2﹣1=16因而|AF2||BF2|=|AB|2,所以|AF2|、|AB|、|BF2|成等比数列【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关系,考查了运算能力,题设条件的转化能力,方程的思想运用,此类题综合性强,但解答过程有其固有规律,一般需要把直线与曲线联立利用根系关系,解答中要注意提炼此类题解答过程中的共性,给以后解答此类题提供借鉴.22.(12分)已知函数.(I)若x≥0时,f(x)≤0,求λ的最小值;(II)设数列{a n}的通项a n=1+.【考点】6E: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8E:数列的求和;8K: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专题】16:压轴题;35:转化思想;53:导数的综合应用;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I)由于已知函数的最大值是0,故可先求出函数的导数,研究其单调性,确定出函数的最大值,利用最大值小于等于0求出参数λ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得其最小值;(II)根据(I)的证明,可取λ=,由于x>0时,f(x)<0得出,考察发现,若取x=,则可得出,以此为依据,利用放缩法,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I)由已知,f(0)=0,f′(x)==,∴f′(0)=0欲使x≥0时,f(x)≤0恒成立,则f(x)在(0,+∞)上必为减函数,即在(0,+∞)上f′(x)<0恒成立,当λ≤0时,f′(x)>0在(0,+∞)上恒成立,为增函数,故不合题意,若0<λ<时,由f′(x)>0解得x <,则当0<x <,f′(x)>0,所以当0<x <时,f(x)>0,此时不合题意,若λ≥,则当x>0时,f′(x)<0恒成立,此时f(x)在(0,+∞)上必为减函数,所以当x>0时,f(x)<0恒成立,综上,符合题意的λ的取值范围是λ≥,即λ的最小值为(II)令λ=,由(I)知,当x>0时,f(x)<0,即取x=,则于是a2n﹣a n +=++…++====>=ln2n﹣lnn=ln2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中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及导数求最值的普通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结论再结合放缩法,本题考查了推理判断的能力及转化化归的思想,有一定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8: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一、选择题
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数学(理))在极坐标系中,圆=2cos p θ的垂直于极轴的两条
切线方程分别为
( )
A .=0()cos=2R θρρ∈和
B .=
()cos=22
R π
θρρ∈和
C .=
()cos=12
R π
θρρ∈和 D .=0()cos=1R θρρ∈和
【答案】B
二、填空题 2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已知圆的极坐标方程为4cos ρθ=, 圆心为C , 点P
的极坐标为4,3π⎛⎫
⎪⎝⎭
, 则|CP | = ______.
【答案】
3 .(2013年高考上海卷(理))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os 1ρθ=+与cos 1ρθ=的公共点到极点的距离为
__________
. 4 .(2013年高考北京卷(理))在极坐标系中,点(2,
6
π
)到直线ρsin θ=2的距离等于_________. 【答案】1
5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
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若极坐标方程为cos 4ρθ=的直线与曲线23
x t y t
⎧=⎪
⎨=⎪⎩(为参数)相交于,A B 两
点,则______AB =
【答案】16
6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选做题)已知曲线C 的参
数方程为x t
y t ⎧=⎪⎨
=⎪
⎩(为参数),C 在点()1,1处的切线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_____.
【答案】
sin 4πρθ⎛

+
= ⎪⎝

7 .(2013年高考陕西卷(理))C.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 如图, 以过原点的直线的倾斜角θ为参数,
则圆220y x x +-=的参数方程为______ .
x
【答案】R y x ∈⎩⎨⎧⋅==θθ
θθ
,sin cos cos 2
8 .(2013年高考江西卷(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2
x t y t
=⎧⎨
=⎩(为参数),若以
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2
cos
sin 0ρθθ-=
9 .(2013年高考湖南卷(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3cos ,
:(t )C :2sin x t x l y t a y ϕϕ==⎧⎧⎨⎨
=-=⎩⎩为参数过椭圆
()ϕ为参数的右顶点,则常数a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3
10.(2013年高考湖北卷(理))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
C 的参数方程为
cos sin x a y b θ
θ=⎧⎨
=⎩
()0a b ϕ>>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直线与圆O
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sin 4πρθ⎛⎫
+
= ⎪⎝
⎭()m 为非零常数与b ρ=.若直线经过椭圆C 的焦点,且与圆
O 相切,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学(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动点,P Q 都在曲线2cos :2sin x C y β
β
=⎧⎨
=⎩(β为参数上,对应参数分别为βα=与
)20(2πααβ<<=,M 为PQ 的中点.
(Ⅰ)求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Ⅱ)将M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d 表示为α的函数,并判断M 的轨迹是否过坐标原点.
【答案】
1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圆1C ,直线2C
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4sin ,cos 4πρθρθ⎛

==-
= ⎪⎝

. (I)求1C 与2C 交点的极坐标;
(II)设P 为1C 的圆心,Q 为1C 与2C 交点连线的中点.已知直线PQ 的参数方程为
()3312
x t a t R b y t ⎧=+⎪∈⎨=+⎪⎩为参数,求,a b 的值.
【答案】
1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数学(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
点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已知点A 的极坐标为)4
π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cos()4
a π
ρθ-=,且点A 在直线上.
(1)求a 的值及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圆c 的参数方程为1cos sin x y α
α=+⎧⎨
=⎩
,(α为参数),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答案】解:(Ⅰ)由点)4A π
在直线cos()4
a π
ρθ-=上,可得a =所以直线的方程可化为cos sin 2ρθρθ+= 从而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0x y +-=
(Ⅱ)由已知得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
2
(1)1x y -+= 所以圆心为(1,0),半径1r =
以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1d =
<,所以直线与圆相交 14.(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C.[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本小题满
分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t
y t x 21
(为参数),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
⎧==θ
θ
tan 2tan 22y x (θ为参数),试求直线与曲线C 的普通方程,并求出它们的公共点的坐标. 【答案】C 解:∵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t y t x 21
∴消去参数后得直线的普通方程为022=--y x ①
同理得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x y 22
= ②
①②联立方程组解得它们公共点的坐标为)2,2(,)1,2
1
(-
15.(2013年高考新课标1(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C 1的参数方程为45cos 55sin x t
y t =+⎧⎨
=+⎩
(为
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ρθ=. (Ⅰ)把C 1的参数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Ⅱ)求C 1与C 2交点的极坐标(ρ≥0,0≤θ<2π).
【答案】将45cos 55sin x t y t
=+⎧⎨
=+⎩消去参数,化为普通方程22
(4)(5)25x y -+-=,
即1C :2
2
810160x y x y +--+=,将cos sin x y ρθρθ
=⎧⎨
=⎩代入22
810160x y x y +--+=得,
28cos 10sin 160ρρθρθ--+=,
∴1C 的极坐标方程为2
8cos 10sin 160ρρθρθ--+=; (Ⅱ)2C 的普通方程为2
2
20x y y +-=,
由222281016020
x y x y x y y ⎧+--+=⎪⎨+-=⎪⎩解得
11x y =⎧⎨=⎩或0
2x y =⎧⎨=⎩
,∴1C 与2C 的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
4
π
),(2,
)2
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