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教案
乙酸乙酯的实验制取

三、实验用仪器和药品
1、实验仪器 铁架台、硬质试管(带一个单孔软木塞)、导气管、酒精灯。 2、实验药品 乙醇、浓硫酸、冰醋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3、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药品: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 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 3、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 min-5 min, 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这时可看到 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4、停止实验,撤装置,并分离提纯产物乙酸乙酯。
课堂练习
1、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中: (1)反应过程中加热保持沸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加 热 时 怎 样 防 止 暴 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乙酸乙酯时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气管不能伸到 Na2CO3 溶液中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得乙酸乙酯中还存在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除 去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 以利于可逆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注意:加 热时须小火均匀进行,这是为了减少乙醇的挥发,并防止 副反应发生生成醚。)
4、导气管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的目的:防止受热不 均引起倒吸。
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 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易分层析出。 6、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因为 NaOH溶液碱性强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 7、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的方法:加入浓硫酸、加 入过量的乙酸或乙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 出。
实验十_乙酸乙酯的制备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教案高中化学组 张玲一、实验目的1.熟悉酯化反应原理及进行的条件,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2.掌握液体有机物的精制方法;3.熟悉常用的液体干燥剂,掌握其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有机酸酯可用醇和羧酸在少量无机酸催化下直接酯化制得。
当没有催化剂存在时,酯化反应很慢;当采用酸作催化剂时,就可以大大地加快酯化反应的速度。
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为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常常使反应物之一过量,或将生成物从反应体系中及时除去,或者两者兼用。
本实验利用共沸混合物,反应物之一过量的方法制备乙酸乙酯。
主反应 副反应1、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蒸馏头、温度计套管、分液漏斗、酒精灯、接液管、锥形瓶2、药品冰醋酸 12ml (12.6g ,0.21mol ) 无水乙醇 19ml (15g ,0.32mol )OH CH COOCH CH OH CH CH COOH CH 2323233+→+OH CH OCH CH CH OH CH CH OH CH CH 232232323+→+浓硫酸 5ml 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镁实验操作1.回流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mL冰醋酸和19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将烧瓶放置于冰水浴中,分批缓慢地加入5mL浓H2SO4,同时振摇烧瓶。
混匀后加入2~3粒沸石,按图安装好回流装置,打开冷凝水,用电热套加热,保持反应液在微沸状态下回流30~40min。
2.蒸馏反应完成后,冷却近室温,将装置改成蒸馏装置,用电热套或水浴加热,收集70~79℃馏份。
3.乙酸乙酯的精制(1)中和:在粗乙酸乙酯中慢慢地加入约10mL饱和Na2CO3溶液,直到无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后,再多加1~3滴。
然后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放出下层的水。
(2)水洗:用约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酯层,充分振摇,静置分层后,分出水层。
(3)二氯化钙饱和溶液洗:再用约20mL饱和CaCl2溶液分两次洗涤酯层,静置后分去水层。
乙酸乙酯的制备

\\乙酯的制备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掌握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 2. 掌握分馏的原理及分馏柱的作用..3. 进一步练习并熟练掌握液体产品的纯化方法..二、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0.3%即可..其反应为:CH 3COOH +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H 2O+CH 3CH 223CH 2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24H 2O +CH 2CH 2主反应:副反应: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本实验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四、 实验装置图蒸馏装置五、 实验流程图4ml 乙醇5ml 浓硫酸2粒沸石10ml 8ml 73-80 的馏分,℃六、 实验步骤在100ml 三颈瓶中;加入4ml 乙醇;摇动下慢慢加入5ml 浓硫酸;使其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三颈瓶一侧口插入温度计;另一侧口插入滴液漏斗;漏斗末端应浸入液面以下;中间口安一长的刺形分馏柱整个装置如上图..