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1. 引言1.1 幼儿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生中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
相反,不良的饮食习惯则可能导致肥胖、缺乏营养、体质虚弱等问题,甚至影响幼儿终身健康。
幼儿时期是形成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将会受益终身。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重视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并注重引导幼儿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从小教育幼儿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了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要课题。
1.2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意义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的摄入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长发育。
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证幼儿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通过定时定量、多样化的饮食,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
养成科学膳食结构和多元化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促进大脑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意义重大,不仅关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
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 正文2.1 着力培养健康饮食观念着力培养健康饮食观念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步骤。
幼儿时期是形成饮食习惯的关键期,也是养成良好饮食观念的最佳时机。
为了让幼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家长和教育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成为幼儿的榜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培养计划

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培养计划
一、目标
通过有步骤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规律进餐、注意饮食分类、容量控制等。
二、具体步骤
1. 规律进餐。
每天固定的三餐时间,不要乱吃零食。
2. 注意饮食分类。
每餐分别把不同食物分类摆在不同位置,帮助幼儿养成分辨食物的能力。
3. 口味偏爱程度逐步加强。
起初可搭配一些幼儿喜欢的食物,增加其他食物的接受度。
4. 吃饭时间短逐步延长。
从15分钟逐步增加到20-30分钟,培养完整进餐的意识。
5. 量度合理控制。
使用适量的餐具,一餐分两次进食,避免过量进食。
6. 餐后轻松活动。
餐后20分钟内禁止剧烈运动,促进消化吸收。
7. 嘉奖正面行为。
表扬幼儿管饱的饮食习惯,增加自信心。
8. 家长身体力行。
家长也遵守良好饮食规律,做好表率作用。
9. 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
根据幼儿饮食情况及时调整支持措施。
三、预期效果
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能养成规律进餐、合理饮食、适度饱足的良好饮食习惯。
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有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保证小儿正常的食欲,,而且有助于婴幼儿胃肠功能的发育完善,健康生长。
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餐习惯,平时家长就得多留心,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1、饮食要定时定量即使3-4个月的婴儿也要按时喂奶,不要一哭就喂。
小婴儿一般3小时一次,夜间停一次。
不定时喂奶容易导致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腹痛、呕吐或腹泻,喂得过饱势必会引起消化不良。
1岁以上的幼儿,每日除正常三餐外,上、下午各加一次点心,不要随意吃水果或零食。
2、做好餐前准备进餐前应让孩子停止剧烈活动,需要上厕所、洗手,待休息片刻后再坐下吃饭。
进食时勿玩玩具,也不能边吃边玩或边跑边吃,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家长要千万注意,不能强迫孩子进食,以免引起反感而拒食。
3、食品种类要丰富食品种类多能提供各种营养素,并起到食物的互补作用。
但不要一齐放在小儿面前,应吃完一样再给一样,每次不要给得太多,待吃完后再添,避免养成剩饭剩莱的不良习惯。
食品丰富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挑食,任何偏食和挑食都是坏习惯。
第一次供给的新食品量宜少,并安排在孩子容易接受的时候,使其产生爱吃这种食品的心理;经常改变花样和烹调方法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也有利于增进食欲。
4、训练自食人工喂养的婴儿,从5~6个月起就可以训练他用两只手扶奶瓶,9~10个月时可试着让他自己拿奶瓶吃,1岁以后逐步训练用小匙吃。
但成人需协助其完成应吃的数量,不可因怕浪费时间或弄脏衣服而禁止自食。
训练孩子自己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5、细嚼慢咽从小培养孩子进食要细嚼慢咽,不要囫囵吞枣。
食物经口腔的咀嚼拌和,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匀,有利于小儿的消化吸收。
吃,不单只是生理需求,也包含了心理层级的需求,只有家长多用点心,营造愉快的健康用餐环境,让吃成为一件既快乐又健康的亲子互动活动,才能让孩子在正确的饮食习惯中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摘要】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是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家庭环境、幼儿园和学校在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中起着重要作用。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关键。
需要处理幼儿的挑食和偏食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多样化、均衡的饮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健康。
通过良好的饮食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家庭环境、幼儿园、学校、饮食计划、引导、挑食、偏食、家长、教育者、健康成长。
