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接地保护方式

合集下载

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安全运行的不同方式模版

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安全运行的不同方式模版

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安全运行的不同方式模版低压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保护接地的安全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保护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安全运行的不同方式模板,以供参考。

一、理论基础1.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原则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原则主要包括直接接地保护和间接接地保护两种方式。

直接接地保护是指将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直接接地,以减小系统接地电阻,提高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间接接地保护是通过在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点安装感应式接地保护器,当出现接地故障时,及时切断故障点的电流,起到保护的作用。

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安全运行要求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安全运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衡量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2) 接地故障的及时切除:出现接地故障时,需要确保及时切除故障电流,避免事故的扩大。

(3) 接地故障的自动报警:需要安装接地故障的自动报警装置,以便及时掌握故障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接地故障的定位:出现接地故障时,需要能够准确定位故障点的位置,以便进行修复。

(5) 接地故障的记录和分析:需要对接地故障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总结故障原因,改进设计和运行方式。

二、保护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安全运行的不同方式1. 直接接地保护方式直接接地保护方式是将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形成星形接地系统。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接地电阻低,接地电压稳定,可以有效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

但是,直接接地系统容易产生接地故障电流和零序电流过大的问题,需要配备相应的保护装置来切除故障。

(1) 接地电阻的设计与测量直接接地保护方式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因此需要在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接地电阻。

一般采用埋地接地极、接地网和接地体井等方式来减小接地电阻。

在低压配电系统运行中,需要定期测量接地电阻,检查接地系统的安全性能。

一般采用电桥法、反复算法或者使用专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器来测量接地电阻。

低压供电系统的几种接地形式

低压供电系统的几种接地形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各接地方式供电系统的规定根据IEC规定的各种保护接地方式的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称为tt 系统、tn系统、it系统。

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系统。

下面对各种供电系统做扼要的介绍。

1、tt方式接地供电系统tt接地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

第一个符号t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

在tt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1-1所示。

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对地有电压,所以与保护线所联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的电压。

(2)如果工作零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3)如果电源的相线碰地,则设备的外壳电位升高,使中性线上的危险电位蔓延。

(4)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

所以,实用中工作零线只能让漏电保护器的上侧有重复接地。

(5)tn-c方式供电系统只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

4、tn-s方式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称作tn-s供电系统,如图1-4所示,tn-s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不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pe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上,安全可靠。

(2)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专用保护线pe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4)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pe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电力系统接地短路故障种类及接地保护方式直观分析精选全文

电力系统接地短路故障种类及接地保护方式直观分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力系统接地短路故障种类及接地保护方式直观分析电力系统按接地方式分类,有中性点接地系统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其中,两种接地系统按接地故障的方式分类,又有单相接地、两相接地、三相接地3种短路故障。

单相接地是最常见的线路故障,两相接地、三相接地出现几率小,但有明显的相间短路特征。

★中性点接地系统1.单相接地故障2.两相接地故障3.三相接地故障★中性点不接地系统1.单相接地故障2.单相接地故障3.三相接地故障☆单相接地故障特点:1.一相电流增大,一相电压降低;出现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2.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为同一相别。

3.零序电流相位与故障相电流同向,零序电压与故障相电压反向。

4.故障相电压超前故障相电流约80度左右(短路阻抗角,又叫线路阻抗角);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约110度左右。

☆两相短路故障特点:1.两相电流增大,两相电压降低;没有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2.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为相同两个相别。

3.两个故障相电流基本反向。

4.故障相间电压超前故障相间电流约80度左右。

☆两相接地短路故障特点:1.两相电流增大,两相电压降低;出现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2.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为相同两个相别。

3.零序电流向量为位于故障两相电流间。

4.故障相间电压超前故障相间电流约80度左右;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约110度左右。

☆三相短路故障特点:1.三相电流增大,三相电压降低;没有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2.故障相电压超前故障相电流约80度左右;故障相间电压超前故障相间电流同样约80度左右。

★电力系统工作接地(接地保护)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称为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分为直接接地与非直接接地(包括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类,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不超过4?为合格。

☆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大接地电流系统(110kV及以上)1.直接接地,又称为有效接地2.经低电阻接地大接地电流系统(35kV及以下)1.不接地,又称为中性点绝缘2.经消弧线圈接地3.经高阻接地煤矿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1.井下3300、1140、660V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2.6、10kV主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3.35kV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4.110kV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举例: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保护系统的型式文字代号☆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T--直接接地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接地故障的特征与保护方式

