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合集下载
文字和书面语

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顺序不同,意思也不同。
2018/11/3
三 文字的改革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
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英文、法文等在
19世纪进行的正字法改革。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土耳 其在1928年进行的文字改革。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从一种意音 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如越南的文字改革是成功 的典范。
的历程创造出来的,是在原始的图画记事的基础上 由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即由一定的图形跟一定的 语言单位相结合并且固定下来以后逐步形成的。
二 文字的发展 原始文字:独立形成的文字脱胎于记事的图画,这
种文字还带着脱胎而来的记事图画的母斑,没有和
语词完全挂钩。 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①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 散成的单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 ②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③
书面语形成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对独立的发展史,它
可以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口语和书面语联系:书面语和口语在多数情况下是 一致的,即其基本的语言成分——基本的词汇和语 法结构是一致的。 书面语产生的意义:它克服了口语受时间、空间限
制的缺点,使得人类社会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速度
大大加快,范围也不断扩大,从而加快了社会发展 的步伐,书面语的产生被各国视为文明史的开端。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 文字的作用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局限,从此,人类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历史。文字的
发明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为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 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根据字形与字音、字义的联系,可以把意音文字的 字分成表意字、意音字和表音字三类。 有少数的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连绵字是专门造的字,如“葡萄、 玻璃、蝴蝶、垃圾”,这些字从造字法的角度看, 应该算形声字,但从它们对应的语言单位来看,只 能算表音字。
2、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的字符一般称为字母,一个字母一般代表 一个语音单位:音素(音位)或音节。相应地,表 音文字分为音素(音位)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类。 表音文字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用少量的字符来拼写语 言中所有的词语。
纯音节文字,也是通过借用借鉴形成的。如古波斯 文字是在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古印度 文字、埃塞俄比亚文字都是在闪米特辅音文字的基 础上改造而成的。这些音节文字的产生都是征战、 贸易、文化交流等传播的结果。
三、文字系统的传播 世界上的纯表音文字,都是通过借用或借鉴的方式 形成的。最早的音素文字是各种闪米特文字,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腓尼基文字。腓尼基人和其他闪米特 人在古埃及文字的辅音字母的影响下,创立了纯辅 音文字。
腓尼基音素文字主要朝着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在东 方,首先在腓尼基文字基础上产生了阿拉米文字。 阿拉米文字又传播给前亚和小亚细亚各国,形成四 个主要分支:希伯来文字、叙利亚文字、伊朗文字 和阿拉伯文字。 在西方,首先在腓尼基文字基础上形成希腊文字。 此后,希腊人将希腊字母广泛传播,后来,西方几 乎所有音素文字都源于希腊字母,其中使用范围最 广的是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
从表意到表音位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可 以苏美尔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为例。 在公元前40世纪中期,苏美尔人已经有了较成熟的 文字。初期的苏美尔文字以象形为主,有少数会意 字,如“家牛”的符号和“山”的符号组合起来表 示“野牛”;“鸟”加“卵”表示“生产”。稍后 图画文字逐步消失。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文字的类别
文字的形体:图画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钉头字) 方块字
表音文字 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的关系:
意音文字
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
1.次小单位:体现文字的共性 P173
语言单位: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
(音义结合体)
文字:形体单元
(形音义的结合体)
五、汉字与汉语拼音 汉字不能走拼音化的道路。
第五节 书面语
我国通常用“话”表示语言的口头形式,如中国话、英国话、法国话; 用“文”表黑丝语言的书面形式,如中文、日文、英文。
口语特点: 书面语特点:
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
1.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哪 些?
2.文字和图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成为文字必须具备哪些基本 条件?
