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觉实验报告数据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指人类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距离和深度。
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讨双眼和单眼在深度知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单眼和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2. 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3. 探讨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实验对象: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各半。
2. 实验程序(1)测试前,所有志愿者填写一份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视力等。
(2)实验分为单眼测试和双眼测试两部分。
- 单眼测试:志愿者随机选择一只眼睛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志愿者需要判断屏幕上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
- 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使用两只眼睛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与单眼测试相同。
(3)测试过程中,深度知觉测试仪自动记录志愿者对物体距离关系的判断结果,并计算误差。
3.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1. 描述性统计- 单眼测试平均误差:±4.2cm- 双眼测试平均误差:±2.1cm2. 独立样本t检验单眼测试和双眼测试的平均误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
3. 相关性分析双眼视差与深度知觉准确性呈正相关(r=0.6,p<0.05),说明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重要线索,其作用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此外,本实验还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深度知觉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视觉经验、环境因素等,而性别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六、结论1. 双眼在深度知觉准确性方面优于单眼。
2.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深度直觉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运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深度知觉的能力,本实验采用深度知觉测试仪,对被试进行深度知觉能力的测定。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被试的深度知觉能力水平;2. 探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差异;3. 分析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2. 被试者: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6名,年龄:20,性别:女。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深度知觉能力,因变量为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2. 实验步骤:(1)将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人,分别进行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2)单眼测试:让被试者戴上单眼视力矫正眼镜,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3)双眼测试:让被试者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物体,根据物体的远近进行判断;(4)记录被试者对深度知觉的判断准确率。
五、实验结果1. 单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60.00%;(2)最小准确率为20.00%,最大准确率为90.00%。
2. 双眼深度知觉测试结果:(1)平均准确率为80.00%;(2)最小准确率为50.00%,最大准确率为95.00%。
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1)女性平均准确率为78.00%,男性平均准确率为75.00%;(2)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
六、实验结论1. 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平均准确率较高;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普遍较好,可能与被试者长期接受视觉训练有关;2.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这与双眼视差、双眼辐合等生理机制有关;3. 性别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实验样本量较小有关。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致力于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感知图像或视频中的三维空间信息。
深度知觉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索深度知觉算法的效果,并对两种常见的深度知觉技术进行比较。
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两种深度知觉技术,分别是结构光和立体视觉。
结构光是一种通过投射特殊光源模式并观察反射光线变化来测量物体表面形状的方法。
立体视觉则是通过两个或多个摄像头来捕捉同一场景的多个视角,并通过计算视差来估计深度信息。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组三维模型,包括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在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中进行了拍摄。
对于结构光方法,我们使用了投影仪来投射结构光,然后使用摄像头来捕捉物体被结构光照射后的反射光线。
对于立体视觉方法,我们使用了两个摄像头并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角度以捕捉物体的不同视角。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深度知觉技术的结果,我们发现结构光方法在捕捉物体表面形状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
结构光方法能够通过投射特殊的光源模式来获取物体表面的详细结构,并通过分析光线的反射情况来测量出物体的深度信息。
这使得结构光方法能够准确地还原物体的形状,尤其适用于对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物体进行深度感知。
然而,结构光方法的缺点是对光照条件的敏感性较高。
在光照不均匀或光源投射不均匀的情况下,结构光方法可能会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
此外,结构光方法还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和校准过程,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比之下,立体视觉方法的优势在于其相对简单且灵活的设备配置。
通过使用两个摄像头并利用视差来计算深度信息,立体视觉方法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物体的深度感知。
立体视觉方法不依赖于光源和投射设备,因此可以在各类环境下使用。
然而,立体视觉方法在对复杂的物体几何形状进行深度感知时可能存在较大的挑战。
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较结构光和立体视觉两种常见的深度知觉技术,探索了它们在物体深度感知方面的优劣势。
深觉知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深度知觉,又称深度感或立体感,是指个体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深度知觉对于导航、定位、判断物体距离以及运动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视觉线索、生理机制以及个体经验等。
本实验旨在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探讨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2. 分析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3. 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 随机分配的深度知觉刺激图片- 问卷星在线调查问卷2.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各半。
3. 实验步骤(1)志愿者先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视觉经验等;(2)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3)单眼测试:志愿者用一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4)双眼测试:志愿者同时用两只眼睛观看刺激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深度;(5)记录志愿者在单眼和双眼测试中的深度知觉判断结果;(6)分析数据,比较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