接地故障的特征与保护方式

电压相量图:
E A
U k0
U kC
E U k0 A
I 0 L1
U kB
E C
E B
3U 0
I 0L2
I 0 L 3
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
I j C U 0 L1 0 L1 k 0 I j C U 0L2 k 0 0L2
sen 70
灵敏角

sen (95 ~ 110 )
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接线
三段式零序电流方向保护原理接线
信号 信号
信号
灵敏系数:
K sen 3U p(C0 C0 L1 ) K rel 3U pC0 L1 C0 C0 L1 K rel C0l1
母线上所有线路对 地电容之和
接地线路对地电容
结论:母线上出线回路数越多越灵敏。
3、零序功率保护
信 号
利用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 流方向不同的特征构成保护
1、绝缘监视装置
信号
通过母线电压互 感器开口三角形侧输 出电压(零序电压) 大小来判断有无接地 故障。
不具有选择性, 无法判断是母线上哪 一条出线接地。寻找 接地线路只能采用 “拉闸停电”方法结 合观察电压表指示来 判断。 特点:简单。适用于母线上出 现回路数少的情况。
2、零序电流保护 原 理:利用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数值不 同的特征构成保护。
E C
E B
E A
I 0 L1
I 0 L1
I 0L2
I 0 L3
K
I 0L2
I 0 L3
0 U kA
E E U kB B A E E U kC C A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安工程师考点)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安工程师考点)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册安全工程师考点)根据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即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I-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分别对IT系统、TT系统、TN系统进行全面剖析。

一、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IT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IT系统接线图IT系统特点IT系统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 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

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

接地原理及作用

接地原理及作用

接地原理及作用接地是电气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安全措施,它通过将电器设备与地球连接来确保电流的安全传导和故障电流的及时排除。

接地原理是电力系统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对于保护人和设备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接地的定义、原理、类型、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接地的定义接地是指将电设备的金属部分或导体与大地(通常为地球)相连的一种电气连接方式。

通过接地,电流可以顺利地流过地面,避免危险电流滞留在电气设备中。

接地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电流分配、电流传导和保护电流的功能。

二、接地的原理接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的导电能力来完成电流的传递和散失。

地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具有较低的电阻。

当电流通过接地装置进入地面时,由于地的导电性,会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电流得以流动。

基于欧姆定律,电流在电阻趋近于零的情况下,电压也会趋近于零。

因此,接地的原理是通过将电流引入地面,使电压保持在一个安全范围内,避免电气设备和人身受到电流侵害。

三、接地的类型根据接地方式的不同,接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指将设备的外壳或导体通过接地装置与地相连,以保护人和设备不受电流侵害。

这种接地方式常用于家庭用电、工业设备等场所,可以有效消除触电风险。

2.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是指将建筑物或设备与接地极通过导线连接,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起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伤害的作用。

防雷接地通常在建筑物、通信基站、雷击敏感设备等场所使用。

3. 信号接地:信号接地是指将信号源的负极通过接地连接到地,以减小信号干扰和提高信号的质量。

常见的信号接地应用于通信系统、传感器设备等领域。

4. 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是在三相四线电力系统中,将中性点通过接地极连接到地,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接地的作用接地在电力系统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 保护人身安全:接地能够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当设备发生漏电或短路时,接地可以将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10kV及以上三相单芯电缆基本的接地方式

10kV及以上三相单芯电缆基本的接地方式

10kV及以上三相单芯电缆基本的接地方式三相单芯电缆在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下的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 电气接地:三相单芯电缆可以采用电气接地方式,即将电缆的金属护套和接地系统连接。

这可以防止电缆金属护套产生电场,减小电磁辐射的干扰,并对电缆产生的故障电流进行安全地引流。

电气接地:三相单芯电缆可以采用电气接地方式,即将电缆的金属护套和接地系统连接。

这可以防止电缆金属护套产生电场,减小电磁辐射的干扰,并对电缆产生的故障电流进行安全地引流。

2. 绝缘接地:绝缘接地是指将电缆的金属护套与绝缘层隔离,不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要求较高的绝缘保护,以及在电缆路径中存在其他导体需要接地的情况。

绝缘接地:绝缘接地是指将电缆的金属护套与绝缘层隔离,不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要求较高的绝缘保护,以及在电缆路径中存在其他导体需要接地的情况。

3. 共模接地:共模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三相导体同时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减小电缆的正常和故障电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电磁辐射水平的场合。

共模接地:共模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三相导体同时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减小电缆的正常和故障电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电磁辐射水平的场合。

4. 单点接地:单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一相导体与接地系统连接,而其他两相导体绝缘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电缆的故障电流流经接地电阻产生的接地电位差,降低对电缆承压层的影响。

单点接地:单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一相导体与接地系统连接,而其他两相导体绝缘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电缆的故障电流流经接地电阻产生的接地电位差,降低对电缆承压层的影响。