仪器装好后;在滴液漏斗内加入10ml 乙醇和8ml 冰醋酸;混合均匀;先向瓶内滴入约2ml 的混合液;然后;将三颈瓶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到110-120℃左右;这时蒸馏管口应有液体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余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馏出速度大致相等;并维持反应温度在110-125℃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10分钟;直至温度升高到130℃不再有馏出液为止..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品中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约6ml 至无二氧化碳气体放出;酯层用PH 试纸检验呈中性..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注意及时放气后静置;分去下层水相..酯层用10ml 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再每次用10ml 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弃去下层水相;酯层自漏斗上口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用无水碳酸钾干燥..将干燥好的粗乙酸乙酯小心倾入60ml 的梨形蒸馏瓶中不要让干燥剂进入瓶中;加入沸石后在水浴上进行蒸馏;收集73-80℃的馏分..产品5-8g..七、 操作要点及说明1、本实验一方面加入过量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产物;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共沸点都比原料的沸点低;故可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将其蒸出..这些共沸物的组成和沸点如下:共沸物组成 共沸点 1乙酸乙酯91.9%;水8.1% 70.4℃ 2乙酸乙酯69.0%;乙醇31.0% 71.8℃ 3乙酸乙酯82.6%;乙醇8.4%;水9.0% 70.2℃最低共沸物是三元共沸物;其共沸点为70.2℃;二元共沸物的共沸点为70.4℃和71.8℃;三者很接近..蒸出来的可能是二元组成和三元组成的混合物..加过量48%的乙醇;一方面使乙酸转化率提高;另一方面可使产物乙酸乙酯大部分蒸出或全部蒸出反应体系;进一步促进乙酸的转化;即在保证产物以共沸物蒸出时;反应瓶中;仍然是乙醇过量..2、本实验的关键问题是控制酯化反应的温度和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在120℃左右..温度过低;酯化反应不完全;温度过高>140℃;易发生醇脱水和氧化等副反应:CH 3CH 22H 2SO4CH 3CH 2OCH 2CH 3+H 2OCH 3CH 2OH H 2SO 43H 2SO43COOH故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要正确控制滴加速度;滴加速度过快;会使大量乙醇来不及发生反应而被蒸出;同时也造成反应混合物温度下降;导致反应速度减慢;从而影响产率;滴加速度过慢;又会浪费时间;影响实验进程..3、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之前;要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不可用水代替饱和氯化钠溶液..粗制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之后;酯层中残留少量碳酸钠;若立即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会生成不溶性碳酸钙;往往呈絮状物存在于溶液中;使分液漏斗堵塞;所以在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之前;必须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以便除去残留的碳酸钠..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15℃时100g 水中能溶解8.5g ;若用水洗涤;必然会有一定量的酯溶解在水中而造成损失..此外;乙酸乙酯的相对密度0.9005与水接近;在水洗后很难立即分层..因此;用水洗涤是不可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既具有不的性质;又具有盐的性质;一方面它能溶解碳酸钠;从而将其双酯中除去;另一方面它对有机物起盐析作用;使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降低..除此之外;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相对密度较大;在洗涤之后;静置便可分离..因此;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既可减少酯的损失;又可缩短洗涤时间..4、注意事项(1) 加料滴管和温度计必须插入反应混合液中;加料滴管的下端离瓶底约5mm 为宜.. (2) 加浓硫酸时;必须慢慢加入并充分振荡烧瓶;使其与乙醇均匀混合;以免在加热时因局部酸过浓引起有机物碳化等副反应..(3) 反应瓶里的反应温度可用滴加速度来控制..温度接近125℃;适当滴加快点;温度落到接近110℃;可滴加慢点;落到110℃停止滴加;待温度升到110℃以上时;再滴加..(4)本实验酯的干燥用无水碳酸钾;通常只少干燥半个小时以上;最好放置过夜..但在本实验中;为了节省时间;可放置10分钟左右..由于干燥不完全;可能前馏分多些..八、教学方法1、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平衡反应;本实验应重点分析、总结提高可逆平衡反应产率的实验方法..2、组织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使用过量的乙醇(2)蒸出的粗乙酸乙酯中主要含有哪些杂质如何逐一除去(3)能否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洗涤蒸馏液为什么(4)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先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是否可用水代替(5)如果在洗涤过程中出现了碳酸钙沉淀;如何处理第三章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全面总结;是综合评定实验课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验报告的书写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一、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1.