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语言学概论6章文字和书面语

厦门大学语言学概论6章文字和书面语
厦门大学语言学概论6章文字和书面语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文字是记录()的符号,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统一体。

2、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浯言的()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浯言的使用范围。

3、人类早期使用的帮助记事的方法主要有()和()两大类。

4、表意文字主要包括()和()两种。

5、世界上的表音文字很多,从字母代表的语言单位来看,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6、文字体系中的正字法原则主要有()、()和()。

7、早期文字的创造方法主要是()()()和()。

二、名词解释

1、文字

2、表意文字

3、表音文字

4、实物记事

5、图画记事

6、象形

7、音节字母文字

8、辅音字母文字9、音位字母文字10、正字法11、文字改革

三、思考题

1、文字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2、谈谈文字的主要作用。

3、由记事图画演变成图画文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从文字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对应关系看,文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5、谈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6、汉字为何适应汉语的特点?

7、具体文字体系中的正字法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8、什么是文字改革?文字改革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9、现行汉字是否需要改革?

10、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是什么?

11、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有哪些?

12、世界上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几类?

四.讨论题:

1、口语和书面语是一致的吗?

2、现行汉字是否需要改革?汉字能否走拼音化道路?

参考答案(解题要点):

一、填空题

1、语言;字音、字形、字义

2、时间、空间

3、实物记事、图画记事

4、表词文字、形位文字

5、音节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

6、表音原则、形态原则、历史原则

7、象形、象意、象声、转注

二、名词解释

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有声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它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借助形体符号把语言记录下来。

2、表意文字:表意文字通常是一个词或形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该词或形位赖以构成的语音形式没有直接关系。它跟整个词或形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意义发生关系。表词文字和形位文字都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3、表音文字:表音文字是指用单个形体符号去记录语言中的音节,那么具体的形体符号只与特定的语言单位相联系而与意义无关。音节文字、音位文字都属于表音体系的文字。

4、实物记事:为了把信息传到远处,或把信息在时间上固定下来,人们曾使用各种有象征意义的实物赖记事,最普遍的是结绳、串珠、刻木等。实物记事一般都是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人们用以辅助语言帮助记忆的记事方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5、图画记事:图画记事是文字产生以前人们用简单的图形来帮助记忆和记载某些事情的方法,也是最为形象的感性传递方式。记事图画虽然也画着具体事物的形象,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图画,而是记载某种事物或某件事情的辅助性表达方式。

6、象形:直接描绘词语所代表的实物。在所有的表词文字中,最初都是用这些词表示的实物或现象的写实图形或象征图形来表示的。

7、音节字母文字:音节字母文字是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的文字。它适应于音节数量不多,音节结构比较简单的语言。如日本的假名。

8、辅音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的字母只表示辅音,元音只用一些附加符号,有的连符号也不用。使用这种文字的语言通常是辅音较多,元音较少并依靠元音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如古犹太文字、阿拉伯文字等。

9、音位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的字母基本上是代表音位的。它既有表示辅音音位的字母也有表示元音音位的字母。如希腊文、拉丁文、英文、俄文等。

10、正字法:正字法是具体文字体系中历史形成的使书写规范化的一整套规则。它是文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11、文字改革:为了让文字更好的记录语言,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人们可以根据文字发展的趋向,必要时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整理和改革文字。文字改革就是使用文字的社会对记录本族语的文字体系所作的自觉的修改或变革。

三、思考题

1、文字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1)文字是一套符号系统,它是记录语言的一套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有声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

(2)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

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也有它的形式和指代的对象。它的形式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字形,不管是像汉字这样的方块字形,还是像英文字母那样的表音字形,都是文字符号的形式,人们通过视觉可以感知。虽然各种文字在记录语言的功能上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无论哪种文字都能够传达它所记录语言的意义,同时人们又能将书面语还原成有声语言。

(3)文字符号又是成系统的,有其内部不同层次的的构成单位和结构规则。

文字拥有一整套特定的形体符号和书写规则以及它跟语言之间的特定关系。比如,汉字的基本构成有笔画、笔顺,还有更高一层的偏旁,它们组合成每一个汉字是有规则的。在汉字进一步组合时还有书写顺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又比如,英文等拼音文字系统中也是由字母、拼写规则、标点等各项要素和规则构成。

2、谈谈文字的主要作用。

(1)文字不仅使语言得以流传与保存,而且完善和扩大了语言的交际效用。

语言是以声音为形式依托的符号系统,而声音的传递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从时间上讲,语音一发即逝,不能留存;从空间上讲,语音的传递和接收必须在一定的距离之内。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的知识传承只能靠口耳相传,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都很缓慢。当文字出现后,语言被视觉符号的文字体系记录下来,这就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空中的局限,知识的传承和普及有了更好的形式依托。

