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40例临床观察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40例临床观察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40例临床观察

北京四大名医糖尿病验方选 金津玉液汤降血糖中药 中草药彻底治愈糖尿病30条

北京四大名医糖尿病验方选+金津玉液汤降血糖中药+中草药彻底治愈糖尿病30条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施今墨验方选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 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冠”,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其功用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法遵循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即辛温发汗解表。究其原因,太阳病是由外邪侵袭肌表,卫外不固,营卫不调,卫阳浮盛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所致,即“营弱卫强”,或“阳浮而阴弱”。其病症特点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感受外邪性质不同,病理变化也各有其特点,因此太阳病有三种主要的证候类型,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表郁轻证。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一般比较轻浅,但若治疗不当,则变化迅速,其中若表邪不解或兼有其他病理变化,成为太阳病兼证。如中风表虚证,可兼经输不利,兼肺气不利,兼阳虚漏汗,兼胸阳不振,兼阳气不足等。 经过现代研究,桂枝汤所主治的病症种类多达四十余种,病症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等。王琦、铁君二人总结叶天士运用桂枝汤及类方时认为,叶天士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范围很广,如虚人外感、咳嗽、痰饮、痹痛、冲气、动悸等,常随症投之。有作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之用;有作通阳制水,化痰涤饮之施;有温通经脉而设,有取温肾平冲之力,王孟英说:“改错所云者,仍湿热症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由此看出桂枝汤皆为历代医家所重用的。其方配伍严谨,用药精良,用此方治疗疾病,每每获得良效。桂枝汤原方为: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用法:上五味,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本文主要通过一则医案对上方的加减应用治疗太阳病兼证。 2010年10月28日,秦某,男患,69岁,素有冠心病心衰病史,反复心衰,这次因感冒后心衰加重10余日,主要症状可见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心悸,口唇发绀,恶寒,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电图示:ST-T改变,室上性心动过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微。诊断:冠心病心衰,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芍药15克,大枣7枚,厚朴15克,杏仁15克,上方七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上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其中桂枝温经通阳,以散肌表之风寒,芍药敛阴和营,以益在内之营阴,生姜辛散表邪,助桂枝温卫,大枣补胃气,助芍药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厚朴下气消痰,宽中理气,杏仁利肺气,降逆平喘,诸药合用共成表里兼顾之剂,喘证自解。正如尤在泾《金匮心典》引徐氏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说明本方在外它有调和营卫之功,在内则有调和气血之用。 7日后复诊,主要症状可见胸闷,心悸,汗出,夜间尤甚,口唇发绀,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无喘息气促,无恶寒,听诊双肺干湿啰音明显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治法:调和营卫,复阳固表,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7枚,附子10克,茯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种子安胎. 【主治】少腹积块,或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对妇科多种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方解】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医案】

