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外科 ERAS 中国专家共识(2018 版) (1)

甲状腺外科 ERAS 中国专家共识(2018 版) (1)
甲状腺外科 ERAS 中国专家共识(2018 版) (1)

甲状腺外科ERAS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现代医学在外科治疗多个环节中不断探索采取的新方法,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的一种外科理念,也是21世纪医学一项新的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ERAS理念的获益体现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及减轻社会家庭负担。

本共识由国内甲状腺外科、麻醉及护理专业等相关专家共同讨论制定。根据GRADE工作组推出的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评价相关结论的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起草针对前述问题的推荐强度。证据质量分级为“高、中、低、极低”四个级别;推荐强度分“强”和“弱”两个级别(详见表1 和表2 )。由专家组完成本共识初稿并通过函审及会审方式予以修改并最终审定。本专家共识将甲状腺外科围手术期分成术前、术中、术后三部分,共30 条推荐意见。(以下红色字体标注的是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项目,以供临床借鉴。).

1 术前部分

1.1 术前专业宣教及心理指导

甲状腺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受疾病特点影响,患者围术期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况,加之多数患者对疾病专业知识的缺乏,更会加重负性情绪,影响手术进程。

建议:术前应给予患者充分的专业宣教和心理指导。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1.2 术前访视

建议: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评估麻醉及手术风险。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1.3 术前评估

建议:术前应常规评估患者既往疾病及用药情况,并根据手术进行相应调整。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1.4 呼吸系统管理

呼吸系统管理是ERAS的重要环节且贯穿围手术期全程。甲状腺肿物压迫气管致气管狭窄、术前声带麻痹等患者应早期评估其气道阻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建议:术前对患者气道阻力及呼吸系统进行全面评估,高危患者给予必要的呼吸道管理。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1.5 术前体位训练

指导进行适当的颈部放松运动及颈部过伸体位锻炼,有助于术中配合并减轻患者不适。

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进行适当的体位训练。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1.6 术前皮肤准备

既往认为术前剃毛备皮可去除皮肤表面污垢及暂居菌,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新近研究发现剃毛备皮破坏皮肤完整性,易引起皮肤微小擦伤,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皮肤清洁既能保持皮肤完整性,亦不增加切口感染率。常规甲状腺手术只进行皮肤清洁,对于术区毛发浓密者可进行相应剪毛或脱毛。

建议:甲状腺手术患者需进行皮肤清洁,对于术区毛发浓密患者可进行剪毛或脱毛。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1.7 术前肠道准备

建议:甲状腺手术如不涉及消化道重建,术前不推荐常规行机械性肠道准备。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1.8 术前禁食禁饮

通常在患者无胃肠动力障碍或肠梗阻的情况下可禁食6h禁饮2h。

建议:结合临床医生和麻醉医师对患者的个体评估情况,对无胃肠动力障碍或肠梗阻的患者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1.9 术前麻醉用药

建议:术前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采用相应药物以降低麻醉副反应。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1.10 停止吸烟饮酒

有研究显示吸烟可致组织氧合降低、伤口感染、肺部并发症增加及血栓栓塞等。

建议:为更好地配合手术,建议停止吸烟饮酒2周以上。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1.11 术前营养评估及支持治疗

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改善其术后临床结局,如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

建议:对少数经评估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2 术中部分

2.1 麻醉方法的选择

建议:甲状腺手术建议选择全身麻醉,麻醉药物的选择要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2.2 双侧颈浅丛阻滞(BSCPB)和/或切口阻滞

建议:双侧颈浅丛阻滞和/或切口阻滞,可以有效降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2.3 麻醉深度监测

建议:术中建议进行麻醉监测,避免麻醉深度过深或过浅。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2.4 术中输液及循环系统管理

建议:术中常规维持出入量平衡,避免输液过度及不足。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2.5 术中喉返/喉上神经的识别与保护

建议:术中应注重识别并有效保护喉返/喉上神经外支,必要时可选用神经监测技术。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2.6 精细化外科操作技术

建议:甲状腺手术应精细化外科操作,传统手术器械与能量器械合理使用。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2.7 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有效保护

建议:术中应注意甲状旁腺的识别与有效保护,减少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2.8 甲状腺功能性外科

建议: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实施对功能的最大化保留,有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及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2.9 术中淋巴瘘处理技术

淋巴瘘属于后果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一般多发生于侧颈清扫术后,临床上亦可发生于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后。减少淋巴瘘发生的核心在于预防,重点在于术中识别淋巴管以及正确的处理。

建议:颈淋巴结清除术时应注重识别与有效处理手术区域的淋巴管系统,预防淋巴瘘的发生。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2.10 放置引流及创面缝合