任何文字系统都有一级单位对应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语
言的共性),但不一定是最小的文字单位。
2.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给文字分类: 汉文的次小单位:方块字 (表音又表意)—— 语素-音节文字 英文的次小单位:(文字)词(表音又表意) —— 语法词-音系词文字 表词文字
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
文字的最小单位——字符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里程碑,它 使得人类脱颖于动物。文字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由原始 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有史时期。
系。 2.图画记事
信息量较实物记事更加丰富。其中一些用约定俗成的图形表 示特定的名物、简单图形表事物等直接为早期文字继承,成 为早期文字系统中的文字符号。图画记事是早期文字的前身。 3.刻划符号
语言学 文字和书面语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 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 件。 2、语言如何发展,则是由语言系统内部 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3、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 特点。
二、语言的分化 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1、社会方言 2、地域方言 3、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 言叫亲属语言。 三、语言的统一 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决定于 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条 件,而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重点、难点: 1、文字的性质与语言的关系 2、文字的起源、发展 3、文字的改革
二、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 1、文字的特点 2、文字的起源、图画记事,但图画记事不 是文字 3、文字发展的趋势,世界文字可分几种类 型 4、从总趋势看汉字能否改革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接触的类型 (一)语言要素的借用 (二)语言系统的借用 1.语言共用 2.语言转用
Hale Waihona Puke 二、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借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都是不同的语言因社会的接 触而产生的几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 (一)借用途径 1、音译(转写) 2、音译加意译 3、半音译半意译 4、仿译词(对译) (二)借词的生命力
二、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1.实物记事 (1)结绳 (2)刻木 (3)实物
2、图画记事
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纳西族的东巴经文。 1表示拿蛋,2表示解开,这里有白的意思,3表示风,4表示 蛋,5表示湖,6表示蛋破发光,7表示山崖。
文字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
四种最古老的文字
(四)语言融合的过程 (五)语言同化 语言同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 言、从而使被排挤、被代替的语言消亡的 现象。 (1)强迫同化和自愿同化 (2)语言消亡
第六章 new文字和书面

• 六、汉字与汉语拼音 • 汉字保持稳定状态的原因 • 汉字拼音化道路
• 第三节 书面语 • 一、口语和书面语 • 口语: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 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 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 第一,书面语是在口语上产生的,口语的加 工形式,与口语大体一致, 都是语言的表 现形式。
•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 一、文字的起源 • 1.用实物记事。 • (1)结绳。 • 《易· 系辞下传》说:“上古结绳而治。” • 《庄子· 胠箧》说:“民治绳而用之。” • 《说文解字· 序》说:“神农氏结绳为治而 统其事。” • 郑玄在《周易注》中说得更具体:“事大, 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人和同伴出外狩猎,获 得了两张兽皮,又捕获了海豹。后来 坐船渡过河去,在一个帐篷里过夜。
这是一个印第安 酋长的墓碑。他的 图腾是鹿,颠倒的 鹿表示这个人已经 死了;左边7条横 线表示他经历了7 次征伐, 3条竖 线表示3次负伤; 右边9条横线表示 经历了9次战役; 两个半月形表示历 时两月,在白天被 人用斧子砍死。
• 4.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 •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 • 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 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 的音读出来; • 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 不变; • 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 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 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 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 • 也就是说,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与某种 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 是直接描画现实。
: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际过程。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旳,所以人们说话要受到时 间和空间旳限制。为了克服有声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旳限 制,人们发明了文字。 • 文字旳出现比语言要晚得多。世界上最早旳文字也但是 只有几千年旳历史。
• 文字至少有下列几种方面旳特点和主要作用。 • (1)从交际层次看,扩大和完善了语言旳交际功能。 • 文字旳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旳局限,
• 能够说,在人类文化旳演进过程中,语言旳出现是第一 种里程碑,它使得人类脱颖于动物。文字是第二个里程碑, 它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人文明社会。
• 二、文字旳基本性质 • 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旳符号系统。 • 文字在语言旳基础上产生,有形、音和义三个方面。 • 文字也有大小不同旳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旳聚合 类和组合规则。 • 拼音文字一般是以文字系统中旳次小单位―前后由空格隔 开旳一串字母(他们称作“文字词”或“形体词”旳)―相应 语言中旳次小旳语法单位(音义结合旳“词”)。汉文则一般 以占据一种方块空间旳形体单位“字”相应汉语里旳最小语 法单位、最小旳音义结合体―语素。