按照每个实验的具体要求;实事求是;认真独立地按时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要根据实验记录写实验报告;不可凭记忆或想象;否则容易发生错误或遗漏..2.书写实验报告应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册和规范的撰写格式..3.实验报告的书写应文笔简练、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字迹工整;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二、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1.一般项目姓名、班级、组别、日期、室温、合作者、指导教师等..2.实验序号和题目..3.实验目的..4.实验对象如为动物;要写明种属、性别和体重..5.实验方法和步骤对实验指导书中已有的部分;可简写或省略..如实验操作改动较大;应详加记述..6.实验结果这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将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忠实、正确、全面详细地加以记述..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尽量用原始曲线表示实验结果;以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实验结果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1 描述法:是用文字将观察到的有关现象客观地加以描述..描述时需要有时间概念和顺序..凡属于定量的资料;例如高低、长短、快慢、轻重、多少等;均应以正确的计量单位及数值表达..必要时可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不能简单、笼统地描述;如心跳的变化不能只写心跳“加快”或“减慢”;而要写出心跳加快或减慢的具体数值..2 波形法:指实验中描记的波形或曲线;经过编辑;剪贴在实验报告纸上;以显示实验结果..如记录到的呼吸、血压、肌肉收缩曲线等..在曲线上应有刺激记号、时间记号并加以必要的标注或文字说明..此外;还要就曲线频率、节律、幅度和基线做出定量分析..3 表格法和简图法:对计量或记数性资料也可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表示;使结果更简明、突出;便于比较分析..制表时;一般将观察项目列在表内左侧;由上而下逐项填写;实验结果等则按顺序由左而右填写..绘图时;在坐标上应标明数字和单位..一般以横坐标表示各种刺激条件;纵坐标表示发生的各种反应;并在图的下方标注实验条件..以上三种形式也可以并用;以达到最佳效果..7.实验讨论是围绕实验目的;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和思考;尝试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结果做出客观、深入地解释;指出实验结果的生理意义..如果出现非预期结果;应分析其可能原因..8.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也就是对该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明总结..结论应简明扼要;切合实际;不应罗列和重复具体的结果;在实验中没有得到充分证明的问题不应写入结论中..实验讨论和结论的书写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应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能盲目抄袭书本..可适当开展同学间的讨论;加深对实验的理解..附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姓名班级学号实验室小组日期室温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名称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
高中化学乙酸乙脂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乙酸乙脂教案全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酸乙酯的命名、结构式、性质以及制备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乙酸乙酯的结构式和性质;
2. 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乙酸乙酯的命名和结构式;
2. 乙酸乙酯的性质;
3. 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4. 乙酸乙酯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乙酸乙酯的认识和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
分步介绍乙酸乙酯的结构式、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并与学生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实验教学(30分钟)
让学生通过实验自行制备乙酸乙酯,并观察其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4.练习与讨论(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乙酸乙酯的相关知识点,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五、课后作业
1. 复习乙酸乙酯的结构式、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2. 完成相关习题。
六、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探究,了解乙酸乙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祝教学顺利!。
有机化学实验十三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十三乙酸乙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原理与方法,初步掌握低沸点易燃液体的操作要点。