放置引流管可以减少术区积血积液、监测出血量、预防气管压迫,有利于外科医生观察渗血情况,但也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不符合美容要求、增加疼痛和换药次数等。

建议:建议常规放置引流管但应根据引流情况尽早拔除。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2.11 全麻术后气管拔管

建议:手术结束后应综合考虑气道因素后实施拔管。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表3 Steward 苏醒评分

3 术后部分

3.1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与治疗

频繁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会增加血管压力,引起伤口出血,术后可使用止吐药物减少呕吐的发生,避免血管压力的升高。

建议:甲状腺手术全程应关注呕吐的预防及处理,高危患者可采用多模式方

法。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3.2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预防和处理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导致的低钙血症是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常见不良事。建议: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应进行预防性补钙,建议联合应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

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3.3 术后咽痛

术后咽痛较为常见。术中麻醉插管应用可视喉镜,套囊压力精细控制,可有效减少咽痛的发生。

建议:术后出现咽痛的患者可适当应用局部镇痛药物。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3.4 术后声音嘶哑的处理

建议:术后声音嘶哑的患者可适当应用营养神经药物。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3.5 术后饮食指导与管理

建议:术后完全清醒即可少量饮水,无特殊不适可逐步给予流质饮食。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3.6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以往甲状腺术后建议卧床休息,而ERAS理念认为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呼吸、胃肠及骨骼肌肉等多系统功能恢复,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现早期下床活动应建立在术前宣教、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无异常、多模式镇痛以及早期拔除尿管等基础上。推荐术后清醒即可半卧位或适量床上活动;术后第1d即可开始下床活动,建立每日活动目标,逐日增加活动量。采用下床活动“三步曲”即:①床上坐起30s ;②坐在床沿双腿下垂30s ;③床旁站立30s ;无不适症状方可下床活动。

建议:推荐术后清醒即可半卧位或适量床上活动,术后第1日无特殊不适即可开始下床活动。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3.7 术后颈部功能锻炼

有研究显示术后早期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可使伤口愈合纤维组织在形成过程中保持局部组织上下滑动,避免与周围组织粘连,中后期锻炼可以减少组织挛缩。锻炼方法包括放松肩部—低头—左右转头—左右偏头—肩部画圈—举手放下等步骤。

建议:制定个体化颈部功能锻炼计划,术后早期逐步开展。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3.8 术后甲状腺素的补充

建议:甲状腺切除术后应根据切除范围及患者病情合理补充甲状腺激素。

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弱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第 1 版) 2015-07-20 13:07来源:中国血液净化作者:王玉柱,叶,金其庄等 字体大小 -|+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在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血管通路的水平。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 4 章,第 1 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 2 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后面 2 章分别介绍了动静脉瘘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 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在后面这 2 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对通路的名称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求统一目前国血管通路名称混乱的状态,比如导管部分,我们认为像“永久性导管”、“半永久性导管”这样的叫法很容易造成医生和患者的误读和混乱,应该停止这样的叫法。 在正式的会议交流和文章中,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这样的国际上统一的称呼。考虑到大家的习惯,口头交流上我们觉得还是可以保留“长期导管”、“临时导管”这样的称呼。另外,在一些标准上,大家会看到一些与国外的差异,比如关于自身瘘成熟的直径,国外有 6mm 直径的建议标准,我们国的专家目前认为,国人身材瘦小者,不一定采用国外标准,多数人认为直径大于 5mm 的自身成熟瘘即可使用。 必须要提醒读者的是,医学是科学,是有着不断发展完善和纠正错误的规律的,本共识是基于大多数专家的共同观点,现在的一些观点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时,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些无法形成共识的部分,只能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来统一观点。因此,在这份共识中,我们多数是用的是诸如“建议”、“推荐”这样的字眼。目的是供血管通路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不能作为强制接受的“规”。 希望这个共识能为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也希望广道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第 1 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我们认为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 AVF。当自体AVF 无法建立的时候,次选应该为移植物瘘。cvc 应作为最后的选择。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一些统计显示,自体AVF 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但 CVC 已经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移植物瘘 (AVG) 所占比例最低。以下数据为专家组对我国未来血管通路提出的设想。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