顺序也就不同,体现旳意思也所以不同。也就是说,文字
形体所体现旳信息一定是与某种语言旳音义结合体及其排
列相相应旳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
•
我国纳西族用一种与记事图画十分相像旳形体系统统
计他们民族旳古老传说,这些统计叫做“东巴经”。经教
授研究,统计东巴经旳形体系统已经属于文字,与记事图
画有了本质性旳差别。
三个音位,这三个字符要排列在一起再加上前后旳空格才
干表达“太阳”旳意义。而汉文旳字符则有旳与语素旳意
义有关,有旳与语素旳音有关。如“晴”旳左一字符
“日”,其意义与“晴”旳意义有关(天晴一定有太阳),
• 文字至少有下列几种方面旳特点和主要作用。 • (1)从交际层次看,扩大和完善了语言旳交际功能。 • 文字旳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旳局限,
• 能够说,在人类文化旳演进过程中,语言旳出现是第一 种里程碑,它使得人类脱颖于动物。文字是第二个里程碑, 它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人文明社会。
• 二、文字旳基本性质 • 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旳符号系统。 • 文字在语言旳基础上产生,有形、音和义三个方面。 • 文字也有大小不同旳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旳聚合 类和组合规则。 • 拼音文字一般是以文字系统中旳次小单位―前后由空格隔 开旳一串字母(他们称作“文字词”或“形体词”旳)―相应 语言中旳次小旳语法单位(音义结合旳“词”)。汉文则一般 以占据一种方块空间旳形体单位“字”相应汉语里旳最小语 法单位、最小旳音义结合体―语素。
顺序也就不同,体现旳意思也所以不同。也就是说,文字
形体所体现旳信息一定是与某种语言旳音义结合体及其排
列相相应旳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
•
我国纳西族用一种与记事图画十分相像旳形体系统统
计他们民族旳古老传说,这些统计叫做“东巴经”。经教
授研究,统计东巴经旳形体系统已经属于文字,与记事图
画有了本质性旳差别。
三个音位,这三个字符要排列在一起再加上前后旳空格才
干表达“太阳”旳意义。而汉文旳字符则有旳与语素旳意
义有关,有旳与语素旳音有关。如“晴”旳左一字符
“日”,其意义与“晴”旳意义有关(天晴一定有太阳),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文字和书面语
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
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符号音义关系,可 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 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 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 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 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 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 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 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
文字和书面语
表音文字:可分为
音位文字:字符——音位,元音/辅音,字符与音
素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英文、法文等。
辅音文字:字符——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
表示。阿拉伯文。
音节文字:字符——音节,这类文字适合记录音
节结构简单、音节数量不多的语言,如日语。
注意:汉字在语音上基本上与音节是对应的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但汉字不是音节 文字。
文字和书面语
一、实物记事
• 根据人类学的资料,比较常用的实物记 事的方法是结绳。《易经》上说“上古 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秘 鲁的土著人和我国解放前的一些少数民 族也有结绳记事的情况。各种颜色不同 的绳索表示不同的事物或事件,如黄色 的代表黄金,白色的代表白银或和平, 绿色的代表禾谷,红色代表战争,等等 。绳索的长短或粗细代表事件的轻重或 数目的大小。
文字和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与联系:
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
口语用词范围窄,句子短,结构简单,可以重复、脱节、颠 倒、不说,也可以有口头禅。书面语用词范围广,句子复杂, 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 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是口语的加工形式,规范着口语的发展。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三、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音不是直接联系的。
汉字从形体上一般不能判定它的读音,
有些字可以从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
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确定义类。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实物记事 结绳 结珠 讯木
秘鲁印加人 结绳记事 仰韶期遗址 骨契图形
一、文字的起源
图画记事
思考: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下面材料
广州女:别碍我! 北京男:我没爱你啊。 广州女:你碍我我好辛苦哇。 北京男:谁爱你啦,有什么好幸福的? 听不懂的方言,看得懂得汉字。汉字具有超空间性。 我们现在能读懂两三千年前的典籍,因为汉字( )。 超时间性
汉字体系还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
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功能。 2、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方 言的功能。目前普通话还不普及,汉字能 起到沟通各方言地区交际的重要作用。 3、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 间性。 4、汉字已经记录了丰富的文本,汉字对于 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必不可少的。
*台湾布农族的图画记事
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
大汶口文化陶器
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不同于图画
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 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 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著,文字 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 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 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本章要点提示