1 .不孕证: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 2. 恶露不绝:王某某,女,农民。自诉产后已二个月,恶露不绝,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患者面容愁苦,面色苍白,气短,恶露淋漓不断,出血量少,微有血块,小腹疼痛及下坠感,伴腰痠痛,舌质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此为瘀血阻滞胞宫,滞留不化。治宜活血化瘀。当归6g,赤芍药6g,川芎6g,没药9g,五灵脂6g(炒),延胡索6g(醋炒),生蒲黄15g,肉桂粉1.5g(冲),小茴香1.5g,炮干姜1.5g,黄耆20g,槐花15g(炒黑)。共服三剂,血止,症状消失。以归脾汤二剂调理善后。 3.痛经:用此方治疗54例痛经,症见经来少腹疼痛,腰痠痛,其痛可有胀痛、坠痛,痛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或兼见月经不调,白带多,因痛而致恶心呕吐,不能食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服本方加减1-8剂后, 46例痊愈, 4例显效, 3例暂效,1例无效。 4.月经量少、淋漓、经闭、痛经、不孕、崩漏、症瘕、堕胎小产:共治疗上述六种病证各一例,六例患者均有少腹瘀血见证。辨证要点为: a.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 B.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体会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7 -120- 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体会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senile insomnia with 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王靖潘婧戴兆燕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0)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07-0120-01 【摘要】失眠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不寐的病因、病机早在张仲景所著述的《金匮要略》中被论述。笔者以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酸枣仁汤;老年人失眠症;体会 【Abstract】Insomnia is a common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health.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are discussed in the Jingui Yaolue (金匮要略) written by Zhang Zhongj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酸枣仁汤) by author for treating senile insomnia, achieve good results, and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Keywords】The Suanzaoren decoction; Senile insomnia; Experienc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07.060 失眠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临床上以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常常表现为睡眠轻浅,入睡困难,或者易醒,或者醒后难以入睡,甚至彻夜无眠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家庭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老年失眠患者的人数有增加态势,许多疾病如精神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慢性消化不良等,也常以失眠为主要表现。失眠已日益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杀手之一。 失眠在中医学上称之为“不寐”。在治疗上目前各级西医院使用最多的是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但大多药物只是延长浅睡期,未能真正改善睡眠质量,有些药物还有后遗效应,甚至耐受性等不良反应。传统中医药在防治老年人失眠症方面,以其辨证论治的明显优势和良好疗效而受到推崇。中医从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来治疗老年人失眠症,不仅可以达到高质量睡眠效果,副作用也相对较少,更适合针对老年人的治疗。 东汉医家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中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最为经典的论述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用于肝阴不足,心血亏虚之失眠。肝藏魂,肝阴不足,魂失归藏而不寐;阴虚则生内热,心血虚则血不养心,热扰心神,故虚烦不得眠。 张仲景以酸枣仁为主药创立酸枣仁汤,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挥。仝小林[1]临证应用大剂量酸枣仁治疗一些长期顽固性失眠或重症失眠常常能速获奇效。赵志付[2]认为重用酸枣仁治疗不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用炒酸枣仁,且酸枣仁使用剂量在15~60g 之间,可配白芍、丹参、柏子仁共用。 1方药及用法 我们在前代医家的研究基础上对酸枣仁汤进行加减,在老年人失眠症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方剂:酸枣仁30g,茯苓15g,知母12g,川芎12g,白芍15g,夜交藤15g,百合12g,黄连5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炙甘草6g,每日1剂,煎200ml,早晚分服。 2典型病例 患者甲,男性,75岁,2016年12月20日就诊。素禀心血不足,时感头晕,目眩,易心悸,入寐迟,多梦魇。病起于不久前妻子去世后,自感生活黯淡无光,近2日,虚烦躁急,彻夜难眠,舌质淡红,略干,口苦,唇淡白,目光乏神而满含悲郁,脉沉细无力。予上述酸枣仁汤加减。服5剂,虚烦躁急、难眠等症状消失。后续服15剂以巩固之,并嘱多参加日间功能活动锻炼与劳动,勿服浓茶、咖啡等,后患者痊愈。 3讨论 《金匮要略》中,酸枣仁汤主治为“虚劳,虚烦不得眠”。其“虚劳”,泛指多种慢性消损性疾病。以方测证,此当指心、肝血(阴)虚性虚劳。“虚烦不得眠”,乃心肝血虚,神失所养而浮越,或“阴虚生内热”,虚热上扰于心所致。此种虚性亢奋证候,多见于心、肝血(阴)虚性精神疾病,或其他慢性消损性疾病所伴发之睡眠障碍,尤以老年人为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酸枣仁汤中之酸枣仁,若炒用,会使其油气挥发,减轻其安神之效,故推荐生用。治疗上述类型疾病疗效较为确切。 参考文献: [1]金川,甄仲,仝小林.仝小林运用大剂量酸枣仁治疗失眠经验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2):343-344. [2]李健,赵志付.赵志付教授重用酸枣仁治疗不寐经验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5):382-383.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编号:B201502。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70713110(修回:2018-03-08)

