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信用卡恶意透支涉嫌诈骗

合集下载

防骗识骗小常识

防骗识骗小常识

防骗识骗小常识为提高群众防骗意识,增强群众防骗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与遏制诈骗案件发生是必要的,那么你对防骗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防骗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防骗的知识一、冒充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工作人员以购车、购房退税名义实施诈骗诈骗伎俩:骗子拨打受害人电话,冒充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工作人员,以“国家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为名让受害人使用自己的银行卡直接通过银行ATM机上利用转账操作获取税款。

当受害人到银行ATM机后,骗子称自助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并要求受害人进入英文操作界面,受害人如按照骗子电话提示操作即会将自己银行卡上钱款转入骗子的账户。

防骗提醒: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进行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

当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二、冒充公检法、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部门电话进行诈骗诈骗伎俩:骗子以事主电话欠费、查收法院传票、包裹单等借口诱骗事主回电咨询,谎称事主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或泄露,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并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事主将银行存款转至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要求事主赶紧到银行ATM 机或柜面进行转账操作,以达到诈骗目的。

防骗提醒: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目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

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进行所谓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三、冒充亲朋好友以车祸或嫖娼、吸毒被抓为由实施诈骗诈骗伎俩:骗子先拨通受害者电话,让受害者“猜猜我是谁”套取信任,并称近期要来溧水看望受害人,不久,编造来溧水途中本人或亲朋好友出车祸、嫖娼、吸毒被抓,又不敢跟家里人讲,让受害者借钱、汇到指定的账户。

《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的理解与适用

《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的理解与适用

《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的理解与适用(【作者】耿磊【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法释〔2018〕19号)(以下简称《修改决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根据《修改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9号)(以下简称《解释》)作相应修改并调整条文序号后,重新公布。

为便于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与适用,现就《修改决定》的制定背景、起草中的主要考虑和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修改决定》的制定背景1997年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罪,2005年刑法修正案(五)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解释》,明确了信用卡诈骗罪等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的定罪量刑和法律适用标准。

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解释》针对信用卡诈骗罪中恶意透支的情形,明确了行为认定标准和定罪量刑数额标准。

《解释》施行以来,各级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法和《解释》的规定,依法惩治恶意透支和其他信用卡诈骗犯罪,有效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

但是,恶意透支与使用“伪卡”“假卡”“废卡”“冒用卡”等信用卡诈骗存在重大区别,本质上系持卡人与发卡银行的民事债权债务纠纷,不宜过分依靠刑法予以解决。

然而,经司法大数据分析发现,信用卡诈骗罪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1)恶意透支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要行为样态。

近五年,信用卡诈骗罪案件一审年均结案1万件左右,占全部金融诈骗犯罪(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八个罪名)的八成以上,恶意透支又占信用卡诈骗罪的八成,有的地方甚至达到95%。

防诈骗!值得警惕的手机号码段——170、171

防诈骗!值得警惕的手机号码段——170、171

防诈骗!值得警惕的手机号码段——170、171 2016年8月24日晚,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微博发布紧急提醒:接到170、171两个号码段来电千万要小心,已有多人被骗!170、171号段本来是为虚拟运营商准备的专门号段,但因为监管措施跟进不到位,无需实名登记即可购买,已经成了诈骗电话和短信的温床,让人谈之色变。

深圳警方近日公布,上月以来,深圳已发生多起骗子利用170、171号段的电话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一次被骗几千到上万不等。

◆接到诈骗短信请立即删除即使短信里直接是你的名字,你也千万不要点开!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你的手机会被植入木马病毒,手机里有价值的信息会被窃取。

◆真实案例一、“你涉嫌洗黑钱”2016年3月10日,朱女士报警称,当天她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市公安局警官的电话,说她涉嫌洗黑钱,警方即将冻结其涉案银行账户,并要求她现在立刻把账户里的钱都转入到警方提供的“安全账户”,待调查清楚后若无犯罪嫌疑将全额返还资金。

朱女士按其要求先后转入7 000元后发现被骗。

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二、“你的信用卡已透支”2016年4月24日,陈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快递员的电话,称陈女士快速里面有一张信用卡,这张信用卡已经透支消费,接着对方将电话转到了某市公安局,一自称是某某警官的男子,称这张信用卡确实是陈女士的,如果不还钱就要负刑事责任,要求交纳1万元保证金,陈女士照做后发现被骗。

无独有偶。

3月26日,黄先生称当日其手机收到一条提高信用卡额度的短信,其进入信息上的链接()并填写相关信息后,接到一个提高信用卡额度1718714XXXX的电话,让其把验证码告诉对方,在黄先生把验证码告诉对方后,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转走人民币1万多元。

三、“你的手机号码被盗用”2016年6月12日,柯女士报警称,其在当日接到了一电话,对方说她在某地营业厅办理的一个手机号欠费4 000元,现在将电话转到公安局。

一名自称民警的男子表示有人冒充了她的身份证信息,现在该手机号码已经涉嫌非法集资,不然将受到半年的刑事处罚,随后该男子声称要对其银行账户进行调查,柯女士按照对方操作,把5万多元转到了所谓的“安全账户”内,结果发现被骗。

信用卡诈骗罪最新的立案标准

信用卡诈骗罪最新的立案标准

遇到损害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信用卡诈骗罪最新的立案标准信用卡诈骗罪是指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一种行为。

国家是如何规定有关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法规的?处罚标准又是什么呢?下面就由赢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信用卡诈骗罪最新的立案标准的相关内容。

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又叫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犯该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信用卡诈骗罪最新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2、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2023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金额是多少

