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泉州小吃的现状及对策[2012-9-1]

合集下载

泉州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对策

泉州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对策

泉州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对策 作者:卢建福 来源:《环境与发展》2020年第10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泉州市中心城区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餐厨垃圾管理对策。

关键词:餐厨垃圾;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0.124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kitchen waste management in quanzhou 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kitchen waste management.

Key words:Food residue;Management;Status 1 餐厨垃圾管理现状 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饮服务、集体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和废弃食用油脂[1],具有资源和污染物的双重属性,处置不当可能引发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但也可以经过科学处理成为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作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餐饮业较为发达,根据《泉州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2-2030)》的预测数据,规划中期(2016年-2020年)中心城区的餐厨垃圾日均产生量约为126t/d。泉州市餐厨垃圾含水率普遍很高(84.43%),蛋白质含量约占20%,脂肪含量约占30%,营养物质丰富[2],可资源化利用率高。泉州市中心城区尚未建成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也未建立单独收运处置体系。目前,泉州市实施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处置措施,对餐厨垃圾的产生、收运及处置环节进行了规范,建立健全餐厨垃圾管理台账制度,采用垃圾转运站定点收集、制式餐厨垃圾车分散收集以及源头沥干后作为生活垃圾处置等方式,将餐厨垃圾收集运输至焚烧厂、填埋场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我国地方小吃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小吃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四)丰富饮食和饮食文化的内涵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饮食是饮食 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内容,人们通过品尝 食物达到对一种饮食文化的物质认识。 而地方小吃,特别是地方名小吃,具有 取材广泛、花色繁多、营养合理、主辅兼 备以及应时应典、 雅俗共赏等特点,是 我国传统烹饪的高超技巧和独具风采 的“美食”特征的直接体现,也是一种地 方文化的集中体现。 其吃的文化已经超 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 意义。 (五)弘扬地方文化,推出地方品牌, 为旅游的发展创造条件 地方小吃,特别是地方名小吃,凝聚 了地方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风土 人情的总特点,是地方文化的集中表现。 发展地方小吃,特别是地方名小吃,对弘 扬地方文化有重要作用。 民以食为天,小 吃尤其是夜间小吃, 在游客行程中占有 重要地位。 许多游客来到一个城市,很 重要的旅游内容就是品尝当地小吃。 小吃虽小,但用料、做工、火候都非常 讲究,要制作出地道、美味、可口的小 吃,其难度不亚于制作一道佳肴。 一种 地方风味品尝过以后,回味无穷,特别 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小吃, 给人 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有些地方小吃不 仅可在当地食用, 还可以供旅游者带 回,作为旅游体验的延续,而旅游地将 这些特色小吃加工为旅游购物品,不 仅提升了产品自身的价值, 还延伸了 旅游产业价值链, 更好地发挥了旅游 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 有利于增加当 地的收入,扩大旅游商品市场,吸引更 多的游客,为旅游的发展创造条件。 同 时也有利于树立地方形象, 创立地方 品牌。 这对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 是有重要作用的。
综上所述,地方小吃,特别是地方名 小吃, 作为餐饮市场的一大组成部分,很 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传统精 华,且对旅游业的发展能够起到十分重要 的推动作用。 因此,应当大力弘扬和推广 各地的美食文化,使我国的名小吃带着自 己鲜明的特色走向世界!

泉州小吃制作技艺(泉港浮粿)

泉州小吃制作技艺(泉港浮粿)

