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2013.11.22
《月亮上的足迹》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
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 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 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 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 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 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 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 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 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 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月亮上的足迹》
要求:快速阅读 问题: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
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 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 说明。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 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科林斯、奥尔德林登 月的全过程。登月全 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登月准备——飞船升 空——登月成功—— 登月归来。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 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 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 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 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 们依然可以领略。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 随着01号指挥员一声令下, 长三丙喷出一团橘红色的 烟雾,随之在震耳欲聋的 轰鸣声中,拖着三四米长 的焰火冉冉升起。在一个 多小时的飞行后,在共和 国生日的日子里,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向世界庄严宣 告: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中华民族追逐千年的登月 神话正在慢慢变为现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中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证明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后,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量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
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
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
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月亮上的足迹》简析

《月亮上的足迹》简析
《月亮上的足迹》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人类登上月球的全部过程。
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人类终于实现了登上月亮探索月亮奥秘的梦想,迈出了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文章首先概述了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一事。
然后详细叙述了这一事件的过程。
先是写三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被“土星5号”火箭发往太空,接着写飞船缓缓飞近月球,再次叙述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登月舱登上月球,然后写了他们二人登上月亮后所干的几项工作;之后写他们二人乘坐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后飞回地球。
最后总结全文,并引用阿姆斯特朗的话评价了这次登上月球的意义。
文章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朴实叙事完备。
[月亮上的足迹]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
![[月亮上的足迹]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https://uimg.taocdn.com/9af392df7375a417876f8fb2.webp)
[月亮上的足迹]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吧叹。
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
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
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课重点进行讨论(包括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关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特别是要以美对伊的战争为教育契机,教育学生要和平运用科技。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图片,想请大家看一看(将课件换至帧2)教师: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拍摄的是什么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探索外星球的图片。
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速读课文①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②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速读时要注意速读的要求。
(用课件帧3演示速读要求)1.教师: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引导学生回答。
2.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课件切至帧4)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为探索自然奥秘而走过的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2、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登月各阶段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登月过程的几个阶段的划分。
【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成的课件,用形象的图片,视频,Flash动画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概括文章要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动画MTV《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导入新课导语:我们刚刚欣赏的是我国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后两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其“蝉娟”指代月亮。
茫茫的苍穹,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
于是便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有月宫仙子──嫦娥的故事。
(请一位学生简要讲述“嫦娥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
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
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展示马王堆汉代古墓中出土的帛画图片)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那么人类是何时第一次登上梦想已久的月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到月球上去走一遭。
二、整体感知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简要概括。
总结归纳:⑴登月准备。
⑵飞向月球。
⑶登上月球。
⑷返回地球。
2、试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要点:⑴登月准备。
这是一篇记叙文,在阅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将时间,人物,地点,将要发生的事情找出来。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教案标题:《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3. 通过阅读理解《月亮上的足迹》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月亮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月亮上的足迹》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
2.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3. 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不同的天体(地球、月亮、太阳等),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学生跟读或自主阅读。
随后提问学生,确保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问题1:月亮是怎么形成的?问题2:月亮上有足迹吗?是谁留下来的?Step 3:课文解读(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挂图的形式,介绍月亮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解释文中相关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如“月壤”、“太空舱”等。
Step 4:词汇学习(10分钟)教师为学生介绍新词汇,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Step 5: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到月亮上留下足迹,你希望做什么?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告诉他们需要给出理由来支持自己的答案。
Step 6:展示和总结(5分钟)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思考。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并整理《月亮上的足迹》相关知识的作业。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发现和思考更多有关月亮的奇妙之处。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或科学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更深入的月亮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月亮观察活动,记录观察结果,并从中总结月亮的不同形态和特征。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