5. 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多个点与接地系统连接,以分散电缆的接地电位差。

这种方式适用于特殊环境,要求对电缆的接地保护更加严格的场合。

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多个点与接地系统连接,以分散电缆的接地电位差。

这种方式适用于特殊环境,要求对电缆的接地保护更加严格的场合。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故障当时电(动见机右等图设)备,发金生属“外碰壳壳”o
将相线与零线直接接通,单相 接地故障变成单相短路。
U V W PEN
短路电流的数值足以使 安装在线路上的熔断器或其 他过流保护装置动作,从而 切断电源。
注意:当设备发生碰 壳短路到过电流保护装置 动作切断电源的时间间隔
工作接地电阻R0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采用的保护接零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十分。
3. 保护接地在IT系统中的作用
如右图所示,
当电气设备的绝缘
o
损坏使外壳带电时,
接地短路电流经接
地体和人体同时流 过。
Z
Z
Z
由于人体的电阻要 比接地电阻RE大数百 倍,流经人体的电流 也比流过接地体的电 流小数百倍。当接地 电阻极小时,流过人 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
U
V
这种系统的零线N和保护线 PE
W
合为一根保护零线PEN。所有设
PEN
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PEN
连接,如右图所示。
优点:投资较省,节约导线。
三相负载
单相负载
TN—C 低压配电系统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十分。
缺点:
U
V
当PEN线断线时,在断线点P以后
W
的设备外壳上,由于负载中性点偏
PEN
二、名词解释 1. 中性线 N——引自电源中性点的导线。其功能有:
用来通过单相负载工作电流;用来通过三相电路中的 不平衡电流;使不平衡三相负载上的电压均等;与设 备外壳相连,防止人体间接触电。
2. 保护线 PE——以防止触电为目的而用来与设备 或线路的金属外壳、接地母线、接地端子、接地 极、接地金属部件等作电气连接的导线或导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接地保护方式(TN-C,TN-S,TN-C-S)
TT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

TT 方式
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 )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
地保护,
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

但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一定能跳闸,造成
漏电设备
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属于危险电压。

2 )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
作保护,困
此 TT 系统难以推广。

3 ) TT 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现在有的建筑单位是采用 TT 系统,施工单位借用其电源作临时用电时,应用一条
专用保护
线,以减少需接地装置钢材用量。

TN 方式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 )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这个电
流很大,
是 TT 系统的 5.3 倍,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熔断器的熔丝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
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2 ) TN 系统节省材料、工时,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广泛得到应用,可见比 TT 系
统优点
多。

TN-C是用工作零线兼作接零保护线,可以称作保护中性线。

TN-C 方式供电系统的
特点如下:
1 )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对地有电压,所以与保
护线所联接的电
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的电压。

2 )如果工作零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

3 )如果电源的相线碰地,则设备的外壳电位升高,使中性线上的危险电位蔓
延。

4 ) TN-C 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
拆除,否则漏电
开关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

所以,实用中工作零线只
能让漏电保
护器的上侧有重复接地。

5 ) TN-C 方式供电系统只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情况。

TN-S是把工作零线N 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

TN-S 方式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 )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不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PE
线对地没
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 PE 上,安全可靠。

2 )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 )专用保护线 PE 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4 )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 PE 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
电保护器,所以 TN-S 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 ) TN-S 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在建筑工程工工
前的“三通一平”(电通、水通、路通和地平——必须采用 TN-S 方式供电系统。

TN-C-S是在建筑施工临时供电中,如果前部分是TN-C方式供电,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方式供电系统,则可以在系统后部分现场总配电箱分出PE 线,这种系统称为TN-C-S供电系统。

T前面这个T表示电源中性点接地,如果是I 表示不接地或者间接接地;后面这个T表示设备外壳保护方式,T是保护接地,N
表示保护接零。

S表示保护接零直接与接地线相连,C表示保护接零通过零线与地线连接。

N-C-S 方式供电系统
1 )工作零线 N 与专用保护线 PE 相联通,前段线路不平衡电流比较大时,电气设备的接零保
护受到零线电位的影响。

后段的 PE 线上没有电流,即该段导线上没有电压降,因此, TN-C-
S 系统可以降低电动机外壳对地的电压,然而又不能完全消除这个电压,这个电压的大小取决
于后段N线的负载不平衡的情况及这段线路的长度。

负载越不平衡,这段N线又很长时,设
备外壳对地电压偏移就越大。

所以要求负载不平衡电流不能太大,而且在 PE 线上应作重复接
地。

2 ) PE 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
电保护器跳闸造成大范围停电。

3 )对 PE 线除了在总箱处必须和 N 线相接以外,其他各分箱处均不得把 N 线和 PE 线相
联, PE 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也不得用大顾兼作 PE 线。

通过上述分析, TN-C-S 供电系统是在 TN-C 系统上临时变通的作法。

当三相电力变压器工作接地情况良好、三相负载比较平衡时, TN-C-S 系统在施工用电实践中效果还是可行的。

但是,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建筑施工工地有专用的电力变压器时,必须采用 TN-S 方式供电系统。

6、 IT 方式供电系统 I 。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 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
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

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

这种供电方式在工地上很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