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中国电影票房

合集下载

基于网络数据预测电影票房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

基于网络数据预测电影票房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

基于网络数据预测电影票房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作者:何晓雪毕圆梦姜绳来源:《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05期摘要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电影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对电影票房进行科学的预测,不仅能够对电影本身的投资有所帮助,同时也可以促进电影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

文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采集近年来的电影票房数据样本,从豆瓣评分、微博想看人数、M1905电影网的相关新闻数量及电影首映日票房等多个角度构建了票房预测模型,并确定了最终影响实际票房的三大因素,最后构建了电影的票房预测模型并得出了预测票房结论。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电影;票房预测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5-0041-08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人们更加重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尤为突出的一个侧面便是休闲娱乐投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围观中提供了无数银幕佳作,人们的观影热情也随之越发高涨,又进一步推动了电影市场对经济贡献率的不断上升。

这种相互递进的经济效应,使得人们对于新生电影能否带来理想票房愈发重视。

2017年,著名导演冯小刚的新片《芳华》宣布退出国庆黄金档,无疑掀起一阵巨浪,更激起我们对于其撤档背后是否与票房密切相关这一点产生了长久的思考。

为研究此问题,需要一个合适的票房预测模型。

2013年Google发布了一篇名为《Quantifying, movie magic with Google Search》的论文,里面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电影票房预测模型,通过其能在电影上映前1个月得到该电影的首周票房,并且预测成功率高达94%。

由于一部电影涉及众多环节,其票房的影响因素也纷繁复杂,而且程度有大有小,不同类型电影可以考察的参数亦不同。

《2024年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电影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且快速发展的领域,电影票房预测对于制片方、发行方和投资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电影票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多种影响因素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实现对电影票房的预测。

二、系统设计1. 数据收集与处理本系统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电影基本信息(如导演、演员、类型、宣传投入等)、上映时间、同期竞争情况、观众群体特征等。

数据收集后,需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以满足建模需求。

2. 模型选择本系统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作为核心算法。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反映多个因素对电影票房的共同影响,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预测性。

3. 模型构建根据收集的数据和模型选择,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的因变量为电影票房,自变量为电影基本信息、上映时间、同期竞争情况、观众群体特征等。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确定自变量的权重和系数,建立回归方程。

4. 系统架构系统采用C/S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模型训练模块、预测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数据,数据处理模块负责数据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模型训练模块负责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模块负责根据模型进行票房预测,用户交互模块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展示预测结果。

三、系统实现1. 数据预处理使用Python等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整理、标准化等。

数据清洗主要去除无效、重复和异常数据,数据整理将数据整理成适合建模的格式,数据标准化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量纲。

2. 模型训练使用统计学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模型训练。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原理和步骤,确定自变量的权重和系数,建立回归方程。

3. 系统开发根据系统架构,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

开发过程中需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性能等方面。

基于线性规划的电影院排片问题

基于线性规划的电影院排片问题

基于线性规划的电影院排片问题作为训练数据集。

选取xxx年新上世的国产商业电影作为测试数据集。

训练数抵集与坝测双'表网个部分的数据完全分离,没有重复样本。

输入向量为:喜剧、爱情、惊悚、动作、剧情、魔幻、IP改编、是否续集、明星、导演、制作技术、口碑评分、口碑评论数量、片花及预告片统计量、想看指数、点映票房、档期、发行公司、竞争力量。

电影最终票房作为输出变量。

首先,将整体回归模型分为制作方面、营销万闻、具他方面三部分进行逐步分析。

先将制作方面的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主要包括影片质量、影片长度、跑片时间、拷贝数量、黄金时间、观众喜好、影厅大小、影厅数量、人员安排、通道使用。

最后放入其他方面的变量,主要包括网络热度、地理位置、交通、天气、风俗习惯、语言类别作息规律、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消费人群、特殊要求等。

采用逐步分析不仅可对整体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还可以通过对比模型间R2更改的显著性来分别评估各部分变量组合对因变量的贡献作用。

在加入主要自变量后,模型R2变化非常显著电影院线对上线电影的排片对于电影票房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院线对于电影排片的依据正是电影的市场反应度,院线排片以市场需求为首要决定因素。

本文通过综合考虑分析,建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神经网络预测的影院排片模型。

首先,考虑可能影响排片的因素,建立排片模型指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整体回归模型分为制作方面、营销方面、其他方面三部分进行逐步分析,通过显著性检验后,从标准化系数来看,影片质量为xxx,观众喜好为xxx,网络热度为xxx,其中观众喜好得分最高,网络热度和影片质量对排片也具有显著影响。

然后以电影票房为输出变量,选取影响票房的多个输入变量,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得出标准化后的自变量得分,通过对比后发现,神经网络分析自变量的标准化重要性排名前五的依次为口碑评论数量、想看指数、喜剧、剧情、动作、片花及预告片播放统计。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1.1 背景和意义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娱乐产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而对于电影制片商和发行商来说,准确预测电影的票房收入对于制定合理的推广和发行策略至关重要。

然而,预测电影票房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电影的演员阵容、导演水平、宣传力度等。

