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2.2 熔化与凝固分层作业 (新版)沪科版
12、2 熔化与凝固 21--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
迁移训练 2
[2021 河北唐山路北区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温度随加热 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解题思路】 由题图可知,甲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不能确定其是否发 生了熔化,因此不能判断其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乙物质在BC段温度保持210 ℃不变, 说明乙物质为晶体,熔点为210 ℃,BC段是乙物质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BC段处于固 液共存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
考点三:晶体熔化规律实验 迁移训练 3
[2021江苏南京期中]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 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质量的M固体和N固体,M、N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加热时的温 度—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通过图像可以看出: (1)M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晶体. (2)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___N__由_固__体__变__为__固_液__共__存__态__,且__温__度__保_持__不__变____的现象,确定N一定是晶体. (3)小红在实验中,增加了一次测量操作,也确定了N一定是晶体,请你简述她的操作及观察到的现 象:___用__温__度__计_测__量__水__的__温_度__,_发__现_水__的__温__度__高_于__9_0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
本题考查熔化的知识,分析物质熔化图象时,既要看温度随时间的整体变化趋势,更要学会观 察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这样才能做出全面的分析。 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 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熔化前处于 固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解答】 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分钟,熔化过程吸热 温度不变,故AD错误,B正确; C.在第30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 故选B。
9物理沪科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知1-讲
石蜡熔化过程记录表
知1-讲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2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66 72
总结
知1-讲
1.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5 火山爆发是某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 吗,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 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 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 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填 “升高”或“降低”)。
总结
知2-讲
1. 晶体的熔化特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 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3. 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 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知2-讲
比较内容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内部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内部原子排列无规则
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3)每隔1min记录温度于表格中。
(4)根据碎冰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
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5)分析作出的图像,得出结论。
比较下面两图:
冰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 -3 -2 -1 0 0 0 0.5 1 1.5 2
知3-练
1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熔化
C. 先熔化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练习含答案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知能·提升训练知能提升1.下列物质中,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是()A.铁、食盐、松香B.萘、冰、石英C.金、海波、石蜡D.冰、石英、玻璃2.把一盆0 ℃的水放入0 ℃的房间内,则()A.水全部结成冰B.一定有少量水结冰C.一定变成冰水混合物D.水一定不结冰3.(2022·江苏镇江中考)下列优美的诗词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A.天接云涛连晓雾.B.瀚海阑干百丈冰.C.霜.重鼓寒声不起D.露.湿丛兰月满庭4.正确描述某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5.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 ℃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A.密度 B.硬度C.凝固点D.沸点6.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以下几幅图中,哪幅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7.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第6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8.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填一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9.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10.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
实验应选用方案,其优点是,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1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这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持续了min;第4 min时处于状态。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3汽化和液化分层作业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3 汽化和液化1.(对应例1)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冰——凝固——吸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C.露产生——汽化——吸热D.雪融化——液化——放热2.(对应例1和例3)1905年,第一款国产香水“双妹牌”花露水诞生。
“花露”初见于宋词“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花上露水和草丛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形成;露水压垂了花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
花露水主要由酒精、水和食用香精配制而成,喷洒在手臂上,香气弥漫,清凉爽肤。
这是因为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和酒精____吸热的缘故。
3.(对应例1)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此过程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4.(对应例1)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5.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从c到d是熔化过程6.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7.(对应例3)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
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8.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熔化的概念及其特点2. 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3. 熔化与凝固的晶体和非晶体区别4. 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
2. 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冰雪融化、夏天水结冰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引导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室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4. 例题讲解:运用熔化和凝固的原理,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导致路面湿滑的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原理,解释其他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冬天玻璃会起雾。
6.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如焊接、制冷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举例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3. 运用熔化和凝固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如冰雪融化导致路面湿滑的原因。
答案:1.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需要吸热,凝固需要放热。
2.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2021-2022学年)

第2节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引出课题)【自主预习案】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4熔化热,凝固热【课堂探究案】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2、猜想和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第2课时凝固及其应用课时作业(新版)沪科版

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 1凝固及凝固点1.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 : 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 , 尔后将必然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 待白糖消融为糖浆后 , 将山楂蘸上糖浆 , 等山楂上的糖浆凝固( 填物态变假名称) 后, 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2. 采用冷冻法能够把水与酒精从它们的混杂液中分别出来, 若冰的熔点为0 ℃ ,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 -117 ℃ , 将混杂液降温直到产生冰晶, 第一分别出来的晶体及其原因是( B )A. 冰 , 水的凝固点比酒精的低B. 冰 , 水的凝固点比酒精的高C.酒精 , 酒精的凝固点比水的高D.酒精 , 酒精的凝固点比水的低知识点 2 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图像3. 如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 该图像是凝固( 选填“消融”或“凝固” ) 时温度变化的曲线 ,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4. 在如图中 , 能正确描述铁汁变成铁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B )知识点 3 消融吸热、凝固放热5.( 无锡中考 ) 我国首架拥有完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 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
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 打印钛合金零件 ,3D 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 , 钛合金粉末会吸取 ( 选填“吸取”或“放出” ) 热量 , 消融( 填物态变化名称 ) 成液态 , 尔后成型。
6. 小明利用以下列图的实验装置研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将盛有适合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 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
小明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选填“保持不变”“逐渐高升”或“逐渐降低”); 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远低于试管中水凝固时的温度, 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放热 ( 选填“吸热”或“放热” ) 。
综合能力提升练7. 小丽的爸爸想让将要销售的海鲜能够保鲜, 但在市场上又不便于使用冰柜。
聪颖的小丽想 了个方法 , 她在海鲜的上面铺上一层碎冰块。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 熔化与凝固(含答案)