四物汤

四物汤是一首养血活血之方,其药物组成为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用法:水煎服。 配方特点:补血配活血,动静相伍,补调结合,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组成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 功用 补血活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骨伤科疾病、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血虚者:养血润燥,用四物汤合润肠丸加减。 用生地、熟地养血滋阴,当归、白芍补血养肝,桃仁、川芎活血行滞,枳壳引气下行,火麻仁润肠通便。使营血充足,周流无阻,脏腑得养,肠燥得润,则诸症自可缓解。 方解 营血虚滞证表示血虚以及血行艰涩、停滞之意。本方中熟地滋阴养血填精,白芍补血敛阴和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川芎活血行气开郁。四物相配,补中有通,滋阴不腻,温而不燥,阴阳调和,使营血恢复。 加减法

1. 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延胡索10克 2.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18克、黄芪18克 3.若血虚有寒者,则加肉桂粉4克、炮姜4片 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方用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组成。组成:当归(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禁忌:斟酌。类别:补益类。 四物汤有哪些副作用呢? 1.四物汤作为一种补剂来说,它具有温燥性质。所以,对一些热性体质或内热比较大的人来说,服用四物汤容易上火、长痘痘。 2.熟地、当归对有一些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容易引起腹泻。 3.服用四物汤经常会感觉口干舌燥。 遇到以上这些情况,一定要对原方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可以避免上述副作用的发生。 1.血热的要减少川芎的用量; 2.虚寒体质的要用熟地,热性体质的用生地; 3.即需要补又需要清热时生地、熟地各半; 4.口干舌燥要加入玄参; 有上述症状的人,需要服用加味四物汤。有爱上火、又爱长痘症状的,就需要服用有上凉下补作用的芩连四物汤了。 临床应用 丰胸汤 黄芪10克、党参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阿胶磨粉另冲服(也可以用猪蹄代替阿胶,但是效果可能稍差)。 服用方法:此方第一个月,每天早晚服,第二个月隔天服用,第三个月以后一个星期一次足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补血养血。 主治:惊惕头晕,目眩耳鸣,唇爪无华,妇人月经量少或经闭不行,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辨证要点:唇爪无华,舌淡脉细(涩)。 药物组成:当归10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水煎服。 加减运用: 1阴血虚滞,咳血等症:本方加知母、黄柏,为知柏四物汤。 2冲任亏损,经血少,虚寒作痛,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 本方加阿胶、艾叶、炙甘草,为胶艾四物汤 3经水不调,临行作痛,子宫虚寒:本方加艾叶、香附、吴茱萸、川断、肉桂、黄芪 4经闭腹痛拒按,脉沉结有力:本方加大黄、芒硝,为玉烛散。 5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徽言,心悸怔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红枣 6气血虚而致身体瘦弱,经期不准,行经腹痛,赤白带下,腰酸腹胀,倦怠食少:本方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八珍丸 7虚劳喘嗽,遗精失血,妇女崩漏,经候不调:本方加四君子汤、黄芪、肉桂,为十全大补汤 8本方加党参、白术、炙甘草、黄芪、川断、黄芩、砂仁、糯米,为泰山磐石散,用于妇人气血两虚,倦怠少食,有堕胎先兆者。

9胃肠虚弱而受风冷侵入,出现大使泄泻,完谷不化或大便下血,血清色鲜:本方去熟地、茯苓、白术、肉桂、粟米,为胃风汤 10心、脾、肺三脏气虚,营血不足所致的惊悸,健忘,身热自汗,咽干唇燥,饮食无味,体倦肌瘦,毛发脱落,气短,腰背酸痛,本方去川芎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为人参养营汤 11用于血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本方加桃仁、红花,为桃红四物汤 12产后血虚:本方加肉桂、生姜、羊肉,为千金羊肉汤 13孕妇气血虚弱,小便频数,脐下急痛等:本方加陈皮、法夏、党参、炙甘草,为参术饮 14血虚月经数月不行:本方加党参、黄芪为圣愈汤 15气滞血瘀所致的闭经:本方加丹参、香附、益母草,为益母胜金丹 更多四物汤加减 1芎归汤:四物汤之核心药为当归和川芎,二养血活血。本为一方芎归汤,亦名佛手散、君臣散、立效散等。 2定经汤:加健脾益肾药茯苓、山药、菟丝子,加舒肝解郁药柴胡、荆芥穗。治肝郁肾虚而致的经前后不定,临床见行经或断或续,行而不畅,少腹疼痛,乳房胀痛连及两胁,精神抑郁,脉弦。 3过期饮:加桃仁、红花、香附、木通、莪术、甘草、肉桂。养血行气,活血祛瘀,调和冲任,通经。温阳通脉,养血调经。治疗血虚瘀