2023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金额是多少

2023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金额是多少2023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金额是多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2、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诈骗罪应当如何认定《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一、诈骗罪应当如何认定1、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案例范文

信用卡诈骗案例范文

信用卡诈骗案例范文
一、案情概述
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他因为长期参与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信用,信用卡额度高达20万元。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王
先生的信用卡账户发生了异常,导致他负债累累,至今仍无法偿还。

二、诈骗手段揭秘
2.非法获取信用卡信息
三、警方介入
四、教训与反思
1.保护个人信息重要性
2.了解诈骗手段,增强防范意识
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瞬息万变,我们应该关注媒体对诈骗案例的曝光,了解诈骗手段。

同时,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尤
其是与金融相关的事宜。

3.及时报警,保护自己的权益
王先生发现信用卡受到盗刷后,及时报警是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步骤。

只有警方介入调查,犯罪分子才能被绳之以法,受到应有的惩罚。

五、补救措施
王先生在报警后,向银行进行了投诉,并要求冻结信用卡账户。

经过警方调查和银行的协助,王先生成功追回了部分被盗刷金额,并将案件上报至法院,要求追回全部损失。

六、结语
这起信用卡诈骗案例,再次提醒我们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同时,及时报警和与银行沟通是保护个人权益的有效手段。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保护好自己的信用卡账户,远离诈骗的危害。

公安厅提示短信

公安厅提示短信

山西省公安厅提示1、山西警方提醒您:如果您接到陌生人电话,一定要先确认对方真实身份,在没有确实弄清对方是谁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汇款或答应对方的要求,谨防上当受骗,给您带来损失。

2、山西警方提醒您:一些骗子在电话中有时能明确说出您孩子电话或姓名,以出事或意外为由,诱骗您汇款。

当接到此类电话时,不要慌张,要通过拔打孩子的电话或与其同学、朋友、学校、单位联系等方式,证实情况。

必要时,可向孩子所在地公安机关咨询。

3、山西警方提醒您:请不要相信以各种名义提供赚钱的虚假信息,防上犯罪分子用“钓鱼”的方式,骗走您的钱财。

4、山西警方提醒您:“提供低息贷款”、“恭喜中奖了”、“低价就能购名车”……有不少市民和小企业就是被这些华丽的谎言蒙蔽,进而被骗子“拿”走了辛苦钱。

请您相信,天上不会掉下馅饼。

5、山西警方提醒您: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提供安全账户为您的存款进行保护的,坚决不要相信,防止受骗。

6、山西警方提醒您:在您接到“中奖”、“退税”、“猜猜我是谁”之类不明电话或信息时,不轻信他人,不贪图便宜,不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更不要进行汇款和转账,以防受骗。

7、山西警方提醒您:提高自防意识,防范电信诈骗。

当接到陌生短信、电话时,坚决做到不要轻信、不要害怕、不转帐汇款,谨防上当受骗。

8、山西警方提醒您:陌生电话莫轻信,对方身份要核清,家中隐私勿泄露,涉及钱财要小心,遇到事情勿惊慌,及时拨打110,诈骗信息勿删除。

9、山西警方提醒您:凡是利用打电话、发手机短信等方式,以“电信、银行、公安、检察、法院”或以熟人、朋友的名义告知您欠费、消费、退税、借钱等而要求您转帐的行为,均可能是诈骗行为,请不要轻信,不要转账,不要向对方泄露您的银行卡和帐户信息。

有疑问可直接拨打110咨询,谨防被骗。

10、山西警方提醒您:谨防冒充公检法、电信、银行、税务等部门工作人员,以个人信息、医保卡和信用卡涉嫌贩毒、洗钱等犯罪,或以电话欠费、信用卡消费、购车退税、车祸出事、小孩绑架等为名的电话诈骗,遇骗拨打110。

信用卡经济犯罪立案标准

信用卡经济犯罪立案标准

一、信用卡经济犯罪立案标准关于信用卡诈骗案立案(追诉)标准在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中有了新规定。

信用卡诈骗案(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应予立案追诉:(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二)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本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网络诈骗罪判几年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网络诈骗构成犯罪的情节要求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2)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3)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方提醒:信用卡恶意透支涉嫌诈骗
近期信用卡诈骗呈高发态势,警方几天内就连破两起信用卡诈骗案,且涉案金额较大。

警方提醒:使用信用卡一定要把握“度”,因为透支不仅涉及个人征信,按法律规定,恶意透支超过1万元不还款,就涉嫌信用卡诈骗。

据警方介绍,其中一起案件当事人字某某,2017年4月以来,在一张信用卡上多次透支且不按期限还款,欠款本息已超过50万元。

信用社屡次电话和上门催收,字某某仍未偿还。

信用社报警后,警方两次传唤并告知字某某法律后果,但她称自己投资失败、资金无法周转。

此后,她要么不接电话,要么称自己在外地。

3月21日,警方将其抓获并刑事拘留。

同样,男子黄某某2017年2月至今已透支信用卡本金、利息、手续费共26万元,银行多次催缴未果后报警。

警方3月19日将其抓获,调查后发现其名下有两套住房和轿车,黄某某却用信用卡非法套现或消费。

目前,其家人已向银行归还全部欠款,黄某某被取保候审。

办案民警介绍,近几年信用卡诈骗呈高发态势,且随着发卡银行提升信用额度,透支金额也越来越大。

不少人以为信用卡透支不偿还只影响个人征信,但根据《刑法》及相
关司法解释,这种行为还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按照法律规定,恶意透支1万元至1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00万元以上则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最高可处无期徒刑,“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