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报纸35期答案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发布时间:2021-03-30T15:36:14.9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作者:刘云华[导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刘云华重庆市开州区德阳初级中学 405400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且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挑战困难、积极探索、钻研数学知识。

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使用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前言:兴趣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生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思考数学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开创有新意的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公开演示解题的过程和方法,使数学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同时,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与实际例子巧妙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克服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到收获成功的快乐。

一、在课堂导入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数学是初中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减弱。

所以,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导入多媒体技术,并把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巧妙融合,使数学知识生动、有趣。

进而使学生通过丰富的图画、生动的图象和逼真的声音,充分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数学知识,并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数学教师在对《平移》这部分数学内容授课时,便可以在课堂准备好一些颜色艳丽的水果图片,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图片上勾画出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以及人坐在火车上,观察窗外景象的动态图片。

正式开始授课后,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火车上动态图片,然后再引入教学的内容。

2021学年-有答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35)

2021学年-有答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35)

2021学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期末数学模拟试卷(35)一、填空.(共22分,每空1分).1. 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张报纸的面积是21________(2)小华家住房面积是98________(3)长江大约长6800________.2.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_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_位数。

3. 1可以看成________个14.4. 有49人组成的花束队,如果排成方队,每行有________人,排成________行。

如果排 成长方形队形,至少要去掉________人或者至少要增加________人。

5. 三十六分之五写作________,325读作________.6. 盒子里有10个白球,3个黑球,任意摸一次,摸出________球的可能性最小。

7.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m ,宽是60dm ,它的周长是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8. 49里面有________个19; 5个________是58; 1里面有________个16.9. 3平方千米=________公顷 6平方米=________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________平方分米 4公顷=________平方米。

二、判断题.(8分)250乘60,积的末尾有三个0.________(判断对错)火车方向盘的运动都是平移。

________.(判断对错)长江大约长6300千米。

________.(判断对错)一个苹果大约重50克。

________.(判断对错)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________.(判断对错)小玲期末考试的成绩是这样的:数学95分,语文92分,英语93分,三门课的平均分是98分。

________.(判断对错)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5平方米。

________.(判断对错)河水的平均深度为1.2米,小明身高为1.3米,可以安全下水。

________.(判断对错)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80.8读作()A.八十点八B.八十点零八C.八点八我们国家的领土是()A.960万平方千米B.960平方千米C.960万千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A.10平方米B.1平方分米C.1平方米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乘积是()A.900B.999C.99000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每小份是这张纸的()A.12B.16C.18三、计算题.(35分)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竖式计算。

学习周报大纲人教版高二数学

学习周报大纲人教版高二数学

《学习周报》大纲人教版高二数学2009-2010学年数学人教大纲高二(上)编辑计划期别 内 容截稿日期16.1 不等式的性质2009年 4月15日 26.2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包含阅读材料: n 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3 6.3 不等式的证明2009年 4月20日 4 6.4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6.5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 第六章(不等式)小结与复习2009年 5月5日 67.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7.2 直线的方程77.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包含阅读材料: 向量与直线)2009年 5月20日87.4 简单的线性规划 7.5 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97.6 曲线方程 7.7 圆的方程2009年圆的方程专题复习(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6月5日10置关系与轨迹问题)11第七章(直线与圆的方程)小结与复习2009年6月20日12期中复习期中测试8.1 椭圆与其标准方程8.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3(一)(侧重基础)2009年8.1 椭圆与其标准方程8.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6月30日14(二)(侧重能力提升)8.3 双曲线与其标准方程 8.4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15质(一)(侧重基础)2009年8.3 双曲线与其标准方程 8.4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7月10日16质(二)(侧重能力提升)8.5 抛物线与其标准方程8.6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172009年性质7月20日18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小结复习19《不等式》期末复习(一)2009年7月28日20《不等式》期末复习(二)21《直线和圆的方程》期末复习(一)2009年8月5日22《直线和圆的方程》期末复习(二)23《圆锥曲线的方程》期末复习(一)2009年24 《圆锥曲线的方程》期末复习(二) 8月15日 25 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一) 2009年 8月30日26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二)2008-2009学年数学人教大纲高二(下)编辑计划期别A (文、理)内容B (文、理)内容截稿日期27期9.1 平面9.2 空间直线9.1平面的基本性质9.2 空间的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200910.228期9.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9.3 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 9.4 直线和平面垂直29期9.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9.1~9.4 小节复习200910.2830期9.5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9.6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9.5 空间向量与其运算9.6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31期9.1~9.6小节复习9.7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9.8 距离200911.632期9.7 棱柱 9.8 棱锥9.9 棱柱与棱锥33期9.9 球9.10 球200911.14 34期9.7~9.9 小节复习9.5~9.10 小节复习35期第九章章节复习第九章章节复习200911.236期 期中复习 期中复习237期 10.1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10.2 排列 10.1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10.2 排列200911.338期 10.3 组合 10.3 组合 39期 10.4 二项式定理 10.4 二项式定理2009 12.840期 第十章章节复习 第十章章节复习41期11.1随机事件的概率 11.1随机事件的概率200912.1642期 11.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11.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11.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11.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43期 第十一章章节复习 第十一章章节复习2009 12.2444期 第十章、第十一章复习 第十章、第十一章复习 45期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2010 1.2投稿热线:投稿邮箱: 2@126 联系: 120574272 (张 军)《学习周报》高二数学人教版稿件撰写要求第一版: 学海导航46期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文(A.B )内容理(A.B )内容47期 选修Ⅰ第一章 统计 选修Ⅱ第一章 概率与统计2010 1.1048期 选修Ⅰ第一章 统计 选修Ⅱ第二章 极限49期 选修Ⅰ第二章2.1~2.3 选修Ⅱ第三章 导数20101.1550期 选修Ⅰ第二章2.4~2.6 选修Ⅱ第四章 数系的扩充—复数51期 选修Ⅰ复习 选修Ⅱ复习2010 1.2052期 选修Ⅰ复习 选修Ⅱ复习本版以入门导学与学法指导为主, 旨在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并掌握的同时提供学法指导。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发布时间:2021-01-19T02:51:19.463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35期作者:苏亚卿[导读] 运用情境法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增强自身的想象。