2010冠状动脉CTA专家共识

2010冠状动脉CTA专家共识 导言 这份共识文件由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ACCF)临床专家共识文件(ECDs)专责小组联合美国放射学会(ACR)、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美国核心脏病学会(ASNC)、北美心血管影像学会(NASCI)、动脉硬化影像及预防学会(SAIP)、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学会(SCAI)、心血管计算机断层学会(SCCT)共同编写,对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的现状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专家共识旨在为从业者及相关人员提供ACCF及其共同编写者对于已经广泛应用或新出现的临床实践和(或)技术手段的开展领域的观点。一些主题没有出现在共识中是由于相关循证学证据、技术经验、和(或)临床实践尚未考虑成熟,有待ACCF/AHA实践指南进行评估。本文内容经常是正处于调查研究中的项目,所以读者应该把这份专家共识视为ACCF及其共同编写者在尚无严格循证证据或循证证据尚未被广泛接受的领域提供信息及指导临床实践的最大尝试。ECDs会适当的包含适应征和禁忌征。一些ECDs中未发布的内容将会由ACCF/AHA临床实践委员会随后颁布。 专家小组尽一切努力防止透露编写成员的外在联系或个人兴趣引起的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利益冲突。特别指出,所有编写成员都被要求做出声明,保证表述出他们所能感知的实际或潜在的能够影响编写努力的利益冲突。这些声明将由监审负责组在第一次会议时口头通知所有编写成员,并在修改时更新。编写委员会及审稿人的关系和行业信息在附表1和附表2中分别显示。 Robert A. Harrington, MD, FACC, FAHA 主席, 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ACCF)临床专家共识文件(ECDs)专责小组 J Am Coll Cardiol. 2010;55(23):2663-2699. 1.绪论 1.1编写委员会组织 编写委员会包括CTA领域的知名专家, ACCF临床专家共识文件(ECDs)专责小组中的联络成员,以及文件监督组。除两名ACCF成员外,编写委员会包括2名ACR和

SCMR心脏磁共振参数定量技术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SCMR心脏磁共振参数定量技术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凭借其无创、无电磁辐射及多参数、多平面、多序列成像的优势,一次扫描即可完成对心脏的结构、功能、血流灌注及组织特征的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目前常规的成像技术多为定性或半定量技术,局限于评估心肌局灶性病变,而对病变范围广泛的弥漫性病变以及早期微小病变则有很大的局限性[1]。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参数定量技术则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2]。 T1、T2是组织的固有属性,分别代表组织的纵向及横向弛豫时间。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是指细胞外间质容积占整个心肌容积的百分比。理论上,正常心肌组织在相同条件下具有固定的T1、T2及ECV值,在疾病状态下,心肌细胞和(或)细胞间质出现病理改变,这些数值亦会随之改变。因此通过测量心肌组织的T1、T2及EDV值即可动态分析心肌组织成分的改变,直接反映其病理生理状态,为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磁共振参数定量技术(T1和T2 mapping、ECV)首次实现了对心肌组织T1、T2及ECV值的在体定量,将心脏病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前沿。与现有的半定量技术(T1WI、T2WI、钆对比剂延迟强化等)不同,这些参数定量技术无需正常心肌组织做对照,不仅可以评估心肌局灶性病变,还可以评估早期微小病变及心肌弥散性病变,应用前景广阔。为充分开发其潜力,早在2013年由欧洲心脏病协会首次颁布了心血管磁共振T1 mapping的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医疗机构和操作人员需求专家共识