《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详细地记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展现了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征程中的伟大壮举。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跟随宇航员们一同踏上了那神秘而又令人激动的月球之旅,同时也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文章开篇便以简洁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那遥远的月球。
它描述了人类对月球的向往以及长久以来的探索梦想,为后文登月事件的叙述奠定了充满期待与憧憬的基调。
当读到宇航员们乘坐“阿波罗 11 号”飞船飞向月球的过程时,我不禁为人类科技的强大力量所震撼。
在那个时代,能够实现如此遥远而又艰巨的太空航行,需要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智慧与心血。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从火箭的设计与制造,到飞行轨道的精确计算,再到太空舱内各种复杂设备的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没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
随着登月过程的逐步展开,我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宇航员们所面临的挑战与紧张氛围。
从火箭发射时的轰鸣声,到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的寂静与孤独,再到登月舱与指挥舱分离时的惊险时刻,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心跳加速。
然而,宇航员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专业技能,成功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
当阿姆斯特朗的脚踏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刻,“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在我心中回荡不已。
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它标志着人类终于实现了从地球到月球的跨越,迈出了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
这一小步不仅是阿姆斯特朗个人的勇敢尝试,更是全人类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太空探索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登月过程中,宇航员们所进行的各项科学实验和观测也让我印象深刻。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月亮上的足迹作文_作文600字_关于月亮的作文_
月亮上的足迹作文《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部过程,指出人类终于现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为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迹,希望你们喜欢。
月亮上的足迹作文篇1月亮上的足迹对面街上又传来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震得我头皮阵阵发麻。
我再也睡不下去了,于是披衣下床,走出门外。
外面的月亮好皎洁呀!我呆呆地望着高悬在天空的月亮,陷入了沉思:月亮是否也像地球一样,到处充满了噪音……想着想着,我变得好轻好轻,最后竟驾着飞船飞向了天空。
天上的雾好浓呀!一层层将我包围住,使我喘不过气来。
飞船费力地拨开云层,向月亮飞云。
不一会儿,雾稀了,月亮也到了。
“好美的星球!”我走下飞船,傻眼了。
一排排粗壮的桂花树开满了金黄银白的花,玉兔在底下跳来跳去;那一幢幢宫殿像是用洁净的水晶砌底……这里无灰尘,无污染,地球上哪儿找得到?!我不禁发出感叹,我刚掏出摄影仪,嫦娥突然出现在我眼前,她莞尔一笑,说:“请别拍照!”“为什么?”“唉,上次我扔了一颗千年桃树给你们,可没等结果,花早已经被摘光了。
如果让你们知道,那我们的心血不就付之东流了吗?”听了她的话,我哑口无言。
嫦娥又说:“就是因为你们任意破坏,才会造成今天的下场,有时,我们也深受其害啊!”我为是地球人而羞耻。
这时嫦娥牵着我的手,带我参观月宫。
一路上,嫦娥指着座座花园,幢幢宫殿,向我讲解他的方法。
我用心地记在脑海里。
最后,我到了天女园。
还没进园子,阵阵香味迎风飘来,让人精神顿佳。
这时,一位身着淡绿色衣裳的仙女来到面前,我一见面就责怪起她来了。
“这能怪我吗?是你们不珍惜我的花。
我撒多少,你们破坏多少,也不计较后果,也不会晓得,很多人因为污染死亡,河流因污染断水……”我又一次被震醒了,急切地问:“难道就没有解决的方法了吗?”“有!”天女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改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人的意识。
”我浑身热血沸腾,激动地握住她的手,“放心吧!没问题的!”天女信任地点了头。
《月亮上的足迹》拓展阅读
《月亮上的足迹》拓展阅读《月亮上的足迹》拓展阅读月亮上的足迹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
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
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二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一点感悟“一轮明月,情思万缕!''‘‘嫦娥奔月”是千古奇想,美丽的神话代代流传,然而,奇想也能当作历史,神话也能成为现实,1969年7月21曰,月亮上竟有了“人类的足迹”!思考探究阿姆斯特朗曾评价他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这句话包含深刻的意义,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美文链接月亮曾是地球的一部分悄居住了多年?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如果地球上爆发核战争或者其他大灾难,人类将怎样保护自己继续生存?答案很可能是——在地下挖掩体,住到地下去。
这些地下掩体必须很深、很坚固而且非常非常大。
现今的科技可以让人类在地下居住几十年乃至上百年。
再进一步假设,这样的地下世界完全可以建造在地球的一部分里,然后这一部分脱离了地球,成为月亮。
当然更可能的情况是,月亮上没有生命。
如果有的话,月亮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空间站了。
不过.当年登月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倒是看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东西,比如坦克的痕迹和玻璃碎片,一名字航员甚至说他看到了UFO。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NASA为这些物体拍摄了大量照片。
这些照片都属于高度机密,但是还是有一些照片被公开,仅仅是这些被公开的照片就已经证明月球绝不是一个荒凉、寒冷的星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个人类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当“阿波罗11号”飞船正准备在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着陆,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阿姆斯特朗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为动驶,继续飞行了约20秒后,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安全着陆。
A、观测(cè)泯灭(mǐn)厄运(è)发酵(xiào)
B、啜泣(chuò)小憩(qì)竦峙(shì)飞跃(yuè)
C、铁锹(qiāo)海域(yù)卓越(zhuō)潜行(qián)
D、干涸(gū)梦寐(mèi)畅谈(chàng)轨道(guǐ)
2、选择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A、清澈倔强玷污堕落
9、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10、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正确的顺序是:
■合作探究
1、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
2、简析“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这句话。
【达标测评】
一、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下列加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自主学习
请把重新调整后句子的顺序填在下面方格里。
1、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2、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3、飞船进入大气层,回到地球。4、登月舱打开舱门。
5、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间点,向月球进发。
6、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7、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8、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学法指导】
1、抓住关键语段,探讨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流程】
导入
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并因此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让人类的幻想变成了现实,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这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文《月亮上的足迹》。
2、为什么交待时间精确到秒?
3、简析“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的表达效果。
4、飞船的速度是很快的,为什么“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中用“缓缓”一词,是否矛盾?
5、用波浪线划出第二节中描写的句子,如果把它们改为平实的描写,效果有什么不同?
【自主反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B、点缀雏形畅谈观测
C、慷慨闲适禀告风韵
D、报酬奥恼蹂躏分辩
3、下列词语全部属于褒义词(不含中性词)的一组()
A、爱护成果跃跃欲试联想
B、牺牲理想呕心沥血鼓励
C、珍惜袒护别出心裁首脑
D、愉快善意寥寥无几继续
4、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B、“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知识链接】
1、美国的登月计划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
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昂首挺立:2、畅谈:
3、可望而不可即:4、神往:
三、阅读两篇语段,回答如下问题:
(一)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电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新词攻破
1、给下列的生字注音
海域()相提( )并论 人迹罕( )至椭( )圆
可望而不可即( ) 休斯敦( )
2、词语解释
海域:畅谈:
神往:
里程碑:一叶孤舟: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第一段文字记叙了(),是按照()的顺序写的,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点火发射——火箭加速——()——()——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执笔:审核:授课人: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教研组:语文组
课题:月亮上的足迹课型:预习课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预测】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