本文就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使用情境法教学作出简要分析。

河北省定州市总司屯小学 073000摘要:对五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而言,现在的阶段正处于将具体化的知识转向抽象化的时期。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法来展开教学,这种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积极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运用情境法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增强自身的想象。

本文就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使用情境法教学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情境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因为情境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在课堂上使用情境法教学。

使用情境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原本复杂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简单轻松,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以此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使其改变原来对数学的态度,从而培养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作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正是将普通的知识进行抽象化的时期,对问题深入了解。

但是五年级的小学生,思维逻辑和解题思路还没有完全被开发,思维方式还处于简单的初级阶段。

但是这个阶段的数学课程往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当教师选择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时,应该选择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创设。

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制定合理的情境,只有这种方式才能顺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然后改变原来的数学态度,从而实现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创设的策略(一)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出情境法情境创设的方法在课堂中十分常见,教师通过的情景设置来创设相应的情境,然后把“设置问题”的方法与情境相融合,这种方法能够更快地使学生找到数学答案,从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浅谈“倒推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作用

浅谈“倒推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作用

浅谈“倒推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作用发布时间:2021-12-07T05:12:44.331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中35期作者:陈莹[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解题方法,只要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便可以顺利地获取问题的正确答案。

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根据题目的需要,学生就需要充分发散逆向思维,根据问题的结论来探寻问题中的原因。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使用这一解题方法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解题效果。

“倒推法”其实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来解题的方法,以下文章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倒推法”的作用展开探讨。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陈莹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解题方法,只要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便可以顺利地获取问题的正确答案。

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根据题目的需要,学生就需要充分发散逆向思维,根据问题的结论来探寻问题中的原因。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使用这一解题方法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解题效果。

“倒推法”其实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来解题的方法,以下文章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倒推法”的作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倒推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前言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们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学生们也经常会碰到一些难题,如果学生按照以往的解题方法从正面来解决问题,那么他们往往会感觉到非常的复杂难懂。

如果学生可以用“倒推法”来解决,从问题的结论来一步一步的探寻未知条件,便可以轻松地获取问题的答案。

一、关于倒推法所谓倒推法,其实就是逆推法,基于最后的结果来一步一步的向前推算,对题目进行逆运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倒推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倒推法在解决数量问题中的作用倒推法其实就是学生逆向分析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问题的复杂程度。

无论是面对简单的数学题目还是实验题目,倒推法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倒推法是他们必须要学会的重要技能。

另外,就小学生来看,他们往往是在不断地练习中培养自身良好的思维习惯,但是因为经常在解题过程中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问题,所以将导致他们忽视了逆向思维的发散。