因此,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可以帮助影片制作商更准确地预测电影票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与电影票房相关的数据,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为影片制作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方法2.1 线性回归模型2.1.1 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2.1.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2.2.1 数据源2.2.2 数据预处理方法2.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评估2.3.1 模型建立2.3.2 模型评估第三章:系统设计与实现3.1 系统需求分析3.2 系统框架设计3.3 数据库设计3.4 系统功能设计3.4.1 数据收集功能3.4.2 数据预处理功能3.4.3 模型建立与评估功能3.4.4 预测结果展示功能第四章:系统测试与评估4.1 测试数据准备4.2 系统测试4.2.1 数据收集测试4.2.2 数据预处理测试4.2.3 模型建立与评估测试4.2.4 预测结果展示测试4.3 系统评估与优化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研究总结5.2 问题与挑战5.3 进一步工作展望在这个电影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准确预测电影票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为影片制作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电影数据,并运用合适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电影票房预测系统。

该系统可根据电影的相关特征,如导演、演员、类型、评分等,对电影的票房进行预测。

系统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和相关库实现了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和预测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电影的票房情况,对电影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电影票房预测;特征选择;数据处理;模型训练;预测功能1. 引言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影票房成为评估电影质量和市场潜力的重要指标。

然而,要准确地预测电影的票房情况并非易事,涉及到众多因素的综合考量。

因此,设计一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构建可靠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首先需要收集包含各种特征信息的电影数据集。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电影的导演、演员、类型、评分、上映时间等。

通过数据爬取或从已有电影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我们得到了一个包含多个电影样本的数据集。

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特征编码等。

3. 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重要步骤。

我们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特征筛选算法,选择对电影票房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特征。

这些被选出的特征将作为模型的自变量。

4. 模型训练使用选定的特征作为自变量,电影票房作为因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训练,建立了一个了解特征与票房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梯度下降算法来拟合模型参数,使得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电影票房。

5. 预测功能实现在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实现了电影票房的预测功能。

用户输入待预测的电影特征,系统通过已训练好的模型计算该电影的预测票房。

预测结果将在界面中显示给用户,并根据预测结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如是否适合投资、推荐的市场定位等。

基于网络数据预测电影票房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

基于网络数据预测电影票房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

作者简介:何晓雪,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毕圆梦,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姜 绳,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人们更加重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尤为突出的一个侧面便是休闲娱乐投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围观中提供了无数银幕佳作,人们的观影热情也随之越发高涨,又进一步推动了电影市场对经济贡献率的不断上升。

这种相互递进的经济效应,使得人们对于新生电影能否带来理想票房愈发重视。

2017年,著名导演冯小刚的新片《芳华》宣布退出国庆黄金档,无疑掀起一阵巨浪,更激起我们对于其撤档背后是否与票房密切相关这一点产生了长久的思考。

为研究此问题,需要一个合适的票房预测模型。

2013年Google 发布了一篇名为《Quantifying, movie magic with Google Search》的论文,里面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电影票房预测模型,通过其能在电影上映前1个月得到该电影的首周票房,并且预测成功率高达94%。

由于一部电影涉及众多环节,其票房的影响因素也纷繁复杂,而且程度有大有小,不同类型电影可以考察的参数亦不同。

1.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票房的可行性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正是考虑到多方因素作用来计算的一种常用数学模型。

它可以采用多个变量组合来预估某一变量,较单一变量预测更符合实际,误差更小,结果更有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而且实现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操作。

因此,我们决定沿用这一模型对电影《芳华》票房进行预测分析,进而为电影行业的发展产生一些实际借鉴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经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网民在线生成人数爆炸式增长,信息交互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

2006年,Gilad Mishne 和Natalie Glance 通过分析博客中有关电影的数据,构建了基于博客的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研究关于电影的口碑声量和口碑的情感分析对票房的影响程度,最终揭示了口碑声量的影响力更大。

电影票房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的构建

电影票房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的构建

电影票房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的构建近几年,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市场也越来越活跃。

每年都有大量的电影上映,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前往电影院观看。

从票房数据可以看出,电影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因此,探究电影票房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影票房数据分析大多数人关心的是电影票房,因为它可以反映一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和市场表现。

但是,票房数据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

虽然一部电影的票房总数很重要,但我们也需要了解其票房分布,因为一个电影的票房分布能够反映它是否具有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意味着部分电影能够拥有超级高的票房,而其他电影则只能获得几乎没有票房的表现。

在探究票房分布时,我们可以使用箱型图和直方图等方式进行数据可视化。

另外,还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探究票房数据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口碑评分、演员阵容、电影类型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部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从而提高电影的市场表现。

二、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构建电影票房预测对于电影公司的决策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选择电影类型、演员阵容、宣传投入等要素。

作为数据分析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预测模型并使用历史票房数据来验证它的准确性。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模型所需的特征。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特征:1.导演:有些导演的电影票房总是很高,选择这些导演的作品可能会有更高的概率获得高票房。