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这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性别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我们发现性别对深度知觉的影响并不明显。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中,表现出的准确性差异没有显著差异。
五、讨论1. 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线索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双眼视差来判断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例如,在判断楼梯的深度时,我们会利用双眼视差来估算楼梯的高度。
试验三深度知觉试验

实验一深度知觉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深度知觉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并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二.学时:2学时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心理实验台—深度知觉仪、记录本
四、实验程序
1、学习使用深度知觉仪,被试在使用仪器前,距离被试2米,通过观察空进行观察。
以仪器内部可移动的一根立柱作为变异刺激,以另外两排的立柱作为标准刺激,先由主试设定到一定的位置(0厘米),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整,直到他认为两根立柱的距离相等为止。
主试记录移动立柱的误差。
2、在双眼视觉的清楚下,进行10次试验,其中有5次是变异刺激在前、由近向远的调
整;有5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距离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3、按照上述程序,再以单眼视觉试验10次,并求出平均的结果。
五.结果:
1、计算在双眼观察情况下,表示深度阈限的视差角。
计算公式为:
视差角=206265*b*△D/D(D+△D)
式中:b为目间距:65mm
D为观测距离,即2000mm
为视差距离。
2、根据同班被试的平均结果,比较双眼和单眼深度视觉阈限的差异。
3、讨论在单眼观察的情况下为什么也能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和空间位置。
然而,深度知觉的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为了探索深度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大小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我们首先对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以探究大小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随机选择了一组物体,分别为小球和大球。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两个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大球比小球更近。
这表明大小确实对深度知觉有一定的影响,大物体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二:颜色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颜色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组颜色对比明显的物体,例如红色和蓝色。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些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红色物体比蓝色物体更近。
这表明颜色对深度知觉也有一定的影响,亮度较高的颜色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三:运动与深度知觉的关系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运动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参与者观看了一段物体在屏幕上运动的视频,并被要求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深度变化。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认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深度变化,运动方向也会影响深度知觉。
这表明运动是深度知觉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四:背景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背景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个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深度变化,并进行判断。
结果显示,背景对深度知觉有显著影响。
当物体与背景颜色相近时,深度知觉会受到干扰,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远近。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大小、颜色、运动和背景都对深度知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深度知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进一步研究深度知觉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远近距离,并对环境中的三维结构进行理解。
为了更好地研究深度知觉的机制和特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旨在探索人类在深度知觉方面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过程。
实验设计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不同深度的场景。
实验参与者被要求戴上头戴式显示器,并通过其中的屏幕观察虚拟场景。
我们设置了不同的深度差异,然后记录参与者对这些场景的感知和反应。
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深度感知测试,第二部分是深度判断任务。
深度感知测试中,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系列虚拟场景,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场景中物体的远近关系。
我们通过记录参与者的回答来评估他们的深度知觉能力。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能够准确地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关系,但在面对一些具有复杂深度结构的场景时,他们的表现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在深度判断任务中,参与者被要求在两个虚拟场景中选择深度差异更大的一个。
我们通过记录参与者的选择来评估他们对深度差异的敏感度。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能够辨别出深度差异更大的场景,但在一些较小的深度差异下,他们的选择出现了一定的随机性。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人类在深度知觉方面具有较高的感知能力。
大多数参与者能够准确地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关系,并且对深度差异也有一定的敏感度。
然而,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深度结构时,他们的表现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可能是因为这些场景对认知系统的要求更高。
我们的实验结果对深度知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深度知觉不仅仅是简单的物体远近判断,还涉及到对场景中物体之间关系的理解。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深度知觉的认知机制,并结合神经科学的方法来揭示其神经基础。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类在深度知觉方面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空间导航起着关键作用。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中距离、深度和三维结构的感知能力。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人类深度知觉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评估不同实验条件下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和误差。
二、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 18 25 岁之间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性_____名,女性_____名。
所有被试均具有正常或矫正后的正常视力,且无视觉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史。
(二)实验设备1、深度知觉测试仪这是本次实验的主要设备,由一个可调节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组成,通过移动比较刺激的位置来改变其与标准刺激的深度差异。
2、记录表格用于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和反应时间。
(三)实验过程1、实验前准备向被试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流程,确保被试理解实验任务。
让被试适应实验环境和设备,调整座椅和仪器位置,以保证舒适和准确的操作。
2、正式实验被试坐在测试仪前,眼睛与仪器的观察窗口保持水平。
实验员随机设置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的深度差异,被试通过观察判断比较刺激是在标准刺激的前面还是后面,并按下相应的按钮做出反应。
