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与温度(2)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状态改变过程。
根据温度的不同,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物态之间进行相互转换。
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物态变化的现象。
本文将从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以及气态到液态的角度探讨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在固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逐渐增大,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这个转变过程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熔点。
当温度达到熔点时,物质的结晶结构开始破坏,分子逐渐离开固定位置,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以水为例,其熔点为0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水变为固态冰;当温度升高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水变为液态。
这种由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温度对分子间距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在液态到气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能量逐渐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克服,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与固态到液态相似,液态到气态的转变也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沸点。
以水为例,其沸点为100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热运动增强,液态水逐渐转变为水蒸气;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进一步增强,水变为气态水蒸气。
这种由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也是温度对分子能量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与固态到液态以及液态到气态相反,气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能量逐渐减小,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引力逐渐起作用,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这个转变过程也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露点。
以水为例,当气态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会凝结成液态水滴,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
这种由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温度对分子能量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总之,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能够影响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物态。
9物理沪科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知1-讲
石蜡熔化过程记录表
知1-讲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2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66 72
总结
知1-讲
1.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5 火山爆发是某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 吗,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 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 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 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填 “升高”或“降低”)。
总结
知2-讲
1. 晶体的熔化特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 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3. 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 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知2-讲
比较内容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内部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内部原子排列无规则
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3)每隔1min记录温度于表格中。
(4)根据碎冰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
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5)分析作出的图像,得出结论。
比较下面两图:
冰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 -3 -2 -1 0 0 0 0.5 1 1.5 2
知3-练
1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熔化
C. 先熔化后凝固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通常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原理:根据的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
①使用时,要认请温度计的和,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只与充分接触,
③待示数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
二、熔化和凝固
5、熔化:物质从变成,熔化要。
凝固:物质从变成,凝固要。
6、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7
8、晶体的熔化曲线与凝固曲线
(1)物质在AB段是态,热,温度。
(2)物质在BC段是态,热,温度。
(3)物质在CD段是态,热,温度。
(4)物质在DE段是态,热,温度。
(5)物质在EF段是态,热,温度。
(6)物质在FG段是态,热,温度。
(7)物质熔化用时,熔点是;凝固用时,凝固点是,说明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
固点是的。
9、装有晶体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时,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1)(2)。
三、汽化和液化
10、汽化:物质从变为叫汽化,汽化有和两种形式,都要。
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通过和可以使气体液化。
1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1)(2)。
四、升华和凝华
13、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要。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物态变化,如水从液态变成冰固态,或从液态变成水蒸气气态。
而这些变化与温度密不可分,而温度的测量对我们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至关重要。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一个物体热能状态的表征,通常用开尔文(K)或摄氏度(℃)表示。
温度越高,说明该物体分子运动越激烈,所含热能也越多。
相反,温度越低,说明分子运动越缓慢,所含热能也越少。
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两种。
水银温度计:内部充满的是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会膨胀而上升,反之降温时水银会下降。
电子温度计:采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电子元件来检测物体温度的变化。
在不同物体温度下,电子元件的电阻值、电压等都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主要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离小,交叉错综,无法自由流动。
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松散,分子间距离较大,能相互滑动,所以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分子彼此独立,分子间距离很大,散乱运动,自由滑动,具有高度流动性。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物质物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有直接关系,下面我们逐一探究。
固态与液态的转化:当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固态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以至于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变得松散起来,从而变成液态。
这种转变的温度称为熔点,熔点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液态与气态的转化:当液体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分子对周围环境的吸引力大大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变得更快,足以克服液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约束,自由地运动,以至于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这种转变的温度称为沸点,沸点的大小也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固态与气态的转化: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物质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如干冰在室温下从固态转化为气态,这是在固态状态下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足够大,可以跨越液态状态直接转化成气态,同时外界压力不影响其转化过程。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梳理:重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
(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实验室温度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样一样玻璃泡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水银煤油,酒精等刻度范围-20℃----110℃35---42 ℃-30—50℃分度值1℃0.1℃1℃构造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部分有段细而弯的‘缩口’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细管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需要甩几下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重点2:物态变化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1)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3)影响熔点的因素:①压强②杂质(4)影响物质熔点的因素:杂质(盐水和水的凝固点)、物质种类(冰和铁的熔点不同)、压力(用细线切割冰块)、压强影响物质的沸点(在平原和高山上烧水)(重点)2、凝固:(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3)凝固放热。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2、沸腾:(1)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物态变化 温度(二)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____(选填大或小),这就是____现象。
3、把手捂到温度计的液泡上,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质疑互助
小组讨论后总结:
(1)温度计的构造: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采用____。
(4)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4.思考并讨论:如果要给我们自制的温度计刻上刻度,如何刻呢?