12.2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置中,对其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错误的是()A.固态时是晶体B.在ab段内能增加C.在cd段仍需吸收热量D.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大2.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3.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A.铜B.玻璃C.冰D.食盐4.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5.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乡村,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医疗队临时制作了一个简易冷藏箱(如图),下列关于冷藏箱的说法错误..的是()A.包装盒要用导热效果较好的材料B.包装盒的外壳要用密度较小、硬度较大的材料C.比较而言,冷藏盒中使用的冰块,使用盐水制作好于清水D.药品应放在图中甲容器中6.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ab段不断吸热B.甲在第10min时是固态C.甲对应石蜡,乙对应海波D.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该物质在第10min时已全部熔化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且温度升高8.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B.C.D.二、多选题9.图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12.2 熔化与凝固
1.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2.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
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4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3.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
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
A.凝固点高B.凝固点低
C.温度低D.温度高
4.(对应例2)冰的熔点是0℃,由此可知温度是0℃的冰()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
C.要么是固态要么是液态
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
5.(对应例1)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
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
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____后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6.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______(选填“A”或“B”)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
7.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得到如图图像。
(1)根据此图,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____(选填“有”或“没有”)熔点。
(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则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是
____。
8.小明同学选用碎冰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
图中的实线是碎冰实际的熔化曲线,图中的虚线是小华同学得到的熔化图像,发生此变化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填写两条):
(1)____;
(2)____。
9.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
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
(“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10.(对应例2)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
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
“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冰熔化实验时,发现冰熔化时有快有慢。
他们想知道影响冰熔化速度的因素,于是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环境温度可能会影响冰熔化速度。
猜想2:冰的形状可能会影响冰熔化速度。
(1)请你列举生活中一个实例说明“猜想1”是合理的:____。
(2)小丽同学对“猜想2”有自己的想法,为了验证“猜想2”,小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量出50mL蒸馏水3份,分别倒入容积都为50mL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塑料模型盒中。
(B)倒入模型盒中时确保没有水溅出。
(C)把模型盒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足够长时间。
(D)用字母A、B、C分别给3个烧杯做标注。
(e)把模型盒从冰箱里拿出来,迅速将每个冰块放入对应的烧杯中。
A烧杯中放入长方体冰块,B烧杯中放入正方体烧杯,C烧杯中放入球体冰块。
(f)观察并记录三冰块熔化所用的时间。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实验中的三冰块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
①该实验方案步骤(A)、(B)的设计目的是:__。
②小丽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冰块的形状会影响冰块熔化速度。
在这三种形状的冰块中,熔化最慢的是:____。
请说明理由:____。
12.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2)____(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____℃;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_℃,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态;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固体属于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选填“高”或“低”)。
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参考答案
【分层作业】
1.D
【解析】将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水达到凝固温度0℃并逐渐凝固;当水全部凝固后,冰的温度再次降低;A和B 中图像温度升高,所以A和B都不正确;C中的凝固点不是0℃,C不正确。
2.A
【解析】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A正确。
由图乙可知,M是晶体,N无法确定,故选A。
3.B
【解析】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温度继续降低。
在外界温度相同时,水凝固而盐水没有凝固,说明没有达到盐水的凝固点,故盐水的凝固点一定小于水的凝固点。
4.D
【解析】0℃是冰的熔点,处于这个温度下的冰可能有三种状态:一是固态,是指冰刚达到熔点还没有熔化;二是固液共存状态,指冰正在熔化;三是液态,指刚刚熔化完。
5.凝固熔化
【解析】豆腐有很多水分,放入冰箱水受冷就会凝固,水凝固时体积要变大;拿出来,凝固的小冰晶要熔化,体积减小,所以冻豆腐上有很多小孔。
6.A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解析】从题图可知,A图中的物质有明显的熔点,并且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属于晶体,为海波;B图中的物质没有明显的熔点,并且边熔化温度边升高,属于非晶体,为石蜡。
7.(1)没有
(2)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X物质的质量太小)
8.(1)单位时间供给的热量较少
(2)实验物质的质量较大
【解析】观察图像可知,虚线表示的冰熔化较晚,原因可能是实验时的冰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较少,也可能是实验时所用冰的质量较大。
9.【答案】将冻鱼放到水中时,鱼上的冰开始从水中吸热,盆中的冷水,向鱼上的冰转移了一部分热量,而且水也达到凝固点,盆中的水一部分会凝固成冰,附在鱼表面上。
10.D
【解析】由题意知“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可知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
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11.(1)冰块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熔化的速度快一些
(2)①控制三个冰块的质量相同,而形状不同
②C烧杯的冰块
其表面积越小,相同时间内,从外界吸收的热量越少
【解析】(1)冰熔化时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外界温度不同,冰吸收热量的快慢不同,冰的熔化快慢不同;(2)①探究冰的形状与冰熔化速度之间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三块冰的质量相同,仅改变冰的形状不同。
冰的形状不同,其从外界吸收热量的快慢应不同。
冰的表面积越大,相同时间内,从外界吸收的热量越多,冰熔化的越快。
12.(1)B -11
(2)-6 固液共存
(3)晶体
(4)低越低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