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案
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

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我国香港的美丽风光,感受香港的魅力。
2. 使学生掌握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香港的回归历程,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
2. 了解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东方之珠》的高音部分。
2. 对香港回归历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东方之珠》的乐谱和歌词。
2. 教师准备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香港的美丽风光,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赞美香港的吗?你们知道香港的回归历程吗?”2. 歌曲学唱: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东方之珠》,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歌曲解析:教师讲解歌曲《东方之珠》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香港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的看法。
4.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东方之珠》,让学生完整欣赏,感受歌曲的美感。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以及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东方之珠》,并思考香港的回归历程对自己的启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风光。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香港的回归历程,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香港的美丽风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东方之珠》,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

九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方之珠》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演唱《东方之珠》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音乐魅力。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美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音乐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东方之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讲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2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东方之珠》的曲式结构。
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2.3 歌词解读解释歌曲中的寓意和象征。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点。
激发学生对《东方之珠》的兴趣。
3.2 歌曲学唱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针对难点部分,进行针对性辅导。
3.3 音乐活动学生分组,自选角色(如演唱、伴奏、舞蹈等)。
各组展示自己对《东方之珠》的理解和创意。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演唱评价对学生的演唱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4.2 音乐理论知识考核测试学生对《东方之珠》歌曲结构、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考察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4.3 课堂参与度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音乐教材》利用教材中关于《东方之珠》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5.2 辅助材料:相关图片、视频素材。
音乐设备(如音响、钢琴等)。
乐谱、歌谱。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关于《东方之珠》的背景资料、演唱版本等。
查找相关音乐理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
2023东方之珠教案_1