2.演员:演员的知名度也会影响票房。

一些演员的名气很高,他们的粉丝通常会前往电影院观看他们的电影。

此外,演员的演技和电影类型也会影响票房。

3.电影类别:不同类型的电影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不同。

例如,卖座电影通常是动作、科幻或惊悚类型的电影。

4.上映日期:电影上映日期也会影响票房。

通常,一些节日和假期的档期是电影公司推出大片的好时机。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算法来构建预测模型。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特征之间的共线性,使每个特征都能够对票房数据进行独立的解释。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电影票房预测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电影票房预测

软件开发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断追求着精神层面的满足,观看电影是当下大众消遣娱乐的基本形式,好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带来欢乐,也能带来不错的票房促进影视企业的发展。

据统计,2018年我国电影票房高达417亿美元,电影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每年的内地影市,都有五六百部影片上映。

虽然影片的票房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票房收入则是衡量一部商业片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指标,没有之一。

了解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企业提前做好预判,有效抵御风险,因此对于电影票房的预测显得格外重要。

80年代,美国的BarryLitman提出了票房收入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分析预测不同种类电影的票房价值,对之后美国电影投资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2012年我国企业也研究推出第一套票房预测系统,推动了我国影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利用线性回归及xgboost算法,建立电影票房预测模型,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本文研究意义如下:(1)本文根据理论证明了相关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可用,证明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基于电影市场各种复杂因素进行预测的效果。

(2)为以后制作一款电影票房预测系统提供制作算法,制作理念和制作核心,为以后开发一个完整的电影票房预测系统做基础。

(3)鼓励电影从业者打造出符合大众审美的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影视文化作品,提高国内影视产业水平。

1 机器学习算法建模■1.1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可以使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算法。

机器学习能够让计算机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利用机器学习,可以迅速的训练出预测模型,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在电影票房的预测中,我们能在一定的数据集中挖掘出影响一部电影票房的潜在影响因素,发现并总结出电影各种特征的内在联系,从而适用于现实世界的真实场景进行票房预测,并对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中国电影票房
中国电影产业
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高歌猛进的快车道。

据中国电影产业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达457亿元,略超2015年的440亿元票房。

I P电影的出现为中国电影市场增加了不少票房收益,如《同桌的你》《栀子花开》《十二公民》等电影未映先火。

作为观影者,如果没听说过IP电影就out了。

数据来源和说明
本案例使用的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统计的某年度年票房过千万元的电影数据,共275个样本,数据包括电影票房、影片类型、发行方等13 个变量。

数据说明如表1所示。

表1数据说明
票房收入
本案例的因变量Y是票房收入,其直方图呈现右偏分布(见图1)。

票房最高为127168.1万元,是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导演:徐峥;票房最低为1010.16万元,是影片《举起手来(之二)追击阿多丸》,导演:冯小宁。

不过,电影票房过2亿元的影片数量较少。

由于低票房的影片数量较多,从而降低了整体影片票房的平均水平。

图1 票房收入直方图
描述性分析
首先,对月份进行分组描述,重新定义影片上映档期,即贺岁档、暑期档、普通档、黄金档1期(含“五一”)、黄金档2期(含“十一”)。

从图2中可以清晰看到贺岁档的平均票房比其他档期的平均票房要高,而黄金档期的平均票房却很不理想。

图2
再来考察IP电影。

简单来说,IP就是知识产权,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一部广播剧、一台话剧,或者某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哪怕只是一个字、一个短语,把它们改编成电影,就可以称作I P电影,比如《栀子花开》《狼图腾》《十二公民》等都是I P电影。

通过描述性分析(见图3),可以看到IP因素将电影的平均票房推向了新的高度,即改编的真人真事、翻拍以及有(是)续集的电影票房都高于虚构的、非翻拍的电影。

比如样本中的《人再冏途之泰囧》《将爱情进行到底》《叶问2:宗师传奇》《武林外传》等均是IP电影。

图3
最后看导演因素。

导演是一部电影中最核心的元素,实力派导演丰富的拍摄经验会为影片增色不少,有一些观众会因为导演的声望而去关注其更多的作品。

另外,从演员转型的导演比导演会演,比演员会拍,是不是会演电影的导演才是好导演呢?从箱线图(见图4)的描述结果可以看到,获过奖的导演的电影平均票房更高,比如样本中的冯小刚、张艺谋、周星驰、陈凯歌等均是获过奖的导演;从演员转型的导演所拍电影的平均票房比非转型的导演所拍电影的平均票房要高,比如样本中的赵薇、徐峥、冯德伦等均是从演员转型的导演。

图4
回归分析
本案例建立了电影票房对影片类型、上映年份、上映档期、宣发公司类型、影片时长、是否原创、是否真人真事、是否续集、导演是否获奖、导演是否从演员转型10个变量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为45.95%,回归结果如图5、图6和图7所示。

图5 图6 图7
总结与讨论对数线性模型的系数估计解读为“增长率”,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影片类型这一变量,悬疑影片、魔幻影片的票房比爱情影片票房平均依次高101%、87%,爱情类影片与动画类影片票房没有显著差异;影片时长与票房显著相关。

相比其他档期的电影,贺岁档影片对票房的影响最大;对宣发公司这一变量,小私营企业与联合公司宣发的影片票房有显著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