社会影响
社会活动
2014年7月25日至30日,泉港文化周活动以“文化之都·山海泉港”为主题,在西街旧面粉厂、源和1916创 意产业园内举行,泉港旅游文化产品展示泉港浮粿等各色泉港美食。
谢谢观看
1958年公社化大集体后,小吃店被关停20多年之久,不少传承人先后逝世,浮粿也濒临失传危险,直至1979 年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开始繁荣,好几位传承人又重操旧业开办了浮粿店,梅兰浮粿是突出的例子,其五代相 传不断层,不但浮粿生意红红火火,而且成为泉州市地方特色小吃的品牌。先后参加泉州市“迎农运农家菜才艺 大赛暨泉州十佳农家菜评选活动”“泉州旅游文化美食节”“第五届中国菜都博览会泉州美食展”,分别获得 “泉州风味小吃”“福建名小吃”“泉州十佳风味小吃”等奖牌。“梅兰浮粿”于2015年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先进单位。
工艺流程
材料
制作
地瓜粉、海蛎、葱花,胡萝卜、五香粉、米饭、盐、醋等。
1、海蛎用盐洗净,加入适量的五香粉和盐拌匀;胡萝卜擦成丝,葱切末。 2、取适量的地瓜粉,放入米饭。 3、加入适量的水到地瓜粉里面,搅拌均匀米饭和地瓜粉(地瓜粉量要比米饭多);然后放入葱花和胡萝卜丝, 盐搅拌均匀。 浮果模具 4、锅内倒入油,烧到七层热;把模具放进油锅烧热下(防止浮果粘在模具上);取出舀一小勺浮果浆,平铺 模具底部。 5、放入适量海蛎。 6、再舀一点浮果浆盖住海蛎。 7、放入油锅,中小火油炸(油一定要冒过浮果);炸一二分钟的时候,摇下模具,浮果掉出来,可以重复进 行下个浮果。 8、浮果油炸中要不时用筷子翻下面,防止焦了;浮果油炸到金黄色,捞起滤油。
2016年,泉州小吃制作技艺(泉港浮粿)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Ⅷ-29。

中国传统小吃的现存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中国传统小吃的现存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中国传统小吃的现存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作者:刘昌浩李秀敏来源:《商情》2018年第07期[摘要]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散落着各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它们相隔千里,却总能引起食客们的共鸣。

在这世界上,中华民族对美食的热爱没有一个民族能比得上,从中国的传统节日无不与吃沾边就可以看出。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

小吃作为中华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餐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因其单品化、碎片化和地方特色化,使其只能隐于市集,无法走上更大的台面散发光发亮。

而街边小摊贩的不卫生加工,又拉低了传统小吃的整体形象。

所以需要一种全新的模式对传统小吃进行“二次加工”。

使其拥有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传统小吃地方特色二次加工中国人吃小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吃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再加上工作紧张,人们开始厌弃正餐而青睐小吃。

在国内,小吃通常不作为家庭的正餐,人们会到小吃店或小吃摊位上购买。

然而在台湾、新加坡等地,小吃经常作为正餐的替代品。

因此某些人选择以经营小吃摊位作为行业,某些做得特别出名、符合大众喜爱口味的小吃店或摊贩上食客排队如长龙,日进斗金,例如台北有名的士林夜市、华西街夜市等观光夜市、北京的东华门夜市,小吃经济颇具规模。

然而从《中国餐饮情报分析》了解到,我国小吃业的发展目前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传统小吃因承受不住而选择关门大吉,使得小吃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大。

一、传统小吃所面临的问题传统小吃的主要问题在于市场定位不足、营销观念陈旧、企业知名度低,没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没有准确把握顾客消费心理。

中国的传统小吃店不少,但是大多都是单品化、碎片化和地方特色化,缺少一个将其整理、改进、宣传的餐饮企业。

小吃行业鱼龙混杂,人人标榜自己是正宗,可口味却差异巨大,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一些街边小摊,为了利益不惜损害质量,使用过期,变质,不合格的食材,甚至为了使食物色香味更出众,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拉低的小吃行业的整体形象。

福建小吃研究报告

福建小吃研究报告

福建小吃研究报告1. 引言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地方特色小吃。

福建小吃以其独特的做法和口味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眼球。

本文旨在对福建小吃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制作方法和特色美味。

2. 历史渊源福建小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受到闽南、闽北两个地区文化的影响。

福建小吃的形成与沿海地区的渔民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的福建小吃大多以海鲜为主料,植根于渔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小吃逐渐演化出了独特的风味。

3. 主要种类3.1 茶点类福建茶文化源远流长,福建小吃中的茶点类糕点制作精细,味道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福建的凤麟酥、梅花糕、八宝糕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茶点。

这些茶点口感独特,清香可口,成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2 海鲜类由于福建地处沿海地区,海鲜类小吃在福建食品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福建的海蛎煎、海蛰煮干等海鲜小吃,经过精心烹制,鲜香可口,成为了福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3.3 糕点类福建糕点类小吃讲究用料考究,制作工艺复杂,以精湛的手艺和独特的口感闻名。

福建的苏式糕、豆沙馅月饼等都是糕点类小吃的代表,风味独特,成为了福建地区的特色美食。

3.4 汤类福建汤类小吃以其鲜美的汤底和丰富的配料而闻名。

福建的鱼丸汤、扁肉汤等都是大家喜爱的汤类小吃。

这些汤类小吃讲究鲜美和营养,并且制作起来相对简单方便,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4. 制作方法福建小吃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追求原材料的新鲜和制作工艺的独特。