经导管瓣膜置换设备的发展为之前只能通过开胸手术或无法治疗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便是其中一种。但是由于开展例数有限,TPVR 尚未成熟,保证新治疗方案最佳实施的首要步骤在于定义医疗机构和操作人员需求标准。 近期,美国SCAI/AATS/ACC/STS 协会发布了经导管瓣膜修复和置换医疗机构和操作人员需求标准之肺动脉瓣置换需求专家共识。全文发表在JACC 上。 医疗机构需求标准 1. 例数需求 每年应实施150 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或结构性心脏病,其中100 例应包括但不局限于肺动脉分支或右室流出道支架植入。另外,儿童医疗机构每年至少100 例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例数至少为25 例/ 年。 2. 人员需求 医疗机构需配备心脏团队(Heart Team),包括介入心脏科医生(儿童或成人介入医生,有肺动脉瓣膜置换经验)、心脏外科医生、非介入心脏科医生、心脏麻醉师和心血管放射科医生等等。心脏团队应在治疗肺动脉瓣和右室流出道疾病方面具备一定经验,并对每例病例进行讨论,共同决策。 3. 设备需求 (1)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心动仪并配备在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经验丰富的心脏超声医师;(2)心脏CT 和心脏磁共振; (3)心血管导管室或提供高分辨率的X 线荧光透视系统; (4)血流动力学评估、记录和检索设备; (5)国家注册体系,供采集所有TPVR 患者信息; (6)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 操作人员需求标准 1. 操作人员实施过先天性或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除了在球囊瓣膜成形术方面有经验外,还需在肺动脉分支和右室流出道支架植入方面有一定经验,以便处理复杂病变。为了最小化压迫冠脉风险,操作人员应该悉知并在评估相对于右室流出道冠脉位置方面有一定经验。 2. 操作人员每年应实施至少100 例诊断/ 介入手术,其中50 例应为先天性/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该标准高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需求,因为TPVR 难度更大,可能导致支架栓塞、肺动脉分支破裂、右室流出道破裂以及压迫冠脉等严重并发症。 3. 操作人员应该参加点对点训练课程,详细讨论患者选择、基线评估、操作技术、潜在并发症及处理和避免并发症等问题。 4. 可以的话患者应实施模拟TPVR 术 5. 最初3 例(至少)应在上级监督下完成。监督系统在TPVR 术中很有必要。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 1 版) 2015-07-20 13:07来源:中国血液净化作者:王玉柱,叶,金其庄等 字体大小 -|+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在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血管通路的水平。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 4 章,第1 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 2 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后面 2 章分别介绍了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 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在后面这 2 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对通路的名称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求统一目前国血管通路名称混乱的状态,比如导管部分,我们认为像“永久性导管”、“半永久性导管”这样的叫法很容易造成医生和患者的误读和混乱,应该停止这样的叫法。在正式的会议交流和文章中,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这样的国际上统一的称呼。考虑到大家的习惯,口头交流上我们觉得还是可以保留“长期导管”、“临时导管”这样的称呼。另外,在一些标准上,大家会看到一些与国外的差异,比如关于自身瘘成熟的直径,国外有6mm 直径的建议标准,我们国的专家目前认为,国人身材瘦小者,不一定采用国外标准,多数人认为直径大于5mm 的自身成熟瘘即可使用。 必须要提醒读者的是,医学是科学,是有着不断发展完善和纠正错误的规律的,本共识是基于大多数专家的共同观点,现在的一些观点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时,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些无法形成共识的部分,只能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来统一观点。因此,在这份共识中,我们多数是用的是诸如“建议”、“推荐”这样的字眼。目的是供血管通路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不能作为强制接受的“规”。 希望这个共识能为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也希望广道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第 1 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我们认为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AVF。当自体AVF 无法建立的时候,次选应该为移植物瘘。cvc 应作为最后的选择。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一些统计显示,自体AVF 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但CVC 已经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移植物瘘(AVG) 所占比例最低。以下数据为专家组对我国未来血管通路提出的设想。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 自体动静脉瘘>80%;移植物AVF>10%;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10%。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二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二) 2017-05-04血液净化通路学组肾内时间 上次我们介绍了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2014年发布的第一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中第1章和第2章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第3章:动静脉内瘘。 1. 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准备 1.1 肾脏替代治疗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宣教、向血管通路医师转诊及血管通路建立时机 1.1.1 GFR 小于30mL/(min?1.73m2)(CKD4 期,MDRD公式)患者应接受各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肾移植)的宣教,以便及时确定合理的治疗安排,必要时建立永久性透析通路。 1.1.2 如果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当预计半年内需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或者GFR小于15mL/(min ? 1.73m2)、血清肌酐>6mg/dl(528 μmol/L) ( 糖尿病患者GFR 小于25mL/(min ? 1.73m2)、血清肌酐>4 mg/dl(352μmol/L),建议将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医师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若患者需建立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 则推迟到需要接受透析治疗前3~6 周。 1.1.3 尿毒症症状明显,支持治疗难以控制者应尽早实施AVF 手术,残余肾功能可不作为必须的界定指标。 1.2 上肢血管保护

CKD4 期、5 期患者,如果前臂或上臂血管能建立AVF,则不要行上肢静脉穿刺、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 CVC等。 1.3 患者评估 1.3.1 病史 1.3.2 物理检查包括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 1.3.3 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 1.4 心脏系统 通过相关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0%的情况下,暂不建议进行内瘘手术 2. 动静脉内瘘的选择和建立 2.1 AVF 类型和位置的选择 首选AVF,其次AVG。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远端后近端;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 2.2 上肢动静脉内瘘优先次序 2.2.1 AVF 通常顺序是腕部自体内瘘、前臂转位内瘘、肘部自体内瘘。 2.2.2 AVG 前臂移植物内瘘(袢形优于直形)、上臂移植物内瘘。 2.2.3 当前臂血管耗竭时,可选择前臂AVG 或上臂任意类型的血管通路。 2.2.4 上肢血管耗竭后可考虑选择躯干AVG、下肢AVF 或AVG。 2.3 血管吻合方式 AVF 推荐静、动脉端侧吻合。 2.4 术后注意事项