加味玉液汤治疗Ⅱ型一期糖尿病200例

万方数据

加味玉液汤治疗Ⅱ型一期糖尿病200例 作者:貟熙章 作者单位:西安市蓝田貟熙章门诊部,710500 刊名: 陕西中医 英文刊名: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3,24(3) 被引用次数:6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浩.魏开科.李建鹏.马少武消渴方治疗糖尿病20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5,26(12) 2.唐沙玲平肝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6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8,29(8) 3.董明群益气滋阴清热汤治疗糖尿病33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4,25(6) 4.韩非.任磊玉液汤治疗糖尿病药理学基础[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2) 5.李士瑾芪参滋阴汤辨证治疗糖尿病51例[期刊论文]-光明中医2008,23(10) 6.仝小林重视并提高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疗效[期刊论文]-药品评价2009,6(12) 7.罗跃东养阴调肝汤治疗糖尿病3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3,24(9) 8.张成新.金岚岚.赵翡翠.王雅平中药、维吾尔药结合,糖尿病从脾论治[会议论文]-1999 9.鱼敬民化瘀消渴饮治疗Ⅱ型糖尿病4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2,23(6) 10.朱沈.孔祥臣化痰活瘀法治疗糖尿病肥胖病37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5,26(3) 引证文献(6条) 1.付雪艳.于福生.董琳.张义伟.马学琴玉液汤对大鼠糖尿病的时间治疗学作用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7(8) 2.路军章.杨明会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述评[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学报 2004(7) 3.金启辉.邵小玲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25例[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 2006(5) 4.路军章保元活血颗粒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5.曲丹参连冬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热证的临床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6.闫秀峰基于文献平台的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及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后 2005 引用本文格式:貟熙章加味玉液汤治疗Ⅱ型一期糖尿病20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03(3)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四物汤的基本配方

四物汤地基本配方 标签:当归白芍川芎补血熟地 四物场所治诸证,皆由肝藏不足,营血虚滞所致.方中熟地滋养肝肾,大补阴血;当归补血养肝,和营调经,白芍益阴敛营,养血柔肝;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地、芍之滋补,得归、芎之辛行,则速生营血而无腻滞之弊;归、芎之辛行,得地、芍之滋润,则活血行滞而无化燥之忧.四药为伍.刚柔相济,补行并用,可使肝有所藏,营血和调,则诸证悉除. 四物汤不仅是妇科养血调经地常用方,也是通治各种血病地基本方剂.临证运用本方,可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化裁,如血虚为主,熟地、白芍、当归用量宜大,川芎则可少用或不用;血滞为主,则重用当归、熟地、白芍用量酌减;兼有瘀血者,以赤芍易白芍,再加桃仁、红花(即“桃红四物汤”);出血不止者,艾叶、阿胶(即“胶艾四物汤”);血虚有寒者,加炮姜、肉桂;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兼气滞者,加香附、延胡;脾虚运迟,食少便溏者,地黄、芍药慎用. 【简介】本方来源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常用地补血名方. 【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色无华,或冲任虚损,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或阅经,脐腹作痛,舌淡,脉细涩.或妊娠将养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出及产后恶露不下,少腹疼痛. 【组成药物】熟地黄克,白芍药克,当归克,川芎克. 【用量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早晚分服. 合剂:每次~毫升,每日次.水丸剂:每次~克,每日次;蜜丸剂:每次丸,每日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现代研究】本方有抗贫血作用,可改善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可抗放射线损伤,抑制肉芽增殖.此外,本方还具有抑制子宫肌活动、补充微量元素、磷脂和维生素等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以甘温味厚地熟地为主,滋阴养血.配伍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旧芍养血和营以增强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综合全方,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因此,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地常用方剂. .月经失调 用本方加减:生地、川芎各克,白芍克,当归、香附各克,茯苓克,甘草克.水煎服,每日剂.有显著疗效. .痛经用本方加白芷、木香、香附各克为主,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卫剂.有较显著地疗效. .黄体功能不全用本方加味:当归克,川芎克,赤白芍各克,生熟地各克.水煎,每日 剂,早晚分服,以每个月经周期(士日)为个疗程,经期及妊娠后停服.有较显著地疗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用本方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熟地克,杭白芍、当归、三七(另冲)各克,黄芪、贯众炭各克,益母草各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水煎,于每次月经来潮第三日开始服用,连服~日,视出血程度而定,每日剂.