(2)文字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传播的范围,社会得以迅速发展,人类自此进入有史时期,形成文明的基础。可见文字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文字对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文字并不仅仅消极地记录语言,而且还积极地影响语言,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有些在口语中消失了还可以保留在书面语中,若干后也可能重新复苏,被人启用。

另外,随着自身的发展,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文字甚至比有声语言更便于人们接受所表达的内容,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人们借助文字通常比借助有声语言所获得的信息更多。

3、由记事图画演变成图画文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成熟的文字体系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当简约的图画被用来粗略地记录话语中的语句时,图形开始被用来指代语言中的词语,图形通过象形表意与语言中的词语联系起来。总之,图形与语言单位没有一一对应,因此还不能称之为成熟的文字体系。成熟的文字体系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图画文字必须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

(2)图画文字必须具有相对固定的形体,必须把物象外表相对地规范在一定的形式里,一般只描写较简单的线条轮廓。

(3)特定的形体必须跟语言的词语相联系,成为可以诵读的东西,不象记事图画那样只可意会,不能诵读。

4、从文字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对应关系看,文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1)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通常是一个词或形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该词或形位赖以构成的语音形式没有直接关系。它跟整个词或形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意义发生关系。表词文字和形位文字都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是指用单个形体符号去记录语言中的音节,那么具体的形体符号只与特定的语言单位相联系而与意义无关。音节文字、音位文字都属于表音体系的文字。

不过,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文字,都应该适应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所以文字的特点是与语言的特点是有联系的。

5、谈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符号如何记录语言符号已如前述。文字和语言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别。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文字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文字是记录符号的符号。

(2)语言和文字虽然都是交际工具,但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语言是社会必需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不会存在。而文字对一个社会来讲,则不是不需的,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而照样存在。文字只是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它只是扩大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

(3)文字和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不同。文字和语言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之中的,但文字的发展变化要比语言慢得多,语言的变化不能马上在文字中表现出来。因此常常发生文字与语言脱节,文字落后于语言发展的现象。这样就形成了文字的书写形式与语言的实际发音的矛盾。文字作为辅助交际工具的长处是它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字记载的资料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人们还能够看得懂,就是由于文字具有更大的稳固性。

(4)文字可以改革、借用,而语言一般则不能。当文字脱离语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即影响到交际功能时,文字就得改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创造新的文字。文字还可以借用。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借用其它民族的文字,而语言一般是不能借用的,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从整个民族来讲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5)文字对语言具有促进作用。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书面语,人们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锤炼,使语言越来越精密细致,甚至有些词汇就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6、汉字为何适应汉语的特点?

(1)汉字的特点

汉字一般不能通过字形判断具体的读音,有些汉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者大致的读音;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断定义类;汉字的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古今的汉字读音有异,不同地域的读音也有差别,但是汉字的字形不变,不会影响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2)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始终是一种文字,是符合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这一规律的。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汉语是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一个形位一般用一个音节表示,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形位,还有许多同音形位,但形位的单音节形式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一个字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但与音节不是对应关系),也正好记录一个形位,与汉语形位的特点相适应。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

7、具体文字体系中的正字法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1)表音原则

按照词语的实际读音拼写词形的原则。依据表音原则书写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词语的实际读音,也比较容易掌握。表音原则对于新创造或新改革的拼音文字是非常适用的。

(2)形态原则

拼写时严格按照词的形态构成,相同的形位写法永远相同,即使由于形态变化,实际读音已经发生变化,拼写仍旧不变,这个原则就是形态原则。它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原则,有利于建立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便于记忆和书写。

(3)历史原则

根据词的来源或过去某一时期的读音,按照传统的写法而不按当前实际读音拼写词语的原则成为历史原则。按历史原则拼写的文字具有明显的传承性,有利于区别同音词和阅读古书,对不同方言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各种表音文字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某种原则作为正字法的主要原则。具体文字体系中主要正字法原则的变更将导致书写符号整个体系的变化。

8、什么是文字改革?文字改革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文字的改革是使用文字的社会对记录本族语的文字体系所作的自觉的修改或变革。

文字和语言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不同语言中这种不相适应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为了让文字更好地记录语言,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人们可以根据文字发展地趋向,必要时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整理和改革文字。

(1)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改进

文字的改进是指在不改变文字体系的前提下,对文字系统进行改进。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有些拼音文字字母不能准确反映实际读音,需要局部改进拼写方法,就像现在我们所知道的美国英语,从书写形式上看,和英国英语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很多读音都有异,这是美国对英语进行改进的结果;汉字的简化字也是一种改进。

(2)字母体系的改换

字母体系的改换是拼音文字范围内的改革,它一般不改变表音文字的性质,只是用一套字母代替另一套字母,由一种拼音文字改为另一种拼音文字。如日语和朝鲜语,原来是深受汉语的影响的,后来吸收拼音文字的长处,形成粘着语。

(3)文字制度的变化

象形表意文字体系和表音文字体系之间的更换是文字制度的变换,是最根本的改革。这种情况往往多是用表意文字改为表音文字,而且只要是改为音位文字。

这类改革难度比较大,因为涉及到古代文献的转写和文化传统的保存问题。越南的文字改革就是从借于汉字的意音文字的字喃变为表音文字的拉丁字母。

9、现行汉字是否需要改革?

