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合集下载

文字和书面语

文字和书面语

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顺序不同,意思也不同。
2018/11/3
三 文字的改革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
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英文、法文等在
19世纪进行的正字法改革。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土耳 其在1928年进行的文字改革。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从一种意音 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如越南的文字改革是成功 的典范。
的历程创造出来的,是在原始的图画记事的基础上 由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即由一定的图形跟一定的 语言单位相结合并且固定下来以后逐步形成的。
二 文字的发展 原始文字:独立形成的文字脱胎于记事的图画,这
种文字还带着脱胎而来的记事图画的母斑,没有和
语词完全挂钩。 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①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 散成的单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 ②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③
书面语形成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对独立的发展史,它
可以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口语和书面语联系:书面语和口语在多数情况下是 一致的,即其基本的语言成分——基本的词汇和语 法结构是一致的。 书面语产生的意义:它克服了口语受时间、空间限
制的缺点,使得人类社会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速度
大大加快,范围也不断扩大,从而加快了社会发展 的步伐,书面语的产生被各国视为文明史的开端。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 文字的作用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局限,从此,人类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历史。文字的
发明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为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 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根据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可以把意音文字的 字分成表意字、意音字和表音字三类。 有少数的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连绵字是专门造的字,如“葡萄、 玻璃、蝴蝶、垃圾”,这些字从造字法的角度看, 应该算形声字,但从它们对应的语言单位来看,只 能算表音字。
2、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的字符一般称为字母,一个字母一般代表 一个语音单位:音素(音位)或音节。相应地,表 音文字分为音素(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类。 表音文字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用少量的字符来拼写语 言中所有的词语。
纯音节文字,也是通过借用借鉴形成的。如古波斯 文字是在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古印度 文字、埃塞俄比亚文字都是在闪米特辅音文字的基 础上改造而成的。这些音节文字的产生都是征战、 贸易、文化交流等传播的结果。
三、文字系统的传播 世界上的纯表音文字,都是通过借用或借鉴的方式 形成的。最早的音素文字是各种闪米特文字,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腓尼基文字。腓尼基人和其他闪米特 人在古埃及文字的辅音字母的影响下,创立了纯辅 音文字。
腓尼基音素文字主要朝着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在东 方,首先在腓尼基文字基础上产生了阿拉米文字。 阿拉米文字又传播给前亚和小亚细亚各国,形成四 个主要分支:希伯来文字、叙利亚文字、伊朗文字 和阿拉伯文字。 在西方,首先在腓尼基文字基础上形成希腊文字。 此后,希腊人将希腊字母广泛传播,后来,西方几 乎所有音素文字都源于希腊字母,其中使用范围最 广的是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
从表意到表音位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可 以苏美尔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为例。 在公元前40世纪中期,苏美尔人已经有了较成熟的 文字。初期的苏美尔文字以象形为主,有少数会意 字,如“家牛”的符号和“山”的符号组合起来表 示“野牛”;“鸟”加“卵”表示“生产”。稍后 图画文字逐步消失。