福建小吃讲究创新,在保留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味道和做法。

福建小吃的制作方法一般包括原材料准备、蒸、煮、炒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求精确掌握,确保食物的质地和口感。

5. 特色美味推荐为了更好地了解福建小吃的魅力,我们整理了一份福建小吃的特色美味推荐:•福州饼:福州特色小吃,酥皮里夹着鲜嫩的肉馅,十分美味。

•汀州肉干:福建传统肉制品,色泽鲜艳,肉质韧劲十足,香味浓郁。

泉州美食作文

泉州美食作文

泉州美食作文泉州,别称鲤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

这里历史悠久,景色优美,可谓名胜古迹之乡、民族艺术之乡、名果风情之乡。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泉州。

在我家楼下的对面有一条老街,被商家开发成了餐饮业,其中有许多特色美食让我垂涎三尺,因为是暑假期间,我便和妈妈在这里吃饭,品尝了很多特色美食。

这次我点的是店里最好的一道菜,这也是店里最贵的一道菜,那就是醉排骨。

我刚看见菜单上写着“醉排骨”时心里暗自想:这不就是那道大名鼎鼎的“糖醋排骨”吗?于是便和妈妈叫了一份。

第二种美食就是牛肉羹了,这是店家招牌菜之一,将嫩滑无比的牛肉羹淋上店家秘制的辣椒酱,再配上些香菜、蒜泥等佐料,味道真是棒极了。

这汤喝起来又香又浓,入口润滑无比,回味无穷,真是好吃得让人直流口水。

来到老街的门口,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扑鼻的香味,循着香味找去,发现了一家叫牛妞牛肉店的店。

刚进店门,一个服务员就迎上前说:“欢迎光临!”说着便把我们带到了座位上,问我们要吃什么,我们随意点了两道菜,当看到那道甜蜜蜜的牛肉羹时,我立刻把刚才的失落抛之脑后。

过了几分钟,菜便上来了,牛肉羹是用牛筋、牛肝、牛肚等加以慢火熬炖而成的,所以入口即化,且越嚼越有滋味,再配上我最爱的酸萝卜、姜片等佐料,真是一绝啊!真想一口气把它全都吃完。

一口下去,鲜甜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便抚平了我受伤的心灵。

还有一样小吃,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面线糊。

店主端出了一碗热腾腾的面线糊,在锅里咕噜咕噜冒着泡泡,当碗里的汤一热,便有一股浓郁的面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面线糊舀了一勺放进嘴里,只觉得面线十分细软,仿佛只要轻轻一咬就能把它吞下去。

喝上一口,顿时感到一阵暖流涌遍全身,既驱走了寒气,又让身体舒畅无比。

面线糊的口感又清又稠,再配上各种香脆的香菇、海蛎干,真是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啊!这些美味真是让人吃了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虽然我没能吃遍泉州所有的美食,但是能够领略到它们独特的魅力已经足矣,更何况还能有机会亲自品尝呢?希望下次能再去一次泉州,饱餐一顿。

泉州特产调研报告

泉州特产调研报告

泉州特产调研报告1. 引言泉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泉州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港口城市。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许多具有特色的本地特产,这些特产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高品质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本报告将对几种泉州特产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了解其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2. 调查结果2.1 陈酱汤圆陈酱汤圆是泉州地区的传统美食,制作工艺历史悠久。

我们调查了几家当地知名的陈酱汤圆生产企业,并进行了产品品尝和质量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陈酱汤圆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鲜美,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好评。

然而,由于生产工艺相对较为复杂,产品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生产和销售。

因此,我们建议制造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生产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2 兴化黄桃兴化黄桃是泉州地区的一种著名水果,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兴化黄桃种植基地,并与农民进行了交流。

调查结果表明,兴化黄桃的生长环境非常适宜,品质优良,深受买家的喜爱。

然而,由于生长季节有限,生产数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兴化黄桃的价格相对较高。

因此,我们建议农民和相关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和供应能力。

2.3 江南布鞋泉州的江南布鞋以其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和精美的设计而闻名。

我们到访了多家江南布鞋工坊,并与师傅们交流了解生产过程。

调查结果显示,江南布鞋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操作。

然而,由于传统工艺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江南布鞋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冲击。