每次判断后,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时间。
实验重复多次,以获取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一)平均误差计算了所有被试在不同深度差异条件下的平均误差。
结果发现,随着深度差异的增大,平均误差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表明在较大的深度差异下,被试更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深度位置。
(二)性别差异比较了男性和女性被试的深度知觉表现。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平均误差和反应时间上,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这说明性别不是影响深度知觉的主要因素。
(三)个体差异不同被试之间的深度知觉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有些被试能够在较小的深度差异下准确判断,而有些被试则需要较大的深度差异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一)深度线索的作用深度知觉的形成依赖于多种深度线索,如双眼视差、运动视差、遮挡、线性透视等。
在本次实验中,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主要依赖双眼视差来判断深度。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_2
单双眼的深度知觉1、引言: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
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悉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
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
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
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2、方法2﹒1被试同一年龄段被试共五人参加了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本科生,19-21岁,三女两男,随机分配实验。
2﹒2仪器与材料霍尔·多尔曼深度仪,书本2﹒3实验程序2﹒3﹒1让被试用双眼观察,将深度知觉仪上固定的小棍作为标准刺激,可以运动的小棍作为变异刺激。
被试坐在离仪器窗口0.5m处,双眼与窗口水平。
2﹒3﹒2然后告诉被试:“你坐在这里能看见前面仪器的窗口里有三根垂直的小棍,请你调手边的遥控器,调节中间那根棍的远近,当你用双眼观察时觉得它与左右的小棍离你同样近为止。
请你按这种方法重复做,每次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2﹒3﹒3主试每次讲变异刺激都调到显然比标准刺激较远的位置,但各次的起点各不相同。
这样共做五次。
变异刺激的方位按预先的安排进行。
每次记下被试的结果: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距离(mm),即误差。
2﹒3﹒4让被试用优势眼(单眼)观察,按以上方法调节小棍,共做10次。
2﹒3﹒5让被试再用双眼观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10次。
2﹒3﹒6换被试,重复做。
1、讨论本实验运用的是恒定刺激法对但双眼视觉深度知觉进行测试,试验中的自变量有两个:单眼和双眼;因变量为深度误差。
Fbxfarn深度知觉实验报告点评-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Shakespeare实验名称: 深度知觉实验一、问题1、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否相同?2、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否相同?二、假设和预期假设:给被试一个固定距离的刺激, 要求被试调整另一个刺激的距离。
H0:如果左眼和右眼(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准确性相同, 那么, 两种条件下多次调整的距离的误差绝对值相同。
H1:如果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不同, 那么, 两种条件下多次调整的距离的误差绝对值也会不同。
H2:如果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不同, 那么, 两种条件下多次调整的距离的误差绝对值也会不同。
预期: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相同, 二者没有差异;单眼和双眼的深度知觉准确性不同, 双眼优于单眼。
三、方法1、被试: 性别、年龄、人数(n=16)等信息2、仪器和材料: 深度知觉仪、米尺、纸、笔3、变量和设计3.1自变量: 左眼、右眼、双眼3.2因变量: 调整距离的误差绝对值3.3控制变量:观察距离(1m), 光线等3.4被试内设计4实验程序(参见指导书)四、结果1、单个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表1 单个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n=20)观察方式左眼右眼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绝对值2.99+2.36 2.20+1.81 0.79+0.51(mean+SD)2、全组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表2 全组被试左、右、双眼的深度知觉(n=16)观察方式左眼右眼单眼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绝对值3.39+1.65 3.52+1.71 3.45+1.46 1.15+0.72 (mean+SD)图1全组被试左、右、单、双眼的深度知觉(n=16)如图1所示, 被试的左眼(3.39+1.65 cm)和右眼(3.52+1.71 cm)深度知觉的误差值没有显著差异(t(15)=-0.307, P=0.763), 故认为左眼和右眼的深度知觉的准确性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深度知觉能力测定报告
引言: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知觉,及不仅能过知觉物体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度等。
它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在外界对象离眼一定距离时,人眼能感受到的深度知觉是受刺激差异程度影响的。
深度知觉的线索
1肌肉线索:调节、辐合
2单眼视觉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3双眼线索: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物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的主要线索,借助双眼视差比借助上述各种线索更能精细地知觉相对距离,特别是在缺乏其他线索来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双眼视差更为重要。
研究方法;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
1919年有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
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此仪器可测量人视觉深度知觉的能力(深度知觉敏锐度),并且在这种测试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即网膜上造成的差异是深度知觉的明显的线索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
实验意义: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与深度知觉有关项目运动员的测试和选拔。
实验方法:
被试: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6名,年龄:20,性别:女
仪器:深度知觉测试仪
程序:被试坐在仪器面前,手握反应键,眼晴与观察窗保持水平,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
仪器内部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中间的立柱为变异刺激,标准立杆纵深为300mm立杆的相对位置由100mm向-100mm递减,中间的标准立杆对应尺度为0mm。
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实验,你能从深度知觉实验仪的窗口里看到三根垂直黑色立杆。
两侧的是标准刺激立杆,中间一根是可由你操作前后移动的变异刺激柱,你的任务是根据双眼观察,操作遥控器,调节变异刺激,使其和两侧的标准刺激理你同样远近。
按此法做多次,要求都相同。
实验时,先由主试调到某位置(起始位置每次要随机)。
要求被试做100mm、0mm、-100mm的深度知觉测定。
注意每次实验需要复位。
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立杆到他认为与标准立杆在同一平面上位置,报告结果。
(可来回调试)
主试从标尺上读出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的距离误差(取绝对值),并记录。
被试先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完成10次实验,变异刺激在前(由近向远调整),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起始点随机化。
主试记录结果,换被试继续实验。
(注:主试记录数据时,不可对被试进行反馈或暗示)
实验结果:
某被试数据
实验讨论:深度知觉测试仪基本上除了双眼视差,即网膜上造成的差异是深度知觉的明显的线索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但在实验环境不同时,还是可能有其它线
索的存在。
明暗度。
对于三根立柱的明暗度无法很好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猜测误
差,但影响不会很大。
被试坐的位置如果不是正对观察窗口,会发现变异刺激与左右标准刺激的横向
距离会有些差异,当前后深度距离越小,其差异值也随之减小,在固定座位时,
需要被试自己陈述并调整座位的位置,以减少该线索带来误差。
实验结论:深度知觉主要依靠双眼视差实现的
参考文献:《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