1. 引言1.1 什么是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是指通过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和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包括了培养幼儿对各类食物的认识和选择能力,养成定时定量饮食的习惯,建立多样化饮食结构,以及养成慢咀嚼、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幼儿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会对幼儿的健康和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预防肥胖和疾病,促进身心发展。
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家长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通过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和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2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呢?这是因为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饮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保证幼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身体发育,还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幼儿园健康饮食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健康饮食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期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环境,承担着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如何通过饮食环境、示范和教育等方面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饮食选择,包括各种水果、蔬菜、主食、蛋白质来源等。
这有助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接触更多种类的食物。
此外,幼儿园还应注意食物的色彩和摆盘,使得食物更加吸引人。
每餐的食物应该包含不同的食物类别,并适当地搭配,以确保幼儿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二、营造良好的餐饮氛围幼儿园在餐饮服务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组织各种餐饮活动,增进幼儿对饮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例如,设立餐饮角落或者餐厅,装饰色彩鲜艳,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在用餐时,可以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给幼儿带来欢乐的用餐体验。
饭前,为幼儿播放与饮食相关的动画片或故事,激发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与兴趣。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饮食习惯幼儿园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家园沟通,幼儿园可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饮食情况,并向家长提供饮食方面的指导意见。
幼儿园可以在家长会或家庭访问中与家长讨论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四、提供示范和教育幼儿园教师应成为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来引导幼儿。
教师在用餐时应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用筷子正常进食、有规律地吃饭等。
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如绘本阅读、游戏等方式,向幼儿传达正确的饮食知识和习惯。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种植蔬菜,培养幼儿对食物的认识和兴趣。
五、制定合理的用餐规则和习惯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用餐规则和习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例如,规定用餐前洗手、用餐时坐姿端正、不挑食、不喧哗等。
这些规则和习惯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并促进幼儿的食物消化吸收。
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

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每位家长和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一、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幼儿期是一个人味觉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多种蔬菜水果、谷类、蛋白质食物都应该包括在幼儿的饮食中,以确保他们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二、合理的饮食搭配在为幼儿准备饭菜时,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保证每餐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种营养元素,避免单一食物过多导致营养不均衡。
同时,控制油盐糖摄入量,不过多添加调味料和添加剂,保持饮食清淡健康。
三、尊重幼儿的食欲幼儿时期的胃口会因为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尊重幼儿的食欲,不强迫他们吃完所有食物,也不应该用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手段。
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饮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四、饮食环境的营造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对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和幼儿一起参与食材的选购、烹饪的过程,培养他们对食物的认识和兴趣。
餐桌上不宜放置太多干扰物,创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让幼儿养成慢慢品尝食物的好习惯。
五、教育与示范家长和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饮食行为往往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和模仿。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自己做好榜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幼儿模仿。