2020年CSCO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发布会纪实

2020年CSCO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发布会纪实关键词: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近年来,肿瘤治疗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我们步入了个体化精准诊疗的新时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化疗仍然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其中蒽环类药物抗肿瘤疗效确切,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蒽环类药物治疗相关的心脏毒性引起更多临床医生的关注。 随着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机理、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治疗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在马军教授、秦叔逵教授等国内几十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C SCO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20)》完成了更新,于7月1 6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正式发布。 马军教授和秦叔逵教授共同担任2020年CSCO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发布会的主席,邀请张宇辉教授、刘基巍教授参与指南的解读与讨论。马军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从《共识》到《指南》我们走过了9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本次《CSCO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发布,进一步规范了蒽环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秦叔逵教授:《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制定原则及临床指导意义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CSCO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但地区经济和学术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指南需要兼顾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三个方面。因此指南的制定,要求每一个临床问题的诊疗意见,需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度形成证据级别,同时结合产品的可及性和效价比形成推荐等级。CSCO指南主要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和CSCO专家意见,确定推荐等级,便于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使用。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开启了国内肿瘤心脏病学的先河,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国内临床诊疗手段的可及性,给临床医生指导建议,同时推动了肿瘤学家和心血管专家的合作,规范临床实践。本《指南》秉承科学、先进、实用、便捷的出发点,采用口袋书的设计,更便于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此外,秦叔逵教授还介绍了国内外肿瘤心脏病学的进展,2000年,首个肿瘤心脏病学专科在美国成立,2016年,第一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大会在大连召开,标志着肿瘤心脏病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正式成立。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全文)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全文)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内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内血管通路的水平。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4章,第1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2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后面2章分别介绍了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在后面这2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对通路的名称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求统一目前国内血管通路名称混乱的状态,比如导管部分,我们认为像“永久性导管”、“半永久性导管”这样的叫法很容易造成医生和患者的误读和混乱,应该停止这样的叫法。在正式的会议交流和文章中,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这样的国际上统一的称呼。考虑到大家的习惯,口头交流上我们觉得还是可以保留“长期导管”、“临时导管”这样的称呼。另外,在一些标准上,大家会看到一些与国外的差异,比如关于自身内瘘成熟的直径,国外有6mm直径的建议标准,我们国内的专家目前认为,国人身材瘦小者,不一定采用国外标准,多数人认为直径大于5mm的自身成熟内瘘即可使用。

心脏瓣膜疾病详细治疗指南(2012年最新版)