语言学概论6文字

语言学概论6文字

(2)汉字具有超方言的功能。 (3)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 (4)汉字记录了丰富的文本,承载着丰 富的文化遗产。 3、汉字仍须改进 汉字仍须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 做到“ 做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 字有定序” 字有定序”。使汉字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口语的加工 形式。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口语和书面语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体。 汉语书面语可以直接引用古代的说法。还可以推 广到不同的方言地区。 书面语也可以见于口语。 书面语和口语应该两条腿走路,同时并用。
纯表音文字 (1)音节文字(日文字母) (2)音位文字 (1)音节文字 (1)音节文字
定义: 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符号就表示一个音节. 定义: 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符号就表示一个音节. 这种文字典型的代表是日语的“假名” 这种文字典型的代表是日语的“假名”. あいうえお かきくけこ さしすせそ たちつてと なにぬねの はひふへほ
(2)音素(位)文字 (2)音素(
定义: 以音素( 为书写单位, 定义: 以音素(位)为书写单位,一个符号表示 一个音素( ).它又分两个小类: 一个音素(位).它又分两个小类: 1 辅音文字 音素(位)文字只表示辅音,不 音素( 文字只表示辅音, 表示元音,根本没有表示元音的字母, 表示元音,根本没有表示元音的字母,这种文字 就是辅音文字. 古希伯来文就是此类. 就是辅音文字. 古希伯来文就是此类. 2 元音辅音文字 这种文字的字母有表示 辅音的,也有表示元音的, 辅音的,也有表示元音的,不再靠附加符号表示 元音或用辅音字母表示元音. 元音或用辅音字母表示元音.现代印欧语系中的 文字基本上均属此类. 文字基本上均属此类.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文字的类别
文字的形体:图画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钉头字) 方块字
表音文字 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的关系:
意音文字
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
1.次小单位:体现文字的共性 P173
语言单位: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
(音义结合体)
文字:形体单元
(形音义的结合体)
五、汉字与汉语拼音 汉字不能走拼音化的道路。
第五节 书面语
我国通常用“话”表示语言的口头形式,如中国话、英国话、法国话; 用“文”表黑丝语言的书面形式,如中文、日文、英文。
口语特点: 书面语特点:
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
1.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哪 些?
2.文字和图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成为文字必须具备哪些基本 条件?
任何文字系统都有一级单位对应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语
言的共性),但不一定是最小的文字单位。
2.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给文字分类: 汉文的次小单位:方块字 (表音又表意)—— 语素-音节文字 英文的次小单位:(文字)词(表音又表意) —— 语法词-音系词文字 表词文字
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
文字的最小单位——字符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里程碑,它 使得人类脱颖于动物。文字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由原始 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有史时期。
系。 2.图画记事
信息量较实物记事更加丰富。其中一些用约定俗成的图形表 示特定的名物、简单图形表事物等直接为早期文字继承,成 为早期文字系统中的文字符号。图画记事是早期文字的前身。 3.刻划符号

语言学 文字和书面语

语言学 文字和书面语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 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 件。 2、语言如何发展,则是由语言系统内部 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3、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 特点。
二、语言的分化 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1、社会方言 2、地域方言 3、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 言叫亲属语言。 三、语言的统一 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决定于 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条 件,而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重点、难点: 1、文字的性质与语言的关系 2、文字的起源、发展 3、文字的改革
二、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 1、文字的特点 2、文字的起源、图画记事,但图画记事不 是文字 3、文字发展的趋势,世界文字可分几种类 型 4、从总趋势看汉字能否改革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接触的类型 (一)语言要素的借用 (二)语言系统的借用 1.语言共用 2.语言转用
Hale Waihona Puke 二、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借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都是不同的语言因社会的接 触而产生的几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 (一)借用途径 1、音译(转写) 2、音译加意译 3、半音译半意译 4、仿译词(对译) (二)借词的生命力
二、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1.实物记事 (1)结绳 (2)刻木 (3)实物
2、图画记事
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纳西族的东巴经文。 1表示拿蛋,2表示解开,这里有白的意思,3表示风,4表示 蛋,5表示湖,6表示蛋破发光,7表示山崖。
文字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
四种最古老的文字
(四)语言融合的过程 (五)语言同化 语言同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 言、从而使被排挤、被代替的语言消亡的 现象。 (1)强迫同化和自愿同化 (2)语言消亡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一、文字的作用“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

这一章所讲的文字,指的是后面一个意思。

语言和人类一样古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语言。

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没有语言,人类社会是组织不起来的。

但是,凭口、耳进行交际的语言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的,人们说话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甲在这里讲话,乙站得远了就听不见;或者甲讲完了,乙才来到,同样也听不见。

只靠口、耳相传,所及的范围是很有限的。

人们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经过长期的摸索,发明了文字,使语言除了说和听的形式以外又增加了一种写和看的形式。

我国清代学者陈澧说得好:“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东塾读书记》卷十一)这段话清楚他说明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这样,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也可以相互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协调彼此的行动。

同时,人类的知识,前辈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也可以大量地、系统地流传下来,使后辈能够在前辈所取得的全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我们在第二章说过,如果把36亿年生物进化的过程缩短为一年,那么文字是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产生的。

这一分钟的发展速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比如,鸟类从在地上爬进化到能在天上飞,经历了几千万年的时间,相当于上述缩短了的时间的好几天;人类解决上天的问题从意大利人最早设想飞机算起,到进入现在的喷气机时代,还不到一千年,即不到压缩时间的1/7分钟。

这样的发展速度是人类文明的奇迹,而文明的基础则是文字。

有了语言,人类脱离动物界面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但是,仅仅只有语言,人类大脑这个“加工厂”的材料来源只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和口耳相传的间接经验,信息量有限,无法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因而人类也只能应付一些生存所必需的事情。