通过教育、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和态度,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六、定期体检最后,在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过程中,定期体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定期的体检,及时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对饮食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幼儿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健康地成长。
通过以上几点方法和措施,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迎接美好的未来。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 定时进餐:建立固定的进餐时间,让幼儿养成按时进餐的习惯。
每天定时安排早餐、午餐、晚餐和小食品时间,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吃饭。
2. 提供均衡的饮食:确保每餐都提供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
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尽量提供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限制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3. 喜欢尝试新食物:鼓励幼儿尝试新的食物,并给予肯定和奖励。
可以尝试不同的烹
饪方法、调味料和食材,让幼儿逐渐接受和喜欢更多种类的食物。
4. 教育正确的用餐姿势:教导幼儿正确的用餐姿势,包括坐直、用餐时不说话、细嚼
慢咽等。
教育他们用餐时不乱丢东西,尽量保持桌面整洁。
5. 以身作则:家长和其他照顾幼儿的成年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餐,与他们交流、分享食物,给予正面的饮食行为示范。
6. 不强迫进食:不要强迫幼儿吃掉他们不喜欢的食物,也不要给予惩罚。
目标是让幼
儿建立积极的用餐体验,培养他们的食欲和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
7. 鼓励自助餐:给予幼儿一定程度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自己选择食物、倒饮料和使用
餐具。
这可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家长都会面临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的挑战。
下面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家长们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1.从身边做起孩子往往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家中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多食用水果、蔬菜,少食用加工食品和糖分高的食物,这将对孩子的饮食选择产生积极影响。
2.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引导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蛋白质和全谷类食品。
多样化的饮食有助于孩子获得全面的营养,培养对各类食物的接受度。
3.建立规律的饮食时间定时进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习惯。
家长可以设定固定的饮食时间,让孩子养成按时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挑食等不良习惯。
4.共同参与食物准备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过程,增加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认识。
可以在超市一起选购食材,或者在家中一起动手做简单的餐点,这样孩子会更愿意尝试新的食物。
5.创造愉快的用餐氛围家庭聚餐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环节。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用餐变成家庭成员共享快乐的时刻,孩子会更加喜爱用餐的过程。
6.注意饮食与情绪的关系避免用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手段,不要让孩子将情绪与食物联系在一起。
学会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情绪,寻找其他方式来表达关爱和支持。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一个长期并需要耐心的过程,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上方法逐步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关注孩子的饮食选择,与他们一同享用美味的餐点,让健康饮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将对他们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1、按时定位饮食,餐前有准备。
按时饮食就是小朋友每天吃饭要有个相对规律的时间,不能今天5点吃饭,明天改6点,后天再换成7点,这样很不利于消化吸收,长期以往,还会导致小朋友患上胃病。
因为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大脑支配的。
我们的胃肠道也不例外。
每当食物进入口腔后,大脑便发出信号使消化液大量分泌,胃肠道开始蠕动,以使各种营养素在此得以充分的消化吸收利用,提供各个营养器官需要的营养物质。
然后有一段休息时间等待着下一次的进食。
如果吃饭不规律,久而久之便淡漠了大脑对进食的强烈刺激。
消化液分泌减少了,胃肠活动被打乱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孩子也整日处于不饥不饱的状态下,既没有饥饿感也没有食欲,于是便出现了厌食、食欲不振的症状。
这时即使提供的食物营养价值高,也得不到很好地消化和吸收,从而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
定位饮食是指家长要为幼儿提供相对稳定的进餐环境,并且督促幼儿在一处完成饮食。
餐前有准备,指要吃饭前,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与吃饭关联的事:如抹桌子、摆筷子等,幼儿在这一系活动中,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使食欲大增。
2、进餐时环境安静,心情愉快集中精力细嚼慢咽。
在吃饭的时候,家长要提供给幼儿专用的茶杯、碗筷等,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使孩子能愉快地吃饭。
为了使孩子能专心吃饭,凡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玩具、图片都不宜放在餐桌上,要收起来。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幼儿只好集中精力进餐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要保持进餐的环境安静、心情愉快、不能在幼儿进餐时向幼儿提问,包括向幼儿询问在幼儿园的情况等,应避免与幼儿提及与吃饭无关的问题。
孩子也不能拿着玩具边吃边玩,或边说边吃,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
因为消化器
官的活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都是由神经调节的,吃饭时不愉快的刺激和过度兴奋,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的作用,而且使孩子一到吃饭时,就引起条件反射而影响食欲。