因此,我们建议江南布鞋行业以传统工艺为基础,进一步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泉州特产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消费者对泉州特产的口味和品质有很高的认可度,并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

然而,特产制造企业和农民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产业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浅谈对厦门特色小吃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浅谈对厦门特色小吃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浅谈厦门小吃的现状和发展摘要:厦门如何发展本土小吃,使之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厦门经济文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值得关注的主题。

厦门的特色小吃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今,厦门小吃业已步入了“战国时期”,本土小吃节节退守。

那么,如何让厦门小吃处于不败之地,走出重围,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一雄称霸呢?我们认为: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宣传;树立品牌;突出重围;走出闽南;扩大影响。

最终使厦门小吃生机盎然,由此带动旅游业,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厦门经济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吃特色小吃文化步入“战国时期”走出重围经济发展沐天风海涛,观“鼓浪洞天”,听“普陀晨钟”,眺“筼筜灯火”……品厦门小吃……厦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旅游城市,也是闽西南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城市,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

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前景。

厦门的旅游业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如每年游客的购物消费还不足旅游总消费的20%。

购物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开发的滞后现象制约了厦门旅游经济的发展。

许多游客到厦门旅游也必不可少的要带点旅游纪念品回家。

但我市各大旅游景点很少有为游客们提供有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正如游客们所说的:“很多地方卖的都是路边货。

”这正反映了我市旅游文化的缺失,而其中本土特色小吃文化的缺失尤为突出。

这种缺失是厦门作为旅游地的最大遗憾。

旅客去西双版纳可以带回傣味拼盘;去大连可以带回咸鱼饼子.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该拿什么卖给游客?馅饼?是的!但我们对于厦门正宗特产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馅饼这一层面上,其它的还有很多,诸如土笋冻、烧肉粽、五香......如何弘扬厦门小吃文化,发展厦门特色小吃,留住旅客的胃,留住旅客的心,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厦门的经济文化发展已然成为值得我们关注的主题。

一、厦门小吃业步入“战国时代”,本土小吃节节退守我们小组曾在厦门世贸广场做了一个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小吃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学生:江双双(现代管理系2010级涉外旅游专业,学号201011014)摘要:泉州小吃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关于它“吃”的文化故事许许多多,泉州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并且丰富多样,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但却苦于无法全面的发展。

因此本文对泉州小吃面临的现状和前景做出了分析和展望,希望能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泉州小吃。

本文采取优劣势分析法,集中于分析小吃的现状,然后提出可行的方案,进一步发展泉州小吃,如怎样挖掘泉州小吃更多的潜在市场,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以期到达双赢的局面,创造特色小吃品牌,从而更好地发展泉州小吃。

关键词:优劣势分析法,创造特色小吃品牌,发展现状目录摘要………………………………………一、引言………………………………………二、泉州小吃的概念……………………………(一)泉州小吃的起源……………………………………1、泉州小吃关于“食”文化的故事…………………………………………2、泉州十大名小吃……………………………………………………………三、泉州小吃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一)泉州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优势1、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二)泉州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劣势1、行业系统管理缺乏2、知名度没有打开(三)泉州小吃面对的机遇1、新的市场的机遇2、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带来大批游客(四)泉州小吃遇到的威胁1、同类型小吃带来的压力2、宣传力度不够四、解决泉州小吃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市场与竞争1、挖掘泉州小吃的潜在市场2、加强泉州小吃与本地旅游业的合作3、加强泉州小吃的竞争力(二)沟通与促销1、让游客来泉州旅游是体验促销2、创新经营,享不完的美味还能带走3、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三)品牌与管理1、建立泉州小吃品牌2、设立独立的组织管理五、结论一、引言有人说:“美食是最能感受一座城市风味的伴手礼”,那么泉州的特色小吃便是你游览风景时,不可缺少的风味小菜。

沉淀着千年古城的韵味,这里的小吃有着不一般的魅力。

故本文描述了泉州小吃不一般的文化故事,并分析泉州小吃如今的发展现状,根据这些现状加以分析。

在参考了众多文献后,以及在实地的考察,对泉州小吃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对策,从而真正弘扬泉州小吃。

二、泉州小吃的概念泉州小吃历经时代的洗礼,造就不一般的风味特产,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

其品种繁多,式样翻新,造型美观,美味可口,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鲜美不喜加油腻。