第六章 new文字和书面

第六章   new文字和书面

• 六、汉字与汉语拼音 • 汉字保持稳定状态的原因 • 汉字拼音化道路
• 第三节 书面语 • 一、口语和书面语 • 口语: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 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 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 第一,书面语是在口语上产生的,口语的加 工形式,与口语大体一致, 都是语言的表 现形式。
•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 一、文字的起源 • 1.用实物记事。 • (1)结绳。 • 《易· 系辞下传》说:“上古结绳而治。” • 《庄子· 胠箧》说:“民治绳而用之。” • 《说文解字· 序》说:“神农氏结绳为治而 统其事。” • 郑玄在《周易注》中说得更具体:“事大, 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人和同伴出外狩猎,获 得了两张兽皮,又捕获了海豹。后来 坐船渡过河去,在一个帐篷里过夜。
这是一个印第安 酋长的墓碑。他的 图腾是鹿,颠倒的 鹿表示这个人已经 死了;左边7条横 线表示他经历了7 次征伐, 3条竖 线表示3次负伤; 右边9条横线表示 经历了9次战役; 两个半月形表示历 时两月,在白天被 人用斧子砍死。
• 4.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 •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 • 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 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 的音读出来; • 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 不变; • 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 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 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 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 • 也就是说,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与某种 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 是直接描画现实。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文字和书面语
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
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符号音义关系,可 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 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 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 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 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 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 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 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文字和书面语
表音文字:可分为
音位文字:字符——音位,元音/辅音,字符与音
素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英文、法文等。
辅音文字:字符——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
表示。阿拉伯文。
音节文字:字符——音节,这类文字适合记录音
节结构简单、音节数量不多的语言,如日语。
注意:汉字在语音上基本上与音节是对应的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但汉字不是音节 文字。
文字和书面语
一、实物记事
• 根据人类学的资料,比较常用的实物记 事的方法是结绳。《易经》上说“上古 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秘 鲁的土著人和我国解放前的一些少数民 族也有结绳记事的情况。各种颜色不同 的绳索表示不同的事物或事件,如黄色 的代表黄金,白色的代表白银或和平, 绿色的代表禾谷,红色代表战争,等等 。绳索的长短或粗细代表事件的轻重或 数目的大小。
文字和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与联系:
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
口语用词范围窄,句子短,结构简单,可以重复、脱节、颠 倒、不说,也可以有口头禅。书面语用词范围广,句子复杂, 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 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是口语的加工形式,规范着口语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thread-451-1-1.html一、填空题1.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和()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的发展,从造字的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文字的体系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3.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的()。

4.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文字,即兼用()、()两种方法的文字。

古埃及的()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字、中美洲的()文和我国的汉字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

5.文字起源于()。

6.任何文字都有()、()、()三要素,其中()为文字所独有,其他两个方面则与语言的()和()相对应。

7.人类在发明文字以前,普遍经历了用()和()来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阶段。

8.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字母是(),现在所使用的各种表音字母大多数由它分化、派生而来。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文字中属于音节文字的是()。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法文字母2.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3.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4.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文字。

A.表音 B.表意 C.意音 D.音节5.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是形声字。

A.赶妈想视B.赵看部路C.汉地使酗 D.庙春鸡叹6.文字起源于()A.结绳B.图画C.结珠D.穿贝7.在下列四种古老的自源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是( )。

A.古埃及文字B.苏美尔文字C.汉字D.马雅文字8.在下列四种行为中,与文字起源直接有关的是( )。

A.结绳B.串贝C.图画D.以上各种行为9.关于书面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加工和提炼,比较规范,所以,语言研究应该首先研究书面语B.书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C.任何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D.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主要是风格上差异10.人类几种古老文字的原始字形,都是()A.象形的B.会意的C.表音的D.形声的11.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 )A.纯粹音译词 B.音译兼意译词 C.意译词D.仿译词12.关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下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B.书面语是第一性的,口语是第二性的C.在一个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社会中,社会交际存在着较大的局限D.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13.下列关于文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没有任何联系B.文字不能等同于语言C.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D.同一语言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符号系统14.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 )A.意音文字和音位文字B.意音文字和音节文字C.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D.词语文字和音位文字三、判断题1.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看,汉字必须立即改成拼音文字,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2.口语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

()四、名词解释1.文字2.象形字3.会意字4.形声字5.假借字6.独体字7.合体字8.笔画9.偏旁10.形旁12.六书13.拼音文字14.意音文字15.表意文字16.自源文字17.借源文字18.口语19.书面语五、问答题1.文字的作用是什么?2.汉字体系还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为什么?3.举例说明什么是拼音文字、音位文字、意音文字。