2023东方之珠教案2023东方之珠教案1一、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通过作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二、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
)收集有关香港市场、美食、旅游、回归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伴随着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吗?2、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二)、检查生字词,读通课文。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2、读准了生字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质疑:1、读了课文,你对文中有哪些词不太理解?词:贸易、粤菜、佳肴、金融、亚太地区、五洲四海、举世闻名夜幕降临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光彩夺目、璀璨无比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2、你认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同学交流,互相请教,借助字典,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找同义词)3、左边的词语在学习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现在我们来交流右边的词语。
4、联系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把香港成为“东方之珠”?为什么要用“她”?香港面积不大,为什么还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5、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四)、重点研究(美食天堂)。
1、你对香港的什么最感兴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部分。
2、默读这段课文,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特点的词语。
3、交流,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特点的词语?(一应俱全)4、“一应俱全”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读这句话,联系句子的意思来理解。
5、到底有哪些美食可以大饱口福?(.课件演示)边看可以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东方之珠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了解“东方之珠”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和背景。
引导学生对“东方之珠”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东方之珠”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展示“东方之珠”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东方之珠”的了解和看法。
第二章:探索香港的地理和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文化和风俗。
2.2 教学内容: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介绍香港的文化和风俗,如语言、宗教、节日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香港文化和风俗的了解和看法。
第三章:深入了解香港的旅游景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
引导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吸引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如维多利亚港、迪士尼乐园、太平山顶等。
介绍每个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吸引力,如美丽的夜景、刺激的游乐设施、壮丽的景色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香港旅游景点的了解和看法。
第四章:探索香港的美食和文化节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美食和文化节庆。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美食和文化节庆的特色和魅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香港的美食,如港式早茶、烧腊、海鲜等。
介绍香港的文化节庆,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香港美食和文化节庆的了解和看法。
第五章:总结和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对“东方之珠”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香港的独特文化和美景。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前四章的内容,总结对“东方之珠”的理解和认识。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东方之珠》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篇1学习内容分析:《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香港的的秀丽风光,赞美了香港的美丽、迷人。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5个自然段,通过对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热爱。
文章图画美,文字也美,是精读课文的典范。
学习者分析: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倾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香港的美丽、繁华,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
解决措施: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香港的美。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2、会用“倾听”“闪耀”造句解决措施:熟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模仿文中句子。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东方之珠》这篇课文。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学生能够了解上海的一些特色景观和市井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生能够培养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东方之珠》这篇课文。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学生能够了解上海的一些特色景观和市井人情。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 学生能够体会到课文中所表达的城市生活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东方之珠》的课件和教案。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上海这座城市,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上海的印象和了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东方之珠》。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重点词语和句子解析:(1)教师讲解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理解其他重点词语和句子。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5.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一些上海的景观图片,如外滩、城隍庙、豫园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上海的市井人情。
2. 视频欣赏:播放一段有关上海城市风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
七、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场景,如“城隍庙小吃街”、“豫园古典园林”等。
2. 小组讨论:讨论所选场景的特点和魅力,以及自己对这个场景的感受。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东方之珠教案篇一目的要求在朗读和交流中让学生品位本课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香港的赞美与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位于我国南大门的香港的无穷魅力,知道那里有三大景观,哪三大景观?(指名练说,师板贴)。
真是令人神往啊!2、想去吗?(想)但小朋友们要知道,香港可不是上海、北京,想去就能去的,得先取得一样东西——特别通行证。
我来检查一下,看谁最先拿到这张特别通行证。
(出示通行证)二、学习二——五自然段:1、翻开书79页,看看你最想先去那个地方玩呢?轻声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地方是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的。
(生轻声读课文)2、你最喜欢的地方是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的?根据学生举手情况安排段落教学。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同学们真的是好有眼力啊,第一个就选择去海洋公园。
行,赶快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想一想,那里为什么会吸引你们这么多小朋友?2、集体交流:(1)那里为什么会吸引你们这么多小朋友?(海豚和海狮的表演)(2)相机填空:“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
它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_。
游客们不时被逗的开怀大笑。
”(3)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读中体会表演精彩、项目多以及观众们的反映。
(4)今天咱们可有眼福了,正好赶上演出,一起去看看吧!(观看海洋公园录像)(5)刚才好多小朋友都笑得特别开心,为什么?(精彩;小动物表演很滑稽)难怪你们会开怀大笑。
(6)正因为这群小精灵精彩的表演,不仅吸引了你们这么多小朋友,还吸引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的游客,海洋公园才会被全世界知道,才会这么的……(生接“举世闻名”)3、刚刚的表演那么精彩,书上的描写也很精彩,谁能把它们两个结合起来,给这段表演配音?(重播海洋公园录像,指名配音)4、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海豚和海狮精彩的表演吧!(齐读第三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大家看了一天的表演,可能都累坏了,有那个地方适合咱们休息一下?(浅水湾)请你们把这一自然段细细读一读,划出你认为特别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要来这儿休息?2、集体交流:你为什么要来这儿休息?(1)第一句教学:①读中谈体会,师点拨:听你读书,我能感受到你划出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对吗?我觉得你读得特别用心,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好这一句。
东方之珠-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东方之珠-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的古时音乐作品《东方之珠》;2.了解《东方之珠》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精髓;3.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和文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东方之珠》的曲调、节奏、韵律等基本元素;2.了解《东方之珠》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东方之珠》的音乐和文化。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介绍《东方之珠》的历史、文化背景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该作品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2.听觉法:让学生听取《东方之珠》的演奏录音或现场表演,感受音乐创作的魅力;3.视觉法:让学生通过观看《东方之珠》的舞蹈表演或视频录像,了解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介绍《东方之珠》的历史和地位,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东方之珠》的作曲家和创作时代;2.讲解《东方之珠》所表达的特别情感和文化意义。
三、欣赏教学(20分钟)1.播放《东方之珠》的演奏录音;2.讲解乐曲中的曲调、节奏、韵律等基本元素;3.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蕴含。
四、舞蹈展示(20分钟)1.让学生观看《东方之珠》的舞蹈表演;2.与学生一起讨论舞蹈表演中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形式;3.带领学生跟随舞蹈动作进行互动体验。
五、总结回顾(5分钟)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乐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
教学评价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感知方式;2.设计了适合年龄的舞蹈互动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3.通过调查问卷和课堂讨论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东方之珠》的理解和感受程度。
参考资料1.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2.中国音乐文化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
公开课金奖教案
[2018]
"东方之珠"
一、导航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全国人民举国欢庆。
课文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让我们了解了香港的美丽与繁荣,从而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的第1自然段,先点明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然后概括介绍了它的美丽与繁荣,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
分别从第一自然段中提出的三个方面去写。
第2自然段写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具体描写沙滩、海风、浪涛。
第3自然段写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具体描写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以及给人们带了欢乐。
第4自然段写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的铜锣湾,具体写摩天大厦、商店、街道。
第5自然段写了夜晚的香港,那是灯的海洋。
第三部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点题,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是按照先总体概括介绍,再分别具体描绘,最后总结,总-分-总的结构顺序,同学们,香港现已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更应带着一种自豪和喜悦去学习这篇课文。
总南大门
浅水湾沙滩、海风、浪涛
分海洋公园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
铜锣湾摩天大厦商店街道
灯的海洋五颜六色奔流不息
总东方之珠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精彩片断(一)点评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真是个好地方。
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
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这些词本身就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
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欣赏】
对照着课文中的插图,再读一读这段文字,你一定觉得自己就是图中的其中一人,正"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我已经听到你在说"真是舒服极了!"
精彩片断(二)点评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也就是下面"像""如同"
灯的海。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
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马路
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
的长河奔流不息。
【欣赏】
香港也可以称为"不夜城",也就是说夜晚的香港同样繁华美丽,而且别有一番特色,那就是"灯的海洋"。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理清文章的结构
这篇课文是按照先总说,然后具体分说,最后总结这样的结构形式来写的,我们简称为"总--分--总"。
其实,在很多文章里都采用这种结构特点,如《北大荒的秋天》、《泉城》这篇课文,同学们可以打开课本,将这三篇课文重新读一读,它们在段落层次上,是不是都一样可以分为三部分?同学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这种谋篇布局的方法,最后在结尾时,也学着《"东方之珠"》一样点题"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就更好了。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剧场的海狮和海豚正在为游客作精彩的表演。
这么大的海洋剧场,还会有哪些演员呢?它们又在干什么?
我还看到了 , 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2、看到课本上那幅香港灯景图了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请把它们写下来。
3、请学着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家乡。
附:
答按提示:
3、灯火澜珊、流光溢彩、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华灯齐放、火树银花。
课后练习提示:
4、要抓住"热闹"来写,可以从街上的人、车、商店的招牌、锦旗、霓红灯,还有你听到的声音来写。
练习5
(答案提示)
题3
(3)(4)(1)(2)
题5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时间很短的一种花。
多比喻人或事物一出现便迅速消失。
硕果仅存:比喻经过种种变迁而存留下来的极少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