文字改革虽然是人为的,但同样受语言特征以及语言以外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历史悠久的文字系统,如汉字,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保存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要进行文字性质和类型的变革首先必须要解决书面语的继承这一问题。

汉字虽然字符量大,学习起来比拼音字母困难些,但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方言分歧大,汉字作为一个意音文字体系除了适应了汉语的语言特征,同时也超越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差异,起到了贯通古今,沟通南北的作用。汉字体系在传承文化传统,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方面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汉字体系没有根本变革的必要,在文字体系内的改进也应慎重而行。

10、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系统体现在具体的语言现象中。各种具体的语言现象的存在形式有两类,一种是口头语言,即口语,另一种是文字产生之后出现的形式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1)书面语的存在虽然是文字的存在为条件,但书面语却属于语言现象。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规范着口语的发展。另一方面,书面语并不是口语的绝对忠实的记录。二者由于使用的环境条件不同有许多差异。

(2)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语的变化,不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进书面语向前发展。

11、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有哪些?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上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

书面语与口语相比变化比较缓慢。任何时代的人只能从自己的长辈那里学到口语,听到与自己同时代的口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口语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但书面语具有跨时代性,后世的人仍能读到早期的书面语,学习早期的文化典籍。对古典的崇尚使后人轻易不会更改原有的语言表达方式,这造成了书面语的保守性。

书面语与口语的长期脱节妨碍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到近现代,书面语的改革成为社会的需求。中国20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也是一场书面语改革运动。白话文的推行改变了中国社会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局面,为全民文化教育的普及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2、世界上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几类?

(1)音节字母文字

音节字母文字是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的文字。它适应于音节数量不多,音节结构比较简单的语言。

(2)辅音字母文字

辅音字母文字的字母只表示辅音,元音只用一些附加符号,有的连符号也不用。使用这种文字的语言通常是辅音较多,元音较少并依靠元音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

(3)音位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的字母基本上是代表音位的。它既有表示辅音音位的字母也有表示元音音位的字母。

厦门大学语言学概论6章文字和书面语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文字是记录()的符号,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统一体。 2、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浯言的()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浯言的使用范围。 3、人类早期使用的帮助记事的方法主要有()和()两大类。 4、表意文字主要包括()和()两种。 5、世界上的表音文字很多,从字母代表的语言单位来看,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6、文字体系中的正字法原则主要有()、()和()。 7、早期文字的创造方法主要是()()()和()。 二、名词解释 1、文字 2、表意文字 3、表音文字 4、实物记事 5、图画记事 6、象形 7、音节字母文字 8、辅音字母文字9、音位字母文字10、正字法11、文字改革 三、思考题 1、文字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2、谈谈文字的主要作用。 3、由记事图画演变成图画文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从文字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对应关系看,文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5、谈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6、汉字为何适应汉语的特点? 7、具体文字体系中的正字法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8、什么是文字改革?文字改革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9、现行汉字是否需要改革? 10、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是什么? 11、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有哪些? 12、世界上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几类? 四.讨论题: 1、口语和书面语是一致的吗? 2、现行汉字是否需要改革?汉字能否走拼音化道路?

参考答案(解题要点): 一、填空题 1、语言;字音、字形、字义 2、时间、空间 3、实物记事、图画记事 4、表词文字、形位文字 5、音节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 6、表音原则、形态原则、历史原则 7、象形、象意、象声、转注 二、名词解释 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有声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它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借助形体符号把语言记录下来。 2、表意文字:表意文字通常是一个词或形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该词或形位赖以构成的语音形式没有直接关系。它跟整个词或形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意义发生关系。表词文字和形位文字都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3、表音文字:表音文字是指用单个形体符号去记录语言中的音节,那么具体的形体符号只与特定的语言单位相联系而与意义无关。音节文字、音位文字都属于表音体系的文字。 4、实物记事:为了把信息传到远处,或把信息在时间上固定下来,人们曾使用各种有象征意义的实物赖记事,最普遍的是结绳、串珠、刻木等。实物记事一般都是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人们用以辅助语言帮助记忆的记事方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5、图画记事:图画记事是文字产生以前人们用简单的图形来帮助记忆和记载某些事情的方法,也是最为形象的感性传递方式。记事图画虽然也画着具体事物的形象,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图画,而是记载某种事物或某件事情的辅助性表达方式。 6、象形:直接描绘词语所代表的实物。在所有的表词文字中,最初都是用这些词表示的实物或现象的写实图形或象征图形来表示的。 7、音节字母文字:音节字母文字是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的文字。它适应于音节数量不多,音节结构比较简单的语言。如日本的假名。 8、辅音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的字母只表示辅音,元音只用一些附加符号,有的连符号也不用。使用这种文字的语言通常是辅音较多,元音较少并依靠元音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如古犹太文字、阿拉伯文字等。 9、音位字母文字:音位字母文字的字母基本上是代表音位的。它既有表示辅音音位的字母也有表示元音音位的字母。如希腊文、拉丁文、英文、俄文等。 10、正字法:正字法是具体文字体系中历史形成的使书写规范化的一整套规则。它是文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11、文字改革:为了让文字更好的记录语言,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人们可以根据文字发展的趋向,必要时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整理和改革文字。文字改革就是使用文字的社会对记录本族语的文字体系所作的自觉的修改或变革。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答案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 (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