玉液汤加减(糖尿病二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

玉液汤加减(糖尿病二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 察 目的观察分析玉液汤加减(糖尿病二号方)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瓦房店中医医院救治的358例玉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79例,在用药四周之后,对其用药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7%,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液汤加减对于治疗消渴病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标签:玉液汤加减;消渴病;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多饮、多尿、消瘦疲乏无力,更甚严重者会视网膜病变、下肢溃疡。在中医学当中糖尿病归于消渴病范围,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肾元虚衰等原因有关,气阴两虚则是糖尿中的一种类型,消渴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方法,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对于消渴病的治疗方案,采用玉液汤加减观察对其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WHO制定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在瓦房店中医医院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中符合标准的358例消渴病患者,观察组179例,男110例,女6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5.8±8.4)岁,平均病程(7.9±5.4)年,对照组179例患者,男97例,女8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43.6±7.4)岁,平均病程(7.4±5.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对饮食控制、加强训练的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四周一个疗程每天3次,每次0.25的二甲双胍片。而观察组则在治疗基础和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玉液汤加减方,即:生黄芪40 g,鸡内金30 g,葛根24 g,山药 30 g,花粉20 g,麦门冬20 g,五味子10 g,丹参30 g,知母15 g,芡实30 g,黄精35 g,金樱子15 g,女貞子15 g,太子参25 g,加水煎熬,取其药水200 mL,每天1剂,1剂分为两次,温水服用,共服4周一个疗程,如果患者气虚严重可在药方中加入30g党参。 1.3 疗效评定标准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d8271197.html,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 作者:刘露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11期 【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表明少腹逐瘀汤加 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型;痛经 痛经,又称为经期疼痛,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常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继发性痛经是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见于育龄妇女。在临床上采用少腹逐瘀汤为主要方药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患者4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为16-40岁,平均年龄21.5岁。病程最长着为12年,最短者3个月。其中原发性痛经25例,继发性痛经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妇科学》[1]痛经的诊断标准,以及《妇产科学》[2]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原方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加减变化:寒凝甚加艾叶、吴茱萸;血瘀甚加桃仁、红花;有气滞者加香附、柴胡;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有血虚者加熟地、阿胶;肝肾亏损者加枸杞子、女贞子。 煎服方法: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温服,通常是饭前服用,经前一周开始服药,月经来潮后,继续服原方三天,按此法服用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未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好转,有复发,不能维持三个月以上。无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桃红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 病情分析: 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祛瘀之功,被医家推崇为调经要方,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及痛经.笔者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每奏良效. 治疗宜舒肝健脾养血调经,药用:加味补脾调经汤:柴胡12克香附12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山药30克白术30克鸡内金15克鸡血藤30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两周. 桃红四物汤是遵循“活血祛瘀”的原则所组成的治疗骨折基本方,其主要药效机制集中在促进血液循环,重组破损的循环体系.该方能明显改善骨折早期 疼痛,肿胀等症状,同时对瘀斑,局部压痛,功能障碍等体征亦有加速恢复的作用, 其作用强于对照药物.各时相点症候计分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对疼痛,肿胀改善的效果最显著,用药后第二天即出现非常明显的计分下降,提示缓解疼痛,肿胀起效快;而瘀斑,局部压痛,功能障碍等体征是肿痛的一种继发表现,其缓解程度比前两主症较慢.总之,桃红四物汤在改善骨折早期局部证候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方剂 之一,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重建破损的微血管环境有关,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组成:四物汤加桃仁(9克)红花(6克) 简介: 【功用】养血活血.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类别:补益类 出处:《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 备注:原名…加味四物汤” 意见建议: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及痛经.笔者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皮肤科疑难 杂症,每奏良效. 四物汤 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4味中药组成。桃红四物汤是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可以用阿艾四物汤代替,四物汤加艾叶、阿胶、甘草后取名为阿艾四物汤 追问: 除了中药以外,有没有西药可以代替,中药煎很麻烦的,谢谢! 回答: 中药以滋补(补充营养和微量元素)和调节平衡为主,西药以对抗为主,西药里面没有可以代替的, 即使用一些作用相近的,也会影响人体正常的内分泌,导致内分泌失调追问: 那能正确告诉我桃红四物汤的药方和服用的疗程 回答:

消渴症糖尿病验方秘方

消渴症(糖尿病)验方秘方 张锡纯:玉液汤,治消渴。张仲景: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通治方] 张锡纯:玉液汤,治消渴。 生山药30克生黄花15克知母18克生鸡内金(捣细)6克葛根4.5克五味子9克天花粉9克 邑人某,年二十余,贸易律门,得消渴证。求津门医者调治三阅月,更医十余人不效。归家就医于愚。诊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即小便,须臾数次。投以此汤,加野台参12克,数剂渴见止,而小便仍数。又加英肉15克,连服l0剂而愈。 --《哀中参西》上册 关幼波: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基本方。 生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杭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乌梅l0克葛根10克 肺热甚阴伤重者,可选加生石膏、川连、石斜、花粉、玉竹、麦冬、沙参;夜尿频数者,选加川断、破故纸、五味子、菟丝子、芡实、鹿角霜。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 赵学敏:治消渴饮水。 大瓜萎根去皮寸切,水浸5日,逐日易水,取出研滤过澄粉晒干。每日l克,水化下,日3服,亦可入粥及乳酪中食之。 --《串雅外编》卷三 [辨证方] 1、寒证 张仲景:肾气丸,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干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泽泻丹皮茯苓各9克桂枝附子(炮)各3克 上8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15丸,加至20丸,日再服。 --《金匮要略》卷中