细嚼慢咽是进餐的正确方法。
一旦养成习惯将对一生健康有利。
因为细嚼慢咽不但能提高幼儿的咀嚼能力,而且有利于腭骨的发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3、食物应花色品种多样,荤素搭配,防止偏食挑食。
目前世界上尚未发现任何一种食物能完全满足人体的需要,每种营养可各有优缺点,缺一不可,对于处于生长发育的幼儿更加需要各种营养可作为人体长大的材料,这就好比砌房子,只有水泥建不好,只有木材建不成,需要很多种材料才能建好一座好材料,所有应该注意食物花色品种多样。
有的家长比较宠爱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营养单调,很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我们在饮食品种上要给予幼儿多样化的饮食。
多数肥胖儿和营养不良儿童都是挑食造成的。
4、控制零食,饭前忌糖果甜食。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往往是家中的小太阳,孩子要什么零食,家长就给吃什么零食,孩子什么时候要零食吃,家长就什么时给零食吃,养成了幼儿随时吃零食。
零食多数属高热量的食品,什么是高热量食品呢,简单地说就是含糖份多,而且吃了不容易饿的食品。
可想而知,零食吃多了势必影响正常吃饭的进食量,而零食所提供的营养很少,而且比较单一,所以控制零食的数量很重要,只能在幼儿饭后或者比较饿的情况下吃少许,不能在饭前吃糖果、甜食。
另外,过多吃零食也是引起幼儿驻牙的最常见的原因。
因为零食多含糖分,吃了以后总有糖分滞留在口腔内,如再不注意刷牙,就会引起驻牙。
5、养成良好的就餐卫生习惯,注意就餐礼貌。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饭前洗手、吃饭时不喧哗、饭后漱口等。
首先是饭前洗手,饭前洗手是一般的卫生常识,因为手要接触很多带细菌的物品,特别是儿童在玩耍过程中,手上常沾有大量的细菌,如果不洗手,就用手去拿食物吃,很容易将细菌带进口里,所以在吃饭前一定要洗手,最好用流动的水冲洗。
这样就能使手上的细菌大量减少,减少由带入细菌而发病的机会,切断病从口入的污染源。
我们要求小朋友要肥皂流水洗手,流程大致是开水龙头用水把手淋湿,关水,然后往手上擦肥皂开始搓洗,手心、手背、手指缝等部位都要洗到,且搓洗起应达15秒以上,以后在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干净,最后干燥双手,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清洁的效果。
有一点我们要提醒家长注意,就是小朋友在吃饭过程中掉在饭桌的饭菜不要再拣起来吃,因为这样很不卫生。
另外,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礼貌,包括吃菜时让长辈先动筷,喝汤时不能发出大的响声,不乱扔食物残渣,饭后帮助收拾碗筷等。
6其他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关于如何喝汤,各人有不同的习惯,有人习惯先喝少量汤再吃饭,也有的吃完饭后再喝点汤;有些家庭则把汤和菜同时放在餐桌上,边吃饭菜边喝汤。
吃饭开始先喝几口美味的汤,有助于提高食欲;吃完饭后喝点热汤,在冬天会感到暖和舒服;而边吃饭边喝汤孩子不易掌握,也容易影响对饭菜的咀嚼。
总之要注意的是,饭前或吃饭过程中,不宜喝汤太多,以免影响饭量。
当然肥胖症的儿童则提倡饭前先喝汤,减少幼儿的饥饿感,以期减少进食量。
二是关于饭菜分不分开吃,三岁内的儿童一般是将饭菜和在一只碗里一起进食,而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将饭和菜分开,培养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吃菜,均匀地搭配着吃,这是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是要积极培养自食的能力,在家要多进行自食的训练。
1岁半的小儿已经能掌握匙子,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吃,家长应鼓励孩子这样做,到了幼儿园幼儿就餐主要是靠自己。
不要因为小儿自己吃饭慢,食物流溢口外就不让他自己吃,以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四是水果放在饭后吃,不能以过多的水果代替粥、饭。
五是不宜让孩子单独吃饭,而要让孩子和家人或其他儿童聚集在一起进餐,提高幼儿的食欲。
最后,我还要提十忌,就是希望家长帮助小朋友克服的,作为对以上六点的补充:1、忌零食2、忌偏食3、忌蹲食4、忌暴食5、忌咸食6、忌快
食7、忌甜食8、忌玩食9、忌走食10、忌笑食
以上是要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那么怎么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呢?
1、家庭成员共同认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意义。
在一致认识的基础上,必须要有一致的行动。
家庭成员不能搞对立,各搞一套, 使孩子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往往父母要控制零食,爷爷奶奶常常舍不得,造成孩子不能最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家庭成员要有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并且家长要与幼儿园及时沟通,保持一致,如果幼儿园要求严,而家里松,或者忽严忽松,都会影响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2、要讲明道理,分清是非。
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取得孩子的长期合作,要讲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才能使孩子主动去做,而不是在父母的压力下去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必须重视。
针对孩子模仿力强,大人吃饭时要做好榜样,特别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某种食物的优劣,以免孩子形成挑剔饭菜的习惯。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能够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对孩子的说服力最强,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也是如此,不少幼儿的不良习惯如挑食等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4、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要使习惯成自然,必须坚持不懈,如果一天打渔,三天晒网是养不成好习惯的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恒心、如果有一次迁就,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也就养不成良好的习惯。
5、宽严结合,批评与表扬结合。
要意识到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从长远利益出发,是根本的出发点。
其次要意识到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像培养运动员一样从爱护出发,要严格要求,不良习惯往往是在孩子太小,不懂事等理由掩护下溺爱的结果,但教育幼儿仍应以表扬为主,有了点滴进步,就要表扬,但不能许愿,更不能许了愿不实行,批评时也应心平气和。
只要我们家长真正做到了以上五点,家长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大家共同努力就能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