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3、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 思维需要语言 (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 (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 (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 (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4、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人类的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分工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以外的动物,没有这样的分

厦大考研资料列表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中文系 <领先考研> 全套考研资料 厦门大学中文系从07年起基本采用统考了。整个系考试科目只有三个科目:601语言文学基础 80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 861语言学以下资料包含了所有中文系考研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试题 1-1、中文系历年考研真题包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基础,语言学知识综合,文学,应用语言学概论,语言学基础,文学基础,中外文论等所有中文系考研试卷30多套。其中文学基础03-06,古代汉语99-06,中国现当代文学99-06 中外文学 99,01-02 语言学概论02-06,语言学知识综合测试:2000-2002 语言学基础:03-06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2007 汉语基础:2002 所以试卷科目不尽相同。为考厦大中文系必备资料。¥100 第二部分、考试重难点(笔记讲义) 2-1、古代汉语讲义最新讲义。电子版发送。¥40 2-2、古代汉语实例讲解厦大本科生课堂讲解实例,电子版发送。¥20 2-3、汉语词汇学讲义本科生课堂讲义,电子版发送。¥30 2-4、上古文学史讲义课堂讲义,电子版发送¥20 2-5、隋唐文学史讲义课堂讲义,电子版发送¥20 2-6、唐宋文学史课件讲义,电子版发送¥20 2-7、元明清文学史课件课堂讲义,电子版发送¥20 2-8、古代文学史讲义厦大本科生课堂讲义,电子版发送¥40 2-9、中国现代文学史讲义本科生课堂讲义,电子版发送¥40 2-10、中国当代文学史课件厦大本科生课堂讲义,电子版发送¥40 2-11、文学史备课录厦大本科生课堂讲义,电子版发送¥25 2-12、西方文学史课件本科生课堂讲义,电子版发送¥30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答案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知识题 1、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甲骨)文、文、(苏美尔)文、(玛雅)文、(古埃及)文等。 2、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手(象形)、泪(会意)、拖(形声)、刃(指事)、其(“其中”的“其”)(假借)。 4、简述字母文字的产生历程。 二、思考题 1、文字和图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成为文字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图画在古时候也是用来记事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画记事只是帮助记忆,传达信息的手段,有很大的随意性。只有当事人才比较清楚所表述的内容,因此不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不具有文字意义。但是,图画记事较之实物记事前进了一步,是实物的替代物,有一定的象征性,概括性,能记录较复杂的内容。图画记事为文字的出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记事的图画是文字的前身,而实物记事与文字的产生没有什么关系。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 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 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 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也就是说,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与某种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 2、既然所有文字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为什么还有表音文字、意音文字的区

别? 语言有大大小小的单位: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它们都是大小不同的音义结合体。语言的语音层面也有大大小小的单位:音位、音节、音步等等,它们是大小不同的语音片段。文字是形体符号的系统,它也有大小不同的单位一大小不同的形体单元。任何文字系统都有一级单位对应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比如汉文中的“方块字”和英文中的“(文字)词”。汉文中的“字”以一个方块的形体出现,几乎都对应于汉语中的音义结合体一语素。英文中的一个“词”,以前后有空格的一串字母的形体出现,对应于英语的音义结合体一词。 从这一级文字单位来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无所谓表音文字或意音文字的区别的,因为这一级单位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 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比如,英文的词可拆分为“字母”,汉文的方块字可拆分为“字元”(传统称为“偏旁”、“部首”),我们把所有文字的最小单元统称为“字符”。从字符的层级上看它们所对应的语言项,不同的文字的差异十分明显。英文的字符只与英语的音有关系,而与英语语词的意义无关。汉文的字符则有的与语素的意义有关,有的与语素的音有关。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3、表音文字又可分为哪几种重要的类型?世界上存在单纯的表意文字吗? 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一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可以分为: 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 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 4、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哪些共同特点? 世界上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的自源文字有四种: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区的埃及古文字、中国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和美洲的玛雅文字。这些早期的自源文字都是不完善的意音文字,字形的象形程度也都很高。早期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和中国甲骨文中都有很多跟实物形体相像的图形,用来表示现实中