(一)泉州小吃的起源泉州位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山海资源。

历史上两次中原汉民大量南下入闽,带来了北方汉族古老的饮食文化。

唐代,泉州港是中国四大商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

物资人员的大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大交汇。

历代厨师利用丰富的物产,兼容中外烹饪特长,逐渐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

作为其一翼的泉州风味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的内容。

泉州风味小吃的一些常用原料是从国外引种的,如小粒花生是明万历年间引进的,甘薯是从吕宋岛传入的。

这些物产经精巧制作,便成为独具风味的名点。

泉州人搞花生仁汤另有一番匠心和创造,炖好的花生仁表面看起来洁白完整,实则用筷一捺,烂如泥浆,吃时香味四溢,入口生津,耐人回味。

1、泉州小吃关于“食”文化的故事泉州小吃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故孕育了许多新奇有趣的故事,在这我就举例说明几个,如安溪的湖头米粉,据说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圣祖玄烨因平定“三藩之乱”,又逢29岁生日,迷信的康熙决定提前做圣诞。

快马传消息至安溪,李光地和堂兄李光斗、叔叔李日煜商量如何为“升平嘉宴”增辉添彩?当时湖头山高水险林密虎多,山寨大大王林日胜捉上山寨,是安溪县城东岳庙和尚德辉禅师救出。

未回家前,李光地在东岳庙学过做水粉。

此时,李光地忽然想到,湖头泉水制作的米粉,口感柔韧细腻,不如把水粉做成粗条再晒干好带上朝去,到时自己还可当众表演吃法。

堂兄和叔叔都说如此甚好,但北方人喜食干食,御前亦难汤水淋漓,建议带上湖头的笋丝香菇同炒,味道更可显得与众不同。

这样,李光地把湖头米粉变成了贡品。

他用肉丝、虾仁、香菇炒熟,肉骨汤适量和米粉入锅油炒翻动,快速提锅倒入瓷盘的炒米粉,竟成为康熙帝“升平嘉宴”中宴请大臣、翰林和有功之臣的有泉州地方特色的美味。

还有像牛肉羹,牛肉羹是泉州小吃中最受百姓喜爱,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据说,牛肉羹的问世与南宗名臣陆秀夫有关。

传说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降元,并与元兵一同追杀文天祥等人。

四月宋瑞宗死后,陆秀夫等人拥立年仅八岁的赵昺为帝。

为了逃避元兵的追杀,他们时而居住在船上,时而在岸边觅食,处境十分狼狈。

一天,陆秀夫领着帝赵昺潜入法石山讨食,荒野里只住一户人家,父女相依为命。

家中惟一一条老耕牛几日前被元兵宰杀,如今只剩下一张牛皮和四个牛蹄。

面对此景,陆秀夫只得与那父女俩一齐用刀将牛皮上残留的肉屑一点点地刮下来。

由于刮下的牛肉放入沸汤中煮熟,并随手加入一些海盐和姜末。

不料竟香气四溢,令帝饱餐一顿。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元两军在山决战,宋军大败。

陆秀夫背着帝赵昺投海,南宋灭亡。

但由陆秀夫和那农家父女共同制作的牛肉羹,经那农家父女改进后在民间流传下来。

到了明代,随着番薯从吕宋引入福建,番薯粉替代绿豆粉成了制作牛肉羹的主要原料,这种牛肉羹的做法一直保持至今。

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在这里就不再说明了,如上面所说泉州小吃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酝酿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在这些故事后又有着一道一道的美食等着你,所以泉州小吃的发展是不可估计的,只要做好宣传工作,又能好好的继承和发展。

泉州小吃必定能成为沿海旅游不可缺少的风景线。

2、泉州十大名小吃(1)、洪濑鸡爪(2)、肉粽(3)、崇武鱼卷(4)、面线糊(5)、猪血汤(6)、肉夹包(7)、槟榔芋泥(8)、白鸭汤(9)、肉燕(10)、卤鸭以上这些是根据网友在网上评选出来的泉州市区十大名小吃。

三、泉州小吃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一)泉州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优势泉州小吃以其丰富多样,耐人寻味的趣味小吃,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故拥有以下几个优势:1、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在泉州里你没有吃过这些小吃,那么你便是白来了一趟,很多人说到闽南旅游就是应该“扶着墙进去,在扶着墙出来”,而泉州的小吃便具有这样的魅力,令到此品尝的人流连忘返,如此具有魅力的美食当然拥有一部分的拥护者。