李梃:鹿菟丸。鹿茸30克,菟丝子、山药各60克,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30丸,米饮或人参煎汤,盐酒化下。治饮酒积热,熏蒸五脏,津血枯燥,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嗜冷物寒浆。 --《医学入门》卷七 2、热证 张仲景: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知母18克石膏30克(碎,绵裹) 甘草(炙)6克粳米30克人参9克 上5味,以水2000毫升,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200毫升,日3服。 --《伤寒论》 陈士锋:消渴一症,小便甚多,饮一斗溲一斗,口吐清痰,投之水中,立时散开,化为清水,面热唇红,口舌不峭,人以为下消之病也,谁知是肾水泛上作消乎。方用引龙汤。 玄参90克肉桂9克山茱萸12克北五味3克麦冬30克 水煎服。l剂渴减半,3剂痊愈。 --《辨证奇闻》卷七 陈士铎:消渴之病,大渴您饮,一饮数十碗,始觉胃中少快,否则胸中嘈杂,如虫上钻,易于饥饿,得食渴减,不食渴尤甚,人以为中消之病也,谁知是胃消之病乎。方用闭关止渴汤。石膏15克玄参60克麦冬60克熟地60克青蒿15克 水煎服。2剂而渴减,4剂而食减,10剂消渴尽除,20剂痊愈。 --《辨证奇闻》卷七 高志君:降糖饮观察治疗80例糖尿病人,多在服药后5-10天明显见效,一个月左右血糖基本恢复正常。 五味子12克知母12克麦冬12克山药30克生地30克元参15克黄芪15克苍术6克石膏6克人参9克(或党参30克) 杞子9克何首乌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至尿糖转阴后,上药可作九剂,每日3次,每次服9克 --《千家妙方》上册 3、虚证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发表时间:2015-08-05T09:29:51.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作者:范海涛[导读]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范海涛 (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验证以桂枝汤为主辅以不同药材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结果:治愈34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34%。结论:桂枝汤加味治疗不同表征荨麻疹患者效果较为理想。【关键词】桂枝汤;加味;荨麻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307-01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反复发作并连续2个月以上者称为顽固性荨麻疹,难于治疗。荨麻疹病因复杂,针对不同表现特征的患者,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桂枝汤是由桂枝、芍 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组成,具有和表解里、通达营卫、发汗祛邪等作用。笔者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用桂枝汤治疗加味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并进行了效果观察。 1.患者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56岁,平均38岁;病程均为3个月以上,可视作顽固性荨麻疹。根据患者患病的原因和表征,可将荨麻疹患者分为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筋脉拘急类及虚寒类。 2.治疗方法 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味,水煎煮,日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针对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附子组方水煎服。桂枝汤的作用为调和营卫,附子用来加强体表的固气能力,用于止汗,两者结合能够达到调节营卫、补阳止汗,治疗荨麻疹的作用[1] 。 针对筋脉拘急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葛根组方水煎服。桂枝汤可以祛除体内风邪,调节营卫,葛根能够调节体内经气舒畅,促进津液运转,有助于缓解体表正气过郁。两者结合效用明显[2] 。 针对虚寒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的基础上芍药加倍,再加入饴糖,黄芪60克形成组方,水煎服。芍药、饴糖能加强机体对桂枝汤药效的吸收,黄芪加强了药方益气固表的功效,可主治阴阳虚寒、阳虚偏重,效果明显[3] 。3.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复发。显效:风团或皮疹消退70%,瘙痒消失,无复发。有效: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或风团消退不足30%。 4.治疗效果 治愈34例,占56.67%;显效18例,占30%;有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未愈4例,无效率占6.66%。 5.具体例证 黄某,男,42岁,2014年4月28初诊。2个月前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四肢出现淡红色风团,自服抗过敏药物,3天后风团基本消失,后遇风寒时,症状多次出现,服用抗过敏药物,但效果不佳,病情反复。5天前症状再次复发,服药无效。诊断时出现四肢皮疹、风团,淡红,瘙痒明显,多汗,舌红苔薄黄,脉浮缓。中医诊断为虚寒类荨麻疹。辨证为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治拟调和营卫,补阳止汗。用桂枝汤加味,黄芪6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附子5克。共5剂,服药后风团明显减少,四肢仍有少量淡红色皮损,继服3剂后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后无复发情况。 6.讨论 荨麻疹为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增多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疾病,中医上属于“瘾疹”的范畴。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发作时间及发作部位不可预测,时隐时现,瘙痒难耐,退去时无声无息。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药物组成为桂枝、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大枣(擘)。桂枝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具有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之功;芍药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两药和用共奏调和营卫之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既助桂枝解肌散邪,又能暖胃止呕;大枣性甘平,可以助芍药益阴和营。炙甘草甘温和中,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助营。现代药学研究证实,桂枝汤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抑制IgE所致之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而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尚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双向调节作用,更彰显其在本病治疗之疗效[2]。笔者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的患者,以桂枝汤为主进行组方,从荨麻疹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用量进行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勋, 韩延华.浅析《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类方[J].河南中医,2010,30(07): 631-632. [2] 张志涤,马小龙.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J].河北中医,1991,13(5):28