第6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6章文字和书面语

第6章文字和书面语 6.1 复习笔记 一、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文字使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 1.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2.文字有形、音和义三个方面。 3.文字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同时,由于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所以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文字的组合规则与语言的组合规则有着系统的对应关系。 4.文字必有一级较小的单位是可以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意义的。 (三)汉字和汉语

1.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人们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 2.一些汉字的形体确实有提示意义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文字系统的汉文和其他拼音的文字一样,同样有一级文字单位和语言里的音义结合体相联系,这就是“字”这一级单位。汉字不仅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也跟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连。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一)实物记事 1.比较普遍的实物记事的办法是结绳,讯木也是一种记事的方法。 2.实物能够表达的信息很少,与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图画记事 1.图画记事的进步性 和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息更加丰富: (1)实物记事只能表达静态的事物或事件整体的大小或数量

(2)图画记事不仅可以记录事物,还可以记录有发展过程的事件,事件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空间关系,可以表达心里的意愿和要求。 2.记事图画和文字的关系 (1)记事图画常常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图形来表示特定的名物,也常使用一些与现实事物外形相似的简单图形来表示事物。以上两种形体往往直接为早期文字继承,成为早期文字系统中的文字符号。由于以上原因,图画记事一般认为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2)记事图画还不是文字,图画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以形体直接描画现实,而文字是通过以形体对应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成分和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 (三)刻划符号 1.原始社会的刻划符号 原始社会尚未发现有成篇的文字记录,但原始社会末期大多已经开始使用类似文字的某些个体化的刻划符号。这些刻划符号,是文字产生之前必经的积累阶段的表现。 2.刻划符号的特点 (1)数量相对有限;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

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简,问) 1、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不同语言的发展和同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2、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语言的发展是逐渐的,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3、语言发展的社会制约性: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的社会性 一.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 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受到社会的制约,它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受到语言的制约,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其巨大作用。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其他动物无法掌握人类语言 生成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语言的范围涉及人类所有经验,人类交际的话题具有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任何一种动物交际系统都望尘莫及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还体现在地域的和社会的差异上 1、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跟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2、社会的分化是导致方言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落后的经济状况是方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社会方言是社会分化和职业分化的产物。社会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社会环境。 语言的接触与融合 语言的接触:指的是不同语言间的互相影响。不同社会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形式的接触,必然导致不同语言的接触和互相影响。 语言的融合:指的是多种语言逐渐统一成一种语言,即某一个或几个民族逐步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他族语言。 语言的分化与统一: 语言的分化:是指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的分化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言的形成。第二阶段亲属语言的形成。 语言的统一:亲属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进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语言学概论》讲义提纲 导言 一、语言学的性质、特点 (一)语言学的性质 1、性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对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3、任务: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二)语言学的特点 1、研究的领域广 2、与多种学科交叉 举例 二、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简介)有关语言学史方面的内容可参看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赵世开着《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H·A·堪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等。 (一)传统语文学:(传统)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1)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①训诂学(主要是解释词义) 《尔雅》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着。《尔雅》

今本共19篇。开头3篇是汇集当时古书中的同义词,用当时较通用的一个词(字)去解释。其后的16篇是按词义分类,分别解释。类似于今天的类义词典。《尔雅》不仅成为后来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重要着作,也是辞典学、词义分类学和类书的开山之作。 扬雄《方言》(西汉末)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着作,今存13卷。《方言》汇集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围,对研究汉代方言分布情况很有价值。《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的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人树立了优良传统。 ②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及意义) 许慎《说文解字》(东汉)是我国第一部最完备的字书。原书本文14卷,叙目1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共30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解说部分共133,441字。书中所收文字以小篆为主,而把古文、籀文等异体列为重文。字的注释,一般先讲字义,再讲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当时已通行的“六书”为理论基础去解释每个字。《说文解字》第一次把汉字(小篆)按形体构造分出偏旁,首次把汉字按部件拆开;首创部首编排法,是汉字检索的一大发明。《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经典着作,同时也是一部字典、辞典、字源、语源、语法规范的综合性的着作,对后来的文字研究有奠基意义。 ③音韵学(研究汉字读音及其发展) 三国魏朝李登撰写的《声类》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韵书,据说此书约唐代中叶后佚失。全书共10卷,收字11,520。《声类》按宫、商、角、徵、羽五声分类,注音用反切法,并附有简略释义。