2.掌握回流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等操作。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2.提高有机反应装置及仪器的基本操作。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三.实验仪器与药品:主要实验仪器:蒸馏装置回流冷凝管分液漏斗温度计量筒三颈烧瓶(100mL)蒸馏头pH试纸锥形瓶主要化学试剂:冰醋酸95%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钙及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无水硫酸镁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原理:酸的作用是使羰基质子化从而提高羰基的反应活性。
整个反应是可逆的。
为了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移动,通常采用过量的羧酸或醇,或者除去反应中生成的酯或水,或者二者同时采用。
但究竟使用过量的酸还是过量的醇,取决于原料是否易得,价格及过量的原料与产物容易分离与否等因素。
理论上催化剂不影响平衡混合物的组成,但实验表明,加入过量的酸,可以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
因为过量的酸存在,改变了体系的环境,并通过水合作用除去反应中生成的部分水。
在实践中,提高反应收率常用的方法是除去反应中形成的水,特别是大规模的工业制备中。
在某些酯化反应中,醇、酯和水之间可以形成二元或三元最低恒沸物,也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能与水、醇形成恒沸物的第三组分,如苯、四氯化碳等。
以除去反应中不断生成的水,达到提高酯产量的目的,这种酯化方法,一般称为共沸酯化。
究竟采取什么方法,要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来确定。
为了提高酯的产量,本实验采取加入过量的乙醇及不断地把反应中生成的酯和水蒸出的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乙酸,以便使乙醇转化完全,避免由于乙醇和水及乙酸乙酯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给分离带来困难。
以上酸催化的直接酯化是工业和实验室制备羧酸酯最重要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①、采用酰氯、酸酐和腈的醇解。
②、利用羧酸盐与卤代烷或硫酸酯的反应。
羧酸酯是在工业和商业上用途广泛的化合物,酯在工业和商业上大量用作溶剂。
实验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一乙酸乙酯的制备一、目的1、通过乙酸乙酯的制备,了解羧酸与醇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液体有机物的精制方法。
3、正确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4、掌握回流、蒸馏、分液、干燥等操作。
二、原理主反应115~120℃24CH3COOH + HOC2H5 CH3COOC2H5 + H2O 副反应2C2H5H2SO4 140℃2H5—O—C2H5+ H2OC2H5OH + H2SO3COOH + SO2↑ + H2O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进行催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酯化反应为一可逆反应,本实验采用加入过量的乙醇并将生成的酯和水不断蒸出,从而使反应向右方进行,提高酯的产率。
反应完成后,没有反应完全的CH3COOH.CH3CH2OH及反应中产生的H2O分别用饱和Na2CO3,饱和Cacl2及无水MgSO4(固体)除去。
三、仪器与试剂1、药品冰乙酸 12 mL(12.6 g,0.21 mol)乙醇(95%) 24 mL(18 g,0.39 mol)浓硫酸(96%) 12 mL碳酸钠溶液(饱和) 15 mL氯化钠溶液(饱和) 10 mL氯化钙溶液(饱和) 20 mL无水硫酸镁 2 g2、仪器与设备三颈瓶 (100mL) 1个滴液漏斗 (50 mL) 1个温度计 (250 ℃) 1支分液漏斗 (25 0mL) 1个锥形瓶 (100,50 mL) 各1个蒸馏瓶 (50 m1) 1个直形冷凝管 (200 mm) 1支接液管 (3.8×150 mm) 1支细口瓶 (30mL) 1个电热套和调压器 l 套四、操作过程(一)乙酸乙酯的制备和蒸馏在三颈瓶(或蒸馏瓶)中,加入12mL 乙醇,在振摇与冷却下分批加入12mL 浓H 2SO 4,混匀后加入几粒沸石。
按图1安装反应装置。
滴液漏斗颈末端接一段弯曲拉尖的玻璃管,其末端及温度计的水银球都需浸入液面下,距瓶底约0.5~1cm 。
在滴液漏斗中,放入12mL 乙醇和12mL 冰乙酸并混匀。
实验五 乙酸乙酯制备

2008-08-31 20:36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通过学习乙酸乙酯的合成,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2、了解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实验方法;3、掌握回流、蒸馏、分液、干燥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主反应(①乙酸乙酯的用途;②制备方法;③反应机理;④基本操作:回流、蒸馏、分液、干燥等。
)四、主要仪器和材料铁架台升降台木板隔热板电炉圆底烧瓶(100 mL、19#) 蒸馏头(19#) 螺帽接头(19#) 球形冷凝管(19#) 直形冷凝管(19#) 真空接引管(19#) 锥形瓶(50 mL、19#) 锥形瓶(250 mL)量筒(10 mL) 温度计(200℃)分液漏斗烧杯(500 mL、250 mL、100 mL)铁圈烧瓶夹冷凝管夹十字夹剪刀酒精灯砂轮片橡皮管沸石等。
五、实验装置(1)回流装置;(2)洗涤、分液装置;(3)蒸馏装置六、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⑴ 装置:仪器的选用,搭配顺序,各仪器高度位置的控制,烧瓶中要加沸石!⑵ 加料:在烧瓶冷至室温后加9 mL95%乙醇,在加12 mL浓硫酸时要逐滴加入,加入后应马上振摇使混合均匀,以免局部碳化变黑。
⑶ 滴加、蒸馏(1):在加入14 mL95%乙醇和14.3 mL冰醋酸的混合液时,要小火加热,控制好温度,并使滴加速度与馏出速度大致相等。
⑷ 洗涤:依次用等体积饱和碳酸钠、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洗涤,每一步骤都不能少。
用饱和碳酸钠是除去其中未反应的乙酸;用饱和食盐水是洗去有机层中残余的碳酸钠;用饱和氯化钙是除去未反应的醇。
⑹ 干燥:乙酸乙酯会和水或乙醇分别生成共沸混合物,若有机层中乙醇不除净或干燥不够时,由于形成低沸点共沸混合物,从而影响酯的产率。
⑺ 蒸馏(2):仪器要干燥,空瓶先称重,注意馏分的收集。
七、实验结果1、产品性状;2、实际产量;3、理论产量;4、产率。
八、实验讨论1、本实验中浓硫酸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用过量的乙醇?2、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在实验中如何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3、反应后的粗产物中含有哪些杂质?是如何除去的?各步洗涤的目的是什么?十、实验体会副反应1、Claisen酯缩合反应中的催化剂是什么?本实验为什么可以用金属钠代替?答:Claisen酯缩合反应中的催化剂是钠与乙酸乙酯中残留的少量乙醇作用产生的乙醇钠。