泉州风味小吃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

就像花生仁汤,炖好的花生仁表面看起来洁白完整,食用时筷子一夹,花生仁烂如泥浆,吃时留香四溢,入口生津,耐人回味,因而吸引了众多人的光顾。

许多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闽南籍的乡亲,对泉州的风味小吃更倾注了一份特殊的情感,他们至今还念念不忘东街肉粽、侨光对面冰厅的上元丸等。

泉州作为全国知名的侨乡,在海外拥有大批的华侨,这些华侨对于故乡的一切记忆犹新,对于从前经常吃的美食更是怀念已久,所以泉州小吃是深受海外侨胞的欢迎。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泉州被马可波罗评价为东方的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海滨邹鲁的美誉,又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这些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来,也为泉州小吃带了新的机遇。

(二)泉州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劣势1、行业系统管理缺乏现在有关于泉州小吃的店铺经营者,并没有好好规划建设,行业的服务人员岁数不小且没进行专门化的培训,故造成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景象。

来往的客人没有好好的招待好,令客人对小店的服务印象不好。

而且泉州小吃店的门面形象设计较为粗糙,装修也都比较简单,通常都是白墙,吃完东西不会想再多坐一会,因为小吃店的进食环境太单一无趣了。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汪京强教授分析称,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带有许多感性的成分,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

在饮食上他们不太注重食物的味道,但非常注重进食时的环境与氛围,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感性需求。

泉州小吃在口味独特的同时,也可以形成自己的门店风格,营造出独具特色的装饰情调,这样不但能吸引更多食客,也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共鸣。

这也正是泉州小吃现在管理上的缺憾!2、知名度没有打开“泉州小吃的主要消费群八成以上是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只占一成多。

”泉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称,打造地方小吃的形象窗口,向外地游客集中展示地方饮食文化,是提升泉州小吃品牌知名度的好方法,但也存在难点。

将地方小吃汇聚在一个地方,前期由于知名度没有打开,可能无法吸引众多的外地游客来消费,而本土消费群又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前期经营可能会亏本。

眼前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一些小吃经营者对加盟小吃城(街)的兴致并不大。

因为知名度没有被打开,虽然拥有广大侨胞的欣赏,但是没有成型的产品难以销售,且又不被投资者看好,故现在的发展还没有成型。

(三)泉州小吃面对的机遇1、新的市场的机遇如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内就规划有泉台风味馆,去年10月开始运营,有5个商家经营泉州特色小吃,1个商家经营台湾小吃。

该馆主要接待旅行团,外地游客可以品尝到如海蛎煎、肉粽、马鲛羹、永春醋猪脚、湖头米粉、崇武鱼卷等地方小吃,淡季游客接待量约百人/日,旺季在三四百人/日。

像国庆节这样的旅游黄金期,一日可迎来上千人。

该艺术园还计划引进更具地方品牌性的小吃商家,打造一个针对外地游客的美食窗口。

这些都说明了新市场的到来,只看经营者能不能把握商机,好好进行宣传,相信所能得到的报酬将更多。

如果能像锦绣庄这样提出一个好的发展方案,泉州小吃将能逐步打开知名度。

2、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带来大批游客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手中有了闲钱,这时候旅游变成一种潮流。

大批的游客进入泉州旅游,旅游又离不开“吃住行游购娱”,吃又是生活极为关键的,所以泉州的小吃业也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段。

(四)泉州小吃遇到的威胁1、同类型小吃带来的压力虽然泉州小吃种类多样,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与其他地方很相近的小吃,这样就会让人感觉,既然我在自己家也能买到的小吃,为什么要大老远的买十分相像的小吃呢?且泉州小吃种类多,又没有将其进行一一分类整理,造成大众对泉州小吃的不熟悉。

2、宣传力度不够同样是小吃类产品,沙县就将自己的品牌形象做的很好,至少让绝大部分的人了解并知道有这一产品的存在,而这正是泉州小吃的致命缺点。

除了当地的居民对自己家乡小吃的了解,其他对其十分的不了解,这也是泉州小吃发展中必须要努力攻克的一个难关。

四、解决泉州小吃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市场与竞争1、挖掘泉州小吃的潜在市场因为同样的风俗习惯,台湾变成为了泉州一个不容小看的潜在市场,还有侨胞所在的领域都是泉州小吃发展中的潜在市场等等。

努力挖掘这些不能小看的市场,让泉州小吃拥有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