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第五章_第十章

第五章语义和词用 一:名词解释 1.基本词汇 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 2.多义词 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3.反义词 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 4.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5.焦点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6.情态 情态是体现“说话这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畴。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7.语气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8.言语行为 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像大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差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策划能够为言语行为研究。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2.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汉语的“老”有“年纪大”、“经常”、“旧的”等意义,其中,“年纪大”是,其余的是。 三、分析题 1.略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父亲——爸爸:语体色体不同,父亲是书面语体,爸爸是口语语体。 得到——获得:感情色彩不同,“得到”是中性词,“获得”是通过努力得到好的结果,是褒义词。 眼红——嫉妒:语体色体不同,嫉妒是书面语体,眼红是口语语体。 秘密——绝密: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轻,绝密重。 3.收集汉语“烹调类”单音节动词,用一组语义特征描写它们的词义。 蒸、煮、烹、煎、烤、烘、煨、炸、煸、爆 4.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

2021厦门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厦门大学语言学及语言应用学

本人的考研经历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经历了考研这场“腥风血雨”的洗礼,终于展开怀抱拥抱我理想的大学——厦门大学! 本人本科985工科学校,学的文科专业。顶着985的光辉,其实比不过一般的专业学校。我们学校在文科方面真是惨不忍睹啊…大二一学年,报了一个国内交流项目,于是成功申请到厦大交流了一年。我本科阶段的大部分必修课都在厦大修完了。也是为后来准备考研预留了很多时间。 我的经历可能让很多人灰心,认为我掌握了许多资源,难怪能考上。事实上,我也得承认,我的确比别人轻松地拿到了很多珍贵的资源,比如厦大老师的课件,笔记,认识的学姐学长………但是,同样的,我也付出了不比别人少的努力。我属于那种大一大二都拼命玩,大三开始有点着急,大四拼命努力的类型。最近很多小伙伴问我现在准备考研来不来得及,我想说那是真的没问题啊。 看到很多学弟学妹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没有很好的本科学校,考厦大是不是太过遥远。我只想说,当你的能力不足以撑起你的野心的时候,唯有努力。所以趁你还年轻,不要长吁短叹,不要怨天尤人,踏踏实实没有退路的努力吧。 考研这条路虽然很艰辛,但最关键自己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不要过于相信别人会帮你,尤其是文学的老师,他们脾气古怪,最讨厌的就是关系户,最不听领导话。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实力。即使你再铁的关系,也抵不过的自己的真才实学。聪明的孩子也不要被所谓的关系户吓到,在考虑到自身实力,恰当的选择合适的学校,我也希望你们有一颗勇敢的心,去为了梦想拼一拼。 对于考研,可以说态度决定成败!大家在智力、复习技巧上不会有太大差别,拼的就是态度,还有几分运气。所谓态度,个人觉得自信、坚持是最重要的。不要觉得人家行,就自己不行,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要有魄力去搏一搏!选择了就不要放弃!我同学的同学考前一星期放弃了,很可惜的。其实不到最后成绩出来,你都不知道老天有多爱你、对你有多好!在忍无可忍之时再忍一下,给自己、给老天一个表现的机会!坚持到底不容易,所以在选择考研之前要考虑清楚,一定要自己想考、自己想学才行。 永远不要给自己退路,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胆量来。我那时候从早上七点起床,到晚上10点回宿舍,基本一整天都呆在图书馆。我周围很多同学在我准

第6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6章文字和书面语 6.1 复习笔记 一、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文字使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 1.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2.文字有形、音和义三个方面。 3.文字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同时,由于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所以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文字的组合规则与语言的组合规则有着系统的对应关系。 4.文字必有一级较小的单位是可以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意义的。 (三)汉字和汉语 1.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人们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 2.一些汉字的形体确实有提示意义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文字系统的汉文和其他拼音的文字一样,同样有一级文字单位和语言里的音义结合体相联系,这就是“字”这一级单位。汉字不仅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也跟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连。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一)实物记事 1.比较普遍的实物记事的办法是结绳,讯木也是一种记事的方法。 2.实物能够表达的信息很少,与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图画记事 1.图画记事的进步性 和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息更加丰富: (1)实物记事只能表达静态的事物或事件整体的大小或数量 (2)图画记事不仅可以记录事物,还可以记录有发展过程的事件,事件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空间关系,可以表达心里的意愿和要求。 2.记事图画和文字的关系 (1)记事图画常常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图形来表示特定的名物,也常使用一些与现实事物外形相似的简单图形来表示事物。以上两种形体往往直接为早期文字继承,成为早期文字系统中的文字符号。由于以上原因,图画记事一般认为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2)记事图画还不是文字,图画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以形体直接描画现实,而文字是通过以形体对应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成分和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 (三)刻划符号 1.原始社会的刻划符号 原始社会尚未发现有成篇的文字记录,但原始社会末期大多已经开始使用类似文字的某些个体化的刻划符号。这些刻划符号,是文字产生之前必经的积累阶段的表现。 2.刻划符号的特点 (1)数量相对有限;