认识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了解文字的起源、发展的基 本规律; 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 正确使用文字。
第一节
•
文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 它是在语言的基础产生的。它突破 了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认为实物记事与文字的产生没有什么关 系,而记事的图画则是文字的前身,如果把 图形简化,一个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 或词,那就产生了真正的文字。 • 注意:图画与文字的本质区别则在于,图画 是通过一定的形象去表达一定的意义,是不 能“读”的,而文字则是用一定的形体,通 过“音”去表达一定的意义,是可以读的, 这一定的形体不但可以重复使用且和语言中 的语素或词相当,这也正是文字起源于图画 但又不同于图画之处。
•
东巴文还不是成熟的文字系统,因为它还不完全符合 文字的基本条件。比如上面这一小段经文中, • 1.有时用一个不可拆分的图形表示两个语言单位,如张开 翅膀的鸟表示东巴语中“鸟”和“飞”两个词; • 2.个别虚词没有对应的图形;有的虚词有对应的图形但有 时写出来,有时不写出来; • 3,句子中语言符号的次序与小图形的次序还没有完全一 致。
• 三、汉字和汉语 • 文字以自己的“形”表达语言的“音”和“义”,这种关系在采用拼 音文字的民族中不会引起疑问,但是在我国,却由于方块汉字的构造 特点而有好些复杂的情况。 • 误解一:汉字字形本身就能跟意思直接挂钩,不一定要表达语言的 “音”。 • 汉字不仅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也跟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连。“日”提 示太阳的形象,但它并不记录汉语里的“太阳”“日头”“老爷儿” 这些词,它只跟“rì ”音及与其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发生关系,记录汉 语中“日”这个语素。 • 汉字表示的意义,是通过语言的音义结合而切分开的意义,包括后来 的引申义。即使不读出音来,它也与心理的语音映像联系着,反映的 也是与特定语言的音相联系的意义。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 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 文字的概念:
• “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 • 一是指一个一个的字, • 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 文字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 (1)从交际层次看,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 (2)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 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 • 文字的出现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使人类的历史得以长久流传,人类的创新知识和经验得以 积累增加,使人类由原始蒙昧状态进入了文明状态。 •
• 一、实物记事
• 刻木也是一种实物记事的方法。这是在一根 木棒上刻上各种花纹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 帮助记忆和传达命令。据《北史· 魏本纪》记 载,魏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 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 实物记事表达的信息很少,跟文字的起源没 有直接关系。
• 二、图画记事 • 图画在古时候也是用来记事的一种重 要方法。 • 和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 息更加丰富。 图画记事一般认为是文 字产生的前身。 • 例:印第安人奥基布娃部落的一个女子的 情书:
• 文字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 (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 可以说,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 个里程碑,它使得人类脱颖于动物。文字是第二个里程碑, 它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 到有史时期。
• 二、图画记事 • 思考:记事图画是不是文字?
• 二、图画记事 • 思考:记事图画是不是文字? • • 回答:记事图画还不是文字,图画表达信 息的方式是以形体直接描画现实,而文字 是通过以形体对应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成分 和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
• 三、刻划符号 • 原始社会尚未发现有成篇的文字记录,但原始社会末 期大多已经开始使用类似文字的某些个体化符号。比如, 我国半坡、大汶口、良渚等文化遗址出土的不少陶器、玉 器,有一些刻划有族徽、图绘、文饰、陶符、图案、记号 等形体,其中不少与甲骨文的形体近似。
•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大致可以图示如下: • 由下图可知,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通常是以字 形为标志,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即用不 同的形体来标记语言中的词或语素。结:任何一种文字都 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三者是统一于一体的。
形式(书写形体,如“书、book” ) 文字 (符号 内容 语言符号/音义结合体 语音(shū、buk )
意义(装订成册的成本著作)
• 回答:更具体地说: •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文字系统必然有一级较 小但不是最小的形体单位对应于语言某一级音义结 合的小单位。也即,文字必有一级较小的单位是可 以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 意义的。
• 回答:更具体地说: • 拼音文字一般是以文字系统中的次小单位----前后 由空格隔开的一串字母(他们称作“文字词”或 “形体词”的)----对应语言中的次小的语法单位(音 义结合的词)。比方英文的“book”,字母串 “book”是形, [buk]是音,“装订成册的成本著 作” 是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 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 • 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
• 文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 从形体上分: • 图画文字、 • 象形文字、 • 楔形文字(钉头字)、 • 方块字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 注意: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 汉字:就是由一整套形体符号如笔画、偏旁、 笔顺、标点等构成的汉字体系, 英文:等拼音文字则包括字母、字母顺序、拼 写规则等。 • 总之,文字正是通过这种书写符号系统的形 式才把语言符号记录下来,使语言的口头形 式书面化。
• 思考: • 文字是怎样来记录语言的呢?