心脏瓣膜疾病详细治疗指南(2008年最新版) 分享到我的患友会 美国心脏病学会关于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指南被奉为全世界内外科医生的圣经,该指南涵盖了心瓣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各个方面,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是指导瓣膜疾病临床实践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原文非常长,阐述也非常缜密,但对于普通非从医人士有点难以读懂。为了各位病友方便了解,特将其翻译为中文并摘其精髓,供大家分享和参考。 病友请注意,本文只摘录了部分“强适应证”,如果您不符合这些强适应证,并不意外着您不需要手术。 1一般原则 1.1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强适应症 1.舒张期心脏杂音、连续性心脏杂音、全收缩期心脏杂音、收缩晚期心脏杂音、与喷射性喀喇音有关的心脏杂音或心脏杂音放射到颈或背部的无症状患者。 2.有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梗死、晕厥、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或体征或器质性心脏病其它临床表现的心脏杂音患者。 3.33级收缩中期心脏杂音的无症状患者。 1.2心内膜炎预防治疗的强适应症 1.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和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 2.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即,单心室、大动脉转位和Fallot四联症)。 3.外科手术建立体循环-肺循环分流的患者。 4.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尤其是那些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后天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即,风湿性心脏病)。 5.做过瓣膜修复术的患者。 6.肥厚型心肌病有隐匿性或静息性梗阻的患者。 7.二尖瓣脱垂患者并且听诊有瓣膜返流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瓣叶增厚。 1.3风湿热二级预防的强适应症 风湿热伴或不伴心脏炎的患者(包括二尖瓣狭窄患者),应当接受预防治疗,防止风湿热复发。2特殊心瓣膜损害 2.1主动脉瓣狭窄 2.1.1超声心动图检查(成像、频谱和彩色多普勒)的强适应症 1.诊断和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 2.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室壁厚度、大小和功能。 3.再次评估主动脉瓣狭窄诊断明确并且症状或体征发生变化的患者。 4.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功能。 5.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再次评估无症状患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每年一次;中度主动脉瓣狭窄1~2年一次;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每3~5年一次。 2.1.3心导管检查的强适应症 1.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讲课讲稿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第 1 版) 2015-07-20 13:07来源:中国血液净化作者:王玉柱,叶朝阳,金其庄等 字体大小 -|+ 前言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内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内血管通路的水平。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 4 章,第 1 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 2 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后面 2 章分别介绍了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 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在后面这 2 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我们对通路的名称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求统一目前国内血管通路名称混乱的状态,比如导管部分,我们认为像“永久性导管”、“半永久性导管”这样的叫法很容易造成医生和患者的误读和混乱,应该停止这样的叫法。 在正式的会议交流和文章中,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这样的国际上统一的称呼。考虑到大家的习惯,口头交流上我们觉得还是可以保留“长期导管”、“临时导管”这样的称呼。另外,在一些标准上,大家会看到一些与国外的差异,比如关于自身内瘘成熟的直径,国外有 6mm 直径的建议标准,我们国内的专家目前认为,国人身材瘦小者,不一定采用国外标准,多数人认为直径大于 5mm 的自身成熟内瘘即可使用。 必须要提醒读者的是,医学是科学,是有着不断发展完善和纠正错误的规律的,本共识是基于大多数专家的共同观点,现在的一些观点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时,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些无法形成共识的部分,只能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来统一观点。因此,在这份共识中,我们多数是用的是诸如“建议”、“推荐”这样的字眼。目的是供血管通路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不能作为强制接受的“规范”。 希望这个共识能为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也希望广大同道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第 1 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 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我们认为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 AVF。当自体 AVF 无法建立的时候,次选应该为移植物内瘘。cvc 应作为最后的选择。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一些统计显示,自体 AVF 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但 CVC 已经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移植物内瘘 (AVG) 所占比例最低。以下数据为专家组对我国未来血管通路提出的设想。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三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三) 2017-05-06血液净化通路学组 前两次我们介绍了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2014年发布的第一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中第1章至第3章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 为大家介绍第4章: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CVC)。 血液透析CVC 分为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非隧道导管non-tunneled catheter, NTC, 或无涤纶套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或称临时导管)和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catheter,TCC,或称长期导管),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医 生的水平合理选择导管。 1 . 总则 当患者需要中心静脉插管时,医生需要认真查看患者了解病情;是否有危重情况;能否平卧;CVC 史,穿刺部位,置管次数和有无感染史,以往手术是否顺利等。 了解患者有无严重出血倾向。 原则上建议采用超声波定位或超声波引导穿刺插管。也可以在有血管造影条件的手术室或者导管室监视下进行插管。 颈部静脉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使用原则上不得超过4 周,如果预计需要留置4 周以上,应当采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原则上不超过1 周,长期卧床患者可以延长至2~4周。 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尽量选择顶端柔软的,右颈内静脉常规选择12~15cm 长度的导管,左颈内静脉选择15~19cm 长的导管,股静脉导管需要选择长度19cm 以上。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右侧颈部置管通常选择36~40cm(导管全长,下同)。左侧选择40~45cm,股静脉置管应当选择45cm以上的导管。 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基础麻醉或镇静方法;儿童需要长度和直径相匹配的导管。 虽然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穿刺通常可在床边施行,但如果病情和条件允许,仍建议中心静脉穿刺在相对独立的手术间实行,建议配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和心肺复苏等抢 救药物和设备。 2. 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 适应证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二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二) 2017-05-04 血液净化通路学组肾内时间 上次我们介绍了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2014年发布的第一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中第1章和第2章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第3章:动静脉内痿。 1. 动静脉内痿建立前准备 1.1肾脏替代治疗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宣教、向血管通路医师转诊及血管通路建立时 机 1.1.1 GFR 小于30mL/(min ?1.73m2)(CKD4 期,MDRD公式)患者应接受各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肾移植)的宣教,以便及时确定合理的治疗安排,必要时建立永久性透析通路。 1.1.2如果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当预计半年内需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或者GFR 小于15mL/(min ? 1.73m2)、血清肌酐〉6mg/dl(528 ^mol/L)( 糖尿病患者GFR 小于25mL/(min ? 1.73m2)、血清肌酐〉4 mg/dl(352 ^mol/L),建议将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医师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痿AVF。若患者需建立移植物内痿(arteriovenous graft ,AVG)则推迟到需要接受透析治疗前3?6周。 1.1.3尿毒症症状明显,支持治疗难以控制者应尽早实施AVF手术,残余肾功能可不 作为必须的界定指标。 1.2上肢血管保护

CKD4期、5期患者,如果前臂或上臂血管能建立AVF,则不要行上肢静脉穿刺、静 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CVC等。 1.3患者评估 1.3.1病史 1.3.2物理检查包括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 133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 1.4心脏系统 通过相关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0%的情况下,暂不建议进行内痿手术 2. 动静脉内痿的选择和建立 2.1 AVF类型和位置的选择 首选AVF,其次AVG。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远端后近端;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 2.2上肢动静脉内痿优先次序 2.2.1 AVF通常顺序是腕部自体内痿、前臂转位内痿、肘部自体内痿。 2.2.2 AVG前臂移植物内痿(袢形优于直形)、上臂移植物内痿。 2.2.3当前臂血管耗竭时,可选择前臂AVG或上臂任意类型的血管通路。 2.2.4上肢血管耗竭后可考虑选择躯干AVG、下肢AVF或AVG。 2.3血管吻合方式 AVF推荐静、动脉端侧吻合。