语言学概论答案

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 4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5.历史比较 6.历史、描写 7.《语言论》 8.索绪尔 第一章 1.语言 2.规则 3.交际工具工具 4.左直观思维 5.sister uncle 6.量词 7.语言 8.全民性阶级性 9.社会的具体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1分)(只判断正误即可) 1.√(语言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作交际工具.) 2.×(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对语言交际起辅助作用.) 3.×(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这里的共同语言,是指阶级观念,思想感情,不是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 4.×(语言声音的发出和声波的传递具有自然属性的一面,但语言的音义结合却是社会赋予的,所以语言从本质上看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5.√(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现象,因为社会现象都是属于一定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又不属于经济基础.) 6.×(语言的确是通过个人的运用体现出来的,但语言并不是个人现象,因为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没有社会,个人不可能创造出语言来,所以语言是社会现象.) 7.×(在现代社会,文字使用非常广泛,日益重要,但无论文字有多重要,都只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记录语言的工具,离不开语言这个基础,所以不可能取代语言,没有语言,文字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8.×(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只是说明运用语言的方式多了,不像过去只能当面交际或通过文字交际,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但这种种沟通方式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离不开语言,这只能说明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9.√(人类社会须臾也不能离开语言,没有语言,人类无法沟通,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不复存在了.) 10.√(动物没有人类意义上的语言,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是要通过与社会接触才能学会的,而动物的鸣叫等是先天遗传的,不是语言.) 11.√(人类的思维可以分几种,而要进行抽象思维,就离不开语言这个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只能进行比较低级的思维活动.) 12.×(人类要进行抽象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综合推理.) 13.√(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成果,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语言和思维是密了可分的,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所以语言和思维的相辅相成的.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14.√(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 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共四册)》由群贤厦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辅导经验,组织教学研发团队与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合作整理。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厦门大学考研同学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全书编排根据厦门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黄伯荣《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册) 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资料将结合提供的往年厦大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厦门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厦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中文系: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台湾研究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湾研究(台湾文学方向) 海外教育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适用科目: 701语言文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与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现代汉语》(黄伯荣增订五版)、《古代汉语》(王力校订重排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三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答案

第六章文字与书面语 一、知识题 1、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 甲骨 )文、文、(苏美尔)文、(玛雅 )文、(古埃及)文等。 2、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就是指( 象形 ) 、( 指事 ) 、( 会意 )、( 形声 )、(转注)、(假借 )。 3、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手(象形 )、泪( 会意 )、拖( 形声 )、刃( 指事 ) 、其(“其中”的“其”) (假借 ) 。 4、简述字母文字的产生历程。 二、思考题 1、文字与图画的根本区别就是什么?成为文字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图画在古时候也就是用来记事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画记事只就是帮助记忆,传达信息的手段,有很大的随意性。只有当事人才比较清楚所表述的内容,因此不就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不具有文字意义。但就是,图画记事较之实物记事前进了一步,就是实物的替代物,有一定的象征性,概括性,能记录较复杂的内容。图画记事为文字的出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记事的图画就是文字的前身,而实物记事与文字的产生没有什么关系。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 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 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 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也就就是说,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就是与某种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就是直接描画现实。 2、既然所有文字都就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为什么还有表音文字、意音文字的区别? 语言有大大小小的单位: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它们都就是大小不同的音

语言学纲要各章名词解释

导言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之。 *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对它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语言、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是瞬间的事情,但却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果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第一章 *语言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把说话中反复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找出来,把那些隐藏在无数话语中的坚守不见尾的语言找出来,使它的整体和每一片鳞甲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当然是复杂细致的任务。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字符号,化学公式等。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要动嘴,而且要面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会参加进来。(非语言:手、眼神)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的各组民族不同的。 *为什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最灵活的,最方便的,信息量最大的,所以是最重要的。语言是组成社会不可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靠语言来维持。 2、语言是为满足人类交际的组要而产生的,其他动物是没有的。 3、其他的交际工具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而且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 第二章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约定俗成、重复使用。语言符号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必须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又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装置。这装置的重要特点就是分层。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氛围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两种最根本关系。 第三章 *音素:是从音节中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 *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国际音标:是国际语言协会于1888年制定的并开始使用的一套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由发音学---音响学---听觉语音学三门学科加以研究,标志着人们研究语言的的进展过程。三个环节,三个方面,三门学科的研究都是自然科学和语言学的交界领域,都要利用大量的实验手段。生理、物理、心理的研究可以说是语音的自然属性的研究。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什么? 1、气流是否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辅音受阻。 2、发音器官紧张状况。发元音时各器官的各部分都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特别紧张。 3、气流强弱不同,发元音气流弱,发辅音气流强。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的分析对拼音文字的