• 三、刻划符号 • 刻划符号较之记事图画更为抽象,虽然对其确切意义 还没有完全解读,但这些反复多次出现的刻划符号表达了 某些固定的意义。但还不能说当时 已经产生了文字系统。 (P168-169)
• 四、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 •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 • 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 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 • 第二,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 • 第三,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 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 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 • 也就是说,文字形体所表达的信息一定是与某种语言的音 义结合体及其排列相对应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画现实。
• 一、实物记事 • 实物记事产生的必要性: •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但是在原始社会末期, 更大规模的部落联盟的出现,生产的发展 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 •
• 一、实物记事 • 实物记事,最常见的办法是结绳和刻木。 • “结绳”,《易经》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 人易之以书契。”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 绳。” • 如我国独龙族出门远行时,用结绳的计算日子,每 打一个结算一天。 • 如,我国境内的瑶族曾经用禾秆记录一年的收成, 用木板刻点和玉米来记工分。 • 如云南陇川县的景颇族有一种以实物代替信息的习 惯(P166)。 • 从谈到结绳的资料来看,结绳都只能起到一种记数 的作用,或者起到一种帮助记忆或提示的作用,并 没有跟任何一种语言单位结合。
•
即使是较成熟的文字体系,比如甲骨文,也还保留着 这方面的一些痕迹。例如有一条卜辞写着:“甲申卜御妇 鼠妣己二牝土”。那次占卜是问:是否可以用“二牝土” 作为牺牲来祭祀妣己,以祓除妇鼠的灾祸。“牝土”显然 是“牝”(母牛)“牡”(公牛)两字的合文,或指“二牝二 牡”,或指“二牛,一牝一牡”。无论哪一个意思,语言 里的有些成分没有写出来。也就是说,文字和语言没有一 一对应。 • 原始文字的形体没有完全定型,字形和语词的对应关 系也没有完全固定,而且有些语词(特别是虚词)还没有造 出字来表示。这样的文字工具当然只能粗略地记录语句。
第二节 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 • • • 一、实物记事 二、图画记事 三、刻划符号 四、早期文字
• 文字的基本性质: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是 语言的书写/视觉符号系统。 • 文字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 判定是否产生了文字系统,要看是否有一 套与某一种语言的语言符号及其排列有固 定对应关系的书写/视觉符号。 • 下面我们看一下非文字与文字的本质区别。
• 回答:更具体地说: • 汉文则一般以占据一个方块空间的形体单位“字” 对应汉语里的最小语法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如 “书”、 “shū”、 “装订成册的成本 著作” • 尽管不同的文字形体不同,所对应的语言单位的大 小不同,但文字系统在某一级文字单位对应着语言 的一级单位(音义结合体),这一点则是相同的。
•
我国纳西族用一种与记事图画十分相像的形体系统记 录他们民族的古老传说,这些记录叫做“东巴经”。经专 家研究,记录东巴经的形体系统已经属于文字,与记事图 画有了本质性的差别。下面是《白蝙蝠取经记》中的一段 (P170)
• 东巴的图画文字与印第安少女情书等记事图 画相差不多,但两者已有本质区别(P171) • 记事图画与原始的图画文字,关键性的一个 区别在于是否用借音的办法扩大文字所能够 记录的语词的范围。
•
一般来说,拼音文字是人们按照字母的拼写阅读,所 以写与读的距离大多不会太远,语音变了,拼写法一般也 跟着变。汉字的情况与此不同,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 钩,读音尽管变了,字形可以不变。汉字不仅是“看”的, 而且也是“读”的,只不过它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 的音来读罢了。
•
• 误解二: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问题上还有一种常见的误解, 就是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以为语言与文字是一回事。 • 文字的改进、改革与借用,是要使文字能更好地反映语言, 而不是要改变语言。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文字和语言 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文字的发展与传播 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