课堂反馈
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
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
2、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
3、老师指导学生完成问题。
自主学习
我们把物体的____叫做温度。
想想做做”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冰箱冷冻室温度,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____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____的(填“冷”或“热”)。因此,单凭手的感觉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
反思总结
1、本节内容知识面宽,但是难度不大,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的重点应放在温度的物理意义,实验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写法和读法。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思考:自然界的水存在的形式有哪些?固态:冰雪霜雾凇雹液态:水雨露雾“白气”气态:水蒸气二、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三、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
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例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熔化图象:晶体熔化特点:非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二、凝固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2、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CD段表示液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液态。
(4)图中B点物体处于固态,C点处于液态。
(5)处于熔点的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20
10 0℃
读数练习
等分100份 1份为1摄 氏度
记作1℃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50
48℃ 读作: 48摄氏度
-04 ℃
读作: 负4摄氏度 零下4摄氏度
100℃
1593年 伽利90 略
80
第一支温70度计
酒精温6500度计
1714年
华伦40 海特
中国也有黄金分割的相关记载,虽然没有古希腊的早,但中国的算法 是由中国古代数学家自己独立创造的,后传入了印度。黄金分割在文艺复兴 前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经考证,欧洲的比例算法是源于中国而不是 直接从古希腊传入的。
知识链接:华罗庚先生和优选法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 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的时间最短;又如著名的 邮递员送信最短路线问题。在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国防等各 行各业都会面临优化的问题。
比较“大瓶”与“小
瓶”的设计效果
分 度 值
量 程
热水
热水
活动一:
比较“长管”与“短 管”
活动二:
比较“粗管”与“细 管”
活动三:
比较“大瓶”与“小 瓶”
量程 分度值
加刻度 能读数
热 冷
热水
100 度
冷水
0度
加摄刻氏度温度( 单能位读:数摄氏度定℃标)准
1 标 准 大 气 压 下 冰 水 混 合
后来伽利略的学生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改进,如把玻璃管倒过来,把 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等。比较突出的是法国人布利奥在1659年制造的温度计,他 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具备了温度计的雏形。以后荷兰人华伦海 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他观 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 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准大 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活动二:
比较“粗管”与“细 管”
活动三:
比较“大瓶”与“小 瓶”
活动一:
比较“长管”与“短 管”的设计效果
量 程
热水
热水
活动二:
比较“粗管”与“细
管”的设计效果
分
度
值
热水
热水
活动一:
比较“长管”与“短 管”
活动二:
比较“粗管”与“细 管”
活动三:
比较“大瓶”与“小 瓶”
量 程
分 度 值
活动三:
体温计如何拿出体外读数?
选做:
课后拓展 华氏摄氏 物理学史 黄金分割 温度计
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
课后作业
1、 预习课本第76页
必做:完成实验报告单
2
体温计如何提高精确度?
体温计如何拿出体外读数?
选做: 观察了解其它温度计的 工作原理、适用场合。
3、你能提出新的问题么?
课后拓展 华氏摄氏 物理学史 黄金分割 温度计
-10
-20
液态酒精
-117℃ 78℃
液态水银
-39℃ 357℃
温度 100 ℃左右
第92页
阅读
第93页温度计说明书 使用方法
温馨提示:
玻璃器材
小心易碎 !
小结
小结
原理: 液体热胀冷缩 设计: 温度计
使比用:较测量温度分 析
课后作业
1、 预习课本第76页
必做:完成实验报告单
2
体温计如何提高精确度?
知识链接: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 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 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最早记录在公元前6世纪,关于黄金分割比例的起源大多认 为来自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 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公元前300年左右欧几里得吸收了 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其《几何原本》成为 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
继往圣之绝学
开万世之太平
伽利略
华罗庚
华伦海特
摄尔修斯
知识链接:华氏度与摄氏度
华氏度(fahrenheit)和摄氏度(Centigrade)都 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很 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 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
换算关系为: 华氏度(℉)=32+摄氏度(℃)×1.8, 摄氏度(℃)=(华氏度(℉)-32)÷1.8。
在华氏温度计出现的同时,法国人列缪尔(1683~1757)也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 计。他认为水银的膨胀系数太小,不宜做测温物质。他专心研究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的优 点。他反复实践发现,含有1/5水的酒精,在水的结冰温度和沸腾温度之间,其体积的膨胀 是从1000个体积单位增大到1080个体积单位。因此他把冰点和沸点之间分成80份,定为 自己温度计的温度分度,这就是列氏温度计。
物 0℃
100度
90
1
80 70
标 准 大
60 50
热气压水
40 30
下 的 沸
20
水
10
0度
100 ℃
冷水
等标1 分100份
1准大份为1摄
氏度 气
压 下
冰
记水混 作1℃
合 物
0℃
100℃
1
90
标 准
100 ℃
大
气
80 70
压
黄正金常分体割温::0.3×下 的 沸 水671℃8 左右
60
50 舒适气温:23℃左右
30
水银温2100度计
1742年 摄0尔℃修斯
摄氏温标
温度计
℃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液态酒精
-117℃ 78℃
液态水银
-39℃ 357℃
℃南极极冷气温 -94 ℃
120
110
100
90
80
70
量
60
50
40 30
程
20
10
0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测量温度
想一想:如用何什改么进现装象置比?较物体冷热?
热水
热冷 水水
活动一:
比较“长管”与“短 管”的与“细 管”的设计效果
热水
热水
活动三:
比较“大瓶”与“小 瓶”的设计效果
热水
热水
活动一:
比较“长管”与“短 管”
知识链接:温度计的发展史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他的第 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 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 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温度计有热胀冷缩的作用所以这种温度计, 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