《语言学概论》配套阅读书目

1.《语言学概论》,作者:高名凯,石安石主编;出版社:中华书局;印刷时间:2010-1 2.《语言学概论》(第三版)(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岑运强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0-1 3.《语言学概论》,作者:张树铮主编;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9-1 4.《语言学概论》,作者:崔希亮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09-9-1;印刷时间:2012-5-1 5.《语言学概论》修订版),作者:叶宝奎编著;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7-1;印刷时间:2011-8-1 6.《语言学概论》(修订本),作者:葛本仪主编,盛玉麒等编著;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8-1 7.《语言学概论》(第2版),作者:李宇明主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1 9.《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作者: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 10.《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作者:王洪君等编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 11.《语言学入门纲要》(西方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丛书),作者:(美)哈德逊(Hudson,G.)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3-1 12.《语言学纲要》,作者:申小龙主编;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 13.《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者:徐通锵胡吉成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8-1;印刷时间:2004-3-10 14.《普通语言学教程》(英汉对照)(全二册),作者:(瑞士)索绪尔著,刘丽译;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7-1 15.《语言学入门必读二》(共5册)(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作者:(瑞士)索绪尔著,张绍杰导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10-1;印刷时间:2010-11-1 16.《普通语言学教程》,作者:(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80-11-1;印刷时间:2009-8-1 17.《语言知识:其性质、来源及使用》,作者:(美)乔姆斯基(Chomsky,N.) 编著,程工导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2-1 18.《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作者:(美)诺姆·乔姆斯基著,宁春岩译注;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4-1 19.《语言论》,作者:(美)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80-4-1;印刷时间:2008-4-1 20.《语言论》,作者:(美)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L.)著,钱军导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5-1 21.《语言论》,作者:〔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85-2-1;印刷时间:2007-11-1 22.《萨丕尔论语言、文化与人格》,作者:(美)萨丕尔著,高一虹等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1-11-1 1、《语言学概论》,崔希亮著,商务印书馆,2012 2、《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3、《语言学概论》,赵金铭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4、《语言学概论》,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年 5、《语言论》,徐通锵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 7、《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8、《语言论》,[美] 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一、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文字:是指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 2.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3.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4.形声字:是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 5.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口语规范严谨,是同一种语言不同的风格变体。 二、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 2.文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文字中缺一不可。 3.据考古材料,一般认为文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六千年以上。 4.文字的特点要受到(所记录的语言)特点的制约。 5.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帮助记忆。 6.从造字方法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和(表音)三个阶段。 7.各种不同体系的意音文字都包含(表意字)、(表音字)和(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即形声字)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8.人类造字的方法主要有(表意)和(表音)两种。 9.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文字的(改进)。 10.(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三、辨别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1.现代社会,文字使用十分频繁,比有声语言还重要。(×)

语言学纲要思考题(第六章)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1.怎样认识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一般具有形、音、义三个方面。 文字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种符号,是人们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任何一种符号都包括形式(能记)和内容(所记)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意义,而文字记录语言则是通过一定的形体来记录语言的音和义的,无论意音文字还是拼音文字都是如此。语言中的语素或词是一种音义结合体,文字的形体便成了语素或词的替代性符号。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文字都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任何一种文字体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三者是统一于一体的,不存在一种文字只记录声音不记录意义的情况,也不存在一种文字只记录意义不记录声音的情况。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通常是以字形为标志,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即用不同的形体来标记语言中的词或语素。 2.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 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3.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如何认识? 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有形、音、义三个部分。文

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或者说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和语言中的语素或词发生关系的,这是文字的关键。文字和语言既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别。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在语言的基 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伴随着人类 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文字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才产生的,文字是记录符号的符号。 2)语言和文字虽然都是交际工具,但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是不一样的。语言是社会必需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不会存在。而文字对一个社会来讲,则不是不需 的,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而照样存在。文字只是辅助 语言的交际工具,它只是扩大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 能。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语言没有文字,当然,没有 文字的社会不会是发达的社会。 3)文字和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不同。文字和语言都处于不 断变化发展之中,但文字的发展变化要比语言慢得多,语言的变化不能马上在文字中表现出来。因此常常发生 文字与语言脱节,文字落后于语言发展的现象。这样就 形成了文字的书写形式与语言的实际发音的矛盾。文字 作为辅助交际工具的长处是它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4)文字可以改革、借用,而语言一般则不能。当文字脱离 语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即影响到交际功能时,文字就 得改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创造新的文 字。文字还可以借用。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