数学报二年级答案报纸夺星大战

数学报二年级答案报纸夺星大战

数学报二年级答案报纸夺星大战一.选择题1.35个52连加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A.35+52B.52×35C.35×53D.52+52+522.40×25的积的末尾有()个0。

A.1B.2C.33.28×32积大约是()。

A.900多B.700多C.800多4.2.4-1.7=()A.7.0B.0.6C.0.7D.0.55.48×27的积是()位数。

A.三B.四C.五二.判断题1.有4种水果,如果每两种水果做成一种水果拼盘,一共可以做8种水果拼盘。

()2.从四个人选2人参加比赛有6种不同选法。

()3.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四个城市之问都有直达航空线,那么这4个城市之间一其有5条航空线。

()4.2件上衣和3条裤子搭配成一件衣服,一共有5种搭配方法。

()5.有7个好朋友见面,每2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14次。

()三.填空题1.填“>”“<”或“=”。

1吨________ 999千克1001克________ 1千克62×21________62×20+62 4000米________ 4千米2米________ 202厘米16+12×5________(16+12)×52.小明拿了满分试卷高兴万分,回家三步并作两步走,从一楼到二楼家中共有13级台阶,小明每次上一级或两级台阶,那么从一楼到家总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走法。

3.从0,1,5,9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最大的三位数是________,最小的三位数是________,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有________和________。

4.用数字0、2、4组成三位数中,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________个。

5.用1,3,5可以组成________个不同的三位数,它们都能被________整除,任选其中一个,把它分解质因数是________。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可打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可打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习题答案(全)第1章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课本第3页练一练1、(说一说略)2、(1)7/10 0.7 47/100 0.47(2)61/1000 0.0613、略4、略第5页练一练1、略2、 1.600 2.1 0.1133、略4、 0.52 5 6 5.67 1 3 55、 18分钟第7-8页练一练1、(1)4 25 (2)4 一 4 0.012、10/100(或1/10) 60/100(或6/10)3、略4、5、1/10 0.7 0.3 9/10 1.7 2.8 0.03 6/100 0.3和0.7更接近0.5,1.7更接近2.6、(竖排)1 10 100 0.1 1 10 0.01 0.1 1(发现略)第10页练一练1、(涂一涂及交流略)出生时,淘气更高;其思更高。

< >2、< < < > < <3、(1)90.97 (2)30.974、略第12页练一练1、(1)略(2)25.2+21.6=46.8(元)2、(补图略)3.16+0.23=3.39(米)3.39-0.12=3.27(米)3、5 0.7 0.09 7 0.084、2 3.8 5.33 13.1 23.5 22.55、1.45+0.4=1.85(米) 1.85-0.05=1.8(米)6、分析:先求出半箱苹果的质量,然后求出一箱苹果的质量,最后求出箱子的质量。

解答:46.6-24.3=22.3(千克)苹果的质量:22.3+22.3=44.6(千克)箱子的质量:46.6-44.6=2(千克)第14-15页练一练1、(画一画略)(1)2.5-1.5=1(元)(2)1.5+0.5=2(元)2、10.2 4.8 7.63、(1)13.71-12.8=0.91(米)(2)13.71-0.24=13.47(米)4、5、(竖式略)6.06 18.37 4.26 1.25 16.64 3.646、8.10和15.00中的“0”都可以去掉;30.070和0.090的最后一个“0”可以去掉,其他的“0”不能去掉。

用5E探究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基于5E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用5E探究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基于5E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35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了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明文要求教师应用适宜的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5E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强调应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学习内容,同时锻炼探究能力。

由此可见,5E教学模式契合新课标要求,具有应用价值。

5E教学模式又被称作5E学习环节,是由5个学习环节构成的:引入环节、探究环节、解释环节、精致环节和评价环节。

在应用5E教学模式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以这5个学习环节为立足点,联系教学需要,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掌握探究内容,锻炼探究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具体可以应用到的策略如下:一、引入环节:创设情境,调动探究兴趣引入环节是5E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学生产生探究兴趣的关键环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明了情境之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价值。

所以,教师在应用5E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先在引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情境中的数学内容产生探究兴趣,推动数学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

以“角的度量”为例,在参与这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

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笔者利用课件展现了一些生活场景:滑滑梯、投掷标枪、剪刀口等,顺其自然地创设出生活情境。

基于生活场景,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谁可以指出这些生活场景中的角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叫什么名字?”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自觉地探究角。

尤其,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探究度量角的大小做好准备。

二、探究环节:提出任务,驱动多样探究探究环节是5E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驱动学生探究的重要活动。

学习任务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出的学习依据,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