制取乙酸乙酯教案

制取乙酸乙酯教案教案标题:制取乙酸乙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中制取乙酸乙酯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室常用操作技巧。
教案目标:1. 理解乙酸乙酯的化学结构、性质及用途;2. 掌握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原理和步骤;3. 培养实验室操作技能,如测量、混合、搅拌、加热等;4. 培养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反应瓶、冷凝管、加热器、温度计等;2. 实验药品:乙酸、乙醇、浓硫酸等;3. 安全设备:实验室外套、护目镜、手套等;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乙酸乙酯的了解程度,并介绍其化学结构、性质和重要应用领域。
实验操作:2. 分组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在反应瓶中加入适量乙酸;b. 慢慢加入适量乙醇;c. 加入少量浓硫酸;d. 使用冷凝管对反应瓶进行冷凝;e. 搅拌反应瓶中的液体;f. 加热反应瓶,观察反应的进行。
实验注意事项:3.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实验室外套、护目镜和手套,注意火源以及酸、碱的腐蚀性。
实验结果分析:4.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5. 通过分析乙酸乙酯的产生过程和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
展示应用:6. 引导学生讨论乙酸乙酯的应用领域,如溶剂、香料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评估:7. 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结果分析和参与度,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估。
8. 鼓励学生提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设计,如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改进、应用领域拓展等。
总结:10. 总结本节实验内容和学习成果,强调学生掌握的有机合成基础、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教案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实验过程,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自主实验设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酸乙酯的制取(2015年月日、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认识,归纳酯化反应中的注意事项;
2.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从理论上进行疏通;
2.教师设疑,学生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试管夹、量筒、橡皮塞、玻璃导管、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石棉网。
乙醇、乙酸、Na2CO3饱和溶液、浓硫酸、蒸馏水。
●教学过程
[提问]在前面学习“乙酸、羧酸”一节时我们学到了羧酸的一个重要性质——酯化反应。
什么叫酯化反应呢?
[生]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师]请大家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
[生]一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学生写下后]
[师]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要想得到较多酯,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使该可逆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生]使反应物中的一种过量。
[追问]让哪种反应物过量较好?
[生]让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容易回收的物质过量。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若制乙酸乙酯谁过量好呢?
[生]当然是乙醇了。
[过渡]下面我们以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来进一步认识酯化反应及其注
意事项。
[板书]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
[师]请同学们写出制乙酸乙酯的原理。
[生]一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师]教材上已给了我们方案,下面我们分析教材所给方案的每一步中需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问]进行第1、2步操作时需注意什么?
[生]进行第1步时,除了考虑加乙醇过量外,还应在装乙醇、乙酸、硫酸前事先向试管中装入少量碎瓷片,以防止受热液体暴沸。
第2步中给试管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70℃左右。
[问]第2步中温度为什么不宜过高?
[生]温度过高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等。
对了,老师,既然应将温度控制在60℃~70℃,水浴加热不更好吗?
[师]这位同学能想到用水浴加热,说明他对水浴加热的条件掌握的很好,希望其他同学都能像这位同学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水浴加热比酒精灯直接加热是不是更好呢?答案是肯定的,用水浴加热更好。
[过渡]请同学把改进后的装置画出来。
[学生画出后]
[师]请同学们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实验完毕]
[师]饱和Na2CO3溶液上面多了一层油状液体,大家闻闻它的气味。
[生]有果香味。
[师]这一层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
附:高二年级实验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