四物汤的基本配方

四物汤的基本配方 标签:当归白芍川芎补血熟地 四物场所治诸证,皆由肝藏不足,营血虚滞所致。方中熟地滋养肝肾,大补阴血;当归补血养肝,和营调经,白芍益阴敛营,养血柔肝;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地、芍之滋补,得归、芎之辛行,则速生营血而无腻滞之弊;归、芎之辛行,得地、芍之滋润,则活血行滞而无化燥之忧。四药为伍。刚柔相济,补行并用,可使肝有所藏,营血和调,则诸证悉除。 四物汤不仅是妇科养血调经的常用方,也是通治各种血病的基本方剂。临证运用本方,可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化裁,如血虚为主,熟地、白芍、当归用量宜大,川芎则可少用或不用;血滞为主,则重用当归、熟地、白芍用量酌减;兼有瘀血者,以赤芍易白芍,再加桃仁、红花(即“桃红四物汤”);出血不止者,艾叶、阿胶(即“胶艾四物汤”);血虚有寒者,加炮姜、肉桂;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兼气滞者,加香附、延胡;脾虚运迟,食少便溏者,地黄、芍药慎用。 【简介】本方来源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常用的补血名方。 【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色无华,或冲任虚损,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或阅经,脐腹作痛,舌淡,脉细涩。或妊娠将养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出及产后恶露不下,少腹疼痛。 【组成药物】熟地黄12克,白芍药9克,当归9克,川芎6克。 【用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合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水丸剂:每次3~6克,每日3次;蜜丸剂:每次1丸,每日2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现代研究】本方有抗贫血作用,可改善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可抗放射线损伤,抑制肉芽增殖。此外,本方还具有抑制子宫肌活动、补充微量元素、磷脂和维生素等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以甘温味厚的熟地为主,滋阴养血。配伍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旧芍养血和营以增强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综合全方,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因此,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常用方剂。 1.月经失调 用本方加减:生地、川芎各10克,白芍12克,当归、香附各15克,茯苓18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显著疗效。 2.痛经用本方加白芷、木香、香附各10克为主,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卫剂。有较显著的疗效。

桃红四物汤加减终审稿)

桃红四物汤加减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桃红四物汤。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9克(打碎)、红花10克 【功效】养血活血。 ①调经止痛、养血疏筋。 四物汤可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可补铁,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及经血不通的症状。 ②滋润肌肤、防止老化。 四物汤方中多为温补的行血药,有助于气血顺畅,温手脚,并使面色红润、肌肤光滑,减缓生理机能老化。 组成 (15克)(8克)(10克)(15克) 或: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 功用 补血调血。 主治 冲任。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

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当归: 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熟地: 味甘,性微温,入肝、肾,补血滋阴、填精益髓。 川芎: 味辛,性温,入肝、胆,行气活血、镇定安神、祛湿止痛、疏肝散郁。 白芍: 味酸苦、性微寒,入肝、脾,可补血柔肝、缓中止痛,肝健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时节 四物汤最合适服用的季节是夏季,小满、芒种时节左右。 中医药方 [组成]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 [功用] 补血活血 [主治] 营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加减法] 1.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10克 2.兼有者,加入18克18克 3.若血虚有寒者,则加4克炮姜4片 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 10克阿胶10克 四物汤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随着4味药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汤可以发挥广泛的功能。如重用熟地、当归,轻用川芎,则是一个补血良方;当归、川芎轻用或不用时,可以帮助孕妇保胎;重用当归、川芎,轻用白芍则能治疗月经量少、血淤型闭经等等。此外,四物汤衍生出的无数“子方”、“”在治疗妇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没。较着名的有,该方剂是由四物桃仁、红花而成,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四物汤加艾叶、阿胶、甘草后取名为阿艾四物汤,用来治疗月经过多,是安胎养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汤加四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