MRI检查技术腹部篇专家共识

MRI检查技术腹部篇专家共识 腹部 (一)肝、胆、脾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剑突下2~ 3cm。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 fs-T2WI 序列(呼吸不均匀者可选用屏气fs-T2WI序列)、快速梯度回波水-脂同反相位(双回波) T1WI屏气采集序列,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加扫 DWI序列,扫描范围覆盖肝、胆、脾;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T2WI屏气采集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轴面快速梯度回波三维 T1WI 动态容积屏气采集序列[22],低场设备可选用二维序列行三期以上动态扫描,并补充冠状面图像。 4.技术参数:二维序列层厚6.0~8.0 mm,层间隔<1.5 mm,FOV(300~400)mm×(300~400)mm,矩阵≥256×224。三维序列层厚2.0~4.0 mm,无间距扫描, FOV(300~400)mm ×(300~400)mm,矩阵≥256×160。采用呼吸触发(婴幼儿呼吸频率过快、幅度过小时可不选用)。增强扫描以 2~3 ml/s的流率注射常规剂量钆对比剂,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尽量优化扫描参数将扫描周期缩减至<10 s/期[1]。

5.图像要求: (1)完整显示靶器官及病变区域; (2)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不影响影像诊断; (3)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为必选项,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轴面 T1WI 序列优先选择梯度回波-水-脂双相位 T1WI序列或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T1WI序列,尽可能使用DWI序列; (4)至少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影像; (5)提供MPR、 MIP及曲面重组胆管像。 (二)胰腺MRI技术要点及要求 1.线圈:体部、心脏相控阵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剑突下2~ 3 cm。 3.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 fs-T2WI 序列(呼吸不均匀者可选用屏气fs-T2WI 序列)、快速梯度回波 fs-T1WI(必要时可加扫同反相位 T1WI序列),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加 DWI序列;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屏气采集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采用轴面快速梯度回波三维 T1WI 屏气采集序列行三期或多期扫描,低场设备可行二维扫描,并补充冠状面扫描。 4.技术参数:尽量选择薄层、高空间分辨率扫描。二维序列层厚3.0~ 5.0 mm,层间隔≤层厚×20%, FOV(300~400)mm×(300~

国内外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解读

国内外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指南和专家 共识解读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和大血管病变,而心脏病又包括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和功能异常性心脏病,主动脉疾病、夹层和严重高血压为主要血管疾病。 心血管外科手术技能的提高增加了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的生存和生育机会,而心血管药物的发展以及药物对胎儿安全性认识的提高为功能异常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药物调控可能,也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妊娠机会,改善了妊娠结局。但是因为妊娠的特殊性,孕产期心脏负荷的增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仍然存在较高死亡率。孕产期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及时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多学科联合管理以及选择恰当的终止妊娠时机和方法至关重要。2016 年,我国出版了首个《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治专家共识》,2011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ESC) 颁布的《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指南》是最为全面详细的指南一,2018 年ESC 在2011 年版的基础上再次对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指南》进行了修订,而2019 年4 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 ACOG) 公布了第212 号临床实践指《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对于产科医生来说确实有其难度,涉及到心内科、心外、重症科、麻醉科等大量的产科以外的知识,优秀的产科医生要如同全科医生一样有着全面丰

富的医学知识。综合学习和理解多种版本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技能,提高临床处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1 、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火眼金睛不漏诊医学发展使得医学分工越来越细,亚专业的特色让每个医生专业性更强,专业技术更精,但弊端是医学视觉变得狭隘,全局观不够。产科医生在诊治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方面有时候就因为这种狭隘观而漏诊,延误诊断和治疗,有时到孕产妇严重心衰时才如梦初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三类人群,一类是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并且妊娠后告知产科医生自己的病史; 二类是平时活动正常,没有规范检查而不知道自己患病; 三类是明确自己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但担心医生不同意妊娠而刻意隐瞒。因此,产科医生面对每一位孕妇,都要认真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增加相关的辅助检查。 1.1 基本病史 对于每一位来院产检的孕妇都要仔细询问过去史。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详细询问心脏病史,明确患者心脏疾病基本类型、是否有胸闷、气促、乏力、咳嗽等自觉症状。如果孕前有心血管手术史,要详细询问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心功能的改变及用药情况。同时要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了解其是否存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史等与心血管疾病发展可能相关的高危因素。