4.怎样认识文字的性质?5.文字的作用是什么?6.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如何认识?7.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8.造字的方法是哪两种?9.什么是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10.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一、填空题1.时间空间 2.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3.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 4.意音表意表音圣书钉头玛雅 5.记事的图画 6.字形字音字义字形语音语义 7.实物图画 8.腓尼基字母二、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C 5.A 6.B 7.C 8.C 9.A 10.A 11.B 12.B 13.A 14.C三、判断题1.×2.×说明:口语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没有口语就不可能有书面语。

四、名词解释1.文字: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以把文字分为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2.象形字:有些字的字形是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文字学称为象形字。

3.会意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4.形声字:在表意字的旁边加上另一个字,这个字只表示读音,也就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一个字是表意的,另一个字是以假借的方式来表音的。

这样的意音文字叫做形声字。

5.假借字:假借字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表意字符用来表音的表音字符。

6.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

7.合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

8.笔画:现代汉字成形的最小单位。

书写时从落笔到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

9.偏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10.形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11.声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12.六书:传统汉字文字学对汉字的形体和造字方法进行概括后得出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拼音文字:只表音的文字,也可以称为纯语音文字。

14.意音文字: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文字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

15.表意文字: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16.自源文字:指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17.借源文字: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18.口语: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19.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五、问答题1.文字的作用是什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文字的出现比语言的出现要晚得多。

世界上现有的文字不过几千年的历史,但语言的出现相当早。

语言和人类一样古老,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

语言是通过口、耳交际的,本质上是通过声音来实现交际过程。

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的,所以人们说话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空间限制,是说交际的双方距离太远就听不见;所谓时间的限制,是指过去说的话现在听不见。

为了克服有声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发明了文字,使语言除了说和听的形式以外,又增加了一种写和看的形式。

文字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音作用。

(一)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这样一来,相隔千山万水的人也可以通过文字写成的文本相互交际。

(二)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的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在没有文字以前,人类的文化活动过程主要是通过传说和史诗来传诵的,那时每一个文化群体或部落都有一些专门唱史诗和传说的人。

如果会唱史诗的人都去世了,文化记录也就中断了。

如果某一民族的语言不再使用了,这个民族的民族史也因此消失了。

文字的出现为记录人类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如果说语言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本能生活方式,那么文字则使人类由原始蒙昧状态进入了文明状态。

(三)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种文化如果没有文字,就如一个人不识字。

识字的人和文盲在智力和能力上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我们把有文字的社会称为文明社会,把没有文字的社会称为原始社会。

文明社会的人群和原始社会的人群在思维上的区别也相当大。

有了文字,人类不仅通过表音符号思维,而且可以通过表形表意文字思维。

文字使思维有了表象。

设想不用文字符号来完成一个简单的方程运算是多么困难。

调查证明,文盲不能充分借助表象展开复杂的思维活动。

文明社会靠口语和文字文本来交流和传承文化,原始社会仅仅靠口语来交流和传承文化。

文字的出现,人类不仅不仅可以通过文字文本进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大容量地传承文化,而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

可以说,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里程碑,它使非洲猿人取得了人类祖先的地位。

文字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有史时期。

2.汉字体系还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为什么?原因有四个:(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功能。

(朝鲜语废弃汉语后遭遇的尴尬;日语保留汉字的原因)(2)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方言的功能。

目前普通话还不普及,汉字能起到沟通各方言地区交际的重要作用。

(3)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

(4)汉字已经记录了丰富的文本,汉字对于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必不可少的。

3.举例说明什么是拼音文字、音位文字、意音文字。

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可分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类型,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

例如英文,用26个拉丁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位,是音位文字,日文用假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属于音节文字。

音位文字是拼音文字的一种,它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位,是文字体系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

例如法文、英文就是。

意音文字是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

汉字就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如”湖、糊、蝴”,左边的偏旁表示字义类别,右边的偏旁表示字音。

4.怎样认识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一般具有形、音、义三个方面。

文字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种符号,是人们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

任何一种符号都包括形式(能记)和内容(所记)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意义,而文字记录语言则是通过一定的形体来记录语言的音和义的,无论意音文字还是拼音文字都是如此。

语言中的语素或词是一种音义结合体,文字的形体便成了语素或词的替代性符号。

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文字都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任何一种文字体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三者是统一于一体的,不存在一种文字只记录声音不记录意义的情况,也不存在一种文字只记录意义不记录声音的情况。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通常是以字形为标志,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即用不同的形体来标记语言中的词或语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