磁共振应作为无创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2010_年心血管磁共振专家共识解读

90中国循环杂志2012年11月 第27卷增刊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bmer 2012,Vol.27 Supplment 2010年,《循环》杂志刊登的心血管磁共振(CMR)专家共识指出(Circulation, 2010,121:2462-2508.),CMR目前已成为无创性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首先,磁共振成像无电离辐射,无需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碘对比剂,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随访。其次,CMR可任意层面成像,不受患者体型的限制,有助于超声心动图声窗受限或放射性核素显像组织衰减影响患者的检查。第三,多参数和多序列成像,成像方式灵活多样,能够对心脏或血管的解剖、功能、灌注及组织特征等进行“一站式”检查。第四,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本文主要介绍CMR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安全性问题。 1 临床应用 1.1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CMR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一组CMR灌注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基于个体的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91%、特异性81%。一项多中心的CMR灌注显像与SPECT的对比研究显示,CMR灌注显像具有与之相似的总体准确率以及更高的特异性。多巴酚丁胺负荷CMR(DS CMR)功能成像检测心肌缺血准确度亦很高。DS CMR功能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患者个体的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83%、特异性86%。CMR网格标记技术能够提高负荷CMR检测的准确性,CMR频谱技术可以识别早期心肌缺血,但目前两种技术均尚未成为临床的常规检测手段。 目前已有很多关于使用血管扩张剂和多巴酚丁胺负荷CMR评估患者预后的相关报道。据报道,负荷灌注CMR或DS CMR正常的患者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99.2%,而负荷灌注或DS CMR异常的患者为83.5%。负荷灌注CMR或DS CMR提示心肌缺血预测三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风险比为12.5,而无心肌缺血证据的风险比为5.4。因此,负荷CMR异常可作为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钆(Gd)对比剂的延迟增强效应或晚期钆强化(LGE)能够可靠地识别透壁或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以及急性梗死区域内的微血管阻塞区(MO,又称无再流区),与SPECT显像相比,LGE检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更加可靠。LGE也可检测右室壁心肌梗死。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心脏病中,LGE的存在是独立于左室射血分数和其他常规临床标志之外的不良心脏事件的主要预测因子。研究表明,心肌收缩功能异常,但无LGE或LGE透壁程度小于25%是室壁增厚率和心肌收缩功能恢复有力的预测因子。此外,心内膜下LGE范围和程度还可提示再血管化治疗后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指导预后评估。与LGE定义的梗死面积相比,MO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更好的预测因子。 1.2先天性心脏病 CMR已广泛用于识别、分析先天性心脏病解剖结构、功能,评估或量化分析心内分流的严重程度或心外管道的血流情况等,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 磁共振应作为无创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 ——2010年心血管磁共振专家共识解读 赵世华 关键词 磁共振;心脏结构;指南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联合攻关项目(2009-1004);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1 BAH15B08)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放射科 作者简介:赵世华 主任医师 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心血管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Email: cjr.zhaoshihua@https://www.360docs.net/doc/0d8017520.html,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2)增刊-0090-0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2. 增刊.025

2018年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2018年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1、血管通路建立的时机 1.1 GFR 小于30mL/(min?1.73m2)(CKD4 期,MDRD公式)患者应接受各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肾移植)的宣教,以便及时确定合理的治疗安排,必要时建立永久性透析通路。 1.2 如果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预计半年内需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或者GFR小于15mL/(min ? 1.73m2)、血清肌酐>528 μmol/L) ( 糖尿病患者GFR 小于25mL/(min ? 1.73m2)、血清肌酐>352μmol/L,建议将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医师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若患者需建立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 则推迟到需要接受透析治疗前3~6 周。 1.3 尿毒症症状明显,支持治疗难以控制者应尽早实施AVF 手术,残余肾功能可不作为必须的界定指标。 1.4 心脏系统EF小于30%的情况下,暂不建议进行内瘘手术。 2、术后注意事项 2.1术肢适当抬高可减轻肢体水肿; 2.2密切监测血管杂音、伤口有无渗血及肢端有无苍白、发凉等; 2.3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素及抗凝剂,但AVG 术后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4AVF 术后7 天应进行握球等肌肉锻炼。 3、AVF成熟的定义及判断标准 3.1定义:内瘘透析时易于穿刺,穿刺时渗血风险最小,在整个透析过程中均能提供充足的血流,能满足每周3次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不足的定义为:透析时泵控实际血流量达不到200ml/min。 3.2判断标准:①物理检查:吻合口震颤良好,无异常增强、减弱或消失;瘘体段静脉走形平直、表浅、易穿刺,粗细均匀,有足够可供穿刺的区域,瘘体血管壁弹性良好,可触及震颤,无搏动增强或减弱、消失。②测定自然血流量超过500ml/min,内径大于5mm,距皮深度小于6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